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试题文综天津卷解析版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文件广泛 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拿到的“十二五”规 划纲要草案,就是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制定的。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决定权 ④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制定十三五规划,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①正确;该文件 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的意见,这说明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正确;人大代表的职 权是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决定权是人大的权力 ,而不是人大代表的,③不选;参政议政是政协 的职能,而不是国家的职能,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 A。 【考点定位】党的地位、我国的政党制度、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政协的职能 【名师点睛】本题要明确人大职权与人大代表权利的区分,人大职权与人大代表权利的区分表现在:1. 内容不 同:人大职权的内容是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人大代表的权利的内容是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 和质询权等。2. 行使的方式不同:人大的职权必须是集体行使,而人大代表的权利属于个人,可以个人单独行 使。3. 我国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大代表行使权利是民主的体现,而人大职权则是集中的体现。在人大 会议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修改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先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如审议、质询、表决等,这是发 扬民主,表决结果是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最后做出决定,这个决定是人大作为一个集体作出的,不是某个人大 代表作出的,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2.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秩序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而后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 众征求意见。这表明 A.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统一的 B.政府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执政的主体是党,A 项与题意不符,B 项说的主体是政府,也与 题意不符,B 项不选;草案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C 项应选;D 项说 法错误,因为社会公示制度是民主决策的方式,而不是民主监督的方式。故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定位】党和政府的知识点、人民民主的特点、民主决策的方式 【名师点睛】政府的某项决策在决策前公民参与这属于民主决策的有关问题,而在决策后公民参与就属于民主监 督的相关问题。本题中相关部门就草案征求公众意见这说明决策还没有实施,这时公众参与就应属于民主决策的 相关问题,不属于民主监督,行使监督权的问题。 3. 2015 年,中国外交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从夯实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到巩固深化中非全面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参与解决伊核问题,到推动巴黎气候大会协议达成;从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进口商 品降价,到多国调整对华签证政策,出入境更加方便,中国与世界进入了深度互动。从中可以看出 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秩序的主导力量 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国际关系时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④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和作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外国的外交政策 【名师点睛】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故在对外交往上,我国不称霸、 不结盟、也不想成为世界的“主导”,获得“领导权”。 4. 2016 年 1 月 1 日,M 先生收到 L 先生偿还的为期一年的借款本金 10 万元与利息 5000 元,同期二人所在的国 家通货膨胀率为 7%,这意味着 A.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B.民间借贷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C.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使双方利益同时受损 D.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 M 先生的利益 【答案】D 【解析】通货膨胀为 7%说明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供不应求,A 不选; 通货膨胀的主要是因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这和民间借贷无关,B 不选;通货膨胀率=(现 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把这个公式变一下就可以得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X(1+ 通货膨胀率),即一年前 10 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需要 10 万零 7 千元才能买到,而 M 先生收到的本息是 10 万零五千,所以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 M 先生的利益,故答案选 D。 【考点定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明确通货膨胀率所代表的意义。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需要知道有关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 通货膨胀率通常采用以下算法: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 所需要的货币量或者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 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5. 大多市场风险是可以提高保险手段化解的。以食品安全责任险为例,企业投保后一旦出现问题,保险公司可 以按约及时补偿受害人,同时保险公司“连餐馆用啥碗都管”,有利于督促企业安全管理。食品安全责任险 ①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发挥了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 ③是政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方式 ④促进食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诚信经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分析出,食品安全责任险是企业投保的,它保障的是个人的食品安全风险,应属于商业保险, 而非社会保险,排除①;由“企业投保后一旦出现问题,保险公司可以按约及时补偿受害人”可知它发挥了商业 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②正确;食品安全责任险是企业行为,不是政府行为,故③不符题意;食品安全责任险的 实施有利于督促食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诚信经营,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C。 【考点定位】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社会保险与商品保险的区别,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性质不同,社会保险属于 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个人自愿行为;(2)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保险是企业经营行为,以 追求利润为目的。(3)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商业保险完全由投保人个人 承担。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 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灯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答案】B 【考点定位】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明确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同。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它只适合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分配状况,并不适合于各类企业的收入分配状况,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企业。 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 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 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 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说明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①③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供给与需求的 斗争性,没有体现二者是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②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 B。 【考点定位】矛盾的基本属性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明确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表现方式。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独立, 而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依赖。材料中体现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绝不能把二者分离开 来”,由此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同一性,而不是斗争性。 8. 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答案】D 【解析】漫画《过沟》有两个人在思考怎么过沟,并写出了《过沟方案》,而另一人则正在过沟。漫画强调了实 践第一的观点,与其蕴含哲理一样的是 D 项。A 项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B 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C 项体现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均与漫画主旨不符。 【考点定位】量变质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进性和曲折性 【名师点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意识虽然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 地改造世界,把一些想法变为现实,但这种变为现实是以实践作为桥梁才实现的,故应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9.2016 年新学期开始,浙江多所大学的学生社团共同发起了“蚂蚁助学计划”,发动大学生每月捐出 2 元钱,50 个大学生组成一个“蚁窝”,资助一个蚂蚁宝宝(贫困地区小学生)。三月份,他们已经用 875 位大学生的捐款, 资助了安徽省 17 名“蚂蚁宝宝”。这些大学生的行为启示我们 A.价值观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B. 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C. 