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33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查基本能力和素养 引领高考内容改革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考试
(中国考试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6年第7期)
2016年高考全国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主动适应使用全国卷省份的调整,严控试题质量,合理控制难度,实现平稳过渡。
1.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教育部的2016年工作重点中也把“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列为重点工作。发挥好、利用好“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不仅是高考命题总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高考语文学科命题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在高考的考试科目中,语文是综合性强、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学科,一段阅读语料会让考生铭记终生,一个作文题目会引发社会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2016年高考语文命题,通过对材料的细致甄选、试题设计的明确指向、答案构拟和评分标准细化等多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引导考生在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内化依法治国理念,自主强化创新意识,并向整个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直接聚焦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试题要求考生通过比较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三条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语文素养既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又是与考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该作文题在考查考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即以热爱之情感受语文之美,以敬惜之心对待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以使命之责认识语文之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全国Ⅰ、Ⅱ、Ⅲ卷的文言文阅读题,强调古为今用,注意挖掘传统作品的当代价值。全国Ⅰ卷中“曾公亮的为百姓兴利除弊”,全国Ⅱ卷中“陈登云的不畏权贵一身正气”,全国Ⅲ卷中“傅珪的守正不阿清廉为官”,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为今天的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带来深刻启迪。全国3套卷的古代诗歌试题分别选取唐代李白的《金陵望汉江》、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和宋代曹翰的《内宴奉诏作》,3首诗歌通过中国古代文人武将对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情感的抒发,体现出爱国主义的传承性和深厚的民族心理底蕴。
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一代通儒顾炎武”最后一道试题谈到,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求考生就此谈自己的看法。这一问题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奋斗的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节选自裘山山的小说《琴声何来》,小说中大龄单身的心理学女博士吴秋明,不仅给儿童村的孩子们送去生活用品,更用自己的怀抱去温暖他们。这种无私而又细腻的爱不仅打动了小说中的马骁驭,更传递出文明、和谐、友善的价值观念。
2.精选试题材料,体现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为全方位地体现我国社会的新发展,秉承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的重要命题原则,高考语文试题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激发考生紧跟时代、锐意进取的使命感和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
全国Ⅲ卷作文题以“小羽的创业故事”为材料,引出青年技术创新和自主创业、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法制建设和政府职能等话题,考查考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能力,也从侧面体现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理念之间的密切关系。小羽的梦想是她个人的梦想,但为个人梦想提供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蓬勃生长空间的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北京卷阅读试题所选材料概述了我国近十年深海潜水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蛟龙号”逐步潜入深海、深渊并突破世界深潜纪录的过程及“彩虹鱼号”开始试潜并计划下潜万米深渊的宏大图景,展现了我国近年在海洋研究、生态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坚实步伐。全国Ⅰ卷的文学阅读试题选取作家李锐的小说《锄》,呈现了吕梁山区一角的农村在城镇化、工业化洪流中的一幕现实。通过农民六安爷以锄地为“过瘾”的情节设置以及对劳作的深情描绘,传达出乡土社会对绿色发展的渴望,发人深思。上海卷文学阅读试题选取的《湖殇》一文,一改通常山水散文的单一抒情笔调,通过描绘艾比湖30年间的急剧变化,直抒胸臆地写出了对湖泊之“殇”的悲恸,对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这一严峻现实进行了反思。无论是《锄》还是《湖殇》,都不仅反映了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心理诉求。
3.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在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中落实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方面,试题材料广泛选取多种体裁的文本,包括诗歌、小说、散文、传记、科普作品、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多种文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如文字、思维导图、表格等;材料之间组合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体现了大数据、自媒体时代的阅读特征;试题的设问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在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方面,既有对字、词、句、篇等综合语言技能的考查,也有展现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材料作文试题。
全国Ⅰ卷的第17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思维导图(见图1),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考查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江苏卷第3题给出4项引用诗词的语句,要求找出引用不符合语境的一项,第4 题要求判断给文章集子的命名是否恰当。山东卷第18题要求删掉通知中冗余的词语并找出不得体的词语。这些试题都与学生语言表达运用的实际紧密结合,非常有新意。
图1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第17题思维导图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探索更加丰富的设问角度和更加简洁的设问技巧,鼓励学生探讨不同问题,提出自己见解。全国Ⅱ卷文学
类文本阅读《战争》第11(4)题要求讨论小说的标题是否合适,实用类文本阅读《吴文俊的数学世界》第12(4)题要求就广泛兴趣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全国Ⅲ卷古代诗歌阅读《内宴奉诏作》第8题要求分析“臂健”“眼明”与“臂弱”“眼昏”哪一种表达更好,文学类文本阅读《玻璃》第11(4)题要求选择认同对象并给出理由。天津卷古代诗歌阅读要求分析“望”与“空”哪个字更好,语用题提供可选择的任务让考生评价或推荐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译写的新诗。江苏卷现代文阅读要求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试题要求考生回答获得了哪些启示;等等。这些试题的命制思路都倾向于将答案向考生开放,引导考生学会面对不同的见解或意见并作出选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有效地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和风采。
4.满足高校选拔要求,提高考试信度和效度
高考必须满足高校对合格新生的选拔要求,这就要求考试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通过均匀分布考点、合理搭配试题难度、增加试题区分度、防止宿构套作等方式提高考试信度和效度。
在内容覆盖面方面,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内容覆盖全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名篇名句背诵、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等。不同试卷侧重的内容略有区别,但方方面面均有涉及。考查的能力层次丰富合理,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以2016年全国Ⅱ卷为例,在2015年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题型,删减了考点重复的试题,代之以新题型,如第15题,试题内容如下: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①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②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 ③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 ④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⑤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 ⑥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在试题难度方面,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保持难度的总体稳定而又有所优化,以难度适中的试题取代过难和过易的试题。在选材方面,保证公平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标准。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之间的考生差别,努力避免公平性问题的出现,比如全国卷在选择试题材料时,避用新式传播媒介中热议而传统传播媒介中罕见的话题,避用经济发达地区常见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稀少的事物,避用新近流行、被赋予特定内涵的词汇。在试题设问时,以公布的考试大纲为本,题干清晰、简洁、明了,避免阅读障碍。
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深化年”,高考语文试题贯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