- 321.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学案中图版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应学生用书第36页)
[识记—基础梳理]
1. 大气的热源
A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B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增温。
(3)地面增温的同时,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削弱形式及特点
形式
特点
b反射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反射部分可见光,无选择性
散射
空气分子或细小尘埃对可见光具有散射作用,散射具有选择性
a吸收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吸收具有选择性
(2)削弱作用
- 13 - / 13
约19%的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约34%被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回宇宙空间,剩余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辐射大部分以e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这种作用被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1.逆温现象
逆温层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
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是,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被称为逆温现象。逆温的出现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
2.阳伞效应原理
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受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阳伞效应”。
[理解—要点突破]
1.解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时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1)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2)自近地面向上,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逐渐减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的多少、空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 13 - / 13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现实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
①高海拔地区:
→→→
②内陆地区:
→
↓
←
③四川盆地: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解读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 )
A.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
B.丁对甲有补充作用
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2.下列现象中,会使丁环节减弱的是( )
A.雾霾笼罩 B.空气湿度大
- 13 - / 13
C.晴空万里 D.阴云密布
1.A 2.C [第1题,甲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乙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途经大气,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所以甲大于乙的原因是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第2题,图中丁环节为大气逆辐射环节,雾霾笼罩、阴天及空气湿度大都会使其增强,而晴朗的天气,大气逆辐射相对较弱。]
考向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018·长沙模拟)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3~4题。
3.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4.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思维流程】
―→―→
3.D 4.A [第3题,从图中知④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与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有关。第4题,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即与图中①有关。]
考向3 分析某地昼夜温差的大小
- 13 - / 13
5.(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区
(1)B (2)C (3)D [第(1)题,B对,A错:丰雪年阴天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小,为曲线①;枯雪年晴天较多,薄膜覆盖积雪少,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为曲线②。C、D错:③④曲线表示的温度较低,为膜外温度。第(2)题,C对:根据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可以看出,积雪的多少影响了膜内温度的日变化。A错: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B错:图中曲线③④基本平行,说明积雪的多少并没有明显地影响到膜外气温的日变化。D错:对比曲线①②和③④,其变化明显不同。第(3)题,该地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当地时间应该为14时左右,由此推断该地位于东六区附近,加上寒冷、种植葡萄等因素,综合考虑可能位于我国××区。]
- 13 - / 13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考点二|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对应学生用书第38页)
[识记—基础梳理]
1.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中的水平运动。
室内制冷空调多布置在高处,而暖气片则在低处的原因
热空气密度小,易向上流动,促进房间内空气流通,使房间气温升高。冷空气密度大,易向下流动,促使室内热空气相对向上升浮,空气的自然循环使室内温度均衡。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特点比较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 13 - / 13
高空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所在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理解—要点突破]
1.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①冷热差异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②气压差异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①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②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 13 - / 13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类型
示意图
应用
山谷风
由于夜晚吹山风,谷底气流上升,出现著名的“巴山夜雨”现象;夜晚,当冷空气在谷底集聚时,容易出现上热下冷的稳定空气结构,即逆温现象
海陆风
海陆风加速海陆间水分和热量的交换,白天的海风使近海岸湿润,夜晚的陆风使陆地凉爽
城市风
热岛效应强弱反映城乡温差大小,如夏季城郊温差大,热岛效应最显著,热力环流最强。有污染的企业要远离居民区,并布局在绿化带以外,避免热力环流中污染物进入市区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热力环流原理
(2018·焦作模拟)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6~7题。
6.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7.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思维流程】
- 13 - / 13
6.A 7.A [第6题,读图可知,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气压M高于N,O高于P,故O、P分别对应于N、M上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M流向N,O流向P;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由N上升至O。故A项正确。第7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进而判断出N地的等温面和等压面的弯曲形状,故A项正确。]
考向2 常见热力环流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9.市中心与××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区
D.不易受××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8.D 9.A
考向3 风向、风力的判读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④地有稳定风向。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对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和③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
B.四地风向的变化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C.②地和③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
D.摩擦力不能改变风力的大小
- 13 - / 13
10.A 11.A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等压线最密集,其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即风力最大。第11题,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对风向变化有影响,B错;②地和③地风向不同,则摩擦力方向也不同(摩擦力方向和风向相反),C错;摩擦力可以改变风力大小,D错。]
风力、风向的判断方法
(1)风向的判断与绘制
按照以上方法可绘出风向。如下图所示:
近地面风:
高空风:
(2)风力的判读
①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则小。如下图,风力:A>B>C>D。
②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就越小。如下图,A、B、C、D处风力的大小是A>B>C>D。
地理图表专攻(四)| 等压面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
- 13 - / 13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采用绘制地形图的方法,用等高线将起伏不平的等压面投影到平面图上,就构成了等压面图。常见的等压面图有以下三种:用高度数轴反映等压面高度分布的图示(图1);用不同等压线的空间分布反映等压面剖面的图示(图2);结合等温面反映等压线空间分布的图示(图3)。
[识记—常考图示]
[领悟—判读技巧]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地表受热均匀时的等压面状 地表受热不均时的等压面状
图A 图B
(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如下图所示)。
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
(1)判读气压高低
①同一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即图1中P⑤P⑤、PB>PA。
③综上PB>PA>P④>P⑤。
(2)判读气流流向
①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图1中近地面B处空气流向A处。高空气流方向与近地面相反。
②A处气压低,说明该地受热,空气膨胀,气流上升;而B处气压高,说明该地较冷,空气收缩,气流下沉。
- 13 - / 13
③图1中热力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区与××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区、上凸者为××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地区,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如图1中A地;等压面上凸地区,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如图1中B地。
[运用—母题迁移]
考向 等压面图的判读
[母题示例] 12.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B
[迁移应用]
(2018·石家庄模拟)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2.此时,图中M地吹( )
- 13 - / 13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D 2.A [第1题,在近地面附近乙地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其为低压,气温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甲地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是高压,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同理可判断出在高空的同一高度,丙地的气压较高,丁地的气压较低。第2题,在近地面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东北风。]
(2018·济南模拟)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3.B 4.D [第3题,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相比较,甲地气压差大,乙地气压差小,则甲地近地面只能是高压,高空是低压;乙地近地面只能是低压,高空是高压。第4题,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的,而甲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a和c的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南、北半球没有确定,因此a、c两地的风向既可能左偏也可能右偏。]
- 13 -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