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全能理综宝典 61页

  • 798.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2高考全能理综宝典

  • 6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1) ‎①红细胞没有任何细胞器 ‎②红细胞可以运载氧气 一氧化碳,但运载一氧化碳的能力更强 与红细胞结合顺序有强到弱分别是 NO>CO>O2‎ ‎③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如果出现图像题,大家看到什么红细胞与氧气有关的问题,全部都是错的。因为它根本没有细胞器。‎ 2) 肾上腺素 : ①体温低时升高温度  ②受刺激时提高防御力  ③升血糖 3) ‎①变形虫,草履虫都是有丝分裂进行增殖,不要以为他是二分裂。变形虫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但是 属于真核生物,只有原核生物如细菌等才是二分裂 ‎②对于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就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对于原核生物就不对了,比如蓝藻等,他然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前提 ‎③不是所有动物都有线粒体,比如蛔虫等寄生虫 ‎④绿色植物一定是生产者,但不一定只能做生产者这一种成分,比如猪笼草可以做生产者,也可以做消费者。‎ ‎⑤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只有线粒体,大家可能会说,不是无氧呼吸产CO2的是细胞质基质嘛?但是要注意前提,是人体!!!人体的无氧呼吸是产乳酸,根本不产CO2。而且,CO2是有氧,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对于植物来说无氧呼吸才产酒精和CO2。所以,如果说,植物细胞中产CO2的只有线粒体,就是错的,还有细胞质基质。但是前提如果是人体 或者动物细胞,就是对的 ‎ 4) 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如果是问有RNA的细胞结构,除上述以外,还要加细胞核。‎ 5) 记住胞吞胞吐都要ATP,主动运输要ATP,其他都不要 6) 银镜反应和砖红色沉淀的反应 ,一定要先加碱中和 7) 蓝藻是原核生物,但绿藻黑藻金鱼藻,水绵是真核生物 8) 铝热反应中,铁的氧化物可以是Fe2O3,Fe3O4,FeO 9) 注意缩聚反应的书写形式,注意所有聚合反应的n和水 10) ‎1mol/L H+ ph=0‎ 11) ES(或叫做EK)细胞 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看好不是 全能性 12) 胚胎分割属于无性繁殖3.胚胎分割用的是 囊胚或者桑葚胚 记着都要写 但是如果是如图的话看好图 13)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可大量制备 14) 分生区细胞特点... 成正方形紧密排列 15) 只有健那绿一种染料是活体染料 其他的染的都是死细胞 16) 观察脂肪洗去浮色用的是50%的酒精 不是蒸馏水 17) 动物细胞培养 在培养箱内 维持5%的CO2是为了维持培养液PH不是刺激细胞呼吸 18) 算平衡常数k的时候用浓度不可以顺手就写成物质的量去算K 圆锥曲线的题解出来之后一定要验△大于零 19)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 20) 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21) 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MgO >SiO2 ‎ 22) 红光到紫光,折射率依次增大。波长正好是反过来的,红光最大。波长越长,频率就越小。‎ 23) v=c/n ‎ 临界角=Sin 1/n 1) ‎15%盐酸&95%酒精才是解离液。95%酒精还可以用来提纯DNA(溶掉杂质)。还有,70-75%的酒精才有消毒作用 2) ‎(一)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1.1作用:洗去浮色。1.2原理: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易溶于体积分数为50%酒精 原因是脂肪可溶在酒精中,但时间不可过长 ‎(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2.1作用:①解离;②析出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2.2原理:①解离原理: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能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别离开来;②析出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的原理:DNA不溶于酒精,尤其是体积分数为95%的冷冻酒精,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解于酒精。2.3使用①察看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 作用:消毒杀菌无水乙醇用来溶解色素,若没有可用95%乙醇,但要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吸水,层析液:20份在60到90度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93号汽油可代用 提纯DNA一般都是预冷的百分之70的酒精和无水酒精,用来沉淀DNA要不就用异丙醇 3) 浆细胞没识别功能 4) ‎5.6克的铁与浓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不一定都是0.3na;当铁粉过量时为0.2na 5) 血红蛋白不是内环境的物质 因为在红细胞内 6) 血液不是内环境 因为有血细胞 7) 组织液和淋巴最相似 因为血浆不同于二者的有蛋白质多 8) 分子式为C6H6不要一口咬定是苯、今天刚推出一个结构式是三棱柱形的(化学式中三个c一般不会连成环,可以合成出来但条件很苛刻,那种三楞柱的化学式不存在)‎ 9) 热敏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阻值减少,反之增大。光敏电阻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变小。‎ 10) 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 强调下成熟 没成熟的可以有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细胞器 鸡血可以做提取DNA的实验 因为鸡红细胞内有DNA 不属于哺乳动物 11) 注意滴定管的度数,它的刻度是反的。"0"刻度在上面。‎ 12) 判断离子共存时,记住,无色透明溶液指没有有色离子也没有沉淀的溶液,而透明的溶液仅仅是指没有沉淀的溶液但可以有有色离子 13) 固体中既能传播横波又能传播纵波,液体和气体中只能传播纵波 14) 细胞中各种元素含量,鲜重 OCHN干重CONH 细胞干重不一定是碳最多,比如说玉米细胞干重氧最多 15) NH4CL为离子化合物 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 16) 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导致子细胞染色体加倍 17) 雌激性激素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因为其本质是脂质 18) 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作用于暗反应 19) 免疫系统有防御功能,也有调节功能 20) 红细胞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21)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生存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22) 细胞呼吸中,无氧气消耗和无二氧化碳产生时,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或者生物已经死亡 23) 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 ‎ 24) 运载体不属于工具酶 运载体大部分是一种环形质粒,存在于微生物中 25) 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 26) 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成份是硅,光导纤维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27) NO2不是纯净物,其中一定含有N2O4‎ 28) 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 29) 氢硫酸在空气中久置变浑浊,被氧还原出单质硫 30) 光线照射浊液时,偶尔会发生丁达尔现象,因此不能用丁达尔现象区分胶体和浊液 31) 胶体颗粒带电荷,而胶体呈电中性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 原子质量数不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也不等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 3) 含氮元素最多的化肥是尿素 4) 常温下有颜色的气体单质是氟气和氯气(淡黄色)‎ 5) 通常合金呈固态,钠钾合金是液态 6) 常温下硅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是自然界没有单质硅存在 7) 在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百分之七 女性患者为百分之四点九 8) 染色体变异:细胞水平基因突变:分子水平 9) 同卵双生: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相同。但由于环境或基因突变而导致性状有差异 10) 细胞中产生水: 1.暗反应(叶绿体基质) 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3.ATP的合成 4.单糖合成多糖。(ps:相当于氨基酸脱水缩合一样。单糖形成多糖也要脱水) 5.脱水缩合 6.DNA分子复制,转录。(有蛋白质的合成)‎ 11) 有关弹簧碰撞的综合性动力学问题,不能一步到位直接用能量守衡,要注意能量损失 要结和动能动量。‎ 12) 可以做干燥剂的化学物质有Cacl2、碱石灰(Ca(0H)2和Ca0)、P2O5、硅酸(氯化钙不能干燥氨气)‎ 13)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4)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15) 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6) 和苯环相连的醛基不可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 17)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为酸性氧化物,三氧化二铝为两性,过氧化钠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3酸性,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和碱如二氧化硅,氧化铜。4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 18) 过氧化钠为极性分子,像打开的一本书,二面角小于180度 19) 水解时不用等号 用箭头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而非化学变化 切记 ‎ 20) 铝热反应中镁为引发剂,除铁的氧化物外 铬和锰的氧化物也可以与铝发生铝热反应 21) 中学范围内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个要记住,选择题容易考一个选项的。中学阶段一个臭氧分子可以看成一个氧气分子加上一个游离态的氧。要细究其化合价要分析其共用电子对的成因和偏移。 以下摘自百度知道。臭氧中的氧是V字形的,中间的氧原子采取SP2杂化与两边的氧原子成sigma键,中间的氧原子给出一对电子,两边的氧原子给出一个电子形成一个3中心四电子派键 而4个电子不可能在3个轨道中平均分配(每时每刻,分子都非完全对称) 所以有很小的偶极矩,也就有极性很小  O3是唯一有极性的单质 22) 高锰酸盐和强酸反应可以生成臭氧(O3)。‎ 23) 特别注意:因为臭氧特殊的π键,故臭氧转化为氧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2O₃==3O2转移电子数为4/3mol.‎ 24) 核糖体中无能量转换。 动物体内高尔基体数量最多的细胞是腺细胞。 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膜结构不是细胞器的主要结构。(求解释..) 溶酶体形态单一而不是多样化。 ‎ 心肌细胞比唾液腺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1) 无中生有为隐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 女病男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 男病女正非伴性 2)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3) 酸性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生成的二价锰离子又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4) 染色体变异可直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基因突变则不能 5) ‎1mol SiO2有4mol硅氧键,1mol P4有6mol P-P键 6) 不是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有的是RNA;不是所有的激素都是蛋白质,有的是氨基酸〔甲状腺激素〕,有的是固醇〔如性激素〕‎ 7)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8) 交流电频率变大,感抗增强,容抗减弱 9) 能入侵细胞的生物有: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10) 激素不是结构成份,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所谓的“三不”‎ 11) 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12) 醛固酮作用,吸收钠离子,排出钾离子 13) 钠离子片谢类型,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 14) 钾离子代谢类型,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15) 尿素在肝脏中合成 16) 基因频率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基因频率是根本,但标志是生殖隔离。‎ 只要基因频率改变了,种群就进化了。产生生殖隔离了,就意味着变成两个物种了 17)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O 碱性氧化物一般是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AL2O3‎ 18) 注意滴定管的度数,它的刻度是反的。"0"刻度在上面。‎ 19) 蔗糖→葡萄糖+果糖     乳糖→半乳糖+半乳糖 20) 原核生物 真菌 植物 细胞壁组成成分不同 植物是果胶和纤维素 原核是肽聚糖 21) 同种性质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2) 无氧呼吸时,也有热能释放 23) 水有时有催化作用,所以铜瓶可装液CL但不可装CL水 补充,以下内容出自百度:钝化的金属都要求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要做到这一点,则生成的氧化物必须是致密的,且生成离子键或共价键很强的氧化物;这种金属的化合价一般在3-4!现在你可以判断哪些金属可以被钝化了。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价达不到3-4,肯定不钝化! 铜、锌、镉、钴、镍、锰?也不行! Al、Fe、Cr、Ti、V、Zr, Hf, Nb, Ta, Mo, W等都会钝化!‎ 24) ‎ 在标况下,SO3分子是固体。(沸点16•8摄氏度) HF 标况是液体 25) 萃取要用分馏汽油,不能用裂解汽油,因为含有不饱和烃,能发生加成反应 26) 在中学阶段可将这一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2Na2O2+2CO2==2Na2CO3+O2 实际上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是以水为催化剂(中学的方程式中一般不写)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和二氧化碳反应。即 2Na2O2+2H2O=4NaOH+O2↑ ‎ ‎2CO2+4NaOH=2Na2CO3+2H2O 可以看到H2O以催化剂的形式参与反应,两个反应相加正好得到上方总的反应方程式。 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非常干燥的空气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几乎不能反应。‎ 1) 标卡尺不用估读螺旋测微器要估读,它的分度值是0.01mm,是固定的而游标卡尺分度值不确定。有0.02的,0.05的,0.1的,具体分析,但不用估读。高中阶段,对于物理仪器不用估读的如下,按考的频率归纳如下 1.游标卡尺2.电阻箱3.多用电表的欧姆表4.秒表其他的仪器一般都要估读。‎ 2) 叶绿素实验 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 二氧化硅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胡也黄也ab也)‎ 3) 减数分裂看清性别。不均等分裂是雌性,均等分裂是雄性减数分裂时均等分裂也可能是极体 4) FE(OH)3是弱电解质,制备Fe(OH)3胶体要用饱和Fecl3,且生成物不能表沉淀符号 5) 观察有丝分裂使用碱性染料前要中和 6) 离子方程式中浓酸只有浓硫酸不能拆 浓硫酸含水量很少,所以不能拆。 比如铜和浓硫酸反应就没有离子方程式 7) 排水法收集CL2要排饱和食盐水 8) 容量瓶别忘规格 温度 9) 葡萄糖不会进入线粒体 10) 生物部分给一个细胞 箭头 一堆细胞 再箭头 再一堆细胞  答的时候要写: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1) 伴Y遗传病特点:父传子,子传孙 12) 克隆原理细胞核全能,不是细胞全能 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细胞全能 13) 人红细胞不分裂,蛙红细胞缢裂。蛙红细胞一般是通过老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增殖的,因为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与哺乳动物不一样,因此可以由老细胞增殖产生新细胞,而哺乳动物就不行,因此要能过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 14) 焰色反应用HCl清洗铂丝,不是NaOH盐酸很容易挥发掉主要原因是加酸后形成的氯盐的熔沸点较低,从而容易通过烧灼除去.如果使用硫酸,那么上次使用的物质无法除去,对实验结论造成影响.