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6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篇 应试技巧
一、选择题的解答
(一) 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 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例1 读表1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
(1)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海拔高度 D. 洋流性质
(2)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 (1)B (2)C (3)A
【技巧点拨】 (2)(3)小题题干均有关键性指导语“正确的是”,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2. 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例2 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答案】 D
【技巧点拨】 根据题干附加的明确解题条件“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避开的朝向”加以解读,北极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应该避开东北方向。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例3 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 拜科努尔(北纬46°) B. 肯尼迪(北纬28°) C. 酒泉(北纬40°) D. 库鲁(北纬5°)
【答案】 D
【技巧点拨】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故纬度越低,越有利于发射。
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例4 下列产业中,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是
A. 食品工业 B. 纺织工业 C. 煤炭工业 D. 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 D
【技巧点拨】 题干有两个条件即“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选项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
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是解题的限制条件,要特别注意。
例5 6月22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未达到最大值的是
A. 北京 B. 新加坡 C. 悉尼 D. 莫斯科
【答案】 C
【技巧点拨】 题干有两个数量方面的限定即“6月22日、最大值”。
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转换视角思维要灵活。
例6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是
A.尼罗河正值一年中水量剧增的时期 B.南极大陆全部处于极夜的时期
C.各地地中海气候区正处于少雨的时期 D.北印度洋洋流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D
【技巧点拨】 同一事实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即“6月22日至9月23日”。
3.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例7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体质点的水平运动方向
A. 在任何地方均发生偏转 B. 在极地不发生偏转
C. 在南半球自高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D. 在北半球自低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答案】 D
【技巧点拨】 选项A“在赤道上不偏转”——表述绝对化;选项B“在极地偏转较大”——表述错误;选项C表述举例不当;选项D表述成立。
4. 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例8 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①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③都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④首都都是单一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 ⑤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沿海⑥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A. ①④ B. ②⑥ C. ③⑤ D. ③⑥
【答案】 B
【技巧点拨】 ①④⑤不符合自然地理特征
(二) 运用科学方法
1. 直选法(再现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例9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太阳尘埃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②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③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④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B
【技巧点拨】 要求准确记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突出表现。
2. 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100%的把握。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例10 下列各组港口中,都属于北大西洋沿岸大港的是 ①波士顿、汉堡、安特卫普 ②鹿特丹、圣保罗、开普敦 ③伦敦、悉尼、圣弗朗西斯科 ④纽约、利物浦、蒙特利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D
【技巧点拨】 圣保罗、开普敦属于南大西洋沿岸港口,悉尼、圣弗朗西斯科属于太平洋沿岸港口,故②③排除。
3. 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例11 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 环境 B. 交通 C. 知识和技术 D. 军事订货
【答案】 C
【技巧点拨】 注意“主导因素”。
4. 转换法。
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与选项的关系更明确、更直接)。
例12 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 B. 寒流 C. 冷锋活动 D. 从南极地区漂来的浮冰
【答案】 D
【技巧点拨】 “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
5. 图解法。
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例13 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日、地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满月 D. 下弦月
【答案】 A
【技巧点拨】 可画图帮助建立空间概念。
二、选择题的类型
1. 正误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
主要用排除法、筛选法、直选法等。
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都要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例14 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A. 干旱区 B. 半干旱区 C. 半湿润区 D. 湿润区
【答案】 C
【技巧点拨】 最紧缺的地区是华北平原。
2. 最佳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
主要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等。
例15 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 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
A. 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B. 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C. 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
D. 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
(2) 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气温高低
C. 降水量多少 D. 气象灾害频率
【答案】 (1)B (2)A
3. 因果选择题。
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 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
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直选法等
例16 若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寒带变小,热带变小 B. 热带变大,温带变大
C. 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 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答案】 A
【技巧点拨】 根据黄赤交角大小决定五带范围来选择。
4. 图表型选择题。
题干或选项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表,找出图表给出的有用信息和隐含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分析所得信息,得出相关答案。
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读图分析法、排除法等
例17 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答案】 B
【技巧点拨】 根据数据分析及甘蔗、甜菜分布规律判断。
5. 组合型选择题。
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
主要采用排除法等。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例18 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技巧点拨】 采取排除法,排除③。
6. 时空顺序型选择题。
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
解题关键是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按题干要求排序。
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确定两到三个,一般就能选取正确选项。
例19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1)~(4)题。
(1) 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3) 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降水量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4) 该山可能位于
A. 赤道附近 B. 40°S附近 C. 40°N附近 D. 极圈附近
【答案】 (1)A (2)A (3)A (4)A
【技巧点拨】 第(1)题要求按空间顺序排序。
7. 选择题组。
近些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也是当前试题选择题中的主要形式。往往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
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实质含义,正确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
统览几个选择题,包括:A.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考查;B.情境是否相同;C. 条件是否有继承;D.后面的对前面的是否有启示。特别要注意区分上述的B与C两点。
例20 读等值线图,完成(1) ~(2)题。
(1) 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 ②若有一条小溪,其流向是b流向d ③b、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 ④b、d位于山脊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b地可能位于①北半球大陆上 ②北半球海洋上 ③南半球大陆上 ④南半球海洋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1)A (2)B
【技巧点拨】 要求进行思维转换,第(1)题为等高线,第(2)题为等温线。
二、问答题答题技巧
问答题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调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流畅的科学语言加以表达。
命题规律
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
特征问题; 成因问题; 分布规律; 评价问题; 判断问题; 区位问题。
应试技巧
(一)明确答题方向
1.特征描述
2.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 自然环境特点——性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例1 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答案】 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技巧点拨】 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例2 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
【答案】 同: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为两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技巧点拨】 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3 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答案】成因: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③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 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
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用“热(高温) 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 高(压) 沉(气流下沉) 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如:某地云雨多,应扣住“大气运动降温”——气流“升空”或向高纬流是什么原因?某地干旱少雨,应扣住“大气运动升温”——气流“下沉”或向低纬度流是什么原因?某地“冷”是如何变冷的?“热”是如何变热的?
