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4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案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3.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4.防灾与减灾
1.举例说明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影响及特点
2.掌握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3.掌握并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4.掌握并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及防御措施
5.了解我国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
1.以重大地质灾害(如青海玉树地震、智利大地震)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分布规律、防御措施等
2.以2012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为考查重点,考查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防灾减灾措施及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结合我国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洪水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洪水灾害的防御措施,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
一、自然灾害概述
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 现象和过程
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 。
属性:
自然属性:自然的
社会属性:自然变异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
特点:
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广泛性:自然灾害的 很广
区域性: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征是由自然环境的 决定
具有 和 性
具有一定的 和 性
具有联系性:一方面是 的联系性,另一方面是 的联系性
所造成的危害具有 性
具有 性和 性
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①气象灾害:是指因 而导致的灾害
主要类型:干旱、洪水
含义:由于 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水位急涨、水量猛增,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危害:危害农业生产,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
雨涝
含义: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 、 的现象
危害:危害农作物生长,农作物 甚至 ,破坏农业生产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答案】
气象异常
暴雨或冰雪融化
淹没 渍水 减产 绝收
热带气旋
含义: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
灾害因素: 、巨浪、 、
危害:引起 和人员伤亡, 引发 ,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 和输电线路
分布: 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 、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其他:大风、冰雹、低温冻害、雪灾、干热风、龙卷风等
②地质灾害
含义:是由 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地震:
直接危害: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 程设施
次生危害:火灾、水灾、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
影响因素: 、震源深度、震中距大小、建筑物本身、 等
分布规律: 地震带和 地震带
滑坡:
含义: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
含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特点:冲刷、淤积量大,破坏力强
③海洋灾害
含义: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
风暴潮:由 或 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④生物灾害
表现: 、虫害、 、鼠害等
危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
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①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 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
②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③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答案】掠夺性
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在各类灾害中,以______________的危害最大
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自然灾害的频率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分布范围广:
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 ; 东部季风区夏季多 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 ,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
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________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 和冰雪灾害
东南沿海地区多 、风暴潮
地域差异大:
东部地区:灾害类 ,强度大,频率 ,损失大
中部地区:类型、强度、频率、损失等_____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高寒、干燥区域面积大,山地、高原分布广泛,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三大自然灾害带:
沿海灾害带:多风暴潮、 、洪涝、干旱、 和地震等
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 、滑坡、泥石流等
山前灾害带:多 、泥石流、 和冰雹等
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干旱:
出现 多,持续 长,影响 广
洪涝:
直接原因: 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
人为原因:河流上游 面积缩小、水土流失 ,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寒潮:
含义: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侵袭现象
特点: 快、 低、 猛、风力强、 大、范围广
形成源地: 地区和 北部
危害:
低温:对北方农作物和南方经济作物造成______
暴风雪:覆盖草场,造成“ ”、压断电线、折断电杆
大风:对农牧业危害极大,在干燥区形成_______
台风
形成:北太平洋西部________洋面
危害特点:台风造成的损失呈逐年 的趋势,但对某些地区也产生有利的影响
【答案】
次数 时间 范围
气候异常 森林 加重
冷气流
降温 温度 来势 规模
北冰洋 西伯利亚
冻害 白灾 沙暴
热带 上升
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地震
位于 板块、 板块和 板块交会处,
地处 地震带和 — 地震带之间
泥石流与滑坡
4.我国的虫灾和鼠灾
虫灾
危害:对农牧业生产构成威胁,使本已脆弱的 加速退化
鼠灾
危害 、破坏草原、毁灭森林,传播 、危及人类健康
