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体育单招政治资料精选
1.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可以换
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的概念④先有商品,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⑥商品、货币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⑤⑥
3.下列说法中,说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到银行存入一万元 B.用领到的工资还债
C.用六元钱买一杯饮料 D.一台彩电值三千元
4.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A.按劳分配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 D.市场经济
5.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市场经济体制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经济上的客观必然性。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C.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现实生活中,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紧缺时,许多厂家都扩大此种商品的生产,以期获得更多利益,但并不是所有的厂家都能如愿以偿。回答7—8题。
7.许多厂家都扩大此种商品的生产后,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使生产此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 B.扩大生产此种商品的厂家经济效益下降
C.先行者先赚钱,后行者少赚钱或赚不到钱 D.单位商品的利润下降
8.某种商品的紧缺导致许多厂家一哄而上地扩大生产,这一事实表明
A.价值规律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B.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C.市场的调节作用是巨大的、积极的 D.商品紧缺并不意味着商品价值的增加
一些民营企业在生产中有这样一些困惑;没有政府介入,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干得成,可一旦政府介入太深,又怕什么也干不成。回答29—30题。
9.我国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A.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B.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1.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 体现出来的。
A.权利和义务 B.提高职业技能
C.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D.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12.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上,有三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农民工就业问题;二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这些群体的就业问题解决的办法应该有所区别。这是因为
A.实践和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B.社会应该为个人价值实现提供条件
C.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中央指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回答13—14题。
13.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都是
A.针对风险本身的一种投资行为 B.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C.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开设的投资项目 D.完全由国家提供资金的社会保险
14.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A.能够广开就业门路,扩大就业渠道
B.是保障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根本性措施
C.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D.是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15.国家财政是通过国家预算实现的。我国的国家预算是
A.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
B.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并通过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
D.我国财政部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16.最近,某市的饭店有一个“普遍现象”:消费者吃完饭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得到饭店赠送的饮料一瓶。饭店的这种做法涉嫌
A.骗税 B.欠税 C.偷税 D.抗税
17.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都是
A.银行的基本业务 B.只有银行才能使用的
C.属于电子货币的一种 D.在转账结算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18.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因为
A.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B.只要有诚信就会有效益
C.诚信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基本精神 D.诚信只是销售者的基本道德
19.日常生活中所指的储蓄是狭义的,即
A.存款储蓄 B.购买债券 C.参加商业保险 D.认购股票
20.“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俗语,主要说明了
A.公民参加存款储蓄的必然性 B.公民参加商业保险的必要性
C.公民参加商业保险的强制性 D.公民祸与福发生的偶然性
21.商业保险建立的基础和体现的是
A.自愿原则,投保人意志 B.互利原则,投保人与保险人的意志
C.平等原则,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 D.商业原则,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
22.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普遍推崇的是“工作着是美丽的”,而把追求生活品位的行为斥之为“小资产阶级情调”。现在,人们普遍推崇“美丽地工作着”,开始大胆地追求“小资情调”了。这主要表明
A.立场不同,人们的认识必然不同 B.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一些人步入了享乐主义的误区 D.工作与享受是人生价值中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
23.法国印象派画展、第7届国际音乐节、第2届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北京的文化盛事一个紧随一个,人们都积极享用这些文化大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今天的北京人
①消费结构在悄然发生变化 ②更加注重精神消费 ③把享受性消费放在首位 ④超前消费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24.受“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等消费心理的影响,一些中学生的MP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一现象给我们的消费警示是
A.要反对攀比消费 B.要防止消费滞后现象
C.通过消费展示个性是不可取的 D.过于节俭是不可取的
25.世界贸易组织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中实施的重要的原则是
A.平等互利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共同发展原则 D.贸易便利化原则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2.过去有人说,他发明了一种“添加剂”搅入水中可以使水立刻变成油,并可当场点火试验。科学家告诉我们,要将1公斤水的分子结构改变,使之转化为油,大约需要耗费一个原子弹的能量。几滴“添加剂”岂能奏效? 这个事例说明的哲理是
A.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基础是科学理论而不是江湖骗术
B.人类现在还没有进入可以随心所欲的改造自然物的时代
C.人们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
D.水变油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得不偿失
3.“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
A.经验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说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经验论的观点
4.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5.“不知则乱,知之则安。”这一古训着重告诉我们
A.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就能心安身宁
B.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乱”与“安”的关系
C.社会的“乱”与“安”都是由内因决定的
D.正确认识指导下的理性行为有利于社会稳定
6.树无根不活,人无根不立。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被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每一个中小学生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使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从哲学上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人的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民族精神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 D.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思想水平
7.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商品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等一系列新观念正在形成和发展,这些新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 B.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外界 D.意识是物质是反映,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8.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等接触行为,以及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浴室、游泳池等公共设施并不会感染艾滋病。然而,卫生部委托零点集团完成的《2004年中国居民艾滋病常识及态度和行为状况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居民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与恐惧普遍存在,而艾滋病常识的缺乏,更加剧了这种心理。从哲学上看,这一结论主要说明
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利益立足点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 D.知识构成制约着意识对物质的反映
9.在今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21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让观众的感官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被观众评为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千手观音'的成功说明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B.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
D.精神状态决定着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10.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11.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
A.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C.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D.区分现象与本质的标准
12.中医看病,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外部观察作出诊断,开方抓药。有时遇到疑难杂症没有把握时,可以先投以试探性的药物,观察病人的反应,并随时增减药物,观其疗效,一旦抓住病症就大胆对症下药。这启示我们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够反映本质
C.认识事物必须要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1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A. 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14.在印度洋发生的大海啸震惊了世界:短短的几个小时内,20多万人遇难,效十万人受伤。导致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印度洋没有海啸预警机制。建立海啸预警机制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B.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D.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5.依据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判断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 B.联系具有客观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 D.任何事物、现象之间都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农民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这是因为
A.城乡“二元”分割结构难以打破 B、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1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18.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1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20.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可将发展观分为四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如今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发展观的演变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向前发展的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21.“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说,真正的哲学
A.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能够到达认识的顶峰
22.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道:“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瞑蝗,率皆有法。”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规律具有普遍性
C.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3.“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A.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 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24.“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25.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B.尊重规律就能够有效地改造自然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按规律办事才能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