例4 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答案】 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夜里,地面向空中散热,山顶的空气比山下的空气温度下降得更快,于是下面的暖空气往上跑,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气到达山谷或洼地后,不能再到其他地面去,只好老老实实地呆在山谷和洼地中。于是,夜里山谷和洼地中的冷空气愈积愈多,气温便降得很低。一般洼地要比周围的平地气温低4~5℃。因此,山坡和平地还没有霜时,谷地和低洼地中就会有霜。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话,那末山谷和洼地中的霜就更重。
技巧点拨】 归纳起来: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小,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等。
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其逻辑关系为“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温差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时倒推。
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作战的非战斗伤亡。
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
河水的补给。对于课文的知识点应知各个典型地区性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
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我国东北是春季积雪融水、夏季雨水补给。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季节的演变应注意:6月22日(7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长,北半球昼长夜短。12月22日(1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3.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线”
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又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4.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第一、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第二、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5.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6.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
(二)重视图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1.图像表达特点。
地理图像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
“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
“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地球自转速度线等)、交通线(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河水运等)、输水(气、煤、电)线、生产网络线、地理要素相关线等。
“面”——聚落、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点状地理事物则呈面状分布)。
“箭头”——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大洋环流、大气环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地壳物质循环等);②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动力、产品、市场信息等);③工艺流程等;④地理要素运动箭头。
2.图表数量特点。
统计表格——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估算勿精算。
①同一时段,比较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②同一地区,比较不同时代(或时段)的发展差异;
③同一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 ④多个区域进行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
扇状(饼状)统计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以地理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
①判断地理要素主次关系; ②分析成因、进行评价、分析对策。
柱状、折(曲)线统计图——以时间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
折(曲)线图用来显示某一变量是如何随另一变量而变化的。只有当变量是连续性数据时,才能用折(曲)线图。折(曲)线图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因为折(曲)线图还能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据。
①揭示时空分布特色、时代进步表现; ②说明时空差异原因。
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为主。
①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疏密、平曲、开闭、趋向,数值标准及单位。相邻两根线的关系是难点,应特别注意。 ②分析成因及评价。
直角坐标统计图——以两两地理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 ②分析成因、评价影响。
3.地图功能特征。
地图依功能可划分为:
“区域分布图”——以区位分析为主:
①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入场券”;②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④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概念图”——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图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个个小概念的。这样整理之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如教材中的“交通运输网中的形式和层次图”。
①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 ②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
“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紧扣符号含义及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紧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②分析该事物的影响。
“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段变化。 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间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
“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
①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 ②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意义。
“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流程图能够帮助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建立流程图时,首先把每个事件简要地写在方框内。然后,把最先发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发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类推。最后,把各个事件依次用箭头连接起来。
①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 ②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
“漫画图”——以环保主题为主。
①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来说明漫画主题。 ②多为可持续发展类。
韦恩图:韦恩图是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重合的圆组成。每一个圆代表一个特定的概念或观点。概念之间的共同特征(相似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各自的特征(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目前高考中较少见。
(三)学会审题
审题过程及内容: ①审材料;②审设问;③审题分。
1. 定范围——确定考的哪部分知识要点。
2. 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中的哪一问。
3. 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
4. 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答题要点。
5. 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四)表达准确
文科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点的完整短文,答题时,要有概括有说明。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言之有据,无废话,不离题;在语言使用上,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科学化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
,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六)答题步骤
1.读懂题意: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第二篇 2007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
(一)天文时事:
1、在2006年8月24日当地时间下午2点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会议中心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该决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太阳系天体的分类规则:把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天体分为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三类;把矮行星中以冥王星为标志的海外天体分为一个新的族。
*行星:包括水星至海王星的8大行星。
*矮行星:冥王星和其它没有清晰空域且本身不是卫星的圆形天体
*太阳系小天体:所有其它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考点链接:
天体系统;太阳系的组成;类地、类木行星的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运动的意义等。
卫星发射与返回时的气象要求;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酒泉、西昌、太原)自然条件;
(二)天气、气候:
考点链接:
1、以全球气候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大气;考查大气的热力状况(如大气保温效应)、大气环流等知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考查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2、以发生的气象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沙尘暴、旱涝等)为切入点,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台风:常考台风源地;生成条件、台风路径;影响地区的风向(气旋和反气旋)。
IPCC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
巴黎当地时间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发布了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一份对世界未来极为重要的报告。这是该组织6年来的头一次信息更新,它再次引起世界公众对全球变暖这一严肃而紧迫问题的关注。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温室气体达历史最高,对于过去50年来的全球暖化人类要负90%的责任。
报告预测,从人类工业时代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至4℃,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9至58厘米。
据报道,这份报告侧重分析全球变暖的后果,其中,报告指出,气温上升将令中国和澳大利亚面临严重缺水的困境。
高温干旱:考查影响地区、成因
去年入夏以来,我国重庆、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和南部、宁夏南部等地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发展迅速,其中重庆、四川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长江上游出现少有的汛期超低水位。
这次干旱主要是由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大陆高压稳定,冬季高原积雪偏少等原因造成的。
极端高温天气频现的主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以及过度城市化是导致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是北半球及我国夏季高温干旱事件频繁出现的大背景。
环流异常是造成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今夏欧洲高温热浪主要受稳定少变的高压系统控制,美国由于受异常偏强的副高控制也出现严重高温热浪天气。
城市化造成的热岛效应加重了极端高温事件的剧烈程度。
(三)与水文相关时事:
考点链接:
结合时政热点,考查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和大江大河的治理措施;
利用海洋科考等时事,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航运的影响
利用发生的气象、气候灾害等热点(如厄尔尼诺)考查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咸潮 2005年12月30日,观测到每升含氯度高达7520毫克,为廿一世纪以来之冠,究其原因:
一是去年9月以来,珠江流域雨量稀少。
二是雨量稀少引起西江、北江和东江的径流量锐减。
三是强天文潮汐引发海水上溯珠江。
但从统计分析,2005年,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属于丰水年,如广州共降得2034毫米的雨量,比常年的年雨量增加了两成多。为何丰水年的珠江三角洲还会出现特大咸潮呢?