满足他人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答案】D 【解析】A 项的说法错误,因为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生成长具有阻碍作用;B 指的是实 现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与材料无关。C 的说法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故答 案选 D。 【考点定位】人生价值的实现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明确以下观点:1.要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 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4.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5.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 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 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 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1.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 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 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 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答案】B 【考点定位】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科技进步能改进文化传播的途径及手段,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但影响文化发展 的因素不只是科技一种,它还包括社会制度的变革、思想运动及教育等。在诸多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技并 不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Ⅱ卷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3 分)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4 分)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6 年伊始,中资企业的几笔海外并购令人瞩目,并购的领域侧重 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的对象是拥有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并购既可以使中资企业迅速切 入高端市场,也可以使被并购企业借助中国企业的关联渠道,特别是依托“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和 全球影响力。 (2)依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9 分) 材料三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 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 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 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 2010 年 8 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 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12 分) (4)有人认为,中资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能够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此作出 判断并说明理由。(8 分) 【答案】 (1)(4 分) ①2015 年较 2014 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数量与金额上升,数量增长快于金额增长。②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行 业拓宽,结构优化。 (2)(9 分) ①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 ②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开放型经济 发展水平。③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12 分) 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 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 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4)(8 分) ①此观点错误。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从短期看,海外并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经济危机。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 间的矛盾。海外并购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做这种图表题,考生一要认真看图表的标题,确定图表的有关内容,二 是仔细的看图表中的文字和数字,三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本问有两幅图,分别是“2014——2015 年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项目数量与交易金额”“1995 年与 2015 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覆盖行业对比”,从第一幅图中, 可以看到 2015 年比 2014 年的数量和金额都在增长,而且数量的增幅要超过金额;第二幅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 中资海外并购的行业有大规模的拓宽,这说明海外并购的结构不断优化。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知识点。解答时,注意仔细审题,从设问中可以提取以下信 息:经济生活、企业、海外并购,从材料中可以提取以下关键信息:中资并购侧重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并购对象是拥有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并购可以使中资企业迅速切入高端市场,也可以使被并购企业扩 展销售渠道和全球影响力。分别可以得出以下答案要点: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自 主创新和品牌竞争力(即企业经营成功因素第二点)、提高我国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促进双方加强合作、 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对要点整理,使之条理清晰,即成答案。 (3)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下:吉利集团根据自身条件,萌发海外 并购念头;制定完备方案,成功并购;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成功完成并购。分别可以对应: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此题考查的是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知识点。本题是评析题,做此类题需要辩证看待题中观点,指出其合理 性及其理由,其不合理性及其理由。中资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可以缓解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但却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考点定位】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到了企业如何经营才能成功的相关问题,关于企业怎样经营才能成功的问题,从经济生活 角度常见的回答有:①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④通过兼并、强 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⑤遵守法律和法规,承担社会责任⑥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⑦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外资利用结构,开展国际化经营⑧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⑨要有规则意识和利 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⑩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已经持续推进了三年。如今置身天津的人们会欣喜地发现,蓝天白云的数量在渐渐 增多,而这背后是社会上下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三年来,天津市人大相继出台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15 年市环保局派出 20 个区县工程组,配备了八百多名负责环保监 督的“网格员”,设置了二百多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布下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天罗地网”;为营造绿色生活环 境,广大居民以“社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为主题,纷纷开展了“慎放烟花、远离雾霾”等形式多样的环保活 动。 结合材料,说明天津市为实现“蓝天白云”所做的努力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答案】 ①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天津市人大行使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为环境治理提供法律保障。②政府是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为人民创作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③公民坚持权利与义 务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投入美丽家园建设。(共 10 分) 【考点定位】人大的性质和职权、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和政治义务 【名师点睛】文综政治主观题解答时要有“主体”意识。一般而言,政治主观题再谈到某某事情如何看待,某某 事情应该如何做时,都要考虑涉及到了哪些主体,这一点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主观题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回答 经济生活主观题时,一般要考虑到的主体有:国家(政府)、企业、消费者(生产者);回答政治生活主观题时, 一般要考虑到的主体有: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政协。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 淡漠。12 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再市北区全面推广, 今年扩至全市。12 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 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8 分)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 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 风的两点意义。(5 分) 【答案】 (1)(8 分) “邻居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或满足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2)(5 分) 答案示例一 孝老爱亲;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答案示例二 诚实守信;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果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考查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从材料中“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很 容易确定邻里文化是传统文化;而“友爱互助”“和睦融洽”也很容易联想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 敬业、诚信、友爱”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从材料中的“百姓自己的节日”“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 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体现出这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也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做文化题,分析材料很重要,千万不可不看材料而闭门造车,那样很容易答偏答不全。 (2)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要注意题中的信息是:一项优良家风,两点意义,只要根据要求来回答,得分应该比 较容易。注意家风是优良家风,可以结合前面的材料,选择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勤俭持家等家风来 写,意义要写出两点,根据家风,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 【名师点睛】本题借“邻里节”考查了家庭家风教育这一时事热点问题,对此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要明确:家庭 重视家风教育,主要是想用正确的文化影响人,促进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国家重视家风 教育,主要是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作用。 绝密★启封前 第Ⅰ卷 本卷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答案】D 【解析】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揣摩兴亡更替、荣辱盛衰的规律。历史既有着惊人的相 似和轮回,也有着新的变化和发展。不知道历史,不明白客观规律要不得,但是完全相信故去的经验和办法,也 不见的行的通,故选 D。 A 项错在“历史可以重演”,B 项错在“不能以史为鉴”,C 项错在“无须学习古人”,因 此排除。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史学·司马迁。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以司 马迁的话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之一,是彰显史学的功能。以史为 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学要自觉地承担起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因此这启示我们在 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 2.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纸币。 【名师点睛】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本类型的题注意运用排除法。这种 方法就是根据题意,先找出错误选项,依次排除错误的题肢,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方法。运用排除法时,通常要注 意选项表述中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片面性、以偏概全、时间空间不符等说法。如本题题干中“除四川外,许 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可以推测该纸币并不在四川流通,与所学知识“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不符,因此仅 凭材料信息无从体现一定是纸币“交子”,因此排除③即可。 3.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 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 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可见应该与万民法有关,万民法有利于缓和罗马社会矛盾,题 干中也无从体现这点,故 A 错误;根据“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 “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 复存在了”,可见作者并不认为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或者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故 BC 错误;根据“每一个城市便 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可见在 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故选 D。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名师点睛】孟德斯鸠曾分析罗马灭亡的原因。在他看来,为了增强对外征服的力量,罗马把自己的公民权给了 它的同盟者,后来又逐步把这种权利给了帝国境内所有的人,帝国境内除奴隶以外的几乎所有人都因之成了罗马 公民。这样一来,原来环绕着罗马的那圈神圣光环不见了,罗马城就再也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本题的关键 在于从材料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而不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 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 【答案】B 【解析】在中国古代,世界各大洲长期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较少,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 中国商人,故 A 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四大发明从中国传到欧洲,阿拉伯人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据此类推,题 干中所述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也是通过阿拉伯人,故选 B;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时期,此时四大发明已经 基本传入欧洲,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马可·波罗等人,故 C 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 商路,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外传。 【名师点睛】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 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5.1899 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 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 才起步。这反映了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的进步。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近代中国科技水平明显落后,仅凭引进外国科技也不能说明中国自身在科技 上处于领先地位,这样轻易排除②;再结合题干中时间信息“1899 年”。而在此前的 1898 年戊戌变法发生,推 动政治近代化,因此可排除③,至此可判断 C 正确。 6.日本军部在 1907 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 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 方 1913 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 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B 【解析】根据“日本军部在 1907 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 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 敌。美国军方 1913 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说明一战前后日美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日益 激烈,故选 B。A 错在“加强各自防御”的说法;C 错在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是在二战期间;D 错在 “门户开放”政策是 19 世纪末美国提出的对华政策。 【考点定位】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美日关系·日美争夺亚太地区。 【名师点睛】本题明显高于教材,但是学生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美日关系。进入 20 世纪以来,美日日益崛起,双 方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美日矛盾的激化正是导致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美军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发动太平洋 战争的主要原因。 7.直到 1917 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 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答案】A 【解析】1917 年初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发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尚未从理想变为现 实,因此《新青年》对社会主义还存有怀疑态度,故选 A。BC 都是题干中《新青年》这样回答的内容之一,因此 不是对主要原因的正确分析;D 是题干中《新青年》这样回答直接反映情况,属于表象而非原因分析。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运用逆向思维,中国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学说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李 大钊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显然导致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这种认识变化 的直接原因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四个选项中与之对应的只有 A 项。 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 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 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 【答案】C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结合二战后两极格局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 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为达成世界霸主目的,在政治上实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在 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 1947 年 2 月 1 日发表声明:“对于 1946 年 1 月 10 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 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答案】D 【解析】根据“1947 年 2 月 1 日”,可见此时还处于国共内战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另起炉灶”方针是新中国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时间不符,也无从体现“开始实行”,故 A 错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应是在 1949 年建国后实行,时间不符,故 B 错误;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也是由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 主外交政策,故 C 错误;根据“一切丧权辱国条约”等信息可见中国共产党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故选 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从时间上寻找突破口,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条件限定语就是对选择 项在时间、程度、空间等方面的限定,因此时间概念的判断在审题时至关重要。只要能够判断出 BCD 都是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而题干涉及时间是 1947 年解放战争时期,排除后即可得出结论。 