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复习教学设计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主备人:田贵平 一、内容及解析 本单元的核心是文化发展,围绕文化发展,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 二、目标及解析 ‎(一)考试范围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4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第5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考情分析 ‎1、命题规律 (1)常考的知识点:本单元考查的重点知识是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交流、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2)题型:以非选择题来考查,比如:全国课标卷2009年39(2)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遗址(产)的作用(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2011年文综39题(3)是综合题。‎ ‎(3)命题角度:重点考查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如2011年天津文综13题涵盖四个单元;2011年全国课标卷文综39题(3)涉及考查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十课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2、复习策略:2012年高考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基本的观点:第3课的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第4课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第5课的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这些知识点,考试频率高,主要是结合一些文化热点来考查,如:结合国家出台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考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和意义,结合各地红歌会、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考查纪念的必要性;结合对外文化交流分析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其文化交流的意义;结合我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考查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单元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基础知识记忆理解不清,原因是文化生活在高考考试中比例不大且多以问答题出现,教师准备在简要介绍基本知识同时侧重对题型的训练。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构建知识体系,再对照考点设置知识问题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再次基础上再用一定量的题进行训练。‎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科教学准备使用多媒体和学案,因为这样做可以延长学习过程、节约记笔记时间,利于学生知识巩固等。‎ ‎【知识网络】符号说明:A--记忆;B--理解;C--运用。‎ ‎·民族节日:蕴涵民族文化因素、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 ‎·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与作用、保护B 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 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A ‎·世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为什么具有共性和个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B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B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B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B 要求 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含义A ‎·文化传播的途径(三个重要途径+其它)A ‎·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的含义和发展阶段;现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形式(五种)、作用(功能+地位)A ‎ ‎ 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A ‎·对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热情欢迎、主动推动)A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的含义A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四个方面)B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B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 ‎·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两面性)以及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 过程 文化继承性 文化继承 要求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含义、辩证关系、要求)C ‎·社会、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思想运动如何影响文化发展B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功能、特点B 文化发展 建立学习型社会必将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继承和发展 本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A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 ‎·文化创新的作用(总的来说,具体来讲)B ‎·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A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掌握P52最后两段)C ‎·文化创新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既植根于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精神)C ‎·文化创新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博采众长、和而不同、以我为主)C ‎·文化创新中要反对的错误倾向B ‎·如何再造中华文化新辉煌C 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对文化传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爆炸”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 为什么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建立“学习型社会”,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使每个人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是什么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问题一(考点1).如何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教材29-30页)‎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多样性的典型: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比 较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区别 含义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地位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态度 要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要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 联 系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特别提示】‎ ‎1、文化多样性不只是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体现出来。‎ 文化有内容、形式的差异,也有性质、层次、功能的区别,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除了可以体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2、不能把文化遗产等同于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要成为世界遗产,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给予保护。‎ ‎【深入理解】‎ ‎1.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又要认识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反对排斥异文化和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2.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看问题。当前,人类文化交流的速度更快,更广,各种文化相互沟通、交流、理解与融合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必须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不要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4.经济活动中的贸易往来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体现了经济对文化的作用。古代商旅体育事业,商贸交易活动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一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5.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居住的环境不同,需要面对不同气候、地形和水源条件,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人口规模、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会存在差异,并且影响到了他们的人生态度、习俗、艺术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就世界范围而言,有中国儒家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地安人文化、中东阿拉伯文化等。