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29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非选择题模拟一、
材料一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李毓秀(1647-1729年)《弟子规》总叙
材料二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材料三 现代德国学者罗茨认为:“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圣人”的主要思想主张。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
(2)结合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的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理解康德“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发挥了重要影响。
(3)材料三与材料二观点有何不同?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看法。
非选择题模拟二、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轴心时代”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期间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在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释加牟尼。后来在希腊就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大思想家。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
因此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我们能不能这样看,21世纪或者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是对2000多年前“轴心时代”的新的飞跃?……可以说,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材料二
当下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起来,但不同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有时还以一场激烈的形态展开(如在巴以之间)。可见,文化的两个向度——一全球化和多元化同时存在。……总之,与全球化相应的,即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彼此纷争。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汤一介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13分)(要求:以“认识”为中心;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非选择题模拟三:(3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鼯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这一时期制约我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 (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比较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从洋务运动的结局看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9分)
非选择题模拟一、
【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儒家思想与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为主题,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第(1)题,要立足宋明理学的政治目的分析其思想主张;第(2)题,要围绕康德的思想主张理解;第(3)题,注意辩证分析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答案:(1)思想主张:“仁”,爱人是其核心思想;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孝顺父母,友爱手足(孝悌);谨慎、诚信;好学;有教无类等。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
(2)影响: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
理解:康德强调个人的独立,理性判断,人非工具,人民主权,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妨碍他人自由和违背法律,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成为人们反专制、求独立的精神武器。
(3)不同:材料二肯定孔子是古代伟人,阻碍现代化进程;材料三则认为孔子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能发挥积极作用。看法: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要辩证看待,既要看到它曾经所起的积极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足;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取其精华,在创新中去其糟粕。
非选择题模拟二、
【答案】(1)文化发展特征:(12分)轴心时代: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人类的主要精神财富;出现大思想家;侧重思想领域。新的轴心时代:多元文化共存;相互联系;文明冲突;文化趋同统一(全球化)。(8取6各2分)
(2)认识:(13分)轴心时代是人类思想文化的源头,人类文明在继承中才能创新和发展,每一次新的飞跃,都是在新的高度传承人类的文明。(3分)欧洲的文艺复兴借用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成就使欧洲文明重新燃起了光辉;中国的宋明理学,是在印度佛教冲击下,再次回归到先秦的孔孟,从而把中国本土的哲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孙中山先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吸取了中国儒学的民本思想和大同理想,创立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实现中国20世纪第一次巨变;在战争不断、恐怖主义盛行,生态危机的当今世界,儒家的和谐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它事例言之成理,符合题意的也可赋分。)
非选择题模拟三:
(1)新变化: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分)
主要因素: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科技缺乏创新。(9分)
(2)基本状况:棉纺织业成为新兴工业;煤、铁工业快速崛起;铁路、运河、海运等交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9分,答出三点即可)
(3)主要差异:英国从轻工业率先开始,中国从重工业起步。英国主要是私人资本创办,中国主要是清政府和地方官僚创办。(6分)根本缺陷:没有改变封建制度。(3分)
综合模拟题一、
24.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 “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 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 能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宗法制的崩溃C.科举制的实行 D.士庶之分严格
25.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 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弘年间,民间契 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 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 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26.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 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 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表明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 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 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
27.《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 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 1902 年,中外
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28.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 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 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B.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29.“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
之机,尽在此举。”此话最有可能在高度评价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C.安庆内军械所 D.发昌机器厂30.以“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为主题的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 60 周年 纪念活动系列会议 19 日在雅加达开幕。关于 60 年前的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乔冠华率领
B.会议主题是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
C.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议重点讨论了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问题
31.在希波战争中,雅典军队列成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前面的战士倒 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结果此战雅典以一万步兵战胜了十万波斯 军队。从中可以体会到的雅典政治特色是
A.法律至上 B.直接民主 C.公民意识 D.轮番而治
32.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 等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 与此相对应的事件应该是