‎ 15) 注意 坩埚 别写错字 16) 生长素是植物的,生长激素动物的 高中生物学生常见易错知识综合一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 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 tRNA含C H O N P 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 (未分裂) (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 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 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 ‎ 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 (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2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2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物理状态叫线粒体——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28.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29.培养基: 物理状态:固体、半固体、液体 ‎ 化学组成:合成培养基、组成培养基 ‎ 用途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30.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31.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2.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 ‎ Ⅰ.脂肪的鉴定试验: 50%‎ ‎ Ⅱ.有丝分裂(解离时):95%+15%(HCl)‎ ‎ Ⅲ.DNA的粗提取:95%(脱氧核苷酸不溶)‎ ‎ Ⅴ.叶绿体色素提取:可替代**‎ ‎33.手语是一钟镅裕揽渴泳踔惺嗪陀镅灾惺?/SPAN>‎ ‎34.基因= 编码区 + 非骗码区 ‎ (上游 ) ( 下游) ‎ ‎(非编码序列包括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等位基因举例:Aa AaAa AAAa ‎35.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PH ‎36.物理诱导 :离心,震动,电刺激 ‎ 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 ‎ 生物诱导 :灭火的病毒 ‎37.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38.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 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 ‎ 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39.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40.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41.已获得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质)‎ ‎42.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43.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44.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 ‎ C4植物的暗反应可在叶肉细胞内进行也可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 ‎ 叶肉细胞CO2→C4            围管束鞘细胞C4→CO2→(CH2O)‎ ‎45.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48.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9.脂肪消化后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再有毛细淋巴管注入血液 ‎50.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51.谷氨酸发酵时 ‎ 溶氧不足时产生乳酸或琥珀酸 ‎ 发酵液PH呈酸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乙酰谷氨酰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细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强的时期是细菌的对数期 ‎54.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55.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56组成酶和诱导酶都胞是胞内酶。‎ ‎5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58.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 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59.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60.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61.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62.“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 ‎ “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是由杂交技术培育的。‎ ‎67.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68.注意:细胞内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与核糖体有关,分泌酶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69.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70.一种高等植物的细胞在不同新陈代谢状态下会发生变化的是哪些选项?‎ ‎ ⑴液泡大小√ 吸水失水 ‎ ⑵中心体数目× 高等植物无此结构 ‎ ⑶细胞质流动速度√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 ⑷自由水笔结合水√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72.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73.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 病毒RNA→DNA→蛋白质 ‎ ‎ RNA→DNA→ HIV病毒 ‎ ‎ RNA→ RNA ‎ ‎74.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75.自身免疫病、过敏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 ‎76.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78.骨骼肌产热可形成ATP ‎79.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80.纯合的红花紫茉莉 ‎82.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可能没有线粒体(例如:蓝藻)‎ ‎83.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 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84.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85.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8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 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 ‎ 胰岛 :胰岛分泌→降糖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 孕激素 :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 ‎ 催乳素 :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 性激素 :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8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88.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胚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胚后发育)‎ ‎89.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90.所有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91.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 ‎92.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93.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结构是糖被 ‎ 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物质是糖蛋白 ‎94.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时间 、 光合作用面积、 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矿质元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95.离体植物组织或器官经脱分化到愈伤组织经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试管苗 ‎ ‎96.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本应当分裂4次而实际分裂5次 ‎ 基细胞 受精卵→‎ ‎ 顶细胞→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 ‎97.受精卵靠近珠孔 ‎98.细胞融合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 ‎99.内胚层由植物极发育其将发育成肝脏、心脏、胰脏 ‎ 胚层、外胚层由动物极发育成 ‎100.高等动物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中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并形成原肠胚和囊胚腔两个腔 ‎101.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102.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103.细胞免疫阶段靶细胞渗透压升高 ‎104. C4植物 ‎ 叶肉细胞仅进行二氧化碳→C4 (正常)‎ ‎ 仅光→活跃的化学能(NADP,ATP)‎ ‎ 围管束鞘细胞 C4→CO2→三碳化合物 ‎(无类囊状结构薄膜)‎ ATP + NADP―→ 辅酶二+ ADP ‎ 供氢供能 ‎ ‎105.关于基因组的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有丝分裂可导致基因重组×‎ ‎ B、等位基因分离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 C.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 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106.判断: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3个不同的物种× (三倍体是一个品种,与物种无关)‎ ‎107.生物可遗传变异一般认为有3种 ‎(1)将转基因鲤鱼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鲤鱼杂交产生三倍体鱼苗(染色体变异)‎ ‎(2)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病(基因突变)‎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组)‎ ‎108.目的基因被误插到受体细胞的非编码区,受体细胞不能表达此性状,而不叫基因重组(插入编码区内叫基因重组)‎ ‎109.判断(1)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例:上海动物园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种不是同一群落)‎ ‎(2)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3)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只需生殖隔离即可)‎ ‎109.达尔文认为生命进化是由突变、淘汰、遗传造成的 ‎11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11.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112.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性别组成 、年龄组成 ‎113.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 ‎ 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连锁定律 ‎114.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物由于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 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 ‎115.乔木层↑‎ ‎ 灌木层↑ 由上到下分布 ‎ 草本层↑‎ ‎ 而为了适应环境乔木耐受光照的能力最强,当光照强度渐强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不大 ‎116.被捕食者一般营养级较低所含的能量较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总个体数一般较多 ‎117.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118.湿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119.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靶细胞的能力 ‎120.可以说在免疫过程中消灭了抗原而不能说杀死了抗原 ‎121.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汗液等 ‎ 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例如:泪液)、白细胞(例如:伤口化脓)‎ ‎122.胞内酶(例如:呼吸酶)组织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 ‎12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协同作用 ‎124.肾上腺素是蛋白质 ‎125.低血糖:40~60mg  正常:80~120mg\dL ‎  高血糖:130mg\dL 尿糖160mgdL~180mgdL ‎126.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有3层作用 ‎ ⑴使效应T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 ‎ ⑵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 ‎ ⑶增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127.酿脓链球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128.HIV潜伏期10年 ‎129.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 ‎ ‎ ‎130. C4植物 ‎ 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ATP NADPH进入围管束鞘细胞中,叶肉细胞CO2固定形成C4,C4被运入维管束鞘细胞形成CO2生成C3后变成糖类物质 ‎140.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显然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141.高尔基体功能:加工分装蛋白质 ‎142.植物的组织培养VS动物个体培养 ‎143.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出现性状分离不出现性状分离比 ‎144.限制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 DNA连接酶连接磷酸二脂键 ‎145.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146.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 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单链DNA→双链DNA ‎147.单克隆抗体是抗体(单一性强灵敏度高)‎ ‎148.厌氧型:链球菌 严格厌氧型:甲烷杆菌 ‎ 兼性厌氧型:酵母菌 ‎149.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150.植物培养时加入:蔗糖 生长素 有机添加物 ‎ 动物培养时加入:葡萄糖 ‎151灭活的病毒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152.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两次筛选,筛选杂交瘤细胞,筛选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153.细胞壁决定细菌的致病性 ‎154.根瘤菌固氮的场所是细胞膜 ‎155.放线菌产生抗生素,而青霉素多产生于真核生物 ‎156.利用选择培养基可筛选:‎ ‎ 酵母菌、青霉菌——运用的试剂是青霉素 ‎ 金黄色葡萄球菌——运用的试剂是高浓度氯化钠 ‎ 大肠杆菌 ——运用的试剂是依红美兰 ‎157.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用液体培养基 ‎158.PH改变膜的稳定性(膜的带电情况)和酶的活性 ‎159.发酵工程内容⑴选育 ‎ ⑵培养基的配置:①目地要明确 ‎ ②营养药协调 ‎ ③PH要适宜 ‎ ⑶灭菌 ‎ ⑷扩大培养 ‎ ⑸接种 ‎160.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⑴过滤和沉淀(菌体)‎ ‎ ⑵蒸馏萃取离子交换(代谢产物)‎ ‎161.判断:‎ ‎× ⑴固氮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既有原核生物又有真核生物 (无真核生物)‎ ‎×⑵自生固氮微生物异化作用类型全为需氧型 ‎ (反例:梭菌为厌氧性)‎ ‎√⑶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既有自养型,又有异样型 (蓝藻,园褐固氮菌)‎ ‎× ⑷共生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全为异养性 ‎ (蓝藻+红萍、蓝藻+真菌成为地衣)‎ ‎163.