【答案】生态环境 农业 疾病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方面,由于 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 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 强度日趋严重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 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 和
上往往存在很大差异
【答案】人口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 时间 空间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①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1)幅员辽阔,自然环境 。
(2) ,陆地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
(3) 气候典型,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
(4)板块交会地带, 频繁。
(5)人口分布不均,经济水平 明显。
【答案】条件复杂 海陆兼备 季风 地壳运动 差异
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
自然灾害多发区
灾害类型
原因
黄淮海平原
、
降水集中、多 ,降水的年际变化 ;地势 ;位于 带上
东南沿海
、地震、
受海洋影响强烈;受 影响频繁;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
黄土高原
干旱、
处于过渡地带,自然要素不稳定;黄土 ,植被稀少,暴雨
川滇地区
地震、滑坡、泥石流
地势起伏 ,降水 ;地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 带上
四、防灾与减灾
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以 为主, 相结合。
【答案】防 防抗救
2.我国重大减灾项目
(1)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干流 建设;通过平垸行洪、 、移民建镇等措施,使数百万人民迁移到安全地带。在长江上游地区实行 、封山育林措施,改善长江源头的 ,遏制上游的水土流失。
(2)“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的范围:地跨 西部、 北部和 大部分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水土流失及 灾害。其成因除自然原因外,人口增加、农业垦殖、战争以及统治者大兴土木等导致植被的破坏是重要原因。
治理措施: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
效果:“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重点治理区的 有较大改善, 、 和
明显,有力促进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淮河多水灾的成因:原因主要有 ; ; 弯曲狭窄; 淤积; 频繁。治淮工程的目标: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 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 保证率。
治淮效果:治淮工程完成后,已经开始发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但淮河流域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能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 的快速反应能力
能得到有关自然灾害(如气象灾害)的更为准确的信息
将对保护 、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作用
【答案】防灾减灾 资源与环境
4.面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面对自然灾害,应该从十个方面即“十”字上去应对:学、 、 备、察、 、抗、避、 、救、保。
5.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1)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安排部署,有序地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
(2)发生险情时要 ,在有关部门的统 一组织下抢险救灾。
(3)洪水即将来临时,要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 转移。
(4)在室外,要避开大树、电杆、变电器等比较容易招引雷电的地方。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一切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
(5)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 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 中逗留。
(6)要保护水源,注意消毒,不吃变质或受到污染的食品。
(7)学会救助溺水者。
【答案】听 报 断
及时报告 高处
山洪 山谷
6.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一是要切断 ,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 、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 反应。
【答案】电源、气源 高大建筑物 敏捷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印度尼西亚中部北苏拉威西省罗肯火山于2011年8月17日再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3 000米。
材料2:据2011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报告日前披露,印度尼西亚被列为全世界最容易遭受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的国家。
材料3:下图为印度尼西亚位置示意图。
(1)印度尼西亚为何多地震、火山?列举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2)火山爆发也并非一无是处,简要分析其利与弊。
2.2011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 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阅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分析本次非洲东部这些国家大旱的自然原因。
(2)面对干旱,这些国家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最重要的地震带,几乎囊括了世界90%的浅源地震和60%~70%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同时也是干旱、洪水、热带风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多发区。
材料2:干旱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各地区受干旱灾害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
(1)材料1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性?环太平洋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和华北地区受旱灾影响的差异及成因。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特点中的区域性、联系性,应结合区域地理相关知识作答。
【答案】(1)区域性、联系性。该地区处在地壳板块边界地带,岩层活动,多高大山脉,山高坡陡,气候条件复杂,多暴雨、洪涝灾害,再加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所以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
(2)新疆地区受旱灾影响远小于华北地区。
成因:新疆地区以冰雪融水为主要水源,稳定可靠;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虽大于新疆地区,但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求,且季节、年际变化很大,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旱灾的损失很大。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2012重庆卷)4.图2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咱沿线四处道路地质部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2浙江卷)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完成5-6题.