A.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B.英国革命 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C.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D.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33.德国在 1879 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1892 年,法国采取了高关税率政策;正在迅速工
业化的美国则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这表明 A.新自由主义的开端 B.自由主义的逐渐衰落 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D.重商主义的迅速普及
34.“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 了 1939 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 1929 年 6 月。来自商 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
A.无法彻底恢复美国经济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 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35.1960 年 3 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 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 年 3 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
1966 年 6 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 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 20 世纪 60 年代
A.法国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朝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 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候官对其进行管理。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后,武帝 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
唐朝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 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 全部的内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当时往来的主要货物 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两宋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 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政府先后在广 州、泉州、明州、密州等 12 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 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外商货物。当时进出口货物达 400 种。进口商品 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 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
障......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 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 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 年 12 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其原因。(1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新时期中国内政、外交及国际经济格局的背 景概括中国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9 分)
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 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 认为全球化源于 16 世纪;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有人认为
20 世纪 90 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一般认为,全球化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巨大,且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备受关注。
——摘自《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起源”问题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 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7. (15 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8 年 8 月 27 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 15 个国家的代表 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 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 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
法加以处理和解决”;其他各国都可以加入本公约。该公约于 1929 年 7 月 25 日生效,
截至 1933 年,加入者共计 63 个国家。……列强对公约还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这
些条件集中到一点,就是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
权利。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署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的内容进行评价。(7 分)
4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他的名言。
材料一:他(张载)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天地之性是至善至美的圣人之性,气质之性受人们禀气条件的限制,包含饮食男 女的自然本性,故而有善有恶。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通过学习,明了物性,通晓人性,通达天性。)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摘编自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并对此作出
简要评价。(7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思想对儒学发展的作用。(8 分
综合模拟题一、
答案 C A B A C A B C D B A D
40.(1) 发展特点:从路线看,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加发达,到达的区域更广;从管理来看,越来越规范严密、法制化;从货物品种上看,品种日益丰富,由以奢侈品为主到以生活用品为主;从贸易性质上看,由朝贡贸易到私营贸易为主(12分,每点3分)
原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的重视;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任意4点4分,每点1分)
(2) 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3分)
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3分)
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加强本地区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3分)
41. 参考答案:
同意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2分)说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2分)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分)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各大洲的物种交流频繁,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下,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2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分)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2分)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4分)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2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2分)
同意第三种观点: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的开始。(2分)说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2分)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2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分)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2分)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2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47. (1)答案:法国鲁尔冒险失败、道威斯计划的实行和《洛迦诺公约》的签署,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大大削弱;国联的裁军活动未获得实质性进展;德国势力恢复,法国感到安全难以保证;各国人民对集体安全和持久和平的渴望;美国、法国的主导。(任答4点8分)
(2)答案: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争端,国际法上确立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3分)另一方面,它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能规定任何明确的责任,未涉及裁军问题,未制定实施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保留条件会成为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4分)
48. (1)“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是爱人爱物。这种思想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虽然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辩证分析,其合理内涵在当今时代也有积极意义。(5分)有助于我们今天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2分)