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对人类有力的突变化学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 ‎164.胆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类 ‎165.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166.人体内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说明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是有条件的,且转化程度有差异。人体内主要是通过糖类氧化分解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这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167.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特定抗体 ‎168.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具有定向性化学递质需要穿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69.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70.中枢神经不包含神经中枢 ‎17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典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综合应用 ‎172.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运输方式⑴主动运输⑵自有扩散 ‎173.动物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 ‎174.染色体除了含有DNA外还含有少量的RNA ‎175.蛋白质和DNA在加热时都会变性而当温度恢复常温时DNA恢复活性而蛋白质不恢复活性 ‎176.离体的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 ⑴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型 ⑵这种技术可用于培养新品种快速繁殖及植物的脱毒 ⑶属于细胞工程应用领域之一 ⑷利用这种技术将花粉粒培育成植株的方式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 二、 颜色 ‎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 三、 现象: ‎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 ‎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 ‎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 ‎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 ‎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 ‎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 ‎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 ‎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 ‎);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 五、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1)‎ ‎(2)铵盐:‎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1)‎ ‎(2)‎ ‎3.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2O32-+2H+=S↓+SO2↑+H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1)单质 ‎(2)化合物 ‎5.强烈双水解 ‎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 (1)单质:Al (2)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7.与Na2O2反应 ‎8.2FeCl3+H2S=2FeCl2+S↓+2HCl ‎9.电解 ‎10.铝热反应:Al+金属氧化物金属+Al2O3‎ ‎11. Al3+ Al(OH)3 AlO2-‎ ‎12.归中反应:2H2S+SO2=3S+2H2O ‎ 4NH3+6NO4N2+6H2O ‎13.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 ‎(2)金属→非金属 ‎(3)非金属→非金属 ‎(4)非金属→金属 ‎14、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 ‎⑴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化合物 如:Cl2+H2O、H2S+O2、、NH3+O2、CH4+O2、Cl2+FeBr2‎ ‎ ⑵ 化合物+化合物 化合物+单质NH3+NO、H2S+SO2 、Na2O2+H2O、NaH+H2O、‎ ‎ Na2O2+CO2、CO+H2O ‎⑶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PCl3+Cl2 、Na2SO3+O2 、FeCl3+Fe 、FeCl2+Cl2、CO+O2、Na2O+O2 ‎ ‎14.三角转化:‎ ‎15.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1)铵盐 ‎(2)硝酸盐 ‎16.特征网络:‎ ‎(1)‎ ‎①‎ ‎②‎ ‎③‎ ‎④‎ ‎(2)A—‎ ‎ A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或NH4HCO3; (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 ‎(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17.关于反应形式的联想:‎ ‎1.热分解反应:典型的特征是一种物质加热(1变2或1变3)。‎ 含有电解熔融的Al2O3来制备金属铝、电解熔融的NaCl来制备金属钠。‎ ‎2.两种物质的加热反应: ‎ 六、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 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S 高价金属离子:Fe3+、Sn4+ 不活泼金属离子:Cu2+、Ag+其它:[Ag(NH3)2]+、新制Cu(OH)2 低价金属离子:Fe2+、Sn2+ 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 S2-、H2S、I -、HI、NH3、Cl-、HCl、Br-、HBr 含氧化合物:NO2、N2O5、MnO2、Na2O2、H2O2、HClO、HNO3、浓H2SO4、NaClO、Ca(ClO)2、KClO3、KMnO4、王水 低价含氧化合物: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 H‎2C2O4、含-CHO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有:S、SO32-、HSO3-、H2SO3、SO2、NO2-、Fe2+及含-CHO的有机物 七、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 ‎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2.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冷、稀4‎ 高温 Cl2+2NaOH=====NaCl+NaClO+H2O ‎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3.溶液酸碱性.‎ ‎2S2- +SO32-+6H+=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 ‎4.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2P+3Cl22PCl3(Cl2不足) ; 2P+5Cl22 PCl5(Cl2充足)‎ ‎2、2H2S+3O22H2O+2SO2(O2充足) ; 2H2S+O22H2O+2S(O2不充足)‎ ‎3、4Na+O22Na2O 2Na+O2Na2O2‎ ‎4、Ca(OH)2+CO2CaCO3↓+H2O ; Ca(OH)2+2CO2(过量)==Ca(HCO3)2‎ ‎5、C+O2CO2(O2充足) ; ‎2 C+O22CO (O2不充足)‎ ‎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7、AlCl3+3NaOH==Al(OH)3↓+3NaCl ; 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 ‎8、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 NaAlO2+HCl+H2O==NaCl+Al(OH)3↓‎ ‎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HNO3(冷、浓)→(钝化)‎ ‎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 Fe+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 浓H2SO4‎ 浓H2SO4‎ ‎11、Fe+4HNO3(稀)Fe(NO3)3+NO↑+2H2O 3Fe+8HNO3(稀) 3Fe(NO3)3‎ ‎+2NO↑+4H2O ‎140℃‎ ‎170℃‎ ‎12、C2H5OH CH2=CH2↑+H2O C2H5-OH+HO-C2H‎5‎        C2H5-O-C2H5+H2O Cl ‎13、   + Cl2       + HCl ‎ Cl l ‎ Cl Cl Cl Cl Cl ‎      +3Cl2       (六氯环已烷)‎ ‎14、C2H5Cl+NaOH C2H5OH+NaCl    C2H5Cl+NaOHCH2=CH2↑+NaCl+H2O ‎15、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 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 八、离子共存问题 ‎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 ‎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 ‎ 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3COO-、F-、CO32-、SO32-、S2-、PO43-、 AlO2-均与H+‎ ‎ 不能大量共存.‎ 3. 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 ‎ 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如:Ba2+、Ca2+与CO32-、‎ ‎ SO32-、 PO43-、SO42-等;Ag+与Cl-、Br-、I- 等;Ca2+与F-,C2O42- 等 5. 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 ‎ SiO32- 等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6. 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MnO4-(H+)与I-、Br-、‎ 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S2-、SO32-、H+ ‎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 如:Fe3+与F-、CN-、SCN-等; 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 九、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细检查: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 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 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 ‎ 如:H2SO4 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 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 ‎(6)“=”“ D ”“↑”“↓”符号运用不当 ‎ 如:Al3++3H2O=Al(OH)3↓+3H+ 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 ‎ 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十、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2.“从左到右”原则。3.先“塞”后“定”原则。4.“固体先放”原则,“液体后加”原则。5.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6.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7.连接导管通气是长进短出原则。‎ 十一、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 ‎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 ‎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 ‎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 ‎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 ‎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二、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及小数点问题 ‎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十三、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2H2、C2H2与溴水反应 十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十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十六、“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2.“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十七、微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1. 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十八、各种“水”汇集 ‎1.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 水晶SiO2。‎ ‎2.混合物:氨水(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H+)‎ ‎ 氯水(分子:Cl2、H2O、HClO;离子:H+、Cl‾、ClO‾、OH‾) 苏打水(Na2CO3的溶液) ‎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 ‎ 水泥(2CaO·SiO2、3CaO·SiO2、3CaO·Al2O3) 卤水(MgCl2、NaCl及少量MgSO4)‎ 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十九、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Cl2、O3、Na2O2、浓HNO3‎ SO2‎ 活性炭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不可逆 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二十、各种“气”汇集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 ‎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裂解气(以CH2=CH2为主) 焦炉气(H2、CH4等)‎ ‎ 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 二十一、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二十二、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Ne CaCO3 Fe CuO Ar ‎ ‎20 100 KHCO3 56 CaO 80 SO3 40 Ca ‎ HF Mg3N2 KOH Br、NH4NO3 MgO ‎ NaOH ‎ N2 H2SO‎4 C3H8 SO2 CuSO4 CH3COOH ‎28 C‎2H4 98 44 CO2 64 160 Fe2O3 60 CH3CH2CH2OH CO H3PO4 N2O Cu Br2 HCOOCH3‎ ‎1.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 Na2O2:78 Na2CO3:106 NaHCO3:84 Na2SO4:142 ‎ BaSO4:233 Al (OH)3:‎78 C6H12O6:180‎ ‎2.常用换算 ‎ ‎5.6L——0.25 mol ‎2.8L——0.125 mol ‎15.68L——0.7 mol ‎ ‎ ‎20.16L——0.9 mol ‎16.8L——0.75 mol 二十三、规律性的知识归纳 ‎1、能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C=C 、 、C=O 。‎ ‎ ‎ ‎ ( 和 中的C=O双键不发生加成)‎ ‎ ‎ ‎2、能与NaOH反应的:—COOH、 、 。 3、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4、能与Na反应的:—COOH、 、 -OH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7、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CH2=CH-C=CH2‎ ‎(二)无机 ‎ ‎ 1.-2价硫(H2S及硫化物); CH3‎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4.Zn、Mg等单质 如Mg+Br2MgBr2‎ ‎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7.AgNO3‎ ‎8、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6. 煤产品(煤焦油);‎ 7.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1. ‎-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2. ‎+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 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9、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10、同分异构体(几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 ‎1、醇—醚 CnH2n+2Ox 2、醛—酮—环氧烷(环醚) CnH2nO ‎3、羧酸—酯—羟基醛 CnH2nO2 4、氨基酸—硝基烷 ‎ ‎ 5、单烯烃—环烷烃 CnH2n 6、二烯烃—炔烃 CnH2n-2‎ ‎1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 ‎          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          ③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酸性条件);‎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6.