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07-2009宁夏高考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地理部分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 ‎2007‎ 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解析〗本题主要依据经纬线、海陆位置进行大洋定位与洋流识别。图示区域为非洲西北部沿海地区,濒临大西洋,图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答案:1.B 2.D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期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3~4题。‎ ‎3.该地区 A.集镇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4.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胜过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解析〗集市是乡村聚落的一种典型商业行为。根据集镇的日期可判断当地的人口及商品购买力,①地为较高级别的集镇,其余六镇为同一级别;对于①地来说集市的周期为三天或四天,其余六镇为十天。①地服务功能最齐全,服务范围比其余六镇大。①‎ 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本题属于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答案:4.A 5.D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图3)。回答5~6题。‎ ‎5.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解析〗本题侧重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分析和正午太阳方位定性描述。如图显示:根据①正午太阳方位的南北对称性,可判断该地为赤道。根据③正午太阳最大值为90º,且正午太阳方位全年在南方,可判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与我国的纬度位置相吻合。②和④正午太阳方位都在北方,且②正午太阳高度最达是90º,而④最大为50º,可判断②地位于南回归线上,④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达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快(1月初最快);④地正午太阳方位在北方,①③两地正午太阳方位在南方。学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为冬季天气,由于经度不能确定,气候具有很大差异,天气也不能一概而论。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南位置,故将要向北移。‎ 答案:5.C 6.D 读表1数据,回答7~8题。‎ 表1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海拔/m 纬度 经度 北京 ‎31‎ ‎39°55′N ‎116°24′E 兰州 ‎1517‎ ‎36°03′N ‎103°49′E 福州 ‎84‎ ‎26°02′N ‎119°19′E 甲地 ‎110‎ ‎34°44′N ‎113°42′E 乙地 ‎1891‎ ‎25°04′N ‎102°42′E ‎7.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8.图4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给定某一城市的三维坐标,表面考查地理微观定位,实际上着眼于地理空间推断(数据分析),即利用已知推断未知。甲地纬度小于兰州,故不可能是内蒙古高原;甲地纬度接近35º,故不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甲地海拔为‎110米,故不能是黄土高原(大于‎200米)。甲地只能是华北平原。表格数据显示乙地海拔最高,受地势影响全年气温较低。根据经纬度位置可推断该地为云贵高原,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气温在0—‎15℃‎,对应曲线是③。‎ 答案:7.B 8.C 图5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9~11题。‎ ‎9.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10.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图6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属于等值线命题,背景为美国某城市夏季夜晚等温线水平分布图。第9题首先要分别求出两点各自的温度范围:25∠O∠26,29∠P∠30;然后求得两点温差范围3∠△OP∠5,就所问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多少,结合所提供的选项可确定答案为‎4℃‎。第10题:P、N之间应该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热岛环流,近地面风向由N吹向P,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故吹东南风。第11题考查热力环流影响下的等压面(上空指高空)分布。P点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P点上空等压面将向上凸出,相应地M、N两地气温较低,高空等压面向低空凸出。‎ 答案:9.A 10.B 11.C ‎36.(32分)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 )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6分)‎ ‎(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岛。当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的时区的区时为6月( )日( )时。我国处在隆冬季节,甲岛盛行风向为( )风。(6分)‎ ‎(3)乙岛主要是由( )(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 )为主,地势特点是( )。(8分)‎ ‎(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 )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4分)‎ ‎(5)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该城镇的符合圈出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解析〗本题通过区域对比搭联系,通过区域分析考查知识运用。以填空形式作为考查方式,使试题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第(1)题考查空间定位——东西半球定位(20ºW和160ºE);大洋定位(利用经度)。是对地理界线的识记考查。120ºW以东为西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太平洋,56ºE附近水域为印度洋。‎ 第(2)题考查地理计算——比例尺和区时计算。甲乙两图图幅相同,面积相近,但比例尺甲大于乙,乙‎1cm图上距离大于甲,故乙岛面积大。当乙岛(56ºE,东四区)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的时区(170ºW,西十一区)的区时为‎6月8日15时。我国处在隆冬季节,甲岛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故吹东南风。难度:适中 第(3)题考查知识迁移——地形地势分析。乙岛与我国海南岛类似。河流呈放射状,说明地势中间部、四周低。地形以山地或丘陵为主,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难度:适中 第(4)题考查区位分析——交通线疏密分析。受山地地形影响,乙岛公路密度较低,而甲岛平原地形为主,不受地形限制。‎ 第(5)题考查综合分析——城市区位分析。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应该是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西侧中部交通线交点处为该岛最大的城镇,回答问题要立足题图信息,科学规范表述。该地位于环岛公路与横穿岛屿公路的交点(交通枢纽);附近有机场,利于对外联系;地处海滨,自然条件好。‎ 参考答案:(1)西 太平 印度 (2)乙 8 15(下午3) 东南(3)内 山地(丘陵) 中间高,四周低(高差大,坡度陡)(4)乙 地形 (5)甲岛西侧中部交通线交点处为该岛最大的城镇,如图。理由:①位于环岛公路与横穿岛屿公路的交点(交通枢纽);②附近有机场;③地处海滨。‎ ‎37.