这主要是雨水时空不均,雨量严重失调。
横渡珠江: 2006年7月8日试游珠江成功后,7月12日正式横渡珠江人数大增,表明广州市政府彻底整治珠江的决心坚定不移,也表明广大市民对能够治理好珠江坚信不疑。不少市民表示,希望横渡珠江能够像举办“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一样,年年长办下去。从地理角度分析横渡珠江定在7月的理由:
1、7月恰好是广州珠江的丰水期,雨量充沛,水质良好,是拥抱母亲河的最佳时期。
2、7月,广州空气温度和江水温度都上升到全年的最高值,是横渡珠江的最佳季节。
3、选择具体渡江的日子还要考虑农历,最好能在天文大潮期间,因为最高潮位可能会超越珠江基面1.5米的警戒水位,所以是横渡珠江的理想时机。
(四)地质灾害
考点链接:
利用时事热点,考查地震概念(地震波、震源、震中、震中距、震级、烈度等);板块学说;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分析。
(五)人口问题
考点链接:
以我国人口问题相关文件精神为切入点,以最新统计资料为题干,考查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等知识。
“1.8”——中国平均一对夫妻终生生育1.8个孩子。如果我国人口总量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
“3000万”——指到2020年我国男性比女性要多3000万。
“1.5亿”——我国现在流动人口大约是1.5亿。流动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务工、经商人群。
“4.3亿”——到2050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高峰期将达到4.3亿。
“10.1亿”——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最高时将达到10.1亿人。
人口专家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期可持续40年左右,最高时段为2010年至2020年,届时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超过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是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是就业问题。不过,由于人口素质较低,会出现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人口红利期 在人口转变的后一阶段,易出现人口老龄化倾向。由于出生率下降速度和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是同步发生的,前者先于后者发生,前者与后者也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在这一人口变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就是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在一个时期内都比较低的局面,并会持续一段时间。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期”。
人口负债 在人口转变的前一阶段,易出现人口年轻化趋势,少年儿童快速增长,而老年人口增长缓慢,其结果是总抚养比、主要是少儿抚养比快速上升,经济增长将深受其累,这时就形成了所谓的“人口负债”。
(六)环境问题:
广州首宗温室气体买卖调查:2007年2月5日,一起被媒体称为“空气买卖”的交易在广州举行了合同签字仪式,英国爱斯凯有限公司(ICECAP)与广州惠景环保技术公司签订合同,将在未来五年购买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5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总价预计达5000万美元。
2005年2月16日,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按照其规定,从2008年~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分解一吨标准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就可以多排放一吨标准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也就是获得一吨排放权。这样就形成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相关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而发展中国家则向发达国家提供温室气体减排量。
考点链接: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及其治理(西北地区)。
考点链接:
自然灾害的分类和特点;自然灾害的分布;我国自然灾害区划。
(七)能源问题:
考点链接:
能源的分类(新能源);世界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
(八)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
考点链接:
结合中国区域地理考查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认知和运用。
此题仅从河流、地质灾害、农业生产区位分析和主要的景观考查学生基本的区域地理知识和学生基本的地理信息提取、分析、加工的能力。
(九)我国工程建设方面:
考点链接:
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如青藏地区概况;青藏地区地形成因(板块构造学说);青藏地区的资源(地热、年太阳总辐射量图、年日照时数分布图);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北方缺水的成因及措施等。
中国入世五年与国际贸易;贸易商品的构成;影响因素;与我国的贸易地区和国家
(十)世界热点区域方面:
考点链接:
世界区域地理的考查:
朝鲜半岛地理概况;伊朗国家地理概况;世界铀矿资源分布;核能的特点;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与输入国 ;世界主要石油输出路线。
东南亚地理概况及各国经济特点;日本地理概况及经济特点。
第三篇 2007年高考地理考前热身训练
Ⅰ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右图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 化学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 化学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少雨 B.高温多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3. 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是
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下图中a、b、c表示“北半球某区域一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读图完成4—6题。
4. 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5. 关于图中各点地球自转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点的角速度相等 B.甲点的角速度比丁点大
C.乙点的线速度比丙点大 D.甲点的线速度一定比乙点小
6. 若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
A.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 B.甲、乙两地温差大于5℃
C.水平方向上气流从甲地吹向乙地 D.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气压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
7.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兴安山地
8.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9—10题。
9. 图中P点的地形及图示群岛所在板块分别是:
A.海岭、太平洋板块
B.海沟、亚欧板块
C.海盆、美洲板块
D.大陆架、印度洋板块
10.Q群岛的北部与南部气候类型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面状况
C.洋流因素 D.海陆因素
读右图,完成11—12题。
1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
国家海岸地区的典型景观?
