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4年版高考语文三轮考前练习题目之一我来命题目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我来命题 ‎ (一)我来命制文言翻译题 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请依据考纲说明从每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三句作为翻译题,并给出正确译文和评分标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倨,忤御史,调茌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搤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规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搒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之。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愍。‎ ‎(节选自《明史·沈炼传》)‎ 请依据以上材料命制三道翻译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示例:‎ ‎(1)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4分)‎ 正确译文:(沈炼)每次饮酒总是叉开两腿在座上大笑,旁若无人。‎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1分;“辄”“箕踞”之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4分)‎ 正确译文:对于忠义之人的好的计谋,(他)却千方百计地阻挠实行;对于阿谀奉承的人,(他)却想办法引荐上去。‎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1分;“沮”“引”之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3)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4分)‎ 正确译文:塞外的人向来正直淳朴,又都熟知严嵩的恶迹,都争着咒骂严嵩来让沈炼高兴。‎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1分;“谂知”“詈”“快”之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沈炼,字纯甫,浙江会稽人。中嘉靖十七年进士。被授予溧阳知县的职务。因为行为亢直倨傲,触犯了御史,被调往茌平。因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任知县,后来入朝做了锦衣卫经历。‎ 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疏纵狂放。每次饮酒他总是叉开两腿在座上大笑,旁若无人。锦衣卫帅陆炳对他很好。陆炳与严嵩父子的交情最深,因此沈炼也经常陪同严世蕃一起饮酒。严世蕃经常用酒虐待在座客人,沈炼心里感到很不平,所以总是跟严世蕃对着干,严世蕃对他也有所忌惮,并不跟他计较。‎ 这时恰逢赶上俺答侵犯京师,致书明朝廷,让朝廷给它进贡,书信中有许多辱谩朝廷的话。于是让廷臣讨论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司业赵贞吉请求朝廷不要应允俺答的无理要求。廷臣里没有一个敢赞同赵贞吉的,唯独沈炼赞同他。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朝廷用一万骑兵护卫先祖陵墓,用一万骑兵护卫通州的军事储备,而集中勤王的军队十多万人,在俺答军队疲倦地回军时发动进攻,一定可以取得大的胜利。可是嘉靖帝并不省悟。‎ 严嵩受到嘉靖帝的宠爱,执掌大权,边疆大臣都争着给他行贿。等到他们失误了战事,害怕被治罪,给严嵩行贿就更加厉害。沈炼为此时时地扼腕叹息。一天,沈炼陪同尚宝丞张逊业饮酒,饮酒过程中言及严嵩,情绪激昂地咒骂他,哭得眼泪淌满了自己的脸。于是上疏说:“现在大学士严嵩,其贪婪之性已经是病入膏肓,愚蠢卑鄙之心比铁石还硬。当这种因外寇入侵导致陛下忧虑从而臣子感到耻辱的非常时期,没听说他严嵩延请、拜访贤能之人,向他们咨询有关方略,只听说他与儿子严世蕃为自己图谋利益。对于忠义之人的好的计谋,他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挠实行;对于阿谀奉承的人他总是想办法给引荐上去。他收取贿赂,卖官鬻爵,市恩结客。”嘉靖帝览疏后大怒,打了他几十大板,把他贬到保安为民。‎ 到达保安后,却没有房子住。有一个商人打听到他得罪的原因后,把他请到自己家里住下了。里中长老也每天给他送来柴米,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沈炼把忠义大节讲给他们听,他们都非常高兴。塞外的人向来比较正直淳朴,又都熟知严嵩的恶迹,都争着咒骂严嵩来让沈炼高兴。沈炼大喜,每天跟他们一起咒骂严嵩,竟习以为常了。并且他还扎缚了几个草人,做成李林甫、秦桧及严嵩的样子,喝醉了就聚集子弟们用箭攒射这些奸臣模样的草人。有时还骑马到居庸关口,面向南方,用手指着大骂严嵩,并且痛哭一场后,才回去。咒骂严嵩的这些话渐渐地传到了京师,严嵩非常恼怒,于是寻思报复沈炼的办法。‎ 后来严嵩事败了,严世蕃也被诛杀了。严世蕃在临刑的时候,沈炼在保安所教子弟现在太学的人,把沈炼的姓名、官爵署在了一条帛上,把它挑到街市上。眼看着把严世蕃的头砍下来后,大叫道:“沈公可以瞑目了!”于是大哭一场后,离去了。‎ 穆宗隆庆初年,诏令褒奖那些敢于直言的人。于是追赠沈炼为光禄少卿,熹宗天启初年,赠给沈炼“忠愍”的谥号。‎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春(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上幸东都。‎ 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成,上徙御之。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弘机坐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公元688年)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道过宁州,宁州父老迎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 ‎(选自《资治通鉴》)‎ 请依据以上材料命制三道翻译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示例:‎ ‎(1)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4分)‎ 正确译文:现在按法令所规定的,并不至于判处死刑,而陛下却特意要杀了他们,这使得法令不为人所信任,人们要怎么办才好呢?