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试题含解析全套

  • 30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训练】阿伏加德罗常数 ‎【知识点的认识】 1、阿伏伽德罗常数: (1)概念: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数,约为6.02×1023,符号为NA.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 (2)单位:mol-1. 2、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多种实验方法测得,到目前为止测得比较精确的数据是6.0221367×1023 mol-1.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符号及数值、单位,需要重点掌握. 题型一: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 典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B.‎0.012 kg12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D.常温常压下,1 mol氧气的体积约为‎22.4L 分析:A、物质有的是单原子分子,有的是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等; B、依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分析判断; C、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为‎22.4L/mol. 解答:A、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1 mol任何物质不一定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故A错误; B、‎0.012 kg12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为1mol,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规定,故B正确; C、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1 mol氧气的体积不是‎22.4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规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摩尔质量的概念判断,题目较简单. 题型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应用 典例2: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 0.1mol•L-1的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为0.1NA B.1mol NH3中含有N-H键的数目为3NA C.‎7.8g Na2O2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分子个数为NA 分析:A、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部分水解,铁离子数目减少; B、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氮氢键,1mol氨气中含有3mol氮氢键; C、过氧化钠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2mol钠离子; D、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 解答:A、‎1L 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铁0.1mol,铁离子部分水解,溶液中含有的铁离子小于0.1mol,Fe3+的数目小于0.1nA,故A错误; B、1mol氨气中含有3mol氮氢键,含有N-H键的数目为3nA,故B正确; C、‎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2mol钠离子,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2nA,故C错误; D、标况下,水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22.4L 水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 【解题思路点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1)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 2)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 3)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 4)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 5)注意物质的结构:如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而不是有Na+和O2-构成;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A,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A等.‎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  B. 锌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 H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  C. ‎4.4g二氧化碳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NA ‎  D. 1mol/L C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为2NA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mol甲烷中含有10NA个质子 ‎  B. ‎27g铝被完全氧化成氧化铝,失去2NA个电子 ‎  C. 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有NA个C6H6分子 ‎  D. 常温常压下,‎28g乙烯含有2NA个碳碳双键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B. ‎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  C. 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  D. 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4.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11.2 L氦气中含有0.5 NA原子 ‎  B. 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0.2 NA ‎  C. 常温常压下,‎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  D. 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总数NA个 ‎5.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态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NA ‎  B. 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稀的混合物红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  C. 50mL 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  D. 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 N2和0.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3 g金属钠与过量的氧气反应,无论加热与否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 ‎  B. 1mol Na2CO3晶体中含CO离子数小于1 NA ‎  C. 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1 NA电子,则阳极产生气体‎11.2L ‎  D. 0.1 mol的CaO2中含阴离子数是0.2 NA ‎7.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g ‎  B. 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 ‎  C. 标准状况下,将‎2.24L Cl2溶于水,可得到HClO分子的数目是0.1NA ‎  D. 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到0.2NA之间 ‎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78g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NA ‎  B. 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所含原子数为0.2NA ‎  C. ‎1L 0.1 mol/L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1NA ‎  D. 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 ‎  B.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  C. 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大量存在:Mg2+、Fe2+、Cl﹣、NO3﹣‎ ‎  D. 从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10.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B. ‎2L 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  C. 1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D.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0.05mol•L﹣1Fe2(SO4)3溶液中含Fe3+数目为0.1NA ‎  B. 标准状况下,‎22.4L甲苯中含C﹣H数目为8 NA ‎  C. 常温、常压下,‎1.6g O2和O3混合物中,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  D. 0.1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态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  B. 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  C. 50mL18.4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  D. 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  B. 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1.5NA ‎  C. ‎42.0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NA ‎  D. ‎5.6g铁与0.1mol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14.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0L 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B. ‎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  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  D. 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 ‎15.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  B. 在‎0℃‎,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  C. ‎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  D. 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摩尔这个单位是以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来衡量其它粒子集体中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该数目的数值是个常数,被称为.‎ ‎17.1mol H2SO4中含mol硫原子,个氧原子.‎ ‎18.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中,分子个数之比为;原子个数之比为;氧原子个数比为.‎ ‎19.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 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4)该气体溶液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20.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 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4)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设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一定质量的某金属ZAX和足量的稀H2SO4反应共有0.3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6.02×1022个 ZAXn+,这些阳离子共有6.02×1.3×1023个质子、6.02×1.4×1023个中子.‎ ‎(1)求Z、n和A的值.Z=;n=;A=.‎ 写出该金属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训练】阿伏加德罗常数-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  B. 锌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 H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  C. ‎4.4g二氧化碳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NA ‎  D. 1mol/L C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为2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依据气体摩尔体积应用条件分析,标准状况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B、依据电子守恒计算;‎ C、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得到分子数;‎ D、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微粒数;‎ 解答: 解:A、依据气体摩尔体积应用条件分析,标准状况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A错误;‎ B、依据电子守恒计算,锌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 H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故B错误;‎ C、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0.1mol,得到分子数0.1NA,故C正确;‎ D、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微粒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分析,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题目较简单.‎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mol甲烷中含有10NA个质子 ‎  B. ‎27g铝被完全氧化成氧化铝,失去2NA个电子 ‎  C. 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有NA个C6H6分子 ‎  D. 常温常压下,‎28g乙烯含有2NA个碳碳双键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甲烷是10电子微粒;‎ B、根据反应后铝的价态来分析;‎ C、标况下,苯为液态;‎ D、求出乙烯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乙烯含1mol双键来分析.‎ 解答: 解:A、甲烷是10电子微粒,1mol甲烷含10mol电子和10mol质子,故A正确;‎ B、‎27g铝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后铝的价态为+3价,故1mol铝失去3mol电子,故B错误;‎ C、标况下,苯为液态,故C错误;‎ D、‎28g乙烯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乙烯含1mol双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状态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B. ‎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  C. 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  D. 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NO2和CO2均含2个氧原子;‎ B、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均为CH2;‎ 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解答: 解: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NO2和CO2均含2个氧原子,故1mol混合气体中无论两者的比例如何,均含2mol氧原子,即2NA个,故A正确;‎ B、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n==2mol,故含有2mol碳原子,即2NA个,故B正确;‎ 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92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n==2mol,而1molNO2中含3mol原子,即2molNO2中含6mol原子,即6NA个,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4.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11.2 L氦气中含有0.5 NA原子 ‎  B. 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0.2 NA ‎  C. 常温常压下,‎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  D. 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总数NA个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11.2 L氦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 B、氯气参加的反应,可能是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减少;‎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6g混合气体相当于是1mol二氧化氮的组成;‎ D、根据电子守恒,钠反应失去1个电子,生成+1价的钠离子.‎ 解答: 解:A、标准状况下,‎11.2 L氦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含有的原子是0.5mol,含有0.5 NA原子,故A正确;‎ B、氯气和水、强碱溶液的反应,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0.1 mol Cl2反应转移0.1mol电子,故B错误;‎ C、‎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与‎46g二氧化氮组成相同,含有原子总数为3NA,故C正确;‎ D、钠反应失去1个电子,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失去1mol电子,转移电子总数NA个,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转移质量守恒定律和电子守恒的应用,本题难度中等.‎ ‎5.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态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NA ‎  B. 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稀的混合物红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  C. 50mL 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  D. 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 N2和0.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根据标准状况下氟化氢的状态进行判断;‎ B、根据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计算出含有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 C、根据铜足量,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在标准状况下,氟化氢不是气体,无法计算‎33.6L氟化氢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7.0g混合气体含有0.5mol最简式,含有1mol氢原子,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故B正确;‎ C、50mL18.4mol/L浓硫酸中含有0.92mol硫酸,浓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46mol二氧化硫,由于铜足量,浓硫酸反应后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生成SO2分子的数目小于0.46NA,故C错误;‎ D、由于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0.1molN2和0.3molH2不可能完全转化成0.2mol氨气,因此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0.6N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注意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状态,注意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本题难度不大.‎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3 g金属钠与过量的氧气反应,无论加热与否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 ‎  B. 1mol Na2CO3晶体中含CO离子数小于1 NA ‎  C. 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1 NA电子,则阳极产生气体‎11.2L ‎  D. 0.1 mol的CaO2中含阴离子数是0.2 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金属钠为1价金属,根据电子守恒分析‎2.3g钠完全反应注意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B、碳酸钠晶体中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 C、没有告诉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阳极生成气体的体积;‎ D、过氧化钙中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0.1mol过氧化钙中含有0.1mol阴离子.‎ 解答: 解:A、‎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金属钠完全反应失去0.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故A正确;‎ B、1mol碳酸钠中含有1mol碳酸根离子,含有的碳酸根离子数为1NA,故B错误;‎ C、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1NA电子,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阳极生成了0.5mol氯气,由于不是标况下,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无法计算,故C错误;‎ D、0.1molCaO2中含有0.1mol阴离子O22﹣离子,所以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NA,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并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7.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g ‎  B. 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 ‎  C. 标准状况下,将‎2.24L Cl2溶于水,可得到HClO分子的数目是0.1NA ‎  D. 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到0.2NA之间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胶体粒子是由多个氢氧化铁聚集成较大颗粒的粒子;‎ B、从 Cu2S和Cu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铜元素在Cu2S和CuO中的质量分数相同;‎ C、Cl2溶于水,只有部分Cl2反应;‎ D、根据Na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计算.‎ 解答: 解:A、胶体粒子是由多个氢氧化铁聚集成较大颗粒的粒子,因此无法确定Fe(OH)3的数目,故A错误;‎ B、从 Cu2S和Cu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铜元素在Cu2S和CuO中的质量分数相同,无论Cu2S和CuO物质的量之比如何变化,‎8.0g混合物中铜元素物质的量为0.1mol,即0.1NA,故B正确;‎ C、Cl2溶于水,只有部分Cl2反应,故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氯气的量,故C错误;‎ D、Na元素的化合价从0变化为+1价,转移1个电子,所以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存在的外界条件和聚集状态等问题.‎ ‎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78g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NA ‎  B. 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所含原子数为0.2NA ‎  C. ‎1L 0.1 mol/L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1NA ‎  D. 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过氧化钠中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1mol过氧根离子;‎ B.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标况下‎2.24L氖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0.2mol氖原子;‎ C.醋酸为弱电解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出氢离子;‎ D.标况下己烷为液体,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 解答: 解:A.‎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1mol过氧根离子,含有的阴离子数为NA,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氖气中含有0.1mol氖原子,所含原子数为0.1NA,故B错误;‎ C.‎1L0.1 mol/L醋酸溶液中含有溶质醋酸0.1mol,0.1mol醋酸只能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则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含有的氢离子数小于0.1N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己烷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2.24L己烷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选项A为易错点,注意过氧化钠中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 ‎  B.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  C. 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大量存在:Mg2+、Fe2+、Cl﹣、NO3﹣‎ ‎  D. 从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反应热和焓变;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分析: A.标况下‎1.12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6O2和18O2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 B.应该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C.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D.物质能量越高,稳定性越差,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石墨能量小于金刚石.‎ 解答: 解:A.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5mol16O2和‎1.12L18O2均含有0.1mol氧原子,含有0.1NA个氧原子,故A正确;‎ B.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没有指出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故B错误;‎ C.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中存在大量氢离子,NO3﹣在氢离子存在条件下能够氧化Fe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从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则石墨的稳定性高于金刚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物质稳定性与能量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离子共存的条件及物质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强.‎ ‎10.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B. ‎2L 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  C. 1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D.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亚铁离子和碘离子都能够被氯气氧化,1mol碘化亚铁完全反应消耗1.5mol氯气; ‎ B.根据n=cV计算出硫酸钾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所带的电荷的数目; ‎ C.过氧化钠中含有的离子为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 ‎ D.根据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计算出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 解答: 解:A.1molFeI2中含有1mol亚铁离子、2mol碘离子,完全反应需要消耗1.5mol氯气,转移了3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A错误; ‎ B‎.2L 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含有溶质硫酸钾1mol,1mol硫酸钾中含有1mol硫酸根离子,带有2mol负电荷,所带电荷数为2NA,故B错误; ‎ C.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2mol钠离子、1mol过氧根离子,总共含有3mol离子,含离子总数为3NA,故C错误; ‎ D‎.42g丙烯和环丙烷中含有3mol最简式CH2,含有6mol氢原子,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为6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要求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选项D为易错点,注意根据最简式计算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碳原子的数目的方法.‎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0.05mol•L﹣1Fe2(SO4)3溶液中含Fe3+数目为0.1NA ‎  B. 标准状况下,‎22.4L甲苯中含C﹣H数目为8 NA ‎  C. 常温、常压下,‎1.6g O2和O3混合物中,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  D. 0.1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没有告诉硫酸铁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铁离子数目;‎ B、标准状况下,甲苯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甲苯的物质的量;‎ C、‎1.6g氧气和臭氧中含有‎11.6g氧原子,含有0.1mol氧原子;‎ D、过氧化钠中氧元素为﹣1价,0.1mol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了0.05mol氧气,转移了0.1mol电子.‎ 解答: 解:A、题中没有告诉0.05mol•L﹣1Fe2(SO4)3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铁离子的数目,故A错误;‎ B、标况下,甲苯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22.4L甲苯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1.6g氧气和臭氧的化合物中含有‎11.6g氧原子,‎1.6g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故C正确;‎ D、0.1mol过氧化钠与足量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了0.05mol氧气,转移了0.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要求学生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态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  B. 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  C. 50mL18.4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  D. 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氟化氢的沸点是‎19.4℃‎,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所以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 B、乙烯与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计算7gCH2中的氢原子数得到;‎ C、浓硫酸随反应进行浓度变稀后不与铜反应;‎ D、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 解答: 解:A、氟化氢的沸点是‎19.4℃‎,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33.6L氟化氢物质的量不是1.5mol,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故A错误;‎ B、‎.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因为乙烯与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所以计算7gCH2中的氢原子数=×2=1mol,故B正确;‎ C、50mL18.4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浓硫酸随反应进行浓度变稀后不与铜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小于0.46NA,故C错误;‎ D、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0.6N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的应用,主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体积应用,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关键是浓硫酸岁反应进行浓度变稀不与铜反应,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题目难度中等.‎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  B. 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1.5NA ‎  C. ‎42.0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NA ‎  D. ‎5.6g铁与0.1mol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甲基(﹣14CH3)中含有8个中子,‎17g该甲基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8mol中子;‎ B.标准状况下,苯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苯的物质的量;‎ C.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根据混合物的最简式计算出含有的碳原子数目;‎ D.先判断过量情况,然后根据不足量计算出转移的电子数.‎ 解答: 解:A.‎17g甲基(﹣14CH3)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该甲基中含有8mol中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NA,故A错误;‎ B.标况下苯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苯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42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3mol最简式CH2,含有3mol碳原子,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NA,故C正确;‎ D.‎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氯气完全反应消耗0.15mol氯气,氯气不足,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苯不是气体、甲基(﹣14CH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8,要求学生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14.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0L 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B. ‎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  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  D. 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水溶液中NaAlO2和水中都含有氧原子;‎ B、依据石墨烯结构分析每个六元环中含有碳原子2个;‎ C、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微粒数;‎ D、依据氢氧根离子和羟基结构计算分析判断;‎ 解答: 解:A、‎1.0L 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NaAlO2 物质的量为1mol,水溶液中水中液含有氧原子,属于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2NA,故A错误;‎ B、石墨烯结构分析每个六元环中含有碳原子2个,‎12g石墨烯(单层石墨)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故B正确;‎ C、溶液体积不知,‎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不确定,故C错误;‎ D、1mol的羟基含有电子式9NA,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N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石墨结构、羟基和氢氧根离子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5.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  B. 在‎0℃‎,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  C. ‎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  D. 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从氯气只做氧化剂和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电子转移;‎ B、从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换算物质的量,结合氢气是双原子分子计算;‎ C、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结构计算电子数;‎ D、从微粒数计算物质的量,结合摩尔质量计算质量;‎ 解答: 解:A、1mol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2NA,故A错误;‎ B、‎0℃‎,101 kPa时为标准状况,‎22.4 L氢气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氢原子2mol,故B错误;‎ C、‎14g氮气物质的量为0.5mol,含电子数为0.5mol×2×7=7mol,即7NA,故C正确;‎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1mol×‎28g/mol=‎28g;0.5 mol甲烷的质量=0.5mol×‎16g/mol=‎8g,所以一氧化碳和甲烷的质量比为28:8=7: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电子数的计算应用.‎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 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来衡量其它粒子集体中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该数目的数值是个常数,被称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 .‎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国际规定来判断物质的量的单位,根据定义判断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答: 解: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故答案为:0.012;阿伏加德罗常数.‎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来源于教材基础知识,属极容易题.‎ ‎17.1mol H2SO4中含 1 mol硫原子, 2.408×1024个氧原子.‎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N=nNA,结合分子构成来计算原子个数.‎ 解答: 解:n(S)=n(H2SO4)=1mol;‎ n(0)=4n(H2SO4)=4×1mol=4mol;‎ N=nNA=4mol×6.02×1023/mol=2.408×1024,‎ 故答案为:1;2.408×1024.‎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子的组成特点.‎ ‎18.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中,分子个数之比为 1:1 ;原子个数之比为 2:3 ;氧原子个数比为 1:2 .‎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n=结合分子的组成进行计算.‎ 解答: 解:设CO 和 CO2 的物质的量都为n,‎ 则N(CO)=nNA,N(CO2)=nNA,‎ N(CO):N(CO2)=1:1,‎ 原子个数之比为:2×nNA:3×nNA=2:3;‎ 氧原子个数比为1×nNA:2×nNA=1:2.‎ 故答案为:1:1;2:3;1:2.‎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关计算公式的运用.‎ ‎19.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 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4)该气体溶液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1)利用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先计算物质的量再计算分子数,然后根据每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计算总原子数;‎ ‎(3)利用(1)中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气体体积公式计算;‎ ‎(4)利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 解答: 解:(1)n=,故答案为:;‎ 该气体所含分子总数为:N=nNA=,因为一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 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为分子数的2倍,即为,故答案为:;‎ ‎(3)V=nVm=mol×‎22.4L/mol=L,故答案为:;‎ ‎(4)C===mol/L,故答案为:.‎ 点评: 注意:1、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必须在标况下才可使用;2、物质的量浓度C=,V指溶液体积而非溶剂体积.‎ ‎20.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 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NA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4)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设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1)据n和M的关系公式计算;‎ 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这一知识点来分析;‎ ‎(3)根据标况下n和V的关系公式计算;‎ ‎(4)根据公式:质量分数=×100%来计算;根据c和n的关系公式计算;‎ ‎(5)根据c和n的关系公式计算.‎ 解答: 解:(1)根据公式n=得物质的量为,故答案为:;‎ 根据公式得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n=,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故原子物质的量为,原子总数为×NA,故答案为:×NA;‎ ‎(3)根据公式V=nVm得V=×22.4,故答案为:×22.4;‎ ‎(4)根据公式质量分数=×100%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根据公式c=得c==,‎ 故答案为:%;;‎ ‎(5)根据公式c=,得c==,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所涉及的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难度不大,注意公式的掌握.‎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一定质量的某金属ZAX和足量的稀H2SO4反应共有0.3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6.02×1022个 ZAXn+,这些阳离子共有6.02×1.3×1023个质子、6.02×1.4×1023个中子.‎ ‎(1)求Z、n和A的值.Z= 13 ;n= 3 ;A= 27 .‎ 写出该金属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3H2SO4═Al2(SO4)3+3H2↑. .‎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1)根据n=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由电子和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求出电荷数;根据离子个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比求出质子数、质量数.‎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解答: 解:(1)根据n===0.1mol,离子和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mol:0.3mol=1:3,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个数之比,所以一个离子是由该原子失去三个电子生成的,故电荷数为3;离子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6.02×1022个:6.02×1.3×1023个:6.02×1.4×1023个=1:13:14,所以该离子中含有13个质子、14个中子,故A为27,Z=A﹣N=27﹣14=13;‎ 故答案为:13、3、27.‎ 通过(1)知,该元素是Al,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故答案为2Al+3H2SO4═Al2(SO4)3+3H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个数之比是解本题的关键.‎ ‎【考点训练】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知识点的认识】‎ ‎1、阿伏伽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 ‎2、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 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同质量时:V1:V2=M2:M1‎ ‎(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 ⑤同质量时:P1:P2=M2: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题型一:阿伏伽德罗定律 典例1:(2011•新疆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分析:A、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一定温度、压强下,决定其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 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 解答: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决定其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故A错误;‎ B、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因此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故B正确;‎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同,标准状况下约为‎22.4L/mol,故C错误;‎ 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不同条件下体积不等的气体所含分子数可能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题型二: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 典例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 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 分析: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判断.‎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B、根据m=ρV,n=mM进行判断;‎ C、n=mM进行判断;‎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 解答: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二者所处的压强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二者的质量不相等,由于CO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二者质量相同,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 D、根据pV=nRT可知,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二者的温度不一定相等,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关键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可借助pV=nRT理解.‎ ‎【解题思路点拨】相对密度:‎ 在同温同压下,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 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中,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  )‎ ‎  A. CH4 B. N‎2 C. CO2 D. SO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 ‎  B.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  C. 1mol氧气的质量为‎16g ‎  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3.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体积比为2:3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  )‎ ‎  A. 42 B. ‎56 C. 21 D. 72‎ ‎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密度比为16:11 ②密度比为11:16 ③体积比为16:11 ④体积比为11:16(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  B. 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 ‎  C.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  D. 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  B. 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L ‎  C. 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 ‎  D. 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 ‎7.由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1,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  )‎ ‎  A. 2:1 B. 3:‎2 C. 2:3 D. 1:2‎ ‎8.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 ‎  B. 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 ‎  C. 若M(甲)>M(乙),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 ‎  D. 若M(甲)<M(乙),则的分子数:甲<乙 ‎9.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  )‎ ‎  A. 质量 B. 原子总数 C. 密度 D. 分子数 ‎10.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某气体的分子量为(  )‎ ‎  A. 28 B. ‎60 C. 32 D. 4‎ ‎1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  A. 2 B. ‎3 C. 4 D. 5‎ ‎1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  A. CH4 B. O‎2 C. CO2 D. SO2‎ ‎13.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  A. abc B. bcd C. abcd D. acd ‎14.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  B. 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  C. 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  D. 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15.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 p(Ne)>p(H2)>p(O2) B. p(O2)>p(Ne)>p(H2) C. p(H2)>p(O2)>p(Ne) D. p(H2)>p(Ne)>p(O2)‎ 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C原子数之比,二者的质量之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 ‎17.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H2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分子个数之比,原子个数之比为,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18.与‎16g氧气所含有分子数相同的氨气是g,与‎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氨气是g;相同条件下,‎5.6g氮气中添加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与‎16g O2所占体积相同.‎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9.已知在标况下的四种气体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克H2S ④0.2molNH3‎ 用相应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体积最大的是; 密度最大的是;‎ ‎(3)质量最小的是; (4)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 ‎20.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同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 ‎21.同温同压下,若A容器中充满O2和B容器中充满O3‎ ‎(1)若所含分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之比是;‎ 若两容器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比是;‎ ‎(3)若两容器的体积比为3:2,则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为,质量之比为,密度之比为.‎ ‎【考点训练】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中,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  )‎ ‎  A. CH4 B. N‎2 C. CO2 D. SO2‎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气体的体积越大,根据n=结合各物质的摩尔质量进行比较,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则物质的量越小,体积越小.‎ 解答: 解:由V=nVm=×Vm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时,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则气体的体积越大,则有:‎ 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B.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 C.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D.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 则CH4的摩尔质量最小,所以相同质量时,体积最大,‎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气体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注意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 ‎  B.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  C. 1mol氧气的质量为‎16g ‎  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L.‎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 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解答: 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 B、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L,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故B错误;‎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mol氧气的质量为‎32g,故C错误;‎ 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考查物质的量及单位、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推论,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3.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体积比为2:3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  )‎ ‎  A. 42 B. ‎56 C. 21 D. 72‎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等,结合n==以及物质的分子构成解答该题.‎ 解答: 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等,体积比为2:3,由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设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则有2x=3×28,‎ x=42,‎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中等.‎ ‎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密度比为16:11 ②密度比为11:16 ③体积比为16:11 ④体积比为11:16(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相同计算出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结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计算并比较体积、密度关系.‎ 解答: 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设两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g,则S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11:16,‎ 根据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64g/mol:‎44g/mol=16:11,根据V=知,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44g/mol:‎64g/mol=11:16,所以①④正确,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有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关公式的利用.‎ ‎5.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  B. 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 ‎  C.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  D. 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判断.‎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B、根据m=ρV,n=进行判断;‎ C、n=进行判断;‎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 解答: 解: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二者所处的压强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二者的质量不相等,由于CO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二者质量相同,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 D、根据pV=nRT可知,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二者的温度不一定相等,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关键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可借助pV=nRT理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  B. 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L ‎  C. 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 ‎  D. 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根据m=nM=M计算;‎ B、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C、根据ρ=计算判断;‎ D、根据ρ=计算判断.‎ 解答: 解:A、28gCO的物质的量是1mol,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物质的量也是1mol,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故A正确;‎ B、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所以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不一定是VL,故B错误;‎ 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质量之比为7:11;由ρ=知,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未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摩尔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其体积,导致无法判断其密度之比,故C错误;‎ 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质量之比为7:11;由ρ=知,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未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摩尔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其体积,导致无法判断其密度之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气体体积、密度、质量的计算判断,难度不大,明确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7.由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1,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  )‎ ‎  A. 2:1 B. 3:‎2 C. 2:3 D. 1:2‎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M=ρVm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 解答: 解: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 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g/L×‎22.4L/mol=‎22.4g/mol.‎ 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 所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9.6:6.4=3:2,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中等,本题采取十字交叉法计算,简化计算.采取常见解法,容易理解,但计算繁琐,容易出错.‎ ‎8.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 ‎  B. 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 ‎  C. 若M(甲)>M(乙),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 ‎  D. 若M(甲)<M(乙),则的分子数:甲<乙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相同温度下,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等质量、等密度的甲、乙两种气体,根据ρ=可知气体的体积相等,结合n=以及PV=nRT比较压强大小,根据Vm=比较气体摩尔体积大小,根据n=判断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物质的量越大,气体分子数越多.‎ 解答: 解:A.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等质量、等密度的甲、乙两种气体,根据ρ=可知气体的体积相等,故A错误;‎ B.若M(甲)<M(乙),根据n=,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由PV=nRT可知,气体的压强:甲>乙,故B正确;‎ C.根据n=,若M(甲)>M(乙),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根据Vm=,故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故C错误;‎ D.根据n=,若M(甲)<M(乙),则n(甲)>n(乙),则气体的分子数:甲>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D,注意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推导.‎ ‎9.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  )‎ ‎  A. 质量 B. 原子总数 C. 密度 D. 分子数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根据m=nM=M计算.‎ B、根据N=nNA=NA结合分子构成计算原子总数.‎ C、根据ρ=判断.‎ D、根据N=nNA=NA计算分子总数.‎ 解答: 解: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所以两个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A、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由m=nM=M知,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M不同,所以两种气体的质量不同,故A错误.‎ B、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含分子数相同,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所以两种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不同,故B错误.‎ C、由ρ=知,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密度不同,故C错误.‎ D、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含分子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C,会根据密度公式进行推导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密度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10.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某气体的分子量为(  )‎ ‎  A. 28 B. ‎60 C. 32 D. 4‎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同温同压下,相同容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令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容器质量为m,根据容器充满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方程计算n、m的值;根据M=可计算X气体的摩尔质量,据此计算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令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容器质量为m,则:‎ m+n×‎32g/mol=‎116g,‎ m+n×‎44g/mol=‎122g.‎ 解得,n=0.5mol,m=‎100g.‎ 充满气体X后的质量为‎114g,所以气体X的质量为‎114g﹣‎100g=‎14g,物质的量为0.5mol.‎ 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28g/mol.‎ 所以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故选:A.‎ 点评: 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是解题关键.‎ ‎1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  A. 2 B. ‎3 C. 4 D. 5‎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呈正比,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以此判断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 解答: 解: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 即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 则有:2+5>4+n,‎ n<3,‎ 选项中只有A符合,‎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压强的变化分析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关系,避免繁琐的计算.‎ ‎1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  A. CH4 B. O‎2 C. CO2 D. SO2‎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相同质量的气体,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摩尔质量越大,所占体积越小.据此判断.‎ 解答: 解:A、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B、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 C、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D、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64g/mol;‎ 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所占体积为CH4>O2>CO2>SO2.‎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可借助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可运用公式判断.‎ ‎13.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  A. abc B. bcd C. abcd D. acd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判断;‎ b、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c、计算各物质的质量进行比较;‎ d、计算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结合化学式判断H原子的物质的量,据此解答.‎ 解答: 解:①‎6.72L CH4 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③‎13.6g H2S 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0.2mol NH3.‎ 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体积②>③>①>④,故a正确;‎ b.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CH4 为‎16g/mol②HCl为‎36.5g/mol ③H2S 为‎34g/mol④NH3为‎17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②>③>④>①,故b正确;‎ c.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 为0.3mol×‎16g/mol=‎4.8g②HCl为0.5mol×‎36.5g/mol=‎33.25g ③H2S ‎13.6g④NH3为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故c正确;‎ d.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CH4 为0.3mol×4=1.2mol②HCl为0.5mol③H2S 0.4mol×2=0.8mol④NH3为0.2mol×3=0.6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常用化学计量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14.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  B. 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  C. 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  D. 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等,等体积时,根据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公式解答该题.‎ 解答: 解:A.由于‎12C18O和14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体积相等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不等,因此密度不等,故A错误;‎ B.1个‎12C18O分子中有16个中子,1个14N2分子中含有14个中子,二者均为双原子分子,原子数相等,即分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故B错误;‎ C.‎12C18O和14N2均为14电子分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相等,所具有的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 D.‎12C18O和14N2分子内均有14个质子,由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等质量的两种分子所具有的质子数不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概念与理论的理解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15.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 p(Ne)>p(H2)>p(O2) B. p(O2)>p(Ne)>p(H2) C. p(H2)>p(O2)>p(Ne) D. p(H2)>p(Ne)>p(O2)‎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据此判断.‎ 解答: 解:Ne的摩尔质量为‎20g/mol,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 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摩尔质量越大,压强越小.‎ 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e)>p(O2).‎ 故选:D.‎ 点评: 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可借助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 1:2 ,C原子数之比 1:1 ,二者的质量之比 7:11 ,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 1:1 .‎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N=nNA,以及n==,结合分子的构成进行计算.‎ 解答: 解: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而1个CO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CO2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2个O原子,‎ 所以: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1:2,‎ C原子数之比为1:1,‎ 根据n==,‎ 可知m=nM,二者的质量之比为:m(CO):m(CO2)=28:44=7:11,‎ V=nVm,在同温同压下Vm相同,则体积之比为:V(CO):V(CO2)=nVm:nVm=1:1,‎ 故答案为:1:2;1:1;7:11;1:1.‎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的运用.‎ ‎17.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H2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分子个数之比 1:1 ,原子个数之比为 2:3 ,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1:22 .‎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H2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根据分子组成判断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根据物质的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质量关系.‎ 解答: 解: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H2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比值都为1:1,‎ ‎1个氢气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则原子个数之比为2:3,‎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二者的质量之比为2:44=1:22,‎ 故答案为:1:1;1:1;2:3;1:22.‎ 点评: 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18.与‎16g氧气所含有分子数相同的氨气是‎8.5 ‎g,与‎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氨气是‎4.25 ‎g;相同条件下,‎5.6g氮气中添加‎5.1 ‎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与‎16g O2所占体积相同.‎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n=计算有关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根据分子的组成计算所含原子与分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n=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之间的量.‎ 解答: 解:n(O2)===0.5mol,‎ 由N=nNA,可知气体的分子数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 所以m(NH3)=0.5mol×‎17g/mol=‎8.5g,‎ ‎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为2×0.5NA=NA,与‎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mol=0.25mol,m(NH3)=0.25mol×‎17g/mol=‎4.25g,‎ ‎5.6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根据n=可知,气体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 所以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 质量为:m(NH3)=0.3mol×‎17g/mol=‎5.1g,‎ 故答案为:8.5;4.25;5.1‎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关计算公式的运用.‎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9.已知在标况下的四种气体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克H2S ④0.2molNH3‎ 用相应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体积最大的是 ② ; 密度最大的是 ② ;‎ ‎(3)质量最小的是 ④ ; (4)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 ② .‎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标况下Vm=‎22.4L/mol,根据n===,ρ==结合分子的组成计算有关物理量.‎ 解答: 解:①6.72LCH4中:n(CH4)==0.3mol,m(CH4)=0.3mol×‎16g/mol=‎4.8g,ρ(CH4)===g/L,‎ N(H)=4N(CH4)=1.2NH3;‎ ‎②3.01×1023个HCl分子中:n(HCl)=mol=0.5mol,V(HCl)=0.5mol×‎22.4L/mol=‎11.2L,‎ ρ(HCl)===g/L,m(HCl)=0.5mol×‎36.5g/mol=‎18.25g;‎ ‎③‎13.6克H2S 中:n(H2S)==0.4mol,V(H2S)=0.4mol×‎22.4L/mol=‎8.96L,ρ(H2S)===g/L,‎ N(H)=2N(H2S)=0.8NA;‎ ‎④0.2molNH3中:m(NH3)=0.2mol×‎17g/mol=‎3.4g,V(NH3)=0.2mol×‎22.4L/mol=‎4.48L,ρ(NH3)===g/L,N(H)=3N(NH3)=0.6NH3.‎ 所以:体积最大的是②,密度最大的是②,质量最小的是④,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②.‎ 故答案为:②;②;④;②.‎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 ‎20.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 1:2 ;同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3:1 ;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 2:3 .‎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根据质量计算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根据物质的量和分子的组成判断氢原子数目之比;‎ 根据分子组成计算氢原子数相等时物质的量关系,进而计算体积之比.‎ 解答: 解: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定律,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粒子,‎ 则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根据m=n•M可知,‎ 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17:34=1:2;‎ 设氨和硫化氢气体的质量分别为‎34g,则n(NH3)==2mol,n(H2S)==1mol,‎ 相同条件下,物质的越多,气体的体积越大,则同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2:1;‎ ‎2molNH3中H原子的个数为:2mol×3×NA/mol=6NA,‎ ‎1molH2S中H原子的个数为:1mol×2×NA/mol=2NA,‎ 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6:2=3:1;‎ 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设含有6molH原子,则 氨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mol,‎ 则体积之比为2:3.‎ 故答案为:1:2;2:1;3:1;2:3.‎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微粒数目之间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1.同温同压下,若A容器中充满O2和B容器中充满O3‎ ‎(1)若所含分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之比是 1:1 ;‎ 若两容器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比是 3:2 ;‎ ‎(3)若两容器的体积比为3:2,则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质量之比为 1:1 ,密度之比为 2:3 .‎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1)同温同压下,根据n==计算;‎ 根据分子的组成判断气体物质的量的关系,根据n=计算 ‎(3)根据n=计算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质量,根据计算密度.‎ 解答: 解:(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等,根据n==可知: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之比,‎ 故答案为:1:1;‎ 若两容器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根据分子组成可知,两容器中的分子数之比等于3:2,根据n==可知: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之比,为3:2,故答案为:3:2;‎ ‎(3)若两容器的体积比为3:2,根据n=可知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为3:2,‎ 质量之比为:3mol×‎32g/mol:2mol×‎48g/mol=1:1,‎ 根据计算,密度之比为::=2:3,‎ 故答案为:3:2,1:1,2:3.‎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的运用.‎ ‎【考点训练】单质和化合物 ‎【知识点的认识】‎ ‎1、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1)单质:单质一定是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比如铜(Cu),铁(Fe),氮气(N2),氢气(H2),氧气(O2)等.‎ ‎(2)化合物:与单质相对,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命题方向】本考点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 题型一: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典例1: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HCl B.O‎2 C.Br2 D.Ar 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A、氯化氢是含有两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是化合物,故A正确.‎ B、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单质,故B错误.‎ C、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单质,故C错误.‎ D、氩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单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题目简单,注意氩是单原子分子.‎ ‎【解题思路点拨】单质和化合物是根据物质组成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在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时,应首先确定该物质是否是纯净物,然后才能考虑是单质或者化合物.特别是单质,没有纯净物为前提的物质虽然有的也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它可能不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  B. 光线通过时,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  C. 氧气、液氯是单质,氯水、氯化氢、纯碱是化合物 ‎  D.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涉及物理变化 ‎2.下表各组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 液氧、空气、Cl2、铜丝 HCl、H2SO4、H2O、HNO3 NaCl溶液、盐酸、CuSO4•5H2O NH3、NaOH、BaSO4固体 分类标准 单质 酸 混合物 电解质 不属于该类的物质 空气 H2O 盐酸 NH3‎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 ‎⑤Na2O2、Na2CO3、Na2SiO3均为钠盐.‎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③⑤‎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 ‎  A. 氧化钙,澄清的泉水 ‎  B. 氢氧化钾,含铜质量分数为80%的氧化铜 ‎  C. 澄清的石灰水,粗盐 ‎  D. 红磷,空气 ‎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Na2O2、Na2CO3、NaHCO3、Na2SiO3均为钠盐 ⑥CH3COONa、Na2CO3、NaHSO3、NaF溶液均为碱性.‎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③⑥‎ ‎6.下列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 干冰、铁、胆矾 B. 液态氧、氧化钙、石灰水 ‎  C. 氮气、氯化氢、烧碱 D. 水、碘酒、熟石灰 ‎7.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 HCl B. O‎2 C. Br2 D. Ar ‎8.想一想:Ba(OH)2(固体)、CuSO4(固体)、纯醋酸(液态)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 ‎  A. 75%的酒精溶液 B. 硝酸钠晶体 ‎  C. Fe(OH)3胶体 D. 豆浆 ‎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  C. CCl4是一种化合物 ‎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10.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  A. 石墨 B. 硫铁矿 C. 青铜 D. 碳素墨水 ‎11.“分类”的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  A.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C.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为酸 ‎  D.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2.下列有关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种类可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B. 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液是否可以导电,将其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其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  D. 根据氧化物中组成元素的不同,将其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13.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  )‎ ‎  A. 金刚石、干冰、SO2 B. KCl、盐酸、NaOH ‎  C. CuSO4•5H2O、冰、乙醇 D. 臭氧、CaCO3、铝合金 ‎1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 ‎  B. 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  C. 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 ‎  D. 单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15.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  A. 氧化物、化合物 B. 化合物、电解质 ‎  C. 溶液、胶体 D.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考点训练】单质和化合物-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  B. 光线通过时,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  C. 氧气、液氯是单质,氯水、氯化氢、纯碱是化合物 ‎  D.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涉及物理变化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胶体的重要性质;钠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A.金属钠易和空气中的水、氧气以及二氧化碳反应;‎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D.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金属钠易和空气中的水、氧气以及二氧化碳反应,常保存在密度较小的煤油中,故A正确; ‎ B.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氧气、液氯是单质,氯化氢、纯碱是化合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C错误;‎ D.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保存、分类,胶体和物理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2.下表各组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 液氧、空气、Cl2、铜丝 HCl、H2SO4、H2O、HNO3 NaCl溶液、盐酸、CuSO4•5H2O NH3、NaOH、BaSO4固体 分类标准 单质 酸 混合物 电解质 不属于该类的物质 空气 H2O 盐酸 NH3‎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据此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中各种的所属类别;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解答: 解:A.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单质,故A正确; ‎ B.H2O既不是酸又不是碱,故B正确;‎ 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不是氨气本身发生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明确单质、酸、混合物、电解质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 ‎⑤Na2O2、Na2CO3、Na2SiO3均为钠盐.‎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③⑤‎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①化合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液氯是单质;‎ ‎②依据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分析;‎ ‎③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 ‎④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间;‎ ‎⑤盐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钠盐是指盐含有钠离子的盐;‎ 解答: 解:A、①中液氯是单质,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故A错误;‎ B、②中三种物质均为溶液,属于混合物;③中三种物质溶于水都会自身电离为离子,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 C、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④中漂粉精不是胶体,它能溶于水中,是溶解物,故C错误;‎ D、⑤中Na2O2没有酸根离子,所以不是盐,更不是钠盐,是过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电解质等概念的分析即可判断,掌握物质的组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 ‎  A. 氧化钙,澄清的泉水 ‎  B. 氢氧化钾,含铜质量分数为80%的氧化铜 ‎  C. 澄清的石灰水,粗盐 ‎  D. 红磷,空气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氧化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 B.氢氧化钾是化合物,由于在纯净的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因此含铜质量分数为80%的氧化铜是纯净物,故B错误;‎ C.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粗盐中含有氯化钠、泥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Na2O2、Na2CO3、NaHCO3、Na2SiO3均为钠盐 ⑥CH3COONa、Na2CO3、NaHSO3、NaF溶液均为碱性.‎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③⑥‎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利用化合物、混合物、电解质、胶体、盐等概念来判断物质的分类.