(2)答案
: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说;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哲理化;强化了儒学中的道德内涵,维护纲常伦理;对二程、朱熹构建理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8分)(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综合模拟题二:
24.“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25.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26.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27.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28.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5年,清廷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0年,清廷下诏将筹备立宪之九年期限缩短之五年;1911年,设立责任内阁,阁员共13人,汉人占4人,满人中皇族又占7人。清末“新政”的上述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A.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B.巩固了满族贵族的政治统治
C.践行了百日维新的一些主张 D.民族资产阶级得以进入政权核心
29.新中国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 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30.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B.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D.变革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31.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其所有主以金钱赔偿”。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
C.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 D.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32.“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所有“主义”
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33.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34.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35.一位学者曾对某种理论感叹:“谁还能继续相信自然界中有一种和谐的秩序?它岂不只是不同物种不断斗争的战场?在这战场上,一切都在不断运动,善和恶的范畴已经没有意义,唯一的标准只是生存和前进。”这种理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理论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在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
——材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15分)
(2)根据材料二,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两种教科书对于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90年代的内容目录。
甲种: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乙种: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绪论(第一、二章略)
导论(一、二、三、四略)
第一编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第一章
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第三章
鸦片战争
第一节
18至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第四章
鸦片战争以后
第二节
步入近代社会之初的新迹象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
一、经世派的崛起与关注“时务”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开眼看世界思想的涌动
第七章
1856—1861年的太平天国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第八章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大联合和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节
晚清三次新政的出现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第二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
一、洋务、戊戌与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
在农民大革命失败后
二、晚清三次新政的比较研究
第十章
封建统治者的“办洋务”
三、中国近代化与社会转型问题
第十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的外交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十三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二、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与作用评析
三、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分析
根据目录及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两种教科书编写的各自主要特点,并予以分析说明。(12分)
综合模拟题三:
24.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泰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
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
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25.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冈是
A.风俗画的流行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理学的影响 D.中央集权的加强
26.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
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
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D.高宗是遵 法守纪的明君
2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28.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29.1924年,孙中山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孙中山的“这个办法”
A.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C.确立了民主法治政治基础 D.强化了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
30.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C.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31.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B.创办经济特区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建立上海自贸区
32.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民众权利
33.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在《董贝父子》中这样描述,“房屋被推倒,街道被开挖被中断;地上要挖出深坑和沟渠;大量的泥土被掀起„„”,所有这些“整个儿改变了居民的法律和习俗,”在其“平滑地消失之前,在其上运行的是文明和进步的道路”。他的描述主要反映出
A.铁路交通发展对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B.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C.机器生产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变革 D.蒸汽时代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4.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了1914—1945 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共同之处是
A.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 B.扩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C.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思想 D.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35.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督商办)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举办近代新式企业的组织形式之一。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经营管理。起初是为了适应“求富”的目的……可是清政府财力拮据,不能拨出巨款直接投资,也不愿负担亏损,遂选派富商、买办或退职官吏出面募集私人股本,兴办企业。 ——陈旭麓等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二:“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材料三: 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
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清政府尝试官督商办的目的和最终失败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13分)
综合模拟题四:
24. 周代爵位分五级:公、侯、伯、子、男,侯爵之名来自职称,其余均来自人的尊称或家族亲称。甚至卿、大夫、士也不例外。由此可见
A.等级起源于血缘关系B.古代官职源自分封制C.周代分封造成等级森严D.宗法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25.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表明孔子倡导的礼乐文明
A. 服务于鬼神上苍 B.服务于国家政治 C. 服务于人民大众 D.服务于整个社会
26. 葛金芳认为,晚唐以后,我国社会开始脱离原先内陆帝国的运行轨道,出现了“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发展方向。其原因
