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 MB
  • 2021-05-13 发布

2012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2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课标全国卷]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2012·课标全国卷]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4~5题。‎ a           b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图1‎ ‎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2012·课标全国卷] 读图,完成6~7题。‎ 图2‎ ‎6.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2012·课标全国卷] 图3表示某区城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8~9题。‎ 图3‎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2012·课标全国卷]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图4‎ ‎10.Q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回答13-14题。‎ ‎1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其依据是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③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 ‎④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②开拓国际市场 ‎③加速资本周转 ‎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1年11月,美国发起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2012年1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风力发电设备——应用级风塔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是因为 A.美国欲以贸易保护措施扶持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 B.新能源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需要其提供就业岗位 C.美国需要通过减少中国新能源产品进口擦能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D.美国的新能源产业能过剩,不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相关产品 ‎16.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近年来,公共外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全国政协成功举办了以“对话、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为议题的第六次“21世纪论坛”。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政协外事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公共外交的书面发言,部分委员还提交了相关提案。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A.创新了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 B.履行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职能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 D.是推动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据外交部统计,2006年我国出境人员逾3452万人次,2010年突破6000万人次,驻海外企业超过1.6万家。2011年外交部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为出境中国公民和机构提供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这一年外交部门共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起。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②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③我国坚定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缺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 ‎,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8页,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 [2012·课标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 图6‎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37.[2012·课标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米~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图7‎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38.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 ,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 ‎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 材料二 ‎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 ,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 ,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 ‎(3)结合材料 ,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42.[2012·课标全国卷]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图11‎ ‎(1)简述图示区域中文化遗产保存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 ‎43.[2012·课标全国卷]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图12‎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4.[2012·课标全国卷]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 图13‎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4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 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二) 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偿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比年由合约条款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解析:本题考点为一点后凡尔赛体系建立。以凯恩斯关于德国赔款问题观点切入,考查学生对一战后处置战败国问题的理解。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中凯恩斯的主张和学所知识中凡尔赛和约的相关规定比较不同,主要要找到比较的角度,如赔款额度和目的等。第(2)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考生要在材料中找到属于原因的信息并概括出来,再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 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 ‎(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 同心合力,不分 城,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 ‎ ‎ ‎1、【答案】:B.‎ 解析:粮食增产的原因,可据材料首先排除A和D。改进农田的水利设施可以使部分耕地粮食增产,但要达到2004年来粮食的连续增长,应该是科技兴农,使粮食的单产增长了。‎ ‎2、【答案】:A.‎ 选A太湖平原。自然原因:河网密布,耕地面积小且较分散; 土壤退化,肥力下降,产量降低;气象气候灾害(洪涝、寒潮冰雪冻雨、旱灾等)频繁,产量不稳定。社会经济原因:人口稠密,外来人口多,减少商品率, 经济发达,工业、城市、交通等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城郊农业增长,国际低成本粮食的冲击。‎ ‎3、解析:要看清楚是河南和黑龙江相比,比得是黑龙江商品率高的原因,主要是人稀。选D ‎4、【答案】:D 解析:注意看清图a中河湖的流向,河流④流向③ , ①流向②(注意干支流的关系)湖泊只调节了③地的流量,甲的流量也没有被调节,所以暴雨一定是出现在④地选D ‎5、【答案】:C ‎6、解析:第6题,选A。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甲地应该位于秦岭的南侧的汉水谷地,乙地位于淮河附近,可以完成。‎ 第7题选C,这两地比较夏季的温度应该是相差无几,倒是冬季的温度,甲地在秦岭南侧的冬季风的背风坡,比乙地1月份应该温暖。所以第6题选A.‎ ‎8、解析:第8题选B.由图分析可知A。T0年工业基础雄厚,就不会有那么多剩余劳动力了。B就业人数增多,但无法确定是不工业类型最多。C应该是产业结构调整了,因为剩余劳动力大幅减少,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应该繁荣起来。故选B 第9题,选B。甲类企业给的工资一直都比较低,应该趋向于廉价劳动力的区位。选B。‎ 解析:第10题选D,11选C.‎ 可以说这是一组压轴题,做题关键一定要充分的审视材料和图例,看看那句话给的有用,怎么用。还要具有地理的等值线的基础知识。