酚与浓溴水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二十四、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二十五、有机物的官能团:‎ ‎1.碳碳双键: 2.碳碳叁键: ‎ ‎3.卤(氟、氯、溴、碘)原子:—X 4.(醇、酚)羟基:—OH ‎ ‎5.醛基:—CHO 6.羧基:—COOH 7.酯类的基团:‎ 二十六、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 烷烃CnH2n+2 仅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 、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 二十七、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 二十八、有机物燃烧通式 烃: CxHy+(x+)O2 ® xCO2+H2O ‎ ‎ 烃的含氧衍生物: CxHyOz+(x+-)O2 ® xCO2+H2O 二十九、有机合成路线:‎ 补充:‎ ‎1、‎ ‎ ‎ ‎2、‎ ‎3、‎ ‎ ‎ ‎4、‎ ‎5、‎ ‎ ‎ ‎6、‎ ‎7、‎ ‎ ‎ ‎8、‎ ‎9、‎ ‎ 10、‎ ‎11、‎ ‎ ‎ ‎12、‎ ‎13、‎ ‎ ‎ ‎14、‎ ‎15、‎ ‎ ‎ ‎16、‎ 三十、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ˊD。 ‎ ‎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 ‎5.相对原子质量 ①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1%、a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②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 (二) 溶液计算 ‎1、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V1=C2V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 ‎②(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1a1%+m‎2a2%=(m1+m2)a%混 ④稀释:m‎1a1%=m‎2a2%‎ ‎5、有关pH值的计算:酸算H+,碱算OH—‎ Ⅰ. pH= —lg[H+] C(H+)=10-pH Ⅱ. KW=[H+][OH—]=10-14(‎25℃‎时)‎ ‎ ×M ×NA ‎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 m ÷M n ÷NA N ‎ ‎ ‎ × ÷‎ ‎ ‎22.4 L/ mol ‎22.4 L/ mol ‎ ‎ ‎ ‎ ‎ 气体的体积 ‎ (标准状况下)‎ ‎6、图中的公式:1. 2. 3. 4. ‎ 三十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三十二、氧化还原反应 ‎ 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 ‎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高(失ne—)被氧化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ne—)被还原 ‎(较强)(较强) (较弱) (较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 三十三、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 溶液中:n(Na+):n(c)=1:1,推出:‎ ‎ C (Na+)=c (HCO3-)+c (CO32-)+c (H2CO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 (H3O+)+c (H2CO3)=c (NH3)+c (OH-)+c (CO32-)。‎ 三十四、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 ‎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 ‎2.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3.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注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1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方程式与△H应用分号隔开,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位。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异同。‎ 三十五、浓硫酸“五性”‎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三十六、浓硝酸“四性”‎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三十七、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 ①选主链,称某烷 ‎ ②编号位,定支链 ‎ 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十八、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 ‎ 所以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了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 浓硫酸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 三十九、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 四十、"五同的区别"‎ ‎ 同位素(相同的中子数,不同的质子数,是微观微粒)‎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单质,是宏观物质)‎ 同分异构体(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 同系物(组成的元素相同,同一类的有机物,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2)‎ 同一种的物质(氯仿和三氯甲烷,异丁烷和2-甲基丙烷等)‎ 四十一、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是:‎ 看图像:一看面(即横纵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即曲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先拐先平”。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变化、浓度变化等),“定一议二”。‎ 四十二、中学常见物质电子式分类书写 Cl ‎1.Cl-的电子式为: ‎ O H O H ‎2.-OH: OH-电子式:‎ Cl Mg2+‎ Cl S ‎ 2–‎ Na+‎ Na+‎ ‎3.Na2S MgCl2‎ Na+‎ Na+‎ O O ‎ 2–‎ ‎ 2–‎ Ca2+‎ C C CaC2、 Na2O2‎ H H N H H S ‎ 2–‎ H H N H H Cl H H N H H ‎4. NH4Cl (NH4)2S CO2‎ O O C 写结构式 补孤电子对 共用电子对代共价键 O OO C O OO C ‎5.‎ Cl ‎ 结构式 电子式 Cl ‎ Cl ‎ Cl ‎6.MgCl2形成过程: + Mg + Mg2+ ‎ 四十三、原电池:‎ 1. 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 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2. 原理三要点:(1) 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 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 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4.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1)定义 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 合适的电极、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形成回路 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外接电源、形成回路 ‎(3)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阳极 阴极 ‎(4)反应类型 氧化 还原 氧化 还原 ‎(5)外电路电子流向 负极流出、正极流入 阳极流出、阴极流入 四十四、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 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 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四十五、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1.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 ‎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 ‎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 ‎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 ‎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 ‎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 ‎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 ‎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 ‎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 ‎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 ‎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 ‎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 ‎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 ‎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 ‎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 ‎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 ‎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 ‎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 ‎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 ‎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 ‎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 ‎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 ‎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 ‎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 ‎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 ‎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 ‎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 ‎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 ‎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 ‎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 ‎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 ‎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 ‎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 ‎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 ‎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 ‎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 ‎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 ‎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 ‎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 ‎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 ‎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 ‎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 ‎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 ‎ 5.点燃H2、CH4‎ 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 ‎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 ‎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 ‎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 ‎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 ‎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 ‎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 ‎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 ‎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 ‎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 ‎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 ‎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 ‎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 ‎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 ‎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 ‎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 ‎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 ‎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 ‎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 ‎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 ‎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 ‎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 ‎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 ‎ 9‎ ‎.