A.封建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 C.造船技术和海上定向技术先进 D.专业分工的日益发展
27.刘梦溪在《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中说,在理念上,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一是晚明、一是晚清。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晚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晚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其共同的时代特征是
A.分裂割据思想流派纷呈 B.社会动荡思想活跃 C.改朝换代百家争鸣 D.社会转型新思想萌发
28. 翻看鸦片战争前后清朝与外国交涉的文本,你就会发现,外国人被称为夷,与之战成为剿,或谓之抚;形容清朝皇帝的词是天威和皇恩,形容外国人的词还有驯顺、犬羊之性等。可见当时清廷
A.闭关锁国令使其蒙上了双眼 B.以天朝上国自居,奉行华夏中心论
C.开始开眼看世界了 D.以天朝上国自诩,奉行闭关政策
29. 1898年2月4日光绪下诏发行公债股票——昭信股票,以筹措战争赔款。3月2日户部拟定章程:发行周期20年,年息五厘。对于第一支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债股票,时人并不买账。结果,国债发行并未成功。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已失信于民 B.人们不了解公债股票 C.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D.当时不具备发行股票的市场条件
30.右面的这幅题为《废员之希望》漫画,发表于1908——1911年间的清朝末年。它反映了
A. 清末被淘汰官员的希望 B. 清廷卖官鬻爵贪腐严重 C. 清政府借机搜刮民脂民膏 D.清末新政的实施
31. 列宁著作中描绘出的社会主义轮廓被称为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如: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这一理论成功实践于
A. 一战时期 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C. 20世纪20年代初 D.苏联一五计划时期
32. 20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蒋介石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见及其实施》中将这场运动的内容概括为八个方面:“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开始了影响深远的罗斯福新政。二者
A. 面临着相似的国际国内环境 B.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 C. 先进行币制改革以应对危机 D.为它国所借鉴
33.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这里毛泽东强调总结本民族文化遗产是为了
A. 凝聚抗日救国力量 B.宣传祖国优秀文化 C. 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 D.继承孙中山革命传统
34. 下图是人民画报1955年第八期刊出的一组图片,它反映出
A. 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B. 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 C. 中央人民政府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决心 D. 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穷和落后面貌的要求
3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术界“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1980年,苏联官方机构——太平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中世纪是地中海时代,19、20世纪是北大西洋时代,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那么,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背后的共同推力是
A.动乱 B.科技 C. 制度转型 D.大国崛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福利问题,伴随着英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在20世纪之前,英国社会国家救济主要依据济贫法。1495年和 1531年两个济贫法主要关注惩罚乞讨者及避送问题。1536年济贫法则规定,市郡当局要善待并救济乞丐,防止被迫乞食和流浪现象发生。1601年济贫法将济贫描施分为三类:第一,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年老、体弱或残疾人)由国家提供救济;第二,有工作能力者接受救济须接受政府强制性的工作安排;第三,有工作能力而拒绝.工作者接受济贫院的院内救济。
1908年第一个《老年养老金法案》出台,它规定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21 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了保险的力度。1946年的《国民保险法》覆盖了全体国民,保险计划由国家具体执行并承担责任。1948年《国民救济法》作出了救济的具体规定,同时宣布“现存的济贫法不再有效”。
1946年《国民医疗保健法》出台,它是西方国家第一个为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的福利法案,主要包括医院国有化和全民免费医疗。1948年7月5日,《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保险法》和《国民救济法》同时生效。同一天,英国政府宣布:英国成为福利国家。
20世纪七十年代末,撒切尔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削减福利开支的计划。1984年,在英国政府的绿皮书中指出: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储蓄,所有人都应为养老金计划缴费,数额至少达到其收入的4%,政府利用税收补贴鼓励人们选择私人养老金方案。1986年社会保障法引入私人养老金计划,由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负责提供,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摘编自刘成 奚慧玲《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福利政策历史沿革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福利政策的主要因素。谈一谈你对英国战后福利政策的认识。(13分)
综合模拟题五:
24.据考古发现,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贵族的典礼、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是器主人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佑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由此可见
A.商代的青铜器制造业极其发达 B.商代礼乐制度已经很完备了
C.青铜器是王室、贵族重要的生活用品 D.青铜器是研究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
25.下图是分别出土于今四川广汉、新都地区的东汉画像砖。图片反映了当时
A.商品交换的盛况
B.农业生产的场景
C.手工业作坊的生产情况
D.帝王的封禅大典
26.公元666年,唐高宗准备举行封禅大典。皇后武则天提出由她自己来祭地。八年后,她又提出改“父在为母服丧一年”为“服丧三年”。690年,武则天做了女皇帝。这反映了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有所改变 B.武则天有超强的个人能力
C.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 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27.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是明代初期对外贸易的两大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禁止民间贸易活动,另一方面,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从事官方贸易活动,如郑和七下南洋。其实质
A.发展海外贸易 B.成为海上强国 C.巩固封建统治 D.表明大国身份
28. 茶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符号之一。公元4至7世纪,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18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等方面。以上对待中国茶的不同态度说明了
A. 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 B. 同一物种接受度的地域差异
C. 东亚文明的开放性与欧洲文明的保守性 D. 交通便利性在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
29.粱启超的《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以现代政体理论为“平台”,采用了“专制”、“贵族制”、“封建制”等概念,基于中国史的内在发展逻辑,为历代政治史勾画出一个基本轮廓,并阐述了中央集权、外戚势力、异族政权和部落贵族、宰相权臣等重大问题。其基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的历史分期,体现了
A.文明史观 B.制度史观 C.革命史观 D.整体史观
30.在近代中国,机械工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即包含国家推动的色彩。中国最早的机械工厂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官僚创办的江南制造局等国营军工企业。这些企业
A.有效地起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作用 B.极大地推动了近代工业转型
C.有利于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D.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1.中国传统史学把自己的使命,概括为纵向的“通古今之变”,至于与四边蛮夷的横向比较,只是“礼乐之邦”的陪衬而已。近代以来的“史学革命”,就是一场视角的变革,它把中外同时纳入视野,激发了近代史家的无数灵感。这反映了
A.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影响史学研究 B.传统史学领域的式微
C.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影响史学研究 D.传统史学的近代化趋向
32.从1959年春天开始,毛泽东在不同场合经常讲起古代笔记小说中的一些不怕鬼的故事。5月6日,他在接见外宾时,突然把话题引向不拍鬼的话题:“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呢?”这里的“鬼”指 A.国内的左倾错误 B.国际上的反华势力
C.国际上的资本主义国家 D.国内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33. 亚里士多德说,“组成城邦的一个部分优于质而另一部分则优于量,譬如门望较低于贵胄的部分,于数而论,却胜过贵胄,穷人的数目也可以胜过富户;但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这说明他
A. 主张建立混合型的共和政体 B. 强调公民的知识素养
C. 赞同雅典直接民主政治 D. 看重公民出身
34.