5、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的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 )
A.软件产业发达 B.国内市场广阔 C.运输条件优越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012全国新课标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解析】
(1)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则为飓风。
(2)此问不难,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从监测与预报、应急预案、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回答。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防范措施。
(2012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3题。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3.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2012江苏卷)图3 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图3
5.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6.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012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2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平均高潮位
花岗岩
珊瑚礁平台
珊瑚礁碎屑
图12
▽
W
▽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答案】
答案1:海啸灾害。(3分)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3分)
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3分)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3分)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得分。其中指出灾害种类得3分,理由合理其充分得7分)
【解析】根据图中珊瑚礁碎屑物质的分布在沿海地区,高出平均高潮位,则可以推出发生过的自然灾害导致海水水位上涨,将大量珊瑚礁带到沿海较高地区,所以具备这种影响的自然灾害都有可能。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
(2012广东卷)5.图1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2012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沙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图16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6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6分)
(2012北京卷)图4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9题。
图4
8.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9.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D
【解析】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灾后救灾措施。
(2012四川卷)表1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6-7题
表1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
33°N,98
-12.8
8.7
561.4
<0.2
°E
6. 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7. 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答案】6.C 7.A
【解析】6. 330N为亚热带地区,如果是平原地区,冬季气温应大于0℃,而实际气温为-12.8℃,说明是海拔高引起的。
7.本区降水量较大,多年暴雨日数少,加上气温低,表明降水形式主要为降雪。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气候和自然灾害。
(2012山东卷)3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30oN
1100E
图例
等高线
河流
湖泊
A
B
图9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4分)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2012上海卷)(十八)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1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44.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4分)
45.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46.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答案】B
【解析】日本以东海域为日本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即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东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2011年高考北京卷)3.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图3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答案】C
【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察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
(2011年高考上海卷)(四)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9.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答案】D
【解析】考查板块周界型及板块空间分布记忆。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亚欧板块与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四个板块交界。
10.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
【答案】C
【解析】考查我们地震带省区分布。台湾和云南距离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和亚欧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最近
11.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 )
A.山体位移 B.地震震级 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
(2011年高考山东卷)31.【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12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1)西北想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地理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如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根据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分布特点,可知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对于两侧的高原和山地,图中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在高原和山地的数值小,且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因而可知纬度位置和地形是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水面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保护作物受寒潮的直接影响,增加大气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
(2011年高考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图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
(2011年高考安徽卷)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图14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
(2010江苏卷)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而新疆堆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2~3题。
2.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3.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2010江苏卷)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两次大地震( )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5.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2010北京卷)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第6题。
6.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形成原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高耸崎岖,又因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如果再加上植被破坏,很容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选项D正确。而图中的①地多暴风雪、融冰水灾和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②地多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④地为黄土高原地区,多水土流失等生态灾害等。
(2010浙江卷)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读图5、6,完成第7题。
7.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2010福建卷)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7分)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8分)
(2010新课标卷)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解析】此题结合题干所给的信息以及通过读图来分析滑坡产生的原因。从材料和读图看,有易于滑坡产生的地质构造(单斜构造)形成的的单面山,岩层的倾向与斜坡的倾向大题一致(顺向岩层),易产生滑坡。加之人为因素的道路施工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使其成为潜在的更大滑坡体,岩层中有相对松软的页岩,在强降水,或地震的影响下更加松软形成滑动面,使得其上部山体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形成更大的滑坡,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答案】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
(2010山东卷)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分)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6分)
(2010上海卷)(十七)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201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部分地震
材料1:2010 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2:2010 年2 月27 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3: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压拆除。
材料4:
时间
震源深度
伤亡情况
震级
(km)
首都距震中距离(km)
海地
2010年1月12日
7.3
10
16
伤亡约55万
智利
2010年2月27日
8.8
60
320
死亡近千人
49.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50.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
板块、__________ 板块的交界处。
从材料1 和材料2 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1.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09山东卷)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贵州
21
35
54
5
0
0
0
0
0
0
36
8
四川
23
7
26
8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6
云南
25
104
534
155
19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解析】 (1)从表中找出西南三省林区火灾的时间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因为冬春季节西南地区处于东北季风的影响之下,正值干季,晴天多,降水少,气候干燥,火灾易发。(2)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在西南林区表现很明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植被被毁,其涵养水源的作用降低,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流失、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答案】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2009福建卷)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布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技巧归纳总结】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原因
内力作用
重力作用、人类活动破坏
破坏性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我国分布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藏、云南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西部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区,如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特征
周期性
偶发性
(2008山东卷)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 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
【归纳总结】
1.自然灾害的判断
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是否有人、财等承灾体。
2.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分析
应该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表所示:
灾害带
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理背景
环太平洋灾害带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近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
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
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影响的大小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即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人口、城市的分布状况,因此,以上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自然灾害集中;人口、经济集中,从而形成了两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带。
【方法技巧】分析不同地区灾情大小的方法
灾情的大小是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程度,灾情的分析主要依据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致灾因子强度和受灾体特性确定。受灾体特性包括防抗灾能力和经济密度,而影响受灾体特性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因素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因素
影响
孕灾环境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灾害频发,灾情加重,如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大了沙尘暴的频度和强度
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强度越大,灾情越大;强度越小,灾情越小
受灾体特性
防灾意识
防灾意识强,能减小灾情
抗灾能力
抗灾能力强,灾情小
经济密度
经济发展水平高,密度大,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
易损程度
受灾体不易受损,能减小灾情;易受损的受灾体灾情重
人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进入自然灾害高风险区“放大”灾情,退出高风险区则“缩小”灾情
【典题探究】
【例1】地震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
(1)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日本为什么多发地震?