‎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1分;“是”“被动句式”“措”之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4分)‎ 正确译文:(陛下)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2分;“曲”“诫”之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3)宁州父老迎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4分)‎ 正确译文:宁州父兄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吗?”‎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2分;“劳”“活”之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初七),大理寺奏报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所犯的罪应当除去作官的身份,高宗特别下令要处死他们。大理丞太原狄仁杰上奏说:“两人犯的罪不应当处死。”高宗说:“善才等人砍伐昭陵柏树,我如果不杀他们就是不孝。”狄仁杰仍然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狄仁杰说:“冒犯皇上的威颜,直言规劝,自古以来都认为很困难。臣却认为遇到桀、纣当然困难,但遇到尧、舜却很容易。现在按法令所规定的,并不至于判处死刑,而陛下却特意要杀了他们,这使得法令不为人所信任,人们要怎么办才好呢?况且张释之说过:‘假设有人盗窃长陵的一捧土,陛下要怎样处理?’现在以一株柏树之故就杀了两位将军,后代人要说陛下是怎样的人物呢?臣不敢接受皇上诏令的原因,是害怕把陛下置于丧失仁义道德的境地,而且在九泉之下也没有脸面面对张释之的缘故。”唐高宗的怒气这才消解,权善才、范怀义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几天以后,朝廷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春季(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二十八),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阳。‎ 司农卿韦弘机营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制作的规格雄壮华丽。上阳宫临近洛水,修造长廊连绵一里长。宫殿落成后,高宗迁宫前往居住。侍御史狄仁杰上书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奢侈无度,弘机因而被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但高宗特别地宽恕了他,仁杰说:“国家虽然缺乏英才,难道会缺少王本立这类人吗!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王本立终于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公元688年)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查为越王李贞的同党,应该坐罪的有六七百家,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催促要行刑。狄仁杰暗中奏报说:“这些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臣想公开地上奏,似乎在为叛逆者申诉,但是知道真情却不报,又担心乖违了陛下仁慈怜恤的旨意。”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这些人路过宁州时,宁州父兄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吗?”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 ‎(二)我来命制诗歌鉴赏题 鉴赏评价 D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2)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2)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依据考纲说明命制两道诗歌鉴赏题,并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出题。‎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请依据以上材料命制两道诗歌鉴赏题。‎ ‎(1)(从表达技巧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思想感情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 正确答案: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正确答案: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评分标准:4分。分号前后各2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按要求出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从炼字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技巧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 正确答案: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评分标准:每个动词2分,共4分。