10.1979 年 7 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 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涉及的时间是 1979 年——80 年代,此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 济体系的标志是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故 A 错误;发展市场经济是 90 年代初提出的改革目标,故 B 错误;题 干反映的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加强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 等信息表明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建立企业,这体现了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吸收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 验等,而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也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故选 C;题干反映的是国家允 许公有制经济以外的所有制经济成份并存,说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有所突破,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照政治学科知识,我国的外商企业分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 业三种类型。我国的外资企业立法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而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至今已形成较 为完备的外资企业立法体系。 11.1990 年 11 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678 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 1991 年 1 月 15 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 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 是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A 【解析】根据“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可见中国政府反 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故选 A;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而不是否决票,不能说明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 会决议,而且 B 项也过于笼统,仅凭题干的事例也不能说明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的一切决议,故 B 错误;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但是常任理事国的弃权或者缺席不被视为否决,不影响决议的通过,因 此题干不能说明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故 C 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而非联合 国大会的决议,而且与“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无关,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从宏观上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新时期,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多次举办以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遵守《联合国宪章》 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坚持通过和平、对话和政治方式解决争端。 第Ⅱ卷 本卷共 3 题,共 56 分。 12.(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 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 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 29000 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 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 1500 种, 该五路即占 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 103 人,而所印之书只有 2 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 分)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 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 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 “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6 分)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 分) 【答案】(1)(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 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 分) (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2 分)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2 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 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2 分) (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可见社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印刷术、中医。 【名师点睛】本题围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的发展,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 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关注传统文化的热点。第(1)(2)问实际上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第(3)问则考查到考生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分析能力。本考点题 目设置比较平和,考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分。 13.(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 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 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 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4 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 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 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 的?(4 分)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 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 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 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 年 12 月)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 分)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4 分) 【答案】(1)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 分) 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1 分) 毛 泽东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2 分) (2)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2 分) “全力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2 分) (3)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2 分)基本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 合作道路。(4 分) (4)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得领导。(4 分) (3)第一小问根据“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根据“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 助的积极性”归纳回答。 (4)综合上述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重视农 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另一方面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 【考点定位】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 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建国初期土地政策。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设置材料考查考生对近现代农民问题的认识,典型的体现了新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的命题思路。从能力考查上来说,题目设置的并不太难,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考试时考生需要平心静 气,细致分析。本题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加强对材料阅读和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14.(2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 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 年第 18 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6 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 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 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 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6 分)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 (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6 分)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 分) 【答案】(1)动力:工业的发展。(2 分) 分析: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 为城市人口。(4 分) (2)原因: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4 分)时代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 开始近代化进程。(2 分) (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3 分)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 有。(3 分) (4)认识: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4 分) 等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以得出中国农村城镇化是集中建设,瑞士农村城镇化是相对分散。第二小问再结合中 国和瑞士的制度因素回答,前者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政府主导,后者是土地私有制前提下个性化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从城市化的作用、影响城市化的因素以及城市化模式的类型等角度归纳回答。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英国城市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 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城市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现代 城市化。 