‎ ‎①化合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液氯是单质;‎ ‎②依据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分析;‎ ‎③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 ‎④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间;‎ ‎⑤钠盐应电离出钠离子与酸根离子;‎ ‎⑥NaHSO3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解答: 解:①中液氯是单质,故①错误;‎ ‎②氢氟酸是HF水溶液,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氨水为氨气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故②正确;‎ ‎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相应的离子,均为电解质,故③正确;‎ ‎④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漂粉精为次氯酸盐的水溶液,二者属于溶液,牛奶、豆浆是胶体,故④错误;‎ ‎⑤Na2CO3、NaHCO3、Na2SiO3均为钠盐,Na2O2没有酸根所以不是盐,是氧化物,故⑤错误;‎ ‎⑥NaHSO3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故⑥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等概念的分析即可判断,掌握物质的组成是解题关键.‎ ‎6.下列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 干冰、铁、胆矾 B. 液态氧、氧化钙、石灰水 ‎  C. 氮气、氯化氢、烧碱 D. 水、碘酒、熟石灰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根据物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 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 ‎ B.液态氧、氧化钙、石灰水分别属于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故B正确;‎ C.烧碱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难度不大.‎ ‎7.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 HCl B. O‎2 C. Br2 D. Ar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氯化氢是含有两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是化合物,故A正确.‎ B、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单质,故B错误.‎ C、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单质,故C错误.‎ D、氩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单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题目简单,注意氩是单原子分子.‎ ‎8.想一想:Ba(OH)2(固体)、CuSO4(固体)、纯醋酸(液态)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 ‎  A. 75%的酒精溶液 B. 硝酸钠晶体 ‎  C. Fe(OH)3胶体 D. 豆浆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混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单一的一种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解答: 解:混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单一的一种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Ba(OH)2(固体)、CuSO4(固体)、纯醋酸(液态)都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解:A.75%的酒精溶液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故A错误; ‎ B.硝酸钠晶体是纯净物,故B正确;‎ C.Fe(OH)3胶体是Fe(OH)3和水的混合物,故C错误;‎ D.豆浆是蛋白质,水等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和区分,正确从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两个角度来把握,还要注意特殊情况,比如碳单质和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都是又原子直接构成的.‎ ‎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  C. CCl4是一种化合物 ‎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信息给予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 B、化学反应前后遵循元素守恒的思想;‎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解答: 解: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故A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遵循元素守恒的思想,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B正确;‎ C、CCl4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的过程是钠单质置换出碳单质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所学过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是一道基础知识题目.‎ ‎10.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  A. 石墨 B. 硫铁矿 C. 青铜 D. 碳素墨水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利用此概念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A.石墨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A正确; ‎ B.硫铁矿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B错误;‎ C.青铜是合金是混合物,故C错误;‎ D.碳素墨水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单质的概念,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单质概念的理解及掌握.‎ ‎11.“分类”的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  A.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C.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为酸 ‎  D.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C.硫酸氢钠在水中也能电离产生H+;‎ D.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A.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例如氧气,此时也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所以不一定是纯净物,故A错误; ‎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 C.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是酸,硫酸氢钠在水中也能电离产生H+,故C错误;‎ 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是反应前后化合价都为0,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类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12.下列有关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种类可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B. 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液是否可以导电,将其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其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  D. 根据氧化物中组成元素的不同,将其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定义考虑;‎ B.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C.混和物(分散系)可以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D.根据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考虑.‎ 解答: 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故A错误; ‎ B.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与溶液的导电性无关,故B错误;‎ C.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故C正确;‎ D.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成酸或与碱作用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相关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3.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  )‎ ‎  A. 金刚石、干冰、SO2 B. KCl、盐酸、NaOH ‎  C. CuSO4•5H2O、冰、乙醇 D. 臭氧、CaCO3、铝合金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含有多种物质的为混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故A错误; ‎ B.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CuSO4•5H2O、冰、乙醇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都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铝合金是由多种金属单质熔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题目难度不大.‎ ‎1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 ‎  B. 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  C. 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 ‎  D. 单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B.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C.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 D.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解答: 解:A.电解质包含于化合物中,故A错误; ‎ B.碱性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类化合物,碱性氧化物包含于化合物中,故B错误;‎ C.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故C正确;‎ D.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利用题干中的几种关系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各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15.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  A. 氧化物、化合物 B. 化合物、电解质 ‎  C. 溶液、胶体 D.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根据物质的分类知识来回答.‎ 解答: 解:A、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所以前者被后者包含,故A错误;‎ B、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态下是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前者包含后者,故B正确;‎ C、混合物分为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前者不包含后者,故C错误;‎ D、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均是酸性氧化物,前者不包含后者,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知识,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来回答,难度不大.‎ ‎【考点训练】混合物和纯净物-1‎ ‎【知识点的认识】 1、混合物的概念: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亦即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无固定组成和性质,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将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将所含物质加以分离.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命题方向】本考点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 题型一:混合物、纯净物概念的考察 典例1: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石墨与金刚石混合在一起,由碳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一种原子可能得到不同的分子,如O2、O3均由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组成种类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对于离子化合物来说,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只能得到一种物质(电荷守恒),当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时,其组成物质的种类可能是多种,如FeCl3与FeCl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纯净物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题型二: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典例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纯碱 B.小苏打 C.烧碱 ‎ D.漂白粉 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纯碱中只含有一种碳酸钠,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小苏打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碳酸氢钠,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烧碱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氢氧化钠,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对照概念即可完成. 【解题思路点拨】常见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方法:能否写出化学式,能写出化学式的为纯净物,不能写出的为化合物.因此需要熟记高中所学的容易混淆的混合物,比如:漂白粉、漂粉精、草木灰、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电石、铝土矿、刚玉、水玻璃、水煤气、焦炉煤气、福尔马林等都是混合物.‎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家庭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调味用的食醋 B. 纯水降温得到的冰水混合物 ‎  C. 炒菜用的铁锅 D. 餐饮用的啤酒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A B C D 电解质 浓硫酸 胆矾 硫酸钡 冰醋酸 混合物 漂白粉 淀粉 水玻璃 冰水混合物 酸性氧化物 SO2 Mn2O7 SiO2 NO2‎ 酸 HClO4 H2SiO3 NaHSO4 CH3COOH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水玻璃、水银、水煤气 ‎ ‎②电解质:明矾、醋酸、石膏 ‎③酸性氧化物:CO2、CO、SO3‎ ‎④同位素:1H、2H2、3H ‎⑤同素异形体:C80、金刚石、石墨 ‎ ‎⑥干冰、液氯都是非电解质.‎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②⑤‎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海水 B. 胶体 C. 铝热剂 D. 氯化钠 ‎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盐酸、王水、水玻璃、水银 ‎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H2SO4、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漂白粉、水玻璃和铝热剂都是混合物;‎ ‎②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 ‎③氨基酸、纯碱、芒硝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④乙醇中混有乙酸,可先加足量生石灰后再蒸馏.‎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下列物质全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福尔马林、白酒、食醋 B. 甘油、硬脂酸、乙醇钠 ‎  C. 苯、汽油、无水乙醇 D. 二氯乙烷、聚氯乙烯、苯酚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②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 ‎③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 ‎ ‎④某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 ‎⑤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 ‎ ‎⑥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 ‎  A. ②③⑥ B. ④⑤⑥ C. ②⑥ D. ①④‎ ‎9.下列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①液氯、氨水、干冰、碘化银均为纯净物 ‎②CaCl2、NaOH、HCl、IBr均为化合物 ‎③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强电解质 ‎④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⑤碘酒、淀粉、水雾、纳米材料均为胶体.‎ ‎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⑤‎ ‎10.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 ‎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 ‎④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11.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  B. 石墨和C60互为同位素 ‎  C. 磷酸钙中所含的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12.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 ‎  A. 盐酸、空气、醋酸、干冰 ‎  B. 冰醋酸、海水、硫酸钠、乙醇 ‎  C. 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 ‎  D. 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 ‎13.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的一组为(  )‎ ‎  A. 蒸馏水、氨水、氧化铝、二氧化硫 ‎  B. 纯盐酸、空气、硫酸、干冰 ‎  C. 胆矾、盐酸、铁、碳酸钙 ‎  D. 生石灰、漂白粉、氯化铜、碳酸钠 ‎14.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  A. 烧碱、液态氧、碘酒 B.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  C. 干冰、铁、氯化氢 D. 空气、氮气、胆矾 ‎1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  B. 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二、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6.现有下列物质:A.豆浆;B.食盐水;C.铁;D.H2SO4; E.氢氧化钠固体;F.纯碱;G.泥水;H.二氧化碳;I.水.请将它们的序号或所属类别填充到下列横线上.‎ ‎【考点训练】混合物和纯净物-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家庭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调味用的食醋 B. 纯水降温得到的冰水混合物 ‎  C. 炒菜用的铁锅 D. 餐饮用的啤酒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来判断.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解答: 解:A.食醋含有乙酸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 B.冰水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铁锅是铁与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啤酒含有乙醇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A B C D 电解质 浓硫酸 胆矾 硫酸钡 冰醋酸 混合物 漂白粉 淀粉 水玻璃 冰水混合物 酸性氧化物 SO2 Mn2O7 SiO2 NO2‎ 酸 HClO4 H2SiO3 NaHSO4 CH3COOH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 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酸性氧化物时和 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是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依据概念实质和物质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浓硫酸是溶液是电解质溶液,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二氧化硫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高氯酸属于酸,故A错误;‎ B、胆矾是硫酸铜晶体化合物,符合电解质概念,属于电解质,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Mn2O7 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H2SiO3 属于酸,故B正确;‎ C、硫酸钡熔融状态导电属于电解质,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硅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NaHSO4 能电离出氢离子,阳离子还有钠离子,属于盐,故C错误;‎ D、冰醋酸是弱酸属于电解质,冰水混合物是水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NO2和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酸性氧化物概念,CH3COOH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方法和物质组成分析判断,主要是电解质、混合物、酸性氧化物、酸概念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水玻璃、水银、水煤气 ‎ ‎②电解质:明矾、醋酸、石膏 ‎③酸性氧化物:CO2、CO、SO3‎ ‎④同位素:1H、2H2、3H ‎⑤同素异形体:C80、金刚石、石墨 ‎ ‎⑥干冰、液氯都是非电解质.‎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②⑤‎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 ①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②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③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④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核素;‎ ‎⑤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 ‎⑥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非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 解答: 解:①水玻璃和水煤气是混合物,水银是单质,故①错误;‎ ‎②明矾、冰醋酸、石膏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故②正确;‎ ‎③CO2、SO3都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O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故③错误;‎ ‎④同位素是同元素的不同原子,1H、3H是氢元素的同位素,2H2是单质,故④错误;‎ ‎⑤同素异形体是同元素的不同单质,C8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⑤正确;‎ ‎⑥干冰的水溶液能导电,原因是干冰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溶液导电,碳酸是电解质,干冰是非电解质;液氯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液氯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⑥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题目较为简单,学习中注意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海水 B. 胶体 C. 铝热剂 D. 氯化钠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来判断.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解答: 解:A.海水含有很多无机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 B.胶体属于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铝热剂是铝粉和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氯化钠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盐酸、王水、水玻璃、水银 ‎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H2SO4、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同素异形体;单质和化合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①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②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③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 ‎④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答: 解: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水银的成分是金属汞,是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①错误;‎ ‎②CaCl2、烧碱是化合物,聚苯乙烯是高聚物,是混合物,HD为单质,故②错误;‎ ‎③H2SO4、胆矾、冰醋酸、硫酸钡都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故③正确; ‎ ‎④C60、C70、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④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知识,熟记各类物质的概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漂白粉、水玻璃和铝热剂都是混合物;‎ ‎②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 ‎③氨基酸、纯碱、芒硝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④乙醇中混有乙酸,可先加足量生石灰后再蒸馏.‎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①从物质的组成角度分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②从物质的性质和发生的反应判断,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下加强热发生分解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 ‎③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一种盐;‎ ‎④根据乙酸具有酸性,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来考虑.‎ 解答: 解: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以上三种物质都是混合物,故①正确;‎ ‎②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下加强热发生分解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故②错误;‎ ‎③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一种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③错误;‎ ‎④乙醇中混有乙酸,根据乙酸具有酸性,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加足量生石灰后生成乙酸钙和氢氧化钙,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易挥发,而乙酸钙和氢氧化钙难以挥发,可将二者分离,故④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反应类型的判断、物质的提纯和分离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易错点为④,注意把握将二者分离的原理.‎ ‎7.下列物质全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福尔马林、白酒、食醋 B. 甘油、硬脂酸、乙醇钠 ‎  C. 苯、汽油、无水乙醇 D. 二氯乙烷、聚氯乙烯、苯酚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 解:A.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属于混合物,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 B.甘油、硬脂酸、乙醇钠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汽油主要是由C4~C10各种烃类组成,是混合物,无水乙醇是纯度达到99%以上的乙醇,故C错误;‎ D.二氯乙烷、苯酚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聚氯乙烯的聚合度不是定值,它一般是由几万到几十万的不定数,所以说它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②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 ‎③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 ‎ ‎④某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 ‎⑤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 ‎ ‎⑥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 ‎  A. ②③⑥ B. ④⑤⑥ C. ②⑥ D. ①④‎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纯净物是同种物质组成的,可以是同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微观角度分析是由同种微粒构成,熔点固定;‎ ‎①O2和O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②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 ‎③纯净物的构成微粒相同,与元素种类无关;同分异构体可以组成混合物;‎ ‎④钠和氧形成的化合物有2种;‎ ‎⑤碳元素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 ‎⑥同种微粒构成的是纯净物.‎ 解答: 解:①O2和O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故①错误;‎ ‎②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故②正确;‎ ‎③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有机物烃的同分异构体组成的是混合物,故③错误;‎ ‎④钠和氧形成的化合物有2种,如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故④错误;‎ ‎⑤碳元素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燃烧产物都为二氧化碳,故⑤错误;‎ ‎⑥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是由同种微粒构成的,是纯净物,故⑥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9.下列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①液氯、氨水、干冰、碘化银均为纯净物 ‎②CaCl2、NaOH、HCl、IBr均为化合物 ‎③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强电解质 ‎④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⑤碘酒、淀粉、水雾、纳米材料均为胶体.‎ ‎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⑤‎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①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②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③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 ‎④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⑤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间.‎ 解答: 解:①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①错误;‎ ‎②CaCl2、NaOH、HCl、IBr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水银的单质,不是电解质,故③错误;‎ ‎④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④正确;‎ ‎⑤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淀粉、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胶体是分散系,故⑤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等概念的分析即可判断,掌握物质的组成是解题关键.‎ ‎10.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 ‎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 ‎④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①胶体和溶液是混合物;‎ ‎②硫酸钡是盐,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③纯碱是盐;‎ ‎④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⑤置换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 解答: 解: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混合物,故①正确;‎ ‎②硫酸钡是盐,水溶液中难溶,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②正确;‎ ‎③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故③错误;‎ ‎④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故④正确;‎ ‎⑤置换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如:CuO+H2=Cu+H2O,故⑤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反应类型的分析判断,电解质概念应用,概念的实质理解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11.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  B. 石墨和C60互为同位素 ‎  C. 磷酸钙中所含的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同位素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组成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 B、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子;‎ C、钙元素是长周期元素;‎ 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解:A、水、双氧水都是纯净物,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子,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磷酸钙中所含的钙元素是长周期元素,所以其所含的元素不都是短周期元素,故C错误;‎ 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方法,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理解和分析判断,物质变化的判断应用,题目较简单.‎ ‎12.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 ‎  A. 盐酸、空气、醋酸、干冰 ‎  B. 冰醋酸、海水、硫酸钠、乙醇 ‎  C. 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 ‎  D. 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根据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解答:‎ ‎ 解: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中各种的所属类别.‎ A.盐酸、空气、醋酸、干冰分别属于混合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故A错误; ‎ B.冰醋酸、海水、硫酸钠、乙醇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故B正确;‎ C.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分别属于混合物、混合物、电解质、电解质,故C错误;‎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分别属于化合物、混合物、电解质、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需要对相关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对相关属类的物质有清晰的理解,这要求在学习概念时,既要理解概念,又要能举出典型例子.‎ ‎13.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的一组为(  )‎ ‎  A. 蒸馏水、氨水、氧化铝、二氧化硫 ‎  B. 纯盐酸、空气、硫酸、干冰 ‎  C. 胆矾、盐酸、铁、碳酸钙 ‎  D. 生石灰、漂白粉、氯化铜、碳酸钠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依据概念结合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判断;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解答: 解:A、蒸馏水、氨水、氧化铝、二氧化硫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的,故A正确;‎ B、纯盐酸、空气、硫酸、干冰中纯盐酸为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B错误;‎ C、胆矾、盐酸、铁、碳酸钙中铁是单质,碳酸钙是电解质,故C错误;‎ D、生石灰、漂白粉、氯化铜、碳酸钠中的碳酸钠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及各种物质的成分掌握.‎ ‎14.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  A. 烧碱、液态氧、碘酒 B.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  C. 干冰、铁、氯化氢 D. 空气、氮气、胆矾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其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固体,为化合物,液态氧为单质,碘酒为碘和酒的混合物,故A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固体,属于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氯化氢属于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故C错误;‎ D、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氮气是单质、胆矾五水硫酸铜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物质类别的特征.‎ ‎1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  B. 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根据物质组成成分的多少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B、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根据纯净物中含有元素的种类不同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D、根据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解答: 解:A、因物质根据组成成分的多少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所以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 B、因化合物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所以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故B正确;‎ C、因纯净物根据含有元素的种类不同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所以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因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解答本题要分析概念间的关系.‎ 二、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6.现有下列物质:A.豆浆;B.食盐水;C.铁;D.H2SO4; E.氢氧化钠固体;F.纯碱;G.泥水;H.二氧化碳;I.水.请将它们的序号或所属类别填充到下列横线上.‎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根据酸是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的是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的是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的是溶液.‎ 解答: 解:A.豆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属于胶体;‎ B.食盐水:NaCl的水溶液;‎ C.铁:由铁元素构成的单质;‎ D.H2SO4: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属于酸;‎ E.氢氧化钠固体: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属于碱;‎ F.纯碱的花学式为Na2CO3,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G.泥水:由泥和水形成的浊液.‎ H.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I.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B;胶体;G;C;D;E;F;氧化物.‎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盐以及氧化物、胶体的概念及分类,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相关概念以及物质的组成和俗称.‎ ‎【考点训练】金属和非金属 ‎【知识点的认识】‎ 金属和非金属性质比较: 金属 非金属 ‎ 颜色 具有特殊的金属光泽 有多种颜色,但无金属光泽 ‎ 延展性 具良好的延展性 不具延展性 ‎ 可锻性 具良好的可锻性 不具可锻性 ‎ 硬度 比较硬 硬度不一致 ‎ 导电性 良好的导电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 ‎ 导热性 良好的导热性 处石墨外一般不导热 ‎ 密度 密度高 密度低 ‎ 熔点 熔点高 熔点低 ‎ ‎【命题方向】本内容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内容,了解即可.‎ 题型一: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 典例1: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Cl B.C C.P D.Ca 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分析答.‎ 解答:A.氯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 B.碳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磷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钙是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解答:‎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注意汉字中是否含有钅字旁.‎ 题型二:金属的性质 典例2:下列性质中不是所有金属共有的是(  )‎ A.易导热 B.有金属光泽 C.不透明 D.易与氧气反应 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解答,金属一般都有导电性,导电性和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氢前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有些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解答:金属一般都有导电性,导电性和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易与氧气反应不是所有金属共有的是性质,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通性,解答本题要熟记金属的性质,记住一般中的特殊物质.‎ 典例3: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金属共同性质的是(  )‎ A.导电、导热性 B.金属光泽 C.熔点较高 D.延展性 分析:金属具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熔点差别较大,一般较高,但也有较低的,比如汞、碱金属.‎ 解答:金属具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而熔点差别较大,一般较高,但也有金属的熔点较低的,比如汞、碱金属.‎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共同物理性质,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 ‎【解题思路点拨】要熟悉金属共性中的特性.‎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目前我们手里把玩的许多新奇电子设备,都是由一些自然界含量稀少的稀有元素提供电能的.下列4种元素中,常用于手机电池的稀有金属元素是(  )‎ ‎  A. 硫 B. 碲 C. 锂 D. 钠 ‎2.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  A. Ca B. C C. Na D. Al ‎3.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多少和形式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  A. ①④⑤⑥ B. ③④⑤⑥ C. 只有①③ D. 全部正确 ‎4.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  A. C B. Cu C. N D. Ar ‎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  B. 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C. 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  D. 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6.下列对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  A. ②⑤ B. ①③ C. ①⑤ D. ②③④‎ ‎7.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  A. Cl B. C C. P D. Ca ‎8.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 ‎  A. 易失去电子的物质 ‎  B. 能与酸反应的物质 ‎  C.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 ‎  D. 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 ‎  B. 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有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  C. 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 ‎  D. 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0.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三组物质分别为:(1)O2、F2、S、N2;Fe、Na、Al、Si;(3)MgO、CuO、FeO、P.(仿照第一组填写)‎ 组别 被选出的物质 挑选依据 第(1)组 S 其它三种为气体 第组 ‎ 第(3)组 ‎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1.选择H、O、Cl、Fe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一种非金属单质;‎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3)一种红褐色的碱;‎ ‎(4)一种可溶性盐.‎ ‎【考点训练】金属和非金属-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目前我们手里把玩的许多新奇电子设备,都是由一些自然界含量稀少的稀有元素提供电能的.下列4种元素中,常用于手机电池的稀有金属元素是(  )‎ ‎  A. 硫 B. 碲 C. 锂 D. 钠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 分析: 稀有金属,通常指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或分布稀散的金属,包括锂Li、铷Rb、铯Cs、铍Be、钛、锆、铪、钒、铌、钽、钼、钨、镓、铟、铊、锗、铼以及硒、碲等金属.‎ 解答: 解:A.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硫元素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硫形式存在,且不属于金属,故A错误;‎ B.碲都伴生于铜矿床中,中国现已探明伴生碲储量在世界处于第三位,不属于稀有金属元素,故B错误;‎ C.锂为活泼金属,锂元素化合态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属于稀有金属元素,故C正确;‎ D.钠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和海水、岩石各种钠盐中,不属于稀有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稀有元素的判别,掌握稀有金属的种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  A. Ca B. C C. Na D. Al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A.Ca为钙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C为碳元素的元素符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C.Na为钠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D.Al为铝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多少和形式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  A. ①④⑤⑥ B. ③④⑤⑥ C. 只有①③ D. 全部正确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①根据除稀有气体和第ⅡA族外,多数主族元素既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 ‎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 ‎④根据酸能电离出H+的个数分类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⑤含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⑥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解答: 解:①不能与金属元素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有很多,它们与同主族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例如氢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和金属钠一样,但它不是金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都是正价,故①错误;‎ ‎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②正确;‎ ‎③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③正确;‎ ‎④根据酸分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④错误;‎ ‎⑤含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Al2O3为两性氧化物,故⑤错误;‎ ‎⑥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而不是稳定性,故⑥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类中的个别与一般.‎ ‎4.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  A. C B. Cu C. N D. Ar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 分析: 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本题,A.为碳元素;B.为铜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氩元素.‎ 解答: 解: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A.为碳元素;B.为铜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氩元素,四个选项中属于金属的是铜,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分类,根据化学元素符号书写汉字名称以及根据汉字名称的偏旁辨别元素的种类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  B. 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C. 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  D. 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根据除稀有气体和第ⅡA族外,多数主族元素既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 C.氧化物依据与酸反应生成氧和水的性质特征分为酸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D.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可以将混合物进行分类.‎ 解答: 解:A.不能与金属元素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有很多,它们与同主族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例如氢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和金属钠一样,但它不是金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都是正价,故A错误;‎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B正确;‎ C.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依据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含金属元素的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和反应的分类和分类依据,明确不同的分类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6.下列对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  A. ②⑤ B. ①③ C. ①⑤ D. ②③④‎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①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②根据化合价判断;②根据氢化物的状态判断;④根据氧化物的是否与水反应判断;⑤根据化合价判断.‎ 解答: 解: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都是主族元素,①正确;‎ F2通常只能作氧化剂,②错误;‎ 常温下水是液体,③错误;‎ CO、NO、SiO2等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④错误;‎ 在含氧酸根ROba﹣中,非金属元素R呈正价,⑤正确;‎ 故选C.‎ 点评: 判断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是:能否找出反面例子,如果能找出反例,此叙述不正确;如果不能找出反例,此叙述正确.‎ ‎7.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  A. Cl B. C C. P D. Ca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分析答.‎ 解答: 解:A.氯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 B.碳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磷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钙是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注意汉字中是否含有钅字旁.‎ ‎8.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 ‎  A. 易失去电子的物质 ‎  B. 能与酸反应的物质 ‎  C.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 ‎  D. 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是: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氢和氦除外),且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且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解答: 解:A.氢易失去电子,但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 B.碱能与酸反应的物质,但不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如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是钠,最外层有1个电子,钠是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其实判断二者的简单方法还是最外层电子数,但是只要把氢氦这两个特殊情况记住即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 ‎  B. 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有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  C. 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 ‎  D. 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常温常压下,金属汞以及溴单质等均是液态物质;‎ B、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大部分属于人造元素; ‎ C、过渡元素全是金属元素;‎ 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解答: 解:A、常温常压下,金属汞以及溴单质等均是液态物质,不只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故A错误;‎ B、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大部分属于人造元素,故B错误; ‎ C、过渡元素全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对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元素知识的考查,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0.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三组物质分别为:(1)O2、F2、S、N2;Fe、Na、Al、Si;(3)MgO、CuO、FeO、P.(仿照第一组填写)‎ 组别 被选出的物质 挑选依据 第(1)组 S 其它三种为气体 第组  Si  其它三种为金属 ‎ 第(3)组  P  其它三种为氧化物 ‎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根据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进行解答;‎ ‎(3)根据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根据物质所属类别,Fe、Na、Al属于金属单质,而Si是非金属单质,‎ 故答案为:Si;其它三种为金属;‎ ‎(3)MgO、CuO、FeO是金属氧化物,而P是非金属单质,‎ 故答案为:P;其它三种为氧化物;‎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有不同的结果,题目难度不大.‎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1.选择H、O、Cl、Fe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一种非金属单质 C/O2/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 ‎(3)一种红褐色的碱 Fe(OH)3;‎ ‎(4)一种可溶性盐 FeCl3/FeCl2.‎ 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1)氢气、氧气和氯气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水属于氧化物,在氧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3)氢氧化铁属于碱,是红褐色的;‎ ‎(4)氯化亚铁和氯化铁都属于盐,易溶于水.‎ 解答: 解:(1)一种非金属单质是氢气、氧气和氯气;故答案为:H2(或者O2或者Cl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答案为:H2O;‎ ‎(3)一种红褐色的碱是氢氧化铁,由于铁在氢氧化铁中为+3价的,而氢氧根离子是﹣1价的,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化学式为Fe(OH)3.故答案为:Fe(OH)3;‎ ‎(4)一种可溶性盐是氯化亚铁或者是氯化铁,在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而在氯化铁中显+3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其对应化学式分别为FeCl2和FeCl3.故答案为:FeCl2(或者FeCl3).‎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和化合物,难度不大,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要根据客观事实书写;不能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 ‎【考点训练】摩尔质量 ‎【知识点的认识】‎ ‎1、摩尔质量的概念 ‎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摩尔质量=式量,单位不同,数字相同)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2、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存在着下式所表示的关系:n=m/M.‎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摩尔质量的概念和单位,摩尔质量是沟通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的桥梁,需要重点掌握.‎ 题型一:摩尔质量概念的考察 典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 B.摩尔质量就是物质式量的6.02×1023倍 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 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 分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式量的单位是“1”.‎ B、在数值上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 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D、根据硫酸和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判断.‎ 解答: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式量的单位是“1”,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式量,故A错误.‎ B、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式量,故B错误.‎ C、硝酸的摩尔质量是‎63g/mol,故C错误.‎ D、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式量,硫酸和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98,所以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 ‎98g‎/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摩尔质量的有关问题,难度不大,明确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式量.‎ 题型二:物质的n、m和M之间的关系 典例2:已知1.505×1023个某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16g B.‎32g C.‎64g/mol D.‎32g/mol 分析:根据公式N=nNA=mMNA来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N=nNA=mMNA,则M=mNAN=‎8g×6.02×10231.505×1023mol-1=‎32g/mo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 ‎【解题思路点拨】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但摩尔质量有单位,单位是g/mol.‎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  B. 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 ‎  C. 1molOH﹣的质量是‎17g ‎  D. 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g ‎  B. 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 ‎  C. 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  D. CO2的摩尔质量是H2的摩尔质量的22倍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  B. 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同 ‎  C. 等质量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1:7‎ ‎  D. 将‎98g H2SO4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 ‎  B. “物质的量浓度”可简称为“量浓度”‎ ‎  C.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1‎ ‎  D. 1mol任何物质所占体积都是‎22.4 L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  B. 碳的摩尔质量为‎12g ‎  C.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 ‎  D. 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  B. 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 ‎  C.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单位分别是g/mol、L/mol、mol/L ‎  D. 标准状况下,‎2L二氧化碳和‎3L一氧化碳所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  B. 1mol氧的质量等于‎16g ‎  C.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  D. ‎12g12C所含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8.224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0.32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  A. ‎32g•mol﹣1 B. ‎64 C. ‎64g•mol﹣1 D. ‎‎64g ‎9.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A. 28.4 B. ‎28.4 g•mol﹣‎1 C. 71 D. ‎71 g•mol﹣1‎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 ‎  B. 1mol H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C. 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  D. 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mol O2的质量是‎32g•mol﹣1;②H2的摩尔质量是‎2g;③1mol H+的质量是‎1g;④对原子而言,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③ D. ②④‎ ‎12.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  A. Mg B. g C. g D. g ‎13.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A. ‎16 g B. ‎32 g C. ‎64 g/mol D. ‎32 g/mol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1‎ ‎  B.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  C. 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  D. 标准状况下,1 molCCl4的体积约为‎22.4L ‎1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A. ‎16g B. ‎32g C. ‎64g/mol D. ‎32g/mol 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g.‎ 三、解答题(共2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7.‎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 Cl﹣,ACl2的摩尔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8.‎15.6g Na2X2含Na+ 0.4mol,则Na2X2的摩尔质量为,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考点训练】摩尔质量-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  B. 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 ‎  C. 1molOH﹣的质量是‎17g ‎  D. 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考点: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质量的单位是g.‎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C、根据m=nM计算质量.‎ D、气体摩尔气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 解答: 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质量的单位是克,故A错误.‎ B、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故B错误.‎ C、m=nM=1mol×‎17g/mol=‎17g,故C正确.‎ D、气体摩尔气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的单位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g ‎  B. 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 ‎  C. 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  D. CO2的摩尔质量是H2的摩尔质量的22倍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等.‎ B、质量的单位为g等.‎ C、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D、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解答: 解: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故A错误;‎ B、1molH2SO4的质量为1mol×‎98g.mol﹣1=‎98g,故B错误;‎ 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等,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不能相等.当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 D、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H2的摩尔质量是‎2g/mol,所以CO2的摩尔质量是H2的摩尔质量的22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考查摩尔质量,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注意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  B. 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同 ‎  C. 等质量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1:7‎ ‎  D. 将‎98g H2SO4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考点: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B.O2和O3都由氧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C.根据n=计算判断物质的量关系,再根据分子中含有的C原子数目判断;‎ D‎.98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解答: 解: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1molH2SO4的质量是‎98g,故A错误;‎ B.O2和O3都由氧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故B正确;‎ C.等质量的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二者分子都含有1个C原子,二者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1:7,故C正确;‎ D‎.98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体积500m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理解、计算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 ‎  B. “物质的量浓度”可简称为“量浓度”‎ ‎  C.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1‎ ‎  D. 1mol任何物质所占体积都是‎22.4 L 考点: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B、物质的量的浓度不同于质量分数表示的浓度;‎ C、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ol﹣1;‎ D、从物质的状态和所处的条件分析.‎ 解答: 解: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mol,故A错误;‎ B、物质的量的浓度不同于质量分数表示的浓度,若改为“量浓度”会引起歧义,故B错误;‎ C、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ol﹣1,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摩尔质量以及阿伏伽德罗常数,难度不大,注意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  B. 碳的摩尔质量为‎12g ‎  C.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 ‎  D. 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考点: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A.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有:吨、千克、克;‎ 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12千克碳12中含的碳12的原子的数目;‎ D.气体摩尔体积就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解答: 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有:吨、千克、克,故A错误;‎ B.克为质量的单位,碳的摩尔质量为‎12g/mol,故B错误;‎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12千克碳12中包含的碳12的原子的数量,6.02×1023这个数值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故C正确;‎ D.气体摩尔体积只与气体的存在条件有关,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即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适用于标况下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应用,注意它们的单位和使用条件,题目较简单.‎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  B. 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 ‎  C.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单位分别是g/mol、L/mol、mol/L ‎  D. 标准状况下,‎2L二氧化碳和‎3L一氧化碳所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 考点: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物质的量是国际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 B.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某一物质的摩尔质量为定值;‎ C.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单位分别是g/mol、L/mol、mol/L;‎ D.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结合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进行判断.‎ 解答: 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故A正确;‎ B.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与物质的量无关,故B错误 C.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单位分别是g/mol、L/mol、mol/L,故C正确;‎ D.相同条件下,‎2L二氧化碳和‎3L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二氧化碳分子含有3个原子、CO分子含有2个原子,与二者含有的原子数目之比为2×3:3×2=1:1,即二者所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定律定律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  B. 1mol氧的质量等于‎16g ‎  C.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  D. ‎12g12C所含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考点: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g为质量的单位;‎ B.没有指明具体的粒子名称,是1mol氧原子还是1mol氧气分子;‎ C.摩尔为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为基本物理量;‎ D.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标准进行判断.‎ 解答: 解:A.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98g为1mol硫酸的质量,故A错误;‎ B.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的具体名称,如1mol氧气分子、1mol氧原子,故B错误;‎ C.物质的量为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C错误;‎ D.‎12g12C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粒子中含有的相应粒子数目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与质量、摩尔的关系、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的概念,明确摩尔质量与摩尔、相对分子量之间的关系.‎ ‎8.224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0.32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  A. ‎32g•mol﹣1 B. ‎64 C. ‎64g•mol﹣1 D. ‎‎64g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来计算.‎ 解答: 解: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M===‎32g/mol.‎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对教材公式的考查,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 ‎9.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A. 28.4 B. ‎28.4 g•mol﹣‎1 C. 71 D. ‎71 g•mol﹣1‎ 考点: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M==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答: 解:M====‎71g/mo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基本公式的掌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 ‎  B. 1mol H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C. 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  D. 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点: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A、根据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进行判断;‎ B、质量的单位为g,而相对分子量单位省略不写;‎ C、根据质量的单位是g进行判断;‎ D、根据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数值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解: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g/mol,质量的单位是g,故A错误;‎ B、1mol氢气的质量是‎2g,氢气的相对分子量为2,二者单位不同,所以不相等,故B错误;‎ C、质量单位是g,1mol水的质量是‎18g,故C错误;‎ D、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质量的单位是g,本题难度不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mol O2的质量是‎32g•mol﹣1;②H2的摩尔质量是‎2g;③1mol H+的质量是‎1g;④对原子而言,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③ D. ②④‎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质量的单位是g,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解答: 解:①1molO2的质量是‎32g,故错误;‎ ‎②H2的摩尔质量是‎2g/mol,故错误;‎ ‎③1molH+的质量是‎1g,故正确;‎ ‎④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二者的单位不同,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物理量的单位,是对教材知识的考查,较简单.‎ ‎12.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  A. Mg B. g C. g D. g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根据1mol任何微粒的数目均为 6.02×10﹣23个,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来计算.‎ 解答: 解:假设有1mol该原子,由摩尔质量知道质量是Mg,1mol原子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NA=6.02×1023),所以NA个原子的质量是Mg,即‎1g原子的质量是(NA=6.02×10﹣23).‎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较简单.‎ ‎13.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A. ‎16 g B. ‎32 g C. ‎64 g/mol D. ‎32 g/mol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根据n=求出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再根据M=求出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答: 解: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25mol,气体的摩尔质量M==‎32g/mo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能灵活运用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1‎ ‎  B.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  C. 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  D. 标准状况下,1 molCCl4的体积约为‎22.4L 考点: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质量的单位为g;‎ 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C、3.01×1023个SO2分子物质的量为0.5mol;‎ D、标准状况下,CCl4为非气态.‎ 解答: 解:A、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故A错误;‎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B错误;‎ C、3.01×1023个SO2分子物质的量为0.5mol,故质量为‎32g,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CCl4为非气态,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公式计算,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分析,计算应用,主要是区分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题目较简单.‎ ‎1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A. ‎16g B. ‎32g C. ‎64g/mol D. ‎32g/mol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先根据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n=计算出X的物质的量,然后利用摩尔质量的表达式:M=计算出X的摩尔质量.‎ 解答: 解:‎8g气体X的物质的量为:n(X)=mol=0.25mol,‎ X的摩尔质量为:M(X)===‎32g/mo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根据是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转化关系,试题主要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g.‎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根据1mol任何微粒的数目均为 6.02×10﹣23个,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来计算.‎ 解答: 解:根据摩尔质量知,1mol该原子的质量是Mg,1mol原子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NA=6.02×10﹣23),即NA个原子的质量是M g,‎ 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约为g,‎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较简单.‎ 三、解答题(共2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7.‎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 Cl﹣,ACl2的摩尔质量‎95g•mol﹣1,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4 .‎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该金属氯化物的化学式及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该金属氯化物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M=计算出ACl2的摩尔质量,从而可知A的相等原子质量.‎ 解答: 解:‎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 Cl﹣,则ACl2的物质的量为:n(ACl2)=0.4mol×=0.2mol,‎ ACl2的摩尔质量为:M(ACl2)==‎95g/mol;即ACl2的相对分子量为:95,所以A的相对原子量为95﹣35.5×2=24,‎ 故答案为:‎95 g•mol﹣1;24.‎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明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关系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5.6g Na2X2含Na+ 0.4mol,则Na2X2的摩尔质量为‎78g/mol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利用Na2X2中含Na+0.4mol,则可确定Na2X2的物质的量,利用M= 来计算,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解答: 解:Na2X2中含Na+0.4mol,则Na2X2的物质的量为0.2mol,Na2X2的摩尔质量为=‎78g/mol,Na2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则R相对原子质量为=16,故答案为:‎78g/mol;16.‎ 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关系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考点训练】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知识点的知识】‎ ‎1、题型分类:‎ ‎1)固体+水 ‎ ‎①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 ‎②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药匙(或镊子);合适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③注意事项:计算、称量和量取都要准确,溶解时固体要溶解完全 ‎ ‎2)液体+水 ‎ ‎①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 ‎②实验器材:合适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③注意事项:计算、量取都要准确,同时需要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 ‎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①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 ‎②实验步骤:计算→称量药品→量取水→搅拌溶解 a.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c.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 d.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③误差分析 ‎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a.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 b.从用托盘大平称量的角度考虑:天平读数有问题.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调零时,游码未拨回“‎0”‎刻度等;‎ c.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了;‎ d.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烧杯不干燥或烧杯内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人烧杯中;‎ e.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溶质中含有杂质 ‎ ‎2°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 a.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b.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了.‎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容量瓶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容量瓶是为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常和移液管配合使用.以把某种物质分为若干等份.通常有25,50,100,250,500,1000mL等数种规格,实验中常用的是100和250mL的容量瓶.‎ ‎2)注意事项:‎ ‎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使用时检验容量瓶容积与所要求的是否一致.‎ ‎2°为检查瓶塞是否严密,不漏水.‎ ‎3)具体操作:‎ 在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 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密合用的瓶塞必须妥为保护,最好用绳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容量瓶搞混.‎ ‎(2)溶液配制:‎ ‎1)实验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 ‎2)实验原理:c=n/V ‎3)实验步骤:‎ ‎①计算: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②称量: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天平的精确程度,同样量取液体时,也要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精确程度.如托盘天平就不能称出‎5.85 g固体NaCl,量筒就不能量出5.25 mL液体的体积.因为他们的精确程度为0.1.建议使用电子天平.‎ ‎③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有热效应,故还要冷却,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量、规格是受温度限制的,如果未冷却,会因为热胀效应而产生误差. ‎ ‎④移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一般应靠在容量瓶内壁的刻度线以下部位.‎ ‎⑤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产生误差. ‎ ‎⑥定容: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 cm~‎2 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 ‎ ‎⑦摇匀:这时如果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再加水. ‎ ‎⑧装瓶: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液体,应盛装在指定的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命题方向】本考点重点考察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需要重点掌握.‎ 题型一:实验仪器 典例1:(2014•东城区)欲配制浓度为1.00mol/L的氯化钠溶液100mL,用不到的仪器是(  )‎ A.容量瓶 B.分液漏斗 C.玻璃棒 D.烧杯 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恢复室温、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确定需要的仪器,进而判断不需要的仪器.‎ 解答:实验操作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恢复室温、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恢复室温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继续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到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反复颠倒上下摇匀,移入试剂瓶贴标签贮存,‎ 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比较基础,注意根据c=nV理解溶液的配制.‎ 题型二:容量瓶的选择及容量瓶标注的信息 典例2: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  )‎ A.950mL ‎111.2g B.500mL ‎117.0g C.任意规格 ‎111.2g D.1000mL ‎‎117.0g 分析:容量瓶的规格为:50mL、100 mL、250 mL、500 mL和1000 mL等多种.因此只能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没有950mL的容量瓶,可配制1000mL 2mol/L的NaCl溶液,取出950mL使用.计算溶质时也按1000mL来计算.‎ 解答:配制2mol/L的NaCl溶液1000mL需氯化钠的质量为:2mol/L×‎1L×‎58.5g/mol═‎117.0g.‎ 故选D.