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2、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3、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4、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一.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二. 人物形象鉴赏:
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2)、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旅居长安时所作。在古代重阳佳节这天总是亲人团聚,登高饮酒,欢度节日。但诗人旅居在外,孤身独处,思念亲人之情不能自已,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名作。
(3)、宫女的形象: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怨”。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4)、思妇的形象: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属于第一种情况,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5)、隐士的形象: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诗人对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3、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鉴赏要点: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答题步骤 :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等)。
4、刻画人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烘托、对比等。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5、 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例文展示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2、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步骤:性格、身份+依据+主旨情感
(步骤一)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步骤二)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步骤三)“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三. 写景诗歌鉴赏
1.写景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2.写景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 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
(1)考察意象类
答题步骤:
①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 ②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
③ 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2)考查意境类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文展示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江山、春风、花草的芳香,燕子、鸳鸯等意象。(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评析示例: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进而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
四.写“物”诗歌鉴赏
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评析示例: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问: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作者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而不需借助秋风,
②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③这首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志得意满和清高。
五.叙事诗要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评析示例:寓情于事,通过刻画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家书将要发出,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表现了一个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的羁旅之人形象。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问: ①诗首联写景,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诗中人物形象是怎样的?
评析示例:①诗首联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寻常的乡村秋夜的清静图画。画面清凉疏淡,行人绝迹,小虫有声,秋色浓重。②诗中人物可理解为诗人自己。一个秋夜独立不落俗流,且有所瞻望的形象,他面对皎洁的月色和雪白的麦花,努力在排遣满心的孤寂、落寞。
【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漂泊。 月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诗眼”、“炼字”——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句子的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一、炼字型
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就是“炼字”。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提问方式】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C、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例: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 ]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了何种手法 ——释含义/明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以该字为核心) ——描景象
③结合全诗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点情境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词)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述)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意境或情感)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诗眼】指诗中最精炼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题步骤】
1、点出诗眼,并释义。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点明主旨。
例: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答:(1)、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2)、“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3)、“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4)、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第一步)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第三步)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四步)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孳[注]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问: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案:“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
三、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你的看法呢?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答:(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步骤三)““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答题步骤】
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
实战演练: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 “卧”,即“趴”,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第二步)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第三步) 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四、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不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如: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答: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步骤一)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步骤二)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步骤三)
实战演练:
1、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平实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三、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一、 知识网络
记叙 议论 说明
(一)表达方式: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表达技巧
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虚 实结合写 动静结合
(二)表现手法: 烘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用典、
赋、比、兴(中国诗歌传统表现手法)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反问、对偶、设问、对比
(四)结构技巧: 过渡、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彰显志、
二、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第一类、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 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 诗人写夜雪,写法独特。请就本诗的写作手法和描写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
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
2、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景: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想象之景: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得到延伸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l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
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
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
3、动静结合:
•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 构成一种情趣。
【分析思路】
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
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以“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
③结合诗句内容,分“静景、动景、动静关系及效果”三个层次组织答案。
• 鸟鸣涧 王维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鸟鸣山更幽”,通过这些动景,动中见静,愈见其静。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
(二)、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1、直接抒情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
答案: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景与情的关系可分为:
• 即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
• 寓情于景----只写景,通过情感语言来抒情
• 融情入景----通过特定意象来抒情
• 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杨柳岸,晓风残月” 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 虞世南
•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第二类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1 联想、2想象、3衬托、4渲染、5烘托、6象征、悬念、7对比、8用典、9照应、10抑扬、 11动静相衬、 12虚实结合、13、托物言志等等。
1、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类。
•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2、烘托: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烘托)出画面的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反衬了春涧的寂静。
3、象征(托物言志):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借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表现手法叫象征。
•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4、用 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第三类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3、卒章显志。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2、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3、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第四类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
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三、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歌三、四句是本诗的佳句,试分析这两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现效果。
答: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和新奇的想象(或虚实相生),写春风吹梦,梦逐春风,形象的表现了春风的多情,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五首(其一)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请鉴赏三、四两句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及其效果
答:第三、四句用了拟人、对偶手法。芍药、蔷薇经雨后,一个“含春泪”,一个“卧晓枝”,仿佛暗含愁绪,既写出雨后之花的娇弱之态,又包含了诗人的惜花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4、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梅花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1)、用了对比手法。(2)、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格、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