就某一国家而言,如中国,则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应用指导】‎ ‎(1)用文化多样性的道理解释奥运会中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各地各民族的民族节日,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等。‎ ‎(2)在与其它国家交往时要相互尊重双方的文化,并且利用文化的多样性,加强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根据文化具有多样性的道理,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传统文化,克服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现象。‎ 例题1(2009年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4分)‎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分)‎ ‎〖答案要点〗(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解析:本题以历史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有两问,一问需正确解读材料,第二问考查《哲学与生活》中价值判断的特点。(2)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遗址的作用,只要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再从材料延伸出现实作用就行了。本题两问都是具体考查细小知识点,符合现在的“小切口”的题型,所以还是要扎实基础知识。‎ 问题二(考点2).如何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教材31页)。‎ ‎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③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必不可少。‎ ‎【特别提示】‎ 文化具有多样性,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完全不同。文化具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 问题三. 如何全面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 ‎(1)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构成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考点3)(教材32页)‎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怎么办――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特别提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并非就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 ‎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但不等于说所有文化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积极的。在当今世界,不是所有的文化都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类自身精神生活的发展需求,相反,一些腐朽没落的、低级庸俗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阻碍社会的进步,对此我们要加以抵制和消除。‎ 问题四(考点4).识记生活中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三个重要途径和其他途径)(教材34-35)。‎ 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④其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特别提示】‎ 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与传媒手段是一回事吗?‎ ‎①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活动、文化活动、留学、聚会、旅游等。②传媒手段是指媒体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工具,如书籍、电视、网络等。③无论是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还是传媒手段,都直接影响着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问题五(考点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教材36-37)‎ ‎(1)含义与地位: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如今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特点: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问题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意义(考点6):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教材37页)‎ ‎(2)对策: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特别提示】‎ ‎1、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2、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既有利也有弊。‎ ‎3、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 例题2(2011年课标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习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习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答案】:(1)①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4分)②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4分)③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2分)‎ ‎【解析】:该题实际上是考查文化的作用,而且是在凝聚上的作用。学生容易笼统地没有针对性的把文化的作用泛泛的说,反而忽视凝聚方面的作用,所以本题看起来简单,但不容易得分。‎ 运用性较强。‎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答案】:(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4分)②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4分)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分)‎ ‎【解析】:考查知识点;必修四‎4.11.1‎ 回答该问题的关键是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只要原理理解全了,再结合材料就没问题了。关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解应该有三个层次:一是不完全同步,二是历史继承性,三是反作用。‎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答案】:(3)①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②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③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④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答出l项得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 ‎【解析】:该问实际上是对第一问的延伸,属于怎么办类。关键点在于不能笼统的回答怎么进行文化建设,二是怎么进行妈祖文化的建设。‎ 运用性较强。‎ ‎【知识分布】《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 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十课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 问题一(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教材39-42)‎ ‎(1)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等。‎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问题二(考点 2).如何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要会运用)?(教材43页)‎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自觉加以改造与剔除。‎ ‎(4)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问题三(考点3).如何理解并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材43-44页)。‎ ‎(1)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问题四(考点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44-45)‎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包括: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最大因素)、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内在因素)、③思想运动催生社会,促进文化发展(助推器)、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注意: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实践。‎ 问题五.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材46-47)‎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例题1(2011年北京卷24题)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继承传统文化的原因。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选项①颠倒了两者关系,应排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项②错误。选项③④正确说明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D。‎ 例题2(2011年浙江40题)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解析】本题属于阐释类试题,这类试题通常要求结合某一具体材料,阐释指定的理论观点。解题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根据设问要求,调用知识。就本题而言,考生应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理有哪些。文化的传承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体现横向积累的文化传播,一个是体现纵向积累的文化继承。