17世纪以来,数学在学校科目中的地位日渐提高,现其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的地位已有全球共识,这是因为
A. 殖民扩张的需要 B. 技术革命的开展
C. 政治变革的要求 D. 破除神学束缚的需要
35. 美国《独立宣言》开篇明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明确规定,这些邦“保留自己的主权、自由、独立、领域与权利”; 1787宪法序言中说,“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盟,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由此可见,美国立法的目的是实现
A. 独立 B. 平等 C. 自由 D. 正义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英国)内战的发生、复辟的结束,由于土地所具有的巨大的经济特质,它替代了国王的宠幸成为人们政治地位升迁的依托。……工业化时期(1700—1880年),在贵族、乡绅、自耕农三个阶层中,每个阶层都在政府中发挥着重要、独特的功能。……这三个阶层构成了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阶级。
1880年之后,由于第三次议会改革和农业衰落,地主在英国政治、经济中呈现衰落之势,但并没有退出政治舞台,他们在议会中仍控制着绝大多数议席。在社会上层,新人不断地涌入,但具有土地背景的人仍牢牢地把持着进入门槛。据统计,“1886—1914年,265个新头衔获得批准,200名是首次进入贵族圈子者。其中,70名是工业新财富的代表,占总数的 1/3;另外 1/3 是职业者的代表。……自 1885年开始,具有土地背景的贵族的比例开始下降,不过,和土地有渊源的新贵族的比例仍多于3/4。……追逐土地,进入土地阶级仍是一种社会的主要心态。
——郭爱民《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转与社会心态》
(1)据材料,概括工业化时代英国政坛的特点。(9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英国政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时代背景。(16分)
综合模拟题二:答案24.C 25.D 26.C 27.D 28.C 29.A 30.B 31.C 32.D 33.A 34.A
35.B
40.(1)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共9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以社会保障和服务为主。(2分)作用:为民主政治的完善提供信息服务;为政府制定福利政策提供依据;推动经济决策的科学化;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8分)
41.示例一:甲种教科书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2分)甲种教科书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着力介绍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革命两大方面的史实,突出了革命性和阶级斗争,较好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精神。(4分)
乙种教科书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现代化史观(或近代化史观)。(2分)乙种教科书着重介绍了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和初步行为,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变化,突出了生产力标准,引导人们更好地朝着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思想文化理性化方向发展,对现实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4分)
示例二:甲种教科书编写体例的特点是以时序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纬。(2分)四次列强侵华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等史实集中撰写,波澜壮阔,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凸显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反映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精神。(4分)
乙种教科书编写体例的特点也是以时序为经,但以相似事件归类为纬。(2分)教科书能依照时间顺序,统治阶级中的先进思想、洋务派的活动、政府的行动等归为一类,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近代洋务企业的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归为一类,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阐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变化,从而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我国现代化蹒跚的脚印与走向,对现实提供了历史的理性参考。(4分)
综合模拟题三:
40.(1)目的: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应对内外交困局面,挽救统治危机。(4分)
原因:企业的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官员多有腐败,效益不高;外商企业排斥和打压;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8分)
(2)措施: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6分)
原因:排除市场体制,倚重计划体制;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济危机的恢复等。(4分)
启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模式;积极利用国际机遇,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3分)
综合模拟题四:
24.A 25.D 26.C 27.B 28.B 29.A 30.B 31.C 32.B 33.A 34.D 35.A
40.(25分)(1)由救济懒汉到救济失业者;由各方合作到中央政府主导;由普遍性福利向选择性福利转化;由单纯的救济向养老制度转化;社会福利的发展变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追求全面保障。
(2)因素:政府角色、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大众态度。认识: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减少政府福利开支,防止人们依赖国家福利是当今英国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13分)
综合模拟五:24.D 25. A 26.D 27.C 28.A 29.B 30.C 31.A 32.B 33.A 34.B 35.C
40.(25分)(1)特点:土地阶级通过垄断土地,掌控政权;新兴力量竞相购买土地,以获取更多政治权力;以土地为介质,融入土地阶级,进而掌握政权成为一种社会心态。(9分)
趋势:土地阶级呈现衰落之势,但并没有退出政治舞台;新贵族、工业资产阶级参政。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频繁的大规模的议会改革;传统农业的衰落;海上霸权的巩固与殖民扩张活动的开展。(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