‎ 第10题注意中间是条河,有支流和桥梁,我们知道支流多在上游出现,桥梁多在下游出现,就可以判定河流的流向,或者根据等高线也可判断,到下游河道几乎与等高线平行流动,说明河两侧登高线数值相同,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米--300米)Q应该在(400米--500米)选D 第11题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米--300米)山峰高580米相减等到(280米--380米)答案应该在B.310米 C.360米之间选择。如果选B.310米 就说明580--310=270米说明桥梁附近应为270米,又因为桥梁比瀑布处低,270+瀑布的落差为72米=342米就超过了河应在(200米--300米)之间了,所以选C 再验证一下,580-360=220米 220+72=292米符合河应在(200米--300米)之间了。‎ ‎12、【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货币—货币的本质---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的基本职能。以商品流通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货币的有关理论对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所以①错误,排除;金属货币和纸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但在贮藏和世界货币方面,并非纸币所能做到。所以③排除;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制作成本降低②的同时而同样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④。‎ ‎13、【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调节及其弊端;以及宏观调控和政府职能。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政府职能的有关理论对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从政府的角度所示因为政府有这样的职能③,而不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④;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是因为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而带来的经济危机①,而不是具有开放性给经济带来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配置②。‎ ‎14、答案】:D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企业与劳动者—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某公司对外兼并外国某公司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企业的相关理论对公司兼并这一经济现象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我国的公司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施对外国公司的兼并,主要是考虑可以利用外国公司的资源(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②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④;由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可以排除“垄断格局①和资金周转③”方面的目的。‎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5、【答案】:A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对外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有关理论对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主要原因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美国之所以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还是为了支持本国的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A。选项B中心能源产业应该是技术密集型,选项C和 D对事实的判断都是不正确的。‎ ‎【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 ‎16、【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公民的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以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使300余万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公民的权利的相关理论对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的意义进行“论证和探究”[来源:GkStK.Com]‎ ‎【解析】:该市采取这样的措施,使外来人员可以和本市市民享受到同等的权利,从一个侧面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①,也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③,因为外来人口中,来自农村的居多。但这一举措不会消除差距②,也不会减少管理支出④。‎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7、【答案】:D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以全国政协围绕公共外交进行的各项活动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相关理论对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既没有创新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A,又不是作为国家机关履行职权和职能BC,只是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政治组织在公共外交事物中发挥重要作用。高 ‎【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 ‎18、【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当代国际社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和机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我国政府加强相关的服务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相关理论对此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和机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我国政府加强相关的服务的现象一方面说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①,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政府相关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③;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②和我国的国际法律地位高的论断④。‎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9、【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以《贞观政要》中的一句富含哲理的名言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意识的相关理论对“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当代怎样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告诉我国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①,但不会不犯错误②;“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诉我国要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④,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③。‎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0、【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汉代的匡衡的“凿壁偷光”的故事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理论对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事实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①,也离不开自己的主观努力,要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④。但主观能动性和正确价值观不能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② ③。‎ ‎【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 ‎21、【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相关理论对澳门的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①,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④,但这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中西的元素也没有主次之分② ③‎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2、【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真理;认识过程。以科学发现对生物和阳光之间的不同关系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认识的过程和真理的相关理论对这一科学发现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科学发现中人们对生物和阳光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认识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需要不断发展②,也说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给人们认识带来的反复性③。