(24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10分)‎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4分)‎ ‎(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 ‎〖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区位分析类题目,侧重对木材加工业和机场布局的区位分析,并探究不利影响,提出应对策略。第(1)题首先要明确所设问题有三问。对木材加工业的优势分析侧重原料地距离、交通分析;环境影响分析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考虑;其措施应针对环境问题本身,对症下药。第(2)题要理解问题指向,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b地有利因素是市场因素(人多),不利因素是占用大量农田、湿地;c地有利因素是可保护农田和湿地,不利因素是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参考答案:(1)有利条件: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 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2)b地 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 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 C地 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 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2008‎ 读表1,完成1-2题。‎ 表1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 转 化 来 源 湿 地 类 型 旱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027‎ ‎0‎ ‎17627‎ 水库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 ‎76‎ ‎-793‎ ‎1053‎ ‎0‎ ‎0‎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塘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解析〗根据表内数据计算(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 化——湿地面积减少):河渠湿地变化 487-7+0+235+48=765,海涂 43-155-2027+0+17627=15488,水库坑塘25657-33-211+5694+926=32033,水田 76-793-1053+0+0=-1770,因此变化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第一题选B。各类湿地总面积是在增加,故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物种多样性也增加,第二题选C。‎ 答案:1.B 2.C。‎ 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解析〗南半球三地①②③白昼越来越长,说明南半球此时为夏季,故排除B与C选项,a、b两月比较,a月白昼长于b月的,所以本题选A。‎ 答案:A。‎ ‎4.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解析〗在图示月份中①地昼长最短,②昼长大于14小时,夜长小于10小时,昼长变化率①②③越来越大,①地昼长变化最小,③地昼长变化最大。故本题选D。‎ 答案:D。‎ 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2,完成5-6题。‎ ‎5.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解析〗纬度地域分异指不同纬度的表现,Q地R地在同一纬度,无所谓分异,排除选项B。从图中读出樱花初放日期T地为4月30日至25日,Q地为4月15日后,R地为3月31日至4月5日,P地为3月31日至4月5日,R、P两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不是分异的表现。综合考虑本题应选D。‎ 答案:D。‎ ‎6.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解析〗M地樱花初放日期比N地晚,说明气温低,M地应是受南下寒流影响。‎ 答案:B。‎ 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9题。‎ 图3‎ ‎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解析〗M、N、P、Q四地都受西风带控制,降水量多少与地形有关,结合a图,M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最多。‎ 答案:A。‎ ‎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解析〗L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故选A 答案:A。‎ ‎9.图示地区主要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解析〗图示该区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草生长,人口密集,因此乳畜业发达。该题选B。‎ 答案:B。‎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些完成10-11题。‎ 图4‎ ‎ ‎ ‎10.图4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从图中判断出溶解氧DO曲线在②处浓度迅速降低,生化需氧量在②处突然升高,由此判断有机污染源在②处。‎ 答案:B。‎ ‎11.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 B.N C.O D.P ‎〖解析〗O河段所在区域溶解氧最少,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 答案:C。‎ ‎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图5‎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解析〗本大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能力,涉及的高考考点有等值线图的判读、雾(水汽凝结)的形成因素、聚落区位选择、自然灾害(洪水、滑坡)成因等。‎ 甲、乙两路段海拔都比较低,开阔,冷空气容易入侵。‎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 ‎〖解析〗居民点一般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地区,而丙村位于山区,扩建的话要注意防范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 参考答案:‎ ‎(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3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图6‎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根据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米。(4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环境效益。(12分)‎ ‎〖解析〗本大题涉及的高考考点主要是交通建设的区位选择及其意义。通过分析杭州湾的自然环境,可以总结出杭州湾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①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5特征,有效工作日少;②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与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③南岸滩涂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工期要求;④水体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⑤南滩涂多个区域浅层沼气富集,危及施工安全。据此回答(1)小题。(2)小题,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缩短路程,可以视慈溪。嘉兴和杭州三地连线为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缩短的里程为一个边长,用比例尺估算一下,大约三厘米,折合实长约为96km。(3)小题从节约交通成本,促进区域联系等角度答题。