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必考点21 “以我为主”的神经调节
依纲排查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1)如何在反射弧中判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怎样验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功能?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膜电位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间是如何传导的?各有什么特点?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人类的言语区及相应的损伤症。
1.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________是其结构基础。
(2)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可以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3)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2.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
(1)ab段,神经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主要是由________跨膜运输导致的。
(2)bc段,神经细胞受刺激时(b点),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出现反转,表现为外负内正,原因主要是________通道开放,________内流。
(3)cd段,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主要是由________通道开放,________外流导致的。
(4)d点以后,恢复为静息电位。
3.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突触前膜、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
(2)信号变化:电信号→________________→电信号。
(3)与神经递质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突触前膜)。
(4)传递特点: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 神经调节的相关判断
1.判断下列叙述
(1)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14·海南,11A)( )
(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 )
(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2013·海南,19C)( )
(4)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 )
(5)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课标全国,5D改编)( )
(6)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改编)( )
(7)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海南,9C)( )
(8)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D)( )
(9)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2014·江苏,11A)( )
(10)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2014·江苏,11C)( )
(1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2012·新课标,4D)( )
题组二 反射的类型及反射弧的判断
2.(2014·安徽,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3.(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4.右面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判断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上传导方向的三大方法
(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
题组三 分析兴奋的传导机制
5.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计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6.(2015·潍坊模拟)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7.(2015·江苏,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8.(2015·泉州模拟)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
C.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
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
1.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
(1)K+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
(2)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
2.指针偏转判断方法
(1)有电位差——检测到膜电位,指针偏转。
(2)无电位差——检测不到膜电位,指针不偏转。
(3)偏转次数——指针偏转方向取决于电流的方向,产生几次电位差,指针偏转几次。
题组四 聚焦实验探究,突破难点问题
9.(2014·浙江,31)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 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
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神经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骨骼肌和神经;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
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11.(2015·福建,27)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_____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_________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提醒:完成作业 考点过关练21
二轮专题强化练
考点过关练21
“以我为主”的神经调节
1.(2015·银川一模)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2.下图1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图2是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B.图2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C.图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只能由左到右
D.图1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3.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下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处的Na+浓度比甲处低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4.(2015·保定高三调研)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推断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 )
A.抑制细胞呼吸 B.降低K+的通透性
C.增大Na+的通透性 D.降低Na+的通透性
5.在用脊蛙(去掉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分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6.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如果如下:
刺激类型
刺激强度
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感觉类型
感觉强度
针刺激
较小
刺痛
较弱
较大
较强
热刺激
较低
热感
较弱
较高
较强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_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__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____________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有些人由于外伤使意识丧失,出现小便失禁,最可能是__________受损。
学生用书答案精析
专题八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必考点21 “以我为主”的神经调节
核心提炼
1.(1)反射弧
2.(1)K+ (2)Na+ Na+ (3)K+ K+
3.(1)突触间隙 (2)化学信号 (4)单向传递
题组突破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C
3.C [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4.C [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有反应,但不是反射活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该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③为脊髓,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5.C [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的检测需要将电极一侧放在膜外,另一侧放在膜内,A错误;神经纤维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即从a→b,B错误;在图乙中的t1时,兴奋传至a点,电流计指针偏向一侧,在t3时刻,兴奋传至b点,电流计指针偏向另一侧,C正确;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的结果,D错误。]
6.A [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故选A。]
7.D
8.B [
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血钙过高会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引起肌无力;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乙酰胆碱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会导致肌肉舒张;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只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瞬间增加,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因此肌肉不会持续收缩。]
9.(1)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
思路
预测结果
结果的原因分析
①
是
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②
否
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
③
是
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④
否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⑤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解析 (1)
实验
预测结果
原因分析
①
发生屈腿反应
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弧完整,可以发生屈腿反应
②
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
从刺激到作出反应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此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
③
收缩
电刺激可以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兴奋,引起收缩
④
不能
腓肠肌是效应器,兴奋是沿着反射弧的方向单向传递的,不可逆
(2)因为实验材料是捣毁脑的脊蛙,若①②两个实验都没有发生屈腿反应,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若①②两个实验都发生了屈腿反应,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为了进一步验证,应该加上第⑤项损毁脊髓的对照实验。
10.(1)不属于 (2)不能
(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解析 (1)
根据反射的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刺激、有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故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如传出神经受损,则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测不到电位;如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不会收缩,如部位d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应测到电位,但传不到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
11.(1)缺氧时间 (2)外 降低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解析 (1)从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可以得出自变量是缺氧时间,因变量是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2)静息电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据曲线图分析静息电位数值为负值,因此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定义为0 mV。据柱形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缺氧时间由0 min变为20 min,阈强度由29 pA变为34 pA,即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变大,说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3)据柱形图分析,缺氧处理20 min时,阈强度大约为34 pA,因此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由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减少,将影响需要消耗细胞内能量的主动运输,这可能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机制之一。
二轮专题强化练答案精析
专题八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过关练21 “以我为主”的神经调节
1.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仍然有离子进出,如K+外流,所以选A。]
2.D [图1中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会导致乙产生兴奋或抑制;图2丁区域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既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3.B [图1中的电极置于膜的内外两侧,根据Na+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分布可知,乙处的Na+浓度远大于甲处的;图2中的电极都置于膜外,因膜外的电位相同,则所测电压为0 mV;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随着兴奋的传导,两个电极不同时兴奋,所以每个电极所处位置兴奋时,与另一个电极之间具有电位差,于是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右侧电极处能兴奋而左侧电极处不能,所以会检测到一次电位变化。]
4.B
5.C [据破坏前的实验结果分析:①若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被破坏,破坏后刺激右后肢,左后肢应发生收缩;②若只是效应器被破坏,破坏后刺激左后肢,右后肢应发生收缩。所以,被破坏的是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6.(1)外正内负 神经冲动 (2)感受器 频率 (3)大脑皮层
(4)大脑皮层
解析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表现为静息电位,其特点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不同反射弧中感受器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人类的所有感觉均在大脑皮层形成,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4)意识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排尿中枢位于脊髓,由于外伤使意识丧失,出现小便失禁,说明脊髓功能正常,最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