A.挪威 B.新西兰
C.日本 D.西班牙
12.图中海岸典型景观,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图为“洋面封冻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增强、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增强、气候变暖
14.图中箭头④的含义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增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水准仪测量法是高程测量最精确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进行测量的方法,如图甲所示进行测量。据图回答15—16题。
15.已测得A点的海拔为53.195米,通过水准仪A标尺的读数为1.386米,B标尺的读数为0.824米,判断B点的海拔高度及与A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54581米、1.386米 B.55.405米、2.210米
C.53.757米、0.824米 D.53.757、0.562米
16.图乙所示为一中学地理活动小组用简易方法测得某地高程情况,如果该地降水丰富,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可能有几条较大的溪沟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每天在校园内将12时42分观测到的正午太阳高度记录下来,并根据观测到的数据绘制出当地一年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化图,图中横轴上的刻度线对应各月的第一天。据此回答17—19题。
17.该观测地点位于
A.江汉平原地区 B.海南岛南部沿海地区 C.台湾岛西部平原地区 D.成都平原地区
18.下图是依据上图时间序列绘制成的日出、日落时刻的变化示意图,能够反映该观测地点昼夜长短变化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正午太阳高度由H1—H2变化期间,兴趣小组在观测地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日出时刻物影朝向一直向北偏 B.正午太阳高度值不断变大
C.昼长时间先变长,后变短 D.正午日影先朝北,后朝南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示意图,M为当地的气象观测点,N为某旅游公司欲修建的一栋观景楼,MN的图上距离为1.5厘米,tan30°≈0.6,tan45°= 1,tan60°≈1.7。读图回答20—22题。
20.为了气象观测点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该观景楼的最大高度约为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21.该地要新建一个海港,港址最好选在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下列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广泛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该地河流有明显的冬汛
C.图中沿海有日本暖流经过
D.该地位于所在国最大的工业区
下图是“某区域4月上旬某日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4月上旬至4月中旬,图中气压中心位于95°E附近的天气系统势力增强,其前锋抵达秦岭——
淮河一线;气压中心位于113°E附近的天气系统势力减弱,向东移动到松嫩平原。受此间天气系统变化影响
A.淮河以南附近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
B.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农作物遭遇严重的低温冻害
C.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和华北地区多风沙天气
D.黄淮海平原地区出现狂风和特大暴雨
24.“ ▲▲ ▲▲ ”符号表示的天气系统出现在图中
A.虚线①处 B.虚线②处
C.虚线③处 D.虚线④处
25.能分别反映图中甲、乙两个地点风向与风速的一组天气符号是 B
下图是“我国西部新疆及青藏高原地区简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左上地形剖面图与右上图中的剖面线相对应的是
A.A B.B C.C D.D
27.“气候配合及改良灌溉,使这里成为中国供应棉纺原料的主要产地,再加上石油储量丰富。现在已由‘死亡之海’转变为‘希望之境’。” 以上叙述反映的地区是图中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图四幅风频玫瑰图,结合气候有关知识回答28—29题。
28.下面有关四图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至丁图对应的地方可能为伦敦、加尔各答、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山站 ②乙图城市建设火电厂,最佳区位在城市的东南方向 ③丙图城市若建机场,其跑道走向是西北—东南走向 ④丁图若在南极,此处营地建筑的门窗最不适宜朝向西北方向
A.①③ B.②④ C.③ D.①②③
29.当孟买受最大风频的风向的影响最频繁时,正是 ①南极臭氧层空洞最大时刻 ②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小麦生长季节 ③去黄山旅游的最佳季节 ④可以观赏挪威北部正午的满天繁星
A.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完成30—32题。
30. “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
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1.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 况(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2.“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有
A.流量平衡 B.断流 C.洪峰急涨猛落 D.含沙量少
下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乌鲁木齐、库车与东北地区的长春、沈阳比较表,判断33—35题:
站名
北纬
东经
海拔(米)
年较差
(℃)
平均气温(℃)
1月
7月
年
乌鲁木齐
43º54′
87º28′
653.5
40.9
–15.2
25.7
7.3
长春
43º54′
125º13′
236.8
36.9
–16.9
22.7
4.9
库车
41º43′
82º57′
1 099.0
33.9
– 8.1
25.8
11.5
沈阳
41º46′
123º26′
41.6
37.2
–12.7
24.5
7.8
33.据表可知,西北地区的气温与东北地区的气温比较
A.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高 B.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C.夏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D.冬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34.造成两个地区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的差异 B.海拔高度的差异
C.日照时数和地形类型的不同 D.太阳高度角的不同
35.乌鲁木齐比长春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的大陆性强 B.气候的海洋性强 C.海拔比较高 D.海拔比较低
读沧州——石家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36—38题。
36.图中序号①②③地形单元与地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冲积扇平原 冲积平原 滨海平原
B.冲积平原 冲积扇平原 滨海平原
C.冲积扇平原 滨海平原 冲积平原
D.滨海平原 冲积扇平原 冲积平原
37.该地区的中、低产田主要分布的地貌单元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
38.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相比,该地区耕地中突出的限制因素是
①干旱缺水 ②盐碱化 ③土壤侵蚀 ④低洼易涝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格林尼治时间2006年11月8日19点32分至9日0点10分,发生“水星凌日”天文奇观:水星划过太阳表面,此时太阳、水星和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据此回答39—42题。
39.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被降为矮行星的天体是:
A.海王星 B.冥王星 C.木星 D.天王星
40.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有几颗?
