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测试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 14 页,选择题部分 1 至 6 页,非选择题部分 7-14
页。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24.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铅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
答题约规定的位置上。
25.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发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Ca
40
(3)选择题(本题共 17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25.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 不能产生
26.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27.与存盘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28.离体的叶绿体质中添加 ATP、NADPH 和 CO2 后,可完成碳反应
(4)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用其超数排卵
B.乙过程的目的之,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
C. 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
D. 丁过程中早期胚胎须移植到与供体性状相同的代孕母羊子宫内
(5)在离休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
A.a-b 的 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 段的 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 段的 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c 段的 K+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6)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1)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2)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3)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4)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7)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羊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
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只) 100
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1)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
(2)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
(3)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4)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8)将 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 pET28b 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细胞质粒
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C. 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 ada
D. 每个插入的 ada 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2.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3.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14.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有较大的影响,面对溶解度无影
响
15.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
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2.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 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23.“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
24.“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
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25.除去干燥 CO2 中混有的少量 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 KMnO4 溶液。浓硫酸
的洗气瓶
9. X、Y、Z、M、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X 与 Z 可形成 XZ2 分子;Y 与 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态
下的密度为 0.76g • L 1;W 的质子数是 X、Y、Z、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Z>Y>X>M
− 1
2
B. XZ2 、X2M2 、W2Z2 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 由 X 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 由 X、Y、Z、M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10. 将 NaCl 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
(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 Cl – 由 a 区向 b 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 +2H2O + 4e =4OH
C.液滴下的 Fe 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 Fe 2+
由 a 区向 b 区迁移,与 b 区的 OH- 形成 Fe(OH)2 ,进
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 NaCl 溶液,则腹肌发生的电极反应
为:Cu - 2e = Cu2+
11. 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钟调节剂,在人体内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色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酸和羧基,可形成内盐,具有较高的熔点
B.在色氨酸水溶液中,可通过调节溶液的 pH 使其形成晶体析出
C.在一定条件下,色氨酸可发生缩聚反应
D.褪黑素与色氨酸结构相似,也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性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融化热为 6.0 kJ·mol 1 ,冰中氢键键能为 20 kJ·mol 1 。假设每摩尔冰
中有 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打破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 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电离度为 若加
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则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 + H+ 向左移动,a
减小,
变小
− −
−
− −
−
C.实验测得环己烷(1)、环己烯(1)和苯(1)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kJ 、-3747kJ
和-3265kJ ,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
则
26.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 MgO 的实验方案: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 ,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
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沉淀物 X 为
B. 溶液 M 中存在 、不存在
C. 溶液 N 中存在 、
D. 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 4.2g NaOH 固体,沉淀物 Y 为 和 的混合物
27.如图所示,甲、已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
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mol −
⋅ 1mol − ⋅ 1mol −
2 3 ( ) 3 ( ) 2 ( ) 3 ( )Fe O s C Fe s CO g+ = +石墨 1489.0H kJ mol −∆ = ⋅
2 2
1( ) ( ) ( )2CO g O g CO g+ = 1283.0H kJ mol −∆ = − ⋅
2 2( ) ( ) ( )C O g CO g+ =石墨 1393.5H kJ mol −∆ = − ⋅
2 2 34 ( ) 3 ( ) 2 ( )Fe s O g Fe O s+ = 11641.0H kJ mol −∆ = − ⋅
5 11.0 10 mol L− −× ⋅
3CaCO
2+Mg 2+Ca
2+Mg 2+Ca