‎ 点评: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体积的溶液,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计算时也要按配制的体积来计算所需溶质.‎ 题型三:实验操作步骤 典例3:现用胆矾(CuSO4•5H2O)配制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 A.称量时,将胆矾晶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 B.准确称取‎16.0g胆矾,在1000mL容量瓶中溶解,定容 C.准确称取‎25.0g胆矾,溶于水,所得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洗涤并转移,定容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分析:A、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垫质量、大小相等的纸片;‎ B、不能在容量瓶内溶解药品或稀释溶液,产生热效应影响溶液浓度;‎ C、根据m=cVM计算配制1000mL溶液所需胆矾的质量,溶于水,所得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洗涤并转移,定容,可得0.1mol/L的硫酸铜溶液;‎ D、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少量溶液残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 解答:A、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垫质量、大小相等的纸片,故A错误;‎ B、不能在容量瓶内溶解药品或稀释溶液,产生热效应影响溶液浓度,故B错误;‎ C、配制10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胆矾的质量为‎1L×0.1mol/L×‎250g/mol=‎25.0g,溶于水,将所得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洗涤并转移,定容,可得0.1mol/L的硫酸铜溶液,故C正确;‎ D、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少量溶液残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A、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垫质量、大小相等的纸片,故A错误;‎ B、不能在容量瓶内溶解药品或稀释溶液,产生热效应影响溶液浓度,故B错误;‎ C、配制10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胆矾的质量为‎1L×0.1mol/L×‎250g/mol=‎25.0g,溶于水,将所得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洗涤并转移,定容,可得0.1mol/L的硫酸铜溶液,故C正确;‎ D、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少量溶液残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C.‎ 题型四:误差分析 典例4: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③⑤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 分析: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nV判断不当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影响.‎ 解答: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实际称量药品的质量减小,所配溶液难度偏低,故①符合;‎ ‎②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量取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②不符合;‎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移入容量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③符合;‎ ‎④配制需加水定容,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无影响,故④不符合;‎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⑤符合;‎ ‎⑥摇匀后液面下降,一部分溶液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⑥符合.‎ 所以①③⑤⑥符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操作误差分析及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难度不大,抓住c=nV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点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 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 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40.0 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最好.‎ ‎6、称量错误操作.‎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 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若天平砝码有残缺,则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 ‎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4g,为‎3.6g.即相差两倍游码所示的质量.若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则不影响称量物质的质量.‎ ‎9、量筒不干燥.‎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没有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分析:偏小.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 ‎10、量筒洗涤.‎ 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 分析:偏大.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1、量筒读数错误.‎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分析:偏大.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睛与量筒中浓硫酸的凹面处相平.仰视读数时,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所取的硫酸偏多,结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四)由溶解转移过程引起的误差 ‎12、未冷却溶液直接转移.‎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分析:偏大.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 ‎13、转移溶质有损失.‎ 例:转移到容量瓶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分析:偏小.在溶解、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溶液溅出,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 ‎14、烧杯或玻璃棒未洗涤.‎ 例: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虽洗涤但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分析:偏小.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 ‎(五)由定容过程引起的误差 ‎15、定容容积不准确.‎ 例: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当液面超过刻度线时,溶液浓度已经偏小.遇到这种情况,只有重新配制溶液.‎ ‎16、定容后多加蒸馏水.‎ 例: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容量瓶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润湿磨口或附着在器壁上未流下来,不会引起溶液浓度的改变.此时加水会引起浓度偏小.‎ ‎17、定容时视线不平视.‎ 例:定容时仰视.分析:偏低.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高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小;反之,俯视时,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大.‎ ‎(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操作 ‎18、称量溶质的小烧杯没有干燥.‎ 分析:无影响.因为所称溶质质量是两次称量数据之差,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正确,则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 ‎19、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滴.‎ 分析:无影响.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变化.‎ ‎2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 分析:无影响.定容摇匀后,溶液的配制已经完成.从中任意取出溶液,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实验室里需要480mL 0.100mol/L的NaOH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 称取1.92gNaOH,加入480mL水 ‎  B. 称取1.92gNaOH,配成500mL溶液 ‎  C. 称取2.0gNaOH,配成500mL溶液 ‎  D. 称取2.0gNaOH,加入500mL水 ‎2.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gZnSO4.7H2O 溶解在‎90g水中 ‎  B. 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  C. 欲配制0.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需要称量Na2CO3固体‎21.2g ‎  D. 欲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将‎4.0g NaOH溶解于lL水中 ‎3.配制0.1mol/L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  A. 称量时,右盘高,左盘低 B. 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 ‎  C. 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D. 定容时液面超过了刻度线 ‎4.在室温条件下,如下方法配制溶液,其浓度正确的是(  )‎ ‎  A. 1mol Na2CO3固体溶于‎1L水中配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B. ‎40g NaOH固体溶于‎100g水,配成的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 ‎  C. ‎22.4L氨气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D. 1mol 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5.实验室里需用道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以下配制溶液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 称取‎7.6g硫酸铜,加入500 mL的水 ‎  B. 称取‎8.0g硫酸铜,配成500mL溶液 ‎  C. 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  D. 称取‎12.5g胆矾,加入500mL水 ‎6.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是(  )‎ ‎  A. 950mL B. 500mL C. 1000mL D. 任意规格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  )‎ ‎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  B.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  C.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  D. 定容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吸出少量 ‎8.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把1molNaCl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B. 把0.1molNaCl投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充分振荡后,浓度为1mol/L ‎  C. 把7.4gCa(OH)2放入烧杯并加水搅拌冷却,将溶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再加水至刻度线,浓度为1mol/L ‎  D. 需要48mL0.1mol/L的Na2CO3溶液,应选用50mL容量瓶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  )‎ ‎①蒸馏烧瓶 ②容量瓶 ③玻璃棒 ④量筒 ⑤烧杯.‎ ‎  A. ①③ B. ②⑤ C. ① D. ④⑤‎ ‎10.利用100mL0.50mol•L﹣1 Na2CO3溶液配制Na+浓度为0.20mol•L﹣1的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将该Na2CO3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  B. 将该Na2CO3溶液转移至250mL烧杯中,用量筒量取150mL蒸馏水加入,搅拌 ‎  C. 将该Na2CO3溶液转移至500mL烧杯中,用量筒量取400mL蒸馏水加入,搅拌 ‎  D. 将该Na2CO3溶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1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硫酸溶液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要用水洗涤量筒2﹣3次,一起转移入容量瓶中 ‎  B.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使用后多余的钠块放回原瓶中 ‎  C. 用托盘天平称取5.2gNaOH固体时,不能把NaOH放在纸片上称 ‎  D. 硅酸钠溶液用带橡胶塞的细口玻璃试剂瓶贮存 ‎1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 ‎  A. 所用NaOH已经潮解 ‎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  C.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  D. 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3.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480ml 1.0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问题:‎ ‎(1)配制480mL 1.0mol/L的NaOH溶液 应称取NaOH的质量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 g mL ‎ 容量瓶上标有以下五项中的;‎ ‎①浓度 ②温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20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用5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注:‎1g以下用游码,以本题计算结果判断)‎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14.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用0.10mol/L盐酸溶液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该盐酸溶液应注入滴定管中,滴定管中,滴定完成时如果用去盐酸25.00mL,则c(NaOH)=mol/L.‎ ‎15.有下列化学仪器:①托盘天平,②玻璃棒,③药匙,④烧杯,⑤量筒,⑥容量瓶,⑦胶头滴管,⑧细口试剂瓶,⑨标签纸.‎ ‎(1)现需要配制500mL 1mol/L硫酸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mL.‎ 从上述仪器中,按实验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其编号排列是.‎ ‎(3)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所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的有 (填序号).‎ ‎①用以稀释硫酸的烧杯未洗涤;‎ ‎②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 ‎④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6.某同学需用NaOH固体配制0.2mol/L的NaOH溶液480mL,‎ ‎(1)所需仪器为: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量筒,还需要哪些玻璃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①②.‎ 补充完整该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NaOHg ③溶解 ④冷却转移 ‎⑤ ⑥定容 ⑦摇匀.‎ ‎(3)定容时的操作为.‎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溶液未经冷却就立即转移 D.称量氢氧化钠速度过慢.‎ ‎17.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量筒 b、容量瓶 c、滴定管 d、托盘天平 e、温度计 ‎①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 ‎②若用上述仪器配制500mL 2mol•L﹣1的NaCl溶液,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 ‎18.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若利用装置里Ⅰ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冷凝水由(填f或g)口通入口流出.‎ ‎(3)现需配制0.1mo1/L NaOH溶液450mL,装置H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愈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除了图中给出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g ‎⑧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捧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盆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5)若实验过程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 ‎【考点训练】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实验室里需要480mL 0.100mol/L的NaOH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 称取1.92gNaOH,加入480mL水 ‎  B. 称取1.92gNaOH,配成500mL溶液 ‎  C. 称取2.0gNaOH,配成500mL溶液 ‎  D. 称取2.0gNaOH,加入500mL水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欲配制480mL 0.1mol•L﹣1的NaOH溶液,需要配制500ml 0.1mol•L﹣1的NaOH溶液,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5L×0.1mol•L﹣1=0.05mol,需称取NaOH的质量为0.05mol×‎40g/mol=‎2g,据此对各项进行判断.‎ 解答: 解:由于实验室中没有480mL容量瓶,只能选用500mL容量瓶,即需要配制500ml 0.1mol•L﹣1的NaOH溶液,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05mol×‎40g/mol=‎2g;加入500mL水,溶液的体积不是500m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难度不大,注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2.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gZnSO4.7H2O 溶解在‎90g水中 ‎  B. 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  C. 欲配制0.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需要称量Na2CO3固体‎21.2g ‎  D. 欲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将‎4.0g NaOH溶解于lL水中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A.10gZnSO4.7H2O中硫酸锌的质量小于‎10g;‎ B.长时间煮沸导致产生沉淀;‎ C.配制溶液应该是1000mL,称量碳酸钠固体质量=0.2mol/L×‎1L×‎106g/mol=‎21.2g;‎ D.4.0gNaOH的物质的量==0.1mol,c=中V指溶液体积.‎ 解答: 解:A.10gZnSO4.7H2O中硫酸锌的质量小于‎10g,所以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0%,故A错误;‎ B.长时间煮沸导致胶体产生聚沉,从而导致生成沉淀而得不到胶体,故B错误;‎ C.实验室没有950mL容量瓶,有1000mL容量瓶,所以配制溶液应该是1000mL,称量碳酸钠固体质量=0.2mol/L×‎1L×‎106g/mol=‎21.2g,故C正确;‎ D.4.0gNaOH的物质的量==0.1mol,C=中V指溶液体积,欲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将‎4.0g NaOH溶解于水中配制成‎1L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设计评价,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结合物质的构成、基本公式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C,很多同学计算时用950mL的体积进行计算而导致错误,为易错点.‎ ‎3.配制0.1mol/L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  A. 称量时,右盘高,左盘低 B. 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 ‎  C. 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D. 定容时液面超过了刻度线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天平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 B、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小;‎ C、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定容时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 解答: 解:根据c=和m=n×M进行判断:‎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天平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称量时,右盘高,左盘低,药品实际质量偏大,n偏大,则c偏大,故A不选;‎ B、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小,c偏大,故B不选;‎ C、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C不选;‎ D、定容时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c偏小,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从c=的角度分析不当操作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4.在室温条件下,如下方法配制溶液,其浓度正确的是(  )‎ ‎  A. 1mol Na2CO3固体溶于‎1L水中配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B. ‎40g NaOH固体溶于‎100g水,配成的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 ‎  C. ‎22.4L氨气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D. 1mol 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A.1mol Na2CO3固体溶于‎1L水中配成溶液,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L;‎ B.溶质质量为‎40g,而溶液质量为‎140g,溶质质量分数小于40%;‎ C.没有告诉标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D.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计算.‎ 解答: 解:A.1mol Na2CO3固体溶于‎1L水中配成溶液,配制的溶液体积不是‎1L,则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故A错误;‎ B‎.40g NaOH固体溶于‎100g水,溶液质量为‎140g,则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0%<40%,故B错误;‎ C.不是标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氨气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1molaCl固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即可解答,注意溶液体积V必须为最终配制溶液体积,不是加入的水的体积,C为易错点,需要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 ‎5.实验室里需用道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以下配制溶液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 称取‎7.6g硫酸铜,加入500 mL的水 ‎  B. 称取‎8.0g硫酸铜,配成500mL溶液 ‎  C. 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  D. 称取‎12.5g胆矾,加入500mL水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需要480mL溶液,实际只能配置500mL,根据n=c×V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配制硫酸铜溶液可以用硫酸铜,也可以用胆矾,根据m=n×M计算各自质量,配制溶液时注意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 解答: 解:需要480mL溶液,实际只能配置500mL,配制500mL 0.100mol•L﹣1的CuSO4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c×V=‎0.5L×0.100mol/L=0.0500mol,需要溶质的质量为:m(CuSO4)=0.05mol×‎160g/mol=‎8.0g,‎ 或m(CuSO4•5H20)=0.05mol×‎250g/mol=‎12.5g.‎ A.应称取8.0gCuSO4,配成500mL溶液,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故A错误;‎ B.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故B正确;‎ C.称取8.0gCuSO4,配成500mL溶液,溶液的浓度为 0.100mol•L﹣1,故C错误;‎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两点,一是配制硫酸铜溶液可以用硫酸铜,也可以用胆矾,二是注意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 ‎6.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是(  )‎ ‎  A. 950mL B. 500mL C. 1000mL D. 任意规格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容量瓶在实验室中常见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实验室中没有950mL规格的,所以在配制溶液时应该选取稍大的容量瓶.‎ 解答: 解:容量瓶在实验室中常见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配制950mL的溶液,为减小误差,应该一次性配制完成,故应选用稍大于950mL,即选用1000mL容量瓶,‎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一定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时对容量瓶规格的选取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容量瓶的规格选取和使用方法即可,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及仪器选用方法.‎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  )‎ ‎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  B.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  C.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  D. 定容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吸出少量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判断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解答: 解:A、溶液配制需加水定容,容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正确;‎ B、洗涤烧杯和玻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移入容量瓶内氢氧化钾的质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所配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D、定容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吸出少量或导致吸出少量的溶质,所以溶质质量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操作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分析时注意从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8.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把1molNaCl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B. 把0.1molNaCl投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充分振荡后,浓度为1mol/L ‎  C. 把7.4gCa(OH)2放入烧杯并加水搅拌冷却,将溶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再加水至刻度线,浓度为1mol/L ‎  D. 需要48mL0.1mol/L的Na2CO3溶液,应选用50mL容量瓶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A、把1molNaCl溶于水中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不能在容量瓶内溶解氯化钠;‎ C、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没有48ml规格的容量瓶,故应选择大于48ml且相近规格的容量瓶.‎ 解答: 解:A、1molNaCl溶于水中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体积‎1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故A错误;‎ B、不能在容量瓶内溶解或稀释,故B错误;‎ C、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移入容量瓶内氢氧化钙的质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故C错误;‎ D、没有48ml规格的容量瓶,故应选择大于48ml且相近规格的容量瓶,太大的容量瓶会造成试剂浪费,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及溶液配制,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  )‎ ‎①蒸馏烧瓶 ②容量瓶 ③玻璃棒 ④量筒 ⑤烧杯.‎ ‎  A. ①③ B. ②⑤ C. ① D. ④⑤‎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专题: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稀释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据此判断使用的仪器,然后判断选项中不需要仪器;注意蒸馏烧瓶一般由于蒸馏操作中.‎ 解答: 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称量或量取时通常使用托盘天平或量筒、稀释或溶解时使用烧杯和玻璃棒、转移溶液使用容量瓶和玻璃棒、定容使用胶头滴管,所以选项中使用的仪器为:②容量瓶 ③玻璃棒 ④量筒 ⑤烧杯;配制过程中不会用到 ①蒸馏烧瓶,‎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仪器的选择,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能够根据操作步骤正确判断使用的仪器.‎ ‎10.利用100mL0.50mol•L﹣1 Na2CO3溶液配制Na+浓度为0.20mol•L﹣1的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将该Na2CO3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  B. 将该Na2CO3溶液转移至250mL烧杯中,用量筒量取150mL蒸馏水加入,搅拌 ‎  C. 将该Na2CO3溶液转移至500mL烧杯中,用量筒量取400mL蒸馏水加入,搅拌 ‎  D. 将该Na2CO3溶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容量瓶不能作为稀释仪器;‎ B、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要使用容量瓶;‎ C、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要使用容量瓶;‎ D、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配制后的溶液的体积,再根据配制步骤进行即可.‎ 解答: 解:A、容量瓶不能作为稀释仪器,是一种定容仪器,故A错误;‎ B、根据稀释前后,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计算需要溶液的体积为:mL=500mL,故B错误;‎ C、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要使用容量瓶来定容,不能在烧杯中进行,且100mL的碳酸钠溶液加上400mL水之后所得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500mL,故C错误;‎ D、根据稀释前后,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计算需要溶液的体积为:mL=500mL,要使用500mL的容量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注意容量瓶的使用原则以及配置的方法和有关的计算知识,难度不大.‎ ‎1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硫酸溶液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要用水洗涤量筒2﹣3次,一起转移入容量瓶中 ‎  B.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使用后多余的钠块放回原瓶中 ‎  C. 用托盘天平称取5.2gNaOH固体时,不能把NaOH放在纸片上称 ‎  D. 硅酸钠溶液用带橡胶塞的细口玻璃试剂瓶贮存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化学试剂的存放.‎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用于量取浓硫酸的量筒不能洗涤,否则会导致量取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 B.钠化学性质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使用剩余的钠可以放回试剂瓶,不会污染原试剂;‎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需要放在小烧杯中快速称量;‎ D.硅酸钠具有粘性,不能使用玻璃塞,可以使用橡胶塞的试剂瓶盛放.‎ 解答: 解: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硫酸溶液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不能用水洗涤量筒,否则会导致量取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A错误;‎ B.钠密度小于煤油,所以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钠不会污染原试剂瓶中试剂,故使用后多余的钠块放回原瓶中,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纸片上称量,称量时需要放在小烧杯中快速称量,故C正确;‎ D.硅酸钠具有粘性,能够将玻璃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所以不能使用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可以使用橡胶塞的试剂瓶,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方法,明确化学试剂的化学性质及正确保存方法.‎ ‎1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 ‎  A. 所用NaOH已经潮解 ‎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  C.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  D. 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分析操作对n、V的具体影响,根据c=分析不当操作对浓度的影响.‎ 解答: 解:A、所用NaOH已经潮解,实际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移入容量瓶内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D、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实际加水量超过了容量瓶的容积,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与误差分析,根据c=理解溶液配制的操作与误差分析,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3.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480ml 1.0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问题:‎ ‎(1)配制480mL 1.0mol/L的NaOH溶液 应称取NaOH的质量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 ‎ 20 g  500 mL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容量瓶上标有以下五项中的 ②③⑤ ;‎ ‎①浓度 ②温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BCDFEA ;‎ A、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20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用5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BD ;‎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注:‎1g以下用游码,以本题计算结果判断)‎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1)根据m=nM=cvM计算溶质的质量;根据溶液的体积确定容量瓶的规格;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 根据容量瓶上标有:规格、温度和刻度线;‎ ‎(3)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 ‎(4)根据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解答: 解:(1)溶质的质量m=nM=cvM=1mol/L×‎0.5L×‎40g/mol=‎20g,配制500mL溶液,则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500mL,配制时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还需要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20;500;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因容量瓶上标有:规格、温度和刻度线,故答案为:②③⑤;‎ ‎(3)配制时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故答案为:BCDFEA;‎ ‎(4)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故A正确;‎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故B正确;‎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C错误;‎ 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D正确;‎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浓度不变,故E错误;‎ 故答案为:A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误差分析,难度不大,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4.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 中和滴定 .用0.10mol/L盐酸溶液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该盐酸溶液应注入 酸式 滴定管中,滴定管中,滴定完成时如果用去盐酸25.00mL,则c(NaOH)= 0.10 mol/L.‎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中和滴定.‎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中和滴定,中和滴定的实质是H++OH﹣=H2O,据此计算氢氧化钠的浓度.‎ 解答:‎ ‎ 解: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中和滴定,酸应该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碱应该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酸碱中和的实质是H++OH﹣=H2O,所以c盐酸•V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所以c(NaOH)=0.10mol/L,‎ 故答案为:中和滴定;酸式;0.10.‎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实质,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5.有下列化学仪器:①托盘天平,②玻璃棒,③药匙,④烧杯,⑤量筒,⑥容量瓶,⑦胶头滴管,⑧细口试剂瓶,⑨标签纸.‎ ‎(1)现需要配制500mL 1mol/L硫酸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 27.2 mL.‎ 从上述仪器中,按实验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其编号排列是 ⑤④②⑥⑦⑧⑨ .‎ ‎(3)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所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的有 ①③⑤  (填序号).‎ ‎①用以稀释硫酸的烧杯未洗涤;‎ ‎②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 ‎④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1)可设出溶液的体积,利用m=ρV求出质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来列式解答;‎ 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 ‎(3)根据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解答: 解:(1)设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V×‎1.84 g•cm﹣3×98%=‎0.5 L×1 mol•L﹣1×‎98 g•mol﹣1,V≈27.2 mL.故答案为:27.2;‎ 配制顺序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因此使用仪器的顺序为:⑤④②⑥⑦⑧⑨,故答案为:⑤④②⑥⑦⑧⑨;‎ ‎(3)①用以稀释硫酸的烧杯未洗涤,造成溶质偏少,浓度偏少,故正确;‎ ‎②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一旦冷却下来溶液体积减小,浓度偏大,故错误;‎ ‎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造成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正确;‎ ‎④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错误;‎ ‎⑤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造成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正确.‎ 故选①③⑤.‎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误差分析,难度不大,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6.某同学需用NaOH固体配制0.2mol/L的NaOH溶液480mL,‎ ‎(1)所需仪器为: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量筒,还需要哪些玻璃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① 500mL容量瓶 ② 烧杯 .‎ 补充完整该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NaOH 4 g ③溶解 ④冷却转移 ‎⑤ 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3)定容时的操作为 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无影响 ‎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偏小 ‎ C.溶液未经冷却就立即转移 偏大 ‎ D.称量氢氧化钠速度过慢 偏小 .‎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1)根据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 根据m=nM=CVM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注意计算时溶液体积为500mL,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定容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4)根据C=分析误差,如果n偏大、V偏小,则C偏大,如果n偏小、V偏大,则C偏小.‎ 解答: 解:(1)还需要用于配置溶液的500mL容量瓶,用于盛放溶解药品的烧杯,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烧杯;‎ m=nM=CVM=0.2mol/L×‎0.5L×‎40g/mol=‎4g,注意计算时溶液体积为500mL,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故答案为:4;洗涤;‎ ‎(3)定容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俯视或仰视都造成误差,故答案为: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4)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对n、V无影响,所以配制溶液浓度无影响;‎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V偏大,则配制溶液浓度偏小;‎ C.溶液未经冷却就立即转移,溶液有热胀冷缩性质,导致V偏小,则配制溶液浓度偏大; ‎ D.称量氢氧化钠速度过慢导致NaOH吸水,则n偏小,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小;‎ 故答案为:无影响;偏小;偏大;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明确操作步骤、各个步骤需要的仪器、物质的量浓度即可解答,难点是误差分析,注意容量瓶规格的选取方法,为易错点.‎ ‎17.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量筒 b、容量瓶 c、滴定管 d、托盘天平 e、温度计 ‎①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 ‎②若用上述仪器配制500mL 2mol•L﹣1的NaCl溶液,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 玻璃棒;胶头滴管 .‎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分析: ①根据容量瓶的使用方法来回答;‎ ‎②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使用的仪器进行分析.‎ 解答: 解:①使用容量瓶之前一定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故答案为: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 ②若用上述仪器配制500mL 2mol•L﹣1的NaCl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玻璃棒;胶头滴管.‎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题目难度中等,分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蒸馏烧瓶  b. 冷凝管 ‎ 若利用装置里Ⅰ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 酒精灯 ,冷凝水由 g (填f或g)口通入 f 口流出.‎ ‎(3)现需配制0.1mo1/L NaOH溶液450mL,装置H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愈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除了图中给出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 .‎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2.0gg ‎⑧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捧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盆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将剩余的氢氧化钠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温度升高溶液体积增大 ;‎ ‎(5)若实验过程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 重新配制溶液 .‎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蒸馏与分馏.‎ 分析: (1)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判断;‎ 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需用蒸馏,必须用酒精灯加热;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和操作来寻找装置中的错误;‎ ‎(3)①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和操作来寻找装置中的错误;根据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选择所用仪器;‎ ‎②先依据常见容量瓶的规格及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然后根据m=nM=cvM计算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 ‎③根据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步骤确定顺序;‎ ‎(4)所有药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否则导致浓度偏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溶液体积增大;‎ ‎(5)若实验过程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重新配制.‎ 解答: 解:(1)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c为容量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 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即用分馏的方法,蒸馏必须用酒精灯;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处,冷凝水由下口进入,‎ 由g口通入f口流出,故答案为:酒精灯;g;f;‎ ‎(3)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即用分馏的方法,分馏需要酒精灯加热;‎ 故答案为:酒精灯;‎ ‎(3)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 ‎②没有450mL规格容量瓶,所以选用500mL容量瓶,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 故答案为:没有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 ‎②没有450mL规格容量瓶,所以选用500mL容量瓶,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0.5L×0.1mol•L﹣1×‎40g/mol=‎2.0g;‎ 故答案为:‎2.0g;‎ ‎③配制溶液500mL,配制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托盘天平称量2.0gNaOH,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操作顺序为BCAFED;故答案为:BCAFED;‎ ‎(4)所有药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否则导致浓度偏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溶液体积增大,故答案为:将剩余的氢氧化钠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温度升高溶液体积增大;‎ ‎(5)若实验过程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基本操作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在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考点训练】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知识点的知识】‎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容量瓶:‎ ‎1)容量瓶是为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常和移液管配合使用.以把某种物质分为若干等份.通常有25,50,100,250,500,1000mL等数种规格,实验中常用的是100和250mL的容量瓶.‎ ‎2)注意事项:‎ ‎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使用时检验容量瓶容积与所要求的是否一致.‎ ‎2°为检查瓶塞是否严密,不漏水.‎ ‎3)具体操作:‎ 在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 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密合用的瓶塞必须妥为保护,最好用绳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容量瓶搞混.‎ ‎2、溶液配制:‎ ‎1)实验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 ‎2)实验原理:c=n/V ‎3)实验步骤:‎ ‎(1)计算: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 (2)称量: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天平的精确程度,同样量取液体时,也要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精确程度.如托盘天平就不能称出‎5.85 g固体NaCl,量筒就不能量出5.25 mL液体的体积.因为他们的精确程度为0.1.建议使用电子天平.‎ ‎ (3)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有热效应,故还要冷却,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量、规格是受温度限制的,如果未冷却,会因为热胀效应而产生误差. ‎ ‎ (4)移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一般应靠在容量瓶内壁的刻度线以下部位.‎ ‎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产生误差. ‎ ‎ (6)定容: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 cm~‎2 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 ‎ ‎ (7)摇匀:这时如果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再加水. ‎ ‎ (8)装瓶: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液体,应盛装在指定的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命题方向】本考点重点考察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需要重点掌握.‎ ‎【解题思路点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 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 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40.0 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最好.‎ ‎6、称量错误操作.‎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 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若天平砝码有残缺,则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 ‎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4g,为‎3.6g.即相差两倍游码所示的质量.若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则不影响称量物质的质量.‎ ‎9、量筒不干燥.‎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没有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分析:偏小.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 ‎10、量筒洗涤.‎ 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 分析:偏大.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1、量筒读数错误.‎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分析:偏大.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睛与量筒中浓硫酸的凹面处相平.仰视读数时,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所取的硫酸偏多,结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四)由溶解转移过程引起的误差 ‎12、未冷却溶液直接转移.‎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分析:偏大.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 ‎13、转移溶质有损失.‎ 例:转移到容量瓶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分析:偏小.在溶解、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溶液溅出,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 ‎14、烧杯或玻璃棒未洗涤.‎ 例: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虽洗涤但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分析:偏小.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 ‎(五)由定容过程引起的误差 ‎15、定容容积不准确.‎ 例: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当液面超过刻度线时,溶液浓度已经偏小.遇到这种情况,只有重新配制溶液.‎ ‎16、定容后多加蒸馏水.‎ 例: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容量瓶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润湿磨口或附着在器壁上未流下来,不会引起溶液浓度的改变.此时加水会引起浓度偏小.‎ ‎17、定容时视线不平视.‎ 例:定容时仰视.分析:偏低.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高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小;反之,俯视时,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大.‎ ‎(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操作 ‎18、称量溶质的小烧杯没有干燥.‎ 分析:无影响.因为所称溶质质量是两次称量数据之差,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正确,则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 ‎19、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滴.‎ 分析:无影响.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变化.‎ ‎2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 分析:无影响.定容摇匀后,溶液的配制已经完成.从中任意取出溶液,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配制100mL 0.50mol•L﹣1 NaOH溶液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  A. ‎ ‎100mL容量瓶 B. ‎ ‎100mL集气瓶 C. ‎ ‎100mL烧瓶 D. ‎ ‎100mL滴瓶 ‎2.配制100mL2.0mol•L﹣1Na0H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 ‎ 烧杯 B. ‎ 玻璃棒 C. ‎ 容量瓶 D. ‎ 集气瓶 ‎3.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  A. ‎ ‎ 称量 B. ‎ 溶解 C. ‎ 转移 D. ‎ 定容 ‎4.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实 验 操 作 A 钠与水的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  A. A B. B C. C D. D ‎5.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称量时,将固体NaOH直接放在天平右盘上 ‎  B. 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  C. 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  D. 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 ‎6.实验室配制100mL 1.0mol/L Na2CO3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10.6g Na2CO3固体 ‎  B. 将Na2CO3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  C. 定容时俯视液面,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  D. 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液体 ‎7.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浓氨水,振荡,混合后均匀 ‎  B.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AgNO3溶液至过量 ‎  C.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AgNO3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 ‎  D.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AgNO3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试液pH ‎  B. 将称量好的固体直接加入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C. 欲从碘水中分离出I2,可将适量的CCl4加入碘水中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 ‎  D. 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将浓硫酸转移至烧杯后须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烧杯 ‎  B. 现需使用480ml 0.1mol/L硫酸铜溶液,则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需要 ‎7.68g硫酸铜固体 ‎  C.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码右物,可能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  D. 容量瓶在使用前须用待配溶液润洗 ‎10.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 ‎  A. ‎ 配制一定浓度溶液 B. ‎ 制取并收集Cl2‎ ‎  C. ‎ 铁的析氢腐蚀 D. ‎ 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11.某学生配制了100mL 1mol/L的硫酸溶液.然后,对溶液浓度做精确测定,且测定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正确.结果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mol/L.那么,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 ‎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容积为100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 ‎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 将‎25 g CuSO4•5H20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 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  A. A B. B C. C D. D ‎13.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  )‎ ‎  A. 950 mL ‎111.2 g B. 500 mL ‎‎117 g ‎  C. 1 000 mL ‎117 g D. 任意规格 ‎‎111.2 g ‎14.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100mL 1 mol/L的稀硫酸.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④③⑦⑤⑥ B. ②⑤⑦⑥ C. ①③⑤⑥⑦ D. ②⑥③⑦⑤⑥‎ ‎15.欲配制100ml 1.0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①将‎14.2g Na2SO4溶于100ml水中 ‎②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ml ‎③将20ml 5.0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实验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根据溶液配制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烧杯、容量瓶、量筒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有:‎ 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g ‎(3)下列操作对所配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字母)偏大的有;无影响的有.‎ A、称量用了生锈的砝码 B、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H、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17.欲配制100mL 0.2mol/L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计算,所需的NaOH的质量为,NaOH固体应放在中称量.‎ 以下是实验操作步骤,请排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称取所需质量的NaOH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 ‎③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摇匀 ‎④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入蒸馏水至刻度 ‎⑤仔细地把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处 ‎⑥塞上瓶塞.反复摇匀 ‎⑦将称取的NaOH置于烧杯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后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填选项代号)‎ A.NaOH放在纸上称量,且出现潮解现象 B.配制前容量瓶内已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时仰视 D.NaOH溶液未经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去 E.转移溶液时部分溶液溅出容量瓶外.‎ ‎18.(1)某学生欲用11.9mol•L﹣1的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mol•L﹣1的稀盐酸.该学生需要量取mL浓盐酸进行配制.(保留小数点后1位)‎ 容量瓶是配制溶液的必需仪器.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 ‎②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③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 ‎④不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配制好的溶液 ‎⑤可以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溶液 ‎⑥容量瓶上标有的是温度、容量、刻度线 a.①③b.①④c.③⑤d.⑤⑥‎ ‎(3)①该同学用配制的0.400mol•L﹣1的盐酸,中和含‎0.4g NaOH的NaOH溶液,则该同学需取mL盐酸.‎ ‎②假设该同学用新配制的盐酸中和含‎0.4g NaOH的NaOH溶液,发现比①中所求体积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 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19.实验室要配制100mL 2mol/L 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包括天平、烧杯、玻璃棒、和.‎ 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其质量为 g.‎ ‎(3)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下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③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4)如果实验过程中缺少步骤⑤,会造成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0.配制500mL 0.5mol•L﹣1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称量前把游码放的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静止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此时左边的托盘将(填“高于”或“低于”)右边的托盘,欲使天平平衡,所进行的操作为.假定最终称得小烧杯的质量为(填“‎32.6g”或“‎32.61 g”).‎ ‎(3)配制方法:设计五个操作步骤 ‎①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加入200 mL 蒸馏水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②继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 cm~‎2 cm.‎ ‎③将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 ‎④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小心洗涤2~3次后移入容量瓶 ‎⑤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加盖摇匀.‎ 试将以上操作按正确顺序编出序号.‎ ‎(4)某学生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0.48mol•L﹣1,原因可能是 A. 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C. 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D.定容时仰视刻度.‎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实验室中需要220mL0.5mol/L H2SO4,现用98%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稀释配制.‎ ‎(1)本实验室中需要的容器是.‎ 要将浓硫酸在中稀释,稀释时的操作方法是.‎ ‎(3)必须将稀释后的硫酸后再移液,原因是,否则,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会(偏高、偏低、无影响).‎ ‎22.用18mol/L 浓硫酸配制100mL 3.0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溶解 ④转移、洗涤 ⑤定容、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 A.10mL B.20mL C.50mL D.100mL)‎ 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B.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液凹面.‎ ‎23.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应量取盐酸体积mL,所需要的仪器有.‎ 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没有进行A操作;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c.定容时俯视.‎ ‎【考点训练】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配制100mL 0.50mol•L﹣1 NaOH溶液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  A. ‎ ‎100mL容量瓶 B. ‎ ‎100mL集气瓶 C. ‎ ‎100mL烧瓶 D. ‎ ‎100mL滴瓶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配制100mL 0.50mol•L﹣1 NaOH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根据配制步骤选择使用的仪器.‎ 解答: 解:配制100mL 0.50mol•L﹣1 NaOH溶液过程中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必须使用的仪器为100mL容量瓶,不会使用到100mL集气瓶、100mL烧瓶和100mL滴瓶,‎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仪器选择,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能够根据配制步骤选择使用的仪器.‎ ‎2.配制100mL2.0mol•L﹣1Na0H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 ‎ 烧杯 B. ‎ 玻璃棒 C. ‎ 容量瓶 D. ‎ 集气瓶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配制100mL2.0mol/LNaOH溶液用到仪器为:托盘天平称量、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 解答: 解:配制100mL2.0mol/LNaOH溶液一般步骤为:用到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移入100mL容量瓶内,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摇匀,故不需要的氧气为集气瓶,‎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配制溶液所需仪器,难度不大,注意配制溶液的步骤、所需仪器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问题.‎ ‎3.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  A. ‎ ‎ 称量 B. ‎ 溶解 C. ‎ 转移 D. ‎ 定容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 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原则,位置不能颠倒;‎ B.溶解药品时,无论加速溶解,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 C.转移冷却后的溶液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 D.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量瓶中.‎ 解答: 解:A.用天平称量药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天平称量应遵循“左物右码”,故A错误;‎ B.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B正确;‎ C.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洒落,故C错误;‎ D.胶头滴管不能深入容量瓶内,应在容量瓶正上方,悬空滴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注意掌握中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方法.‎ ‎4.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实 验 操 作 A 钠与水的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液和萃取;中和滴定;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从钠的保存环境和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考虑;‎ B.严格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步骤来判断正误,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C.滴定管中气泡的排除方法为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从而溶液充满尖嘴,排除气泡;‎ 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只能从上口倒出.‎ 解答: 解:A.因钠保存在煤油中,表面有覆盖的煤油,所以应用滤纸吸去表面的煤油,钠与水反应剧烈,水的量也不应太多,故A错误;‎ B.配制步骤为称量、溶解、转移、定容等步骤,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故B错误;‎ C.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从而溶液充满尖嘴,排除气泡,故C正确;‎ 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只能从上口倒出,若从下口流出,会混有下层液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前提,题目难度不大.‎ ‎5.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称量时,将固体NaOH直接放在天平右盘上 ‎  B. 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  C. 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  D. 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A、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应放置在玻璃器皿内称量;‎ B、容量瓶不能溶解药品;‎ C、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溶液浓度偏低,需重新配制;‎ D、固体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溶液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答: 解:A、NaOH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应放置在烧杯内称量,故A错误;‎ B、称量好的固体NaOH应放入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故B错误;‎ C、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溶液浓度偏低,需重新配制,故C错误;‎ D、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溶液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所以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难度不大,关键清楚溶液配制的原理,通过c=可以加深理解.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6.实验室配制100mL 1.0mol/L Na2CO3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10.6g Na2CO3固体 ‎  B. 将Na2CO3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  C. 定容时俯视液面,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  D. 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液体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公式m=M•n=cvM来计算物质的质量;‎ B、容量瓶不能作为溶解仪器;‎ C、定容时俯视液面,会使得加入的溶剂水量偏少;‎ D、定容时,加水不慎超过刻度线,会将溶液稀释.‎ 解答: 解:A、配制100mL1.0mol/L Na2CO3溶液需要碳酸钠的质量m=M•n=cVM=1.0mol/L×‎0.1L×‎106g/mol=‎10.6g,故A正确;‎ B、容量瓶不能作为溶解仪器,应该在烧杯中将固体物质溶解,故B错误;‎ C、定容时俯视液面,会使得加入的溶剂水量偏少,所得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D、定容时,加水不慎超过刻度线,会将溶液稀释,此时应该重新配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一实验,注意容量瓶的使用原则和方法,难度不大.‎ ‎7.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浓氨水,振荡,混合后均匀 ‎  B.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AgNO3溶液至过量 ‎  C.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AgNO3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 ‎  D.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AgNO3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配制银氨溶液的方法: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NH3水,边滴边振荡,至沉淀恰好溶解时为止,此时所得的溶液即是银氨溶液;‎ 解答: 解:A.配制银氨溶液时,要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故A错误;‎ B.配银氨溶液一定是先加硝酸银的,不能先加氨水,故B错误;‎ C.配制银氨溶液时,要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故C错误;‎ 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NH3水,边滴边振荡,至沉淀恰好溶解时为止,此时所得的溶液即是银氨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试液pH ‎  B. 将称量好的固体直接加入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C. 欲从碘水中分离出I2,可将适量的CCl4加入碘水中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 ‎  D. 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测定溶液pH的方法;分液和萃取;中和滴定.‎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pH试纸水解测定氢离子的浓度,不能湿润pH值试纸;‎ B、溶液配制不能在容量瓶内进行溶解或稀释,溶解或稀释会产生热效应,影响溶液体积,甚至会导致容量瓶破裂的危险;‎ C、碘易溶于有机溶剂,萃取后分液,再蒸馏得到碘;‎ D、锥形瓶中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一定的,锥形瓶有水份对实验没有影响.‎ 解答: 解:A、pH试纸水解测定氢离子的浓度,如待测液的不是强酸强碱盐,湿润pH值试纸,对溶液具有稀释作用,测量pH不准确,故A错误;‎ B、溶液配制不能在容量瓶内进行溶解或稀释,溶解或稀释会产生热效应,影响溶液体积,甚至会导致容量瓶破裂的危险,故B错误;‎ 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利用蒸馏可将四氯化碳与碘分离,故C正确;‎ D、锥形瓶中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一定的,锥形瓶有水份对实验没有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溶液配制、中和滴定等,难度中等,注意D选项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加入锥形瓶中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一定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将浓硫酸转移至烧杯后须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烧杯 ‎  B. 现需使用480ml 0.1mol/L硫酸铜溶液,则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需要 ‎7.68g硫酸铜固体 ‎  C.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码右物,可能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  D. 容量瓶在使用前须用待配溶液润洗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A、量筒是流量式仪器,量筒在制作时就已经扣除了粘在量筒壁上的液体,量取的液体倒出的量就是所读的量程;‎ B、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选择大于480mL且相近规格的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容量瓶,根据m=cVM计算配制500ml 0.1mol/L硫酸铜溶液需要硫酸铜的质量;‎ C、天平平衡原理为m(左)=m(右)+游码读数,若不使用游码,对称量药品质量无影响,若使用游码,实际称量药品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读数;‎ D、容量瓶在使用前须用待配溶液润洗,容量瓶内壁沾有少量待配溶液溶质,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解答: 解:A、量筒是流量式仪器,量筒在制作时就已经扣除了粘在量筒壁上的液体,量取的液体倒出的量就是所读的量程,不能洗涤,如果洗涤并洗涤液一并转移至烧杯,实际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A错误;‎ B、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选择大于480mL且相近规格的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500ml 0.1mol/L硫酸铜溶液需要硫酸铜的质量为‎0.5L×0.1mol/L×‎160g/mol=‎8.0g,故B错误;‎ C、天平平衡原理为m(左)=m(右)+游码读数,若不使用游码,对称量药品质量无影响,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若使用游码,实际称量药品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读数,称取药品的质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正确;‎ D、容量瓶在使用前须用待配溶液润洗,容量瓶内壁沾有少量待配溶液溶质,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与误差分析,难度中等,注意根据c=理解溶液配制与误差分析.‎ ‎10.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 ‎  A. ‎ 配制一定浓度溶液 B. ‎ 制取并收集Cl2‎ ‎  C. ‎ 铁的析氢腐蚀 D. ‎ 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氨的制取和性质.‎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不能在容量瓶内进行溶解或稀释,氢氧化钠溶解放出大量的热,影响所配溶液的体积,甚至使容量瓶受热不均,发生炸裂的危险;‎ B.结合反应条件、发生装置仪器的选择、收集方法与尾气处理分析解答;‎ C.铁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 D.利用气球的变化,判断平底烧瓶内外压强变化,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 解答: 解:A.氢氧化钠溶解放出大量的热,冷却后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甚至使容量瓶受热不均,发生炸裂的危险,故A错误;‎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收集,氯气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装置图中没有加热,不能用平底烧瓶,收集导管口应“长进短出”,应添加尾气处理装置,故B错误;‎ C.食盐水为中性溶液,铁发生吸氧腐蚀,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滴加水后,氨气溶解,导致平底烧瓶内压强降低,由于大气压故瓶内压强,气球鼓起,可以说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对实验装置的理解与评价,难度不大,注意C选项中钢铁发生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的条件与电极反应式.‎ ‎11.某学生配制了100mL 1mol/L的硫酸溶液.然后,对溶液浓度做精确测定,且测定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正确.结果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mol/L.那么,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 ‎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容积为100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 ‎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①根据量取的浓硫酸被稀释浓度减小分析;‎ ‎②根据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判断;‎ ‎③根据容量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分析;‎ ‎④根据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大.‎ 解答: 解: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会导致量取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故①正确;‎ ‎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容积为100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②正确;‎ ‎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导致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③正确;‎ ‎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④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及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不大,可以根据操作对c=的影响进行判断.‎ ‎12.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 将‎25 g CuSO4•5H20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 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25 g 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配成‎0.1L的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mol/L;‎ B.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C.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H2O2溶液,自身被还原为Mn2+,紫色褪去,说明KMnO4完全反应;‎ D.氯化钠中若含有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解答: 解:A‎.25 g 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配成‎0.1L的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mol/L,溶液的体积为100mL,不是溶剂的体积为100mL,故A错误;‎ B.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硝酸钾析出,过滤,可以除去KNO3中少量NaCl,故B正确;‎ C.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H2O2溶液,自身被还原为Mn2+,紫色褪去,说明KMnO4完全反应,故C正确;‎ D.氯化钠中若含有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若没有碳酸钠,则没有白色沉淀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溶液配制、离子检验等,难度中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3.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  )‎ ‎  A. 950 mL ‎111.2 g B. 500 mL ‎‎117 g ‎  C. 1 000 mL ‎117 g D. 任意规格 ‎‎111.2 g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由于没有950mL的容量瓶,需要选用1000mL的容量瓶来配制2mol/L的NaCl溶液,计算溶质氯化钠的质量需要根据1000mL的溶液进行计算.‎ 解答: 解: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需要选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所配制的1000mL2mol/L 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L×‎1L=2mol,‎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8.5g/mol×2mol=‎117g,‎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配制950mL溶液,实际配制的溶液容积是1000mL,试题基础性强,贴近高考;该题难易适中,注重灵活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4.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100mL 1 mol/L的稀硫酸.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④③⑦⑤⑥ B. ②⑤⑦⑥ C. ①③⑤⑥⑦ D. ②⑥③⑦⑤⑥‎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先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浓溶液的体积,选取合适的量筒,再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解答.‎ 解答: 解:98%的浓H2SO4的物资的量浓度为c==mol/L=18.4mol/L,配制1mol/L的稀硫酸100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0.0054L,即5.4ml,应选择10ml量筒,实验时用10ml量筒量取5.4ml浓硫酸,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所以正确顺序为②⑥③⑦⑤⑥,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和使用仪器,难度不大,注意量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百分数之间的换算.‎ ‎15.欲配制100ml 1.0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①将‎14.2g Na2SO4溶于100ml水中 ‎②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ml ‎③将20ml 5.0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①‎14.2g 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浓度为1mol/L.‎ ‎②‎32.2g Na2SO4•10H2O物质的量为0.1mo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根据c=计算判断.‎ ‎③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计算稀释后浓度,进行判断.‎ 解答: 解:①、‎14.2g 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浓度为1mol/L,溶液体积为100ml,不是溶剂的体积,故①错误.‎ ‎②、‎32.2g Na2SO4•10H2O物质的量为=0.1mol,由化学式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溶液体积为100ml,所配溶液浓度为=1mol/L,故②正确;‎ ‎③、令稀释后硫酸钠溶液浓度为c,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0ml×5mol/L=100ml×c,解得c=1mol/L,故③正确.‎ 所以②③正确.‎ 故选:B.‎ 点评: 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及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计算,难度不大,根据c=加深对溶液配制的理解.注意配制中物质溶于水溶质发生变化的情况.‎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实验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根据溶液配制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烧杯、容量瓶、量筒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有: 玻璃棒、胶头滴管 ‎ 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2.0 g ‎(3)下列操作对所配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字母)偏大的有 AC ;无影响的有 G .‎ A、称量用了生锈的砝码 B、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H、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步骤选择使用的仪器;‎ 根据n=CV和m=nM来计算;‎ ‎(3)根据C=,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来分析误差.‎ 解答: 解:(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首先计算出需要的药品的质量,然后用托盘天平称量,后放入烧杯中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杯引流移液至500ml容量瓶,然后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然后向容量瓶中注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至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然后摇匀、装瓶.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还需要的其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玻璃棒、胶头滴管;‎ 由于无450ml的容量瓶,故选用500ml的容量瓶,故配制的是500ml0.1mol/LNaOH溶液.