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6 新人教版必修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青岛一模)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
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1871年德国实现了统一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与“19世纪80年代”时间上不符,排除A、C两项,德国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皇帝拥有国家大权,B项错误。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故选D项。
2.(2014·临沂一模)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在《经济和谐》序言中写道:“政府活动基本限于保证秩序、安全和正义。”“越过这个限度,就是对良心、智力和劳动——一句话,对人类自由的侵占。”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相似( )
A.圣西门 B.马克思
C.凯恩斯 D.亚当·斯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主义思想。从材料“政府活动基本限于保证秩序、安全和正义”可以看出作者主张政府的职能只是“守夜人”的角色,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这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一致,他著有《国富论》一书,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故选D项。
3.(2014·荆州质检)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权威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
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依据时间“1936年”和“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涉及政府权威、工会法和南部地区,排除A、B、D三项。
4.(2014·江西红色六校联考)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由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措施。成立“资源保护队”的作用:一方面缓解了就业压力,提高了社会的购买力,刺激消费,稳定社会;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选C项。
5.(2014·潍坊一模)罗斯福提出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为实现上述主张,新政采取的措施是( )
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②推行以工代赈
③发放紧急救济资金 ④整顿财政金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以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项符合题意。
6.(2014·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1945年7月,艾德礼政府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从1945年到1951年,约占国民经济部门的20%实现国有化。1974年3月,威尔逊工党政府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到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5%,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8.1%。然而,两次国有化导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攀升等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被世人称为“英国病”。“英国病”的主要病因是( )
A.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较少
B.二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英国实行国有化违背了历史潮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作用减弱
[答案] D
[解析] 二战后英国推行“经济计划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之一。然而,两次国有化导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攀升等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表明国家干预政策的作用减弱。故选D项。
7.(2014·兰州一中)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
A.调节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
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美元贬值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A项是为了减少工业生产的盲目性,进行计划指导;B项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D项是为了刺激美国商品出口;C项是直接有利于改善工人阶级的境遇,符合题干中“牧师面貌”,而实际上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故应选C项。
8.(2014·湖南十三校联考)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的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以及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命题者借助学者研究成果,呈现了不同于教材的内容:大危机中,美国总统胡佛并没有一味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而是进行了“有限的干预”;其做法还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所以答案选C项。
9.(2014·南京、盐城一模)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在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国内有学者对新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认为新政是对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否定,而且认为会对美国的民主政治构成冲击,所以选C项。
10.(2014·南京、盐城一模)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认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
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改变 ②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③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 ④分配制度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与新经济政策相比,在过渡方式、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故选D项。
11.(2014·潍坊一模)“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人民资本主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的含义是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以建立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这正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选A项。
12.(2014·荆州质检)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 )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
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故选D项。
13.(2014·江西红色六校联考)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D.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从材料“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可以看出斯大林主张废除新经济政策,反对私人资本,即主张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均未体现。
14.(2014·潍坊一模)苏联人萨哈罗夫1970年“呼吁”:“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除去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注定无效的。”材料中的“障碍物”主要是指( )
A.斯大林体制 B.农业集体化
C.单一公有制 D.指令性计划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依据“1970年”可知,当时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弊端日益成为苏联社会发展的桎梏。故选A项。B项是斯大林体制确立的措施,C、D两项是斯大林体制的表现。
15.(2014·郑州一模)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本,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这种做法(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纠正了经济政策的弊端
C.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
D.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以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本,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文字信息表明苏联经济建设将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走合作化和集体化的道路,这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斯大林体制”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举措。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斯大林体制的特征。
16.(2014·乌鲁木齐一诊)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一事件也影响到了中国。吴冷西在《忆毛主席》中这样写道:“赫鲁晓夫这次揭了盖子,又捅了篓子……”对“揭了盖子”解析正确的是( )
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束缚
B.破除了对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
C.苏联放弃与美国的对抗
D.苏联走上了全面纠正错误的斯大林模式之路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改革以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叙述可知,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批判,但没有全面纠正、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也没有放弃与美国的对抗,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7.(2014·潍坊一模)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 D.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美元贬值,反映了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故选D项。
