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对口高考语文 6页

  • 94.35 KB
  • 2021-05-13 发布

湖南省对口高考语文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1道小题,共5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在人类历史流变中,任何民族走过的路都非一帆风顺。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送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特别是贯穿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骼”,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民族特性,架构起中华儿女的心灵空间。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五行”相生的朴素唯物主义、阴阳相生的朴素辩证法、与时俱进的世界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等,已经深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深处。‎ ‎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络”,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维系着泱泱大 国的社会秩序,维系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在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兴亡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见贤思齐的优秀品格、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标注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为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 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血肉”,极大( )了中华民主的创造活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独特性。崇尚仁爱的为人之道、求同存异的处事方法,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形神兼倍的美学追求,俭约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了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厚重的中国色彩和中国气质。‎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崛起jué 骨骼gé B.禀赋bìng 经络luò C.泱泱yāng 孝悌dì D.并蓄xù 泰和tài ‎2.第一段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 B.能够 C.为了 D.特别 ‎3.根据文脉,下列短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传统美德 ②思想理念 ③人文精神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4.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知行合一 B.见贤思齐 C.求同存异 D.形神兼备 ‎ 5.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激发 修养 B.迸发 滋养 ‎ ‎ C.迸发 修养 D.激发 滋养 ‎ 6.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排比 B.比喻、排比 ‎ C.拟人、夸张 D.拟人、比喻 ‎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清,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张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7.下列关于苏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之一 B.“豪放派”代表词人 ‎ C. 晚唐著名的文学家 D. 与父、弟合称“三苏 ‎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深青的柳色以映衬梨花的洁白,色彩鲜明。‎ B.次句将纷飞柳絮与满城梨花两相对比,突出主旨。‎ C. 三句以白雪摹状梨花,比喻巧妙,自然铺垫下文。‎ D.末句用议论方式收束点睛,由物及人,寄意筑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许仲平义不苟取《元史→许街传》‎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颖悟不凡 凡:平凡 ‎ B.他日必有大过人者 过:超过 ‎ C.如是者凡更三师 更:更换 ‎ D.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歪斜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怀之河内人也 B.实大奇之 ‎ C.父母强之不能止 D.或问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默写。(3分,每空1分)‎ ‎12.(1)桑之落矣,________。(《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劝学》)‎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4题。(6分,每小题3分)‎ 博士‎∙硕士∙学士 如今,“博士”一词在我国代表着最高学位,很多人以为它是从英文Doctor翻译而来,其实,“博士”一词是中国本土词汇,而且历史悠久。‎ ‎ “博士”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几种涵义。作为官名,始见于二十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那时博士主要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有机会潜心读书治学,所以学识渊博。“皇帝”这个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还是由秦时的博士所议定的。‎ ‎“博士”在古代是专备皇帝咨读的文官,兼管教育和学术。秦代至汉代,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到了唐代设置国子、大学、四门等博士。