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98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高考历史平时训练常错知识点基础检查回扣练习(五一节专项训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有五个错误的打“×”。
1.秦朝之前已经有统治者尊称“皇帝”,并形成高度中央集权体制。( )。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亲情观念、忠孝观念源源流长,其源头是宗法制( )。
3.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主要表现在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4.九品中正制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依据是德行和才能,且长期得到发展(延续)( )。
5.唐代三省之间的精细分工体现了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牵制保证皇权独尊,但和西方分权制衡不同()。
6.自秦汉到宋元,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总体趋势是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
7.明太祖“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即废丞相设内阁,六部所掌主要是决策权,皇权进一步加强( )。
8.明代的内阁有票拟权但不能制约皇权,内阁权力大小由皇帝决定,其阁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
9.秦朝通过“朝议”减少皇帝决策失误;西汉通过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来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
10.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要事务,都拥有决策权(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诗经·公刘》曰:“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这与哪个制度的思想相近?
【答案】 宗法制。
2.《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的正确理解是什么?
【答案】 以礼乐等级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3.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其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什么?
【答案】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国家制度(三省六部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5.有人评价某制度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制度因素是什么?
【答案】科举制。
6.“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什么机构?
【答案】 中书省。
7.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由材料可知,明代的内阁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 明代内阁的地位虽然曾有过提高,但其职能始终未变,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8.俞正燮在《癸巳类稿》卷三《乡兴贤能论》里概括某制度的特点:“太古至春秋战国,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他评价的是什么选官制度?
【答案】 九品中正制。
9.元代行政区划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凑成一个又一个行省。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
10.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是谁?其所反对的是什么?
【答案】 李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打破了垄断官场的局面。(2)把选拔人才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
(3)扩大了专制王朝的统治基础。(4)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质,提高了。
2.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
【答案】明朝的内阁是皇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建立的内侍机构,无权,本质是为加强君主专制。英国的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成果,名义上对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有实际行政权。
3.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其演变趋势如何?
【答案】两对基本矛盾:君权与权,中央与的矛盾。
举例: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制、废丞相设、设置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郡县制、推恩令、制、客观上制和军机处。
演变趋势: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不断专权;地方权力不断缩小,中央逐渐集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有3个错误的打“×”。
1.自然地理环境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
2.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城邦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城邦的主人是除奴隶以外的本邦的成年男子( )。
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平民中新兴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
4.公民大会是希腊民主制的产物之一,没有民主制古希腊就不会有公民大会( )。
5.在古代雅典,其动摇和基本铲除旧氏族贵族特权的改革分别是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
6.陶片放逐法的实质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
7.罗马帝国的皇帝和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重视法律的制定和用法律治国( )。
8.《十二铜表法》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
9.万民法与公民法相比,更加注重对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私法的规范( )。
10.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是伯利克里的时代。”他作出如此判断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保证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2.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谁?
【答案】奴隶主旧贵族。
3.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道:“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所说的“民主”的含义是什么?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中的“民主”的含义又是什么?
【答案】最高统治者;人民主权。
4.公元前一世纪末,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罗马已占领了整个地中海地区,拥有三十多个行省。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和官员们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解决这一困难,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公民法取代习惯法。
5.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和任意解释的特权。
6.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万民法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维护奴隶制度、巩固统治的工具。
7.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世界性法律”。恩格斯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着哪些问题?
【答案】民主范围狭隘;表决方式简单;公共权力滥用。
2.雅典为后世创造出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答案】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3.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两个错误的打“×”。
1.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光荣革命”,此后《权利法案》明确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 )。
2.18世纪中叶英国内阁制的形成宣告了英王完全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3.1832年议会改革中,获益最大的是工业资产阶级( )。
4.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因为行政机构控制着立法机构( )。
5.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君主都是国家的元首( )。
6.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该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使各州获得充分自治权利( )。
7.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对邦联制进行改革( )。
8.“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有《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
9.美国的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英国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多数党领袖担任,对议会负责( )
10.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它一方面有利于防止专制,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和平(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三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1911年12月,孙中山发表谈话:“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倘用北美________实最相宜。”材料中空缺的地方应为什么制度?