2Ca(OH) 2Mg(OH)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已对绳的速度比甲快,则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15.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 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 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 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16.如图所示,在铁芯上、下分别绕有匝数 n1=800 和 m2=200 的两个线圈,上线圈两端
u=51sin314tV 的交流电源相连,将下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
的读数可能是
A. 2.0V B. 9.0V
C. 12.7V D. 144.0V
17. “B 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下图是超声波从肝脏便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
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
似,可表述为 (式中 是入射角, 是折射角,ν1,ν2 为别是超声波在肝外
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ν
2==0.9v1 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 d,入射角为 i 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
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 h 为
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8.关于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种波均会发生偏振现象
B.用白光做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实验,均可看到彩色条纹
C.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运动速度等于声波的传播速度
D.已知地震波得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此性质可用于横波的预警
19.为了探测 X 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 r1 的圆轨道上运动,
周期为 T1,总质量为 m1。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星球更近的半径为 r2 的圆轨道上运
1 1
2 2
sin
sin
v
v
θ
θ = 1
θ 2
θ
22
9 sin
100 81sin
d i
i−
281 100sin i
100sini
d −
281 100sin i
20sini
d − 2100 81sin i
18sini
d −
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 m2 则
A. X 星球的质量为
B. X 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C. 登陆舱在 r1 与 r2 轨道上运动是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D. 登陆舱在半径为 r2 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2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选择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带电粒子。图中板 MN 上方的感应强度大小
为 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板上两条宽度分别为 2d 和 d 的缝,两缝近端相距为 L。
一群质量为 m、电荷为 q,具有不同素的的粒子从宽度为 2d 的缝垂直于板 MN 进入磁场,对
于能够从宽度 d 的缝射出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带正电
B.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
C. 保持 d 和 L 不变,增大 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
小速度之差增大
D. 保持 d 和 B 不变,增大 L,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
小速度之差增大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非选择题部分(共 180 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 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2
1
2
1
4 r=M T
π
2
1
x 2
1
4 rg = T
π
1 1 2
2 2 1
v m r=v m r
3
2
3
1
r2 1 rT T=
3
2
qB d L
m
+( )
非选择题部分共 12 题,共 180 分。
21.(10 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
长木板、纸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须从下图中选取实
验器材,其名称是 ① (漏选或全选得零分);并分别写出所选器材的作用 ② 。
(1) (10 分)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
关系”试验中,为了探究??材料未知,横截面
积均为 S=0.20mm2 的金属丝 a、b、c 的电阻?
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M 为金属丝 a 的左
端点,O 为金属丝 a 的右端点,P 是金属丝上可
移动的接触点。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始终为???25A。电压表读数?随 OP 间距
离 x 的变化如下表:
(1)绘出电压表读数 U 随 OP 间距离 x 变化的图线;
(2)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p,并进行比较。
x/mm 600 700 800 900 100
0
120
0
140
0
160
0
180
0
2000 210
0
220
0
230
0
240
0
U/V 3.9
5
4.5
0
5.1
0
5.9
0
6.50 6.65 6.82 6.93 7.02 7.15 7.85 8.50 9.05 9.75
23.(16 分)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有长为 L=2m、宽为 d=1m 的金属“U”型轨导,
在“U”型导轨右侧 l=0.5m 范围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
规律如图乙所示。在 t=0 时刻,质量为 m=0.1kg 的导体棒以 v0=1m/s 的初速度从导轨的左端
开始向右运动,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导轨与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
λ=0.1Ω/m,不计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接触电阻及地球磁场的影响(取 g=10m/s2)。
(5)通过计算分析 4s 内导体棒的运动情况;
(6)计算 4s 内回路中电流的大小,并判断电流方向;
(7)计算 4s 内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3)(20 分)节能混合动力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汽油及所储存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有一质
量 m=1000kg 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 v1=90km/h 匀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P=50kw。
当驾驶员看到前方有 80km/h 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立即启动利用电磁阻尼带
动的发电机工作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 l=72m 后,速度变为 v2=72km/h。此
过程中发动机功率的 用于轿车的牵引, 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
最后有 50%转化为电池的电能。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保持不变。求
1
5
4
5
(1)轿车以 90km/h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 F 阻的大小;
(2)轿车从 90km/h 减速到 72km/h 过程中,获得的电能 E 电;
(3)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 E 电维持 72km/h 匀速运动的距离 L'。
25.(22 分)如图甲所示,静电除尘装置中有一长为 L、宽为 b、高为 d 的矩形通道,其前、
后面板使用绝缘材料,上、下面板使用金属材料。图乙是装置的截面图,上、下两板与电压
恒定的高压直流电源相连。质量为 m、电荷量为-q、分布均匀的尘埃以水平速度 v0 进入矩形
通道,当带负电的尘埃碰到下板后其所带电荷被中和,同时被收集。通过调整两板间距 d 可
以改变收集频率η。当 d=d0 时η为 81%(即离下板 081d0 范围内的尘埃能够被收集)。
不计尘埃的重力及尘埃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求收集效率为 100%时,两板间距的最大值为 dm;
(2) 求收集率η与两板间距 d 的函数干系;
(3) 若单位体积内的尘埃数为 n,求稳定工作时单位时间下板收集的尘埃质量 与
两板间距 d 的函数关系,并绘出图线
26. (15 分)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物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由于杂质、水份、空
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了如下实验:去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 KIO2、KI、Mg2+、
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 3 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 KSCN