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 ‎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 ‎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 ‎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 ‎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 ‎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 ‎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 ‎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 ‎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 ‎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 ‎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 ‎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 ‎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 ‎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 ‎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 ‎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 ‎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 ‎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 ‎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 ‎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 ‎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 ‎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 ‎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 ‎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 ‎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 ‎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 ‎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 ‎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 ‎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 ‎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 ‎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 ‎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 ‎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 ‎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 ‎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 ‎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 ‎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 ‎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 ‎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 ‎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 ‎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 ‎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 ‎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 ‎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 ‎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 ‎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 ‎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 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 ‎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 ‎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 ‎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 ‎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 ‎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 ‎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 ‎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 ‎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 ‎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 ‎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 ‎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 ‎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 ‎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 ‎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 十三.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 ‎1.注意加热方式 ‎ ‎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 ‎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 ‎ ⑵‎ 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 ‎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 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 糖类(包括二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 ‎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 ‎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 ‎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 ‎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 ‎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 ‎3、注意反应物的量 ‎ ‎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 ‎4、注意冷却 ‎ ‎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 ‎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 ‎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 ‎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 ‎5、注意除杂 ‎ ‎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 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 ‎6、注意搅拌 ‎ ‎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 ‎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⑵石油蒸馏实验。 ‎ ‎8、注意尾气的处理 ‎ ‎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 ‎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 十四.离子反应 离子共存 离子方程式 ‎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是趋向于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离子反应通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理解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离子反应的关键。溶液中离子共存的问题,取决于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如离子间能反应,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 ‎(一).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 1. 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物或难溶物。 ‎ ‎ 2. 离子反应生成气体。 ‎ ‎ 3. 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 ‎ 4. 离子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可分为两类,一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二是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还应注意: ‎ ‎1.微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用煮沸法软化暂时硬水 ‎ ‎ MgHCO3==MgCO3+CO2↑+H2O MgCO3虽然难溶,但在溶液中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当Mg2+遇到水溶液里的OH-时会结合生成比MgCO3溶解度更小的Mg(OH)2而沉淀析出MgCO3+H2O==Mg(OH)2 ↓+ CO2↑ ‎ ‎2.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 FeCl3溶液与KSCN 溶液的反应:Fe3+ + SCN- ==Fe(SCN)2+ 生成物既不是沉淀物也不是气体,为什么反应能发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难电离的Fe(SCN)2+络离子。 ‎ ‎3.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a2S溶液与FeCI3溶液混合,生成S和Fe2+离子,而不是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H2S气体。2Fe3+ + S2- = 2Fe2+ + S ↓ ‎ 总之: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间只要是能发生反应,总是向着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反之,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 ‎(二). 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体系中能够生成气、水(难电离的物质)、沉淀的离子参与反应,其余的成分实际上未参与反应。 ‎ ‎(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类型 ‎ ‎ 1. 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 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 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类型及特征,写好离子方程式,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 十五.盐类水解的应用规律 ‎ ‎ 盐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称为盐类的水解。 ‎ ‎ 其一般规律是: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强不水解,两弱更水解,越弱越水解。 ‎ ‎ 哪么在哪些情况下考虑盐的水解呢? ‎ ‎ 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时要考虑水解。 ‎ ‎ 2.确定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 ‎ 如Na2S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C(Na+ )>C(S2-)>C(OH-‎)>C(HS-)>C(H+) ‎ ‎ 或:C(Na+) +C(H+)=‎2C(S2-)+C(HS-)+C(OH-‎) ‎ ‎ 3.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 ‎ 如配制FeCl3,SnCl4 ,Na2SiO3等盐溶液时应分别将其溶解在相应的酸或碱溶液中。 ‎ ‎ 4.制备某些盐时要考虑水解Al2S3 ,MgS,Mg3N2 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制 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 ‎ 5.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要考虑水解 ‎ ‎ 如Mg,Al,Zn等活泼金属与NH4Cl,CuSO4 ,AlCl3 等溶液反应.3Mg+2AlCl3 +6H2O=3MgCl2+2Al(OH)3↓+3H2↑ ‎ ‎ 6.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如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 ‎ ‎ 7.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 ‎ 8.分析盐与盐反应时要考虑水解.两种盐溶液反应时应分三个步骤分析考虑: ‎ ‎ (1)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能否发生双水解互促反应; ‎ ‎ (3)以上两反应均不发生,则考虑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 ‎ 9.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 ‎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 ‎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 ‎ (3)加热浓缩FeCl3 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 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 ‎ ‎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 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 ‎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 ‎ (6)加热Mg(HCO3)2、MgCO3 溶液最后得到Mg(OH)2 固体. ‎ ‎ 10.其它方面 ‎ ‎ (1)净水剂的选择:如Al3+ ,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 ‎ (2)化肥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 ‎ (3)小苏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 ‎ (4)纯碱液可洗涤油污。 ‎ ‎ (5)磨口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 ‎ 凡此种种,不一而举。学习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用之。 ‎ 十六.焰色反应全集 ‎ ‎(一). 钠离子: ‎ 钠的焰色反应本应不难做,但实际做起来最麻烦。因为钠的焰色为黄色,而酒精灯的火焰因灯头灯芯不干净、酒精不纯而使火焰大多呈黄色。即使是近乎无色(浅淡蓝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铁丝(或镍丝、铂丝)放在外焰上灼烧,开始时火焰也是黄色的,很难说明焰色是钠离子的还是原来酒精灯的焰色。要明显看到钠的黄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 ‎ ‎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小团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许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挤干,用该棉花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研细),点燃。 ‎ ‎ ⑵方法二(铁丝法):①取一条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再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无黄色火焰,②用该端铁丝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③点燃一盏新的酒精灯(灯头灯芯干净、酒精纯),④把沾有钠盐粉末的铁丝放在外焰尖上灼烧,这时外焰尖上有一个小的黄色火焰,那就是钠焰。以上做法教师演示实验较易做到,但学生实验因大多数酒精灯都不干净而很难看到焰尖,可改为以下做法:沾有钠盐的铁丝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蓝色火焰的部位灼烧,黄色火焰覆盖蓝色火焰,就可认为黄色火焰就是钠焰。 ‎ ‎(二). 钾离子: ‎ ‎ ⑴方法一(烧杯-酒精法): ‎ ‎ 取一小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充分研细)放在一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5~6滴酒精,点燃,可看到明显的浅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钴玻璃片观察,则更明显看到紫色火焰。 ‎ ‎ ⑵方法二(蒸发皿-酒精法): ‎ ‎ 取一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放在一个小发皿内,加入1毫升酒精,点燃,燃烧时用玻棒不断搅动,可看到紫色火焰,透过钴玻璃片观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烧完时现象更明显。 ‎ ‎ ⑶方法三(铁丝-棉花-水法): ‎ ‎ 取少许碳酸钠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再取一条小铁丝,一端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沾一点水,又把水挤干,把棉花沾满上述糊状碳酸钠,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透过钴玻璃片可看到明显的紫色火焰。 ‎ ‎ ⑷方法四(铁丝法): ‎ ‎ 同钠的方法二中的学生实验方法。该法效果不如方法一、二、三,但接近课本的做法。 ‎ ‎ 观察钾的焰色时,室内光线不要太强,否则浅紫色的钾焰不明显。 ‎ ‎(三). 锂离子: ‎ ‎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 ‎ ‎ 用镊子取一团棉花,吸饱酒精,又把酒精挤干,把棉花沾满Li2CO3粉末,点燃。 ‎ ‎ ⑵方法二(铁丝法):跟钠的方法二相同。 ‎ ‎(四). 钙离子: ‎ ‎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 同钠的方法一。 ‎ ‎ ⑵方法二(烧杯-酒精法): ‎ ‎ 取一药匙研细的无水氯化钙粉末(要吸少量水,如果的确一点水也没有,则让其在空气吸一会儿潮)放在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7~8滴酒精,点燃。⑶方法三(药匙法):用不锈钢药匙盛少许无水氯化钙(同上)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 ‎(五). 锶离子: ‎ ‎ 方法一、二:同碳酸锂的方法一、二。 ‎ ‎(六). 钡离子: ‎ ‎ ⑴方法一(铁丝-棉花-水法): ‎ ‎ 取少量研细的氯化钡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入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取一小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吸饱水后又挤干,把这棉花沾满上述糊状氯化钡,放在酒精灯火焰下部的外焰上灼烧,可看到明显的黄绿色钡焰。 ‎ ‎ ⑵方法二(棉花-水-烧杯法): 跟方法一类似,把一小团棉花沾水后挤干,沾满糊状氯化钡,放在一倒置的烧杯上,滴加七八滴酒精,点燃。可与棉花+酒精燃烧比较。 ‎ ‎(七). 铜离子: ‎ ‎ ⑴方法一(铁丝-棉花-水法):同钡离子的方法一相同。 ‎ ‎ ⑵方法二(镊子-棉花-酒精法):同钠离子方法。 ‎ ‎ ⑶方法三(烧杯-酒精法):同钾离子的方法一。 ‎ ‎ ⑷方法四(药匙法):同钙离子的方法三。 ‎ ‎ 焰色反应现象要明显,火焰焰色要象彗星尾巴才看得清楚,有的盐的焰色反应之所以盐要加少量水溶解,是为了灼烧时离子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挥发成彗星尾巴状,现象明显;而有的离子灼烧时较易挥发成彗星尾巴状,就不用加水溶解了。 ‎ 十七.“五”同辨析 ‎ ‎ 1.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氢有3种同位素: H、D、T。 ‎ ‎ 2.同素异形体(又称同素异性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与石墨、C60 ,白磷与红磷,O2与O3 ,正交硫与单斜硫。 ‎ ‎ 3.同分异构体 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而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通常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跨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 ‎ ‎ ※ 你能说出中学阶段的几种跨类异构吗? ‎ ‎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 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 ‎ ※ 请总结出两种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 ‎ 5.同量物 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 如CO2 与HCHO H2SO4与H3PO4 ,NO与C2H6。十八.化学史知识 1、燃烧规律:凡是除了F,Cl,Br,I,O,N这六种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负价元素的化合物(NH3除外)不能燃烧外,其他非惰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能燃烧,且燃烧的火焰颜色与对应单质燃烧的火焰颜色相同或者相似。 ‎ ‎2、气味规律:a、凡是可溶于水或者可跟水反应的气体都具有刺激性难闻气味;如卤化氢 ‎ b、凡是有很强的还原性而又溶于水或者能跟水起反应的气体都具有特别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如H2S ‎ ‎3、等效平衡的两个推论: ‎ a、定温和定容时,在容积不同的容器进行的同一个可逆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之比等于容器的体积比,则建立的平衡等效。 ‎ b、在定温、定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容器内进行的同一个可逆的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成一定的倍数,则数量多的容器内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对数量少的容器加压! ‎ ‎4、离子化合物在常态下都呈固态。 ‎ ‎5、一般正5价以上的共价化合物(非水化物)在常态下是固态!如:P2O5,SO3 ‎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 二、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三、基本概念 ‎1. 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 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 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 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 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 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 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 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 、 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 H3PO4>(弱): CH3COOH > H2CO3 > H2S > HClO > C6H5OH > 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 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20. 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 ‎25.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 ‎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浓度为18.4mol/L。 ‎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四、基本理论 ‎1、 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 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 ‎4、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 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 ‎7. 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 ‎8、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 ‎9、 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 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 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 Fe2+ 。‎ ‎26. 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 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 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 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 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 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 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 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 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 。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族元素等。‎ ‎41. 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 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 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 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 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 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 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 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 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5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 ‎52. 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53.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54.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55.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56. 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57.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58. 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59. 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6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 ‎6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6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白磷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6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三查:①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 ‎②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③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64.“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燃烧,C生成CO2,H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65.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无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66.优先放电原理 ‎ 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 除外) > S2- >I- > Br-> Cl- > OH- > 含氧酸根离子>F -。 ‎ 阴极: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 ‎67.电解熔融态离子化合物冶炼金属的:NaCl、MgCl2、Al2O3;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Zn至Cu;热分解法冶炼金属:Hg和Ag。‎ ‎6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69.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氢气、氢氧化钠。电解时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铁。‎ ‎70.优先氧化原理 ‎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 如还原性:S2->I->Fe2+ >Br- >Cl- ,在同时含以上离子的溶液中通入Cl2按以上顺序依次被氧化。‎ ‎71.优先还原原理 ‎ 又如Fe3+ 、Cu2+、Fe2+同时存在的溶液,加入Zn粉,按氧化性最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被还原,即Fe3+ 、Cu2+、Fe2+ 顺序。‎ ‎72.优先沉淀原理 ‎ ‎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严格讲应为溶度积)小的物质优先沉淀。 如Mg(OH)2溶解度比MgCO3小,除Mg2+尽量用OH_ 。‎ ‎73.优先中和原理 ‎ ‎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给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先发生:NaOH十HCl=NaCl十H2O ,再发生:Na2CO3十HCI=NaHCO3 十NaCl 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十CO2十H2O ‎ ‎74.优先排布原理 ‎ ‎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相同。离核愈近,能量愈低。电子排布时,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待能量低的轨道排满之后,再依次排布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去。 ‎ ‎75.优先挥发原理 ‎ ‎  当蒸发沸点不同的物质的混合物时:低沸点的物质优先挥发(有时亦可形成共沸物)。‎ ‎  将100克36%的盐酸蒸发掉10克水后关于盐酸浓度变小,因为HCl的沸点比水低,当水被蒸发时,HCl已蒸发掉了。石油的分馏,先挥发出来的是沸点最低的汽油,其次是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 ‎76、优先鉴别原理 ‎ 鉴别多种物质时:先用物理方法(看颜色,观状态,闻气味,观察溶解性),再用化学方法:固体物质一般先溶解配成溶液,再鉴别;用试纸鉴别气体要先润湿试纸。‎ ‎78、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那么A的转化率不一定降低。对于有多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可逆反应,增加A的量,A的转化率一定降低;但对于反应:2NO2 (气)== N2O4(气)当它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若增大NO2的浓度时,因体系内压强增大,从而时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及平衡向右移动。那么此时NO2的转化率不是减小,而是增大了。‎ ‎79、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系数比加入起始量,则反应过程中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相等。‎ ‎80、同分异构体 通式符合CnH2nO2的有机物可能是羧酸、酯、羟基醛 ‎ 通式符合CnH2n-2的有机物可能是二烯烃、炔烃 ‎ 五、化学性质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 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 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 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 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 S2O32- 离子方程式:S2O32- +2H+=S↓+SO2↑+H2O ‎④ 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 AlO2- 离子方程式:AlO2- +H+ +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 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 ‎① 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 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 等。‎ ‎③ 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 氨基酸。 ‎ ‎⑤ 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 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消失,鉴别用品红。‎ ‎12、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g)、NO2、O2、O3;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但其中H2、CO、HCl、NO、SO2能用浓硫酸干燥;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其它不饱和有机气体。‎ ‎16、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SO2;NO2。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 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是: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NH3、N2。‎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 ‎19、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20、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 ‎21、不能用CaCO3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应用稀盐酸。‎ ‎22、实验室制氯气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Cu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稀溴水不反应。‎ ‎23、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 ‎24、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 ‎25、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不一定越强 ,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 ‎26、中学常见的卤族元素与水反应 不一定符合:X2+H2O=HX+HXO类型?F2与水反应方程式应是: ‎2F2+2H2O=4HF+O2↑ ‎ ‎27、AgF,AgCl,AgBr,AgI见光一定分解,有感光性?不一定:AgF稳定,见光不分解? ‎ ‎28、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既能是负价也能显正价?不一定,F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不显正价? ‎ ‎29、卤素的无氧酸一定都是强酸?不一定,氢氟酸却为弱酸? ‎ ‎30、卤素单质和铁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FeX3?不一定:I2与铁反应只生成FeI2? ‎ ‎31、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不一定:NaHS、NaHCO3是酸式盐,但它的水溶液显碱性,NaH2PO4、NaHSO4溶液显酸性? ‎ ‎32、一般地说,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一定能从酸中置换出氢?不一定:这是指稀酸和非氧化性的酸,否则不能置换出氢,如Mg与HNO3或浓H2SO4反应都不放出氢气,因为氢很快被氧化成水?另外,冷的浓硫酸或浓HNO3能使铁?铝钝化? ‎ ‎33、酸与酸一定不发生反应?不一定:强氧化性的酸(如浓H2SO4)与强还原性的酸(如氢硫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2S+H2SO4(浓)=SO2↑+S↓+2H2O ‎ ‎34、碱与碱一定不发生反应?