【答案】 共和制度。
2.17世纪,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在“公民自由”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其表现是什么?
【答案】 通过《权利法案》,开始形成君主立宪制。
3.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内阁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限制王权,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4.世界近代史上实行联邦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哪两个国家?
【答案】 美国、德国。
5.在德国,威廉二世被称为“骑士皇帝”,联邦和帝国议会议员被讥讽为“绵羊的脑袋”。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德国皇帝毫无实权。
6.“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答案】 1832年议会改革。
7.某中学组织历史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选手的回答正确吗?
【答案】①英国下院议员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 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⑤美国总统。
8.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独裁的决策特点相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德国保留了原来的封建专制主义,是具有浓厚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9.美国首都华盛顿……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奠定这种建筑规划格局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体现的理念是什么?
【答案】 1787年宪法;分权与制衡。
10.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政治家所认同,为避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建立分权制衡的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
【答案】 先是通过资产阶级的革命或斗争,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然后再通过颁布或法律文件的方式确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
2近代西方代议制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1)代议制否定了制度,通过议会实行集体统治,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具有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这一制度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从而用和平的方式避免暴力冲突,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3.造成英、德两国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是由英、德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方式即国情决定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而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3个错误的打“×”。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市场和原料( )。
2.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打击动摇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基础( )。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的激化( )。
4.帝国主义未能将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抗( )。
5.有学者将清帝退位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主要是因为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封建帝制( )。
6.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
7.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革命对象相同,都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8.《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
9.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 )。
10.之所以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它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据此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2.谭嗣同《有感》诗中写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其悲愁之情绪直接源于什么?
【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
3.“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在这里“西方的挑战”指列强提出“修约”扩大市场,“西方的挑战”的结果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而“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指什么?
【答案】清政府答应了“修约”。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什么?
【答案】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5.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其不结果实的表现是什么?
【答案】 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6.中共建军史上最早的阅兵式摄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这次阅兵是为了庆祝哪一重大事件?
【答案】 庆祝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7.《20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的史实是
【答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8.《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立,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战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歌词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哪次会战中?
【答案】 太原会战。
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答案】 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10.毛泽东在《两个中国之命运》报告中号召全党:“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我们的前途才是光明的”其相关背景是什么?
【答案】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有哪些?
【答案】(1)开创了的革命道路,开始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
(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和战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典型体现。相比之下,你倾向于哪一事件?请置身于当时形势来阐明理由。
【答案】 戊戌变法。改革避免战乱,又达到实现民主政治的目的。
辛亥革命。清王朝对内对外屈膝,成为工具,除了革命别无他途,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其目标是建立三权分立式政体。
3.中国革命领导中心先后确定在瑞金和延安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瑞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思想;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色根据地壮大。
延安:红军经过胜利到达陕北,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重心转移到此。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2个错误的打“×”。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
3.马克思主义思想只是当时工业革命后社会现状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他的一些观点也会过时( )。
4.列宁和毛泽东在革命学说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
5.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6.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在第一次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了社会主义革命( )。
7.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主张( )。
8.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一条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1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蕴含了什么理论?
【答案】 阶级斗争理论。
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答案】 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3.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八天内,俄国变成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的“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4.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经济、阶级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答案】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三大优秀理论成果。
2.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比其他国家的革命爆发得早?
【答案】 政治、经济的落后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矛盾;十月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3个错误的打“×”。
1.经济结构是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关系,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
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
3.西汉耧车是播种工具,翻车和唐朝筒车的灌溉工具,水排主要应用于鼓风冶铁( )。
4.市是政府设置于城市中有地域和管理限制的贸易场所,草市却是乡村交通发达地方自发形成的( )。
5.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6.宋朝城市商业较前代最大变化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管理也放松了表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 )。
7.明代中期以后,民间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
8.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出现,清代开始烧制了带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
9.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
1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反映是出现了反封建专制的启蒙思想,在文学艺术上是小说繁荣,京剧形成(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3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唐诗“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描述的是古代怎样的耕作方法?
