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市实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几点做法
各位老师大家好!
根据于老师的安排,我将##市实验中学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向大家汇报一下,以期能抛砖引玉。
众所周知,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向来都要结合考点、紧扣教材,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联系、应用,同时还要结合高考题型强化训练,通过提高解题能力为手段来最终实现提升成绩的目的。
我们的操作框架是:配合典型小题进行基本知识点的串讲口练→典型例题讲解与针对训练→学生独立练习→点评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课后选部分高考题整合提升能力。在做好常规复习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重点做好了如下三点:
一、科学引导学生思想,将课本置于第一位;
第一个思想:“辅导书是路人出的,课本是专家出的,没有哪一年的哪一道高考题是脱离课本而存在的。”
具体的做法:跟着大纲走,用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复习课本,用检查的手段指导学生底土知识点一一整理出来,要求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弄的清清楚楚、追根溯源,涉及到初中甚至小学的内容也不放过,并重做例题与习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并加以突破--这事实上也是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
效果与诱惑:如果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例题和课后题弄懂的话,我们会发现:
1.做题速度加快,正确率大幅度提升,因为好多所谓的解题方法、答题技巧,都是课本上推导过程的一种应用或是引申。
2.模拟检测成绩会达到120分,因为我们保证了试卷中5(低档题)3(中档题)2(高档题)中的5和3两部分的收入。
问题与策略: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基础不错甚至是很好,不配合教师进行知识点复习,喜欢钻进题堆里不出来,个别学生出现了能很完美地解决综合题小题却连连出错的怪现象(所谓的粗心)。
基础知识点的复习要重视,但也不搞一刀切,特别是学科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对于这个群体,为切实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我们采取了宏观放纵、微观监控的策略,指导学生略过课本而直接去做模拟题的选择和填空两部分,检查出问题及时补漏。这就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指导一部分学生适度偏离课堂教学进行个性化学习。
对于如何甄别学生基础知识是否达到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程度,我们做了下面三个工作:
1.默写本章主要概念、定理、公式,阐述其内容、本质;
2.复述本章重要定理的证明思路;
3.复述本章的主要题型、解法和技巧,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路、方法。
二、科学指导学生活动,视常规练习如生命;
第二个思想:“成绩是练出来的,数学不能缺练。”、
具体的做法:最笨也是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多做多练,数学不练到一定程度是不可能出好成绩的。
1.通过反复练习,用小题覆盖所有知识点,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灵活度,所谓“重复做题没有错”;同时也要求学生不要机械
练习,将每一道都要当成新题来看,杜绝惯性思维。
2.通过专题练习,重点训练那些比较薄弱的知识点、题型和方法。
3.通过变式练习,一道题变为多道题形成系统的“问题串”进行练习,基本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水平,为二轮复习打好基础。
4.通过考练结合的形式,形成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培养“平日似高考、高考似平日”的规范应试思想。每周一次滚动检测(考查所有复习过的内容,标准卷);每章一次综合测试(根据本章知识点与高考题型,灵活确定试卷形式);配合学校安排每月一次月考。每次都认真批改、评讲,指导学生纠错补漏。讲评有讲评学案,纠错也分层分类区别对待,确确实实地让学生听有所获、学有所得。
5.与学生一起做好练后反思与总结。稳扎稳打不盲目练习,每次练习、检测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反思总结此题和哪些题类似或有联系及解决这类问题有何规律可循;反思总结此题还有无其它解法,养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习惯;反思总结做错题的原因及纠正方案等。
效果与诱惑: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步分层训练之后,我们会发现:
1.审题能力越来越强了,很容易找出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数学思想与所需能力,并能迅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2.做题速度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成就感越来越强烈,从而产生喜欢学数学,乐意做数学题的愉悦情绪。
问题与策略:在练习的过程,很容易失去方向性而陷入题海浪费了时间,甚至产生为了练习而练习的懈怠情绪。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以“错”纠错、查漏补缺的策略,即准确把握每一次练习的目标,发挥好集体备课的优势,利用团队的力
量选准题、选好题,制订好纠错预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类跟踪训练,针对不同的错误有不同的训练任务,并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如A同学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没掌握牢,就专门训练数列定义的证明;而B同学利用Sn求an有失误,就专门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于错题,我们要求学生至少再做三遍:一是讲评后,二是一周后,三是考试前。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效果,我们对于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做如下分类,并制定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1.遗憾深深(浮躁)类,主要指明明会做但却出错或不得分的情况,包括审题错(看错数字、条件等)、运算错(计算或单位换算出错等)、书写错(演算对了但在步骤中抄错、漏写等)和表达错(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不一致、答非所问等)。
应对策略:“两快两慢两规范,做完还要回头看”。两快两慢是指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运算要慢、书写要快,避免审题与运算出错;两规范则是演草纸对折分块使用要规范,步骤书写模仿高考评分标准要规范,杜绝书写和表达两方面产生错误;另外还要养成做完题后回头检查的习惯,防止意外错误的产生。