18.(2014·临沂一模)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二战后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法,不但不能解决经济危机,还加剧了危机并造成了国际局势的进一步紧张。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二战后成立了关贸总协定。故选C项。
19.(2014·吉林实验中学一模)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中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民族的生活差异凸显
B.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C.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异
D.19世纪末形成了两个对峙的军事集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迪斯累利所说的是世界处于彼此隔绝状态的情况。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打破彼此隔绝状态;殖民扩张的进行加快了彼此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扩展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形式的一致性促使了政治、法律、思想和生活习惯的统一性。故应选B项。
20.(2014·延边质检)福特公司应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建立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机器撞开了大门……其成果就是制成了各种“全球性汽车”。通过这些汽车,福特公司再一次树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表明汽车的制造竟可以怎样达到尽可能最大的效益:所进行的改造节省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开支,并可望削减成千上万个高技能的报酬优厚的工作岗位,它们原属于那些经理们、工程师们和推销人员。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B.全球化统一了制造业的标准
C.全球化优化了资源配置
D.全球化带来了失业等问题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技术条件,全球化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失业问题。全球性汽车只是说明其影响之大,并不意味着制造业标准的统一。故B项符合题意。
21.(2014·临沂一模)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这主要得益于( )
A.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D.美国称霸全球战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建设。二战前,欧洲国家战争频繁发生,但是战后各国相安无事,主要原因在于实现了一体化建设,1967年成立了欧共体,加强各自在货币、能源、科技和市场方面的合作,欧盟的成立更是加强了这一趋势。故选C项。
22.(2014·潍坊一模)下图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________处应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题干招标公告中的内容正体现了世界银行的宗旨。故选D项。
23.(2014·青岛一模)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里,保留有白菜种子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B
伏尔泰倡导的开明君主制
为1787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C
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发达,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D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始启动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B项错误;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项错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4.(2014·江西红色六校联考)“以跨国公司为象征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本土文化强力反弹这一假设,在观念上是浅薄的,也并没有获得实证经验的支持。东亚地区的麦当劳成功的秘诀即在于其本地化。换言之,不仅有同质化、规范化和统一性,这家跨国企业也能作出明智的判断,结合当地的条件,使该公司能在以素食为主的印度与中国开拓发展。”材料主张( )
A.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推动者
B.全球化与本土文化不可调和
C.中国与印度已被纳入全球化
D.尊重本土化更有助于全球化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以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看,材料通过麦当劳在中国和印度成功发展的事例,说明跨国公司在推进全球化过程中,只有尊重本土文化,才能实现发展。故选D项。
25.(2014·眉山一诊)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战略东移”,霸权形象展露无余。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从古代的罗马帝国到19世纪的英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凭借军事力量,辅以行政手段和不平等贸易,直接劫掠其他国家和民族。当代美国与历史上的霸权国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A.凭借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获取最大利益
B.依靠掌握国际金融、贸易体系获取最大利益
C.依靠出口贸易获取最大的利益
D.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取最大利益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以及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A项是美国与其他国家建立霸权的共同点;C项是荷兰的道路;D项是英国的道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6分。共50分。)
26.(11分)(2014·昆明一中期末)亚当·斯密一贯倡导:人类的利己行为可以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达到人类整体的福利。就是这个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的同时也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赞美人类的同情心和道德,从而引出了所谓的“斯密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所谓的新政,那将是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将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胡佛的竞选总统演说《社会保障法》(1935年8月)
材料三 第1节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苦老人提供财政资金,特批准拨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9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用款项。
第301节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准许拨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00万美元,并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4900万美元……
第401节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贫苦的儿童提供财政补助,特此批准拨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24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用款项。
第501节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妇幼保健设施,特准从截止于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起,拨予每一会计年度380万美元。
——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材料中“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的理论根源是什么?(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在市场经济制度问题上的不同及其后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斯密问题”的理解。(6分)
[答案] (1)缺陷:工人阶级和弱势群体生活困难(没有社会福利机制);缺乏政治诉求的渠道。(2分)不利影响:经济上贫富差距拉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技术革新运动;政治上社会矛盾尖锐、激化,工人运动兴起。(2分)理论根源: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分)
(2)不同:材料二反对对市场经济制度进行改革,认为对市场的干预会产生专制。(1分)后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1分)材料三运用立法的形式,确保国家提供资金,对老人、失业者和妇女儿童进行救助。(1分)后果:在没有根本改变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保护了民主制度,缓解了经济危机。(1分)斯密其实是主张资本家在利用自由市场牟取暴利的同时,还应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然,市场利益与社会责任都离不开国家、社会机制的形成与干预。(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等信息分析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分析不利的影响要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进行。政治上社会矛盾不断地扩大,工人运动不断,经济上由于工人阶级的贫困,也不利于扩大社会生产。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材料中“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的理论根源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被证明有很大的缺陷。第(2)问,材料二体现的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放任、自由竞争,政府的权限很小,经济危机频繁发生。但是在材料三中体现的是罗斯福干预经济的思想,由国家提供救助,帮助年老、体弱和无依靠的人,缓和了社会矛盾,渡过了危机。对“斯密问题”的理解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作答。
27.(11分)(2014·郑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要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NeilGilbert,Paul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 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3分)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5分)
[答案] (1)大规模失业现象受到遏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福利项目覆盖到人生的各种风险;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扩展到全民;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步提高。(3分)