‎ 参考答案:‎ ‎(1)①海域宽阔 ②台风多 ③潮差大 ④流速急 ⑤水深,风浪大 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 ⑦桥墩地基。‎ ‎(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 ‎(3)降低交通成本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2009‎ 图1 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1,完成1-2题。‎ ‎1.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坐标图、比例构成图的分析、解读能力。‎ 考生需读图分析,并解答该特定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变革并分析其演变原因。‎ ‎(1)对照图中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的变化: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据此判断其经历了大规模垦殖的过程。‎ ‎ (2)1900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正在发生“退耕还林”的变化。 ‎ ‎【答案】:1.B 2.D ‎【区分度】:低 南极中山站(,)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3-5题。‎ ‎3.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4.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解析】该题命题意图在于综合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1)中山站时区:76/15,东五区,时间9:25;东八区,时间:9:25+3:00=12:25‎ ‎(2)两点间的距离计算,该题对这一距离问题予以粗略估计的命题呈现要求;据题意可知:两地经度相当,因此,分析距离看纬度差;纬度相差约11度,则距离约为:11*110‎ ‎(3)略 ‎【答案】:3.C 4.C 5.D ‎【区分度】:中 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6-8题。‎ ‎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解析】本题以特定的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定位、分析、判断,对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6)据图分析,经纬网判读、疆界轮廓判读,准确定位:甲:荷兰,乙:肯尼亚。继而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进行判别。‎ ‎(7)地处热带地区的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光、热角度分析(高原地形、草原气候不能成为对比后的优势)。‎ ‎(8)A选项“价格较低”值得商榷(至少存在一个劳动力成本问题),B、C选项皆有明显描述性错误:“土地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答案】:6.B 7.A 8.D ‎【区分度】:中 ‎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9-11题。‎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 C 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 ‎(9)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地、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10)“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 ‎(11)“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答案】:9.A 10.C 11.B ‎【区分度】:低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 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7分)‎ (2) 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10分)‎ (3) 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石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11分)‎ (4) 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分析信息,阐述规律、原因的能力,当然其中涉及简单的区域判读思考。‎ 以“钢铁工业的布局”,临海型工业布局中港口的作用为考点依托。‎ 判读海岸线轮廓,联系区域特征:甲上海宝钢,乙宁波北仑港,丙广西防城港。‎ 依托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厂,着眼点在于:交通最有,便于原料或产品的运输。‎ 港口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甲地,上海发展大型港口的陆域条件、经济腹地等皆具备,但水域条件中的水深、航行条件不佳。‎ 乙地作为甲地钢铁工业生产的铁矿石转运港,处于外国铁矿石的输入第一地,因此两地间的生产环节分工,也即较为明晰。乙地用铁矿石炼铁,甲地用乙地提供的产品炼钢,减少了大比重减重型原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费w.w.w.k.s.5.u.c.o.m 在丙地建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从:港口优势(深水良港)、距离优势(靠近原料输出国澳大利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带(地价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 ‎【答案】:(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输成本 便于钢材进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 (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 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 ‎(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 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 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4)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 原料(铁矿石)运输路线短,运价低 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区分度】:低 ‎37.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① 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14分)‎ ‎【解析】命题类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 综合考察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总结阐释的能力。‎ 读材料,明确新颖命题;w.w.w.k.s.5.u.c.o.m 分析已知图,区域定位,经纬线、年降水量线、图例、注记。‎ 内蒙古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第2问,为“自圆其说”的开放性命题,‎ 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恢复植被;且已知题干明确点明: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进而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湿润,干旱得以缓解。‎ ‎【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选① 选②或③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 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物,会加重区域旱情 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区分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