‎ ‎(2)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正确答案: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评分标准:点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三)我来命制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请依据考纲说明出题,并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军 礼 王培静 ‎①七月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下了一场中雨没两天,昨天晚上开始,这瓢泼大雨又下起来了。此刻大雨下了已是整整一天一夜了,荣军长站在防汛地图前,眼睛盯着地图上一小步就能跨过去的防洪大坝沉思。部队上了防洪大坝六个小时了,警戒水位越升越高。荣军长对身边的秘书说:“备车,我要去地方防汛指挥部。”‎ ‎②地方防汛指挥部里也是灯火通明,从大坝传回的险情告急的电话铃声不断,有人走来走去,有人吸烟沉默,有人望着窗外电闪雷鸣的夜空发呆。见荣军长进来,大家的目光都聚了过来。坝下有老百姓的一万亩良田,还有近20个村庄的房屋家产,虽然男女老少都撤到了高处,但那是好几万人的生息家园哪。荣军长声音洪亮地说:“请你们放心,我保证人在大坝在,我们誓死保卫大坝,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听到荣军长的话语,人们脸上的表情放松了许多,有人带头鼓起了掌。‎ ‎③从地方防汛指挥部出来,荣军长冒雨上了车,命令司机道:“咱们去抗洪大坝。”司机看了眼身旁的秘书,见他没言语,驾车钻进了夜色中。‎ ‎④到了大坝的一端,司机停了车。秘书忙说:“首长,您在车上等一下,我去把各团的几位领导找来。”秘书一边说着半个身子已下了车。‎ ‎⑤“不必了,咱们一起下去看看。”荣军长要下车。‎ ‎⑥秘书为难地说:“您的身体……”‎ ‎⑦“我还没有那么娇贵,再说跟舍弃个人生死、坚守在坝上的官兵们相比,我这算什么。”荣军长说着已下车踏进了泥中。‎ ‎⑧秘书忙打开了伞,跟上了首长。走了一段,司机借了个汽灯追上来。荣军长在中间,秘书和司机一边一个,仨人在泥泞中艰难地向坝上走去。‎ ‎⑨整个大坝上人来人往,官兵们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那一盏盏汽灯像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时刻警戒着大坝坝堤的一丝一毫的变化。‎ ‎⑩走到坝的中央,荣军长站住了,他对秘书说:“去把吴副参谋长找来。”‎ ‎⑪不一会儿,秘书带吴副参谋长等几位干部来到荣军长面前,几个人在夜色中举起了手,首长也抬手还礼。荣军长说:“你们辛苦了。”随后吴副参谋长站在雨中的大坝上,向荣军长汇报了抗洪官兵开赴第一线近八个小时以来的情况,当吴副参谋长说到有一名营长为抢救一个不会游泳的战士牺牲了时,荣军长急切地问:“是哪个团的,把当时在场的最高领导给我找来。”‎ ‎⑫吴副参谋长说:“三团三营的,叫王志军。他就是当时在现场的最高领导,他是个好干部。是我工作失职,我对不起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更对不起王志军同志的亲人。”‎ ‎⑬听到这儿,荣军长身子一怔,夜幕中谁也没有发现,他望着大坝内汹涌吼叫的波涛,声音低沉地说:“你不必自责,这样的任务有牺牲是避免不了的,那个战士救起来了没有?”‎ ‎⑭“救起来了,王志军同志把他推上了岸边,自己却被旋涡卷走了。”‎ ‎⑮荣军长轻轻“哦”了一声。‎ ‎⑯荣军长向坝堤边上走了走,脱下军帽,缓缓地举起了右手,闪电中,吴副参谋长、秘书、司机以及那几名干部都脱帽后照荣军长的样子,面向水面,举起了右手。别人的手都放下了,荣军长的手还迟迟没有放下,他的脸上有两行热泪和着雨水流了下来。‎ ‎⑰也许天太暗,也许是因为下着雨,荣军长脸上的表情谁都没有发现。往回走的路上,他的两腿像灌了铅,一步步迈得很艰难。坐在回程的车上他想,回到家怎么向老伴“交代”儿子志军牺牲这事?‎ ‎1.(从人物形象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结尾段落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及探究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荣军长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荣军长是当代一位有着宽广无私胸怀、高度责任心和踏实工作作风的将军形象。①他身先士卒,奔赴抗洪第一线、最前沿,工作作风严谨踏实。②他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当代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③他对儿子的牺牲有悲伤之情,但更多的是军人的崇敬之情。‎ 评分标准:概括1分,后面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 ‎2.小说结尾处“他想,回到家怎么向老伴‘交代’儿子志军牺牲这事”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体现了荣军长悲痛、愧疚、自责的心理。‎ 作用:①交代了故事的谜底,使小说情节跌宕、完整;②进一步突出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评分标准:心理2分,作用3分。‎ ‎3.这篇小说以“军礼”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参考答案:其一:以“军礼”为题使主题思想更集中、深刻。①荣军长父子年龄不同、身份地位不同,但他们为了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甘愿付出一切,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敬礼。②荣军长父子代表了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格,这种崇高美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给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和极多的人生启迪,我们应该向崇高之美敬礼。‎ 其二:以“军礼”为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①这篇小说通过荣军长及其部下向牺牲的王志军敬礼这一动作,表现了荣军长对儿子以及所有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而牺牲的人的尊重和赞美。②荣军长对儿子的敬礼,间接地表现了王志军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也从另一侧面表现了荣军长不因抗洪危险而偏袒儿子的高贵品质,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评分标准:任选其一即可,注意分点作答,酌情给分。