‎ 根据n=CV可知需要的NaOH的物质的量n=‎0.5L×0.1mol/L=0.05mol,‎ 质量m=nM=0.05mol×‎40g/mol=‎2.0g,故答案为:‎2.0g;‎ ‎ (3)A、生锈的砝码质量偏大,而m物=m砝+m游,故称量出的药品的质量偏重,则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B、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会潮解,导致真正的NaOH的质量偏小,则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偏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待溶液冷却后体积偏小,则浓度偏大;‎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溶液浓度偏小;‎ E、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溶液浓度偏小;‎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 G、只要最后定容时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即可,至于水是事先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 H、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是正常的,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浓度偏小.‎ 故浓度偏大的有:AC;无影响的有:G.故答案为:AC;G.‎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涉及到的仪器的选择、计算、误差分析等问题,难度不大.‎ ‎17.欲配制100mL 0.2mol/L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计算,所需的NaOH的质量为‎0.8g,NaOH固体应放在 小烧杯 中称量.‎ 以下是实验操作步骤,请排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称取所需质量的NaOH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 ‎③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摇匀 ‎④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入蒸馏水至刻度 ‎⑤仔细地把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处 ‎⑥塞上瓶塞.反复摇匀 ‎⑦将称取的NaOH置于烧杯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后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⑦②③⑤④⑥ ‎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CE (填选项代号)‎ A.NaOH放在纸上称量,且出现潮解现象 B.配制前容量瓶内已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时仰视 D.NaOH溶液未经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去 E.转移溶液时部分溶液溅出容量瓶外.‎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1)根据m=nM=cvM计算溶质的质量;根据NaOH固体的称量方法;‎ 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 ‎(3)根据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解答: 解:(1)NaOH的质量m=nM=cvM=0.2mol/L×‎0.10L×‎40g/mol=‎8.0g,NaOH易潮解,需放在烧杯中称量,‎ 故答案为:‎8.0g;小烧杯;‎ 配制时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故答案为:①⑦②③⑤④⑥;‎ ‎(3)A.NaOH放在纸上称量,且出现潮解现象,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故A正确;‎ B.配制前容量瓶内已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浓度不变,故B错误;‎ C.定容时仰视,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C正确;‎ D.NaOH溶液未经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去,溶液冷却下来,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D错误;‎ E.转移溶液时部分溶液溅出容量瓶外,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故E正确;‎ 故答案为:ACE.‎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误差分析,难度不大,注意根据c=分析不当操作对n或V的影响.‎ ‎18.(1)某学生欲用11.9mol•L﹣1的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mol•L﹣1的稀盐酸.该学生需要量取 16.8 mL浓盐酸进行配制.(保留小数点后1位)‎ 容量瓶是配制溶液的必需仪器.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 ‎②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③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 ‎④不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配制好的溶液 ‎⑤可以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溶液 ‎⑥容量瓶上标有的是温度、容量、刻度线 a.①③b.①④c.③⑤d.⑤⑥‎ ‎(3)①该同学用配制的0.400mol•L﹣1的盐酸,中和含‎0.4g NaOH的NaOH溶液,则该同学需取 25 mL盐酸.‎ ‎②假设该同学用新配制的盐酸中和含‎0.4g NaOH的NaOH溶液,发现比①中所求体积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 c .‎ 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1V1=C2V2;‎ 容量瓶上标有的是温度、容量、刻度线,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500mL容量瓶不能用来配制250mL溶液,只能配置500mL溶液;‎ ‎(3)根据关系式:HCl~NaOH计算;‎ ‎②盐酸体积减少,说明标准液盐酸体积读数减小,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V,‎ 则11.9mol/L×V=‎0.5L×0.400mol/L,解得:V=‎0.0168L=16.8ml;‎ 故答案为:16.8;‎ ‎①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故①正确;‎ ‎②容量瓶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故②正确;‎ ‎③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故③错误;‎ ‎④容量瓶不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故④正确;‎ ‎⑤500mL容量瓶不能用来配制250mL溶液,只能配置500mL溶液,故⑤错误;‎ ‎⑥容量瓶上标有的是温度、容量、刻度线,故⑥正确;‎ 故选:c;‎ ‎(3)①由关系式:HCl~NaOH可知:n(HCl)=n(NaOH)==0.01mol,V(HCl)==‎0.025L=25mL;‎ 故答案为:25;‎ ‎②消耗的标准液盐酸体积减少,说明读数时标准液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减少了,‎ 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配制的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盐酸体积变大,故A不选;‎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标准液浓度减小,消耗体积增大,故B不选;‎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配制的标准液浓度变大,滴定时消耗的体积减小,故C选;‎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大,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容量瓶的使用、中和滴定计算以及误差分析等知识点,难度中等.‎ ‎19.实验室要配制100mL 2mol/L 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包括天平、烧杯、玻璃棒、 100mL容量瓶 和 胶头滴管 .‎ 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其质量为 11.7  g.‎ ‎(3)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③⑤②④ (填序号).‎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下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③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4)如果实验过程中缺少步骤⑤,会造成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偏低 (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偏高 .‎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选择使用的玻璃仪器;‎ 根据100mL 2mol/L NaCl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 ‎(3)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对操作进行排序;‎ ‎(4)根据c=,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解答: 解:解:(1)配制100mL 2mol/L的NaCl溶液,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故需要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和100mL容量瓶,故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和1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配制100mL 2mol/L 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0.1L×2mol/L×‎58.5g/mol=‎11.7g,‎ 故答案为:11.7;‎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所以操作顺序为:①③⑤②④,‎ 故答案为:①③⑤②④;‎ ‎(4)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移入容量瓶内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低;偏高.‎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及误差分析,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贴近高考;该题难易适中,注重灵活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操作能力;该题的难点在于误差分析,可以根据c=判断.‎ ‎20.配制500mL 0.5mol•L﹣1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10.0 g.‎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称量前把游码放的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静止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此时左边的托盘将 高于 (填“高于”或“低于”)右边的托盘,欲使天平平衡,所进行的操作为 将左边的横梁螺丝往外调 .假定最终称得小烧杯的质量为‎32.6 g(填“‎32.6g”或“‎32.61 g”).‎ ‎(3)配制方法:设计五个操作步骤 ‎①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加入200 mL 蒸馏水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②继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 cm~‎2 cm.‎ ‎③将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 ‎④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小心洗涤2~3次后移入容量瓶 ‎⑤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加盖摇匀.‎ 试将以上操作按正确顺序编出序号 ①③④②⑤ .‎ ‎(4)某学生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0.48mol•L﹣1,原因可能是 A C D ‎ A. 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C. 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D.定容时仰视刻度.‎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1)利用n=cv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分度盘的指针偏右,说明右边重,将左边的横梁螺丝往外调调节平衡.‎ ‎(3)根据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实验步骤排序.‎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分析判断.‎ 解答: 解:(1)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0.5L×0.5mol•L﹣1×‎40g/mol=‎10.0g.‎ 故答案为:‎10.0g.‎ 分度盘的指针偏右,说明右边重,左盘高于右盘.应将左边的横梁螺丝往外调以调节平衡.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故应为‎32.6g.‎ 故答案为:高于;将左边的横梁螺丝往外调以调节平衡;‎32.6g.‎ ‎(3)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正确操作顺序为①③④②⑤.‎ 故答案为:①③④②⑤.‎ ‎(4)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0.48mol•L﹣1,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A. 用滤纸称量时,滤纸会吸附氢氧化钠,所以转入烧杯的氢氧化钠也少了,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 B. 最后需要定容,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 C. 未洗涤液烧杯、玻璃棒,移入容量瓶中氢氧化钠的实际质量减小,溶液浓度偏低;‎ D.定容时仰视刻度,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注意从c=理解配制原理,注意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实验室中需要220mL0.5mol/L H2SO4,现用98%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稀释配制.‎ ‎(1)本实验室中需要的容器是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 要将浓硫酸在 烧杯 中稀释,稀释时的操作方法是 浓硫酸缓缓地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 ‎(3)必须将稀释后的硫酸 冷却至室温, 后再移液,原因是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否则,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会 偏高 (偏高、偏低、无影响).‎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1)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 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浓硫酸稀释放热,热溶液的体积大,冷却下来体积偏小,即溶液的体积偏小,影响溶液的浓度.‎ 解答: 解:(1)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称量,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250L 容量瓶中(容量瓶没有220mL),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故答案为:烧杯;浓硫酸缓缓地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3)浓硫酸稀释放热,热溶液的体积大,一旦冷却下来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所以必须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至容量瓶;‎ 故答案为:冷却至室温;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偏高.‎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以及误差分析,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注意事项.‎ ‎22.用18mol/L 浓硫酸配制100mL 3.0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溶解 ④转移、洗涤 ⑤定容、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 16.7mL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B ‎ ‎(从下列中选用 A.10mL B.20mL C.50mL D.100mL)‎ 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先向烧杯加入30ml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 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出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液凹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偏小 ‎ B.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无影响 ‎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偏小 ‎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液凹面 偏大 .‎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溶液的体积;根据浓硫酸的体积选取量筒,注意所选量筒的容积应稍大于或等于量取溶液的体积;‎ ‎(3)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分析;‎ ‎(4)根据c= 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解答: 解:(1)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18mol/L×V=‎0.1L×3.0mol/L,V=‎0.0167L=16.7mL;选取量筒的容积应稍大于或等于量取溶液的体积,故选B,‎ 故答案为:16.7ml;B;‎ 先向烧杯加入30ml 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故答案为:先向烧杯加入30ml 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定容摇匀的操作是: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出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液凹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故答案为: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出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液凹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4)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浓硫酸有吸水性,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小;‎ B.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所以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液凹面,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所以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大.‎ 故答案为:偏小;无影响;偏小;偏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难度不大,会根据量取浓硫酸的体积选择量筒.‎ ‎23.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应量取盐酸体积 2.1 mL,所需要的仪器有 250ml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BCAFED ‎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 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体积不准,也易导至容量瓶炸裂 ‎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没有进行A操作 偏低 ;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偏低 ;c.定容时俯视 偏高 .‎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依据C=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然后根据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根据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步骤选用仪器;‎ 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操作进行排序;‎ ‎(3)依据根据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规则来回答;‎ ‎(4)根据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解答: 解:(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1.8mol/L;设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V,11.8mol/L×V=0.1mol/L×‎0.25L,V=‎0.0021L=2.1mL;‎ 配制盐酸溶液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2.1;250;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所以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故答案为:BCAFED;‎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减少误差,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液体热胀冷缩,会导致体积不准,并且也易导至容量瓶炸裂,‎ 故答案为: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体积不准,也易导至容量瓶炸裂;‎ ‎(4)根据c=可知,凡是能够使n偏小或者使V偏大的操作都会是溶液的浓度偏小,反之,溶液的浓度偏大.‎ a.没有进行A操作,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c.定容时俯视偏低,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明确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考点训练】气体摩尔体积 ‎【知识点的认识】‎ ‎1、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 ‎(2)符号:Vm .‎ ‎(3)单位:L/mol(L•mol-1).‎ ‎(4)计算公式:气体摩尔体积(Vm)=气体体积(V)/物质的量(n).‎ ‎(5)标况下(‎0℃‎、101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在‎25℃‎和101kPa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5L/mol. ‎ ‎2、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物质粒子数的多少;②物质粒子本身的大小;③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 ‎2)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比分子直径大得多,因此,当气体的物质的量(粒子数)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 ‎3)影响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大小的因素: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小几乎是一个定值,故粒子数一定时,其体积是一定值.‎ 总结规律:①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所占的体积:固体<液体<气体[水除外].②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而固体、液体却不相等.‎ ‎3、物理量之间的关系:n=m/M=N/NA=V/Vm.‎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单位和前提条件,需要重点掌握.‎ 题型一: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单位 典例1: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D.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摩尔体积也相同 分析:A、气体摩尔体积就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B、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适用于标况下的气体;‎ C、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 D、根据V=nVm来回答.‎ 解答:A、气体摩尔体积就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故A正确;‎ B、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只适用于标况下的气体,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故C错误;‎ D、气体摩尔体积只与气体的存在条件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摩尔体积的概念,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题型二:“‎22.4L/mol”的适用条件 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B.1molH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C.在标准状况下,NA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在标准状况下,1molNH3和CO混合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分析:A、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判断;‎ B、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判断;‎ C、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判断;‎ D、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判断.‎ 解答:A、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是气体,水是液体,故A错误.‎ B、在标况下,1molH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没有前提条件,故B错误.‎ C、未注明该物质的状态,不能确定其体积,故C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任何气体既指纯净物又指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气体摩尔体积,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条件,正确理解定义中“任何”的含义.‎ 题型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典例3:先求出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再求出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最后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求出体积.‎ 分析:先求出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再求出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最后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求出体积.‎ 解答:根据其组分及其含量相同,所以其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设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x个,‎ 质量与分子数的比列式为:mg:b=ng:x,‎ x=ng×bmg=nbm; ‎ 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物质的量为:n=NNA=nbmNA=nbmNAmol,‎ 其体积为:V=n×Vm =nbmNAmol×Vm =nbmNAmol×‎22.4l/mol=22.4nbmNAL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这种类型的题在高考选择题中经常出现.‎ ‎【解题思路点拨】对“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的理解:‎ ‎1)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因而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标准状况下,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所以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 ‎2)标准状况:指‎0℃‎、1.01×105Pa的状态.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大,体积越小.故在非标准状况下,其值不一定就是“‎22.4L”.但若同时增大压强,升高温度,或是降低压强和温度,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有可能为‎22.4升.‎ ‎3)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其体积可能为‎22.4L,也可能不为‎22.4L.如在室温(‎20℃‎,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是‎24L.‎ ‎4)此概念应注意:①气态物质;②物质的量为1mol;③气体状态为‎0℃‎和1.01×105Pa(标准状况);④‎22.4L体积是近似值;⑤Vm的单位为L/mol和m3/mol.‎ ‎5)适用对象:纯净气体与混合气体均可.‎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①气体分子直径②所含微粒数 ③气体相对分子质量 ④微粒间的距离(  )‎ ‎  A. 只②③④ B. 只②④ C. 只①③④ D. ①②③④全部 ‎2.标准状况下的1molH2的体积约为(  )‎ ‎  A. ‎11.2L B. ‎22.4L C. ‎33.6L D. ‎‎44.8L ‎3.36.5gHCl气体体积是(  )‎ ‎  A. ‎11.2L B. ‎22.4L C. ‎5.6L D. 无法确定 ‎4.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  A. 80gSO2 B. 16gO‎2 C. 32gH2S D. 3gH2‎ ‎5.已知m mol某气体的质量为a g,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L)为(  )‎ ‎  A. B. C. D. ‎ ‎6.标准状况下,112mL某气体的质量是‎0.17g,该气体可能是(  )‎ ‎  A. O2 B. N‎2 C. H2S D. CO2‎ ‎7.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③‎13.6g H2S④0.2mol NH3,下列对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 ‎  A. 体积④<①<③<② B. 密度①<④<③<②‎ ‎  C. 质量④<①<③<② D. 氢原子数④<②<③<①‎ ‎8.等质量的①CH4、②H2、③HCl、④SO2,在标况下体积由大到小顺序是(  )‎ ‎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②>③‎ ‎9.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种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  A. 粒子大小不同 B. 粒子质量不同 ‎  C. 粒子间距离不同 D. 粒子间作用力不同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标准状况下某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 ‎  A. L B. C. D. L ‎11.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 ‎  B.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  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  D.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  B. 1mol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  C. 在标准状况下,N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  D. 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L ‎13.已知a g气体X2中含有b个X原子,那么c g该气体在‎0℃‎、1.01×105Pa条件下的体积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 L B. L ‎  C. L D. L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 ‎  B. 1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 ‎  C. 标准状况下,1mol水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 ‎  D. 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  B. 1molH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  C. 在标准状况下,NA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  D. 在标准状况下,1molNH3和CO混合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考点训练】气体摩尔体积-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①气体分子直径②所含微粒数 ③气体相对分子质量 ④微粒间的距离(  )‎ ‎  A. 只②③④ B. 只②④ C. 只①③④ D. ①②③④全部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大小,则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是气体的分子数目以及分子间距离,以此解答.‎ 解答: 解: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大小,则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是气体的分子数目以及分子间距离,而气体的分子数目一定时,气体分子间距离为影响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与气体分子的质量、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无关,‎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应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分子的大小不影响气体体积,为易错点.‎ ‎2.标准状况下的1molH2的体积约为(  )‎ ‎  A. ‎11.2L B. ‎22.4L C. ‎33.6L D. ‎‎44.8L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代入公式V=n•Vm计算.‎ 解答: 解:标准状况下,Vm=‎22.4L/mol,1molH2的体积V=n•Vm=1mol×‎22.4L/mol=‎22.4L,‎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V=n•Vm计算,题目比较简单,明确标准状况下,Vm=‎22.4L/mol是解题的关键.‎ ‎3.36.5gHCl气体体积是(  )‎ ‎  A. ‎11.2L B. ‎22.4L C. ‎5.6L D. 无法确定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必须知道气体摩尔体积,才能根据物质的量计算出气体的体积,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36.5gHCl气体,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不知道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出1mol氯化氢的体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必须告诉气体所处条件,才能根据物质的量计算出气体所占体积,本题难度不大.‎ ‎4.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  A. 80gSO2 B. 16gO‎2 C. 32gH2S D. 3gH2‎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V=来计算.‎ 解答: 解:根据公式:V=可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Vm是相等的,所以体积和物质的量成正比,‎ A、80gSO2的物质的量为1.25mol;‎ B、16g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C、32gH2S的物质的量为0.94mol;‎ D、‎3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 所以‎3g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大,即体积最大.‎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对课本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熟记计算公式,并灵活运用.‎ ‎5.已知m mol某气体的质量为a g,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L)为(  )‎ ‎  A. B. C. D. ‎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利用n=计算b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体积.‎ 解答: 解:m mol某气体的质量为a g,‎ 所以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 则b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mol,‎ 所以标准状况下,bg该气体的体积为mol×‎22.4L/mol=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6.标准状况下,112mL某气体的质量是‎0.17g,该气体可能是(  )‎ ‎  A. O2 B. N‎2 C. H2S D. CO2‎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标准状况气体的体积换算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依据摩尔质量计算判断.‎ 解答: 解:标准状况气体的体积换算物质的量,n===0.005mol;‎ 气体摩尔质量M===‎34g/mol;‎ 气体中H2S摩尔质量符合;‎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的换算,质量和物质的量计算摩尔质量,理解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7.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③‎13.6g H2S④0.2mol NH3,下列对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 ‎  A. 体积④<①<③<② B. 密度①<④<③<②‎ ‎  C. 质量④<①<③<② D. 氢原子数④<②<③<①‎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根据V=nVm=Vm=Vm来计算,或者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来回答;‎ B、根据=来计算或者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C、根据m=nM=M=M来计算;‎ D、根据公式计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氢原子数.‎ 解答: 解:A、3.01×1023个HCl的体积V=Vm=0.5mol×‎22.4L/mol=‎11.2L,13.6gH2S的体积V=Vm=×‎22.4L/mol=‎8.96L,0.2molNH3的体积V=0.2mol×‎22.4L/mol═‎4.48L,所以体积关系为:④<①<③<②,故A正确;‎ B、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密度关系为:①<④<③<②,故B正确;‎ C、6.72LCH4的质量是m=M=×‎16g/mol=‎4.8g,3.01×1023个HCl的质量为0.5mol×‎36.5g/mol=‎18.25g,0.2molNH3的质量是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关系是④<①<③<②,故C正确;‎ D、6.72LCH4的物质的量为0.3mol,所以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3.01×1023个H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3.6gH2S的物质的量为0.4mol,所以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8mol,0.2molNH3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氢原子数目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氢原子数关系是②<④<③<①,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知识,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来回答,较简单.‎ ‎8.等质量的①CH4、②H2、③HCl、④SO2,在标况下体积由大到小顺序是(  )‎ ‎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②>③‎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同温同压下,质量相等,由PV=nRT可推知,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体积越小.‎ 解答: 解:由于n=,代入PV=nRT,得PV=RT,所以同温同压下,质量相等,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体积越小,‎ ‎①CH4、②H2、③HCl、④S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2、36.5、64,所以在标况下体积由大到小顺序为②>①>③>④.‎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本题也可令质量为某值,求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较其大小判断,但较上述解法稍微麻烦.‎ ‎9.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种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  A. 粒子大小不同 B. 粒子质量不同 ‎  C. 粒子间距离不同 D. 粒子间作用力不同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粒子数目、粒子本身大小以及粒子间的距离.对于固体、液体粒子本身的大小远大于粒子间的距离.‎ 解答: 解: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微粒数目、粒子本身大小以及粒子间的距离等因素.‎ 对于气体来说,温度、压强决定气体粒子间距,气体粒子间的距离远大于粒子本身的大小,粒子本身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约相等.‎ 对于固体、液体来说,粒子本身的大小远大于粒子间的距离,粒子间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不同的固体、液体物质粒子大小不同,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种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本身的大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气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约相等,与气体分子种类无关.‎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标准状况下某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 ‎  A. L B. C. D. L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先求出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再求出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最后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求出体积.‎ 解答: 解:根据其组分及其含量相同,所以其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设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x个,‎ 质量与分子数的比列式为:mg:b=ng:x,‎ x==个; ‎ 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物质的量为:n===mol,‎ 其体积为:V=n×Vm =mol×Vm =mol×‎22.4l/mol=L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这种类型的题在高考选择题中经常出现.‎ ‎11.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 ‎  B.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  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  D.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因为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 B、因为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 C、根据分子数N=nNA=NA来回答;‎ D、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必须适用于标况下的气体.‎ 解答: 解:A、因为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故A错误;‎ B、因为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故B正确;‎ C、根据分子数N=nNA=NA,若体积不同,不同状态下气体的Vm也不同,所以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可能相同,故C错误;‎ D、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必须适用于标况下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影响分子体积的音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  B. 1mol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  C. 在标准状况下,N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  D. 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L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分析: A、标况下,水是液态;‎ B、氢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C、在标况下,只有NA个气体分子的体积才是‎22.4L;‎ D、应用气体摩尔体积,也适用混合气体;‎ 解答: 解:A、标况下,水是液态个,故A错误;‎ B、氢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所占的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B错误;‎ C、在标况下,只有NA个气体分子的体积才是‎22.4L,故C错误;‎ D、28gCO与N2的混合气体,一氧化碳和氮气摩尔质量相同,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故D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3.已知a g气体X2中含有b个X原子,那么c g该气体在‎0℃‎、1.01×105Pa条件下的体积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 L B. L ‎  C. L D. L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依据质量、微粒数、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等物理量计算判断;主要依据关系为:n===;‎ 解答: 解:a g气体X2中含有b个X原子,气体摩尔质量设为M,则×2=mol,M=g/mol;‎ ‎0℃‎‎、1.01×105Pa条件是标准状况,c g该气体的体积==L=L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与质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微粒数的换算关系,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物理量的换算关系.‎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 ‎  B. 1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 ‎  C. 标准状况下,1mol水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 ‎  D. 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状况不知,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 B、状态必须是气体物质;‎ C、水是液体;‎ D、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 解答: 解:A、状况不知,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故A错误;‎ B、状态必须是气体物质,故B错误;‎ C、水是液体,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只有在标况下的气体才适用,比较容易.‎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  B. 1molH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  C. 在标准状况下,NA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  D. 在标准状况下,1molNH3和CO混合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判断;‎ B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判断;‎ C、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判断;‎ D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判断.‎ 解答: 解:A、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是气体,水是液体,故A错误.‎ B、在标况下,1molH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没有前提条件,故B错误.‎ C、未注明该物质的状态,不能确定其体积,故C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任何气体既指纯净物又指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气体摩尔体积,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条件,正确理解定义中“任何”的含义.‎ ‎【考点训练】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知识点的认识】‎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灰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 ‎1)定义: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 气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影响因素:‎ ‎1°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溶质的本性;溶剂的种类;温度.‎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强.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由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曲线上点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上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③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④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溶解度曲线的分类:‎ ‎①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②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③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除了氢氧化钙还有别的物质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如说硫酸锂.‎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溶解度,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内容,了解即可.‎ 题型一:Ca(OH)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特点应用 典例1: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溶液中Ca2+的数目 分析:利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第一方式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但溶液依然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溶液的质量比等的有关知识解决.‎ 解答:A.不同温度的氢氧化钙溶解度不同,加入少量CaO,CaO与水反应,所以溶剂的质量减少,故A错误; ‎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降低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也不变,即溶液依然为‎40℃‎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在这两个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B正确;‎ C.加入生石灰的溶液因与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温度不变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是部分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错误;‎ D.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CaO与水反应,溶剂的质量减少,会有溶质析出,故钙离子数目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扩展与延伸,使学生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的比值,而与其它因素无关的道理,要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 题型二:结晶水合物相关 典例2: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06克 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 C.等于‎2.86克 D.大于‎2.86克 分析:从两个角度来分析:(1)无水Na2CO3与水反应生成结晶水合物Na2CO3•10H2O;‎ ‎(2)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 解答:‎1.06克无水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加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生成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 又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特别是形成结晶水合物这一点.‎ ‎【解题思路点拨】要注意Ca(OH)2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注意结晶水合物的形成对溶液成分形成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影响K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是(  )‎ ‎  A. 水的温度 B. 搅拌的速率 ‎  C. 水的体积 D. KCl颗粒的大小 ‎2.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晶体析出 ‎ ‎②c[Ca(OH)2]增大 ‎ ‎③pH不变 ‎④c(H+)•c(OH﹣)的积不变 ‎ ‎⑤c(H+)一定增大.‎ ‎  A. ① B. ①⑤ C. ①②④ D. ①③‎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  C.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  D.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4.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  B. 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  C.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  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5.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6.将‎40℃‎时的饱和KCl溶液冷却至‎10℃‎,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  A. KCl的溶解度 B. 溶剂的质量 ‎  C. 溶质的质量分数 D. 溶液中K+的数目 ‎7.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质量增大 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  C. Ca(OH)2浓度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  D. 某粒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粒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零 ‎9.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  B. 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  C. ‎60℃‎时溴酸银的Ksp约等于6×10﹣4‎ ‎  D. 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  A. ‎ 如图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  B. ‎ 如图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C. ‎ 如图表示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  D. ‎ 如图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g/‎100g水) 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t‎1℃‎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  B.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  C.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D. 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12.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 ‎  A. 硫酸铜的溶解度 B. 溶液的质量 ‎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 溶液中Cu2+的数目 ‎13.已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4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冷却至‎10℃‎,或保持‎40℃‎向其中加入少量CaO,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 ‎  A. 溶液中Ca2+的数目 B. 溶剂的质量 ‎  C.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溶质的质量 ‎14.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 ‎  A. 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C. 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 溶液中Ca2+的数目 ‎15.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  A. 等于‎1.06克 B. 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 ‎  C. 等于‎2.86克 D. 大于‎2.86克 二、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6.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 ﹣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应用.‎ 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考点训练】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影响K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是(  )‎ ‎  A. 水的温度 B. 搅拌的速率 ‎  C. 水的体积 D. KCl颗粒的大小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内因是指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是温度.所以温度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重要因素.‎ 解答: 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是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因此影响K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水的温度,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溶解度影响因素的考查,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溶剂和溶质性质的影响,与当前溶液是否处于饱和、溶剂的多少无关.注意对比: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和压强.‎ ‎2.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晶体析出 ‎ ‎②c[Ca(OH)2]增大 ‎ ‎③pH不变 ‎④c(H+)•c(OH﹣)的积不变 ‎ ‎⑤c(H+)一定增大.‎ ‎  A. ① B. ①⑤ C. ①②④ D. ①③‎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在绝热容器中热量不损失,向Ca(OH)2中加入CaO,氧化钙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小,同时由于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由于绝热容器中热量不损失,向Ca(OH)2中加入CaO,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小,同时由于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 ‎①由于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晶体析出,故①正确;‎ ‎②溶液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的浓度会减小,故②错误;‎ ‎③溶液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OH﹣的浓度减小,因此H+的浓度增大,故③错误;‎ ‎④由于反应后温度升高,常见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故④错误;‎ ‎⑤由于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OH﹣的浓度减小,因此H+的浓度增大,故⑤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解度、饱和溶液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容易误选C,以为Ca(OH)2和其他物质一样,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试题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和检验的同时,侧重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  C.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  D.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以溶解度为划分标准,‎20℃‎时,(S为溶解度)‎ 难溶物:S<‎‎0.01g 微溶物:‎0.01g<S<‎‎1g 可溶物:‎1g<S<‎‎10g 易溶物:S>‎10g,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说明常温下溶解度小于‎0.01g,不是不溶于水,故A错误;‎ 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只是溶解度比较小而已,故B错误;‎ 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浓度不是等于0,故C错误;‎ D、没有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度积与难溶物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本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  B. 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  C.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  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压轴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根据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以及饱和溶液的变化,利用由于反应消耗掉部分的水导致原有饱和溶液发生的变化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设生石灰反应消耗掉的水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钙质量为y.‎ CaO+H2O═Ca(OH)256 18 74‎ ‎5.6g‎ x y ‎==‎ x=‎1.8g,y=‎‎7.4g 即原饱和溶液中水被消耗了‎1.8g,导致会析出部分晶体,所以导致溶液质量会小于(‎100g﹣‎1.8g)=‎98.2g.‎ 而由于析出晶体和新生成的氢氧化钙没有溶解,所以产生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一定大于‎7.4g.‎ 故选D.‎ 点评: 类似题目一定要在严格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来进行,而不是一味试图借助溶解度等求出最终沉淀多少或者溶液的质量.在解答中要思考给定的数值的来源,也就是解题的切入点.‎ ‎5.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不同溶质的溶液,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因溶液的质量、降温析出溶质的质量等未知,则无法计算甲、乙的溶解度.‎ 解答: 解: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只能说明甲物质溶解度变化的范围大,乙物质溶解度变化的范围小,即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不能通过析出晶体的多少来比较某一具体温度时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降温为什么会析出晶体,是因为溶解度减小了,减小的越多,析出的就越多.‎ ‎6.将‎40℃‎时的饱和KCl溶液冷却至‎10℃‎,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  A. KCl的溶解度 B. 溶剂的质量 ‎  C. 溶质的质量分数 D. 溶液中K+的数目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饱和KCl溶液冷却,KCl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且仍为饱和溶液,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溶剂不变.‎ 解答: 解:A、KCl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所以降低温度,溶解度减小,故A错误;‎ B、在降温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在降温过程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质质量减小,溶剂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 D、饱和KCl溶液冷却,KCl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中K+的数目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把溶质、溶剂、溶质质量分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质量增大 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  C. Ca(OH)2浓度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而使饱和溶液溶液升高,但题中明确“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因此在分析本问题时不需要考虑温度对溶液的影响;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易被误解为增加了溶液中的溶质,其实是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解答: 解:A.由于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所以溶质减少,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由于溶液温度不变,并且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未变,故B错误;‎ C.饱和溶液随溶剂水的减少,溶质相应析出,变化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溶液温度没有改变,根据相同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所以,溶液的浓度(即溶质Ca(OH)2浓度)不变,故C正确;‎ D.由于溶液温度不变,并且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为载体考查了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全面分析影响饱和溶液的各种因素,是正确处理有关饱和溶液发生改变类问题的关键,体现思维的严密性,注意生石灰遇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因溶液已为饱和溶液,所以不能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会增大,题目难度不大.‎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  D. 某粒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粒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零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通常把溶解度大于10的为易溶,溶解度在1~10为可溶,溶解度在1~0.1为微溶,溶解度在0.1~0.01为难溶,沉淀完全一般指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 解:A、溶解度在0.1~0.01为难溶,不是该物质不溶于水,故A错误;‎ B、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 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C正确;‎ D、某粒子被沉淀完全,指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浓度不是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度知识,注意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本题难度不大.‎ ‎9.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  B. 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  C. ‎60℃‎时溴酸银的Ksp约等于6×10﹣4‎ ‎  D. 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A.根据图象中温度对溴酸银的溶解度影响可知溴酸银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 B.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C.根据溶度积表达式及溶液中银离子和溴酸根离子的浓度计算;‎ D.溴酸银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重结晶法分离硝酸钾与溴酸银的混合物.‎ 解答: 解:A.根据图象可知,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说明溴酸银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故B正确;‎ C‎.6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为‎0.6g,溴酸银的物质的量为:≈2.5×10﹣3mol,‎100.6g溴酸银溶液的体积约为100.6mL,溶液中银离子、溴离子浓度约为2.5×10﹣2mol/L,所以‎60℃‎时溴酸银的Ksp=2.5×10﹣2×2.5×10﹣2≈6×10﹣4,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溴酸银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溶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  A. ‎ 如图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  B. ‎ 如图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C. ‎ 如图表示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  D. ‎ 如图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专题: 图示题.‎ 分析: A.a点时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小于‎80℃‎时KNO3的溶解度,说明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分子需要能量;‎ C.醋酸为弱酸,没有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0.1000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大于1;‎ D.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增大了压强.‎ 解答: 解:A.曲线上所有的点代表相应温度下KNO3溶液的溶解度,均为饱和溶液,a点溶解的KNO3的质量远小于饱和时的数值,因此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故A错误;‎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因此图象表示的为放热反应;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分子能量,使用催化剂时需要能量低于不使用催化剂的能量,该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故B错误;‎ C.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CH3COOH溶液,消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0时,醋酸为弱电解质,醋酸溶液的pH大于1,图象中醋酸的pH=1与实际不符,故C正确;‎ D.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化学平衡,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瞬间同时增大且相等,图示变化可能为改变了压强,图象变化与题中描述一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和焓变、溶解度和饱和溶液、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饱和溶液概念、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原理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g/‎100g水) 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t‎1℃‎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  B.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  C.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D. 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甲乙两物质在某t‎1℃‎、t‎2℃‎的溶解度;进而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比较甲乙两物质在‎0℃‎至t‎1℃‎范围内的溶解度大小;‎ ‎③根据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势,确定‎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先达到饱和的物质.‎ 解答: 解:A、t‎1℃‎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溶液过饱和,溶解的固体为‎30g,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均是×100%<30%,故A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是,但溶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不等,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C错误;‎ D、降温使溶液达到饱和,由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当甲的溶解度所对应的溶解度的大小时所需的温度比乙高,故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 ‎  A. 硫酸铜的溶解度 B. 溶液的质量 ‎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 溶液中Cu2+的数目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根据温度升高了‎10℃‎度,硫酸铜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的溶液,但是溶液的成分并没有变化;根据在饱和的溶液中无水硫酸铜,硫酸铜的溶解度不变,但无水硫酸铜能与水结合,溶剂减少,析出溶质,溶液的成分发生变化.‎ 解答: 解:因温度升高了‎10℃‎度,硫酸铜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的溶液,但是溶液的成分并没有变化,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没有变化.‎ 维持温度不变,硫酸铜的溶解度不变,但无水硫酸铜能与水结合,溶剂减少,析出溶质,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成分发生变化,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少,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没有变化.‎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结合溶液的一道分析题,是对硫酸铜固体的性质考查又是对溶液性质的考查,属一道学生易错题.‎ ‎13.已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4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冷却至‎10℃‎,或保持‎40℃‎向其中加入少量CaO,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 ‎  A. 溶液中Ca2+的数目 B. 溶剂的质量 ‎  C.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溶质的质量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利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第一方式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但溶液依然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溶液的质量比等的有关知识解决.‎ 解答: 解:‎4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冷却至‎10℃‎,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氢氧化钙不变,保持‎40℃‎向其中加入少量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析出晶体,钙离子减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A、溶质的量由分析可知,溶液中Ca2+的数目已不再相等,故钙离子不等,故A错误;‎ B、‎4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冷却至‎10℃‎,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氢氧化钙不变,保持‎40℃‎向其中加入少量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析出晶体,溶液中水减少;故溶剂量不同,故B错误;‎ C、‎4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冷却至‎10℃‎,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氢氧化钙不变,保持‎40℃‎向其中加入少量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析出晶体,钙离子减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C正确;‎ D、加入生石灰的溶液因与水反应而使溶质的量不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概念的应用,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扩展与延伸,使学生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的比值,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是分析问题前提.‎ ‎14.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 ‎  A. 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C. 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 溶液中Ca2+的数目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利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第一方式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但溶液依然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溶液的质量比等的有关知识解决.‎ 解答: 解:A.不同温度的氢氧化钙溶解度不同,加入少量CaO,CaO与水反应,所以溶剂的质量减少,故A错误; ‎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降低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也不变,即溶液依然为‎40℃‎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在这两个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B正确;‎ C.加入生石灰的溶液因与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温度不变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是部分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错误;‎ D.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CaO与水反应,溶剂的质量减少,会有溶质析出,故钙离子数目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扩展与延伸,使学生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的比值,而与其它因素无关的道理,要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 ‎15.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  A. 等于‎1.06克 B. 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 ‎  C. 等于‎2.86克 D. 大于‎2.86克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钠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 计算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1)无水Na2CO3与水反应生成结晶水合物Na2CO3•10H2O;‎ 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 解答: 解:‎1.06克无水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加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生成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 又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特别是形成结晶水合物这一点.‎ 二、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6.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 ﹣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应用 C .‎ 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A .‎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1)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在饱和情况下,通过改变溶液温度而使其中的一种物质结晶析出,达到分离的效果.‎ 互溶的液体利用沸点相差比较大,采取蒸馏法分离.‎ 解答: 解:(1)由图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分离,即用热水把固体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等液体冷却后,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而NaCl小,所以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留在母液当中,反复多次也可以提纯,故可用“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 故选:C 由表可知乙二醇和丙三醇互溶的液体,沸点相差比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 故选:A 点评: 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难度较小,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分离提纯方法.‎ ‎【考点训练】溶液的配制 ‎【知识点的知识】‎ 题型分类:‎ ‎1)固体+水 ‎ ‎①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 ‎②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药匙(或镊子);合适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③注意事项:计算、称量和量取都要准确,溶解时固体要溶解完全 ‎ ‎2)液体+水 ‎ ‎①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 ‎②实验器材:合适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③注意事项:计算、量取都要准确,同时需要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①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 ‎②实验步骤:计算→称量药品→量取水→搅拌溶解 a.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c.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 d.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③误差分析 ‎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a.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 b.从用托盘大平称量的角度考虑:天平读数有问题.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调零时,游码未拨回“‎0”‎刻度等;‎ c.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了;‎ d.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烧杯不干燥或烧杯内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人烧杯中;‎ e.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溶质中含有杂质 ‎ ‎2°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 a.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b.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了.‎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容量瓶:‎ ‎1)容量瓶是为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常和移液管配合使用.以把某种物质分为若干等份.通常有25,50,100,250,500,1000mL等数种规格,实验中常用的是100和250mL的容量瓶.‎ ‎2)注意事项:‎ ‎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使用时检验容量瓶容积与所要求的是否一致.‎ ‎2°为检查瓶塞是否严密,不漏水.‎ ‎3)具体操作:‎ 在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 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密合用的瓶塞必须妥为保护,最好用绳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容量瓶搞混.‎ ‎2、溶液配制:‎ ‎1)实验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 ‎2)实验原理:c=n/V ‎3)实验步骤:‎ ‎(1)计算: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 (2)称量: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天平的精确程度,同样量取液体时,也要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精确程度.如托盘天平就不能称出‎5.85 g固体NaCl,量筒就不能量出5.25 mL液体的体积.因为他们的精确程度为0.1.建议使用电子天平.‎ ‎ (3)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有热效应,故还要冷却,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量、规格是受温度限制的,如果未冷却,会因为热胀效应而产生误差. ‎ ‎ (4)移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一般应靠在容量瓶内壁的刻度线以下部位.‎ ‎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产生误差. ‎ ‎ (6)定容: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 cm~‎2 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 ‎ ‎ (7)摇匀:这时如果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再加水. ‎ ‎ (8)装瓶: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液体,应盛装在指定的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命题方向】本考点重点考察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需要重点掌握.‎ ‎【解题思路点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 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 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40.0 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最好.‎ ‎6、称量错误操作.‎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 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若天平砝码有残缺,则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 ‎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4g,为‎3.6g.即相差两倍游码所示的质量.若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则不影响称量物质的质量.‎ ‎9、量筒不干燥.‎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没有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分析:偏小.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 ‎10、量筒洗涤.‎ 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 分析:偏大.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1、量筒读数错误.‎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分析:偏大.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睛与量筒中浓硫酸的凹面处相平.仰视读数时,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所取的硫酸偏多,结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四)由溶解转移过程引起的误差 ‎12、未冷却溶液直接转移.‎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分析:偏大.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 ‎13、转移溶质有损失.‎ 例:转移到容量瓶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分析:偏小.在溶解、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溶液溅出,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 ‎14、烧杯或玻璃棒未洗涤.‎ 例: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虽洗涤但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分析:偏小.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 ‎(五)由定容过程引起的误差 ‎15、定容容积不准确.‎ 例: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当液面超过刻度线时,溶液浓度已经偏小.遇到这种情况,只有重新配制溶液.‎ ‎16、定容后多加蒸馏水.‎ 例: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容量瓶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润湿磨口或附着在器壁上未流下来,不会引起溶液浓度的改变.此时加水会引起浓度偏小.‎ ‎17、定容时视线不平视.‎ 例:定容时仰视.分析:偏低.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高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小;反之,俯视时,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大.‎ ‎(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操作 ‎18、称量溶质的小烧杯没有干燥.‎ 分析:无影响.因为所称溶质质量是两次称量数据之差,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正确,则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 ‎19、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滴.‎ 分析:无影响.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变化.‎ ‎2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 分析:无影响.定容摇匀后,溶液的配制已经完成.从中任意取出溶液,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用固体NaOH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 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  B. 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 ‎  C. 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  D. 定容时仰视视容量瓶刻度线 ‎2.实验中需用2.0mol•L﹣1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 ‎  A. 950 mL;‎201.4 g B. 1 000 mL;‎‎212.0 g ‎  C. 100 mL;‎21.2 g D. 500 mL;‎‎100.7 g ‎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PH试纸的使用 ③过滤 ④蒸发.‎ ‎  A. 试管 B. 胶头滴管 C. 玻璃棒 D. 漏斗 ‎4.欲使‎1L 0.5mol/L的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 加入‎20g固体NaOH,搅拌、溶解 ‎  B. 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2L ‎  C. 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0.1L,再稀释至‎1.5L ‎  D. 加入‎1L 1.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 ‎5.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  B.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  C. 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  D. 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6.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 ‎  A. 用100mL的量筒量取18.8mLNaOH溶液 ‎  B. 用瓷坩埚加热熔融NaOH ‎  C. 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氯化钠 ‎  D. 用100mL容量瓶配制70mL0.1mol/L盐酸 ‎7.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1的NaCl溶液98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  )‎ ‎  A. 950 mL ‎111.2 g B. 500 mL ‎‎117.0g ‎  C. 1000 mL ‎117.0 g D. 1000 mL ‎‎114.7 g ‎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  )‎ ‎  A. 950mL,‎11.2g B. 500mL,‎‎117g ‎  C. 1000mL,‎117.0g D. 