A.1颗 B.2颗 C.5颗 D.8颗
41.发生“水星凌日”时,北京时间是:
A.9日3点32分至8点10分
B.9日7点32分至12点10分
C.8日3点32分至8点10分
D.8日7点32分至15点10分
42.右图圆圈表示太阳,线段A-B-C为某观测者看到的水星运动 轨迹,则该观测者看到水星的运动方向是:
A.A→B→C B.C→B-→A C.B→A→C D.B→C→A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物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43—44题。
43.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44.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下图中的三条线表示全球及南、北半球月平均气温变化与冰雪覆盖面积的对应值,读图回答45—46题。
45.图中a点表示
A.南半球的7月份 B.北半球的1月份
C.全球平均状况的1月份 D.全球平均状况的7月份
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小于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
B.由于冰雪的反射,大气温度明显上升
C.据估算,全球冰雪融化后,世界海平面将上升20-30米
D.从全球平均状况来看,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乙,完成6-10题:
46.图中③、⑤处的地形为
A.③是山顶、⑤是盆地 B.都是盆地 C.③是火山口、⑤是平原 D.都是高原
47.下列关于②山脉说法正确的是
A.大致呈东西走向,北坡雪线海拔比南坡低 B.大致呈南北走向,东坡雪线海拔比西坡低
C.南坡为阳坡,热量充足,植被比北坡茂密 D.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植被比西坡茂密
48.下列关于④所代表的国家及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哈萨克斯坦,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B.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不稳定
C.蒙古,民族构成单一,以粗放畜牧业为主 D.乌兹别克斯坦,享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49.下列关于①处地理环境特点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日温差大,适宜于发展特色瓜果种植业
B.地势低洼、地形封闭,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C.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少,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D.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热量不易扩散,冬季出现我国最高温
50.下列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在甲、乙两地都有分布的是
A.石漠化 B.酸雨 C.干旱 D.泥石流
二.双项选择题
右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2题。
51.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A.甲为荒漠 B.丙为热带雨林 C.丁为针叶林 D.戊为阔叶林
5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读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登陆示意图,回答21-25题:
53.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沿海风暴潮强度的是
A.适逢天文大潮前后 B.我国正盛行东南季风
C.洋流和地转偏向力 D.沿海珊瑚礁和红树林
54.下列关于图中代号所示半径附近风力或天气状况说法可能的是
A.①处中心风力最小 B.②处附近风力最大
C.③处附件降水最少 D.④处附近降水最多
55.“桑美”从增强为超强台风到登陆期间,台北
A.风力不断增强 B.风向由东南风逐渐偏向为西北风
C.风力先增后减 D.风向由西北风逐渐偏向为西南风
56.按图中路径分析,特别需要做好台风“桑美”防御工作的大陆省份是
A.台 B.粤 C.闽 D.浙
57.下列关于台风对地理环境或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台风是地球内部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的剧烈释放
B.将海底的营养物质泛上来,饵料增多、吸引鱼群
C.驱散陆地上的干热,带来降水,利于抑制荒漠化
D.带来充足的淡水、水能、风能等,促进经济建设
美国东部时间(夏令时间)10月17日7时46分(北京时间17日19时46分),悬挂在美国人口普查局大厅内统计全美人口的实时“人口时钟”记录下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一刻: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亿。美国人口普查局称,根据有关估计,美国目前每7秒钟就有一名新生儿诞生,每13秒钟就有1人死亡,每31秒钟移民人口就净增一人(移入人口减去移出人口),由此计算出美国人口总数平均每11秒钟净增1人。“人口时钟”正是根据这一计算方法统计出美国人口总数已突破3亿。根据材料,结合右图完成26-28题:
58.美国东部时间是
A.西5区的区时 B.西4区的区时 C.75°W的地方时 D.60°W的地方时
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的人口出生率大约为1.5% B.美国的人口死亡率大约为0.9%
C.美国的人口迁入率大约为0.3% D.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0.7%
60.上述事实表明
A.美国人口呈现出高增长态势,需要进行计划生育
B.美国人口主要表现为“三低”向“高、低、高”过渡
C.外来移民是美国人口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
D.美国每增加一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Ⅱ 综合题
1. 下图为“30°N纬线圈和72.5°E经线”,其中30°N纬线上由10°W向西到155°E为夜半球,同时72.5°E经线上只有CD段处于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0°S,72.5°E ,简述你的判断理由。
经度的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此时昼半球的范围是从10°W向东到155°E,其中央经线为72.5°E; 纬度的判断:由于72.5°E经线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此时只有CD段为黑夜,即为极夜的范围 ;CD跨纬度20°,所以太阳直射在20°S。
(2) 图中A地位于C地 方向。此刻,北京时间为 ,30°N纬线圈上既位于夜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范围是 、 。
(3) 若该日一架飞机在B地日出时起飞,飞往A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时间是 小时,飞行员始终看到太阳位于飞机的 方向
2. 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预计今年开工建设,并将于2010年投入运行。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
资料一:京沪高速铁路将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常规铁路路基(含排水沟)至少要占用40米宽的土地,而架桥则不宽于23米。
资料二:京沪铁路连通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发达地区,沿线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京沪铁路长度虽只占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却承担了全国铁路客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10.2%和7.2%,它的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四倍。
资料三:京沪高速铁路路线示意图
京沪高速铁路路线示意图
(1) 决定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首要条件是 ,首要区位因素是 。
(2) 京沪高速铁路自南向北共穿越了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与其他几个省级行政区在海陆位置上有明显不同的是北京市和 。
(3) 京沪高速铁路将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其目的主要是 。
(4) 京沪高速铁路将实现高安全性的现代化旅客运输。写出该铁路在营运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 、 、 (至少写出三项)。
(5) 简述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性: 。
3. 读图及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资料一:“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千米的东海西部凹陷区域,由4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达2.2万平方千米。日方称,早在1995年,中方就在该区域试采成功,“春晓”开采设施建成后,通过海底管道每年可向东部沿海省区输送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资料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六部分76条明确的规定了大陆架归属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第五款规定了 :1.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距岸350海里处。 2.如果中间超过2500米深,就不算是大陆架的延伸。从日本国冲绳出发向西的海底,客观存在一个深度超过2900米的冲绳海槽。
资料三:
截面图所示。海岛:冲绳列岛; 大陆:中国海岸 :春晓油田位置
(1) “春晓”油气田位于我国大陆架上,日本却说中国在抢掠属于日方的海底资源。上图中正确表示“春晓”油气田的位置,且从地质构造角度能反驳日本说法的示意图是( )
(2) 资料二中,12海里表示: 。200海里表示: 。350海里表示: 。
(3) 试分析东海油气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开发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重要性①石油、天然气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东海油气储量巨大。③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也关系到中国的回家主权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①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投资大、风险高、技术难度大。②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海洋环境保护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三角洲图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 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
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带来江苏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材料四 江苏省人口变化情况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每百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家庭规模(人)
1953
3767.29
4.49
14.78
4.19
1964
4452.21
3.71
14.83
4.09
1982
6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438.07
8.76
41.49
3.23