(2)简要说明日本这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例2】读“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是(双选) ( )
A.强风 B.干旱 C.地震 D.洪水
(2)为减小上述两种灾害的发生频率,减轻其造成的损失,下列措施适宜的是(双选) ( )
A.植树造林 B.修建水库
C.加强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 D.建设护坡工程
【解析】 全球自然灾害损失最重的是干旱和洪水。植树造林和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诱发地震,能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减轻损失。
【答案】 (1)BD (2)AB
【变式精练】
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受灾体易损程度较大的是 ,原因是 。
(2)该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 。
(3)若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是 ,河水的变化是 。
(4)图示地区“缩小”灾情的措施有:______。
2.M国一直洪灾不断,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300万人伤亡;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致使3000万人无家可归。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欲对该国洪灾的成因做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
(1)搜集资料: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考虑,该小组应查阅哪些自然要素地图?
(2)探讨交流: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涝灾的原因。
(3)M国处于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之一的___________带上,试列举除热带气旋外的该灾害带上的两种多发灾害的名称。
考点二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归纳总结】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我国有些地区,由于常常出现的自然灾害而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因此,抓住该地区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再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气候等特点,就能分析出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原因是什么。
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几个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1)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
(2)西南地区
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3)东南沿海地区
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由于气象灾害——台风引起的。
2.滑坡的形成条件
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
(1)滑坡发生的条件
第一是自然因素:①地形条件,地势起伏大的山地丘陵地区;②物质条件,物质破碎,多断裂构造;③植被条件,植被条件差,多荒山秃岭。
第二是人为因素:①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结构,增加了地势的起伏;②人类活动堆放了大量的碎屑物质;③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
(2)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3.干旱之年多蝗灾的原因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 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方法技巧】气象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
(1)台风的成因要结合气温、降雨的条件及类型、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来综合分析。
(2)暴雨洪水灾害的成因要结合降雨类型、季风、降雨的时空分布、河流、地形、植被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3)干旱的形成则与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太阳辐射和人类活动有关。
(4)寒潮的形成及影响涉及季风、农业生产等知识。例如,我国的气象灾害分析如下:
①分析气象灾害要结合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及气候的变化特点和规律。
②我国不同地区受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而且降水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加上平原地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因此东部地区既有洪涝灾害,也有干旱灾害。
③我国非季风区距海遥远,加上地形阻挡,因此降水少,干旱灾害多。
(5)沙尘暴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大风;二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地面沙质沉积物;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每年的3~4月,华北地区受西伯利亚冷空气进退的影响,大风天气较多(具有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此时草木初生,许多农田开耕,地表比较裸露(地面缺少植被保护,具有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此时地表已经解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旱加速,干燥疏松的地面物质极易被大风扬起,形成沙尘暴天气(满足了形成沙尘暴的热力条件)。防治沙尘暴,应该从克服沙尘暴发生条件入手,因地因时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因为造林种草一是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和粗糙度,减小风速,减少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二是能够增加空气湿度,调整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三是可以减轻沙化,减少沙尘暴的物质来源。
【典题探究】
【例3】(2012·山东潍坊一模)冬春季节,频繁南下的冷气团造成有些地区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而上层气温仍然高于0℃,使得上层云中的水滴一直保持液态。当雨滴落入近地面空气层后冷却,并在较冷的地表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气象学上称为“冻雨”。下图是“2011年1月2~3日我国冻雨区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省是我国出现冻雨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危害程度最重的省份。从天气系统和地形两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
(2)冻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变式精练】
3.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1)~(3)题。
(1)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 )
A.寒潮 B.旱灾 C.台风 D.洪涝
(2)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3)①地与③地相比 ( )
A.酸雨危害更严重 B.无霜期更长 C.日照时数更多 D.水源条件更优
4.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成因是 、 。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 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 。
(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考点三 自然灾害与环境
【归纳总结】
1.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
(1)表现
①从个例看:强度相当的同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如:
②从总体看: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差异极大,与灾害发生次数相呼应。
(2)原因分析
【方法技巧】学习和认识自然灾害的目的是为了减灾与防灾,所以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特点十分必要。
(1)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