任意规格,‎‎111.2g ‎9.实验室需用2mol/L氯化钠溶液450mL,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  )‎ ‎  A. 450mL,‎52.7g B. 500mL,‎‎58.5g ‎  C. 1000mL,‎117g D. 任意规格,‎‎111.2g ‎10.实验室中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8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  )‎ ‎  A. 980 ml,‎114.7g B. 500ml,‎‎58.5g ‎  C. 1000 ml,‎117 g D. 1000ml,‎‎117.0g ‎11.‎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溶于500mL水中 ‎  B. 溶于‎1L水中 ‎  C. 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  D. 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 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2.在无土栽培中,配制‎1L内含0.5mol NH4Cl、0.16mol KCl、0.24mol K2SO4的某营养液,若用KCl、NH4Cl、(NH4)2SO4配制,则需这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3.实验室需要配制0.1mol•L﹣1 CuSO4溶液480mL.‎ 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药匙、烧杯、玻璃棒、、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计算,应选择下列正确 A.需要CuSO4固体‎8.0g B.需要CuSO4•5H2O晶体‎12.0g C.需要CuSO4•5H2O晶体‎12.5g D.需要CuSO4固体‎7.7g ‎(3)称量.所用砝码生锈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 ‎(6)定容,摇匀.‎ ‎(7)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的时间、溶液名称及浓度.‎ ‎(8)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 液的浓度会(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考点训练】溶液的配制-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用固体NaOH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 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  B. 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 ‎  C. 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  D. 定容时仰视视容量瓶刻度线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由c=可得,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在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解答: 解:A.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 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并不影响溶液的体积,不会对实验造成影响,故C错误;‎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的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方法及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2.实验中需用2.0mol•L﹣1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 ‎  A. 950 mL;‎201.4 g B. 1 000 mL;‎‎212.0 g ‎  C. 100 mL;‎21.2 g D. 500 mL;‎‎100.7 g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于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根据m=cVM进行计算.‎ 解答: 解: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m(Na2CO3)=cVM=‎1L×2mol/L×‎106g/mol=‎212g,‎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计算溶质的质量时体积以所选容量瓶的规格决定.‎ ‎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PH试纸的使用 ③过滤 ④蒸发.‎ ‎  A. 试管 B. 胶头滴管 C. 玻璃棒 D. 漏斗 考点: 溶液的配制;试纸的使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 根据各实验操作所需仪器,即可找出均需要的仪器.‎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转移液体是用玻璃棒引流;‎ ‎②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用玻璃棒蘸取溶液;‎ ‎③过滤用玻璃棒引流;‎ ‎④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解答: 解: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及容量瓶等,转移液体是用玻璃棒引流;‎ ‎②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表面皿或玻璃片等仪器,用玻璃棒蘸取溶液;‎ ‎③过滤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玻璃棒引流;‎ ‎④蒸发用到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等仪器,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受热不均造成液体飞溅.‎ 以上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所需要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4.欲使‎1L 0.5mol/L的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 加入‎20g固体NaOH,搅拌、溶解 ‎  B. 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2L ‎  C. 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0.1L,再稀释至‎1.5L ‎  D. 加入‎1L 1.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2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向‎1L溶液中进入0.5mol氢氧化钠固体,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所以溶液浓度不等于1mol/L;‎ B.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2L,溶液的浓度变为原先的:=5倍;‎ C.先计算出氢氧化钠的总物质的量,然后根据c=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浓度;‎ D.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混合液体积不等于‎2L.‎ 解答: 解:A.加入‎20g固体NaOH,搅拌、溶解,由于溶解后的溶液体积会发生变化,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是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浓度不是1mol/L,故A错误;‎ B.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2L,溶液的浓度变为原先的:=5倍,浓缩后溶液的浓度为:0.5mol/L×5=2.5mol/L,故B错误;‎ C.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0.1L,再稀释至‎1.5L,此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c(NaOH)==1mol/L,浓度变为原先的2倍,故C正确;‎ D.加入‎1L 1.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混合液的体积不是‎2.5L,所得溶液的浓度也不是 1mol/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方法,明确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的加和.‎ ‎5.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  B.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  C. 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  D. 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考点: 溶液的配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中和滴定.‎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 稀释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防止酸液飞溅;配制溶液时,如果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即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水也不能改变溶液的浓度,正确的做法是重新配制;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可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否则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但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检验SO42﹣时,不能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不能排除AgCl的干扰,应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解答: 解:A、稀释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玻璃棒缓慢注入水中,否则会导致酸液飞溅,故A错;‎ B、若将多余的水取出,会使得浓度偏小,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的唯一办法是重新配制,故B错;‎ C、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消耗的标准液会偏多,导致结果偏高,故C正确;‎ D、操作中,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解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D错;‎ 故选:C.‎ 点评: 本题涉及到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等实验基本操作以及离子的检验,难度不是很大,要注重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离子检验时要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 ‎6.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 ‎  A. 用100mL的量筒量取18.8mLNaOH溶液 ‎  B. 用瓷坩埚加热熔融NaOH ‎  C. 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氯化钠 ‎  D. 用100mL容量瓶配制70mL0.1mol/L盐酸 考点: 溶液的配制;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选择与溶液体积相近规格的量筒;‎ B、瓷坩埚含有二氧化硅;‎ C、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g;‎ D、没有70ml的容量瓶,选择大于70ml且相近的规格的容量瓶.‎ 解答: 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选择和溶液体积相近规格的量筒,否则误差会很大,故A错误;‎ B、瓷坩埚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铁坩埚加热熔融NaOH,故B错误;‎ C、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g,用托盘天平称只能取‎25.2g的NaCl,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故C错误;‎ D、没有70ml的容量瓶,选择大于70ml且相近的规格的容量瓶,如果容量瓶规格过大,会造成药品浪费,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选择与使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7.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1的NaCl溶液98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  )‎ ‎  A. 950 mL ‎111.2 g B. 500 mL ‎‎117.0g ‎  C. 1000 mL ‎117.0 g D. 1000 mL ‎‎114.7 g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由于没有950mL的容量瓶,需要选用1000mL的容量瓶来配制2mol/L的NaCl溶液,计算溶质氯化钠的质量需要根据1000mL的溶液进行计算.‎ 解答: 解:实验室没有980mL的容量瓶,需要选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所配制的1000mL2mol/L 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L×‎1L=2mol,‎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8.5g/mol×2mol=‎117g,‎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配制950mL溶液,实际配制的溶液容积是1000mL,试题基础性强,贴近高考,该题难易适中,注重灵活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  )‎ ‎  A. 950mL,‎11.2g B. 500mL,‎‎117g ‎  C. 1000mL,‎117.0g D. 任意规格,‎‎111.2g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根据n=cV以及m=nM进行计算.‎ 解答: 解: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 则n(NaCl)=‎1L×2mol/L=2mol,‎ m(NaCl)=2mol×‎58.5g/mol=‎117g,‎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知识,比较基础,注意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计算溶质的质量时,溶液的体积为容量瓶的规格.‎ ‎9.实验室需用2mol/L氯化钠溶液450mL,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  )‎ ‎  A. 450mL,‎52.7g B. 500mL,‎‎58.5g ‎  C. 1000mL,‎117g D. 任意规格,‎‎111.2g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配制450mL溶液,由于实验室中没有450mL的容量瓶,只能选用规格为5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根据mnM=cVM计算出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 解答: 解:实验室需用2mol/L氯化钠溶液450mL,只能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2mol/L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m(NaCl)=cVM=‎58.5g/mol×2mol/L×‎0.5L=‎58.5g,‎ 所以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500mL、‎58.5g,‎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配制过程正确选用所需仪器及其规格.‎ ‎10.实验室中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8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  )‎ ‎  A. 980 ml,‎114.7g B. 500ml,‎‎58.5g ‎  C. 1000 ml,‎117 g D. 1000ml,‎‎117.0g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依据容量瓶选择的原则“大而近”选择合适的容量瓶;依据n=C×V,m=n×M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解答: 解:依据容量瓶选择的原则“大而近”,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80ml,应选择1000ml的容量瓶;‎ 所需氯化钠的物质的量=C×V=2mol/L×‎1L=2mol,其质量为2mol×‎58.5g/mol=‎117.0g;‎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注意容量瓶选择的原则“大而近”,计算溶质的质量应按照容量瓶的容积计算,题目难度不大.‎ ‎11.‎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溶于500mL水中 ‎  B. 溶于‎1L水中 ‎  C. 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  D. 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8g无水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n(CuSO4)==0.05mol,配制0.1mol/L硫酸铜溶液,所配制的溶液体积为:=‎0.5L=500mL,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8g无水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n(CuSO4)==0.05mol,所配制的溶液体积为:=‎0.5L=500mL,‎ A‎.8g硫酸铜溶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0.5L,所以所得溶液的浓度不是0.1mol/L,故A错误;‎ B.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配制的溶液体积为500mL,故B错误;‎ C‎.8g无水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配制成0.1mol/L的溶液,配制的溶液总体积为500mL,故C正确;‎ D.配制的溶液体积为‎0.5L,不是‎1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明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 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2.在无土栽培中,配制‎1L内含0.5mol NH4Cl、0.16mol KCl、0.24mol K2SO4的某营养液,若用KCl、NH4Cl、(NH4)2SO4配制,则需这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0.64mol 、 0.02mol 、 0.24mol .‎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从溶液中离子守恒的物质的量守恒的角度进行计算,依据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配制.‎ 解答: 解:0.5mol NH4Cl、0.16mol KCl、0.24mol K2SO4中 n(NH4+)=n(NH4Cl)=0.5mol;‎ n( Cl﹣ )=n(NH4Cl)+n( KCl)=0.5mol+0.16mol=0.66mol;‎ n( K+ )=n( KCl)+2n( K2SO4)=0.16mol+2×0.24mol=0.64mol;‎ n(SO42﹣)=n( K2SO4)=0.24mol;‎ 用KCl、NH4Cl、(NH4)2SO4配制,‎ n((NH4)2SO4)=n(SO42﹣)=0.24mol;‎ n( KCl)=n( K+ )=0.64mol;‎ n(NH4Cl)=n( Cl﹣ )﹣n( KCl)=0.66mol﹣0.64mol=0.02mol;‎ 故答案为:0.64mol;0.02mol;0.24mol.‎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则,题目难度一般,原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和配制溶液中的离子物质的量相同.‎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3.实验室需要配制0.1mol•L﹣1 CuSO4溶液480mL.‎ 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药匙、烧杯、玻璃棒、 500ml容量瓶 、 胶头滴管 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计算,应选择下列正确 AC ‎ A.需要CuSO4固体‎8.0g B.需要CuSO4•5H2O晶体‎12.0g C.需要CuSO4•5H2O晶体‎12.5g D.需要CuSO4固体‎7.7g ‎(3)称量.所用砝码生锈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 偏高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 搅拌加速CuSO4•5H2O晶体溶解 .‎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 玻璃棒 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 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 ‎(6)定容,摇匀.‎ ‎(7)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的时间、溶液名称及浓度.‎ ‎(8)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 液的浓度会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根据配制500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的步骤选用仪器,然后判断还缺少的仪器;‎ 依据n=CV,m=nM计算需要硫酸铜的质量或者五水硫酸铜的质量;‎ ‎(3)根据c=分析,不当操作对n或V的影响,如果n偏大或V偏小,则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 ‎(4)依据玻璃棒在溶解物质时的作用解答;‎ ‎(5)根据配制溶液时正确的定容方法进行解答;‎ ‎(8)根据c=分析,不当操作对n或V的影响,如果n偏大或V偏小,则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 解答: 解:(1)依据配制500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的步骤可知,配制过程中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等,还缺少的仪器为: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玻璃棒;500mL容量瓶;‎ 实验室需配制480mL0.1mol/L的CuSO4溶液,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5L=0.05mol,需要硫酸铜的质量:‎ ‎160g‎/mol×0.05mol=‎8.0g,‎ 需要五水硫酸铜固体的质量为:‎250g/mol×0.05mol=‎12.5g,‎ 故答案为:AC;‎ ‎(3)称量.所用砝码生锈,称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的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4)溶解固体物质,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固体的溶解;‎ 故答案为:搅拌加速CuSO4•5H2O晶体溶解;‎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在移液操作中应该用玻璃棒将溶液引流入容量瓶,并洗涤烧杯2﹣3次,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防止产生误差;‎ 故答案为:引流;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8)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仪器以及误差分析,难度不大,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考点训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知识点的知识】‎ ‎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注意事项:‎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S/(100+S)*100%‎ ‎2、溶质质量分数相关计算:‎ ‎①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Ag×a%=Bg×b%(其中B=A+m水)‎ ‎②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Bg=(Ag+Bg)×b%.‎ ‎2°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 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Ag-Bg)×b%.‎ ‎3°与浓溶液混合:‎ 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 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 g×b%=(Ag+Bg)×c%.‎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 题型一:溶液的稀释问题 典例1: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为原氨水质量与所加水质量和,所得氨水溶液中溶质为25%的氨水中溶质,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求出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 解答:设加水的体积为V,则25%的氨水体积也为V,‎ 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 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V×‎0.91g/cm3×25%V×‎0.91g/cm3+V×‎1g/cm3×100%≈11.9%<12.5%‎ 故选C.‎ 点评:根据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的特点,可由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完成稀释类问题的计算.‎ 题型二:溶液增浓的计算 典例2: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15% C.20% D.25%‎ 分析:甲、乙溶液均未明确是否为饱和溶液,因此,不能使用蒸发‎35.0g与‎45.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直接进行计算;而把蒸发‎45.0g水分开来看,先蒸发水至‎35.0g时所剩余溶液为饱和溶液,即对饱和溶液蒸发‎45.0g-35.0g=‎10.0g水时会析出KCl晶体‎10.0g-5.0g=‎5.0g;以此计算‎10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解答:可以认为蒸发掉‎45 g H2O是在蒸发掉 ‎35 g H2O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在‎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5g,从而得出在此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0g.这样‎100 g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钾的质量为(100-35-5)g×50150+‎5g=‎25g,质量分数为‎25g100g×100%=2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比较甲乙两溶液的关系,得出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点拨】溶液稀释问题重点把握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浓缩问题要分情况,蒸发溶剂时抓住溶质不变,添加溶质时抓住溶剂不变,与浓溶液混合时能找出等量关系.‎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实验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两烧瓶内充满溶液且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 ‎  A.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  B.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  C.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  D.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2.将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小于3X,则A可能是(  )‎ ‎①H2SO4 ②C2H5OH ③NH3 ④CH3COOH ⑤NaOH.‎ ‎  A. ①⑤ B. ①④⑤ C. ②③ D. ②③④‎ ‎3.已知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溶液密度╱g•cm﹣3 乙溶液密度╱g•cm﹣3‎ ‎1% 0.95 1.02‎ ‎5% 0.92 1.04‎ ‎9% 0.90 1.07‎ 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 ‎  B. 混合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  C. 混合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  D. 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 ‎4.用密度为‎1.19g/cm3,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稀盐酸:①用浓盐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a%,②用浓盐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b%,那么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a=b B. a>b C. a<b D. 无法确定 ‎5.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 10% B. 15% C. 20% D. 25%‎ ‎6.将‎4.6g钠投入‎95.4g水中,所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  A. 等于4.6% B. 等于8% C. 大于8% D. 小于8%‎ ‎7.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于危险化学用品柜中妥善保管 ‎  B. 取10 mL该硫酸于烧杯中,再加等体积的水,可配得49%的硫酸 ‎  C. 配制200mL4.6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 ‎  D. 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 mol•L﹣1‎ ‎8.有硫酸镁溶液500mL,它的密度是‎1.20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则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0%‎ ‎  B.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4mol/L ‎  C. 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 ‎  D. 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19.2%‎ ‎9.将质量分数为40%(密度为‎1.43g•cm﹣3)的NaOH溶液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20% B. <20% C. >20% D. ≥20%‎ ‎10.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2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0%,300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 ‎  A. 2.5 mol B. 0.75 mol C. 5 mol D. 1.5 mol ‎11.在t℃时,向x g 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 g KNO3或蒸发掉b g水,恢复到t℃,溶液均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  A. 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g ‎  B. 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x=2b ‎  C. 在t℃时,所配的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  D. 若将原溶液蒸发掉2b g水,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a g KNO3‎ ‎12.某温度下,‎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  A. 30% B. ×100%‎ ‎  C. 26.5% D. ×100%‎ ‎13.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80%和20%的两种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 大于50% B. 等于50% C. 小于50% D. 无法确定 ‎14.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  A. 等于12.5% B. 大于12.5% C. 小于12.5% D. 无法确定 ‎15.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  A. 等于15% B. 大于15% C. 小于15% D. 无法估算 二、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6.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g)‎ 包装标签上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至少‎3.3g.那么一盒牛奶中含钙至少g.(保留到‎0.01g)‎ ‎17.常温下,将‎20.0g 14%的NaCl溶液与‎30.0g 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混合溶液.求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18.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考点训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实验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两烧瓶内充满溶液且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 ‎  A.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  B.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  C.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  D.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 因NH3和HCl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又溶液充满整个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又二者摩尔质量不同,因此质量分数不同.‎ 解答: 解: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因NH3和HCl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又溶液充满整个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氨气和氯化氢摩尔质量不同,物质的量相同,而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所以氨气和氯化氢的质量就不同;溶于相同量的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实验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喷泉实验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概念,要理解什么气体可做喷泉实验.‎ ‎2.将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小于3X,则A可能是(  )‎ ‎①H2SO4 ②C2H5OH ③NH3 ④CH3COOH ⑤NaOH.‎ ‎  A. ①⑤ B. ①④⑤ C. ②③ D. ②③④‎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令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的密度分别为a、b,溶液体积都是V,表示出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再列不等式判断溶液密度与浓度关系,据此解答.‎ 解答: 解:令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的密度分别为a、b,溶液体积都是V,‎ 则:<3X 解得a<b,‎ 说明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C2H5OH、NH3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而H2SO4、CH3COOH、NaOH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形成规律:(1)任何两种相同溶质的溶液等质量混合,其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 将同一种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的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如果浓溶液的密度大于稀溶液(如等大多数溶质的溶液)或被等体积水稀释后,其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如果浓溶液密度小于稀溶液(如氨水、酒精等少数溶质形成溶液)或被等体积水稀释,其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 ‎3.已知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溶液密度╱g•cm﹣3 乙溶液密度╱g•cm﹣3‎ ‎1% 0.95 1.02‎ ‎5% 0.92 1.04‎ ‎9% 0.90 1.07‎ 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 ‎  B. 混合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  C. 混合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  D. 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等质量混合,混合后的质量分数是两者和的一半,等体积混合就是在等质量混合的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溶液,甲溶液密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小,而乙溶液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解答: 解: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在等质量混合的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等质量为5%,密度大的质量分数是1%,所以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在1%到5%之间,而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在等质量混合的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等质量为5%,密度大的质量分数是9%,所以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在5%到9%之间,‎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等质量混合和等体积混合的问题,等质量混合,混合后的质量分数是两者和的一半,而等体积是在此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 ‎4.用密度为‎1.19g/cm3,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稀盐酸:①用浓盐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a%,②用浓盐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b%,那么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a=b B. a>b C. a<b D. 无法确定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浓度为c,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解答.‎ 解答: 解: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L,浓度为c,‎ ‎①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V×1000mL×‎1.19g/cm3×37%=(V×1000mL×‎1.19g/cm3+1000V)×a%,‎ 解得a%=,‎ ‎②V×‎1.19g/cm3×37%=(V×‎1.19g/cm3×2)×b%,‎ 解得b%=,‎ 显然分母大的值越小,即a>b,‎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分数的计算,明确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时解答的关键,注意单位换算为解答中的易错点.‎ ‎5.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 10% B. 15% C. 20% D. 25%‎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甲、乙溶液均未明确是否为饱和溶液,因此,不能使用蒸发‎35.0g与‎45.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直接进行计算;而把蒸发‎45.0g水分开来看,先蒸发水至‎35.0g时所剩余溶液为饱和溶液,即对饱和溶液蒸发‎45.0g﹣‎35.0g=‎10.0g水时会析出KCl晶体‎10.0g﹣‎5.0g=‎5.0g;以此计算‎10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解答: 解:可以认为蒸发掉‎45 g H2O是在蒸发掉 ‎35 g H2O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在‎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5g,从而得出在此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0g.这样‎100 g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钾的质量为+‎5g=‎25g,质量分数为×100%=25%.‎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比较甲乙两溶液的关系,得出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6.将‎4.6g钠投入‎95.4g水中,所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  A. 等于4.6% B. 等于8% C. 大于8% D. 小于8%‎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钠投入到水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NaOH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进而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将‎4.6g钠投入到‎95.4g水中,发生2Na+2H2O=2NaOH+H2↑,则 ‎2Na+2H2O=2NaOH+H2↑‎ ‎46g80g2g ‎4.6g‎ m(NaOH) m(H2)‎ m(NaOH)==‎8.0g,‎ m(H2)==‎0.2g,‎ 则w(NaOH)=×100%=8.02%>8%,‎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及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的变化,明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 ‎7.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于危险化学用品柜中妥善保管 ‎  B. 取10 mL该硫酸于烧杯中,再加等体积的水,可配得49%的硫酸 ‎  C. 配制200mL4.6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 ‎  D. 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 mol•L﹣1‎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A.98%的硫酸为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B.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等体积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大;‎ C.根据c=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 D.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大于硫酸体积的2倍.‎ 解答: 解:A.98%的硫酸为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属于危险药品,在实验室中应妥善保管,故A正确;‎ B.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等体积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大,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故B错误;‎ C.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8.4mol/L,计算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则xmL×18.4mol/L=200mL×4.6mol/L,解得:x=50,所以应量取的浓硫酸体积是50mL,故C正确;‎ D.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由于硫酸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质量混合时总体积大于硫酸体积的2倍,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 mol•L﹣1,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硫酸密度比水大的特点,答题中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 ‎8.有硫酸镁溶液500mL,它的密度是‎1.20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则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0%‎ ‎  B.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4mol/L ‎  C. 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 ‎  D. 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19.2%‎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A、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B、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C、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以计算其各自的物质的量,进而得出答案;‎ 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100%.‎ 解答: 解:A、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为‎1.20g•cm﹣3×500mL=‎600g,硫酸镁的分子量为120,镁的原子量为24,硫酸根离子的分子量为96,所以镁离子在硫酸镁分子中的含量为×100%=20%,其中镁离子的质量为‎600g×4.8%=‎28.8g,所以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144g,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4%,故A正确;‎ B、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144g,其物质的量为:=1.2mol,根据c=,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4mol/L,故B正确;‎ C、溶液中的溶剂水的质量为:‎600g×(1﹣24%)=‎456g,水的分子量为18,所以该硫酸镁溶液中水的物质的量为=25.33mol,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144g,其物质的量为1.2mol,所以溶质与溶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25.33=1:21.11,故C错误;‎ D、1分子硫酸镁在水中可电出1分子硫酸根离子,所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镁物质的量,即1.2mol,其质量为1.2mol×‎96g/mol=‎115.2g,所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为:×100%=19.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等相关计算问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9.将质量分数为40%(密度为‎1.43g•cm﹣3)的NaOH溶液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20% B. <20% C. >20% D. ≥20%‎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质量的2倍,而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结合质量分数公式判断.‎ 解答: 解: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质量的2倍,而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由质量分数=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20%,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关键是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判断等体积混合后溶液质量与原氢氧化钠溶液关系.‎ ‎10.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2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0%,300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 ‎  A. 2.5 mol B. 0.75 mol C. 5 mol D. 1.5 mol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先根据镁离子的质量分数计算氯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而根据c=计算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浓度,求出氯离子的 物质的量浓度,最后求出Cl﹣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MgCl2中Mg元素的质量与Cl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4:71,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0%,则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20%,‎ 溶液中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L,则c(Cl﹣)=‎2c(MgCl2)=2×2.5mol/L=5mol/L,Cl﹣的物质的量为5mol/L×‎0.3L=1.5mo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镁离子的质量分数计算氯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而根据c=计算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浓度.‎ ‎11.在t℃时,向x g 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 g KNO3或蒸发掉b g水,恢复到t℃,溶液均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  A. 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g ‎  B. 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x=2b ‎  C. 在t℃时,所配的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  D. 若将原溶液蒸发掉2b g水,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a g KNO3‎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A、由题意知ag硝酸钾与bg水正好配成饱和溶液,利用这一关系解决判断;‎ B、利用原来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与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之间建立关系式进行求解即可;‎ C、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一定温度下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或等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由叙述知溶液蒸发掉ag水后溶液才饱和,如果再蒸发掉ag水后则溶液会析出的溶质的质量是bg.‎ 解答: 解:A、是对的,可以这样考虑:将原不饱和溶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饱和溶液,剩下的那部分是纯水,此时蒸发掉bg水之后可以达到饱和,说明剩下那部分水的质量即为bg,在原溶液中加入ag溶质也可以达到饱和,说明ag溶质溶于剩余那部分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这样即可求出溶解度为g,故A正确;‎ 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加入了ag溶质之后形成饱和溶液,可以列出式子:x×%+a=(x+a)×,此处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用g代替,可以解出x=2b,故B正确;‎ C、在t℃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配成的溶液质量分数应该小于等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C正确;‎ D、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蒸发掉bg水的时候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继续蒸发掉b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就是溶解于bg水中的溶质的质量,为ag,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此题是对溶液相关知识的考查,是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关计算的探讨,解题的关键是对溶液的相关计算要有较深刻的了解,属难度较大的一道题目.‎ ‎12.某温度下,‎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  A. 30% B. ×100%‎ ‎  C. 26.5% D. ×100%‎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根据‎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6.5g氯化钠算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再根据溶解度计算出‎6.5g水达到饱和时能溶解的溶质质量,若为过饱和溶液则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若为不饱和溶液,则利用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来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设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S,‎ 则=‎ 解得S=‎36g,‎ 设‎6.5g水达到饱和能溶溶质质量为X,‎ 则=解得X=‎2.34g,‎ 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 则氯化钠没有全部溶解,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26.5%,‎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学生应能利用溶解度来计算得到结论,学生应熟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13.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80%和20%的两种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 大于50% B. 等于50% C. 小于50% D. 无法确定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令质量分数分别为20%与8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xg/ml、yg/ml,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x<y.假定体积为1ml,混合后溶质质量为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质量为混合前溶液质量之和,根据质量分数定义用x、y表示出混合后的质量分数,结合密度关系判断.‎ 解答: 解:设质量分数分别为20%与8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xg/ml、yg/ml;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x<y.‎ 假定体积为1ml,则20%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ml×xg/ml=x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xg×20%;‎ ‎80%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ml×yg/ml=y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yg×80%;‎ 所以混合后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80%﹣60%,由于x<y,所以>1,‎ 所以80%﹣60%>50%,‎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浓度的计算和大小比较,题目难度较大,注意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并且解题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14.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  A. 等于12.5% B. 大于12.5% C. 小于12.5% D. 无法确定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为原氨水质量与所加水质量和,所得氨水溶液中溶质为25%的氨水中溶质,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求出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设加水的体积为V,则25%的氨水体积也为V,‎ 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 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00%≈11.9%<12.5%‎ 故选C.‎ 点评: 根据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的特点,可由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完成稀释类问题的计算.‎ ‎15.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  A. 等于15% B. 大于15% C. 小于15% D. 无法估算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本题可以看出,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相混合时,浓度较稀的氨水质量较大,而较浓的氨水的质量较小,这样混合后,所得溶液浓度当然要比15%偏小些,或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 解答: 解:若两种氨水等质量混合,则混合后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5%,等体积的两种氨水,浓的密度较小,所以质量较小,两种氨水混合后,质量分数更接近稀氨水的浓度,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5%.‎ 或直接计算:设25%的氨水和5%的氨水各取VL,则混合后的氨水的质量分数:‎ 设这两种溶液的体积是V.则=14.6%<15%;‎ 故选C.‎ 点评:‎ ‎ 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①密度比水大的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如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等.同理有:②密度比水小的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如氨水、酒精溶液等.‎ 二、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6.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39.8% (保留到‎0.1g)‎ 包装标签上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至少‎3.3g.那么一盒牛奶中含钙至少 0.28 g.(保留到‎0.01g)‎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1)根据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可知,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由标签可知,100mL牛奶中,含钙的质量至少为‎0.11g,先算出250mL是100mL的几倍,再乘以100mL牛奶中含钙的质量即可.‎ 解答: 解: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10+(31+16×4)×6+(1+16)×2=1004.‎ ‎(1)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39.8%,故答案为:39.8%; ‎ 一盒牛奶含钙元素的质量:‎0.11g×≈‎0.28g,故答案为:0.28.‎ 点评: 本题考查了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明确标签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根据质量分数公式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17.常温下,将‎20.0g 14%的NaCl溶液与‎30.0g 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混合溶液.求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根据m(溶质)=m(溶液)×ω(溶质)计算原本题浓度溶液中NaCl的质量,再根据ω=×100%计算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根据c=计算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20%;‎ 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4mol/L,‎ 答: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0%,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公式的理解,掌握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18.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71% .‎ 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3:2 .‎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1)m(NaOH)=n(NaOH)×M(NaOH),m(溶液)=vρ,根据质量分数=计算;‎ 根据电荷守恒计算;‎ ‎(3)由题意可知氯气过量,反应后所得混合物为HCl和Cl2,涉及反应有HCl+NaOH=NaCl+H2O、Cl2+2NaOH=NaCl+NaClO+H2O,根据质量守恒计算.‎ 解答: 解:(1)m(NaOH)=n(NaOH)×M(NaOH)=‎0.1L×3mol/L×‎40g/mol=‎12g,‎ m(溶液)=vρ=100mL×‎1.12g/mL=‎112g,‎ 则ω(NaOH)==10.71%,‎ 故答案为:10.71%;‎ 所得溶液中为NaCl和NaClO的混合物,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Na+)=n(Cl﹣)+n(ClO﹣),‎ 则n(Cl﹣)=n(Na+)﹣n(ClO﹣)=0.3mol﹣0.05mol=0.25mol,‎ 故答案为:0.25;‎ ‎(3)由题意可知氯气过量,反应后所得混合物为HCl和Cl2,‎ 涉及反应有HCl+NaOH=NaCl+H2O、Cl2+2NaOH=NaCl+NaClO+H2O,‎ 据反应可知,燃烧后剩余Cl2为n(Cl2)余=n(NaClO)=0.05 mol,‎ 与H2反应的Cl2为n(Cl2)=×[n(Cl﹣)﹣n(NaClO)]=×(0.25mol﹣0.05mol)=0.1mol=n(H2),‎ 则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0.1mol+0.05mol):0.1mol=3:2,‎ 故答案为:3:2.‎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侧重于学生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判断反应的程度以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 ‎【考点训练】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 ‎1、酸、碱、盐的对比 物质类别 概念 构成特点 分类 ‎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氢离子和酸根离子 ①酸分子中是否有氧原子:含氧酸、无氧酸;‎ ‎②酸分子电离生成 个数: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 ‎③酸性强弱:强酸、弱酸;‎ ‎④沸点高低:高沸点酸、非挥发性酸;低沸点酸、挥发性酸 ‎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 ①溶解性;可溶性碱、不溶性碱;‎ ‎②碱性强弱:强碱、弱碱;‎ ‎③与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 的个数:一元碱、二元碱 ‎ 盐 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 (1)根据组成不同:①正盐;②酸式盐;③碱式盐 ‎(2)溶解性:可溶性盐、不溶性盐 ‎(3)相同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的统称:某盐、某酸盐 ‎①金属元素+酸根,读作“某酸某或某酸亚某”;②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读作“某化某或某化亚某”;③金属元素+H+酸根,读作“某酸氢某或酸式某酸某”;④金属元素+OH+酸根,读作“碱式某酸某或碱式某化某”‎ 氧化物 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氧元素为负二价时和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①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②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 离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Na2O、CaO等;‎ 共价型氧化物:部分金属元素和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如MnO2、HgO、SO2、ClO2 等 ‎③普通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其它复杂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对比:‎ ‎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 概念 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 组成 一般是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和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有例外,比如七氧化二锰和三氧化铬 主要由活动性较低的金属组成.‎ 常例 CO2、SO2、SO3、P2O5、SiO2、Mn2O7 、CrO3 Na2O、CaO、BaO和CrO、MnO BeO、Al2O3、ZnO等.‎ 性质 1.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除了二氧化硅SiO2,它不与水反应)‎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1.碱性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是碱.例如,CaO对应的水化物是Ca(OH)2,Na2O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但对应水化物是不溶性碱的则其氧化物不与水反应,如:氧化铜不与水反应,碱金属钠、钾等,还有钙和钡的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它们都是强碱:‎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2.高温下,部分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 CaO+SiO2═CaSiO3‎ ‎3.部分碱性氧化物可直接与酸性氧化物反应:Na2O+CO2═Na2CO3.‎ 碱性氧化物受热时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分解. 既能表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又能表现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 区别与联系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一些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中有一些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有一些是金属氧化物.所以说,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命题方向】本内容重点掌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 题型一:酸、碱、盐互为氧化物的概念 典例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据定义分析即可.‎ 解答:A、K2CO3属于盐,K2O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KOH属于碱,Na2CO3属于盐,故B错误.‎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故C正确.‎ D、Na2O属于氧化物,Na2SiO3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注意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题型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识别 典例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 C NaOH CH3COOH CaF2 CO SO2 ‎ D KOH HNO3 CaCO3 CaO SO2 ‎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盐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等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A、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 C、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 D、根据物质的分类,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类角度的总结.‎ 题型三: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辨析关系 典例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分析:A、能和碱反应生成只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 C、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解答:A、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联系,难度不大,但概念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难点,属于易错题.‎ ‎【解题思路点拨】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 硫酸、胆矾、氯化镁 B. 硝酸、烧碱、干冰 ‎  C. 醋酸、消石灰、明矾 D. 盐酸、生石灰、石膏 ‎2.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  )‎ ‎  A. 酸 B. 氧化物 C. 碱 D. 混合物 ‎3.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对酸、碱的概念不断改变和提升.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们最早先根据味道,来获得朴素的酸、碱概念:酸一定有酸味的,碱一定是有涩味的 ‎  B. 波义耳基于指示剂变色来分辨酸碱,酸一定能使石蕊变红,碱一定能使石蕊变蓝 ‎  C. 阿累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 ‎  D. 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H+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就是碱,这是酸、碱的最终定义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A. CuO、Mg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  B. 盐酸、醋酸、苯酚均属于强电解质 ‎  C. CO2、CCl4、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 ‎  D. 液氯、晶体硅、臭氧均属于单质 ‎5.下列正确的叙述有(  )‎ ‎①C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③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 ‎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如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  A. 只有②④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②④ D. 只有②③⑤‎ ‎7.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 ‎  A. 钠的化合物 B. 可与硝酸反应 C. 可溶于水 D. 电解质 ‎8.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A. S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B. 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C. 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  D. 食醋、氨水均为混合物 ‎9.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某种物质,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  )‎ ‎  A. Na2CO3 B. CaCO‎3 C. CaCl2 D. NaHCO3‎ ‎10.下列化合物属于酸类的是(  )‎ ‎  A. H2SO4 B. NaNO‎3 C. KOH D. MgO ‎1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A. FeO、Fe2O3、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  B.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C. 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  D. 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1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 CaO、H2O、C2H5OH均为氧化物 ‎  B. H2SO4、H3PO4、HNO3均为酸 ‎  C. Ca(OH)2、Cu2(OH)2CO3均为碱 ‎  D. 空气、CuSO4•5H2O、碘酒均为混合物 ‎13.SiO2是水晶的主要成分,SiO2属于(  )‎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酸性氧化物都不与酸溶液反应 ‎  B. 陶瓷、水泥及所有的玻璃都是硅酸盐产品 ‎  C. 某些非金属单质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 ‎  D. 硅酸盐都是难溶于水的 ‎15.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分类组合 纯净物 强电解质 盐 碱性氧化物 分子式 A 碱石灰 氨水 纯碱 氧化铝 S8‎ B 聚乙烯 碳酸钙 小苏打 氧化镁 KCl C H2O2 硝酸 苏打 过氧化钠 SiO2‎ D 无水硫酸铜 氯化银 碱式碳酸铜 氧化钠 P4‎ ‎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H2O、②空气、③Mg、④CaO、⑤H2SO4、⑥Ca(OH)2、⑦CuSO4•5H2O、⑧液氧、⑨C2H5OH、⑩NaHCO3.‎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单质.‎ ‎17.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题后的横线上写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 ‎(1)稀盐酸、牛奶、加碘盐、蒸馏水 氯化钾、硫酸铜、硫酸、硝酸银 ‎(3)纯碱、烧碱、碳酸钙、硫酸亚铁 ‎(4)氧化钙、二氧化硫、氧化镁、氧化铜.‎ ‎18.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的分类上,期中有三种物质可归为一类,请在横线上写出不能归为该类的一种物质 ‎(1)Fe2O3 CaO CO2 CuO H2O CO2 H2SO4 CaO ‎(3)H2SO4 Ca(OH)2 Mg Na2CO3;,‎ ‎(4)CuSO4•5H2O 金刚石 食盐水 NaOH;,‎ ‎(5)CO2 NaHCO3 CaCO3 CH4.‎ ‎19.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2;②铜;③CaO;④CO2;⑤H2SO4;⑥Ba(OH)2;‎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 ⑧氨水;⑨稀硝酸;⑩Al2(SO4)3‎ 上述各物质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 分类标准 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溶液 胶体 电解质 属于该类的物质 ‎ 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4)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②与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填化学式),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当有‎3.2g Cu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一种主要成分:‎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名称 绿矾 醋精 苏打 酒精 铜导线 蔗糖 烧碱 主要成分 FeSO4 CH3COOH Na2CO3 CH3CH2OH Cu C12H22O11 NaOH 请你对表中①~⑦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编号):‎ 属于盐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将下列对应物质的序号填写在下列恰当的空白处 ‎①CO2②HCl ③NaOH ④Na2O2⑤Cu2(OH)2CO3⑥Mg(OH)2⑦NH4HCO3⑧MgCl2⑨H2SO4⑩NaO2‎ 属于酸的是、属于含氧酸的是、属于无氧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碱式盐的是 属于镁盐的是、属于碳酸盐的是、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属于强酸的是、属于铵盐的是.‎ ‎22.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CaO CO2‎ 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CO 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填化学式,下同)、、.‎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现象.‎ ‎(3)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 ‎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1mol Na2O2生成g O2;‎ ‎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168g NaHCO3,标况下生成L CO2;‎ ‎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标况下每消耗‎22.4L Cl2,转移mol电子.‎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 ‎23.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①;‎ ‎②.‎ 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从反应中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氧化物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证明你的观点:;.‎ ‎【考点训练】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 硫酸、胆矾、氯化镁 B. 硝酸、烧碱、干冰 ‎  C. 醋酸、消石灰、明矾 D. 盐酸、生石灰、石膏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依据概念可知,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 解答: 解:A.硫酸属于酸,胆矾属于盐,氯化镁属于盐,故A错误;‎ B.硝酸属于酸,烧碱(氢氧化钠)属于碱,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醋酸属于酸,消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属于盐,故C正确;‎ D.盐酸属于混合物,生石灰(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石膏(两水合硫酸钙)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判断,明确概念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物质的俗称,学习中要夯实基础,难度不大.‎ ‎2.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  )‎ ‎  A. 酸 B. 氧化物 C. 碱 D. 混合物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二氧化硫是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混合物是有不同种物质组成.‎ 解答: 解:A.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故A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碱是指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二氧化硫不属于碱,故C错误;‎ D.混合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硫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主要是物质分类的依据,题目难度不大.‎ ‎3.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对酸、碱的概念不断改变和提升.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们最早先根据味道,来获得朴素的酸、碱概念:酸一定有酸味的,碱一定是有涩味的 ‎  B. 波义耳基于指示剂变色来分辨酸碱,酸一定能使石蕊变红,碱一定能使石蕊变蓝 ‎  C. 阿累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 ‎  D. 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H+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就是碱,这是酸、碱的最终定义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化学史.‎ 分析: A.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B.只有能形成溶液的酸碱才能时指示剂变色;‎ C.1889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的电离理论为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 D.酸碱质子理论不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能给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解答: 解:A.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有酸味不一定是酸如一些强酸弱碱盐,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有涩味的不一定是碱,如一些强碱弱酸盐,故A错误;‎ B.只有能形成溶液的酸碱才能时指示剂变色,像氢氧化铜这种不溶性碱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故B错误;‎ C.阿仑尼乌斯提出的电离理论以水为溶剂的酸碱溶剂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故C正确;‎ D.酸碱质子理论不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能给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等,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碳酸氢钠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然后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掌握.‎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A. CuO、Mg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  B. 盐酸、醋酸、苯酚均属于强电解质 ‎  C. CO2、CCl4、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 ‎  D. 液氯、晶体硅、臭氧均属于单质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单质和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分析: A.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金属氧化物;‎ B.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因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则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 B.醋酸和苯酚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B错误;‎ C.CO2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明确相关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下列正确的叙述有(  )‎ ‎①C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③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 ‎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如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胶体的重要性质;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分析: ①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②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化合生成碳酸氢钙,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铁和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 ‎③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 ‎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 ‎⑤电离和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 ‎⑥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水解产物分解生成氧化铁;‎ ‎⑦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中各种的所属类别.‎ 解答: 解:①CO2、SiO2、P2O5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都是酸性氧化物,故①正确;‎ ‎②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化合生成碳酸氢钙,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铁和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适当条件下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而生成,故②正确;‎ ‎③红外光谱仪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故③正确;‎ ‎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④错误;‎ ‎⑤电解、电泳、电镀等需要通电才能发生,电离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时发生的,电化学腐蚀是自身形成原电池,两者都不需要通电,故⑤错误;‎ ‎⑥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加热氯化铁溶液时,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蒸干、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氢氧化铁胶体加热时聚沉生成沉淀,蒸干、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故⑥正确;‎ ‎⑦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单质不是电解质,故⑦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的理解应用,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酸性氧化物、溶液、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电离、电解、电泳、电化腐蚀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和准确掌握基础是关键.‎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  A. 只有②④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②④ D. 只有②③⑤‎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①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 ‎③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 ‎④化学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有的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 ‎⑤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可以将混合物进行分类.‎ 解答: 解:①根据酸分子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如H3BO3,1个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为3个,但电离出1个氢离子,属于一元酸,故①错误;‎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则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②正确;‎ ‎③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则不能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H最外层电子数为1,属于非金属元素,故③错误;‎ ‎④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故④正确;‎ ‎⑤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⑤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的分类和物质的分类,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酸、热效应、元素的分类,物质的分类要注意分类的依据和标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较简单.‎ ‎7.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 ‎  A. 钠的化合物 B. 可与硝酸反应 C. 可溶于水 D. 电解质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单质和化合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含钠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 C、根据物质的量溶解性判断.‎ D、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解答: 解:A、都是化合物,含有钠元素,都属于钠的化合物,故A正确;‎ B、氯化钠、硫酸钠不能与硝酸反应,故B错误;‎ C、NaOH、Na2CO3、NaCl、Na2SO4都溶于水,故C正确;‎ D、NaOH是碱、Na2CO3、NaCl、Na2SO4是盐,溶于水,自身都能电离出离子,使溶液导电,都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考查物质分类,注意电解质的概念,是自身电离出离子使溶液导电的化合物.‎ ‎8.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A. S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B. 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C. 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  D. 食醋、氨水均为混合物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酸性氧化物是指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 B、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 C、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四氯化碳是非电解质;‎ D、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解答: 解:A、S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酸性氧化物,CO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稀豆浆属于胶体、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故B错误;‎ C、冰醋酸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四氯化碳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所以均为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物分类,分散系的区分,电解质的判断,混合物的物质组成,题目较简单.‎ ‎9.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某种物质,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  )‎ ‎  A. Na2CO3 B. CaCO‎3 C. CaCl2 D. NaHCO3‎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根据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和应用逐一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碳酸钠不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也不是建筑材料,故A错误;‎ B、碳酸钙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是建筑材料,故B正确;‎ C、氯化钙不是建筑材料,不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C错误;‎ D、碳酸氢钠不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也不是建筑材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逐一筛选是解题的关键方法,难度不大.‎ ‎10.下列化合物属于酸类的是(  )‎ ‎  A. H2SO4 B. NaNO‎3 C. KOH D. MgO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根据酸的概念分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 解:A、H2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A正确;‎ B、NaNO3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钠离子,不属于酸,属于盐,故B错误;‎ C、KOH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钾离子,不属于酸,属于碱,故C错误;‎ D、氧化镁属于氧化物,不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涉及学生对酸的理解和判断,逐一概念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1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A. FeO、Fe2O3、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  B.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C. 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  D. 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 A、碱性氧化物是指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B、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 C、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四氯化碳是非电解质;‎ D、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解答: 解:A、FeO、Fe2O3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稀豆浆属于胶体、硅酸是难溶的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故B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冰醋酸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四氯化碳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所以均为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物分类,分散系的区分,电解质的判断,混合物的物质组成,题目较简单.‎ ‎1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 CaO、H2O、C2H5OH均为氧化物 ‎  B. H2SO4、H3PO4、HNO3均为酸 ‎  C. Ca(OH)2、Cu2(OH)2CO3均为碱 ‎  D. 空气、CuSO4•5H2O、碘酒均为混合物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 分析: A、CaO、H2O为氧化物,C2H5OH不是氧化物;‎ B、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C、Cu2(OH)2CO3为盐;‎ D、CuSO4•5H2O是纯净物.‎ 解答: 解:A、CaO、H2O为氧化物,C2H5OH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H2SO4、H3PO4、HNO3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为酸,故B正确;‎ C、Cu2(OH)2CO3为盐,故C错误;‎ D、CuSO4•5H2O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氧化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联系,难度不大.