2.似是而非类,主要指由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误,包括记忆不准确错、理解的不透彻错、应用得不灵活错等,同时也包括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而一改却错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情况。
应对策略:“突出重点夯基础,总结积累重应用”。建立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通过做题琢磨、品味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的使用精髓。
当然数学的学习要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水平,才能从量变达到质变的飞跃。
3.束手无策类,主要指由于不会而答错或猜测的情况,或者根本没有解答。
应对策略:“夯实基础有所为,避开综合熟三基”。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不做太难的题和综合性很强的题目,一心夯实基础、熟练基础题目、掌握基本思想和方法。但平时考试和老师经过筛选的题目要去做并要做好。
三、科学研究说明考题,利用问题串提高授课质量;
第三个思想:“要给学生一杯,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
因为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决定了学生重偏向于自主学习、个性学习,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即使一个班内的学生学力与学科水平的区别也非常大,这就对老师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要求,而且是高要求。所以,我们老的师不仅在不停地学习,而且所掌握的情况、所用的资料都是超量的、有弹性的,往往数倍于当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不能教案上写什么就讲什么,不能把学案上的相关内容一说就完了,而是要依据高考说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时时注意传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传授与训练的真对性比较强。
具体的做法:
1.在到处叫喊素质教育的现阶段,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依旧没有削弱,高考研究工作做好了,就是节约了学生的时间,为其更快更好更高的发展做好准备。因此,每次统一集备我们都由主讲人先将考试说明、8年山东高考题充分分析后在进行备课,明确重点、难点、难点但非重点等问题。
2.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我们的集体备课分为统一集备与分散集备。统一集备指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完成规定的备课任务。因为时间短(一般为1课时),每周一次学校领导参加的集备我们安排进行高考说明、高考试题与部分联题(考查内容比较符合大纲要求)的学习、解读与研究,并相互交流、探讨成果,希望能比较准确地把握高考动向,争取实现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而分散集备则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在办公室有组织、有目的地就下堂课的知识点和题型的传授与训练进行探讨,形成文字以补充学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活动因为时间不固定,所以学校领导不参加,老师们能畅所欲言,该争争该辩辩,学术氛围较浓厚,效果也非常好。
3.以数列为例展示我们在高考分析与考试说明方面的具体做法
第七章 数列 负责人:李丹新
总课时:19节
时间:9月25日
至10月19日
高考题型:选择填空、
解答题(18或20题)
重点难点:
数列求通项、求和
高考分析与预测
选填题型:山东理科8年高考没有一道“纯”数列小题,文科共3道数列小题均为等差等比基本量问题(根本无须运用性质解题,考试说明中也确实没有提数列性质)! 05、06是求数列极限(已删);07、08、09、12与框图结合考察,但题中涉及数列知识很有限;10年等比数列单调性判断与数列关系紧密,但考察形式是与充要条件结合。!顺着这种数列小题的考查可有可无的感觉,再联想新课改中对数列的要求明显降低的情况(3了解1理解1掌握1能),我觉得13年高考试卷中,数列小题不会有地位变化。
解答题型:
12年20题(等差数列通项、等比数列求和与不等式整数解问题),11年20题(图表数列、等比数列、分组求和或错位相减求和),10年18题(等差数列及裂项求和),09年20题(等比数列问题、不等证明),08年19题(图表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问题),07年17题(通项an与前n项和Sn关系问题、错位相减法求和),06年22题(构造新数列、裂项求和、等式证明),05年21题(构造新数列、错位相减求和、不等证明)。由此可见,数列大题考查的核心问题就是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掌握),难度相对课改前降低,从题号的变化上就可以看出来(07年课改以来理科解答题3年20题、1年19题、1年18题、1年17题;文科则是4年20题、2年18题),这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因为12年不等式整数解问题难倒了一大片,13年会不会补偿一下难度继续降低?同时,从应用题的角度来讲,07年理科尝试三角函数应用题,文科尝试线性规划应用题,09理科尝试函数应用题,11年函数导数应用题。那么,13年是否会延续这个的规律呢?这极有可能,估计还是会从数列、函数、解析几何中出应用题。而这几年数列中出现了一种新热考法,那就是针对考试说明中的“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比如11年和08年,图表数列、分段数列、数列应用题都是“具体情境”的很好载体,所以考查的可能性也很大。
因此,在复习中应该重点强化基本量的练习,如知三求一、与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的通项问题和求和问题等,至于数列的诸多性质并不是新课程及高考的重点,不应该过分追求“巧”做,突出通性通法的熟练,以中低等难度为主训练即可.同时也要加强应用问题出现的机率,在“掌握”与“能”上下苦功夫,而在“递推关系问题”和“不等证明问题”上几乎完全没有必要花费太大的精力。
第一讲: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了解)
课时:1节
授课安排
第二讲:等差数列性质及其前项和(掌握)
课时:3节
第三讲:等比数列性质及其前项和(掌握)
课时:3节
第四讲:等差、等比的综合练习
课时:3节
第五讲:如何求通项公式(重点+难点)
课时:2节
第六讲:数列求和方法(重点+难点)
课时:2节
第七讲:具体情境中识别等差等比关系并解决相应问题(能…)
课时:3节
第八讲(理科):数列与不等证明(难点)
课时:2节
4.深化课堂改革,讲究课堂质量。课堂的质量不是取决于用什么样的题目,而取决于使用有什么样的问题或“问题串”。
如:数列{an}中,,求Sn。
再如:恒成立与能成立问题串
(1)已知,若
(2)已知,若
(3)已知,若恒成立,求实数a的范围.
(4)已知,若
(5),存在
(6)已知,若
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几点做法,疏漏之处还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