相应的理论要点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的理论要点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第二步,研读材料,找到与上述三个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材料有4句,第1句是总体介绍;第2、3、4句分别从文化继承、文化创新、文化传播三个角度进行具体说明,正好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三个理论要点相对应。‎ 第三步,把理论要点与对应的具体信息结合起来,对理论要点进行阐释。构建答案时,应先呈现理论要点,再结合对应信息,分析这一要点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2)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10分)‎ ‎【解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内容,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构建答案要求先准确表述原理,再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哪些信息体现了有所克服,哪些信息体现了有所保留,以及哪些信息体现了有所发展。‎ ‎【答案】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内容,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田螺遗梦》的创作就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它剔除了原有传说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保留了其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国际元素,使之发扬光大,是一次成功的扬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问题一(考点1).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教材48-49)。‎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成果的标准。‎ ‎(5)推动社会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补充}: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例题1(2011年北京卷25题)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信息很明确:我国艺术家创作的歌剧《木兰诗篇》,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融通中外,为我所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无涉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其主旨也不是强调要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故选项A、D不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立足社会实践的文化自主创新,选项C错误。‎ 问题二(考点2).如何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教材49-50)。‎ ‎(1)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问题三(考点3). 如何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 ‎(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特别提示】‎ ‎(1)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并不矛盾。‎ 文化创新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否则就会推动文化创新的根基;只有体现时代精神,才能使文化创新成为现实,否则文化就会停滞不前。‎ ‎(2)文化创新的根基和文化创新的基础是不是一回事?‎ 二者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应用指导】‎ ‎1.尝试进行文艺创作,体会调查研究与体验生活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意义。‎ ‎2.结合教材中学过的优秀文章,分析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 ‎3.结合北京奥运会徽、主题、宣传口号等实例,分析文化创新的意义。‎ ‎4.结合我国与其它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交往活动,认识文化交流与创新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 ‎ 问题四(考点4). 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教材53-54页)‎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例题2(07年课标19).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人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此题以中俄互办文化年,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事例为考查背景,考查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认识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排除选项中的错误观点。文化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能说是基本途径,故①说法错误。文化交流不等于文化融合和趋同,所以②说法也是错误的。应选③④。答:D。‎ 问题五(考点5)如何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教材55)‎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即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即意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的错误倾向。‎ ‎【总结归纳】: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继承传统(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例题3(2011年安徽卷8题)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材料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茶叶生产和消费)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但没有体现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故选项②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茶俗、茶礼、茶艺等茶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说明人民群众是茶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故选项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反映不同民族茶文化对中华茶文化形成的影响,故选项④在材料中缺乏支撑。本题答案为B。‎ ‎【重、难点、易错、易混知识分析】‎ ‎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简析;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样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文化多元性 简析: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文化的多元性指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以及指导思想上的差异。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我们的态度是: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化。‎ ‎3、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简析: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4、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 简析: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简析: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6、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简析: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简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8、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简析: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9、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简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0、文化创新提示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 简析:文化创新提示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六、目标检测 ‎1、(2008山东)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D)‎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08海南)“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C)‎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08江苏)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A)‎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4、(2008南通联考)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下列有关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的看法,正确的有(B)‎ ‎①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②提倡、重视、振兴传统佳节有利于建设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③弘扬民族节日文化传统,已成为全世界的潮流④传统节日“回归”,将是弘扬传统习俗,彰显民族文化魅力的契机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08江苏高考)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C)‎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想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6、(2008江苏高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7、(2008广东单科)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A)‎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近年来,世界葡萄酒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后起之秀,如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他们采用现代工业化工艺生产,用易拉罐简化包装,通过添加橡木成分来缩短酒的陈化过程,同时运用广告宣传和现代化推销手段,从而获得许多喜欢简洁明快的年轻人的广泛青睐。