【答案】 铁犁牛耕。
2.《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什么特点?
【答案】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3.“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西汉有“布衣将相”之说,请问当时“布”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答案】 丝或棉布。
4.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被用作国家的代称,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农业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用耧车播种,讲求灌溉,推行代田法反映出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答案】 精耕细作。
6.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怎样的现象?( )
【答案】 从此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7.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 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和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8.明清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出生产关系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反映商业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答案】 资本主义萌芽,商帮。
9.明政府在《大明律》中规定:“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此政策对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 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0.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材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分散性:以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满足缴纳赋税和自家生活需要,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生产力得不到发展。
(4)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2.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案】(1)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海外贸易兴盛。
3.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从根本上说由自给自足的经济决定;该政策下实行贡赐贸易,反对私人对外贸易;明朝消极抗倭的结果;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对外反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三个错误的打“×”。
1.1492年应该可以被看作是近现代具有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指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
2.哥伦布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 )。
3.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直接作用的是“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
4.新航路开辟以来,造成“全球分裂”的含义是指欧美国家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而二战后造成“全球分裂”的含义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 )。
5.殖民扩张与掠夺曾经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
6.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
7.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
8.从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
9.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0.我们习惯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使用的能源不同(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迪亚士所说的“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什么意思?他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
【答案】传播天主教,让殖民地的人们皈依天主教。真实意图是掠夺黄金白银。
2.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请问二者指的是什么?
【答案】“向下”是指挖蒸汽机需要的“煤”,“向外”是指拓展海外殖民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4.“18世纪,英国棉花产业生产力爆发,极大地降低了棉花价格,从而使穷人在历史上首次能够穿上漂亮迷人的棉制衣服。”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棉纺织业中机器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棉织品价格。
5.“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什么?
【答案】工厂制组织形式。
6.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什么?
【答案】率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7.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大型垄断性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8.《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于什么时期?
【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9.“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材料描述的是什么发明?
【答案】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0.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答案】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近代不同历史阶段西方殖民扩张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
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目的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积累;手段具体包括抢劫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等。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目的是为了拓展商品销售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手段主要是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目的是为了各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需要,积极抢占的场所;手段主要是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如何评价西欧的殖民统治?
【答案】(1)对世界市场而言:殖民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2)对欧洲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对殖民地而言:促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4)对国际关系而言: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殖民争霸战争的发生。
3.两次工业革命如何影响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1)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国际贸易日益重要,需要建立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材料,使世界贸易的范围、规模迅速扩大。
(3)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手段的改变,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
(4)19世纪中后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两个错误的打“×”。
1.“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参考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轻工业( )。
2.三大改造中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形式是合作社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之所以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因为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 )。
3.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
4.1959年至1961年,我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泛滥( )。
5.1949~1956年底被称为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的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
6.十年建设时期,党和政府在探索经济建设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即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速度问题。中共八大比较正确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犯了“左倾”错误( )。
7.1960年,党和政府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指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1965年基本完成( )。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
9.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
10.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到21世纪初,我国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是某一时期的流行歌曲。请问这首歌曲最早流行于哪一个时期?
【答案】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
2.《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什么?
【答案】长期以来小农经济分散性的弊端。
3.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结成合作社,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什么运动?
【答案】人民公社化运动。
4.在1962年3月7日,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说:“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痛痛快快地下来’。”周恩来高兴地插话说:“可以写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当时他们所讨论的话题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
【答案】“大跃进”运动导致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5.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使千百万农民开始以市场为中心组织和调整自己的经济生产活动。”材料现象主要说明了什么?
【答案】农民生产的自主经营权扩大。
7.有人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退回到合作社运动之前,这种观点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没有看到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8.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9.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了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答案】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实质分别是什么?