‎ ‎13.SiO2是水晶的主要成分,SiO2属于(  )‎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A、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 B、碱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C、盐是能电离出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D、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 解: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含氢元素,不属于酸,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含氢元素,电离不出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故B错误;‎ C、二氧化硅不含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不属于盐,故C错误;‎ D、二氧化硅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以及概念知识,注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关键,难度中等.‎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酸性氧化物都不与酸溶液反应 ‎  B. 陶瓷、水泥及所有的玻璃都是硅酸盐产品 ‎  C. 某些非金属单质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 ‎  D. 硅酸盐都是难溶于水的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分析: A、二氧化硅可以和HF酸之间反应;‎ B、石英玻璃的成分是单一成分二氧化硅;‎ C、S可以和强酸、强碱反应;‎ D、根据硅酸盐中的硅酸钾、硅酸钠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来回答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但是可以和HF酸反应,故A错误;‎ B、石英玻璃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成分不是硅酸盐,故B错误;‎ C、单质硫可以和浓硝酸加热下发生反应,还可以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反应,故C正确;‎ D、硅酸盐中硅酸钾、硅酸钠等都是易溶于水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目是一道关于物质性质综合知识的考查题目,涉及到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以及硅酸盐的性质知识,难度不大.‎ ‎15.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分类组合 纯净物 强电解质 盐 碱性氧化物 分子式 A 碱石灰 氨水 纯碱 氧化铝 S8‎ B 聚乙烯 碳酸钙 小苏打 氧化镁 KCl C H2O2 硝酸 苏打 过氧化钠 SiO2‎ D 无水硫酸铜 氯化银 碱式碳酸铜 氧化钠 P4‎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分析: 只由一种物质构成的是纯净物;碱性氧化物是指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盐是指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氨水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 B、聚乙烯是混合物,故B错误;‎ C、过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以及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SiO2不是其分子式,故C错误;‎ D、无水硫酸铜是纯净物,氯化银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白磷的分子式为:P4,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纯净物、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和强电解质的概念,根据概念的实质来分析,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H2O、②空气、③Mg、④CaO、⑤H2SO4、⑥Ca(OH)2、⑦CuSO4•5H2O、⑧液氧、⑨C2H5OH、⑩NaHCO3.‎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②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①④ ;属于酸的是 ⑤ ;属于碱的是 ⑥ ;属于盐的是 ⑦⑩ ;属于单质 ③⑧ .‎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根据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物是绝大多数含碳化合物;‎ 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①H2O是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②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属于混合物; ③Mg属于金属单质;④CaO 是氧化物属于纯净物;⑤H2SO4是纯净物,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所以硫酸是酸;⑥Ca(OH)2属于纯净的化合物,物质类别为碱;⑦CuSO4•5H2O 属于纯净物,属于盐类化合物;⑧液氧就是液态的O2,属于单质⑨乙醇是纯净物属于有机物;⑩NaHCO3是纯净的化合物,属于盐类;‎ 综上所述:属于混合物的是②;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④;属于酸的是⑤;属于碱的是:⑥;属于盐的是:⑦⑩;属于单质的是:③⑧;‎ 故答案为:②;①④;⑤;⑥;⑦⑩;③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的依据和方法,概念的理解,物质组成的分析是关键,题目较简单,注意乙醇属于有机化合物,不是氧化物.‎ ‎17.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题后的横线上写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 ‎(1)稀盐酸、牛奶、加碘盐、蒸馏水 H2O、纯净物 ‎ 氯化钾、硫酸铜、硫酸、硝酸银 H2SO4、酸 ‎ ‎(3)纯碱、烧碱、碳酸钙、硫酸亚铁 NaOH、碱 ‎ ‎(4)氧化钙、二氧化硫、氧化镁、氧化铜 SO2、非金属氧化物 .‎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 解:(1)稀盐酸、牛奶、加碘盐、蒸馏水中,蒸馏水是纯净物,其它是混合物,故答案为:H2O、纯净物;‎ 氯化钾、硫酸铜、硫酸、硝酸银中,硫酸属于酸,其它属于盐,故答案为:H2SO4、酸;‎ ‎(3)纯碱、烧碱、碳酸钙、硫酸亚铁中,烧碱属于碱,其它属于盐,故答案为:NaOH、碱;‎ ‎(4)氧化钙、二氧化硫、氧化镁、氧化铜中,二氧化硫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其它属于金属氧化物,故答案为:SO2、非金属氧化物.‎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的分类上,期中有三种物质可归为一类,请在横线上写出不能归为该类的一种物质 ‎(1)Fe2O3 CaO CO2 CuO CO2‎ H2O CO2 H2SO4CaO H2SO4‎ ‎(3)H2SO4 Ca(OH)2 Mg Na2CO3; Mg ,‎ ‎(4)CuSO4•5H2O 金刚石 食盐水 NaOH; 食盐水 ,‎ ‎(5)CO2 NaHCO3 CaCO3 CH4 CH4.‎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以及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的分类标准来回答.‎ ‎(1)Fe2O3 、CaO、CuO属于碱性氧化物,CO2属于酸性氧化物;‎ H2O、CO2、CaO属于氧化物,H2SO4不属于;‎ ‎(3)H2SO4、Ca(OH)2、Na2CO3属于化合物,Mg属于单质;‎ ‎(4)CuSO4•5H2O、金刚石、NaOH属于纯净物,食盐水属于混合物;‎ ‎(5)CO2、NaHCO3、CaCO3属于含碳的无机物,CH4属于含碳的有机物.‎ 解答: 解:(1)Fe2O3 、CaO、CuO属于碱性氧化物,C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答案为:CO2;‎ H2O、CO2、CaO属于氧化物,H2SO4属于酸,故答案为:H2SO4;‎ ‎(3)H2SO4、Ca(OH)2、Na2CO3属于化合物,Mg属于单质,故答案为:Mg;‎ ‎(4)CuSO4•5H2O、金刚石、NaOH属于纯净物,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食盐水;‎ ‎(5)CO2、NaHCO3、CaCO3属于含碳的无机物,CH4属于含碳的有机物,故答案为:CH4.‎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 ‎19.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2;②铜;③CaO;④CO2;⑤H2SO4;⑥Ba(OH)2;‎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 ⑧氨水;⑨稀硝酸;⑩Al2(SO4)3‎ 上述各物质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 分类标准 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溶液 胶体 电解质 属于该类的物质 ‎ 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2HNO3=Ba(NO3)2+2H2O ‎ ‎(3)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Al2(SO4)3=2Al3++3SO42﹣.‎ ‎(4)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2OH﹣+CO2=BaCO3↓+H2O .‎ ‎(5)②与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HNO3(填化学式),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3 ,当有‎3.2g Cu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3﹣=3Cu2++2NO↑+4H2O .‎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 (1)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为金属单质,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酸性氧化物,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混合物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电解质为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和物质所属的类别来回答;‎ 离子反应:H++OH﹣=H2O代表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和水的一类反应;‎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根据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回答;‎ ‎(4)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中生成碳酸钡和水;‎ ‎(5)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根据方程式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之间的关系来回答,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知识来书写即可.‎ 解答: 解:(1)②是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为金属单质;④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属于酸性氧化物,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⑧⑨属于溶液,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是胶体分散系,③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⑤⑥⑩是在水溶液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②;④;③;⑧⑨;⑦;③⑤⑥⑩;‎ 离子反应:H++OH﹣=H2O代表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和水的一类反应,如Ba(OH)2+2HNO3=Ba(NO3)2+2H2O,故答案为:Ba(OH)2+2HNO3=Ba(NO3)2+2H2O;‎ ‎(3)硫酸铝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故答案为:Al2(SO4)3=2Al3++3SO42﹣;‎ ‎(4)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中生成碳酸钡和水,即Ba2++2OH﹣+CO2=BaCO3↓+H2O,故答案为:Ba2++2OH﹣+CO2=BaCO3↓+H2O;‎ ‎(5)氧化还原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中,化合价升高的Cu元素所在的反应物Cu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N元素所在的反应物HNO3是氧化剂,做氧化剂的硝酸是2mol,还原剂金属铜是3mol,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有3molCu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有‎3.2g即0.05molCu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为:HNO3;2:3;0.1mol;3Cu+8H++2NO3﹣=3Cu2++2NO↑+4H2O.‎ 点评: 本题涉及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的考查,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20.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一种主要成分:‎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名称 绿矾 醋精 苏打 酒精 铜导线 蔗糖 烧碱 主要成分 FeSO4 CH3COOH Na2CO3 CH3CH2OH Cu C12H22O11 NaOH 请你对表中①~⑦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编号):‎ 属于盐的是 ①③ ,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②③⑦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④⑥ .‎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解答:‎ ‎ 解:①③是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①②③⑦是在水溶液状态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④⑥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①③;①②③⑦;④⑥.‎ 点评: 恩题考查学生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物质的分类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将下列对应物质的序号填写在下列恰当的空白处 ‎①CO2②HCl ③NaOH ④Na2O2⑤Cu2(OH)2CO3⑥Mg(OH)2⑦NH4HCO3⑧MgCl2⑨H2SO4⑩NaO2‎ 属于酸的是 ②⑨ 、属于含氧酸的是 ⑨ 、属于无氧酸的是 ② ‎ 属于碱的是 ③⑥ 、属于盐的是 ⑤⑦⑧ 、属于碱式盐的是 ⑤ ‎ 属于镁盐的是 ⑧ 、属于碳酸盐的是 ⑤⑦ 、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④⑩ ‎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① 、属于强酸的是 ②⑨ 、属于铵盐的是 ⑦ .‎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金属氧化物是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是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分为强酸和弱酸;含有氧元素的酸称为含氧酸,不含氧元素的酸称为无氧酸;‎ 碱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铵盐例外;‎ 根据盐中的阳离子可以将盐分为钠盐、钾盐、镁盐,根据阴离子可以将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等,碱式盐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盐,‎ 解答: 解:②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其中⑨属于含氧酸;②属于无氧酸;③⑥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 ⑤⑦⑧是金属阳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其中的⑤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盐,属于碱式盐,其中的⑧是能电离出镁离子的盐,属于镁盐,其中的⑤⑦是能电离出碳酸根离子的盐,属于碳酸盐,④⑩是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①是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②盐酸⑨硫酸能完全电离,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强酸;NH4HCO3是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铵盐,‎ 故答案为:②⑨;⑨;②;③⑥;⑤⑦⑧;⑤;⑧;⑤⑦;④⑩;①;②⑨;⑦.‎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好概念、物质的分类依据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22.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CaO CO2‎ 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CO 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 Na2CO3(填化学式,下同)、 CO 、 Al2O3.‎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 丁达尔 现象.‎ ‎(3)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 ‎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1mol Na2O2生成‎16 ‎g O2;‎ ‎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168g NaHCO3,标况下生成‎22.4 ‎L CO2;‎ ‎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标况下每消耗‎22.4L Cl2,转移 1 mol电子.‎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 反应; 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 催化剂 .‎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 (1)第一组中碳酸钠不是碱;第二组中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第三组中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根据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差异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据此可鉴别胶体和溶液;‎ ‎(3)①消耗1mol过氧化钠可以生成0.5mol氧气,然后根据m=nM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②根据n=计算出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及V=nVm计算出生成标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 ‎③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消耗1mol氯气转移了1mol电子;‎ ‎(4)该反应中Q的质量不变,则Q为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然后根据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生成物,从而得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 解答: 解:(1)第一组中Na2CO3的说明是纯碱,但它属于正盐,不是碱;‎ 第二组中CO不能与碱溶液反,则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第三组中Al2O3能够与酸和强碱溶液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故答案为:Na2CO3;CO;Al2O3;‎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具有,据此可鉴别溶液和胶体,‎ 故答案为: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丁达尔;‎ ‎(3)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1mol Na2O2生成会生成0.5mol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mol×0.5mol=‎16g,‎ 故答案为:16; ‎ ‎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168g NaHCO3的物质的量为:=2mol,根据反应可知,消耗2mol碳酸氢钠会生成1mol二氧化碳,标况下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mol×1mol=‎22.4L,‎ 故答案为:22/4;‎ ‎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标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消耗1mol氯气转移了1mol电子,‎ 故答案为:1;‎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Q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则Q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X+26+3+30=50+1+3+12,解得:X=7,反应中M的质量减小,Q、P的质量增加,则该反应为M分解生成Q和P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分解;催化剂.‎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酸碱盐及氧化物的概念与判断、分散系类型及判断、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试题知识点较多,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23.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① Na2O2; ;‎ ‎② SO2;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 .‎ 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Na2O2+2H2O=4Na++4OH﹣+O2↑ .从反应中 是否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氧化物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SiO2+CaO=CaSiO3、 SO2+Na2O2=Na2SO4.‎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证明你的观点: H++OH﹣=H2O ; Cl2+H2O=H++Cl﹣+HClO .‎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1)①根据物质的类别或是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来分类;‎ ‎②根据化合物在常温下的状态进行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来书写方程式;‎ ‎(3)离子反应有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1)①根据氧元素的化合价来分类,在SO2、SiO2、CaO、MgO、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但是Na2O2中元元素是﹣1价,故答案为:Na2O2;根据物质的类别或是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②根据化合物SiO2、CaO、MgO、Fe2O3、Na2O2在常温下的状态均为固态,只有SO2是气态,‎ 故答案为:SO2;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 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4OH﹣+O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在给定的物质中,碱性氧化物氧化钙和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的反SiO2+CaO=CaSiO3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即SO2+Na2O2=Na2SO4,‎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是否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SiO2+CaO=CaSiO3;SO2+Na2O2=Na2SO4;‎ ‎(3)离子反应有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 A代表氧化还原反应,B代表离子反应,其中的c代表即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化学反应,如离子反应H++OH﹣=H2O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Cl2+H2O=H++Cl﹣+HCl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 ‎;H++OH﹣=H2O;Cl2+H2O=H++Cl﹣+HClO.‎ 点评: 该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方面的知识,该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考点训练】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 【知识点的认识】‎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概念 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注意:有机化合物都是含碳化合物,但是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的无机物可以归入氧化物、酸、碱和盐4大类 组成特点 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 ‎【命题方向】本考点考查内容属于初中已学过的基础内容,了解即可. 题型::有机物的特征 典例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氰化钾(KCN) B.氰酸铵(NH4CNO) C.乙炔(C2H2) D.碳化硅(SiC) 分析: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氰化物、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氰化物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故A不选; B、氰酸铵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故B不选误; C、乙炔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选; D、碳化硅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典例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够燃烧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C.易溶于汽油、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析:A、无机可燃物可以燃烧; B、一般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无机物中有CO、CO2、CO32-等; C、无机非金属单质也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 D、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是碳原子连接方式多,存在同分异构体等 解答:A、无机可燃物可以燃烧,如可燃性物质H2、CO、C、S等,故A错误; B、无机物中有CO、CO2、CO32-等,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故B错误; C、易溶于汽油、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无机物非极性分子,I2、Br2等易溶解于有机溶剂,故C错误; D、碳原子连接方式多,存在同分异构体等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无机物概念的分析判断,注意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题目较简单. 【解题思路点拔】总结并熟记常见的含碳元素但不属于有机物的实例.‎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有机化合物都是从有机体中提炼出来的 ‎  B.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完全不同 ‎  C. 所有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 ‎  D. 所有有机物均含有氢元素 ‎2.雾霾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包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 臭氧 B. 一氧化碳 C. 氮氧化物 D. 碳氢化合物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B. 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  C. 含碳元素的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在O2中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  D. 盐的组成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所以盐中一定不含氢元素 ‎4.下列物质中,不是有机物的是(  )‎ ‎  A. 甲烷 B. 乙烯 C. 二硫化碳 D. 乙醇 ‎5.‎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有毒物质,其结构如图所示,该物质属于(  )‎ ‎  A. 烷烃 B. 醇类 C. 无机物 D. 有机物 ‎6.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硅胶和铁粉常用于食品包装袋中作抗氧化剂,它们都是无机物 ‎  B. 食盐和食醋常用于厨房中作调味品,它们都是盐 ‎  C. 硅和石英常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它们都是原子晶体 ‎  D. 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常用于消除胃酸过多,它们都是电解质 ‎7.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①酒精;②食盐;③一氧化碳;④甲烷;⑤红糖;⑥石灰石.‎ ‎  A. ①②④⑤ B. ①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⑤⑥‎ ‎8.沙漠中的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鲸,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  )‎ ‎  A. 完全相同 B. 含量无差别 C. 大体相同 D. 毫无联系 ‎9.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 碳 B. 甲烷 C. 醋酸 D. 乙醇 ‎10.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使用一种无机盐直接转变为有机物尿素,这一成果成为有机化学的里程碑.维勒使用的无机盐是(  )‎ ‎  A. NH4CNO B. NH4NO‎3 C. (NH4)2CO3 D. CH3COONH4‎ ‎11.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  B. 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中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  C. 所有的有机物都很容易燃烧 ‎  D. 有机物不一定都不溶于水 ‎12.环境保护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其中塑料袋、旧橡胶是属于(  )‎ ‎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盐类 D. 非金属单质 ‎13.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 CO(NH2)2 B. CaC‎2 C. Na2CO3 D. CO ‎14.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  B. 所有的有机物都很容易燃烧 ‎  C. 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中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  D. 有机物所起的反应,一般比较复杂,速度缓慢并且还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1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 纯碱 B. 小苏打 C. 干冰 D. 尿素 二、填空题(共2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 ‎①“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塑料袋、废纸等属于 A.盐类 B.糖类 C.无机物 D.有机物 ‎②向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氟氯代烷是一种能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在大气平流层中,氟氯代烷受紫外线的照射分解出Cl原子,Cl原子参与下列有关反应:Cl+O3→ClO+O2 O3O+O2 ClO+O→Cl+O2‎ 上述反应的总反应式是,Cl原子在反应中起作用.‎ ‎17.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判断对错)‎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8.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用“二甘醇”代替“丙二醇”制造的假药,造成多人中毒、死亡.丙二醇(化学式为C3H8O2)由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9.将煤粉隔绝空气加强热,除主要得到焦炭外,还能得到下表所列的物质:‎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名称 甲烷 一氧化碳 乙烯 苯 甲苯 苯酚 氨水 ‎(1)表中所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序号):,苯酚的俗称为.‎ 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烃是(填序号):.‎ ‎(3)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物可用作制造食品包装袋的是(填序号),该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烃是(填结构简)、、.‎ ‎(4)彼此互为同系物的是(填序号):.‎ ‎(5)甲苯的一氯取代产物的有种,请写出甲苯的一氯取代产物结构简式:.‎ ‎20.下列物质中:‎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 ‎(3)属于同位素的有; (4)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有.(填序号)‎ ‎①液氯 ② ③白磷 ④氯气 ⑤ ⑥1737Cl ⑦1735Cl ⑧红磷.‎ ‎【考点训练】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有机化合物都是从有机体中提炼出来的 ‎  B.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完全不同 ‎  C. 所有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 ‎  D. 所有有机物均含有氢元素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 A、无机物可制取有机物,如尿素就是第一种由无机物制成的有机物;‎ B、甲烷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D、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 解:A、有机物不一定要从有机体中分离出来,如用无机物可制取有机物:CO+2H2CH3OH(甲醇),故A错误;‎ B、甲烷是有机物,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是无机物,也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 C、有机物就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C正确;‎ D、有些有机物中不含氢元素,如四氯化碳(化学式为CCl4)属于有机物,但是不含碳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雾霾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包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 臭氧 B. 一氧化碳 C. 氮氧化物 D. 碳氢化合物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碳酸盐属于无机物,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 解:A.臭氧是有氧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无机物,故A错误;‎ B.一氧化碳为碳的氧化物,属于无机物,故B错误;‎ C.氮氧化物为氮元素的氧化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都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碳氢化合物为烃类物质,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有机物分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为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等.‎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B. 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  C. 含碳元素的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在O2中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  D. 盐的组成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所以盐中一定不含氢元素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 B.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D.碳酸氢钠含有氢元素.‎ 解答: 解:A.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故A错误; ‎ B.由置换反应的概念可知,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氯酸钾分解、同素异形体的互变等,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都能产生CO2,在O2中燃烧生成CO2的物质都含碳元素,故C正确;‎ D.盐可能含有氢元素,如碳酸氢钠含有氢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难度中等,把握推理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应注意特例的存在.‎ ‎4.下列物质中,不是有机物的是(  )‎ ‎  A. 甲烷 B. 乙烯 C. 二硫化碳 D. 乙醇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据此根据物质的成分解答.‎ 解答: 解:A.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 B.乙烯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 C.二硫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二硫化碳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C正确;‎ D.乙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有毒物质,其结构如图所示,该物质属于(  )‎ ‎  A. 烷烃 B. 醇类 C. 无机物 D. 有机物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醇类简介.‎ 分析: A.烃分子中只含有C、H元素,烷烃属于饱和烃,烷烃分子中只存在单键,烷烃的通式可用CnH2n+2表示,满足该通式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烷烃;‎ B.羟基与链烃基或者苯环侧链直接相连的有机物属于醇类;‎ 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D.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有机物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 解:A.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不可用烷烃的通式CnH2n+2表示,不属于烷烃,故A错误;‎ B.醇必须含有羟基,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不含有羟基,不属于醇类,故B错误;‎ C.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可见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尼古丁的结构和分类,掌握烷烃、醇类、无机物、有机物概念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硅胶和铁粉常用于食品包装袋中作抗氧化剂,它们都是无机物 ‎  B. 食盐和食醋常用于厨房中作调味品,它们都是盐 ‎  C. 硅和石英常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它们都是原子晶体 ‎  D. 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常用于消除胃酸过多,它们都是电解质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原子晶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 A.硅胶无抗氧化性; ‎ 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 解答: 解:A.硅胶无抗氧化性,硅胶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故A错误; ‎ 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属于酸,故B错误;‎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常用作太阳能电池,故C错误;‎ D.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可做抗酸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食品添加剂、材料、药物和电解质等问题,为高频考点,侧重化学与生活、生产以及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 ‎7.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①酒精;②食盐;③一氧化碳;④甲烷;⑤红糖;⑥石灰石.‎ ‎  A. ①②④⑤ B. ①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⑤⑥‎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有机物的特点是: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①酒精是CH3CH2OH的俗称,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①正确;‎ ‎②食盐是NaCl属于不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故②错误;‎ ‎③一氧化碳(CO),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③错误;‎ ‎④甲烷(CH4)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故④正确;‎ ‎⑤红糖是化合物属于糖类,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⑤正确;‎ ‎⑥石灰石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⑥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识别有机物的方法问题,可以依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题目较简单.‎ ‎8.沙漠中的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鲸,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  )‎ ‎  A. 完全相同 B. 含量无差别 C. 大体相同 D. 毫无联系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解答: 解: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来说,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来说,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 故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珊瑚礁中美丽的珊瑚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明确统一性是从元素的种类上来说的,而差异性是从元素的含量上来说的.‎ ‎9.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 碳 B. 甲烷 C. 醋酸 D. 乙醇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 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碳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 B.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 C.醋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别,抓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使用一种无机盐直接转变为有机物尿素,这一成果成为有机化学的里程碑.维勒使用的无机盐是(  )‎ ‎  A. NH4CNO B. NH4NO‎3 C. (NH4)2CO3 D. CH3COONH4‎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解答: 解: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用无机物质氰酸氨(一种无机化合物,可由氯化铵和氯酸银反应制得)与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11.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  B. 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中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  C. 所有的有机物都很容易燃烧 ‎  D. 有机物不一定都不溶于水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 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B.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知识来回答判断;‎ C.有机物不一定容易燃烧;‎ D.大多数有机物不能溶于水,有的能溶.‎ 解答: 解:A.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不是有机物,故A错误; ‎ B.易溶于酒精、汽油、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溴单质在这些溶剂中的溶解度也比在水中的大,故B错误;‎ C.有机物不一定容易燃烧,如四氯化碳,故C错误;‎ D.大多数有机物不能溶于水,有的能溶,比如乙醇、乙酸等有机物能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概念和性质,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12.环境保护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其中塑料袋、旧橡胶是属于(  )‎ ‎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盐类 D. 非金属单质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 通常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化物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 解:塑料是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旧橡胶制品主要成分是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三叶橡胶树,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所以塑料、橡胶均是有机物.‎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塑料、橡胶的成分,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13.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 CO(NH2)2 B. CaC‎2 C. Na2CO3 D. CO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化物、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CO(NH2)2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 B.CaC2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B错误;‎ C.Na2CO3为碳酸盐,常归为无机物,故C错误;‎ D.一氧化碳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  B. 所有的有机物都很容易燃烧 ‎  C. 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中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  D. 有机物所起的反应,一般比较复杂,速度缓慢并且还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B.有机物不一定容易燃烧;‎ C.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知识来回答判断;‎ D.有机反应常常伴随有副反应发生.‎ 解答: 解:A.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A错误; ‎ B.有机物不一定容易燃烧,如四氯化碳,故B错误;‎ C.易溶于酒精、汽油、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溴单质在这些溶剂中的溶解度也比在水中的大,故C错误;‎ D.有机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常伴随有副反应发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概念和性质,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1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 纯碱 B. 小苏打 C. 干冰 D. 尿素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 解:A.Na2CO3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Na2CO3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A错误; ‎ B.小苏打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B错误;‎ C.干冰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CO2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CO(NH2)2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2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 ‎①“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塑料袋、废纸等属于 D ‎ A.盐类 B.糖类 C.无机物 D.有机物 ‎②向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O2+2SO2=2CaSO4+2CO2.‎ ‎③氟氯代烷是一种能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在大气平流层中,氟氯代烷受紫外线的照射分解出Cl原子,Cl原子参与下列有关反应:Cl+O3→ClO+O2 O3O+O2 ClO+O→Cl+O2‎ 上述反应的总反应式是 2O33O2,Cl原子在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催化剂的作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 ①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有些含碳化合物性质与无机物相同一般也是无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 ‎②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脱硫的原理是石灰石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除去;‎ ‎③将方程式①②③相加得出氧气和臭氧的关系式.‎ 解答: 解:①解:塑料袋属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废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属于纤维素,它们都属于有机物.‎ 故选D.‎ ‎②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脱硫的原理是石灰石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 故答案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 ‎③由①Cl+O3→ClO+O2、②O3→O+O2、③ClO+O→Cl+O2,将方程式①+②+③得方程式:2O33O2,氯原子虽参加反应,但反应前后氯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故答案为:2O33O2;催化.‎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掌握方法原理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意掌握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7.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 (判断对错)‎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 通常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化物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 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化物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定义,难度不大,解答本题要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8.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用“二甘醇”代替“丙二醇”制造的假药,造成多人中毒、死亡.丙二醇(化学式为C3H8O2)由 3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组成专题.‎ 分析: 根据丙二醇的化学式 C3H8O2 进行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析.‎ 解答: 解:根据丙二醇的化学式C3H8O2可知丙二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则丙二醇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2=8:32=1:4,‎ 故答案为:3; 1:4.‎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元素组成及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难度不大,同一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的积之比.‎ ‎19.将煤粉隔绝空气加强热,除主要得到焦炭外,还能得到下表所列的物质:‎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名称 甲烷 一氧化碳 乙烯 苯 甲苯 苯酚 氨水 ‎(1)表中所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序号): ②⑦ ,苯酚的俗称为 石炭酸 .‎ 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烃是(填序号): ③ .‎ ‎(3)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物可用作制造食品包装袋的是(填序号) ③ ,该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CH2=CH2‎ ‎(4)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烃是(填结构简) CH2=CH2、、.‎ ‎(4)彼此互为同系物的是(填序号): ④⑤ .‎ ‎(5)甲苯的一氯取代产物的有 4 种,请写出甲苯的一氯取代产物结构简式:.‎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 (1)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苯酚俗称石炭酸;‎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3)能发生加聚反应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双键或者三键,只有乙烯符合结构特点,乙烯聚合生成聚乙烯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 ‎(4)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含有碳碳不饱和键、醛基及连接苯环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 ‎(4)根据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结构相似是指物质种类相同,若含有官能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目相同;‎ ‎(5)甲苯有四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原子:甲基上1种,苯环上3种.‎ 解答: 解:(1)氨水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一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苯酚俗称石炭酸,故答案为:②⑦;石炭酸;‎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故答案为:③;‎ ‎(3)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生成聚氯乙烯,可用于食品包装,反应的方程式为:nCH2=CH2,‎ 故答案为:③;nCH2=CH2;‎ ‎(4)CH2=CH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答案为:CH2=CH2;;;‎ ‎(4)苯和甲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互称为同系物,故答案为:④⑤;‎ ‎(5)氢分子中一氯代物的种数等于不同环境下氢原子的种数,甲苯有四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原子:甲基上1种,苯环上3种,所以甲苯有4种一氯代物:,‎ 故答案为:4;.‎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属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熟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下列物质中:‎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②⑤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 ③⑧ ;‎ ‎(3)属于同位素的有 ⑥⑦ ; (4)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有 ①④ .(填序号)‎ ‎①液氯 ② ③白磷 ④氯气 ⑤ ⑥1737Cl ⑦1735Cl ⑧红磷.‎ 考点: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同位素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1)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之间互为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之间的互称;‎ ‎(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 ‎(4)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相同的结构的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 解答: 解:(1)②⑤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②⑤;‎ ‎③⑧是同种P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③⑧;‎ ‎(3)⑥⑦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Cl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⑥⑦;‎ ‎(4)①④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相同的结构,属于同一种物质,故答案为:①④.‎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概念的掌握,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考点训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态变化,形状变化等.‎ 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锈蚀、火药爆炸,牛奶变质等.‎ ‎【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题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典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题思路点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煤的干馏 B. 煤的气化 C. 石油分馏 D. 石油裂化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煤的干馏 ‎  B. 石油裂解 ‎  C. 煤焦油中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 ‎  D. 古代植物变成煤 ‎3.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 ‎  B. 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C. 过滤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  D. 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 ‎4.下列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 ‎  A. 无色试剂瓶中的浓HNO3呈黄色 ‎  B. 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 ‎  C. 鸡蛋白遇浓HNO3呈黄色 ‎  D. 在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H2时,火焰呈黄色 ‎5.现有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油脂的硬化 ④蛋白质的盐析 ⑤蛋白质的变性 ⑥橡胶的老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③④⑥ D. ①③⑥‎ ‎6.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  B. 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  C.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  D. 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7.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明矾用作净水剂 B. 液氯用作制冷剂 ‎  C. 氢氟酸刻蚀玻璃 D. 生石灰作干燥剂 ‎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分馏 B. 干馏 C. 裂化 D. 裂解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过滤 B. 氧化 C. 蒸馏 D. 分液 ‎10.若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各项中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①电子总数 ②原子总数 ③分子总数 ④物质的总能量 ⑤物质的总质量.‎ ‎  A. ①③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1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过氧化钠使某些染料褪色 ‎1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  B.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  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  D. 用明矾净化水 ‎13.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  B. “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C.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  D.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14.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发生化学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⑤石墨和C60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⑤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1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考点训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煤的干馏 B. 煤的气化 C. 石油分馏 D. 石油裂化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专题: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煤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 B.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石油裂化是大分子生成小分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煤的干馏 ‎  B. 石油裂解 ‎  C. 煤焦油中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 ‎  D. 古代植物变成煤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 B.裂解 (深度裂化)是高温时,以石油分馏产品作原料,使长链烃断裂为各种短链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煤焦油分馏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古代植物变成煤有新物质煤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 ‎  B. 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C. 过滤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  D. 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盐类水解的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三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沸水)⇌Fe(OH)3(胶体)+3H+,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多,所以可用CCl4作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单质,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过滤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度的不同,将溶于液体的物质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从共存的混合物中分离,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因盐类物质的沸点比水高,则从海水中获得淡水,根据物质沸点的差异,可用蒸馏的方法获得,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题目较简单.‎ ‎4.下列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 ‎  A. 无色试剂瓶中的浓HNO3呈黄色 ‎  B. 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 ‎  C. 鸡蛋白遇浓HNO3呈黄色 ‎  D. 在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H2时,火焰呈黄色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 B.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变质,碘水是黄色溶液;‎ C.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 D.玻璃中含有钠元素.‎ 解答: 解: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久置于空气中若变黄色,是因溶解了二氧化氮的原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错误; ‎ B.碘化钾溶液具有还原性,久置于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碘单质,使溶液为黄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错误;‎ C.鸡蛋白是蛋白质,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呈黄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C错误;‎ D.玻璃中含有钠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该颜色变化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5.现有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油脂的硬化 ④蛋白质的盐析 ⑤蛋白质的变性 ⑥橡胶的老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③④⑥ D. ①③⑥‎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常见的物理变化有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等,化学变化如煤的干馏、油脂的硬化、蛋白质的变性等.‎ 解答: 解:①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各组分加以区分,属于物理变化;‎ ‎②煤的干馏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③油脂硬化是油酸加氢气加成生成硬脂酸甘油酯,属于化学变化;‎ ‎④蛋白质的盐析是蛋白质溶液中加浓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⑤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属于化学变化;‎ ‎⑥橡胶的老化是橡胶及其制品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引起橡胶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的逐步变坏,最后丧失使用价值,属于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的为①④,‎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需要对相应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解并进行分类,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  B. 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  C.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  D. 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以此解答.‎ 解答: 解:A.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油污的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用高锰酸钾可以除掉乙烯,该过程中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吸收水分,属于物理变化;铁粉具有还原性,防止食物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判断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题目难度不大,该题各个选项与现实生活接触紧密,比较新颖,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7.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明矾用作净水剂 B. 液氯用作制冷剂 ‎  C. 氢氟酸刻蚀玻璃 D. 生石灰作干燥剂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盐类水解的应用;氯气的物理性质;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K+、Al3+.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从而使杂质沉降水变澄清,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液氯汽化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制冷剂,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故氢氟酸能刻蚀玻璃,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难度不大.要注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分馏 B. 干馏 C. 裂化 D. 裂解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分馏是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 B.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生成煤焦油、煤气、焦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裂解是指只通过热能将一种样品(主要指高分子化合物)转变成另外几种物质(主要指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过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过滤 B. 氧化 C. 蒸馏 D. 分液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 B.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蒸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分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0.若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各项中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①电子总数 ②原子总数 ③分子总数 ④物质的总能量 ⑤物质的总质量.‎ ‎  A. ①③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电子数目以及原子的种类.‎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再根据其意义: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电子数目、原子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明确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实质来解答.‎ ‎1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过氧化钠使某些染料褪色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SO2与有机色质结合,生成无色的化合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 B.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  B.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  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  D. 用明矾净化水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铁锅烧菜,出现红棕色斑迹是因为生成三氧化二铁,故A错误;‎ B.甘油与水混溶,甘油吸水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 C.料酒的有效成分是乙醇,而食醋的有效成分是乙酸,两者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题目简单,判断时抓住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13.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  B. “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C.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  D.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胶体的应用.‎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生成,油能燃烧,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 ‎ B.龙虾和螃蟹被煮熟时,它们壳里面的一种蛋白质﹣甲壳蛋白会受热扭曲分解,释放出一种类似于胡萝卜素的色素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石头大多由大理石(即碳酸钙) 其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HCO3)2,Ca(HCO3)2是可溶性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空气为胶体,能有利于光线的折射,从而导致海市蜃楼的形成,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和胶体的性质,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4.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发生化学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⑤石墨和C60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⑤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核素;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钠的化学性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分析: 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②焰色反应为物理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⑤同素异形体的化学性质相似; ‎ ‎⑥糖类中的单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 解: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不能生成新核素,故①错误;‎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发生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为物理反应,故②错误;‎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③正确;‎ ‎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故④错误;‎ ‎⑤石墨和C60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故⑤正确;‎ ‎⑥糖类中的单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⑥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 ‎1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训练】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点的认识】‎ ‎1、物质的量的概念:‎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7个基本的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发光强度、温度、物质的量),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其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2、注意事项:‎ ‎1)基本单元必须指明,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微粒,或它们的特定组合,但不能是宏观物质.‎ ‎2)应该用化学式或规定的符号指明它们,而不能用中文名称.‎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含义及其单位,需要重点掌握.‎ 题型一: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典例1:下列对物质的量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 C.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摩尔质量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粒子的数量 分析:A.物质的量表示的为微观粒子的集体,单位为mol,而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 B.物质的量为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D.物质的量单位为mol,物质所含粒子数量的单位为个.‎ 解答:A.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为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单位为mol,质量的单位为g,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mol,故B正确;‎ C.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而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二者的单位不同,故C错误;‎ D.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的多少,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是物质所含粒子的数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物质的量基本概念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区别.‎ 题型二:对“摩尔”的理解 典例2: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C.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D.国际上规定,‎0.012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mol 分析:A.根据定义、单位判断;‎ B.根据定义、单位判断;‎ C.根据物质的量的作用判断;‎ D.根据1mol粒子数的规定判断.‎ 解答:A.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摩尔是单位,故A错误; ‎ B.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故B正确;‎ C.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摩尔是单位,故C错误;‎ D.‎0.012 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 mol,碳原子指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原子,若为‎14C则不是1mol,本选项未明确,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定义、对“摩尔”的理解等基础知识,属容易题,针对此类习题紧扣教材进行分析即可.‎ 题型三: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 典例3:下列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  )‎ A.2mol氮 B.1molH2O C.4mole-D.0.5molH2SO4‎ 分析:A.没有指明微粒的具体名称;‎ B.1molH2O表示1mol水分子;‎ C.4mole-,表示4mol电子;‎ D.0.5molH2SO4,表示硫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 解答:A.2mol氮,没有指明是氮气分子还是原子,该表示不规范,故A错误;‎ B.1molH2O,表示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该表示方法合理,故B正确;‎ C.4mole-,表示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表示方法合理,故C正确;‎ D.0.5molH2SO4,表示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表示方法合理,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试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明确用物质的量表示粒子的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点拨】摩尔是一个单位,不是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微观粒子,且必须指明离子中类,如1mol氧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说1mol氧原子或者1mol氧离子,物质的量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对“摩尔(m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一个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 ‎  B. 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 ‎  C. 1mol任何气体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  D. 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径,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 ‎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B. 物质的量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质量 ‎  C. 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的单位 ‎  D. 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又是粒子数量的单位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  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C. 1摩尔氢气分子可以表示为1molH2‎ ‎  D. 国际上规定,‎0.012 kg 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尔 ‎4.下列对物质的量理解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  B. 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  C.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摩尔质量 ‎  D.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粒子的数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mol氧 ‎  B. SO42﹣的摩尔质量是‎96g ‎  C. 3mol小麦 ‎  D. 标准状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6.每摩尔物质含有(  )‎ ‎  A. 6.02×1023个分子 ‎  B. 6.02×1023个原子 ‎  C.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  D.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粒子 ‎7.下列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 2mol氮 B. 1molH2O C. 4mole﹣ D. 0.5molH2SO4‎ ‎8.摩尔是(  )‎ ‎  A. 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  B. 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  C. 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  D. 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  B. 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  C.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 ‎  D. 摩尔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101kPa时,1molO2和N2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约为‎22.4L ‎  B. 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约为‎22.4L ‎  C. 标准状况下,0.5mol的CCl4的体积约为‎11.2L ‎  D. 标准状况下,C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 ‎11.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  C. 1molH2的质量为‎2g•mol﹣1‎ ‎  D. 1mol氧含6.02×1023个O2‎ ‎12.摩尔是(  )‎ ‎  A. 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  B. 物质质量的单位 ‎  C. 物质的量的单位 ‎  D. 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 ‎13.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B.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 ‎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 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 ‎14.下列名词中,哪个名词不属于物理量(  )‎ ‎  A. 长度 B. 摩尔 C. 质量 D. 时间 ‎15.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  C.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  D. 国际上规定,‎0.012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mol ‎【考点训练】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对“摩尔(m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一个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 ‎  B. 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 ‎  C. 1mol任何气体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  D. 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径,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描述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数目;‎ B、混合物和纯净物都可以用物质的量进行描述;‎ C、1mol任何气体都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个气体分子;‎ D、纳米是缩小单位,不是扩大单位.‎ 解答: 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故A正确;‎ 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如1mol氧气,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如1mol氯气和氮气的混合物,故B正确;‎ C、1mol任何气体都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气体分子,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故C正确;‎ D、摩尔的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而纳米是缩小单位,二者的计量思路不同,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题目难度不大,试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B. 物质的量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质量 ‎  C. 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的单位 ‎  D. 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又是粒子数量的单位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的是一定数目的粒子的集体,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的质量不同,质量的单位为g;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粒子数的单位,因为粒子数的单位为g,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物质的量、质量、长度等,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A正确;‎ B.物质的量单位为mol,而物质的质量的单位为g,二者是不同的物理量,故B错误;‎ C.物质的量为基本物理量,表示单位,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故C错误;‎ D.摩尔为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粒子数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判断,题目难度不大,试题侧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明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  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C. 1摩尔氢气分子可以表示为1molH2‎ ‎  D. 国际上规定,‎0.012 kg 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尔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物质的量适用微观粒子;‎ D、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定义分析.‎ 解答: 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基本物理量,故A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B错误;‎ C、物质的量适用微观粒子,1摩尔氢气分子可以表示为1molH2,故C正确;‎ D、国际上规定,‎0.012 kg 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阿伏伽德罗常数,题目比较简单,侧重于对基本概念的考查.‎ ‎4.下列对物质的量理解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  B. 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  C.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摩尔质量 ‎  D.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粒子的数量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物质的量表示的为微观粒子的集体,单位为mol,而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 B.物质的量为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D.物质的量单位为mol,物质所含粒子数量的单位为个.‎ 解答: 解:A.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为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单位为mol,质量的单位为g,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mol,故B正确;‎ C.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而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二者的单位不同,故C错误;‎ D.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的多少,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是物质所含粒子的数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粒子数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明确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区别.‎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mol氧 ‎  B. SO42﹣的摩尔质量是‎96g ‎  C. 3mol小麦 ‎  D. 标准状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没明确何种微粒.‎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C、物质的量只能表示微观粒子不能表示宏观物质.‎ 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解答: A、没明确何种微粒,氧指分子还是原子,故A错.‎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SO42﹣的摩尔质量是‎96g/mol,故B错.‎ C、物质的量只能表示微观粒子不能表示宏观物质,小麦是宏观物质,故C错.‎ 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任何气体既指一种气体又指混合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量应用范围、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使用时注意:必须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是‎22.4L/mol,任何气体既指一种气体又指混合气体 ‎6.每摩尔物质含有(  )‎ ‎  A. 6.02×1023个分子 ‎  B. 6.02×1023个原子 ‎  C.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  D.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粒子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这些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单位是摩尔;1mol物质中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粒子;6.02×1023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近似值,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A.6.02×1023只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且有的物质中不一定含有分子,如氯化钠、金属钠等,故A错误;‎ B.6.02×1023只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且该物质中可能含有多个原子,如1mol氧气中含有2mol氧原子,故B错误;‎ C.