但既不能认为认识发展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①,也不能认为真理是超越历史条件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④。‎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3、【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理论对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要求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本身是一种正确的认识②,而且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④,而不是因为其和社会存在的先后问题①以及是不是同步的问题③‎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4、解析:本题考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两大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调用知识的能力。汉武帝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题干中提到的主要是刺史对豪强大族经济上的监督,以便中央加强对“田宅逾制”者进行集中控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A、B两项与题干反映的主题不符,容易排除,D项片面地理解了题干的内容,刺史监察地方属于政治手段。‎ 答案:C。‎ ‎25、解析:本题包括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两部分内容。以历史传说入题是命题者创新的反映,表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对题干中“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 的理解是学生解题的关键,立足于这一规定的时间空间之下,再明了两段传说故事表达的思想,不难判断两段当时流传的故事反映出新兴的市民阶层的需求。以两段流传故事不能看出当时社会对僧人的心态,A项不正确,流传故事不能等同于戏剧,排除B项,凭两段传说也无法说明地域文化特色浓厚,C项理解错误。‎ 答案:D。‎ ‎26、解析:本题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史中诸多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这段文言文反映的内容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务农人口迅速减少的社会问题,而务农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衰退,排除A项,这也说明了当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C项没有正确反映材料内容。在古代文人看来,“游手”主要是离开土地的人。在明代后期,这些“游手”主要从事工商业,并不完全是无业游民,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B。‎ ‎27、解析:本题考点单一,主要考查对王阳明的理学思想的认识。解题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王阳明这段话中表达的观点。在这段话中王阳明认为“四民”之所以能各从其业,主要在于”四民”所持的“道”是相同的,就是“求尽其心”中的“有益生人之道”,这是王阳明“心学”主张的体现。A、C两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B项与观点的内容不符。‎ 答案:D。‎ ‎2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理解,属于政治史的内容。题干中的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清代内阁处理公务因循守旧,拘泥于成例,不思变革。A、C两项与此无关,排除。学生很容易选D项,认为D项反映了题干中材料的本质。但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惟君主之命是从的内容,官员处理公务沿用的是以惯例,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29、解析:本题虽以近代维新思想家梁启超的话切入,但从本质上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梁启超的这段话很明显地表达了专制制度在一分一合中递进的过程,而中国古代历史整体发展也反映了这一趋势,所以C项正确。‎ 答案:C。‎ ‎30、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主干知识。题干以直白表述的方式创造一个新的情境,内容只涉及到张謇办厂和当时的心情,所以一定要调用所学知识解题。张謇所处的是“重农”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此时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张謇选择了投身实业。因此在四个选项中能反映出题干内容的,只有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实际,D项不能全面积极地体现张謇投身实业的目的。‎ 答案:A。‎ ‎31、解析:本题考查俄国革命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体现中外关联的命题思路。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毛泽东这段话的意思。从时间看当时俄国革命已经在中国得到宣传,在此之前中国进行了许多政治试验,最后都失败了。毛泽东在信中认为俄国式的革命是一个“恐怖的方法”,但在“诸路皆走不通”、没有“更好的方法”的时候“的一个变计”,所以A、B、D三项对毛泽东在信中表达的思想的理解是错误的。‎ 答案:C。‎ ‎3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58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的中国经济的认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此时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了解清楚(热点),所以本题也是一道中外关联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1958年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所以学生在读懂题目之时又要调用所学的知识。材料中文件反映了是美国对中国“二五”计划发展的判断。文件认为在此期间有苏联的帮助,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高速发展。这一判断被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发展状况。A项不符合此时的事实,B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33、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热点)。题干通过1992年的两个“下海”经商的数据,反映了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和热情。题干没有反映多种经济成分,B错误,C、D两项不发生在1992年。‎ 答案:A。‎ ‎3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执法情况所反映的实质的认识,属于世界古代政治史。通过题干中关于把“葡萄树”说成“葡萄”而输掉官司的表述,不难判断B项正确。‎ 答案:B。‎ ‎35、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经济全球化。解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两个时间数据图的变化,同时要调用两个时间相关的历史知识。关贸总协定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在解决争端方面并无作为,A项错误。从“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如西欧国家)”贸易份额减少看,B项错误,两个数据图都反映了经济多极化,排除D项。两幅图主要反映出“美国”和“其他工业国”这些传统的贸易体的份额在减少,而“日本”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份额在增加,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明显(与美国强化亚洲的战略这一热点相关)。‎ 答案:C。‎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过大就业;保护红木资源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有公路和铁路经过);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的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于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会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38.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 ,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 ‎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 材料二 ‎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 ,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 ,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答案】:‎ 问题: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以我国的居民收入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对比和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收入分配与公平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先进行“描述和阐释”,再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对一个个问题有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制 ‎【难度】:本题“描述和阐释”的要求难度一般,“论证和探究”的要求则有一定的难度。