【答案】(1)必要性: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制。
2.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经营方式: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到按分配。管理机构: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会。
3.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案】(1)调整:农村实行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成效: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体制。
■中国的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学艺术(含现代)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2个错误的打“×”。
1.中国的古代发明中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火药和印刷术( )。
2.推动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 )。
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 )。
4.明清统治者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歌颂了人民对封建专制黑暗的抗争精神 ( )。
5.南宋词人的许多词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
6.唐代绘画倡导法度,雍容华贵,主要是因为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宋词风俗画则体现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文人画则是元明清时期市民阶层在封建专制下曲折地吐露心声的表现( )。
7.乾隆年间,徽班进京最初是为了满足宫廷休闲娱乐的需要。道光年间“京剧”正式形成( )。
8.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一靠政府政策支持,二靠科技发展创新( )。
9.从人文精神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中最具有价值的是籼型杂交水稻( )
1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教育已经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实行“科教兴国”战略、颁布《义务教育法》、实施211工程、希望工程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教育发展。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迎接农历新年的活动在海外一年比一年火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在过年的时候放烟花、爆竹。作为“烟花、爆竹”主要原料的火药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期?
【答案】 唐朝。
2.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需求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意大利人艾儒略(1582~1649)明朝时来华传教,著有《西方答问》,该书以问答的方式,交换了中西之间诸多不同看法。其中可能涉及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 青花瓷的制作、中西内阁的不同、风土人情、欧洲礼仪、铁路交通。
4.“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表述揭示的信息有哪些?
【答案】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当时仍处于文革时期报道充斥阶级斗争的色彩。
5.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谁?
【答案】 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6.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是哪种艺术形式?
【答案】 书法。
7.“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该文体属于何种体裁?
【答案】 宋词。
8.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了元曲艺术的什么风格?
【答案】 通俗易懂,接近生活的市民阶层自然本色。
9.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时候?
【答案】: “文革”时期。
10.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中西方科技的区别有哪些?
【答案】 (1)中国古代科技重,西方近代科技重。中国古代科学是应用科学,是对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大都是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
(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把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明确的方向。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两个错误的打“×”。
1.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是鸦片战争后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2.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自然经济解体的客观进步作用体现在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3.“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二者虽然都存在雇佣关系但一个是手工劳动一个是机器生产( )。
5.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性质相同,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
6.在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关系是只有先实现国家富强才能最终实现民族独立( )。
7.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导向有利( )。
8.近代前期,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主要目的是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
9.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趋势是由闭关自守转变为面向世界,由固守传统变为向近代化迈进( )。
10.中山装和改良旗袍体现了近代中国服饰中西合璧的特点,改良旗袍不同于清朝满族女子的旗袍(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1861~1874年间中国北方某港口平均年进口洋布数量迅速增长,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传统社会经济加速瓦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2.19世纪末,有许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之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 清政府政策的调整即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洋务派要员要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洋务派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抵制外侮求富求强。
4.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当时的观念意识是什么?
【答案】 工商皆本。
5.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的事件发生后,当地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擅自购置机器”。这主要说明了什么?
【答案】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
6.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7.“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来,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等级观念。
8.翁同龢对徐润的住宅这样描述:“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表明了什么?
【答案】 近代中国建筑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9.新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颜色从以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答案】 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解放。
10.“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1881年的诗作赞颂的是哪一新式通信工具?
【答案】 互联网。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开始解体。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因而具有“破坏”作用,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为中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列强侵华将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 化。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其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特点
①从工业结构看,轻工业发展迅速,发展缓慢,始终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从地域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地区。(因为该地区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早自然经济瓦解较充分)
③从发展历程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性特征。(产生→初发→短春→萧条→较快→萎缩→绝境→改造)
④力量弱小:与外国资本主义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2)影响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②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两个错误的打“×”。
1.新思想萌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 )。
2.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依据是他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 )。
3.19世纪末中国人由学器物向学制度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
4.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康有为等资产阶级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变法改良主张( )。
5.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侧重于反封建( )。
6.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本质目的是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实现目的的手段分别是改良和革命( )。
7.戊戌变法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思想启蒙( )。
8.新文化运动的直接目的是抨击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 )。
9.李大钊是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其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10.新文化运动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性质,其主要依据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一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 清末士大夫仍盲目自大。
2.“夷之长技有三:一曰战舰,二曰火器,三曰养兵、练兵之法。”可见,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 军事科技。
3.“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什么事件?