物质中可能含有多个原子,如氧气、臭氧等,每摩尔臭氧中含有3mol氧原子,故C错误;‎ D.摩尔为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物质中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粒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物质的量的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明确物质的量与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与6.02×1023之间的关系.‎ ‎7.下列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 2mol氮 B. 1molH2O C. 4mole﹣ D. 0.5molH2SO4‎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没有指明微粒的具体名称;‎ B.1molH2O表示1mol水分子;‎ C.4mole﹣,表示4mol电子;‎ D.0.5molH2SO4,表示硫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 解答: 解:A.2mol氮,没有指明是氮气分子还是原子,该表示不规范,故A错误;‎ B.1molH2O,表示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该表示方法合理,故B正确;‎ C.4mole﹣,表示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表示方法合理,故C正确;‎ D.0.5molH2SO4,表示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表示方法合理,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试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明确用物质的量表示粒子的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摩尔是(  )‎ ‎  A. 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  B. 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  C. 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  D. 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分析: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解答: 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1mol微粒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题目非常基础,注意物理量和单位的区别.‎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  B. 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  C.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 ‎  D. 摩尔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物质的量是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 D.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解答: 解:A.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二者是不同的物理量,故A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质量的单位是克,故B错误;‎ C.物质的量是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故C正确;‎ D.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所以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问题,知道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明确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关系即可解答,了解物质的量和物质质量的区别,难度不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101kPa时,1molO2和N2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约为‎22.4L ‎  B. 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约为‎22.4L ‎  C. 标准状况下,0.5mol的CCl4的体积约为‎11.2L ‎  D. 标准状况下,C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注意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B.没有告诉氧气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氧气的体积;‎ C.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体积;‎ D.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为L/mol,标况下二氧化碳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解答: 解:A.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故A正确;‎ B.题中没有告诉氧气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故B错误;‎ C.标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0.5mol四氯化碳的体积,故C错误;‎ D.标况下二氧化碳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及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熟悉标况下常见的物质的状态,掌握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1.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  C. 1molH2的质量为‎2g•mol﹣1‎ ‎  D. 1mol氧含6.02×1023个O2‎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据物质的量定义及单位判断A、B,据质量的单位判断C,据氧的明确概念判断D.‎ 解答: 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单位是mol,故A错.‎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故B正确.‎ C、质量的单位是g,1mol氢气的质量是‎2g,故C错.‎ D、氧是分子还是原子,叙述不明确,故D错.‎ 故选:B 点评: 摩尔是单位不是物理量,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单位易混淆,微粒的指定要有明确性,这些都是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 ‎12.摩尔是(  )‎ ‎  A. 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  B. 物质质量的单位 ‎  C. 物质的量的单位 ‎  D. 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根据物质的量为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基本物理量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故A错误;‎ B、摩尔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故B错误;‎ C、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这些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单位是摩尔,故C正确;‎ D、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摩尔是单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单位,属极易题,根据定义分析即可,物质的量只能表示微观粒子不能表示宏观物质.‎ ‎13.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B.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 ‎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 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物质的量是国际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 解答: 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故A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表示物质的量,故B错误.‎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mol表示,故C正确.‎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质数量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难度不大,注意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4.下列名词中,哪个名词不属于物理量(  )‎ ‎  A. 长度 B. 摩尔 C. 质量 D. 时间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长度、质量和时间都是物理量,摩尔是单位.‎ 解答: 解:长度、质量和时间都是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g,时间的单位是s;物质的量是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故选B.‎ 点评: 明确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5.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  C.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  D. 国际上规定,‎0.012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mol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根据定义、单位判断;‎ B.根据定义、单位判断;‎ C.根据物质的量的作用判断;‎ D.根据1mol粒子数的规定判断.‎ 解答: 解:A.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摩尔是单位,故A错误; ‎ B.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故B正确;‎ C.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摩尔是单位,故C错误;‎ D.‎.012 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 mol,碳原子指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原子,若为‎14C则不是1mol,本选项未明确,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定义、作用等基础知识,属容易题,针对此类习题紧扣教材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训练】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一、概念归纳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符号:n;单位:mol.‎ ‎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符号:mol.‎ ‎3、阿伏伽德罗常数:实验测定‎12g12C中所含C原子的个数.符号:NA;单位:mol-1.‎ ‎4、摩尔质量: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 ‎5、气体摩尔体积:1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m;单位:L/mol.‎ ‎6、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c;单位:mol/L.‎ 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命题方向】‎ 题型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 典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 ‎ B.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 C.‎64 g氧相当于2 mol氧 ‎ D.1 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 ‎ 解析: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 B、1个H2O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因此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故B正确;‎ C、使用物质的量或摩尔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确定的粒子,“2 mol氧”这种说法中的氧未指明是氧原子、氧分子还是氧离子,故C错误;‎ D、构成物质的粒子除了原子外,还有分子、离子等,故D错误. ‎ 答案:B.‎ 题型二: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 典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32 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 B.‎22.4 L 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 ‎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 D.‎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 解析:A、B项都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故A、B错误;‎ C、在标况下水是液体,故C错误;‎ D、‎22 g CO2的物质的量与标况下的‎11.2 L HCl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分子数也相等,故D正确. ‎ 答案:D.‎ 题型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 典例3: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气体温度、压强、体积、密度、质量等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 解答:根据m=ρV,体积、密度相等的O2、O3的质量相等,物质的量之比为m32:m48=3:2,压强之比为3:2,分子数目之比为3:2,O原子数目之比为‎2m32:‎3m48=1:1.正确答案为D. ‎ 答案:D.‎ 题型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 典例4: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用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 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 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 D.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 解析 配制500 mL溶液需CuSO4,‎0.5 L×0.1 mol•L-1=0.05 mol,质量为‎8 g,换算成胆矾的质量为‎12.5 g.但C不符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要求,即不是加入500 mL水,而是定容后溶液体积为500 mL,故应选D. ‎ 答案:D.‎ 题型五: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计算 ‎ 典例5:体积为V(mL)、密度为ρ(g•cm-3)的溶液,含有摩尔质量为M的溶质质量为m(g),物质的量浓度为c,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c=1000ρwM B.m=Vρw‎1000 C.w=cM1000ρ D.c=1000mMV 解析:已知溶质摩尔质量、质量分数和溶液密度时,c=1000ρwM的含义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若已知溶质摩尔质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密度时,可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w=cM1000ρ,其含义为‎1L溶液中,溶质占溶液的质量分数,故A、C选项正确;B选项中求溶质质量,应通过溶液体积、密度、质量分数三者相乘而得,即m=V•ρ•w,故B选项错误;D选项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由溶质质量、溶质摩尔质量和溶液体积计算而得,即c=mMV1000=1000mMV,故D选项正确. ‎ 答案:B.‎ ‎【解题思路点拨】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重要的是掌握几种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式以及常见的陷阱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  A. ‎10 g H2 B. 2molCl2‎ ‎  C. 1.5NACO2 D. 22.4LO2(标准状况)‎ ‎2.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原子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Hm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  A. (A+N+m)mol B. (A﹣N)mol ‎  C. ( A﹣N)mol D. (A﹣N+m)mol ‎3.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相同,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1:3 B. 3:‎1 C. 2:1 D. 1:2‎ ‎4.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g X2+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  )‎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5.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由14N、‎13C、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含分子数和质量均不相同 ‎  B. 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 ‎  C. 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  D. 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原子和分子 ‎6.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氯只有35Cl和37Cl两种稳定同位素,在氯气中35Cl和37Cl的原子个数比为3:1,则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可能是(  )‎ ‎  A. 5:3:2 B. 5:2:‎2 C. 5:2:1 D. 9:3:1‎ ‎7.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物理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A B C D 甲 物质中的粒子数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固体的体积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乙 阿伏加德罗常数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 固体的密度 溶液体积 ‎  A. A B. B C. C D. D ‎8.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体积 D. 物质的量 ‎9.2mol Cl2和2mol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数相等 B. 原子数相等 C. 体积相等 D. 质量相等 ‎10.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  A. 体积 B. 分子数 C. 原子数 D. 物质的量 ‎11.标况下,‎34g 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L,关于该混合气体有下列的说法 ①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5:3 ②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35:33 ③混合气体中碳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8:1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约为‎1.52g/L,其中正确的是(  )‎ ‎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和④ D. ①②③④都正确 ‎12.将AgNO3、Na2SO4、BaCl2三种物质按物质的量为2:1:1的比例混合后溶于足量水中,最终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 Ba2+和NO3﹣ B. Na+和Cl﹣ C. Na+和NO3﹣ D. Ag+和SO42﹣‎ ‎13.某溶液中含有Na+、Al3+、NO3﹣、SO42﹣(不考虑水中的H+、OH﹣)四种离子,已知Na+、Al3+、NO3﹣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与SO42﹣的个数比为(  )‎ ‎  A. 1:2 B. 1:‎4 C. 3:4 D. 3:2‎ ‎14.H2O的摩尔质量是‎18g.mol﹣1,则‎9g H2O的物质的量是(  )‎ ‎  A. 0.1mol B. 1mol C. 0.5mol D. 5mol ‎15.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 ‎  A. 29:8:13 B. 22:1:‎14 C. 13:8:29 D. 26:15:57‎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X、Y两种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则:‎ ‎(1)X与Y的体积比为,分子个数比为,密度比为.‎ 相同条件下的X、Y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则X与Y的质量之比为,物质的量之比为.‎ ‎17.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Na+,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 ‎0.5mol的Fe含个铁原子,质量是g;1.204×1024个铁原子物质的量是mol,质量为g.‎ ‎(3)2mol CO(NH2)2中含mol氮原子,所含氧原子数跟mol H2O中所含氧原子数相等.‎ ‎(4)‎322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mol,SO42﹣的物质的量是mol,所含H2O分子的数目是个.‎ ‎18.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A和B 的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8:5,则A与B 的密度之比为,摩尔质量之比为.‎ ‎19.下列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A、标准状况下33.6LH2‎ B、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的H2‎ C、‎20℃‎,45gH2O D、常温下,16gO2,与14gN2的混合气体 E、含原子总数约为1.204×1024的NH3.‎ ‎20.0.6molg的氧气与0.4mol臭氧 O3质量之比为,分子个数之比为,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1)质量比为16:7:6的三种气体 SO2、CO、NO,分子个数之比为;氧原子个数之比为;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 在标准状况下,‎1.7g NH3所占的体积为L,它与标准状况下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H原子.‎ ‎(3)某气体氧化物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1.2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现有‎0.270kg 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计算:‎ ‎(1)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 溶液中Cu2+和Cl﹣的物质的量.‎ ‎23.将‎11.2L(标准状况)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5.6g.求原气体混合物中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和质量比.‎ ‎【考点训练】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  A. ‎10 g H2 B. 2molCl2‎ ‎  C. 1.5NACO2 D. 22.4LO2(标准状况)‎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n===计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由N=nNA可知,物质的量越大含有的分子数目越多,据此解答.‎ 解答: 解:A‎.10g氢气的物质的量==5mol;‎ B.2molCl2;‎ C.1.5NACO2的物质的量为1.5mol;‎ D.标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1mol,‎ 由N=nNA可知,‎10g氢气含有的分子数目最多,‎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2.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原子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Hm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  A. (A+N+m)mol B. (A﹣N)mol ‎  C. ( A﹣N)mol D. (A﹣N+m)mol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X原子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则质子数为A﹣N,根据n=计算n(HmX),以此解答.‎ 解答: 解:Hm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m,a g HmX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HmX)==mol,‎ X原子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则质子数为A﹣N,‎ 所以在a g Hm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mol×(A﹣N+m)=(A﹣N+m)mo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原子构成以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3.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相同,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1:3 B. 3:‎1 C. 2:1 D. 1:2‎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若CO、CO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相同,则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令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列方程计算.‎ 解答: 解:若CO、CO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相同,则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令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32,整理的x:y=3:1,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的关系,难度不大.‎ ‎4.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g X2+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  )‎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先根据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计算质子数,再根据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计算一个阳离子含有的电子数,然后根据n=计算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该离子中含有的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m﹣n,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m﹣n﹣2;数值上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其质量数,所以Wg X2+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m﹣n﹣2)=mo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的计算,注意: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质量数,题目难度不大,‎ ‎5.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由14N、‎13C、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含分子数和质量均不相同 ‎  B. 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 ‎  C. 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  D. 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原子和分子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气体分子数相同,14N18O、‎13C18O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中子数都是17,分子14N18O、‎13C18O中质子数分别为15、14,中性分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根据m=nM可知判断二者质量不同.‎ 解答: 解:同温同压下,14N18O、‎13C18O等体积,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气体分子数目相等,则14N18O、‎13C18O分子数目相等,二者摩尔质量不同,根据n=nM可知,二者质量不相等,‎ ‎14N18O、‎13C18O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中子数都是17,二者含有原子数目、中子数相等,14N18O、‎13C18O分子中质子数分别为15、14,中性分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二者互为电子数不相同,‎ 综上分析可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侧重考查微粒数目的计算,明确分子、原子的构成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根据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解答,难度不大.‎ ‎6.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氯只有35Cl和37Cl两种稳定同位素,在氯气中35Cl和37Cl的原子个数比为3:1,则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可能是(  )‎ ‎  A. 5:3:2 B. 5:2:‎2 C. 5:2:1 D. 9:3:1‎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为70的Cl2分子是由两个35Cl原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l2分子是由一个35Cl原子和一个37Cl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74的Cl2分子是由两个37Cl原子构成.‎ 先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Cl2分子个数分别为X、Y、Z个,可知35Cl原子有个,37Cl原子有(Y+2Z) 个,所以:(Y+2Z)=3:1,可解得X=Y+3Z,然后采用逐一验证法来确定答案.‎ 解答: 解:设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Cl2分子个数分别为X、Y、Z个,‎ 相对分子质量为70的Cl2 是由 2个35Cl组成的,故x个相对分子质量为70的Cl2 中含有的35Cl原子个数为 2X 个;‎ 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l2是由一个35Cl和一个37Cl组成,故y个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l2 中含有的35Cl原子和37Cl原子个数分别为为Y个;‎ 相对分子质量为74的Cl2是由 2个37Cl组成的,故z个相对分子质量为74的Cl2 中含有的37Cl原子个数为为2Z个;‎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则:35Cl原子有个,37Cl原子有 (Y+2Z) 个,‎ ‎∵35Cl和37Cl个数之比为 3:1,‎ 则:(Y+2Z)=3:1,‎ 即 3Y+6Z=2X+Y,‎ 解得 X=Y+3Z,‎ 满足此关系就可,‎ A.将X=5、Y=3、Z=2分别带入关系式X=Y+3Z,可知不成立,故A错误;‎ B.将X=5、Y=2、Z=2分别带入关系式X═Y+3Z,可知不成立,故B错误;‎ C.将X=5、Y=2、Z=1分别带入关系式X═Y+3Z,可知成立,故C正确;‎ D.将X=9、Y=3、Z=1分别带入关系式X═Y+3Z,可知不成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同位素为依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把握原子个数的相关分析和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较大.‎ ‎7.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物理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A B C D 甲 物质中的粒子数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固体的体积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乙 阿伏加德罗常数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 固体的密度 溶液体积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根据粒子数目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来计算;‎ B、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来计算;‎ C、根据m=ρV可以计算物质的质量;‎ D、根据公式n=cV可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A、已知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根据公式n=可以计算出物质的量,故A正确;‎ B、已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根据公式n=可以计算出物质的量,故B正确;‎ C、已知固体的体积和固体的密度,根据m=ρV可以计算固体的质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故C错误;‎ D、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体积,可以根据公式n=cV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题与,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加强基础知识理解,难度不大.‎ ‎8.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体积 D. 物质的量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A.H3和H2都由H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H原子数目相等;‎ B.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 C.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D.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 解答: 解:A.H3和H2都由H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H原子数目相等,故A正确;‎ B.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故含有分子数目不相等,故B错误;‎ C.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2:3,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等质量H3和H2的体积之比=2:3,故C错误;‎ D.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9.2mol Cl2和2mol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数相等 B. 原子数相等 C. 体积相等 D. 质量相等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n===结合分子的构成计算.‎ 解答: 解:A.由n=可知,分子数相等,故A正确;‎ B.两种分子含有的原子数不同,分子数相同,则原子数不同,故B错误;‎ C.由于不能确定气体存在的条件是否相同,则不能确定体积大小,故C错误;‎ D.由于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则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气体存在的条件和分子构成,结合相关计算公式即可解答该题.‎ ‎10.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  A. 体积 B. 分子数 C. 原子数 D. 物质的量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H3和H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3g/mol、‎2g/mol,结合n=可知,等质量时物质的量不同,但H原子的质量相同,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H3和H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3g/mol、‎2g/mol,结合n=可知,等质量时物质的量不同,‎ A.物质的量不同,由V=nVm可知,则体积不同,故A错误;‎ B.物质的量不同,由N=nNA可知,分子数不同,故B错误;‎ C.等质量的H3和H2,H原子的质量相同,则H原子数目相同,故C正确;‎ D.等质量,摩尔质量不同,则物质的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把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公式及各量之间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标况下,‎34g 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L,关于该混合气体有下列的说法 ①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5:3 ②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35:33 ③混合气体中碳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8:1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约为‎1.52g/L,其中正确的是(  )‎ ‎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和④ D. ①②③④都正确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标况下,34g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L,即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根据M=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4g/mol,利用十字交叉法确定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NA、m=nM、确定正误.‎ 解答: 解:标况下,34g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L,即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根据M=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4g/mol,利用十字交叉法确定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10:6=5:3,则n(CO)=mol,n(CO2)=mol,‎ ‎①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5:3,故正确;‎ ‎ ②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35:33,故正确;‎ ‎③混合气体中碳和氧的原子个数比=():()=8:11,故正确;‎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1.52g/L,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灵活运用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基本公式的掌握.‎ ‎12.将AgNO3、Na2SO4、BaCl2三种物质按物质的量为2:1:1的比例混合后溶于足量水中,最终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 Ba2+和NO3﹣ B. Na+和Cl﹣ C. Na+和NO3﹣ D. Ag+和SO42﹣‎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物质溶于水,发生2AgNO3+BaCl2═2AgCl↓+Ba(NO3)2,Na2SO4+BaCl2═BaSO4↓+2NaCl,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来判断.‎ 解答: 解:将AgNO3、Na2SO4、BaCl2三种物质按物质的量为2:1:1的比例混合后溶于足量水中 由2AgNO3+BaCl2═2AgCl↓+Ba(NO3)2,‎ ‎ 2 1 1‎ Na2SO4+BaCl2═BaSO4↓+2NaCl,‎ ‎ 1 1‎ 可知,Ag+、SO42﹣、Cl﹣、Ba2+均转化为沉淀,‎ 则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Na+和NO3﹣,‎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离子在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3.某溶液中含有Na+、Al3+、NO3﹣、SO42﹣(不考虑水中的H+、OH﹣)四种离子,已知Na+、Al3+、NO3﹣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与SO42﹣的个数比为(  )‎ ‎  A. 1:2 B. 1:‎4 C. 3:4 D. 3:2‎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守恒思想.‎ 分析: 令Na+、Al3+、N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1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有n(Na+)+3n(Al3+)=n(NO3﹣)+2n(SO42﹣),据此计算SO42﹣的物质的量,离子数目之比等于二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令Na+、Al3+、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1mol,‎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有n(Na+)+3n(Al3+)=n(NO3﹣)+2n(SO42﹣),‎ 即3mol+3×2mol=1mol+2n(SO42﹣),‎ 解得n(SO42﹣)=4mol,‎ 故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2mol:4mol=1:2,‎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注意电解质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经常利用电荷守恒计算.‎ ‎14.H2O的摩尔质量是‎18g.mol﹣1,则‎9g H2O的物质的量是(  )‎ ‎  A. 0.1mol B. 1mol C. 0.5mol D. 5mol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公式n=来计算即可.‎ 解答: 解:9gH2O的物质的量n===0.5mo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知识,难度不大.‎ ‎15.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 ‎  A. 29:8:13 B. 22:1:‎14 C. 13:8:29 D. 26:15:57‎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CO2、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O2和H2来决定,CO的量可以任意.用十字交叉法可以得出结果.‎ 解答: 解: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CO2、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O2和H2来决定,CO的量可以任意.由交叉法:‎ 由十字交叉法可求得CO2和H2的体积比为26:16或13:8时(CO的量可以任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28.‎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计算即可,注意十字交叉法的运用,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X、Y两种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则:‎ ‎(1)X与Y的体积比为 B:A ,分子个数比为 B:A ,密度比为 A:B .‎ 相同条件下的X、Y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则X与Y的质量之比为 A:B ,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根据V=nVm可知,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结合n=判断物质的量之比,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根据n=可知,相同条件下的X、Y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nM可知,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1)同质量的X、Y两种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则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B:A,‎ 根据V=nVm可知,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同质量的X、Y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B:A,‎ 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同质量的X、Y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为B:A,‎ 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X、Y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A:B,‎ 故答案为:B:A;B:A;A:B;‎ 根据n=‎ 可知,相同条件下的X、Y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即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m=nM可知,物质的量相等其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故X、Y的质量之比为Ag/mol:Bg/mol=A:B,‎ 故答案为:A:B;1:1.‎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 ‎17.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Na+,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 0.25mol .‎ ‎0.5mol的Fe含 3.01×1023个铁原子,质量是‎28 ‎g;1.204×1024个铁原子物质的量是 2 mol,质量为‎112 ‎g.‎ ‎(3)2mol CO(NH2)2中含 4 mol氮原子,所含氧原子数跟 2 mol H2O中所含氧原子数相等.‎ ‎(4)‎322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 2 mol,SO42﹣的物质的量是 1 mol,所含H2O分子的数目是 6.02×1024个.‎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根据n=计算n(Na+),由化学式可知n(SO42﹣)=n(Na+);‎ 根据N=nNA计算Fe原子数目,根据m=nM计算Fe的质量;根据n=计算n(Fe),再根据m=nM计算Fe的质量;‎ ‎(3)氮原子物质的量为CO(NH2)2的2倍,CO(NH2)2与H2O分子中都含有1个O原子,二者含有氧原子数目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相等;‎ ‎(4)根据n=计算Na2SO4•10H2O的物质的量,由化学式可知n(Na+)=2n(Na2SO4•10H2O),n(SO42﹣)=n(Na2SO4•10H2O),n(H2O)=10n(Na2SO4•10H2O),根据N=nNA计算水分子数目.‎ 解答: 解:(1)n(Na+)==0.5mol,由化学式可知n(SO42﹣)=n(Na+)=0.5mol×=0.25mol,故答案为:0.25mol;‎ ‎0.5mol的Fe含有Fe原子数目=0.5mol×6.02×1023mol﹣1=3.01×1023,其质量=0.5mol×‎56g/mol=‎28g;1.204×1024个铁原子物质的量是=2mol,其质量=2mol×‎56g/mol=‎112g,故答案为:3.01×1023;28;2;112;‎ ‎(3)氮原子物质的量为CO(NH2)2的2倍,2mol CO(NH2)2中含氮原子物质的量=2mol×2=4mol,CO(NH2)2与H2O分子中都含有1个O原子,二者含有氧原子数目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即水的我孩子到了为2mol,故答案为:4;2;‎ ‎(4)Na2SO4•10H2O的物质的量==1mol,由化学式可知n(Na+)=2n(Na2SO4•10H2O)=2mol,n(SO42﹣)=n(Na2SO4•10H2‎ O)=1mol,n(H2O)=10n(Na2SO4•10H2O)=10mol,水分子数目=10mol×6.02×1023mol﹣1=6.02×1024,故答案为:2;1;6.02×1024.‎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注意对化学式意义的理解.‎ ‎18.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A和B 的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8:5,则A与B 的密度之比为 4:5 ,摩尔质量之比为 4:5 .‎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知,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据此计算.‎ 解答: 解: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知,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8:5,则A密度为:=4,A密度为:5,密度之比为:4:5;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为4:5,‎ 故答案为:4:5,4:5.‎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难度不大,应熟练应用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19.下列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CBADE ‎ A、标准状况下33.6LH2‎ B、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的H2‎ C、‎20℃‎,45gH2O D、常温下,16gO2,与14gN2的混合气体 E、含原子总数约为1.204×1024的NH3.‎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A.根据n=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 B.结合氢气分子含有电子数目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 C.根据n=计算水的物质的量;‎ D.根据n=计算氧气、氮气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总的物质的量;‎ E.根据n=计算原子的物质的量,结合氨气分子含有原子数目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 根据N=nNA可知,物质的量越大含有分子数目越多.‎ 解答: 解:A.标准状况下33.6LH2的物质的量为=1.5mol;‎ B.每个氢气分子含有2个电子,故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的H2的物质的量为=2mol;‎ C‎.20℃‎,45gH2O的物质的量为=2.5mol;‎ D.16g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14gN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1mol;‎ E.原子总数约为1.204×1024的NH3,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每个氨气分子含有4个原子,故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 根据N=nNA可知,物质的量越大含有分子数目越多,故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为CBADE,‎ 故答案为:CBADE.‎ 点评: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注意理解分子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20.0.6molg的氧气与0.4mol臭氧 O3质量之比为 1:1 ,分子个数之比为 3:2 ,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1:1 .‎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利用m=n×M来计算质量及质量之比,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利用分子的构成来计算氧原子个数之比.‎ 解答: 解:氧气与臭氧的质量之比为0.6mol×‎32g/mol:0.4mol×‎48g/mol=1:1,‎ 因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分子个数之比为0.6mol:0.4mol=3:2,‎ 又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臭氧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 则氧原子个数之比为0.6mol×2:0.4mol×3=1:1,‎ 故答案为:1:1;3:2;1:1.‎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难度不大,学生明确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关系及物质的构成即可解答.‎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1)质量比为16:7:6的三种气体 SO2、CO、NO,分子个数之比为 5:5:4 ;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10:5:4 ;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 5:5:4 .‎ 在标准状况下,‎1.7g NH3所占的体积为 2.24 L,它与标准状况下 3.36 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H原子.‎ ‎(3)某气体氧化物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1.2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64g•mol﹣1,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 .‎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根据n=计算物质的量之比,由N=nNA可知分子数目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结合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计算氧原子数目之比;根据V=nVm可知,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根据n=计算‎1.7g氨气的物质的量,根据V=nVm计算氨气的体积,硫化氢与氨气含有的氢原子数目相等,则2n(H2S)=3n(NH3),据此计算n(H2S),再根据V=nVm计算硫化氢的体积;‎ ‎(3)根据n=计算该气体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根据M=计算其摩尔质量,进而计算R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解:(1)SO2、CO、NO的质量比为16:7:6,其物质的量之比为::=5:5:4,所以其分子数之比为5:5:4,氧原子数之比=5×2:5×1:4×1=10:5:4,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5:5:4,‎ 故答案为:5:5:4;10:5:4;5:5:4;‎ ‎1.7 g‎ NH3的物质的量为‎1.7 g÷‎17 g•mol﹣1=0.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 mol×‎22.4 L•mol﹣1=‎2.24 L,硫化氢与氨气含有的氢原子数目相等,则2n(H2S)=3n(NH3),故n(H2S)=0.1mol×3÷2=0.15mol,则标准状况下0.15 mol H2S的体积为0.15 mol×‎22.4 L•mol﹣1=‎3.36 L,‎ 故答案为:2.24;3.36;‎ ‎(3)在标准状况下,‎1.28 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 mL,其物质的量为‎0.448 L÷‎22.4 L•mol﹣1=0.02 mol,摩尔质量为‎1.28 g÷0.02 mol=‎64 g•mol﹣1,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16×2=32,‎ 故答案为:‎64 g•mol﹣1;32.‎ 点评: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2.现有‎0.270kg 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计算:‎ ‎(1)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 溶液中Cu2+和Cl﹣的物质的量.‎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根据m(溶质)=m(溶液)×ω(溶质)计算出溶液中CuCl2的质量,再计算出CuCl2的物质的量;‎ 溶液中n(Cu2+)=n(CuCl2),n(Cl﹣)=2n(CuCl2).‎ 解答: 解:(1)‎0.270k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中m(CuCl2)=‎270g×10%=‎27g,所以n(CuCl2)==0.2mol,‎ 答:CuCl2的物质的量0.2mol;‎ n(Cu2+)=n(CuCl2)=0.2mol,n(Cl﹣)=2n(CuCl2)=0.2mol×2=0.4mol,‎ 答:溶液中Cu2+和Cl﹣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4mol.‎ 点评: 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难度不大,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常规.‎ ‎23.将‎11.2L(标准状况)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5.6g.求原气体混合物中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和质量比.‎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5.6g,即为乙烯的质量.根据n==计算物质的量、质量关系.‎ 解答: 解:‎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5mol,‎ 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5.6g,即为乙烯的质量,‎ 所以乙烯的物质的量为n===0.2mol,‎ 则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质量为:0.3mol×‎30g/mol=‎9g,‎ 所以,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3mol=2:3,‎ 质量之比为‎5.6g:‎9g=28:45,‎ 答:原气体混合物中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和质量比分别为2:3、28:45.‎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乙烯与乙烷的性质差别.‎ ‎【考点训练】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B表示.‎ ‎(2)单位:常用单位为mol/L.‎ ‎(3)计算公式:cB=nB/V 注意: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1)将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时,首先要计算‎1L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换算成相应物质的量,有时还需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溶液的体积,最后才换算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首先要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换算成溶质的质量,有时还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然后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 n=m/M=V•ρ•w•1000/M c=n/V c=(V•ρ•w/M)/V=V•ρ•w/MV ‎[式中:ρ-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mL或g/cm3,w-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的摩尔质量,数值等于物质的式量].‎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需要中断掌握.‎ 题型一: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考察 典例1:下列关于1mol/L NaCl说法正确的是(  )‎ A.‎1 L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B.从‎1 L该溶液中取出‎0.5 L后,剩余NaCl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 C.该溶液中Na+的浓度为0.5 mol/L D.称取‎58.5 g NaCl固体溶于‎1 L水中,即可配制成1 mol/L NaCl溶液 分析:A、根据n=cV计算氯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氯化钠的质量;‎ B、溶液是均匀的,取出部分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浓度相等;‎ C、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溶液c(Na+)=c(NaCl);‎ D、‎58.5 g NaCl固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为1mol/L.‎ 解答:A、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L×1mol/L=1mol,氯化钠的质量为1mol×‎58.5g/mol=‎58.5g,故A正确;‎ B、溶液是均匀的,取出部分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浓度相等,都为1mol/L,故B错误;‎ C、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溶液c(Na+)=c(NaCl)=1mol/L,故C错误;‎ D、‎58.5 g NaCl固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为1mol/L,体积‎1L是指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难度较小,注意溶质离子浓度的计算.‎ 题型二:物质浓度与构成其微粒浓度的关系 典例2: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 1mol/L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 NaCl溶液 B.75 mL 2 mol/L CaCl2溶液 C.150 mL 2 mol/L KCl溶液 D.75 mL 1 mol/LAlCl3溶液 分析:根据同一化学式中各微粒的浓度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1mol/L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为2mol/L.‎ 解答: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2c(MgCl2)=2mol/L,‎ A、150mL 1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c(NaCl)=1mol/L,故A错误;‎ B、75mL 2mol•L-1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2c(CaCl2)=4mol/L,故B错误;‎ C、150mL2mol•L-1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c(KCl)=2mol/L,故C正确;‎ D、75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3c(AlCl3)=3mol/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浓度的计算分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只与物质的浓度和离子个数有关,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题型三:CuSO4•5H2O的配制 典例3: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分析: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配制50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5L×0.1mol•L-1=0.05mol,需要称取硫酸铜的质量为0.05mol×‎160g/mol=‎8g,如称取胆矾,则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以此解答题中各问.‎ 解答:A、称取硫酸铜的质量为0.05mol×‎160g/mol=‎8g,加入500mL水,最后溶液的体积不止500mL,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故A错误;‎ B、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如称取胆矾,则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故B错误;‎ C、加入500mL水,最后溶液的体积不止500mL,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应为加水配成500ml溶液,故C错误;‎ D、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加水配成500ml溶液,符合实验操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本题难度不大,注意硫酸铜和胆矾的区别,另外注意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 题型四:溶液密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典例4:(2013•承德模拟)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a22.4mo1•L-1  B.ab22400mol•L‎-1 C.ab22400+36.5amol•L-1 D.1000ab22400+36.5amol•L-1‎ 分析:利用n=VVm计算物质的量,利用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来计算溶液的质量,由溶液的质量和密度可计算溶液的体积,最后利用c=nV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标准状况下的aLHCl(g),‎ n(HCl)=aL‎22.4L/mol=a22.4mol,‎ 溶液的质量为a22.4mol×‎36.5g/mol+‎1000g,‎ 溶液的体积为 a22.4mol×‎36.5g/mol+1000gbg/mL×10‎-3L,‎ 由c=nV可知,‎ c=a22.4mola22.4mol×‎36.5g/mol+1000gbg/mL×10‎-3L=1000ab22400+36.5amol/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溶液的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题型五:稀释问题 典例5: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 mol/L B.0.03 mol/L C.0.05 mol/L D.0.04 mol/L 分析: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计算.‎ 解答:令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量浓度为c,则:‎ ‎30×10‎-3L×0.5mol/L=500×10‎-3L×c 解得c=0.03mol/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难度较小,关键清楚稀释定律,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题型六:电荷守恒 典例6:某盐的混合物中含有0.2mol Na+、0.4mol Mg2+、0.4mol Cl-,则SO42-为(  )‎ A.0.1mol B.0.3mol C.0.5mol D.0.15mol 分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计算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 解答: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则有:n(Na+)+2n( Mg2+)+n(H+)=2n(SO42-)+n(OH-)+n(Cl-),‎ 所以:2n(SO42-)=n(Na+)+2n( Mg2+)+n(H+)-n(Cl-)-n(OH-),‎ 由于该盐溶液为强酸强碱盐,则n(H+)=n(OH-),‎ 则2n(SO42-)=n(Na+)+2n( Mg2+)-n(Cl-)‎ n(SO42-)=0.2mol+2×0.4mol-0.4mol2=0.3mo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溶液电中性的角度解答.‎ ‎【解题思路点拨】对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理解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一定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③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 ‎④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溶质通常以无水化合物计算;‎ ‎⑤配制氨水溶液制溶质是氨气;‎ ‎⑥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大体积,其各种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离子浓度等)均不变;‎ ‎⑦配制溶液时,要注意容量瓶规格与实际配制溶液体积的关系.‎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H‎2C2O4是二元弱酸.‎ ‎  A. 0.008889 B. ‎0.08000 C. 0.1200 D. 0.2400‎ ‎2.在标准状况下,在一个容积为V L的圆底烧瓶中收集满氨气,配上塞子、导管等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1/22.4mol/L B. V/33.6mol/L C. V/22.4mol/L D. 1/33.6mol/L ‎3.硫酸钾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浓度为0.4mol/L,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7mol/L,则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0.1 mol/L B. 0.15 mol/L C. 0.3 mol/L D. 0.2 mol/L ‎4.下列溶液与50mL 0.2mol/L的MgCl2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  A. 150mL 0.4mol/L的HCl B. 250mL 0.2mol/L的AlCl3‎ ‎  C. 250mL 0.3mol/L的BaCl2 D. 100mL 0.2mol/L的NaCl ‎5.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越高.下列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 ‎  A. 0.01 mol/L的蔗糖溶液 B. 0.02 mol/L的CH3COOH溶液 ‎  C. 0.02 mol/L的NaCl溶液 D. 0.01 mol/L的K2SO4溶液 ‎6.200mL 0.3mol/L Na2SO4溶液和100mL 0.2mol/L Al2(SO4)3的溶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500mL.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 ‎  A. 0.4mol/L B. 0.24mol/L C. 0.35mol/L D. 0.5mol/L ‎7.欲使‎1L 0.5mol/L的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 加入‎20g 固体NaOH,搅拌、溶解 ‎  B. 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6 L ‎  C. 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0.1 L,再稀释至‎1.5 L ‎  D. 加入‎1 L 1.5 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氨气的干燥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设溶液不外溢),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mol/L ‎  B. 氨很容易液化,因此氨常用作制冷剂 ‎  C. 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  D.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9.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  A. 0.1 ( b﹣‎2a ) mol/L B. 10 ( ‎2a﹣b ) mol/L ‎  C. 10 ( b﹣a ) mol/L D. 10 ( b﹣‎2a ) mol/L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将40 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NaOH溶液的浓度为1 mol•L﹣1‎ ‎  B. 将2.3gNa投入到‎97.7g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C. 在t℃时,将a g NH3完全溶液水,得到V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  D. 1 mol•L﹣1的硫酸溶液中c(H+)=1 mol•L﹣1‎ ‎11.‎100g物质的量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mL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为9mol/L的硫酸溶液,则加入水的体积是(  )‎ ‎  A. 大于100mL B. 小于100mL C. 等于100mL D. 等于100/ρ mL ‎12.v L Fe2(SO4)3溶液中含有a g SO42﹣,取此溶液0.5v L,用水稀释至2v 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mol•L﹣1 B. mol•L﹣1‎ ‎  C. mol•L﹣1 D. mol•L﹣1‎ ‎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pH=1,c(Al3+)=0.4mol•L﹣1,c(SO42﹣)=0.8mol•L﹣1,则c(K+)=(  )‎ ‎  A. 0.15 mol•L﹣1 B. 0.2 mol•L﹣‎1 C. 0.3 mol•L﹣1 D. 0.4 mol•L﹣1‎ ‎14.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 ‎  B. 1 mol Zn与足量该硫酸反应产生‎2 g氢气 ‎  C. 配制200 mL 4.6 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 mL ‎  D. 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大于9.2 mol/L ‎15.把0.1mol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1L 溶液,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2 mol/L B. 0.2 mol/L C. 1 mol/L D. 0.1mol/L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用浓硫酸吸收SO3可得发烟硫酸(H2SO4•SO3).某化工厂用‎1.5m3‎ 98.3%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吸收SO3形成发烟硫酸,再与水混合,可得到95%的硫酸(密度为‎1.79g/mL)m3(保留2位小数).‎ ‎17.将40gNaOH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A,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取10mLA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后,得到溶液B,溶液B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18.某温度下,纯水的[H+]=2×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OH﹣]为mol/L;若温度不变,滴入盐酸使[H+]=4×10﹣3mol/L,则此时溶液中[OH﹣]为mol/L.‎ ‎19.下列溶液中,c(Cl﹣)的大小顺序为(用字母填写)‎ A.20mL 0.4mol/L AlCl3溶液 B.30mL 1.5mol/L KCl溶液 C.7.5mL 1mol/L MgCl2溶液 D.10mL 2mol/L NaCl溶液.‎ ‎20.在‎0.2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液中含溶质MgCl2的物质的量为,‎ 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氨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某工厂平均每天产生约‎600m3‎废氨水(该氨水浓度为153mg•L﹣1,密度为‎1g•cm﹣3),该废氨水中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含0.800mol NH3的某氨水溶液质量为‎54.0g,向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至反应完全,析出晶体后过滤,得到滤液‎31.2g,则NH4HCO3的产率为%.(保留1位小数)‎ NH3常用于制备NO.4NH3+5O2→4NO+6H2O;(不考虑NO与氧气的反应),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NO,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 硫酸工业的尾气可以使用氨水进行吸收,既防止了有害物质的排放,也同时得到副产品氮肥.已知吸收尾气后的氨水全部转化为铵盐.取两份相同体积的铵盐溶液,一份中加入足量硫酸,产生0.09mol SO2(假设气体已全部逸出,下同);另一份中加入足量Ba(OH)2,产生0.16mol NH3,同时得到‎21.86g沉淀.通过计算,求铵盐溶液中各溶质成分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22.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回答:‎ ‎(1)该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用该硫酸配制100mL 4.6mol•L﹣1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该硫酸mL.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选填序号:①10mL、②50mL、③100mL)规格的量筒;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 ②烧瓶 ③烧杯 ④药匙 ⑤量筒 ⑥托盘天平.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还缺少的仪器有(写仪器名称);‎ 将铜片与该浓硫酸加热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通入新制氯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 水的净化与软化的区别是.‎ ‎(3)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 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 MgO).若某天然水中c(Ca2+)=6×10﹣4mol•L﹣1,c(Mg2+)=3×10﹣4mol•L﹣1,则此水的硬度为.‎ ‎【考点训练】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H‎2C2O4是二元弱酸.‎ ‎  A. 0.008889 B. ‎0.08000 C. 0.1200 D. 0.2400‎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两反应中KHC2O4•H‎2C2O4•2H2O的物质的量相同,设其物质的量为1mol,H‎2C2O4是二元弱酸,所以1molKHC2O4•H‎2C2O4•2H2O可以中和氢氧化钠3mol,根据V=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进而计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由方程式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计算1molKHC2O4•H‎2C2O4反应需要KMnO4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c=计算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解答: 解:两反应中KHC2O4•H‎2C2O4•2H2O的物质的量相同,设其物质的量为1mol,H‎2C2O4是二元弱酸,‎ 所以1molKHC2O4•H‎2C2O4•2H2O可以中和氢氧化钠3mol,恰好中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30L,‎ 所以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30L×=‎10L,由方程式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可知1molKHC2O4•H‎2C2O4反应需要KMnO4的物质的量为:×1mol=0.8mol,‎ 所以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08mol/L,‎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根据方程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判断恰好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钠与KHC2O4•H‎2C2O4•2H2O关系是关键,注意假设法的运用,试题培养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能力.‎ ‎2.在标准状况下,在一个容积为V L的圆底烧瓶中收集满氨气,配上塞子、导管等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1/22.4mol/L B. V/33.6mol/L C. V/22.4mol/L D. 1/33.6mol/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氨气溶于水,溶液体积等于氨气体积,圆底烧瓶的容积为VL,则氨气和溶液的体积为VL,根据n=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氨气极易溶于水,圆底烧瓶的容积为VL,则氨气和溶液的体积为VL,‎ 标况下V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3.硫酸钾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浓度为0.4mol/L,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7mol/L,则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0.1 mol/L B. 0.15 mol/L C. 0.3 mol/L D. 0.2 mol/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溶液中存在‎3c(Al3+)+c(K+)+c(H+)=‎2c(SO42﹣)+c(OH﹣),根据溶液电荷守恒计算.‎ 解答: 解: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溶液中存在‎3c(Al3+)+c(K+)+c(H+)=‎2c(SO42﹣)+c(OH﹣),而溶液中c(H+)和c(OH﹣)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则有‎3c(Al3+)+c(K+)=‎2c(SO42﹣),‎ 所以:c(K+)=‎2c(SO42﹣)﹣‎3c(Al3+)=2×0.7mol/L﹣3×0.4mol/L=0.2mol/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可利用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计算.‎ ‎4.下列溶液与50mL 0.2mol/L的MgCl2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  A. 150mL 0.4mol/L的HCl B. 250mL 0.2mol/L的AlCl3‎ ‎  C. 250mL 0.3mol/L的BaCl2 D. 100mL 0.2mol/L的NaC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50mL 0.2mol/L的MgCl2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2=0.4mol/L,然后根据化学式中各微粒的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50mL 0.2mol/L的MgCl2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2=0.4mol/L,‎ A.150mL 0.4mol/L的H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c(HCl)=0.4mol/L,故A正确;‎ B.250mL 0.2mol/L的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3c(AlCl3)=0.6mol/L,故B错误;‎ C.250mL 0.3mol/L的B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2c(BaCl2)=0.6mol/L,故C错误;‎ D.100mL0.2mol/L的NaCl溶液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c(NaCl)=0.2mol/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 ‎5.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越高.下列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 ‎  A. 0.01 mol/L的蔗糖溶液 B. 0.02 mol/L的CH3COOH溶液 ‎  C. 0.02 mol/L的NaCl溶液 D. 0.01 mol/L的K2SO4溶液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假设溶液为‎1L,根据n=cV计算选项中溶质含有的粒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增大的,其沸点最高.‎ 解答: 解:A‎.1L蔗糖溶液中蔗糖的物质的量为:‎1L×0.01mol/L=0.01mol;‎ B.CH3COOH是挥发性溶质,且‎1L溶液中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L×0.02mol/L=0.02mol;‎ C‎.1L 0.02mol/LNaCl溶液中溶质的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L×0.02mol/L×2=0.04mol;‎ D‎.1L 0.01mol/L的K2SO4溶液溶质的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L×0.01mol/L×3=0.03mol;‎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数最多的为C,即C的沸点最高,‎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试题考查角度新颖,利用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来判断溶液的沸点高低,学生熟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是解答的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6.200mL 0.3mol/L Na2SO4溶液和100mL 0.2mol/L Al2(SO4)3的溶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500mL.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 ‎  A. 0.4mol/L B. 0.24mol/L C. 0.35mol/L D. 0.5mol/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n=cV分别计算出200mL 0.3mol/L Na2SO4溶液和100mL 0.2mol/L Al2(SO4)3‎ 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学式组成计算出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出混合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最后根据c=计算出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解答: 解:200mL 0.3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3mol/L×‎0.2L=0.06mol,0.06mol硫酸钠中含有0.06mol硫酸根离子,‎ ‎100mL 0.2mol/L Al2(SO4)3溶液中含有溶质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为:0.2mol/L×‎0.1L=0.02mol,0.02mol硫酸铝中含有0.06mol硫酸根离子,‎ 两溶液混合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06mol+0.06mol=0.12mol,‎ 稀释过程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24mol/L,‎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即可解答,注意明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7.欲使‎1L 0.5mol/L的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 加入‎20g 固体NaOH,搅拌、溶解 ‎  B. 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6 L ‎  C. 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0.1 L,再稀释至‎1.5 L ‎  D. 加入‎1 L 1.5 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1L 0.5mol/L的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即改变后的溶液的浓度是1mol/L,‎ A.‎2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向‎1L溶液中进入0.5mol氢氧化钠固体,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所以溶液浓度不等于1mol/L;‎ B.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6L,溶液的浓度变为原先的:=倍;‎ C.先计算出氢氧化钠的总物质的量,然后根据c=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浓度;‎ D.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混合液体积不等于‎2L.‎ 解答: 解:‎1L 0.5mol/L的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即改变后的溶液的浓度是1mol/L,‎ A.加入‎20g固体NaOH,搅拌、溶解,由于溶解后的溶液体积会发生变化,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是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浓度不是1mol/L,故A错误;‎ B.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6L,溶液的浓度变为原先的:=倍,浓缩后溶液的浓度为:0.5mol/L×=mol/L,故B错误;‎ C.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0.1L,再稀释至‎1.5L,此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c(NaOH)==1mol/L,浓度变为原先的2倍,故C正确;‎ D.加入‎1 L 1.5 mol/L的NaOH溶液即加入了1.5mol的NaOH,溶液中NaOH的总物质的量是2mol,但溶液的体积不是‎2L,所以溶液的浓度不是1mol/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关键,注意明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氨气的干燥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设溶液不外溢),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mol/L ‎  B. 氨很容易液化,因此氨常用作制冷剂 ‎  C. 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  D.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氨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分析: A.氨气溶于水,溶液体积等于氨气体积,设氨气的体积为‎22.4L,则溶液的体积为‎22.4L,根据n=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氨气易液化,且在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C.三氧化硫在溶液中不能电离,三氧化硫为非电解质;‎ D.硝酸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溶液呈黄色.‎ 解答: 解:A.氨气溶于水,溶液体积等于氨气体积,设氨气的体积为‎22.4L,则溶液的体积为‎22.4L,标况下‎22.4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故A正确;‎ B.氨易液化,在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 C.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溶液导电是由于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SO3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则三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硝酸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溶液呈黄色,所以浓硝酸溶液呈黄色,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浓硝酸的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以及氨气的性质等知识,为高频考点,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中等.‎ ‎9.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  A. 0.1 ( b﹣‎2a ) mol/L B. 10 ( ‎2a﹣b ) mol/L ‎  C. 10 ( b﹣a ) mol/L D. 10 ( b﹣‎2a ) mol/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发生反应Ba2++SO42﹣=BaSO4↓,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可知该份中n(Ba2+)=(Na2SO4);‎ 另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发生反应Ag++Cl﹣=AgCl↓,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n(Cl﹣)=n(Ag+),再利用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2n(Ba2+)+n(K+)=n(Cl﹣),据此计算每份中n(K+),根据c=计算钾离子浓度.‎ 解答: 解: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发生反应Ba2++SO42﹣=BaSO4↓,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可知该份中n(Ba2+)=(Na2SO4)=amol;‎ 另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发生反应Ag++Cl﹣=AgCl↓,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n(Cl﹣)=n(Ag+)=bmol,‎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满足:2n(Ba2+)+n(K+)=n(Cl﹣),每份溶液中:n(K+)=bmol﹣2amol=(b﹣‎2a)mol,‎ 故钾离子浓度为:=10(b﹣‎2a) mol•L﹣1,‎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物质的量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每份中离子浓度相同.‎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将40 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NaOH溶液的浓度为1 mol•L﹣1‎ ‎  B. 将2.3gNa投入到‎97.7g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C. 在t℃时,将a g NH3完全溶液水,得到V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  D. 1 mol•L﹣1的硫酸溶液中c(H+)=1 mol•L﹣1‎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 A.氢氧化钠溶于‎1L水,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L;‎ B.‎2.3g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于反应生成氢气,则溶液质量小于‎100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4%;‎ C.根据n=计算出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出其浓度;‎ D.硫酸能够电离出两个氢离子,据此计算氢离子浓度.‎ 解答: 解:A.将40 gNaOH溶于‎1L水中,溶液体积不是‎1L,所得NaOH溶液的浓度不是1 mol•L﹣1,故A错误;‎ B.将2.3gNa投入到‎97.7g水中充分反应,由于反应中放入氢气,溶液质量小于‎100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4.0%,故B错误;‎ C.在t℃时,将a g NH3完全溶液水,氨气的物质的量为:mol,得到V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故C正确;‎ D.硫酸浓度为1mol/L,则氢离子浓度为2mol/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明确公式c=中的V必须为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需要根据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求算.‎ ‎11.‎100g物质的量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mL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为9mol/L的硫酸溶液,则加入水的体积是(  )‎ ‎  A. 大于100mL B. 小于100mL C. 等于100mL D. 等于100/ρ m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质量分数w越大,据此结合c=列式计算即可,注意水的密度比硫酸的密度小.‎ 解答: 解: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水的质量为x,稀释前的质量分数为w1,稀释后的质量分数为w2,‎ 则:‎100g×w1=(‎100g+x)×w2,‎ ‎18mol•L﹣1的浓硫酸加到一定量的水中稀释成9mol•L﹣1的硫酸,‎ 由c=,可得:c1==18mol/L=‎2c2=×2,‎ 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ρ1>ρ2,=2×<2,‎ 所以:=<2,‎ 解得:x<‎100g,‎ 又水的密度约为‎1g/mL,‎ 则加水的体积小于100mL,‎ 故选B.