而法国葡萄酒生产者正好相反,他们陶醉于自己的传统酒文化,坚持家庭个体生产方式,坚持采用传统的玻璃瓶、软木塞,对酒广告严格限制,致使连续六年法国葡萄酒的出口量都在下降。固守传统吓跑顾客,法国葡萄酒不好卖了。‎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法国葡萄酒不好卖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从文化角度为法国葡萄酒业的复兴提供建议。‎ 答案:(1)主要原因是:①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没有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犯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②没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对酒广告严格限制,坚持家庭个体生产方式。③没有对传统的酒文化进行发展与创新,不能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 ‎(2)建议:①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根据市场实际改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③要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有益经验和长处,做好广告宣传。‎ 七、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位外国旅客这样评价北京奥运开幕式: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民族特色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有创意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D)‎ ‎①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全面继承与发展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闭幕式的艺术设计与表现是十分成功的,显示出中国当代文化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拥抱世界的胸怀和气魄。整个开幕式的大型表演活动以卷轴山水画的形式逐步展开,借鉴了“中国画”这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门类的形式,体现出讲究意境美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这表明(A)‎ ‎①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③艺术家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④中华文化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盛典的设计,无不将先进的科技成果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比如开幕式上用现代科技拍摄出来的世界各地儿童的笑脸,其纯朴的笑容让我们对未来世界充满了希望;比如庆典活动中的焰火设计既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又有精妙的艺术构想,那29对焰火“大脚丫”相信给很多人带来惊叹与会心一笑,这是真正的有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焰火。这说明(A)‎ A、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C、思想运动往往能够促进文化发展D、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打开以“和”为底蕴的中国画卷,诠释着中华民族“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同中求异、取长补短”的“和”文化理念。透过奥运的窗口,世界看到了东方文化的价值与追求,感受了中国的平和、开放、热情与包容。它所弘扬的和谐奥运、和谐世界的人文精神,是中国对奥林匹克的独特贡献;中国用和谐文化的精彩回应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召唤,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凝聚融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 ‎4、上述材料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是(C)‎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C)‎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其丰富的廉政文化底蕴和灿烂成果。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千百年来影响,激励了不知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国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这表明(D)‎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传统思想是民族生存的基础D、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具有深刻影响 二、简析题 ‎7、不久前,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从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要求学生欣赏、学唱“国粹”京剧。北京作为参与试点的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并向中小学推荐了一批优秀的京剧传统剧目,如《抗金兵》《将相和》《苏武牧羊》等。‎ 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1)北京为什么要推荐一批优秀的京剧传统剧目进入中小学课堂?‎ ‎(2)京剧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有人为了京剧的发展和创新提出用钢琴等西洋乐器代替京胡为京剧伴奏;也有人认为钢琴属于西乐,与京剧不相容,坚决反对。你对这两种观点怎样评价?‎ 答案:(1)京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京剧传统剧目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优秀的京剧传统剧目进课堂,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精神世界,增强青少年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等。 ‎ ‎(2)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观点一照搬外来文化,完全否定民族文化。观点二认为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抵制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综合探究题 ‎8、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外形简练、古朴典雅的“祥云”火炬,一经亮相便让人惊艳。这支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火炬,身上每一个细节,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某中学高二的十位同学对它展开了兴趣探究活动。‎ 同学们发现祥云火炬蕴含许多中国元素:“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的图案;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火炬造型;源于汉代的中国红设计……‎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祥云火炬蕴含大量中国元素有何意义?‎ 同学们在采访“祥云”总设计姚映佳时了解到:火炬设计除了以中华文明作为创意源泉,并以开放的心态借鉴了其他民族文化成果,在保持鲜明中国特色审美的同时,充分发挥华夏文明特有的包容性,使之成为跨文化的全球创新设计精品。‎ ‎(2)根据以上采访信息,分析祥云火炬设计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他们还了解到:“祥云”的设计彰显了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它不仅有亮丽的外表,更有高科技铸造的“内心”,设计者把航天技术融入到火炬内部设计之中。火炬所用燃料叫丙烷,价格低廉且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制作成果不足1500元。‎ ‎(3)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上述信息中“祥云”的设计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启示?‎ 采访结束后,同学们深深感悟到“祥云”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他们不禁想到那位用身体奋力保护火炬的残疾运动员——金晶,她确实是中国“最美丽的火炬手”。‎ ‎(4)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诠释金晶“美”在何处。‎ 答案:(1)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设计中包含大量中国元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中国元素的设计有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设计中包含大量中国元素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追求,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2)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祥云火炬在保持鲜明中国特色审美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华文明特有的包容性,使之成为新文化的全球创新设计精品,充分体现了事物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高度统一。②联系的观点。“祥云火炬以中华文明作为创意源泉,并以开放的心态借鉴了其他民族文化成果,充分说明联系是普遍。”③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观点。祥云火炬诞生的过程,既是一个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的过程,又是一个传统文明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创新观。‎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做到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4)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珍惜公民权利的同时,更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金晶用她的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②金晶面对“藏独”分子,毫不畏惧,体现了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捍卫了圣火尊严和奥运精神。她的行为是对爱国主义的最好诠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