(1) 材料一中所示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 都市圈。制约“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图中上海是我国第一大港,主要港区沿 (河流)分布。
(2) “长三角”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这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C.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D.改善城市环境 E.缓解老城区衰落
(3) 根据材料三简评江苏沿江县市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有利条件:亚热带湿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紧靠长江,离海较近,水运方便,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条件好;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科技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开放。(任答三点即可)。
不利条件:矿产、能源紧缺;环境压力较大。
(4) 根据材料四可看出江苏人口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江苏总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规模有变小的趋势
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乡镇企业较发达人,外省人口迁入较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营养状况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发展快,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婚育观念改变,少生优生使家庭规模变小
5. 下图丙为A城某学校测得的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当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北京时间为12:40,读下图,回答:
(1) 图中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
(2) A城是在 发展起来的,我国的 和 等城市与该城形成的区位因素相同。A城就城市的地域形态而言属于 。
(3) A城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是 , 该地计划在当地丰富的农业原料基础上建设一种新的工业,这种工业可能是 工业。
(4) 在图乙中可看出A城有①、②两个规划发展方向,试分析之。并说明①方案的局限性。
(5) 在图乙中的工厂布局不合理的是 。原因是 。
6.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黄河水系图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
(1) 图中A河流的名称 ,B地形区的名称 。
(2) 依据材料一,描述黄河壶口瀑布的水文特征、水文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原因。
河流含沙量大; 含沙量夏季大,其他季节较小; 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降水强度大,冲刷作用明显。
(3) 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7. 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读后回答问题。
90°N
70°N
50°N
30°N
0°
30°S
50°S
70°S
90°S
3月21日
0
316
593
799
923
799
593
316
0
6月22日
1110
1043
1020
1005
814
450
170
0
0
9月12日
0
312
586
789
912
789
586
312
0
12月22日
0
0
181
480
869
1073
1089
1114
1185
(1) 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从表中看出,全年获得天文辐射最多的纬度在 。
(2) 南纬70°在6月22日的天文辐射为0的原因是( )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C.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 D.太阳高度极小
(3) 北纬50°天文辐射最小值出现的日期在 ,主要原因是 。
(4) 北极天文辐射最高值为 卡/平方厘米,南极天文辐射最高值为 卡/平方厘米,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5) 南极地区在一年中受紫外辐射最少的时段是 。
(6) 从上表看出,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有太阳高度、白昼长短和 。
8. 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面积(万平方千米)
118.3
国境线长
4200多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19(2000年)
7月均温(℃)
16~26
1月均温(℃)
-28~-14
年降水量(毫米)
50~500
土地利用情况(平方千米)
耕地
林地
草地
56260
95560
624590
(1) 说出该省区的简称 。
(2) 在该省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面积是最多的,简述该省区草地面积广大的原因,并分析该省区草场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该省区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其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省区境内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丰富,特别是东部地区,是我国优质温带草原的分布地区。
草场的分布规律为: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
成因为:自东向西由于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
(3) 该省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区是中国古老灌区之一,也是该省区粮、油、糖的生产基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该地区过度发展灌溉农业会带来哪些问题?(说出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可)
9. 右图是“我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商品粮基地①与④相比,其不利的气候条件是 。
(2) 商品粮基地③与④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两地纬度 相近,但春季时的物候现象是③地比④地来得早,请简述原因。
③地地处相对封闭的盆地且北部有阻拦南下的冷空气,春季气温回升较快;③地地处内陆地区,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春季升温较快。
(3)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请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农业发展方向与对应的地区用直线连接起来。
松嫩平原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区域
珠江三角洲
发展农机技术,促进粮油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
中部地区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粮棉生产的区域化
西部地区
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
(4)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历史趋势,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有A、B两种:
A模式——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B模式——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应属于
模式(填字母,下同),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应属于 模式,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应主要借鉴 模式。
10.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6.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材料二: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这是中丹两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甲烷气的收集与利用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削减量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
(1) 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 ;b ;
c ;d 。
(2) 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
(3) 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CO2减排量,有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与环保意识,减少CO2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 目前,部分发达国家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不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基本原则?
11.读全球生物气候地带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 从图中可以看到全球气候带的划分。热带和温带大约 以年平均气温 ℃
为界,寒带和温带大约以年平均气温 ℃为界。
(2) 从图中可以看到,森林分布的极端界限条件大约是气温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以上。
(3) 在年平均气温20℃的条件下,年平均降水量从0 — 1500 mm,地面植被依次是
。
(4) 试分析寒带年平均降水量很少,却难于形成沙漠的原 因。
寒带地区,气温低,水汽蒸发量很小,空气相对不干燥。
(5) 试分析沼泽湿地为什么多见于中高纬度。
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土壤和地表水难于蒸发,特别是一些地势较低的地区,积水容易,水蒸发难。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贵州威宁的草海像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云贵高原上。如今的草海,人鹤相亲的场面随处可见。然而,这里曾经历过堪称残酷的生存竞争。历史上的草海水面曾有45平方千米,水深有3米~5米,因水中长满水草而得名。1958年人们开始排水造田,到70年代初,湖水被放干,草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1975年统计,黑颈鹤只有35只,而水禽几乎绝迹。1982年重新筑坝恢复25平方千米的水面,草海才得以重现生机。1992年,连同水面周围120平方千米的湿地也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草海历史上曾一度出现水禽几乎绝迹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 云贵高原的雨季主要是由于来自 洋的 季风带来的降水。
(3) 云贵高原的东坡有世界最大的广西乐业天坑群。其成因是 。
A.外来星体的撞击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地震的后果 D.火山坑口
(4) 贵州草海被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主要作用是什么?保护湿地有何益处?