‎ 点评:‎ ‎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及表达式,学生容易忽略密度与浓度、质量分数的关系及水的密度与硫酸的密度大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2.v L Fe2(SO4)3溶液中含有a g SO42﹣,取此溶液0.5v L,用水稀释至2v 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mol•L﹣1 B. mol•L﹣1‎ ‎  C. mol•L﹣1 D. mol•L﹣1‎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n=计算出ag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硫酸铁的化学式计算出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0.5vL溶液中含有的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溶液稀释过程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然后根据c=计算出稀释后的铁离子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ag SO42﹣的物质的量为:n(SO42﹣)==mol,‎ 则vL该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Fe3+的物质的量为:n(Fe3+)=n(SO42﹣)=mol×=mol,‎ ‎0.5vL该溶液中含有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Fe3+)=×mol=mol,‎ 稀释过程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为:c(Fe3+)== mol•L﹣1,‎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明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pH=1,c(Al3+)=0.4mol•L﹣1,c(SO42﹣)=0.8mol•L﹣1,则c(K+)=(  )‎ ‎  A. 0.15 mol•L﹣1 B. 0.2 mol•L﹣‎1 C. 0.3 mol•L﹣1 D. 0.4 mol•L﹣1‎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混合液的pH=1,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根据混合液为电中性可知:‎3c(Al3+)+c(K+)+c(H+)=‎2c(SO42﹣)+c(OH﹣),然后结合题中数据进行计算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溶液的pH=1,则氢离子浓度为0.1mol/L,‎ 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溶液中存在:‎3c(Al3+)+c(K+)+c(H+)=‎2c(SO42﹣)+c(OH﹣),由于溶液中c(OH﹣)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则:‎3c(Al3+)+c(K+)+c(H+)=‎2c(SO42﹣),‎ 所以:c(K+)=‎2c(SO42﹣)﹣‎3c(Al3+)﹣c(H+)=2×0.8mol/L﹣3×0.4mol/L﹣0.1mol/L=0.3mol/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电解质混合溶液中利用电荷守恒进行离子浓度的计算,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4.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 ‎  B. 1 mol Zn与足量该硫酸反应产生‎2 g氢气 ‎  C. 配制200 mL 4.6 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 mL ‎  D. 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大于9.2 mol/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A.根据c=计算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不是氢气;‎ C.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D.硫酸的浓度越小密度越小,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质量为原硫酸溶液的2倍,密度小于原硫酸溶液,故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大于原硫酸溶液的2倍,稀释后溶质硫酸不变,据此判断.‎ 解答: 解:A.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8.4mol/L,故A错误;‎ B.锌在浓硫酸中反应生成SO2,不会生成氢气,故B错误;‎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该浓硫酸浓度为18.4mol/L,配制200mL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体积==‎0.05L=50mL,故C正确;‎ D.硫酸的浓度越小密度越小,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质量为原硫酸溶液的2倍,密度小于原硫酸溶液,故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大于原硫酸溶液的2倍,稀释后溶质硫酸不变,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mol/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选项D易错点,注意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浓度越大密度越答.‎ ‎15.把0.1mol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1L 溶液,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2 mol/L B. 0.2 mol/L C. 1 mol/L D. 0.1mol/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c=计算所得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把0.1mol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1L 溶液,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侧重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考查,比较基础.‎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用浓硫酸吸收SO3可得发烟硫酸(H2SO4•SO3).某化工厂用‎1.5m3‎ 98.3%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吸收SO3形成发烟硫酸,再与水混合,可得到95%的硫酸(密度为‎1.79g/mL)‎3.49 m3(保留2位小数).‎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先根据浓硫酸的体积、质量分数、密度计算出含有的硫酸、水的物质的量,从而计算出发烟硫酸的物质的量,然后设与水混合后的硫酸溶液的体积为VmL,根据稀释过程中硫酸的质量不变计算出V,再将计算结果转换成单位为m3的硫酸体积即可.‎ 解答: 解:‎1.5m3‎ 98.3%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中含有硫酸的质量为:m(H2SO4)=1.5×106mL×‎1.84g/mL×98.3%≈2.713×‎106g,硫酸的物质的量为:≈2.769×104mol,‎ ‎1.5m3‎‎ 98.3%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中含有水的质量为:1.5×106mL×‎1.84g/mL×(1﹣98.3%)=4.692×‎104g,水的物质的量为:≈2.607×103mol,水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的物质的量等于水的物质的量,‎ 所以用水吸收后形成发烟硫酸的物质的量为:2.769×104mol+2.607×103mol=3.0297×104mol,‎ 用水稀释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2×3.0297×104mol=6.0294×104mol,‎ 设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VmL,则:VmL×‎1.79g/mL×95%=6.0294×105mol×‎98g/mol,‎ 解得:V≈3.49×106mL=‎3.49m3‎,‎ 故答案为:3.49.‎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浓硫酸的水能够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计算发烟硫酸的物质的量时不能漏掉浓硫酸与水反应生成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17.将40gNaOH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A,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mol/L ;取10mLA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后,得到溶液B,溶液B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0.4mol/L .‎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根据n=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出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4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NaOH)==1mol,‎ 配成的250mL溶于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4mol/L,‎ 取10mLA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后所带溶液浓度为:c(NaOH)==0.4mol/L,‎ 故答案为:4mol/L;0.4mol/L.‎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试题侧重 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明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8.某温度下,纯水的[H+]=2×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OH﹣]为 2×10﹣7mol/L;若温度不变,滴入盐酸使[H+]=4×10﹣3mol/L,则此时溶液中[OH﹣]为 10﹣11mol/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水的电离.‎ 分析: 纯水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据此得出该纯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不变,计算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然后根据水的离子积表达式计算出滴入盐酸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解答: 解: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c(H+)=2×10﹣7mol/L;‎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4×10﹣3mol/L,溶液中则溶液中c(H+)•c(OH﹣)=2×10﹣7×2×10﹣7=4×10﹣14,‎ 温度不变,则水的离子积不变,故c(OH﹣)=mol/L=10﹣11mol/L,‎ 故答案为:2×10﹣7;10﹣11.‎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水的离子积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水的电离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水的离子积及其计算方法,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 ‎19.下列溶液中,c(Cl﹣)的大小顺序为 C=D>B>A (用字母填写)‎ A.20mL 0.4mol/L AlCl3溶液 B.30mL 1.5mol/L KCl溶液 C.7.5mL 1mol/L MgCl2溶液 D.10mL 2mol/L NaCl溶液.‎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溶质的化学式有关,氯离子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解答: 解:A、20mL 0.4mol/L 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0.4mol/L×3=1.2mol/L;‎ B、30mL 1.5mol/L KCl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1.5mol/L×1=1.5mol/L;‎ C、7.5mL 1mol/L MgCl2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1mol/L×2=2mol/L;‎ D、10mL 2mol/L NaCl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2mol/L;‎ 所以溶液中Cl﹣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D>B>A,‎ 故答案为:C=D>B>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明确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化学式中离子个数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0.在‎0.2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液中含溶质MgCl2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 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1.‎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先根据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镁离子浓度来计算浓度,再根据n=cV计算;‎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利用C=来解答.‎ 解答: 解:(1)根据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镁离子浓度=0.5 mol•L﹣1,MgCl2的物质的量=0.5 mol•L﹣1×‎0.2L=0.1mol,故答案为:0.1mol;‎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c(Na+)×1+c(Mg2+)×2+c(Ca2+)×2=c(Cl﹣)×1,1.0 mol•L﹣1 +0.5 mol•L﹣1×2+c(Ca2+)×2=3 mol•L﹣1×1,c(Ca2+)=0.5 mol•L﹣1,c(CaCl2)=0.5 mol•L﹣1,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故答案为:0.1mol;0.1 mol•L﹣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浓度、物质量的计算,同时还运用了电荷守恒注意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是关键,难度不大.‎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氨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某工厂平均每天产生约‎600m3‎废氨水(该氨水浓度为153mg•L﹣1,密度为‎1g•cm﹣3),该废氨水中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9×10﹣3mol/L .‎ 若含0.800mol NH3的某氨水溶液质量为‎54.0g,向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至反应完全,析出晶体后过滤,得到滤液‎31.2g,则NH4HCO3的产率为 91.8 %.(保留1位小数)‎ NH3常用于制备NO.4NH3+5O2→4NO+6H2O;(不考虑NO与氧气的反应),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NO,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 0.14 .‎ 硫酸工业的尾气可以使用氨水进行吸收,既防止了有害物质的排放,也同时得到副产品氮肥.已知吸收尾气后的氨水全部转化为铵盐.取两份相同体积的铵盐溶液,一份中加入足量硫酸,产生0.09mol SO2(假设气体已全部逸出,下同);另一份中加入足量Ba(OH)2,产生0.16mol NH3,同时得到‎21.86g沉淀.通过计算,求铵盐溶液中各溶质成分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该氨水浓度为153mg•L﹣1,结合n=、计算;‎ 根据碳原子守恒计算理论上m(NH4HCO3),根据题意计算实际m(NH4HCO3),从而计算其产率;‎ 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NO,根据氨气计算需要氧气的量,再根据体积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确定沉淀的成分,然后再根据SO2和氨气的关系确定其他成分,最后列式计算;‎ 解答: 解:该氨水浓度为153mg•L﹣1,取‎1L,则含氨气153m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n===9×10﹣3mol,‎ 该废氨水中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10﹣3mol/L;‎ 故答案为:9×10﹣3mol/L;‎ 二氧化碳和氨水反应,CO2+NH3•H2O=NH4HCO3,含0.800mol NH3的某氨水溶液完全反应需通入0.8molCO2,过滤得到m(NH4HCO3)=‎54.0g+0.8mol×‎44g•mol﹣1﹣‎31.2g=‎58g,根据碳原子守恒,理论上应得到m(NH4HCO3)=0.8mol×‎79g•mol﹣1=‎63.2g,则NH4HCO3的产率为≈91.8%,‎ 故答案为:91.8%;‎ 根据氨气被氧气恰好完全氧化为NO的方程式,可假设氨气的体积是‎4L,设需要空气的体积为y,‎ ‎4NH3+5O24NO+6H2O ‎4 5‎ ‎4L‎ 0.20y ‎ y=L=‎25L,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0.14,‎ 故答案为:0.14;‎ 设0.09molSO2能产生沉淀的质量为Xg ‎ ‎ SO2 ~BaSO3‎ ‎ 1mol ‎‎217g ‎ 0.09mol X ‎ X=‎‎19.53g 所以沉淀中有硫酸钡和亚硫酸钡,硫酸钡的质量为‎21.86g﹣‎19.53g=‎2.33g,‎ 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0.01mol,亚硫酸根的物质的量=0.09mol,‎ 所以(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0.01mol,(NH4)2SO4产生的NH3是0.01mol×2=0.02mol;‎ 共产生0.16molNH3,其他成分产生氨气0.16mol﹣0.02mol=0.14mol,亚硫酸根与铵根为9:14,所以成份还有: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 设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X+Y=0.09mol,‎ ‎2X+Y=0.14mol,‎ 解得:X=0.05mol,Y=0.04mol,‎ 铵盐溶液中各溶质成分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NH4)2SO3]:c(NH4HSO3):c[(NH4)2SO4]=5:4:1;‎ 答:铵盐溶液中各溶质成分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NH4)2SO3]:c(NH4HSO3):c[(NH4)2SO4]=5:4:1;‎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侧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运用关系式法计算.‎ ‎22.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回答:‎ ‎(1)该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 mol•L﹣1用该硫酸配制100mL 4.6mol•L﹣1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该硫酸 25.0 mL.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 ② (选填序号:①10mL、②50mL、③100mL)规格的量筒;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 ②烧瓶 ③烧杯 ④药匙 ⑤量筒 ⑥托盘天平.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还缺少的仪器有 100mL容量瓶、玻璃棒 (写仪器名称);‎ 将铜片与该浓硫酸加热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通入新制氯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SO2+Cl2+2H2O=SO42﹣+2Cl﹣+4H+.‎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浓硫酸的性质.‎ 分析: (1)根据c=计算出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配制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根据计算结果判断量筒规格;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判断使用仪器及缺少的仪器;‎ 铜与浓硫酸加热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氢,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答: 解:(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8.4mol/L;‎ 用该硫酸配制100mL 4.6mol•L﹣1的稀硫酸,配制过程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需要改浓硫酸的体积为:=‎0.025L=25.0ml;量取25.0mL浓硫酸需要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配制100mL溶液需要选用100mL的容量瓶,配制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所以还缺少的仪器为100mL容量瓶和玻璃棒,‎ 故答案为:18.4;25.0; ②;100mL容量瓶、玻璃棒;‎ 将铜片与该浓硫酸加热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将二氧化硫通入新制氯水中,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Cl2+2H2O=SO42﹣+2Cl﹣+4H+,‎ 故答案为:SO2+Cl2+2H2O=SO42﹣+2Cl﹣+4H+.‎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浓度的计算、离子方程式书写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明确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 ‎2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 O2、CO2(或N2) .‎ 水的净化与软化的区别是 水的净化是通过混凝剂(如明矾等)将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除去,而水的软化是使水中的Ca2+、Mg2+浓度减小 .‎ ‎(3)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 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 MgO).若某天然水中c(Ca2+)=6×10﹣4mol•L﹣1,c(Mg2+)=3×10﹣4mol•L﹣1,则此水的硬度为 5° .‎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1)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其它气体一般是难溶于水;‎ 净化水是除去悬浮杂质,软化水是除去钙镁离子;‎ ‎(3)依据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MgO),将水中的Ca2+、Mg2+质量折算成CaO的质量计算得到.‎ 解答: 解:(1)氧气能够较少量地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能够较多量地溶解在水中,所以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O2、CO2(或N2);‎ 水的净化是除去悬浮性杂质,一般用明矾进行;水的软化是降低Ca2+、Mg2+的浓度,方法很多,有离子交换法、石灰纯碱法等,‎ 故答案为:水的净化是通过混凝剂(如明矾等)将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除去,而水的软化是使水中的Ca2+、Mg2+浓度减小;‎ ‎(3)某天然水中c(Ca2+)=6×10﹣4mol•L﹣1,c(Mg2+)=3×10﹣4mol•L﹣1,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MgO);‎1L水中钙离子物质的量=6×10﹣4mol,相当于CaO质量=6×10﹣4mol×‎56g/mol=33.6mg,‎1L水中镁离子物质的量=3×10﹣4mol,相当于氧化镁质量3×10﹣4mol×‎40g/mol=12mg,所以水的硬度=+=5°‎ 故答案为:5°.‎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及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水的净化方法,明确水的硬度的计算方法,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考点训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以一种C-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112×一个C-12原子的质量,‎ 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2、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命题方向】本考点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 题型: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典例:已知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8 B.‎28g/mol C.14 D.‎14g/mol 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可知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M=mn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 则n(X2O5)=0.1mol5=0.02mol,‎ 所以M(X2O5)=‎2.16g0.02mol=‎108g/mol,‎ 又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设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 ‎2x+16×5=108,‎ 解得x=1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熟悉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较简单.‎ ‎【解题思路点拨】本考点比较简单,要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在数值上时相等的,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已知‎2.2g某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 3.01×1022,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22 B. ‎44 g C. 44 D. ‎44 g/mol ‎2.K35ClO3与K37Cl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氯气,则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70.7 B. ‎70.2 C. 72 D. 73.3‎ ‎3.‎2A+3B═C+3D 中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38,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已知一定量的A和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4.2gC和0.6gD,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36.5 B. ‎63 C. 98 D. 294‎ ‎4.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  B.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  C. 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  D. 1H与D互为同位素 ‎5.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原子量(127.760)为标准原子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7.760是(  )‎ ‎  A. 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  B. 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  C. 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 ‎  D. 锑元素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 ‎6.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  )‎ ‎  A. 6种 B. 7种 C. 11种 D. 12种 ‎7.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同位素.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  )‎ ‎  A. 1种 B. 5种 C. 6种 D. 7种 ‎8.下列对于混合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  A. 分子数为NA的CO和N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 ‎  B. 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3H22NH3,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密度逐渐减小 ‎  C. Na2O2和NH4Cl浓溶液反应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34‎ ‎  D. 对于反应I2(g)+H2(g)2HI(g)而言,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9.某固体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分解:2X=Y+2Z+4W,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生成的混和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714,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  A. 22.85 B. ‎79.97 C. 159.94 D. 45.69‎ ‎10.在标况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其平均相对分子量可达到40的是(  )‎ ‎  A. N2和O2 B. CO2和O‎2 C. SO2和CO2 D. NO和HCl ‎11.相同条件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16 B. ‎17 C. 44 D. 64‎ ‎12.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20d B. 10d C. 5d D. 2.5d ‎13.某醇的分子式为CnH2n+1OH,该醇‎2.3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则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92 B. ‎69 C. 46 D. 32‎ ‎14.使‎9g乙二酸和某一定量二元醇完全酯化,生成W g酯和‎3.6g水,则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B. C. D. ‎ ‎15.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  A. 28 B. ‎30 C. 38 D. 40‎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1)已知氯有2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种.‎ 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中子数之比为.‎ ‎17.已知一个‎12C的质量为a g,一个P2O3分子的质量为m g,一个P2O5分子质量为n 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已知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量为.‎ ‎19.标准状况下224mL的某气体质量为‎0.32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多少?‎ ‎20.已知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0.717g/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在标准状况下,‎2.24L某气体的质量是‎3.2g,计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22.自然界中氯化钠是由Na与Cl、Cl所构成的.已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求‎11.7g氯化钠中Cl的质量.‎ ‎23.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晶体,它的蒸气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是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X表示,对三种蒸气测定的结果是:‎ ‎(1)橙色蒸气的密度折算成标准状况后是‎11.34克/升,它的分子式为:;‎ 红棕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空气的6.62倍,则它的分子式为:;‎ ‎(3)无色蒸气的密度是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64倍,则它的分子式为:.‎ ‎【考点训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已知‎2.2g某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 3.01×1022,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22 B. ‎44 g C. 44 D. ‎44 g/mol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分析: 根据n=计算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当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2.2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05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44g/mol,当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比较基础,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找出各物理量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K35ClO3与K37Cl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氯气,则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70.7 B. ‎70.2 C. 72 D. 73.3‎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分析: 反应的方程式为K35ClO3+6H37Cl=K37Cl+Cl2↑+3H2O,生成的Cl2中,35Cl与37Cl个数比为1:5,然后根据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求解.‎ 解答: 解:K35ClO3晶体与H37Cl浓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钾和水,方程式为K35ClO3+6H37Cl=K37Cl+Cl2↑+3H2O,生成的Cl2中,35Cl与37Cl个数比为1:5,生成的氯气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3,‎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2A+3B═C+3D 中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38,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已知一定量的A和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4.2gC和0.6gD,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36.5 B. ‎63 C. 98 D. 294‎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守恒法.‎ 分析: 根据质量之比等于对应物质总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出A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B的质量,结合D的相对分子质量运用质量之比等于对应物质总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结合方程式‎2A+3B═C+3D,所以有:m(A)==‎5.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m(B)=‎34.2g+‎0.6g﹣‎5.4g=‎29.4g,‎ 根据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结合方程式‎2A+3B═C+3D,所以有:‎ ‎=,解得:M(B)=98‎ 故选C 点评: 本题易错点为A与C的质量比为6:38,不是3:38,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4.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  B.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  C. 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  D. 1H与D互为同位素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 分析: A.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 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C.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解答: 解:A.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A正确;‎ B.H2O与D2O均为水,属于化合物,同素异形体指单质,所以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C正确;‎ 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H与D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及同位素,把握相关的概念及核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原子量(127.760)为标准原子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7.760是(  )‎ ‎  A. 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  B. 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  C. 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 ‎  D. 锑元素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同位素及其应用.‎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127.760是指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解答: 解:A、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为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故A错误;‎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故B正确;‎ 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为该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 D、元素为一类原子的总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注意区别几个相对原子质量,难度不大.‎ ‎6.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  )‎ ‎  A. 6种 B. 7种 C. 11种 D. 12种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根据提供的原子组合可能的CO2分子,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计算,据此判断.‎ 解答: 解: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有:‎ ‎12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 ‎12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2=46;‎ ‎12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48;‎ ‎14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2=46;‎ ‎14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7×2=48;‎ ‎14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8×2=50;‎ ‎12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7=45;‎ ‎12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46;‎ ‎12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18=47;‎ ‎14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7=47;‎ ‎14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8=48;‎ ‎14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7+18=49;‎ 所以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44、45、46、47、48、49、50,共7种.‎ 故选:B.‎ 点评: 考查分子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难度较小,关键在于组合出可能的二氧化碳分子.‎ ‎7.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同位素.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  )‎ ‎  A. 1种 B. 5种 C. 6种 D. 7种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存在的分子种类=C31×C21,然后去掉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即可.‎ 解答: 解:H的核素有3种,氯的核素有2种,所以HCl的种类=C31×C21=6种,但11H1737Cl和13H1735Cl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HCl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可能有5种,‎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分子的构成为载体考查了同位素,难度不大,根据排列组合分析解答即可.‎ ‎8.下列对于混合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  A. 分子数为NA的CO和N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 ‎  B. 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3H22NH3,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密度逐渐减小 ‎  C. Na2O2和NH4Cl浓溶液反应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34‎ ‎  D. 对于反应I2(g)+H2(g)2HI(g)而言,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分析: A.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根据M=分析,根据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及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未知是否为标准状况下判断;‎ B.根据ρ=,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恒容容器,V不变;‎ C.Na2O2和 NH4Cl浓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浓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钠;‎ D.根据M=分析,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该反应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始终不变.‎ 解答: 解:A.分子数为NA的CO、N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CO、N2摩尔质量都为‎28g/mol,根据M=1molCO、N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但CO、C2H4混合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无法计算混合气体的体积,故A错误;‎ B.根据ρ=,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恒容容器,V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B错误;‎ C.Na2O2和 NH4Cl浓溶液中的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氢氧化钠和浓氯化铵溶液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O2、NH3摩尔质量分别为‎32g/mol、‎17g/mol,所以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介于‎17g/mol﹣‎32g/mol之间,故C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质量守恒,所以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始终不变,所以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侧重考查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有关计算,注意M=、ρ=公式的运用,‎22.4L/mol的使用条件,注意C选项的极限法,题目难度中等.‎ ‎9.某固体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分解:2X=Y+2Z+4W,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生成的混和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714,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  A. 22.85 B. ‎79.97 C. 159.94 D. 45.69‎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假定混合气体为1mol,计算出混合气体质量,由方程式可知1molX可生成3.5mol混合气体,计算出X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X的质量等于混合气体的质量,在利用摩尔质量计算X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0.714×32,‎ 假定混合气体为1mol,则质量为0.714×‎32g/mol×1mol=0.714×‎32g.‎ 由方程式可知1molX可生成3.5mol混合气体,设生成混合气体为1mol需X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 ‎1mol:3.5mol=nmol:1mol,所以n=mol.‎ 所以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79.97g/mol.‎ 所以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9.97.‎ 故选:B.‎ 点评: 考查利用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难度较小,关键利用方程式确定X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根据质量守恒确定反应物x与混合物的质量关系.‎ ‎10.在标况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其平均相对分子量可达到40的是(  )‎ ‎  A. N2和O2 B. CO2和O‎2 C. SO2和CO2 D. NO和HCl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0,其中必然有一个大于40,一个小于40,或两个都等于40来解答.‎ 解答: 解:A.N2和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32,都小于40,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CO2和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32,一个比40大,一个比40小,符合题意,故B正确;‎ C.SO2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4,44,都大于40,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HCl和N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28,都小于40,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量,注意平均值法的使用,难度不大.‎ ‎11.相同条件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16 B. ‎17 C. 44 D. 64‎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V=计算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V=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质量和摩尔质量的比,设气体A是摩尔质量是M,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所以V(A):V(O2)===4:1,所以M(A)=16,在数值上,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其摩尔质量,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体积、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2.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20d B. 10d C. 5d D. 2.5d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解答: 解: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生成物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e密度的d倍.所以三种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d,右边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4d(1+2+2)=20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左边‎2A也是20d,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d,‎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明确密度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根据质量守恒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13.某醇的分子式为CnH2n+1OH,该醇‎2.3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则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92 B. ‎69 C. 46 D. 32‎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CnH2n+1OH和金属钠反应的关系式为:CnH2n+1OH~Na~H2↑,根据氢气的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进而计算醇的物质的量,根据M=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即可.‎ 解答: 解:CnH2n+1OH和金属钠反应的关系式为:CnH2n+1OH~Na~H2↑,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即0.025mol,则消耗的醇的物质的量是0.05mol,所以M=‎ ‎=‎46g/mol,即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 故选C.‎ 点评: 本题涉及醇和金属钠反应的性质以及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联系以及计算的方法是关键.‎ ‎14.使‎9g乙二酸和某一定量二元醇完全酯化,生成W g酯和‎3.6g水,则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B. C. D. ‎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mol﹣COOH与1mol﹣OH生成1molH2O,二元羧酸和某二元醇恰好完全酯化,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二元醇的2倍,根据n=计算水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二元醇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计算二元醇的质量,再根据M=计算二元醇的摩尔质量,据此可得二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3.6g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故二元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0.1mol,‎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二元醇的质量为:Wg+‎3.6g﹣‎9g=(W+3.6﹣9)g,‎ 该二元醇的摩尔质量为:=g/mol,‎ 该二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和摩尔质量相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根据酯化反应的规律确定水与二元醇的关系是解答关键.‎ ‎15.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  A. 28 B. ‎30 C. 38 D. 40‎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平均值法.‎ 分析: 根据C原子、H原子守恒,判断C8H18裂化可能发生的反应情况,根据反应情况判断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范围,再根据极限法计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据此解答.‎ 解答: 解:按照题目所给C8H18的裂化产物考虑,C8H18裂化可能发生的反应共有以下几种:‎ ‎①C8H18→C4H8+C3H6+CH4②C8H18→C4H8+C2H4+C2H6‎ ‎③C8H18→‎2C3H6+C2H6‎ ‎④C8H18→C3H6+‎2C2H4+CH4‎ ‎⑤C8H18→‎3C2H4+C2H6‎ 以上反应①、②、③是1molC8H18裂化生成3mol混合气体;④、⑤反应是1molC8H18裂化生成4mol混合气体.要得到题目所述的混合气体,按①、②、③反应就可以实现;但是按④、⑤反应并不能得到题目所述的混合气体,至少需要①、②中的一个反应参与或者共同参与,③也有可能同时参与.‎ 这样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mol≤n<4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即‎28.5g/mol<≤‎38g/mol.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5<≤38.‎ 故选B、C.‎ 点评: 本题以裂化为载体,考查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判断,难度较大,关键判断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范围.‎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1)已知氯有2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 5 种.‎ 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 10:9 ,中子数之比为 8:9 .‎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1)根据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它们两两结合生成氯化氢进行判断;‎ 先计算H2O和D2O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分子中质子数之比和中子数之比.‎ 解答: 解:(1)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H、D、T,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35Cl、37Cl,故氯化氢分子可能为:H35Cl、H37Cl、D35Cl、D37Cl、T35Cl、T37Cl,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38、37、39、38、40,则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种类有5种,故答案为:5;‎ 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9,所以质子数之比为10:9,中子数之比为10×8:9×10=8:9,‎ 故答案为:10:9; 8:9.‎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微粒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计算,侧重于原子结构的考查,注意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的两种同位素的组合,题目难度不大.‎ ‎17.已知一个‎12C的质量为a g,一个P2O3分子的质量为m g,一个P2O5分子质量为n 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O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解:因1个P2O5分子比1个P2O3多两个氧原子,所以其质量差恰好为2个氧原子的质量,也就是(n﹣m)g.因此,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n﹣m)g,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即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是(n﹣m)g÷=,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18.已知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量为 35.5+16n .‎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律进行解答,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对应的含氧酸根分别为ClO﹣、ClO2﹣、ClO3﹣、ClO4﹣,所以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为ClOn﹣,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 解: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律进行解答,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对应的含氧酸根分别为ClO﹣、ClO2﹣、ClO3﹣、ClO4﹣,所以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为ClOn﹣,氧的原子量为16,氯的原子量为35.5,所以该离子式量为35.5+16n,‎ 故答案为:35.5+16n;‎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式中化合价规律的应用,掌握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9.标准状况下224mL的某气体质量为‎0.32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多少?‎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及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来解答.‎ 解答: 解: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可得出,M===‎32g/mol,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答: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32.‎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把握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0.已知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0.717g/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 .‎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M=ρVm计算摩尔质量,再利用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来解答.‎ 解答: 解: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由M=ρVm可知,‎ M=‎0.717g/L×‎22.4L/mol=‎16g/mol,‎ 又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 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故答案为:16.‎ 点评: 本题考查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明确M=ρVm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简单.‎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1.在标准状况下,‎2.24L某气体的质量是‎3.2g,计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分析: 依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物质的量n==计算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 解答: 解:‎2.24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0.1mol,质量为‎3.2g,摩尔质量M===‎32g/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32g/mol,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故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答: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的计算应用,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22.自然界中氯化钠是由Na与Cl、Cl所构成的.已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求‎11.7g氯化钠中Cl的质量.‎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质量数,先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3517Cl和3717Cl的原子个数比,再根据原子个数比计算3717Cl的质量.‎ 解答: 解:‎11.7g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11.7g×=‎7.1g;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5.5是质量数分别为35和37的核素的平均值,可以采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其原子个数比;‎ ‎,3717Cl和3517Cl的原子个数之比为0.5:1.5=1:3,所以含3717Cl的质量=××100%×‎37g/mol=‎1.85g,‎ 答:‎11.7g氯化钠中Cl的质量为‎1.85g.‎ 点评: 本题以计算核素的质量为载体考查了同位素原子个数的计算,难度不大,明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是解本题的关键.‎ ‎23.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晶体,它的蒸气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是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X表示,对三种蒸气测定的结果是:‎ ‎(1)橙色蒸气的密度折算成标准状况后是‎11.34克/升,它的分子式为: S8;‎ 红棕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空气的6.62倍,则它的分子式为: S6;‎ ‎(3)无色蒸气的密度是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64倍,则它的分子式为: S4.‎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根据M=ρVm计算该SX蒸气的摩尔质量,据此计算x值,写出分子式.‎ 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据此计算SX蒸气的摩尔质量,计算x值,写出分子式.‎ ‎(3)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据此计算SX蒸气的摩尔质量,计算x值,写出分子式.‎ 解答: 解:(1)标准状况密度为‎11.34克/升,则SX蒸气的摩尔质量为‎11.34g/L×‎22.4L/mol=‎254g/mol,所以32x=254‎ 解得,x=8,所以为S8.‎ 故答案为:S8.‎ 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SX蒸气的摩尔质量为6.62×‎29g/mol=‎192g/mol,所以32x=192,解得x=6,所以为S6.‎ 故答案为:S6.‎ ‎(3)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SX蒸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64=‎128g/mol,所以 ‎32x=128,解得x=4,所以为S4.‎ 故答案为:S4.‎ 点评: 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等,难度中等,可利用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考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2‎ ‎【知识点的认识】‎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①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 ‎②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③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命题方向】本考点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 ‎【解题思路点拨】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①必须是化学反应; ‎ ‎②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指反应过程中 已经消耗的反应物,如果某些反应物质 在反应过程中有剩余,则剩余的部分 质量不能计入守恒关系中;‎ ‎③生成物的总质量应包括全部生成物(包括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质量,与此物质在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量无关.‎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根据以上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乙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  B. D物质代表着氧化物 ‎  C. 图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  D. 由图乙可总结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改变 ‎2.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已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 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  B. 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87:36‎ ‎  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  D. 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0mL XY气体与10mL Y2气体化合成10mL Z气体,则Z的分子式为(  )‎ ‎  A. X2Y4 B. XY‎2 C. X2Y6 D. X3Y ‎4.某温同压下,3LX2气体与1LY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LZ气体,则Z的分子式是(  )‎ ‎  A. X2Y2 B. XY C. X3Y D. XY3‎ ‎5.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  A. 物质的总质量 B. 元素种类 C. 原子数目 D. 分子数目 ‎6.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  A. C4H4S2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7.Cu2(OH)2CO3‎2A+CO2↑+H2O,反应中物质A的化学式为(  )‎ ‎  A. Cu(OH)2 B. Cu C. CuO D. Cu2O ‎8.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下列量值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 物质的种类 B. 原子总数 ‎  C. 分子总数 D. 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 ‎9.2mol Cl2与足量的元素A单质完全反应生成1mol AClX,则x值为(  )‎ ‎  A. 1 B. ‎2 C. 3 D. 4‎ ‎10.在化学反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  B. 反应前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 ‎  C. 溶液稀释前溶质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溶液稀释后溶质的物质的量 ‎  D. 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气体体积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气体体积之和 ‎11.在反应A2+2AB2=4AB中,‎1g A2与足量的AB2反应生成‎5g AB,则A2与AB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  A. 3:4 B. 4:‎3 C. 1:2 D. 2:1‎ ‎12.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  B. 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为‎5g ‎  C. 变化后生成B物质‎3g ‎  D. C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13.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0 3.20 4.00 0.5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0 0.50‎ ‎  A.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  B.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  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  D. 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为2﹕l ‎1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L X气体与‎1L Y气体反应后生成‎1L水蒸气和‎1L氮气,则X、Y分别是(  )‎ ‎  A. H2、N2O B. H2、N2O‎3 C. H2、N2O4 D. H2、NO2‎ ‎15.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11 未测 1 22‎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未测值为‎3g B. 丙一定是催化剂 ‎  C. 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 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二、填空题(共2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相同条件下,10mlA2气体与30mlB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ml某气体X,则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 ‎17.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M的质量之比为.‎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 ‎(1)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底部有两层(一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的新型“即热饭盒”.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即发生以下反应:Mg+2H2O═X+H2↑,X的化学式是,推断的依据是.‎ 在盒装月饼里,通常要放一小袋脱氧保鲜剂.将小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看到盛 放的灰黑色粉末变成红棕色.小纸袋中的物质可能是(填序号).‎ A.氮气 B.生石灰 C.铁粉 D.氢氧化钠 ‎(3)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人服用后可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根据以上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乙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  B. D物质代表着氧化物 ‎  C. 图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  D. 由图乙可总结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改变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 根据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图甲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了两种化合物,图乙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 解答: 解:A.图乙是一种物质的分子生成了两种物质的分子,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 B.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D含三种元素,故B错误;‎ C.据图可知,图甲中是水,化学式为H2O,是氯气,化学式是Cl2,反应生成的是盐酸,化学式为HCl,是次氯酸,化学式是HClO,故反应的方程式为H2O+Cl2=HCl+HClO,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质用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难度不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 ‎2.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已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 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  B. 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87:36‎ ‎  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  D. 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设待测质量为x,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19.7g+‎8.7g+‎31.6g+0.4=x+‎17.4g+‎3.6g,解得x=‎39.4g.‎ C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A、B、D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设待测质量为x,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19.7g+‎8.7g+‎31.6g+0.4=x+‎17.4g+‎3.6g,解得x=‎39.4g.‎ C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A、B、D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所以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故A正确;‎ B.反应过程中,B与D变化的质量比=(‎17.4g﹣‎8.7g):(‎3.6g﹣‎0.4g)=87:32,故B错误;‎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39.4g,故C错误;‎ D.设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a和c,则依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31.6g158c=‎19.7g197a,则A与C的计量数之比是1:2,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判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难度不大.‎ ‎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0mL XY气体与10mL Y2气体化合成10mL Z气体,则Z的分子式为(  )‎ ‎  A. X2Y4 B. XY‎2 C. X2Y6 D. X3Y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物质的组成专题.‎ 分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化学反应遵循原子守恒.‎ 解答: 解:20mLXY气体与10mLY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mLZ气体,所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值比=2:1:1,即2XY+Y2=Z,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相等,所以Z为X2Y4.‎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这一结论以及化学反应遵循原子守恒的思想,难度不大.‎ ‎4.某温同压下,3LX2气体与1LY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LZ气体,则Z的分子式是(  )‎ ‎  A. X2Y2 B. XY C. X3Y D. XY3‎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物质的组成专题.‎ 分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化学反应遵循原子守恒.‎ 解答: 解:3LX2气体与1LY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LZ气体,所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值比=3:1:2,即3X2+Y2=2Z,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相等,所以Z为X3Y.‎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这一结论以及化学反应遵循原子守恒的思想,难度不大.‎ ‎5.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  A. 物质的总质量 B. 元素种类 C. 原子数目 D. 分子数目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以知道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元素的种类是一定不变的;故B错误.‎ C、因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物质的总质量;两个一定变: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6.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  A. C4H4S2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没有变化;‎ 利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推断反应物X物质噻吩的化学式.‎ 解答: 解:噻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 反应后的生成物质中C、O、S、H各元素的质子个数依次为:4、12、1、4;‎ 而反应前的生成物中已知6O2中含有12个O原子;因此反应物X噻吩的分子中应含有4个C原子、4个H原子和1个S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4H4S.‎ 故选:C.‎ 点评: 考查质量守恒,难度不大,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的原则,进行推断.‎ ‎7.Cu2(OH)2CO3‎2A+CO2↑+H2O,反应中物质A的化学式为(  )‎ ‎  A. Cu(OH)2 B. Cu C. CuO D. Cu2O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 解: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铜、氧、氢、碳原子的数目分别是:2、5、2、1,反应后氧、氢、碳原子的数目分别是3、2、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得出x的化学式是CuO,‎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X的组成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下列量值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 物质的种类 B. 原子总数 ‎  C. 分子总数 D. 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元素的种类;物质的质量总和;各种原子的数目;而分子的种类是一定变化的.‎ 解答: 解:A、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化学变化中各种原子的数目,所以原子总数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 C、化学变化中分子总数可能变化,可能不变,可根据化学计量数判断,故C错误;‎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有的吸收能量,有的反应放出能量,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难度不大.‎ ‎9.2mol Cl2与足量的元素A单质完全反应生成1mol AClX,则x值为(  )‎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守恒法.‎ 分析: 根据Cl原子守恒计算AClX中x的值,据此判断.‎ 解答: 解:2mol Cl2与足量的元素A单质完全反应生成1mol AClX,氯气完全反应,氯元素全部转移到AClX,中,所以由Cl原子守恒可知:2mol×2=1mol×x,‎ 解得x=4,‎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难度较小,关键在于氯气完全反应,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意义与微观意义.‎ ‎10.在化学反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  B. 反应前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 ‎  C. 溶液稀释前溶质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溶液稀释后溶质的物质的量 ‎  D. 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气体体积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气体体积之和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不一定等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B、质量守恒定律,在宏观上,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在微观上,反应物中原子的种类与个数等于生成物中原子的种类与个数.‎ C、溶液稀释前后,改变的是溶剂,不变的是溶质.‎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随分子数变化.‎ 解答: 解:A、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等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也可能不等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故A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根据原子守恒知,反应前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故B正确;‎ C、溶液稀释前后,溶剂发生变化,溶质不变,故C正确.‎ D、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原子守恒、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AD选项即可.‎ ‎11.在反应A2+2AB2=4AB中,‎1g A2与足量的AB2反应生成‎5g AB,则A2与AB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  A. 3:4 B. 4:‎3 C. 1:2 D. 2:1‎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参加反应AB2的质量,再利用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之比,据此解答.‎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AB2的质量为:‎5g﹣‎1g=‎4g,‎ 设A2与AB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x和y,则:‎ A2+2AB2=4AB x 2y ‎1g4g 所以,x:2y=‎1g:‎‎4g 即x:y=1:2,‎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本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12.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  B. 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为‎5g ‎  C. 变化后生成B物质‎3g ‎  D. C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由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可知C为反应物,B、D为生成物.‎ 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30g,生成的D的质量为‎22g,生成的B的质量为‎33g﹣‎30g=‎3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为生成物,生成的A的质量为‎30g﹣‎22g﹣‎3g=‎5g.‎ 所以反应为分解反应,该反应可表示为C→A+B+D.‎ 解答: 解:由物质的质量变化可知C为反应物,B、D为生成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30g,生成的D的质量为‎22g,生成的B的质量为‎33g﹣‎30g=‎3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为生成物,生成的A的质量为‎30g﹣‎22g﹣‎3g=‎5g.所以反应为分解反应,该反应可表示为C→A+B+D.‎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判断分解反应的反应物C中所含元素应是生成物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故A正确;‎ B、A为生成物,生成的A的质量为‎30g﹣‎22g﹣‎3g=‎5g,所以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为‎30g+‎5g=‎35g,故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生成的B的质量为‎33g﹣‎30g=‎3g,故C正确;‎ D、物质C由A、B、D三种物质化合生成,则C物质一定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考查质量守恒定律,难度不大,根据物质的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判断A是生成物是解题的关键.‎ ‎13.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0 3.20 4.00 0.5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0 0.50‎ ‎  A.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  B.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  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  D. 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为2﹕l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催化剂的作用.‎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AB、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量增加了‎3.2克,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0.64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反应物还少‎3.2g﹣‎0.64g=‎2.56克,所以a是反应物,反应后物质a的质量为‎6.40g﹣‎2.56g=‎3.84g,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物质a与物质b的质量比为2.56:0.64=4:1,从而可以解答.‎ 解答: 解:A、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量增加了‎3.2克,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0.64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可能是做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反应物还少‎3.2g﹣‎0.64g=‎2.56克,所以a是反应物,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a质量为‎3.2g﹣‎0.64g=‎2.56克,所以反应后物质a的质量为‎6.4g﹣‎2.56g=‎3.84g,故B错误;‎ C、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所以是化合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故C正确;‎ D、物质a与物质b的质量比为2.56:0.64=4:1,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所以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为2﹕l,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考查质量守恒定律,难度中等,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1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L X气体与‎1L Y气体反应后生成‎1L水蒸气和‎1L氮气,则X、Y分别是(  )‎ ‎  A. H2、N2O B. H2、N2O‎3 C. H2、N2O4 D. H2、NO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守恒法.‎ 分析: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和原子个数守恒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等的分子数,即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原子个数守恒,该题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molX气体与1molY气体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和1mol氮气,1mol水蒸气和1mol氮气含有2molH,1molO,2molN,满足这个要求的反应物只有A. ‎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阿伏伽德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15.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11 未测 1 22‎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未测值为‎3g B. 丙一定是催化剂 ‎  C. 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 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反应物的质量减小,生成物的质量增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小,故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故乙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减小为‎25g﹣‎11g=‎14g,乙的质量增加为‎22g﹣‎5g=‎17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可知乙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7g﹣‎14g=‎3g,所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15g﹣‎3g=‎12g.丙的质量未变化,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是催化剂.据此判断.‎ 解答: 解:反应物的质量减小,生成物的质量增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小,故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故乙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减小为‎25g﹣‎11g=‎14g,乙的质量增加为‎22g﹣‎5g=‎17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知乙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7g﹣‎14g=‎3g,所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15g﹣‎3g=‎12g.丙的质量未变化,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是催化剂.‎ A、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7g﹣‎14g=‎3g,所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15g﹣‎3g=‎12g,故A错误;‎ B、丙的质量未变化,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是催化剂,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7g﹣‎14g=‎3g,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25g﹣‎11g=‎14g,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7g﹣‎14g=‎3g,所以甲与乙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考查质量守恒定律,难度不大,根据质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及生成物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2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相同条件下,10mlA2气体与30mlB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ml某气体X,则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 AB3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物质的组成专题.‎ 分析: 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根据原子守恒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 解: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化学方程式可写成A2+3B2═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或原子守恒,每个X分子中有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即分子式为AB3 .‎ 故答案为:AB3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知识,难度不大.‎ ‎17.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M的质量之比为 16:9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条件“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以及R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M的质量;‎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生成的Y的质量=R的质量+M的质量﹣X的质量,然后写出两者的比即可.‎ 解答: 解:①应为根据已知条件“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R:‎2M=22:=22:18,‎ 设生成的M的质量为a,‎ ‎∴22:18=‎4.4g:a,‎ 解之得:a=‎3.6g;‎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Y的质量=‎4.4g+‎3.6g﹣‎1.6g=‎6.4g;‎ ‎∴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6.4g:‎3.6g=16:9.‎ 故答案为:16:9.‎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 ‎(1)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底部有两层(一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的新型“即热饭盒”.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即发生以下反应:Mg+2H2O═X+H2↑,X的化学式是 Mg(OH)2,推断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在盒装月饼里,通常要放一小袋脱氧保鲜剂.将小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看到盛 放的灰黑色粉末变成红棕色.小纸袋中的物质可能是 C (填序号).‎ A.氮气 B.生石灰 C.铁粉 D.氢氧化钠 ‎(3)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人服用后可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就可计算出生成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反应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差,就是X的化学式中含有的元素的原子个数.然后根据OH﹣为碱性离子,Mg化合价为+2,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根据脱氧保鲜剂需要吸氧,并且根据颜色变化考虑;‎ ‎(3)碳酸钙和盐酸法师复分解反应,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解答: 解:(1)因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发生金属镁与水的化学反应,该反应放出热量,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由反应为Mg+2H2O═X+H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反应前:1个Mg、4个H、2个O,而反应后:1个Mg、4个H、2个O,比较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知道,X中含有1个Mg、2个H,2个O,则化学式为Mg(OH)2,‎ 故答案为:Mg(OH)2;质量守恒定律;‎ 脱氧保鲜剂需要吸氧,所给物质中只有铁与氧气反应,并且生成的铁锈是红棕色,‎ 故选C;‎ ‎(4)反应物是碳酸钙和氯化氢,生成物是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 本题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为信息来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等知识,明确能量守恒及质量守恒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注意铁可以做脱氧剂,题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