隋唐之前采用征拜和荐举的方法来选拔博士。‎ 古代还把专门精通某一职业的人称为“博士”,如“医学博士”、“太常博士”(精于礼仪的人)等。后来还出现了“茶博士”的称呼,这是套用博士的职衔称呼茶楼、茶馆内沏茶跑堂的堂信。“茶博士”一词始见于唐代《封氏闻见记》茶罢,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这些茶馆堂馆不但茶艺高超,有许多绝活,遂由于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而见识广博,因此被茶馆誉为“茶博士”。‎ 到了近代,博士正式和学位挂钩,其官职之意已消失。‎ 现代学位中次于博士的便是硕士。古代的硕士意谓硕学之士,指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的人。但硕士并非指称学位或者官职,和“博士”指称官职不同。与“博士”用法较为接近的倒是“学士”。南北朝时,学士是编纂撰述的官员。唐玄宗开元三十六年,建翰林学士院,掌起草诏书,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宋沿唐制设学士院,翰林学士实际上充当了皇帝的私人顾问。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专司草拟内制之职。到了清代,内阁,翰林院皆有学士之官。内阁大学士是文臣的最高官职。‎ 相较而言,自从“学士”在宋代有了品级之后,倒是一直高于“博士”。宋代国子,正经博士仅为正五品,而翰林学士却是正三品。到了清代,两阁大学士更是文臣最高官职,远远高于博士一职。‎ ‎13.下列关于“博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一词历史悠久,作为官名,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有,属中国本土词汇。‎ ‎ B.博士在古代学识渊博,政治权利极大,连“皇帝”这个称号都是由博士商议定的。‎ ‎ C.博士在古代是专备皇帝咨询的文官,兼管教育等,隋唐之前采用征拜荐举方法选拔。‎ ‎ D.博士在古代也称精通某职业的人,茶艺高超见识广博的茶馆堂馆就被称为“茶博士”。‎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代,博士一词不再是指官职,而是与学位挂钩,现在在我国代表着最高学位。‎ ‎ B.古代硕士与官职、学位无关,而指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的人,其品级高于学士。‎ ‎ C.学士古代用法接近博士,南北朝是编纂撰述的官员,宋元丰改制后为正式官员。‎ ‎ D.学士在宋代有品级后,等级高于博士,到清代,内阁大学士是文臣的最高官职。‎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8分)‎ 庄稼地里的老母亲 彭学明 ‎①母亲又在刨地了。从早到晚,母亲总是这样在地里忙碌着。地里的包谷秆已窜起一丈多高,嫩绿的叶片闪着油光交错摇曳,泥土和包谷花的气息,从地里爆裂开来,淡澳的清香,直沁肺腑。一只肥黄的狗,几头雪白的羊,还有十几只灰红的蜻蜒,荡漾着生命的气息。‎ ‎②母亲在这样的境界里刨地,就像在我们的书本里刨诗,那躺在课本里被我们读了又读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仿佛不是唐代某位诗人所作,而是母亲所为。母亲,是站在庄稼地里最为朴素最为动人的诗人。‎ ‎③那年,农村实行责任田,田地到户,本来已跟我们住在城里的母亲,硬是不顾我们的阻 拦,独自跑到乡下要了一亩田两亩地半坡荒山。那阵子,母亲高兴得一连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 觉,没日没夜在田地里转,一趟两趟,一天两天,竟转出一把一把的老泪。一双鞋印蹒跚着 像花朵,开在田边地角。母亲托人写信说:“我一辈子没得肥田肥土,现在有了。……这些都 为你们种的,是一份好家业,我要用一把老骨头守着。”我们看了不禁黯然伤神。‎ ‎④母亲16岁就到我们这个家族里来了。结婚几年,父亲就死了,母亲从此几乎过着沦为 乞丐的生活。而我们在母亲的泪水与屈辱喂养下一天天长大。长成了花,花与别人一般香艳 长成了树,树与别人一般高壮,我们都成了有出息的儿女。‎ ‎⑤可是母亲,似乎生就的土命,她还没有好好地享受这种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就回到庄 稼地里,培植、浇灌和延续对土地的感情。‎ ‎⑥站在庄稼地里,母亲像一只停落的瘦鸟,飞遍海角天涯后,又找到了这块赖以生存的土 地。那种对土地的执著和热爱愈来愈牢不可破。母亲说:“再贱的草也有离不开的根!"因此,‎ 在儿女长大后,母亲惟一的愿望,就是加倍地用汗水和生命喂养这块土地。每年每年,母亲都站在春光枝头,用犁头跟土地对话,用种子跟土地同眠。长出了庄稼,庄稼是绿的,长出了绿 色,绿色是希望的,长出了希望,希望是诱人的。顶着夏日的辣热,母亲双手的剪子在田地里 又修又剪,皮破了,茧老了,汗干了,手粗了,整个夏天秀发飞动,翠生生地漂亮起来了:绿 的裙子,黄的地毯,辣椒、南瓜、茄子、稻谷、小米、葡萄,都像一张张剪纸贴满了田间地头 坡上陇上。庄稼地里的庄稼活是一种质地优良的民间工艺,母亲是这工艺的传人。‎ ‎⑦终于,母亲不能下地了,劳动的艰辛,使母亲日见衰老,母亲却无论如何不愿接受自然 给予生命的败落,硬撑着到地里来回逡巡。再也不能背包谷下山,割谷子进仓了,母亲就拄一 拐杖,上上下下在地里捡散落的稻穗,找遗漏的包谷棒子。‎ ‎③土地—一是母亲生命的根 ‎⑨母亲,以一种精神,喂养着她的儿女们。‎ ‎ (有删改)‎ ‎15.第①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16.请解说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诗人”的含义。(4分)‎ ‎17.第⑥自然段末为什么说“母亲是这工艺的传人”?(4分)‎ ‎18.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6分)‎ 四、语文综合实践(8分)‎ ‎19.根据下面图表补全相应空行中的内容。(8分)‎ 某地几所学校课外活动与学生动手能力情况调查图表 (1) 几所学校课外活动的_____、_____不等,分别为:偶尔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两次,每周两次。‎ (2) 调查图表显示,学生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成正比。‎ (3) 根据调查图表可得出结论:经常开展课外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 五、应用文写作(12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 ①80后创客黄文蒋,用丝瓜络生产出布鞋、床垫、浴片等,获国家实用专利16项,产品远销海外,还带动6000多户农户种植丝瓜近万亩。‎ ‎ ②长征六号火箭研制团队组建时,平均年龄只有27岁。‎ ‎ ③共享单车敲开了共享经济的大门,创业团队多为80后,90后。‎ 请以“青春和价值”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小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