不一定:具有两性的Al(OH)3与NaOH溶液可以发生反应? ‎ ‎35、 H++OH-=H2O能表示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一定: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酸式盐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可以写成以上离子反应方程式,例NaHSO4+NaOH=Na2SO4+H2O的反应。‎ ‎36、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一定: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钠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 ‎ ‎37、阴离子一定只具有还原性?不一定:Na2O2中的过氧根离子、ClO-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O3-,MnO4-,ClO4-等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具有氧化性? ‎ ‎38、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Fe2+就具有还原性。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如较稀的H2SO4。‎ ‎39、盐与碱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不一定:酸式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正盐和水?如:NaHCO3+NaOH=Na2CO3↓+H2O ‎ ‎40、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分子?Ne与HF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分子? ‎ ‎4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不一定:铁跟三氯化铁溶液,铜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 ‎42、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一定要写成离子的形式?不一定:CaCO3,BaSO3为难溶强电解质,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仍写成分子的形式 ‎4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不一定:要看离子浓度大小? ‎ ‎44、N2(气)+3H2(气)=2NH3(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此气体不参加反应),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必然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不一定:体积不变时,平衡不移动,体积可变时,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大的方向(逆)移动? ‎ ‎45、单质气体一定都是由双原子组成的分子?不一定: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 ‎ ‎46、醇类经缓慢氧化一定生成醛?不一定:醛还可以继续被氧化成酸? ‎ ‎47、醇一定能氧化成醛?不一定:羟基不在碳链端点的醇,则不能氧化成醛,更不能氧化成酸? ‎ ‎48、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乙烯?乙炔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但不是同系物? ‎ ‎49、凡是叫“酸”的都一定是酸类物质?不一定:石炭酸叫“酸”‎ ‎,但它不属于有机酸类,而属于酚类? ‎ ‎50、一般弱酸盐,除它们的钾?钠?铵盐外都一定不溶于水?不一定:有机物醋酸盐一般都溶于水? ‎ ‎51、如果烃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是同一种烃?不一定:乙炔和苯不是同一种烃? ‎ ‎52、凡是具有固定组成的有机物都一定是分子晶体?非电解质?不一定:比如乙酸钠是离子晶体?‎ ‎53、电离时只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指示剂变色?不一定:水?苯酚都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 ‎54、离子的核外都一定有电子?不一定:H+的核外没有电子? ‎ ‎55、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定先遭受到腐蚀?不一定:也有例外,如铝铁合金,往往是铁先遭受腐蚀,这是因为铝表面有Al2O3簿膜起了保护作用的结果。‎ ‎56、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与一般酸溶液(SiO2能溶于氢氟酸),但能与碱反应。‎ ‎57、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或足量盐酸反应,均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 ‎58、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1:3)、碳碳双键、碳碳叁键 、醛基。酸、酯中的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加成。 ‎ ‎59、能与NaOH反应的:—COOH、 、、-X。‎ ‎60、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61、能与Na反应的:—COOH、 、-OH ‎62、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64、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③.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④.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⑤.含醛基的化合物 ‎(二)无机 ‎ ‎①.-2价硫(H2S及硫化物);‎ ‎②.+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④.Zn、Mg等单质 如Mg+Br2H2O===MgBr2(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⑤.-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⑥.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⑦.AgNO3‎ ‎6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苯的同系物;‎ ‎③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④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⑤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⑥煤产品(煤焦油);‎ ‎⑦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①-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②+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66、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 ‎67、n+1个碳原子的一元醇与n个碳原子的一元酸相对分子量相同。‎ ‎68、有机推断题中常用的反应条件:①光照,烷烃卤代,产物可能有多种;②浓硝酸浓硫酸加热,芳烃硝化;③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或酯水解;④NaOH醇溶液,卤代烃消去成烯;⑤NaHCO3有气体,一定含羧基;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酸;⑦铜或银/O2加热,一定是醇氧化;⑧浓硫酸加热,可能是醇消去成烯或酸醇酯化反应;⑨稀硫酸,可能是强酸制弱酸或酯水解反应;⑩浓溴水,可能含有酚羟基。‎ ‎69、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70、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71、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72、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5种 ‎73、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74、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75、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76、有机物不一定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77、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78、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 ‎9.5℃‎,气体。‎ ‎79、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80、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81、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82、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83、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84、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85、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86、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8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8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乙醇和甲酸。‎ ‎8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乙烯与环丙烷。‎ 六、化学实验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 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 ‎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⑤醼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 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5.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 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 ‎6.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 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 ‎ 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 ‎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 ‎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 ‎10.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 ‎11.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 ‎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 ‎1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 ‎14.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 ‎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 ‎1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 ‎17..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 ‎19.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 ‎20.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 ‎21.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 ‎22.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 ‎23.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 ‎24.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加热。 ‎ ‎25.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 ‎26.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 ‎27.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NaOH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28.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闻气体、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29.块状药品应沿玻璃仪器的内壁缓缓滑到仪器底部。‎ ‎30.取用浓酸、浓碱等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应注意防止皮肤、眼睛、衣服、桌面等被腐蚀。‎ ‎31.混和液体物时,一般先加密度小的液体后加密度大的液体,以防止液体飞溅(如浓硫酸稀释、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和酸等)。 ‎ ‎32.取用液体药品时,注意不要使试剂瓶的标签被腐蚀。应将试剂瓶塞倒置于桌面上。‎ ‎33.酒精等液体有机物着火时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活泼金属(如Na等)、白磷等失火宜用沙土盖灭。‎ ‎34.液溴滴在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苯或酒精擦洗。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用酒精冲洗。‎ ‎35.汞撒落在地面上,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室内墙下的排气扇。‎ ‎36.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应立即服食大量的鲜牛奶、豆浆或蛋清。‎ ‎37.实验中受伤时,应用双氧水清洗伤口,然后敷药包扎。‎ ‎38.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稀盐酸;盛苯酚的试管→酒精或NaOH溶液;盛过FeCl3、FeCl2等的试管→用稀盐酸;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浓盐酸;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有机溶剂;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稀硝酸;熔化过硫的试管→CS2或热的NaOH溶液;有油污的试管→用热碱液洗涤。洗涤原则是将污染物反应掉或溶解掉。‎ ‎39.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定不允许放回原试剂瓶?不一定:用剩余的钾?钠等应立即放回原瓶?‎ ‎40.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 ‎41.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42.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3.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44.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 ‎45.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 ‎46.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不能用金属器皿盛放氨水。‎ ‎47.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及强氧化剂。 ‎ ‎48.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49.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 ‎50.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51.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 ‎52.托盘天平的标尺左端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53.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54.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可做喷泉实验;‎ ‎5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黑色物质 ‎ ‎56.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 ‎57.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5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 ‎59. 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氢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0.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1.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62.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6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64.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6.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67.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 ‎ ‎68.