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2.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7年度高考地理专题十一(区域地理)二轮巩固练习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一 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2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日照时数与地貌 B.地面物质与土壤 C.坡度与人口分布 D.地面坡度与交通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网和河流流向知该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该岛面积及其地势变化判断③正确;峡湾属于一种冰川侵蚀地貌,④对。该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第2题,该岛西侧处于陡峭的迎风坡,常年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岛东侧处于缓和的背风坡,土壤肥厚,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答案:1.C 2.A ‎3.下图中的S国石油工业发达。近几年,该国的服装工厂多从中国等地进口成品服装,但使用本厂商标进行销售。据此完成第3~4题。‎ ‎3M城市发展石化工业,其主导的区位条件是(  )‎ A.劳力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C.接近原料地 D.接近消费市场 ‎4该国服装工厂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原料资源短缺 ‎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能源供应不足 ‎ D.市场需求减小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M城市附近无油井分布,因此其主导的区位条件最可能是接近消费市场。第4题,服装厂属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因此,该国服装工厂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应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致。‎ 答案:3.D 4.B ‎5.(2013·江西景德镇质检三,1~2)下表是亚洲四个国家2005年国土构成表,据此完成第5~6题。‎ 耕地(%)‎ 牧草地(%)‎ 森林(%)‎ 其他(%)‎ ‎①‎ ‎21.8‎ ‎8.5‎ ‎59.2‎ ‎10.5‎ ‎②‎ ‎12.9‎ ‎1.2‎ ‎68.2‎ ‎17.7‎ ‎③‎ ‎3.0‎ ‎3.6‎ ‎3.7‎ ‎89.7‎ ‎④‎ ‎0.8‎ ‎82.5‎ ‎6.5‎ ‎10.2‎ ‎5结合所学知识,判定①②③④分别是(  )‎ A.日本 柬埔寨 阿联酋 蒙古 B.日本 阿联酋 柬埔寨 蒙古 C.柬埔寨 日本 阿联酋 蒙古 D.柬埔寨 蒙古 阿联酋 日本 ‎6有关四国森林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木材主要出口到印度尼西亚 B.②国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出口量大 C.③国因过度砍伐森林,林地比重小 D.④国森林比重小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 解析:第5题,四国中日本森林覆盖率最高,因此②为日本;蒙古牧草地比例高,因此④为蒙古。因此C项正确。第6题,由上题可知,④国为蒙古,森林比重小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 答案:5.C 6.D ‎7.(2013·吉林长春调研四,1~2)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8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 C.①②⑤ D.①④⑤‎ 解析:第7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应该压缩粮食用地面积,但不能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等用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第8题,城市化的进程表现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转化。③④只是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改变,并没有转变为城市。‎ 答案:7.D 8.C ‎9.读“某国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分布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  )‎ A.乙地由于地形因素影响,年降水量高于甲和丙 B.丙地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甲地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D.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和乙 ‎10该国(  )‎ A.开发较晚,地广人稀 B.地处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C.电力以核电供应为主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 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7月气温高,为北半球,读图可知甲地1月降水多,应为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明显比较出丙地气温年较差低于甲地和乙地,故D项错误;由2°E和所在的纬度42°N~52°N之间,可判断出该国为欧洲西部沿海地区,故B项错误;乙地1月和7月气温都下凸,由此可判断该地地势较高,且降水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由此可判断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A项正确。第10题,根据经纬网可以推断出该国家为欧洲西部(法国)。法国开发早,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附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电力以核电供应为主,因此C项正确。‎ 答案:9.A 10.C ‎ ‎11.(2013·河北石家庄一模,3~4)芬瑟岛(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 630平方千米。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关于芬瑟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B.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C.是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而形成的 D.是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 ‎12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  )‎ ‎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至此 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11题,根据该岛的位置可判断,该岛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由此可排除B、C两项;岛上沙漠的形成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无关;则可推测该岛的沙漠应是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第12题,该岛受信风和暖流影响,降水多,且接近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可以传播到这里。‎ 答案:11.A 12.C ‎13.(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6~8)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第13~15题。‎ ‎13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 B.海陆分布 C.地形 ‎ D.大气环流 ‎14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 C.③地 D.④地 ‎15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 C.③地 D.④地 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可知,图示岛屿为台湾岛。第13题,该区域气温由中东部向东西两侧递增,是台湾山脉影响的结果,C项正确。第14题,①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降水较少。第15题,①④两地位于平原,为农耕区,种植樟树少,A、D两项错误;③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不利于樟树生长,C项错误;②地位于山坡下部,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热量丰富,利于大面积种植樟树,B项正确。‎ 答案:13.C 14.A 15.B ‎16.(2013·江西南昌一模,4~5)下图为“沿某大陆80°经线7月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有关④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部濒临太平洋 B.气候干旱,以种植玉米为主 C.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大 D.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地至①地气温逐渐降低 B.导致④地至②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C.③地是谷地,气温偏低 D.