【答案】 洋务运动。
4.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材料分别是什么?
【答案】 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5.“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这段材料出自哪里?
【答案】 《新学伪经考》。
6.近代某学者在著作中写道:“天行者倡其化物之机,设为己然之境,物各争存,宜者自立,进化至理。且由是而立者强,强者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题干中的“近代某学者”是谁?
【答案】 梁启超。
7.“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材料表明作者的意图是
【答案】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8.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表明了什么?
【答案】 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9.“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主要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局限?
【答案】 把民族文化遗产当作封建文化予以否定。
10.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始终蕴含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答案】 强国御辱。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如何全面认识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答案】(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思想结合起来,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势力相对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因此,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②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自身认识的性。康有为、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国际因素:1917年俄国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内因素:李大钊率先在中华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也对其进行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斗争失败和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早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文学艺术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1个错误的打“×”。
1.伽利略被誉为“天上的哥伦布”是由于他自制望远镜观察天空,发现了许多新天体( )。
2.牛顿力学体系的特征是注重实验和力学体系的数学化( )。
3.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 )。
4.相对论之所以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是因为它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
5.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
6.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促进生产力发展( )。
7.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人类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 )。
8.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相似之处是反映社会现实( )。
9.浪漫主义绘画代表作是《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10.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是注重描写内心世界,重视光与影的研究(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谁?
【答案】 爱因斯坦。
2.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曾说:“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是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能证明这一说法错误的理论是什么?
【答案】 相对论。
3.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只有那些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奋斗的强者才配存在于社会,那些毫无能力奋斗的弱者和低能儿应该被社会淘汰。这一论述运用了哪一观点?
【答案】 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4.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由材料可见“新天文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5.“情感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这应该属于哪一传统美术流派的主张?
【答案】 浪漫主义。
6.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属于哪一绘画流派?
【答案】 浪漫主义。
7.《幸运52》《开心辞典》等电视抢答竞猜节目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
【答案】 娱乐功能。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答案】(1)是人类历史上对的第一次总结与概括。
(2)建立了一套与以前不同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3)把自然界中一切力学现象囊括在同一力学体系中,打击了神学,促进了人类思想进一步解放。
2.浪漫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同。
【答案】 (1)不同点
①背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
②艺术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属于传统文学的范畴;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特征。
(2)相同点
①背景:都对社会不满。
②艺术特点:都注重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发掘,追求自由。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其中2个错误的打“×”。
1.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 )。
2.三民主义中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 )。
3.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最大特点是有了彻底的反帝要求( )。
4.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它不能等同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
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
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
7.我国思想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其根本目的是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
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分别是1945年中共七大和1992年中共十四大( )。
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
10.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 ( )。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1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指的是什么?
【答案】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2.据周恩来回忆,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是“孙中山先生委托鲍罗庭起草,由瞿秋白翻译,汪精卫润色的”。这三人的身份依次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国民党员。上述史料反映了什么?
【答案】 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3.《秋收暴动歌》(节录):“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秋收起义成了功”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是新民主主义。”这篇文章应发表于什么时期?
【答案】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5.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什么?
【答案】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6.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
【答案】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三、常考常用知识训练
1.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在哪里?
【答案】 在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对的要求;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民生主义中,除“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外,还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工人生活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各自侧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1)毛泽东思想主要是解决如何寻找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的问题。毛泽东思想的最大贡献是找到正确的道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围绕“什么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建设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