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小高考模拟卷最后一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总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
3.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右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它的字体应是
A.甲骨文 B.篆书 C.行书 D.楷书
4.有学者指出:“行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是因为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这位学者认为元代设置行省
A.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B.为了监察地方
C.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为了加强对汉人的控制
5.(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gǔ)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郞更在孙山外。’”孙山等上榜是通过
A.承荫世袭 B.立功受奖
C.乡人举荐 D.科举考试
6.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组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 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
8
7.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8.下列文献“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 D.《新青年》
9.仔细观察右图,该图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形势
B.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
C.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
10.“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相似
A.魏源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胡适
1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2.“1894年,全国棉布消费总量中,进口布所占比重达到14.1%,在纺与织分离的同时,织与耕的分离过程也开始了。”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兼并严重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民族工业急剧萎缩 D.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13. 右图是1931年10月5号刊登在《申报》头版整版的华成烟草公司的“美丽”牌香烟广告。该广告
① 注重市场的营销 ② 带有宣传抗日含义的广告
③ 警示平津危机 ④ 预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14.《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卢沟桥事变
8
演出顺序
第一幕:街头演讲
第二幕:游行示威
第三幕:工人罢工
第四幕:巴黎和会
15.右表是某校同学们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十月革命
16.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取得这些成就的政治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方针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7.下列各项中,属于右图所示会议主要成果的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8.右图为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它反映出我国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20.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晰的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没有认清该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21.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8
22.“权利法案”较“光荣革命”的发展,在于
A.建立了具有英国特色的宪法 B.用法权规范君权成为基本制度
C.责任内阁制度从此建立 D.国王“统而不治”从此形成惯例
23.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24.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里的“钥匙”是指
A. 进化论 B. 量子论
C. 电磁感应说 D. 三大运动定律
25.下表是根据(美)G.H.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整编。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家庭收入的变化
家庭收入的变化
社会阶级
1929年的收入
1933年的收入
中产阶级
$3000
$1478
劳动阶级
$2780
$1118
A.政府干预失灵 B.经济危机深重
C.福利国家破产 D.自然灾害频繁
26.列宁指出:“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余粮收集制的缺陷 B.固定粮食税的不足
C.集体农庄体制的弊端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失误
27.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哪一影响
A.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实践指导力量
C.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D.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28.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武装冲突
8
C.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 D.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
29.欧洲走向联合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表现之一。下列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问先后顺序排列第三位的是
A.欧盟成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C.欧元正式启用 D.欧洲共同体建立
30.“印象派”画风的“印象”,其突出特征是
A.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B.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C.保持描绘对象逼真 D.印象深刻的方可入画
二、判断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31.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2.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提出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日本经济崛起后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说话”。这些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3.美国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出现。
34.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曾指出,“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这主要是基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消除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差异。
35.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为此,他提出了平均地权。
第Ⅱ卷 (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材料二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8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四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对后世有借鉴意义的做法。(2分)
(2)材料二反映出罗马法的哪些特点?(1分)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获得重大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的政治根源。(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关系的演变。(2分)并由此点明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模式。(1分)
(4)材料四说明三权分立的核心原则是什么?(1分)在18世纪后期,最能体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主张的是哪部宪法?(1分)想要了解孙中山关于“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精神,应该查阅他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1分)
37.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请回答:
8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2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2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3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1小题,共10分。要求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38.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请回答下列问题:
(1)“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指出在这一事件影响下的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3分)
(2)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是什么?(3分)
(3)二战后,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美国是如何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3分)
(4)谈谈这一时期推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主导因素。(1分)
8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B
A
D
A
B
A
C
B
A
B
A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B
B
D
A
B
D
D
B
A
B
D
A
B
二、判断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
32
33
34
35
B
A
A
B
A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1)实行选举制、代表按比例分配、任期制(连任不超过两届)。(2分)
(2)特点:重视法律程序、可操作性强。(1分)政治根源:罗马长期的对外扩张。(1分)
(3)演变: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权力不断缩小,最终“统而不治”;议会权力不断扩大,逐渐高于王权,最终成为权力中心。(2分)模式:君主立宪制。(1分)
(4)制约与平衡。(1分)美国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1分)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37.(1)关键:诚信(取信于民)。(1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儒家思想不能适应各国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受到冷落。(1分)
(2)胜利:汉武帝“罢剿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分)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2分)
(3)理学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1分)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1分)
(4)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3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1小题,共10分。
38.(1)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特征:以欧洲为中心、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2分)
(2)地位: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2分)根源:工业革命的完成(1分)
(3)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分)控制:美国人担任关键职位;或凭经济实力,拥有最大投票权。(1分)
(4)因素:欧美国家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