为鸟类提供栖息的场所。湿地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灾、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特殊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5) 谈谈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a.采取就地、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等实际措施保护物种; b.运用法律和国际公约保护野生动植物; c.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公众参与,依靠全社会力量作好野生生物的保护工作。
13.背景材料: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上半年,广东机动车突破1 300万辆,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仅去年广州市机动车新上牌数目便达到10万辆。日益增加的汽车对空气污染“贡献”颇大。2003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虽然全省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一些空气污染物有上升趋势。以二氧化氮为例,去年的日均值为0.031毫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8%,而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汕头、中山、茂名、江门等8个城市,均存在二氧化氮超标现象。二氧化氮污染主要来自机动车污染。据统计,全省机动车每年排放约170万吨尾气,约占二氧化氮排放总量的70%—80%。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存在着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一些城市在局部区域已经出现了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征兆,因此大力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中国环境报》2004年11月14日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氮氧化合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污染极易发生在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
(2) 下列不属于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后果的是 。
A.能引起眼睛和各种呼吸道炎症 B.可使远离城市的农村庄稼受到损害
C.能改变整个大气的成分 D.导致大气中的臭氧增加
(3) 为减轻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21世纪珠三角能源比重将增加的是 。
①石油 ②水电 ③核电 ④天然气 ⑤煤电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4) 珠江三角洲也是我国重酸雨分布地区,试分析该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
首先该地区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形成了重酸雨的地区。其次南方低山丘陵区,酸性土壤,风速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5)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中普拉托形成了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规模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对拥有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有哪些?
各企业、各地区分工合作,组成产业链,增强竞争力。
(6) 结合材料,谈谈珠江三角洲如何有效防治光化学烟雾污染?
首先要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通过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制订有效地经济政策以及实施科学的交通管理,减少机动车氮氧化合物排放;其次,加强燃煤电厂烟气治理工作;另外,建立臭氧超标预警系统。当臭氧浓度达到预警浓度时,采取有关措施如建议公众尽量少出门,减少私车使用,对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实施短期限产减排等。
14.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2004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此后一年里,“中部崛起”成为中部地区各省规划经济蓝图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在200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被列为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会议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 写出经过图中两省会城市的南北向的铁路干线的名称。
(2)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有丰富的铜、锑、铅锌、钨等有色金属矿产;②有丰富的水能资源;③交通便利;④临近消费市场。
(3) 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具体分析图中A、B两地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不同危害。
A地区为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使山坡上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严重的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土地难以利用;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 B地区为平原,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流水流不畅,湖泊调洪能力降低,使洪涝、干旱灾害加剧。
(4) 试分析中部崛起战略中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六省的区位优势。
中国商品粮基地;重要的原材料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人力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
(5) 为提高图示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应采取哪些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②加大科技投入,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③开发小水电,营造速生薪炭林,推广沼气,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④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⑤大力改造红壤,提高土壤肥力;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抗御洪涝、干旱(伏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共6点,言之有理即可。)
(6)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你认为在中部省区的湖南洞庭湖平原适宜建立哪些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这些优势农产品选定的依据是什么?
优势农产品:水稻、油菜(淡水鱼)等。
依据:资源和生产条件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竞争中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
15.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业,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绿色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形成了新的贸易壁垒即“绿色壁垒”。我国《农药限制使用规定》于2002年8月1日正式生效,将用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蔬菜、水果、茶叶等鲜食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
材料二 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图(甲为某发达国家,乙为我国东部地区)
(1) 阶段Ⅰ,影响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2) 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3) 2003年,乙地蔬菜丰收,但向甲地区所在国家出口蔬菜数量却明显减少,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其原因是 。
16.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 图中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
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
(2) 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为什么没有选 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
(3) 现甲、丙间需修建一条铁路,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
(4) 若该地区位于51°N、8.6°W附近,试分析图中两河流的航运条件。
17.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银杏芽开放日期的等候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图中甲地银杏芽开放的日期应为______________。
(2) 说明乙地的气候特征及常见的自然灾害。
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温暖少雨。
台风、旱涝、地震、滑坡、泥石流
(3) 下图中四幅小图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图。图示 地区等候线分布正确的是( )
18.阅读材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06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防治荒漠化年”。今年世界环境日的口号是“莫使旱地沙漠化”。
(1) 我国荒漠化的分布有何特点:
面积大,分布广,荒漠化类型多样,程
度严重。其中又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布最
集中,发展最严重。
(2) 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 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我国荒漠化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该地区: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②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以风沙地貌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④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3) 在荒漠化集中分布区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 等;而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因素,特别是 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而 在其中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为有效治理荒漠化,我国政府组织实施了 生态建设工程,请在上图中用黑粗实线画出该工程的大致范围。