(2)群发和群聚现象的发生
(3)灾情前兆与预报:虽然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随机性,人类还无法控制,但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理论上是可以认知和预测的。
【典题探究】
【例4】2011年9月29日,中国东南沿海迎来了台风“纳沙”。下图是其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海城市如海口、汕头等,如何防范台风?
(2)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什么?
【变式精练】
5.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6.读“我国台湾岛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台湾岛的地形特征是 ,因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发生最多的自然灾害是 。
(2)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1月中旬至12月24日,江西降水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94%。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各地区受干旱灾害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
材料二 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简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和华北地区受旱灾影响的差异及成因。
(3)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试分析其人为原因。
考点四 防灾与减灾
【归纳总结】
1.分析我国的救灾方针和救灾管理体系
2.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
主要功能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技术(RS)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空间上: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时间上:同步观测
①除了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常规大气云图外,还可以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
②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
灾、赤潮等
③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
④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地理信息系统(GIS)
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RS和GIS结合
信息获取和空间分析结合
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方法技巧】
1.用网络法联系记忆避震中的避险抉择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典题探究】
【例5】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判断在以上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判断理由。
(1)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2)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理由__________ __;(4)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技巧归纳总结】面对自然灾害应该采取的做法
做法
内容
学
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听
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及主管自然灾害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信息
备
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状况,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术准备
察
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报
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而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抗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避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断
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救
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在灾害期间,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保
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变式精练】
8.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技巧归纳总结】在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中,往往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受灾面积和范围进行评估和预测,从而对抢险和救援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其工作原理可用下图表示:
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2007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10 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 225.6万亩。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40%。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
材料二:2007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20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
材料三:内蒙古东部土地类型及气候资料
(1)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3)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
【技巧归纳总结】在复习我国的生物灾害相关内容时,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1)病虫害的分布与灾情状况
农作物病虫害
分布地区
灾情
小麦锈病病害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黄河下游、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部沿海等地区,新疆南部的麦田产区
东部重于西部,北部重于南部
水稻病害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稻田产区
棉铃虫病害
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为严重,长江流域棉产区也有发生
(2)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3)鼠害的特点、地域差异及灾情
地域差异
特点
灾情
常见鼠类
分布地区
造成鼠害原因
喜湿鼠类危害区
褐家鼠、小家鼠
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为我国主要农业区
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
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耐旱鼠类危害区
小家鼠、黄鼠
西北区大部、青藏高原大部及东北、华北区的边缘地带
降水少、气候干旱
10.(2012·兖州模拟)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台风“浣熊”是1949年以来年内登陆海南省最早的热带气旋,对该省的海陆空交通运输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渔业生产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海南省三防办初步统计,台风“浣熊”造成海南省海口、文昌、琼海和万宁4个市县、69个乡镇121.0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总损失达3.2亿元。
材料二 台风(浣態)路径图。
(1)关于热带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气旋是深厚的低气压涡漩
B.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C.是大气圈中物质运动引起气温突变而形成的灾害
D.可形成于热带的洋面和陆面上
(2) 4月19日下午8时香港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南热带气旋来得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