‎ ‎(四)我来命制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请依据考纲说明出题,并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泼墨挥毫”于右任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在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饱含深情地朗诵于右任的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于右任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泼墨挥毫、倾注一生深情而写下的哀歌。‎ 于右任1879年5月8日生于陕西省三原泾阳,17岁考中秀才,25岁中举人。因结识革命党人,办学办报,开展反清活动,时有“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之美誉。‎ 他年少激进,虽应试中举,却始终痛恨民族沦败、朝廷无能,立志反清救国。他倾崇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壮举,击掌赞叹“柳下爱祖国,仲连耻帝秦;子房抱国难,椎秦气无伦”;他悲愤戊戌变法的失败、“六君子”的喋血,效法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披头散发,脱衣光膀,右手握刀,请友人拍照留念,印于他的《半哭半笑楼诗草》扉页,并自题对联: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被人揭发后,于右任被革去举人衔,遭通缉“无论行抵何处,拿获立即正法”。‎ ‎1906年4月为开辟反清舆论阵地,筹办《神州日报》,于右任怀着“一水茫茫判天壤,神州再造待何年”的惆怅困惑,远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重寻救国之道。8月在日本追随孙中山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国民党元老。‎ ‎1912年他就任南京国民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1918年返陕西任靖国军总司令,与北洋军阀实力派人物陈树藩、刘镇华进行激烈斗争。1922年回到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聘李大钊为讲座教授,并聘邓中夏、瞿秋白、肖楚女任教,使该校成为培养革命青年之有名大学。192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后,强占上海大学。‎‎6月6日 回到上海,于右任在《民族日报》发表文章,痛斥日帝暴行。‎ 他一生清廉自持。不过生日,不办寿宴、也谢绝宾客拜寿;过世时,打开他的保险库,里面全都是向人借钱的借据。‎ 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时人莫不以能得到其墨宝为荣。‎ 他一生嗜爱碑铭金石,竭力保护,即使戎马倥偬也不例外。二三十年代收藏古代碑志耗资16万多银元,有时为了不让古董商将碑志卖给外国人,宁可多掏钱也要买下。当1937年西安碑林大修告竣后,即将收藏的碑志全部捐给碑林博物馆,共计318种,384方。其收藏并捐献的墓志中,很多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无价之宝。‎ 他常藉书法艺术而抒发其“为生民立命”之情,写过多幅“为万世开太平”的条幅送给求字之人。1964年,一次蒋经国来看望于右任。经过一番思考,他给蒋经国书写了一副条幅: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此联阐明“利”、“名”二字内涵,并晓以“天下”、“万世”之理,表达了以民族利益、国家前途为重的思想和感情。‎ 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一生淡泊,荣辱自安。他客厅墙上高悬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些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其室内常悬一联用以自箴:修竹气同贤者静;春山情若故人长。竹直而多节,为历代文人雅士颂赞。其枝枝傲雪、节节干霄、不为俗屈。于右任洒脱的气度和高洁的情怀蕴藏于此联。‎ ‎1949年于右任被胁迫至台湾,从此再也没能回到大陆。‎1964年11月10日,于老怀着深深的遗憾与世长辞。‎ ‎1.(从段落作用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物性格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对作品探究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文章先从温总理朗诵于右任的诗写起,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突出表现于右任炽热的赤子情怀和浓厚的家国之情,暗示写作目的,突出现实意义。②写出于右任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为下文描写人物做铺垫。③通过温总理的朗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标准: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于右任家里悬挂的对联表现了主人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客厅的对联表现了于右任豁达坚韧、淡泊自安的人生态度。②用以自箴的对联表现了他洒脱的气度和高洁的情怀。‎ 评分标准:每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3.于右任的一生,“泼墨挥毫”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1)政治上:①反清。结识革命党人,筹办《神州日报》,加入同盟会,成为国民党元老;②反抗军阀。任靖国军总司令,与北洋军阀进行斗争;③抗日。在《民族日报》发表文章,痛斥日帝暴行。‎ ‎(2)教育上:创办上海大学,使该校成为培养革命青年的学校。‎ ‎(3)书法上:创“于草”;保护古代碑铭金石。‎ ‎(4)做人上:清廉自持,严于律己;借书法艺术抒发“为生民立命”之情。‎ 评分标准:每一大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