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分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明辩精析概括准,求同存异条理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一、走近它、认识它——了解文本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与连续性文本相对的概念,指的是基本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类型。‎ 随着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非连续文本运用有增长趋势。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日常的说明书、研究报告、物品清单财务报表、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大量的资料等大都是以非连续文本或混合文本的形式呈现的。它们承载信息的媒介就不止文字或符号,还有图像甚至音响。‎ 平时教学使用的材料和教材中的课文基本是以连续性文本呈现的,对非连续性文本的了解不多,认识不够。‎ 从内容而言,非连续性文本表述的是以事实为依凭的(艺术创作图文除外)客观存在;‎ 从结构形式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不是很紧密,一般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从语言表达形式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多数采用陈述性语句,‎ 一般不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这些特点,给考生们阅读这类文本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有助于阅读效率的提升。‎ 二、成也它,败也它——了解考查的层次 温儒敏先生说:所谓“非连续文本”,是与通常我们多见的相对完整的文本不同的,可能就是一组材料,彼此观点还可能相左,然后要求考生阅读之后进行比较、辨识、分析、筛选,形成自己的观点;作文或者阅读题都可能出这样的题。‎ 高考以非连续性文本为载体,考查考生筛选、概括的能力:‎ 多角度多方面获得有效信息;能从一组文本中获得关联性信息;‎ 能根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的事实、价值作出判断。‎ 而教学现状则是“三无”:无教材,无教参,无培训;阅读教学自然基本没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席之地。据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阅读的图表题中,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在这道题上得了零分,占总考生数的20.19%。‎ 可以说,‎ 非连续性文本是我国大部分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短板。2017年全国课标卷的三套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都选用了非连续性文本(或者称之为混合型文本),都是选择现在社会中的一种现象为话题,有很强的时代感,紧扣“实用”两个字。‎ 甲卷的新闻材料是垃圾分类问题,两则材料,材料一有图表;‎ 乙卷的新闻材料关乎记录频道节目,四则材料,材料二有图表;‎ 丙卷的新闻材料与博物馆相关,三则材料,材料二有图表。‎ 虽然三套试卷新闻材料话题不一,长短有别,但是都嵌入了图表;虽说材料的数量与难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 都不同程度考查了概括与归纳的能力;虽说三套试题的阅读难度不同,设题的角度不同,但考查的阅读量基本相同,考查层次基本一致。‎ 三走近它、辨识它——落实阅读的过程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比如课标乙卷的一组文本,四则材料陈述的角度不同:‎ 材料一介绍 央视纪录频道的特点;‎ 材料二用图表显示央视纪录频道在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材料三介绍央视纪录频道运营的模式;‎ 材料四介绍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的特点、运营模式。‎ 把握了基本事实,就可形成一定的关联:央视纪录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可以有多方面的对比,可以求同,也可以求异。‎ 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回回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 比如课标甲卷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新闻材料,文段中提到“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原因何在呢?需要进一步的细读材料,抓住核心性语句进行细读。‎ 通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发现问题的提出在材料而答案在材料二:“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本句由两个分句构成,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二是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两层意思是并列关系,不能互相包容。‎ 有了这样的语句分析过程,7小题很自然就可以选出要求的答案D。7小题的D项“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只关注了一个方面,就确定为“主要原因”气了一个方面,就确定为“主要原因”,与原文的信息不对称,认定语义夸大或者以偏概全就很容易了。‎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课标丙卷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交代了博物馆作为重要载体的作用: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地区的文史中心,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材料二以图表的方式呈现了博物馆事业增加值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介绍了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方式。综合三则材料,这组非连续性文本着重表现的是博物馆的积极意义,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范围逐渐扩大,‎ 作用由具体到抽象。第9小题要求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题旨范围很明确,只要求在科研方面”,很快就能判断材料一与题旨一致,“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前句关乎科研的对象及成果,后一句涉及科研团队,组合在一起就是问题的答案。‎ 四、敬畏它,熟识它——落实规范训练 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规范的步骤不是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在选材时,不仅要关注其实用性,还要关注其趣味性,以便考生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还能用于生活实践,并激发对某个领域的兴趣。相比较而言,2017年甲乙丙三组非连续性文本,“垃圾分类”话题可能更容易获得考生的认同感。‎ 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动笔勾画关键语句,有助于迅速概括重要信息;‎ 快速区分详略处理,‎ 有利于选择略读或详读,留出时间精读,挖掘深层次的信息;‎ 尽可能做一些批注,对于梳理层次与关系至关重要。‎ 在阅读训练中,要对文本的阅读速度提出具体要求,更要实时监测阅读的质量;引导学生自主对比和分析阅读收获的信息,并上升到思维训练的层面。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之间、语段之间、语句之间、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存同求异,在对比过程中留主删次,在梳理过程中条分缕析。‎ 个体阅读结束,‎ 要盘点阅读的收获,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给他们自我修正与取长补短的时机,以便及时纠正个人的观点或弥补不充分的信息,也就是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这个环节也是检验阅读效果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们的汇报,做好指导、调控与提升,之后再要求答题,这样才是真正的落实。‎ 答题时,要快速审阅题干,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知悉答题的方向与范围,以准确回归文本;圈定信息区间确定核个语白或者关键词语分析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区分主次信息,便于取舍并分条作答。组织语言作答,要保证语句通顺达意,‎ 书写完毕要回视自己的答案,再次确保答即所问,确保语句表达符合规范要求。‎ 高考将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均设为阅读必做题,不再给考生选做空间,实则是对思维方式不同、素养构成有别考生的全方位考查,而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及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全面覆盖,将有利于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更为均衡和综合的考生脱颖而出,符合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师,作为考生,必须足够重视,一定充分备考,才能优质高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填空题和选择题时有出现,开放性试题成为亮点。考查内容主要为:‎ ‎①理解概括文本内容;‎ ‎②提取整合有效信息;‎ ‎③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④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易于比较等特点,概括性强、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查看标题。‎ 文本的标题有的提示了文本的线索,有的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有的说出了事件的内容,有可以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查看标题,让我们快 速地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的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应用文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考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2.通读材料:各则材料是承载文本观点的重要载体,通读时要关注文字材料中的观点,也要注意图表材料的内容,‎ 整体了解文意,勾画出和主题相关的信息。‎ ‎3.提取信息: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要善于从字而隐含信息分辨较为困难,而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 ‎4. 读懂图表: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 ‎①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②分类、图例。‎ 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③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④注释性文字。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注释性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5.注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性文本的其他呈现形式。‎ 四、常考考点、题型和方法指导 ‎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题型: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答题方法:首先查看标题,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意,提取、整合信息 题型:(1)“××”一词是什么意思?(或:请简要谈谈对“××”词语的理解)‎ ‎(2)人们对该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3)请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4)阅读文本,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 ‎(5)概括或推断这种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 ‎(6)有关部门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题方法:‎ ‎①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②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③‎ 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具体可参考说明文专题相关内容)‎ ‎3.品味文本的语言 题型:(1)文中的加点词有什么含义?‎ ‎(2)画线句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题方法:非连续性文本里面包含了若干个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些材料多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所以赏析文本语言时可以从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角度入手。‎ ‎4.结合文本内容,解决具体问题 题型:(1)就“××”问题或现象、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3)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 答题方法:‎ ‎①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②‎ 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③建议类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操作性,然后分条组织答案。‎ ‎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