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 ‎69.将一洁净铁钉侵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边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70.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1.向含有Cl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眼,产生大量的热 ‎ ‎7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 ‎74.向含有硫酸根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5.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76.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77.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78.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79.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80.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的刺激气体生成 ‎82.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容易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83.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 ‎84.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85.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 ‎8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8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容易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成天蓝色 ‎8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89.钠投入水中,反应剧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 嗤嗤”声 ‎90.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9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 ‎9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9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95.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96.铜片与浓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97.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98.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99.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100.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 壁 ‎101.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102. 向含三价铁离子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103. 向硫酸亚铁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104.将红热的铁丝伸入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棕黄色的烟 ‎105.将蘸有氯化钾溶液的铂丝在酒精灯上灼烧并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蓝色 ‎106.将碘晶体加热,有紫色蒸汽产生 ‎107.向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溶液分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为橙红 色;若为汽油,上层为红褐色 ‎108.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溶液分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为紫红色;若为气油,上层为紫红色 ‎110.将浓硫酸滴加到盛有蔗糖的小烧杯中,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这样变黑且发泡 ‎111.将金属钠加如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剧烈反应,有气体产生,同时生成兰色絮状沉淀 ‎112.在盛有氯化铜溶液的U型管中用碳棒进行电解实验,一段时间后,阴极碳棒有一层红色物质(铜),阳极碳棒有气泡放出,该气体能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 ‎113.向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加水,有大量气体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 ‎ ‎114.向盛有酚酞的水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红色迅速褪去 ‎115.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16. 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117.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118.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119.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120.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121. 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12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 ‎123. 在加热至沸腾情况下的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124.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2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b ‎126.在盛有少量苯酚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 ‎12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有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 ‎128.蛋白质遇到浓盐酸溶液,变成黄色,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29. 向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 ‎130.盛有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给试管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 ‎132.向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溶液呈现蓝色,给试管水浴加热,产生银镜 ‎133.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134.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35.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136.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37.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38.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渗析的方法 ‎139.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盐析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七、物质用途及环保 ‎1、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半导体的主要元素是硅 ‎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4、为了防止大气污染,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5、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6、大气成分:N2: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 ‎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 ,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 ‎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 八、化学史: ‎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 ‎5.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6.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7.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把苯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高考答题易错点 以下指出历次化学考试考生常丢分的地方,希望大家考试时不在这些地方出差错,高标准,严要求,从平时做起,向规范要高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在阅读时作出标记。‎ 一、选择题中的“关键词” ‎ ‎1、过量还是少量2、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 ‎3、请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或不正确的”两种不同要求。请注意,做的正确,填卡时却完全填反了,要十分警惕这种情况发生。‎ ‎4、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 ‎5、阿佛加德罗常数题中:①水:常温下是液态; ②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③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④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 ‎⑤和气体的体积有关的比较(如密度):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同温同压下才能比较。‎ ‎⑥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把原子量当质子数。‎ ‎⑧Na2O2、H2O2、Cl2等若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时,反应转移电子数易多算。‎ ‎⑨注意选项中给的量有无单位,有单位不写或写错的一定是错的。‎ ‎⑩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 .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6、离子大量共存:①注意酸碱性环境 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H+、NO3-不共存,Al与HNO3无氢气等  ③ 注意审题,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7、离子方程式正误:①看电荷是否守恒  ②看物质拆分中否正确,只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其它一律不拆  ③看产物是否正确,如CO2的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Fe3+与S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等  ④看原子是否守恒  ⑤水解与电离方程式要看准,不要被反应物有水所迷惑。‎ ‎8、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分清是 “====”还是“ ”,"△H>0"、"△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的应用等等。 ‎ 二、解答题中的“关键词”及应注意之处:‎ ‎1、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 ‎2、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或“电极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3、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如酯化反应的水)写全。‎ ‎4、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如写“A”的不应写成“B”的。‎ ‎5、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官能团名称等。(2) 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3)用语严谨:如pH试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均要写湿润。三对共用电子对要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 )表示。‎ ‎6、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 ‎7、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失分。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8、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9、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10、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11、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12、m A(s) + n B(g) pC(l) + q 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13、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14、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5、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 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 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 等(强调:在复杂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简化)。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酯的n元环是碳原子数加O(或N)原子数 ‎ ‎16、解推断题,实验题 思维一定要开阔、活跃,联想性强。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 ‎17、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的用 ‎ ‎18、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9、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①分子式写错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③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以上情况发生,全扣分④分子量算错⑤讨论题,缺讨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⑥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⑦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解、设未知量、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比例关系、比例式主要计算过程、答、单位、有的题目还要写出推理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 ‎20、遇到做过的类似题,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结果反而出错,一样要镇静、认真解答,不要思维定势;碰到难题决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机会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都难。应注意的是,难度大的试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你应该得到这分 ‎ ‎21、解题时,切莫在某一个“较难”或“难”的考题上花去大量的宝贵时间,一个10分左右的难题,用了30多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去考虑,非常不合算,不合理。如果你觉得考虑了几分钟后还是无多少头绪,请不要紧张、心慌,暂把它放在一边,控制好心态,去解答其他能够得分的考题,先把能解决的考题先解决。再回过头来解决它,找到了感觉,思维活跃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决了 ‎ 高考前最后几天应做的事 ‎1、回顾错题,想想如何在高考中避免类似错误 ‎ ‎2、回看课本,多看看平时复习未作重点的复习的部分知识,如蛋白质、胶体、新材料等 ‎ ‎3、手写一遍重点化学方程式,还有离子方程式、重点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结构式、电子式,这些都是Ⅱ卷书写的重点,要保证不出错 ‎ ‎4、把考试不该犯的错误写下来,如“名称”写成化学式,结构式写成电子式,离子方程式写成水解方程式等,在高考前多看几遍,提醒自己考场上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 ‎5、休息好,调整好考试心态,要充满自信、细心审题、大胆推理、认真书写,保证该拿的分都拿到手,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