③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解析:第16题,根据图中气温随纬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该经线是80°E经线;③地为青藏高原,气温低;④地所在国家为印度,南部濒临印度洋,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大。第17题,读图可知,④地至①地气温并不是逐渐降低的;导致④地至②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③地为青藏高原,气温偏低,热量不足,所以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答案:16.C 17.D ‎18.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第18~20题。‎ ‎18图中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分别是(  )‎ ‎①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北侧为高山草甸带 ③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④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A.②③ B.①④ ‎ C.③④ D.②④‎ ‎19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不同,这种变化属于(  )‎ A.纬度地带分异 B.经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地方性分异 ‎20关于A、B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河流汛期长 ②A河流汛期长 ③B河流含沙量小 ‎④A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③‎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确定a山脉是秦岭,其南北两侧因热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南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侧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比B河汛期短。‎ 答案:18.B 19.A 20.D 二、综合题(共50分)‎ ‎21.〔2013·广东文综,40(2)~(5)〕(18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     、     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 ‎(2)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3)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4)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印度尼西亚是地处世界三大板块交界处的岛国,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第(2)题,爪哇岛地处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加之周围水域面积广,水汽充足,且地形复杂,所以多雷雨。第(3)题,印度尼西亚岛域众多,海域广阔,且位于热带地区,热量条件优越,海洋生物生长速度快;众多河流河水汇入海洋,给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与生长。第(4)题,爪哇岛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发展种植业应注意兴修水利,防治水土流失;爪哇岛土壤肥沃,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业结构;由于印度尼西亚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水平偏低,商品意识不强,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商品意识和产业化水平,走产业化之路。‎ 答案:(1)地震 火山 ‎(2)原因: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 ‎(3)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4)措施: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22.(2013·宁夏银川一中测试四,3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安徽省是我国主要产棉省区之一,“十一五”期间全省棉花年平均种植面积为36.67万公顷,年均生产棉花35万吨,形成了淮北、沿江和江淮三大棉区,其中淮北棉区种植面积逐渐缩小。‎ 材料三:淮北市是一座坐落在皖北地区,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能源城市。‎ ‎(1)分析流水作用在皖南和皖北地区的主要差异及主要地貌类型,并分析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皖北地区商品棉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3)“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淮北市正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请你为淮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河流和等高线信息,并调动区域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即可。第(2)题,皖北地区商品棉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和地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主要从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美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皖南地区流水作用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主要形成沟谷等流水侵蚀地貌。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皖北地区流水作用以堆积作用为主,主要形成冲积平原等流水沉积地貌。原因:地形以平原为主。‎ ‎(2)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易受寒潮影响,产生低温冻害;地势低平,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等。‎ ‎(3)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善投资环境,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23.(16分)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裂谷带成因与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峡谷的成因有何不同?‎ ‎(2)分别判断图甲、图乙所示地区当地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出修建图乙中的铁路有哪些主要障碍性因素,并简述修建该铁路的意义。‎ ‎(4)安哥拉是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国,我国在开采安哥拉石油资源的同时,还大力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并在农业、电力和通讯等领域与当地合作。请据此说明“中安”两国互利双赢的表现。‎ 解析:第(1)题,图乙中的裂谷带为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是板块运动的结果;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下切形成的。第(2)题,甲地受高压控制,为夏季;乙地海洋上为高压,说明为南半球的夏季。第(3)题,障碍性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质角度考虑;铁路的修建有利于加强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第(4)题,对于我国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扩大进口渠道;对于安哥拉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答案:(1)东非大裂谷由板块张裂而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由地壳缓慢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而形成。‎ ‎(2)图甲所示季节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图乙所示季节为夏季,赤道以南的非洲大陆形成低压中心,说明气温较高。‎ ‎(3)该铁路穿越坦赞高原、高山和裂谷带,地形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条件异常困难。为坦、赞两国提供了一条新的出海通道;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4)对于安哥拉:安哥拉获得了能源投资的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初级产品的出口;有利于安哥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安哥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将大大加快安哥拉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我国:有利于改善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单一的局面,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矛盾,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