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9.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高考新课标数学押题卷(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P(A∪B)=P(A)+P(B) P(AB)=P(A)P(B)
·棱柱的体积公式V=Sh, 棱锥的体积公式V=,
其中S标示棱柱的底面积。 其中S标示棱锥的底面积。
h表示棱柱的高。 h示棱锥的高。
一、 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5分)
1、已知全集则( )
A. B. C. D.
2、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在第几象限( )北京四中网校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对于命题p、q,若p∧q为假命题,则命题p、q至少有一个为假命题
B.命题“”,那么命题为
C.“a>b”是“ac2>bc2”的充要条件
D.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的否定是:“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
4、如图,若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均为1,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 B. C. D.
5、若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6、 在等比数列{}中,,,求( )
A.32 B.16 C.42 D.21
7、右图是表示分别输出的值的过程的一个程序框图,那么在图中①②处应分别填上( )
是
否
结束
②
输出
开始
①
A. ≤, B. ≤,
C. ≤, D. ≤,
8、底面边长为,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正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9、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是此双曲线上一点, 若,,则该双曲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10、已知向量,,其中.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1、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1)(1,) B.(-,-1)(O,1)
C. (-1,0)(1,) D.(-1,0)(0,1)
12、若函数满足且时,,则函数的图象与图象交点个数为( )
A.1 B.3 C.2 D. 4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 本卷共12小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共4题,每小题5分)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D是由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E是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点构成的区域,向E中随机投一点,则所投点落在D中的概率是 .
14、 某班级有50名学生,现要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在这50名学生中抽出10名学生,将这50名学生随机编号1—50号,并分组,第一组1—5号,第二组6—10号,……,第十组46—50号,若在第三组中抽得号码为12的学生,则在第八组中抽得号码为___ 的学生.
15、已知向量夹角为 ,且;则
16、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角B是,b=3,求a+c的取值范围
三、解答题(共5题,每大题12分)
17、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Ⅰ)求数列通项公式;
(Ⅱ)若,,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前项和.
18、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运动,某单位为了了解员工喜欢户外运动是否与性别有关,决定从本单位全体650人中采用分层抽样的办法抽取5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列联表:
喜欢户外运动
不喜欢户外运动
合计
男性
5
女性
10
合计
50
已知在这50人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喜欢户外运动的员工的概率是.
(Ⅰ) 请将上面的列联表补充完整;
(Ⅱ)求该公司男、女员各多少名;
(Ⅲ)你有多少的把握认为喜欢户外运动与性别有关?并说明你的理由;
下面的临界值表仅供参考: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
19、在四棱锥P-ABCD中,∠ABC=∠ACD=90°,∠BAC=∠CAD=60°,PA⊥平面ABCD,
E为PD的中点,PA=2AB=2.
(Ⅰ)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V;
(Ⅱ)求证CE∥平面PAB.
(Ⅲ)若F为PC的中点,求证PC⊥平面AEF;
20、设点P是曲线C:x2=2py(p>0)上的动点,点P到点(0,1)的距离和它到焦点F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1)求曲线C的方程;
(2)若点P的横坐标为1,过P作斜率为k(k≠0)的直线交C于点Q,交x轴于点M, 过点Q且与PQ垂直的直线与C交于另一点N,问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直线MN与曲线C相切?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设函数
(Ⅰ) 当时,求函数的极值;
(Ⅱ)当时,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Ⅲ)若对任意及任意,恒有 成立,求 实数的取值范围.
三选一(从下列三题中选一道作答,每道题10分)
22、如图,AB是⊙O的弦,C、F是⊙O上的点,OC垂直于弦AB,过点F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D,连结CF交AB于点E,
①求证:DE2=DB·DA;
②若BE=1,DE=2AE,求DF的长。
22、已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直线的参数方程是: .
(Ⅰ)求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直线的普通方程;
(Ⅱ)将曲线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曲线曲线,求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
22、已知函数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非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D 3、C 4、B 5、B 6、C 7、C 8、D 9、A 10、B 11、C 12、D
二、 填空题
1. 14、37 15、3 16、(3,6]
三、 解答题
17、解:(Ⅰ)n≥2时,. ………………… 4分
n=1时,,适合上式,
∴. ………………… 5分
(Ⅱ),. ………………… 8分
即.
∴数列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10分
,∴.……………… 12分
Tn==. ………………… 14分
18、(Ⅰ) 在全部50人中随机抽取1人的概率是,喜欢户外活动的男女员工共30,其中,男员工20人,列联表补充如下:
喜欢户外运动
不喜欢户外运动
合计
男性
20
5
25
女性
10
15
25
合计
30
20
50
3分
(Ⅱ)该公司男员工人数为,则女员工人. 6分
(Ⅲ) 10分
有99.5﹪的把握认为喜欢户外运动与性别有关. 12分
19、解:(Ⅰ)在Rt△ABC中,AB=1,
∠BAC=60°,∴BC=,AC=2.
在Rt△ACD中,AC=2,∠CAD=60°,
∴CD=2,AD=4.
∴SABCD=
.
则V=.
(Ⅱ)取AD中点M,连EM,CM.则EM∥PA.
∵EM 平面PAB,PA平面PAB,
∴EM∥平面PAB.
在Rt△ACD中,∠CAD=60°,AC=AM=2,
∴∠ACM=60°.而∠BAC=60°,∴MC∥AB.
∵MC 平面PAB,AB平面PAB,
∴MC∥平面PAB. ∵EM∩MC=M,
∴平面EMC∥平面PAB.
∵EC平面EMC,
∴EC∥平面PAB.
(Ⅲ)∵PA=CA,F为PC的中点,
∴AF⊥PC.
∵PA⊥平面ABCD,∴PA⊥CD.
∵AC⊥CD,PA∩AC=A,
∴CD⊥平面PAC.∴CD⊥PC.
∵E为PD中点,F为PC中点,
∴EF∥CD.则EF⊥PC.
∵AF∩EF=F,∴PC⊥平面AEF.
20、(Ⅰ)依题意知,解得.
所以曲线的方程为.
(Ⅱ)由题意直线的方程为:,则点
联立方程组,消去得
得.
所以得直线的方程为.
代入曲线,得.
解得.
所以直线的斜率.
过点的切线的斜率.
由题意有.
解得.
故存在实数使命题成立.
21、解:(Ⅰ)函数的定义域为.
当时,令得.
当时,当时,
无极大值.
(Ⅱ)
当,即时, 在上是减函数;
当,即时,令得或
令得
当,即时,令得或
令得
综上,当时,在定义域上是减函数;
当时,在和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在和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
(Ⅲ)由(Ⅱ)知,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有最大值,当时,有最小值.
而经整理得 由得,所以
三选一
22、解:(Ⅰ)连结OF.∵DF切⊙O于F,
∴∠OFD=90°.∴∠OFC+∠CFD=90°.
∵OC=OF,∴∠OCF=∠OFC.
∵CO⊥AB于O,∴∠OCF+∠CEO=90°.
∴∠CFD=∠CEO=∠DEF,∴DF=DE.
∵DF是⊙O的切线,∴DF2=DB·DA.
∴DE2=DB·DA.
(Ⅱ),CO=, .
∵CE·EF= AE·EB= (+2)(-2)=8,∴EF=2.
22、 (1)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是
直线l的普通方程是
(2)依题意得曲线C的方程为
再用参数方程表示C,通过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得最小值为
22、解:(Ⅰ)原不等式等价于
或
解,得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