【名师点睛】本题以中外城市化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 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典型的体现出新课标高考改革的理念。第(1)问可根据时间信息,结合工 业革命这一时代背景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分析作答。第(3)问可 从城镇规模的角度分析特点,并且结合土地制度的不同予以分析。第(4)问属于认识启示类问题,一般而言与 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 绝密★启封前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4 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 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 1 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 由西向东倾斜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4.图 2 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答案】1.C 2.A 3.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 4 条古海岸线的分布,①②③④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 所以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的地势总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 4 个位置,在②③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是径历 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 4.图 2 所示甲地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考点: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 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第 2 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充 分理解贝壳堤的形成过程。第 3-4 题难度小,结合等高线和降水分布,可以推出地形雨是导致北部地区降水较多 的原因,甲地是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 读图 3,回答第 5 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5.D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率大小之间的关系。 读图文材料,回答 6-7 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 4 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 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6.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7.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答案】6.C 7.A 【解析】 试题分析: 6.读图可知,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小于南部地区;地租相同的区位,东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西北方向地 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较差,该 方向地租下降速度快,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7.甲地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钢铁工业大气污染严重,不适宜布局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甲 地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说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条件好,最适宜布局电子信息产业,航空 航天和汽车工业产业园占地面积大,地租成本相对较高。 考点:城市地租和城市产业布局。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关键是根据材料提示,理解地租高低的影响因素,在结合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判 断该城区不同方向的地租高低及其原因,甲地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所以布局占地小,付租 能力高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时还需要考虑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影响。 2011 年 7 月 17 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 日出。据材料回答 8-9 题。 8.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9.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 天左右 B. 50 天左右 C. 70 天左右 D.90 天左右 【答案】8.D 9.B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第 8 题,关键是对“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的理解,极夜后第一天,白昼时间是 很短的,也就是第一次日出时间为地方时 12 点前不久,再推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从而推出太阳位于天津观察 者的方位。第 9 题,关键是掌握极地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以夏至或冬至日为中间日期前后对称原理。 黄河入海水量 1951 年大约为 500 亿立方米,2010 年大约为 140 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 10-11 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10.D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 1951 年大约为 500 亿立方米,2010 年大约为 140 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 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 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 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 1951 年到 2010 年这几十年来,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不是黄河入海水 量变化的原因。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 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 10 题注意审题,“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抓住“最主要”,也 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 2 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第 11 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 洲地貌形成的关系。 第Ⅱ卷 12.(18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 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6 分)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 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6 分)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 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6 分) 【答案】 (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答出 3 点即可) (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答出 2 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区域地理环境变化,地理联系方式,城市发展方向。 【名师点睛】该题热点问题“丝绸之路”为背景材料,考查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自然环境变化、交通运输 方式变化和城市发展。试题难度不大。 13.(18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 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6 分) (2)据图 8、图 9 说明巴西 1、7 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 分) (3)巴西将于 2016 年 8 月举办第 31 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 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6 分) 【答案】 (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 月降水量多,7 月降水量少;1 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 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 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 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3)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答,有利从促进交流角度看,不利从大量游客来到巴西,会对巴西社会带来一定压 力的角度回答。 考点:农业发展条件分析,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大型盛会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题以今年热点巴西奥运会为背景材料,通过提供中国和巴西两国农业发展情况,巴西降水量季节 分布图,考查巴西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巴西 1、7 月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举办奥运会对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 来哪些影响。试题难度不大,问题设置也较传统。 14. (20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 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 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1)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6 分) 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世界上有 30 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 “妈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 (2)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6 分)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 灾避险地”。 (3)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目。(8 分) 【答案】 (1)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 (2)开发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加强海内外联系, 吸引海内外游客。 (3)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 ④便于转移灾 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中“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 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 考点:工业布局区位条件,旅游发展方向,“防灾避险地”选址条件分析。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为背景材料,考查福建、浙江和 台湾三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考查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如何利用“妈祖文化” 发展旅游业,受台风影响,“防灾避险地”的选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