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 KI 固体,溶液显示淡黄色,用 CCI4 萃取,下层溶液
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足量的 KIO,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 该红色物质是 (用化学是表示);CCI4 中显示紫红色的物质是 (用电
子式表示)。
② 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 KI 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M t∆ ∆
(2)KI 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
湿环境中 KI 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将 I2 溶于 KI 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 KI3・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
(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
(4)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 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
稳定剂的是 。
A. Na2S2O2 B. AICI3 C. Na2CO3 D.NaNO2
(4)对含 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 Fe3+),可选用 KI 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
加碘盐中的 Fe2+: 。
27.(14 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
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
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 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mol・L-1 2.4×10-3 3.4×10-3 4.8×10-3 6.8×10-3 9.4×10-3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2v(NH2)=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 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 25.0℃下达到分解平衡。
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是 (填“增加”,“减少”或“不
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 O(填“>”、“=”或“<”),熵变△S O
(填“>”、“=”或“<”)。
(2)已知:NH2COONH4+2H2O NH4HCO2+NH3・H2O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
c(NH2COO2)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
→←
⑤计算 25.0°C 时,0-6min 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抑速率: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该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
28.(15)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水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
基乙二酮精产品析出,用 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写出装置图中下班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
(2) 趁势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
_________
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深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 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 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
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品体转人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
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
A.无水乙醇 B.饱和氯化钠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 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
流 15 min、30 min、45 min 和 60 min 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
点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_______。
A. 15 min B.30 min C. 45 min D.60 min
29.(14 分)白藜芦醇属二苯乙烯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某课题组提出了如下合成路线: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白藜芦醇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C→D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E→F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化合物 A 不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与 NaHCO3 反应放出 CO2,推测其核磁共
振氢谱(1H-NMR)中显示有_______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_______。
(4)写出 A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写出化合物 D、E 的结构简式:D_______,E_______。
(6)化合物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的结构简式: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含苯环县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30.(14 分)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
(1) 比较曲线 1.2.3.与 4.可知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
______,而且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
除了 3 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 比较曲线 4 与 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 _____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
霉素产生于______组织。
(3) 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31.(12 分)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组:
甲组:培养液+Y 细胞+3H-TdR(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培养液+Y 细胞 3H-TdR+X(用生理盐水配制)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 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4)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 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 X、CRD、3H-TDR 表示相关名词:Y 细胞是能增值的高等动物体细胞)
请回答:
(1)实验目的: 。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3) 实验中采用 3H-TDR 的原因是: 。
→
32. (18 分)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 B、b)和乙病(设基因为 D、d)的遗传家系图,
期中 II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甲病的遗传方
式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
I1 的基因型是 。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III2与一男性
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
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B 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 B 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醇是 。
B 基因刚转录出来的 RNA 全长有 4500 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 167 个氨基酸组成,
说明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 4 秒钟,实际
上合成 100 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 1 分钟,其原因是 。若 B 基因中
编 码 第 105 位 精 氨 酸 的 GCT 突 变 成 ACT , 翻 译 就 此 终 止 , 由 此 推 断 , mRNA 上 的
为终止密码子。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