‎ 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12分)‎ ‎【答案】:‎ 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治疗量;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我国的政府---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作用、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以近年来我国政府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的相关理论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进行“论证和探究”‎ ‎【难度】:本题的要求难度较大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12分)‎ ‎【答案】:‎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结合材料,尤其是最后一段材料,联系设问中的“广大中医药”,可以确定属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别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对应相应的知识做答即可。‎ ‎【难度】: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 ‎【答案】:[来源:GkStK.Com]‎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及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辩证的否定的知识对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先回答出关于“辩证的否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联系材料,从“批判继承”和“实践创新”两个角度做答即可。‎ ‎【难度】: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3)结合材料 ,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答案】:‎ 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扶持和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论知识对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要注重结合材料,从题目中我国科研人员的做法中概括出相应的哲学方法论即可。‎ ‎【难度】: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 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解析:本题涉及城市化这一热点问题,考点主要是近代科技、现代科技,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把握不同时期交通信号灯进步的阶段性特点,并据此调用相关的知识,还要注意答题过程中阐释的全面、规范、合理等。第(1)问考生很容易误答交通信号灯发展的整体背景,一定要注意“诞生”这一关键限定信息,在此基础上按设问要求回答即可。第(2)问实际上是要考生列举出与20世纪(时间)促进交通信号灯改进(限定)的主要科技成果并简述之。第(3)问要求根据“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对“城市生活”改善的影响,这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多角度理解问题的思维拓展能力。‎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材料题,沿用了近两年的命题技术,关注了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体现了中外关联的特点。按照题目要求,考生先要选择一个观点,然后再进行评述,“评”就是阐明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述”就是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看法。按照去年的评分标准,本题应当是按档次给分。即:‎ ‎ 一等(12~10分)‎ ‎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二等(9~5分)‎ ‎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①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 下面以赞成为例,说明答案的思路。‎ 第一步:赞成这一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 第二步:通过政治、经济、思想背景论证传统的根深蒂固,中国缺乏变革的同内动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不同领域的每一次变动都与“冲击-反应”相关的史实说明模式的解释是正确的。‎ 第三步:得出西方的冲击导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一系列的变化的结论。‎ ‎(持反对意见则关键要找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如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产生的内在根源。)‎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壁画容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此地处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干旱,降水少,此处又有风沙的掩埋更有利壁画的保存。‎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 限制游客的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度;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措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 ‎44.‎ ‎44.(1)水污染严重;城市用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4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解析:本题再度体现新课标全国卷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特点,考点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败了的王莽改革,这种命题特点的题目解题思路和内容都来自于材料。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概括,由于“新”是刚代汉而建立的政权,所以改革就带有巩固新政权的总体目的,这一目的是通过限制兼并、缓和矛盾实现的,这些基础上组织好答案即可。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而所学知识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些具体性知识(如货币:恢复龟货、贝货、布货是倒退等)和规律性知识的认识(如多变的政策会引起社会动荡等)。‎ 答案:(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按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10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 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二) 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训政和宪政,这一考点反映政治民主化的热点问题。这一考点去年已经考过,可见命题者对此考点的关注。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不同”,实际上是比较题,学生关键要找到比较的角度,如组织问题中形式的规定、人员的构成和机构等问题。第(2)问学生要打破国民党独裁统治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材料中分析文件反映的实质变化,之后结合当时的背景和有关史实分析原因。‎ 答案:(1)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 ‎(2)实质变化:改变固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偿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比年由合约条款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解析:本题考点为一点后凡尔赛体系建立。以凯恩斯关于德国赔款问题观点切入,考查学生对一战后处置战败国问题的理解。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中凯恩斯的主张和学所知识中凡尔赛和约的相关规定比较不同,主要要找到比较的角度,如赔款额度和目的等。第(2)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考生要在材料中找到属于原因的信息并概括出来,再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 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 ‎(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 同心合力,不分 城,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 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 ‎ 解析:本题命题特点与第45题一样,体现了不拘泥于教材思想,但材料内容是考生非常熟悉的,所以本题难度不大。第(1)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概括,所以答案应该来自材料之中,这对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较高,只要抓住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考生一方面要在头脑中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两方面概括出“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另一方面要写出对这些政策的简单评价。‎ 答案:(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 ‎ ‎ 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 ‎(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