(2)福利国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沉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失业危机严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3分)
(3)积极作用:保持政局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资合作;改善人类福利。(3分)消极影响:增加政府负担;滋生惰性。(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可直接概括出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即大规模失业现象受到遏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福利项目覆盖到人生的各种风险;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扩展到全民;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步提高。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可直接概括出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危机,即福利国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沉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失业危机严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第(3)问,总结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出有关福利制度的启示,即积极作用:保持政局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资合作;改善人类福利。消极影响:增加政府负担;滋生惰性。
28.(12分)(2014·江西红色六校联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的力量对比此起彼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美国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美国……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
──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
材料三 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对比表
1979年
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工业总产值(%)
100
37.8
9.45
10.1
6.5
出口贸易(%)
100
15.2
6.9
12.2
6.4
黄金外汇储备(%)
100
15.5
5.2
14.6
5.3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最终战略目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现“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有利条件,(2分)并概述该体系实现的具体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和格局呈现出什么变化?(3分)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1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时代背景。(2分)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怎样的经济格局?(1分)
[答案] (1)意图:领导世界(或称霸世界)。(1分)
有利条件: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2分)
表现: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或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货币组织);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或关贸总协定)。(2分)
(2)力量对比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2分)
格局变化: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1分)
影响力: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或冲击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答任意一点即可)
(3)背景: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分)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1分)格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第(1)问,从材料“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可以看出美国的战略目的。美国实现“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有利条件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欧洲衰落和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美国领导世界的重要表现是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第(2)问,从材料三和材料二的对比可以看出美国的领导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3)问,从材料“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分析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时代背景。中国的经济结构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
29.(16分)(2014·安徽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福雷斯特·戴维斯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罗斯福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逝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总统,他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丘吉尔对战后世界结构的第一个设想是实现在英国领导下的欧洲统一,建立欧洲地区联邦。丘吉尔主张成立一个世界性组织,下面分设欧洲、美洲、太平洋地区三个委员会。英国可以通过组织经济、政治和军事联合体在欧洲委员会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英属殖民地、附属国在太平洋地区委员会中发挥作用,以此来保证其国际地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 怀特计划规定建立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一个是联合国家与联系国家稳定基金,二是联合国家与联系国家复兴与开发银行,重点在于稳定基金方面。就稳定基金而言,计划规定通过各国认缴筹集资金50亿美元,包括黄金、各国本国货币与政府有价证券。……基金的资金只用于向处于临时性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提供短期贷款,即用于纠正暂时性的不平衡。关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凯恩斯所提建议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国际清算同盟。所有的外汇都集中在各国中央银行手中,国际交易则在与国际清算银行设有黄金账户的中央银行之间结算。各国货币按清算银行发行的货币班柯(Bancor)定值,班柯则按黄金定值,非经协议不得改变。
──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和丘吉尔设想的战略意图和结果怎样?指出该蓝图“经济秩序”建立的经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该蓝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条件。(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的“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在宗旨和内容上的主要异同。(7分)
(3)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怀特计划为蓝本、凯恩斯计划为补充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说明其理由。该“蓝本”反映了什么?(3分)
[答案] (1)罗斯福战略意图:攫取世界霸权。(1分)丘吉尔设想的核心思想:继续维护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1分)
结果:英国不得不接受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分)建立的经过:1944年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分)
有利条件: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1分)不利条件:美苏开始了冷战,苏联未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1分)
(2)宗旨:“怀特计划”要把英镑排挤出“世界货币”之外,由美国凭借其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从而取得世界经济的霸权地位。(1分)“凯恩斯计划”:与美国共同分享国际金融霸权。(1分)
同:两者都主张创立一个国际货币机构;在自由汇兑原则下稳定汇率。(1分)
异:第一、凯恩斯主张建立一个国际清算联盟(“世界中央银行”);(1分)怀特主张建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1分)第二、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通用货币“班柯”。(1分)怀特强调美元的中心地位。(1分)
(3)说明:蓝本:依据《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1分)补充:《布雷顿森林协议》采纳凯恩斯的设立“国际清算同盟”作为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的补充。(1分)反映:反映了当时英国实力的下降和美国实力的上升。(1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1)问,只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材料中二者的异同。还要注意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从企图、目的、说明、补充等角度回答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中怀特计划和凯恩斯的建议,联系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归纳出两者的相同点即可。
相关文档
- 高考试题——安徽卷文综Word版含答2021-05-1310页
-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专项训练1Word含2021-05-1319页
- 新课标高考二轮备考抓分点透析文专2021-05-1323页
- 2015-2017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2021-05-1315页
- 2019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世界地2021-05-132页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识记普通2021-05-1312页
- 高考2011高考数学分类测试复数2021-05-135页
- 2016江苏高考英语动词短语总结2021-05-137页
- 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21-05-1317页
- 福建省春季高考数学高职单招模拟试2021-05-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