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6.00 KB
  • 2021-05-13 发布

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课标版)‎ ‎《分子与细胞》‎ 细胞的分子组成 ‎1.(11年新课标卷)6.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2. (11年山东卷)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2011年福建卷)26.(28分)‎ ‎3.回答下列Ⅰ、Ⅱ题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①‎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吡罗红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③‎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④‎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 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 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5、3-5)‎ (3) 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4. 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 ‎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 ‎5. (2011年江苏卷)21.研究发现,砷( 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多选) ‎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6.(海南)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ATP为CO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 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7.(11年重庆卷)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C.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 D.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 ‎8.(11年广东卷)1、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9.(11年山东卷)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10.(2011年福建卷)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11.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A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12.(2011年安徽卷)1.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内质网和核糖体 D.溶酶体和核糖体 生物膜系统 ‎13.(11年新课标卷)30.(10分)‎ 回答问题 ‎ ⑴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 ‎⑵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14.(11年四川卷)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5. (11年新课标卷)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16. (11年新课标卷)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17. (11年大纲版全国卷)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18.(11天津理综卷)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 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19.(11年重庆卷)5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酶与ATP ‎20.(海南)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1.(海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22.(11年新课标卷)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是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3.(11天津理综卷)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 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 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24.(11年大纲版全国卷)(10分)同学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25.(2011年江苏卷)(8分)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 、947. 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 U/mg)‎ 脂肪酶活性( U/mg)‎ 淀粉酶活性( U/mg) ‎ 对照组 ‎1. 09‎ ‎0. 08‎ ‎0.12 ‎ 实验组 ‎1. 71‎ ‎0. 10‎ ‎0. 13 ‎ ‎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 ;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 ‎ ▲ 。‎ ‎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 ▲ ,其原因是 ▲ 。‎ ‎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 。‎ ‎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 。‎ ‎ (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 ‎ 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 (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光合作用 ‎26.(海南)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27.(11年新课标卷)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升高 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降低 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不变 ‎28.(2011年福建卷)2.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积吸收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得多 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 D.在18: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29.(2011年江苏卷)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30.(2011年江苏卷)23.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31.(2011年浙江卷)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32.(11年新课标卷)29.(9分)‎ ‎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 ‎⑴图中物质A是 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⑵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⑶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⑷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 ‎【解析】‎ ‎⑴由图可以看出,当CO2浓度由1%到0.003%降低时,在短时间内,暗反应中发生的反应是CO2+C5→‎2C3,所以CO2浓度降低时,C3含量降低,故物质A是C3。‎ ‎⑵在CO2浓度为1%时,由于CO2+ C5→2 C3,一个C5生成两个C3,所以C3是C5的两倍,故物质B浓度比A浓度低。当CO2浓度从1%降到0.003%时,CO2浓度降低,但是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但是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的积累。‎ ‎⑶CO2浓度为0.003%时,C3和C5化合物的浓度保持稳定后,暗反应保持稳定,此时仍根据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的反应式确定,C3化合物的量应是C5化合物的量的2倍。故持续在CO2浓度为0.003%时,A浓度比B浓度高。‎ ‎⑷CO2浓度低时,意味着暗反应强度降低,所需要的ATP及[H]少。‎ ‎【答案】‎ ‎⑴C3化合物 ‎⑵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⑶高 ‎⑷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 ‎33.(11年大纲版全国卷)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4.(2011年安徽卷)29.(18分)‎ ‎(10分)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 组号 CO2吸收量/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 A 10.66 3.07‎ B 13.04 3.02‎ C 15.91 3.05‎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 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 ;步骤② 。‎ ‎(2) 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 (3) 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 (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 。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 释放量计算。‎ 答案:(1)缺少对照实验 相同部位(2)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数量和活性 (3)小于 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 ,O2。‎ ‎35.(11年四川卷)30(21分)回答下列I、II小题。‎ ‎ I.(9分)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生物量(注:生物量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 ‎ (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__________,还需定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 。海藻光合速率随着向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图中B点表示最佳的________培养条件。‎ ‎ (2)该海藻的无光条件下仍能生长,但需在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等有机物,目的是提供____________。‎ ‎ ‎ ‎(3)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该海藻,测定海藻的生物量如下表:‎ 要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设计_____________的实验。‎ ‎(4综合上述实验,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的培养条件是____________。‎ ‎36.(11年大纲版全国卷)33.(11分)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编号 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处理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空气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CO2和N2‎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空气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CO2和N2‎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检测结果 有淀粉 有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___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_,后者是通过_________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 __‎ ‎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____(有、无)淀粉。‎ ‎37.(11年广东卷)26.(16分)‎ ‎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图10 正常和长期干旱条件下 ‎ 蝴蝶兰的干重增加量 ‎ ‎ ‎ ‎ ‎(1)依图9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 (填“有”或“无”)ATP 和[H]的合成,原因是 ;此时段 (填“有”或“无”)光 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 ;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 原因是 。(气孔)‎ ‎(2)从图10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 ,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 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 。‎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 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选择)‎ ‎38.(11年广东卷)29.(16分)‎ ‎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II.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mL)‎ 调pH至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 ,原因是 。‎ ‎(2)表中Y应该为 ,原因是 。‎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 。‎ ‎39.(海南). (8分)‎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从理论上讲,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____(大、小),原因是 __;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__ ____ (大、小),原因是 。‎ 细胞呼吸 ‎40.(11年山东卷)4.某举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 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41.(2011年江苏卷)26.(8分)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 ▲ ;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 ▲ 。‎ ‎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 ▲ 、 ▲ 。‎ ‎ (3)在T1一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 ▲ 。‎ ‎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 ▲ 、 ▲ 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26.(8分)‎ ‎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2)乙醇含量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 ‎ (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 (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 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 ‎42.(2011年安徽卷)3. 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 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 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 所以D错 ‎43.(海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4(海南)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或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