19.读某河流水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
长度
(米)
径流量
(亿立方米)
干支流通航
里程(万千米)
河口航道
水深(米)
河口地区通航
能力(万吨)
流域面积
(万平方公里)
甲
6300
9600
5.75
10
5
180
乙
1320
790
0.16
3~3.3
0.15~0.3
22.4
(1) 图中代号A处的水利工程,在水库成功蓄水到156米后, 、 、 三大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该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国家对三峡库区移民,实行 的方针,其安置的主要办法 。
(2) 补绘A处水库库区与沿岸地区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此时正确的环流方向,并简析水库建成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由于水面积扩大.增加了大气湿度和
降水,减小了气温变化的幅度,调节局部小气候。
(3) 可以沟通B、C的陆上铁路为 (不定项选择)
A.京广线 B.京九线 C.第一亚欧大陆桥 D.第二亚欧大陆桥
(4) 两河流主要承担的运输任务有 (不定项选择)
A.旅客 B.原油 C.粮食 D.铁矿石
(5) 在甲河流域,上游应 ,重点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应 ,防治水患;下游综合治理 。
(6) 试比较甲、乙两流域下游广大平原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作物熟制及其成因。
甲河下游地区以水田稻作农业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因为纬度位置较低,光照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乙河下游地区以园艺业为主,一年一熟。因为纬度高,热量不足,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花卉生产较发达。
(7) 过去甲河的航运量只有乙河的十分之一,如今甲河的航运量已超过乙河,跃居世界内河航运第一位,试分析其原因。
甲河同乙河相比,流域面积广,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一年四季均可通航,随着三峡水库蓄水,通航条件改善,通航能力强,通航里程长,加之流域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量日益加大,水运又具有价格低、运量大等优势。
(8) 将下列A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与环境不利影响的数码,分别归纳为以下三类并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不可逆转的影响( ) 影响较大的( ) 影响较小的( )
①淹没耕地 ②加剧水土流失 ③诱发地震 ④水库泥沙淤积加重 ⑤淹没文物古迹 ⑥淹没陆生动植物 ⑦滑坡增加 ⑧淹没部分自然景观 ⑨蚊虫孽生 ⑩影响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6月17日~24日,温家宝总理对埃及、加纳、刚果(布)、安哥拉、南非、坦桑尼亚和乌干达非洲7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材料二:11月5日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闭幕。此次峰会共有48个非洲国家代表团及非洲联盟组织代表参加,中非建立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1) 图示为 (1月、7月)气压分布图,此时北回归线附近盛行 风。
(2) A处气压值可能为 ,B处此时天气特征为 。
(3) ①、②两处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同。①、②两处虽然同处赤道上,但①处为盆地,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②处由于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降水减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4) 下图中abcd四种气候在非洲大陆有分布的是 (填代号),③、④两处的洋流分别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
(5) 非洲与我国的外贸合作极具互补性。试结合相关信息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分析这种互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非洲有丰富铁矿、有色金属矿、石油等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非洲发展经济欠缺资金、技术等,我国有能力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密集型的企业需要向外转移,非洲在经济发展的前期需要引进外来投资。
21.读我国重要区域经济圈分布图,回答:
(1) 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圈集中分布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三大经济地带的 ;地势三级阶梯的 。这表明 、
、 等自然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 在我国重要的经济圈中,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的是 (填图中代号),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地区必将面临 、 、
等系列问题。对此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振兴:
。
(3) 试分析F经济区(泛珠三角)形成的有利条件。
F为泛珠三角经济区,简称“9+2”,泛珠三角经济区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有珠江水运、京九、京广、湘黔、贵昆、南昆等铁路相连;且港、澳具有交通、信息、物流、资金、人才等优势,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先进管理经验;9省区又有资源、能源、劳动力、市场等优势。进行区域合作可以合理地调整产业分工,做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4)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战略导向,才能实现西部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请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煤炭资源 B、油气资源 C、交通建设 D、发展科教 E、旅游资源
F、有色金属 G、吸引人才 H、铁矿资源 I、注重品牌 J、退耕还林还草
22.右图为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图中有中心商务区、批发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读后回答: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分区的名称:
A B
D E
(2) E功能区的判断理由: ,
。
(3) 从图中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看,影响地租高低的主 要原因是 , 。
(4) 未来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 为中心,因此,城市功能分区的目标是
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参考答案
1. (2)西南 15:10 20°W向东到l0°W或10°W向西到20°W 155°E向东到160°E或160°E向西到155°E (3)6小时 东南
2. (1)技术条件 经济因素 (2) 7 安徽省 (3)节约东部地区宝贵的土地资源 (4)暴雨 洪水 地震(或台风)
(5)对于缓解京沪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的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1)A (2)领海 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的中国主权范围
4. (1)长江三角洲 交通运输条件 黄浦江 (2)ABC
5. (1)沿公路干线分布,平原多于山区 (2)两河交汇处 重庆 武汉 组团式 (3)19°N,110°E 制糖 (4)①方向接近公路交通枢纽,但靠近农田,不利于保护耕地;②
方向有大片空地,发展余地大 (5)水泥厂、印染厂 原因是两地分别处于河流上游或城市的上风向
6. (1)渭河 河套平原
7. (1)赤道 (2)A (3)12月22日 50°N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白昼时间也最短 (4)1110 1185 北极天文辐射出现最高值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太阳辐射较弱,而南极天文辐射达最高值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辐射较强 (5)3月21日至9月23日 (6)日地距离
8. (1)内蒙古 (3)水源 土地盐渍化;黄河下游断流;下游河水的污染等。
9. (1)热量不足 (2)水稻 (3)略 (4)A B B
10. (1)a为毁林 b为燃烧矿物燃料 c极冰融化 d为沿海低地被淹 (4)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11. (1)18 4 (2)年平均气温大于 – 7℃,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 mm (3)半沙漠、多刺灌木、草地、林地
12. (1)由于人们排水造田,草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2)印度 西南 (3)B
13. (1)C (2)C (3)B
14. (1)南北向铁路干线:京广线;京九线。
15. (1)距城市消费市场近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保鲜、冷藏技术的进步 对外贸易的发展
(3)发达国家对蔬菜输入设置“绿色壁垒”
16. (1)向西 向东 (2)甲、乙之间距离较短,但等高线较密,地形起伏大,工程艰巨,不利于开挖运河。 (3)图略(沿两条600米等高线中间) (4)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无冰期;中下游流经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17. (1)3. 21日前 (3)B
18. (3)物理风化,风力的侵蚀、搬运 气候 年降雨量的变化 人类的活动 (4)“三北”防护林 沿图中荒漠区的东南边缘画出即可。
19. (1)防洪、通航、发电 开发性移民 就近后靠 (2)画图:顺时针方向流动 (3)AD
(4)BD (5)植树造林,退田还湖,环境污染。 (8)1、5、8、10 2、4、7 3、6、9
20. (1)7月,东北。 (2)1010或1012, 晴朗干燥。 (4)abc, 降温减湿、增温增湿。
21. (1)东部季风区 东部经济地带 第三级阶梯 靠近沿海、地形平坦、气候湿润 (2)A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上升等 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多元化,注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后续产业,整治环境,发展科技教育等 (4)左列四个方框为ABFH,右列四个方框为DEGI,中上方框为C,中下方框为J。
22. (1)中心商务区 批发与轻工业区 中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2)地势较高 环境优越(远离工业区,近靠风景区) (3)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通达度 (4)以人 提高基本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