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21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题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
读我国某地区土壤分布断面图,回答1~2题。
1.下列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工作之一的是( )
A.兴建沼气池 B.培植人工林
C.平整土地 D.褐土改良
2.图中“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滨海盐土”的转变体现了土壤的( )
A.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B.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分布无规律性
1~2.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的平原多为泥沙沉积而成,山麓地带也有冲积扇,说明该地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今后应加强培植人工林,以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题,图中的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滨海盐土显然不是由于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而形成的,因此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1.B
2.C
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如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9年2月20日~24日的预报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海陆位置
4.灌溉气象等级的分布规律与下列何种地域分异规律相近(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3~4.解析 第3题,图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由南到北由适宜到不适宜,且时间为2月份,是冬季,根据北方气温分布特点可知影响因素是气温(低于0℃不能进行灌溉)。第4题,图示气象等级分布由南向北由适宜到不适宜,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相近。
答案 3.B
4.A
假设甲乙丙为55°N沿线的三座高度相近的山地,且山顶都有冰川分布。读图回答5~6题。
5.三地雪线高度的分布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6.三地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 B.太阳辐射
C.植被 D.地形坡度
5~6.解析 第5题,影响同纬度高山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乙地深居内陆,降水最少,雪线最高;甲沿岸有暖流流经,再加上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最多,雪线最低。第6题,因为三地处于同一纬度,故影响三地高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
答案 5.D
6.A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山A坡缺失2自然带的原因是( )
A.纬度偏高,热量不足
B.降水少
C.历史上人类的破坏
D.光照不足
8.乙山雪线D坡比C坡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低 B.降水多
C.光照足 D.风力弱
7~8.解析 第7题,由纬度和海拔等特征可知,甲山为天山,A坡为南坡,B坡为北坡,由于北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山坡分布有云杉群带,而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缺失该带。第8题,乙山为喜马拉雅山,D坡为南坡,由于迎风坡降水多,D坡雪线比C坡低。
答案 7.B
8.B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9~11题。
9.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天山山脉
C.南岭 D.祁连山脉
10.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 )
A.1 000米以下 B.1 000米至1 500米
C.3 500米以下 D.2 000米至2 500米
11.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C.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
9~11.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该山地东段降水最少,西段降水多,且山腰海拔2019米处降水多,则该山最可能是天山山脉。第10题,该山地中段2019米至2500米处降水最多,森林带最可能分布在这个高度。第11题,该山降水受西风带的影响,天山西侧水汽比东侧多,故A项正确。
答案 9.B
10.D
11.A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13.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12~13.解析 第12题,从左图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变化趋势是自东向西逐渐增高;从右图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纬向变化趋势是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结合起来可以得出,该地区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故D项正确。第13题,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和降水,结合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答案 12.D
13.B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15.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14~15.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在一定高度上递增,然后会随水汽减少而递减,A项错误;山地气温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显然B项错误;分析图可以看出降水量垂直变化最大的为③,D项错误。第15题,分析图可知,①山麓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说明该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景观为温带荒漠;②山麓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为我国的半湿润区,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③山麓的降水量可知该地为亚热带气候,山麓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山麓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为我国南方的山脉,热带、亚热带都有可能,因此只有①和③组合正确。
答案 14.C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从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纬度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_____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_______季。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5)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赤道 纬度地带 热量
(3)垂直地带 在高山地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发生垂直变化
(4)寒流 冬
(5)垂直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反映垂直分异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有规律地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
反映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
反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是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17.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
(5)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答案 (1)寒带苔原 4 000~5 000米左右
(2)没有 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亚马孙河流域
(5)低纬度
18.读下面“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带形成的原因。
(5)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案 (1)北半球;中高纬度;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
(4)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带。
(5)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