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榆林模拟)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解析:选D。从题干信息中可知,材料只是说这些国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根据时间16世纪中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西欧国家商业繁荣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价格革命”,但与题目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说这些商品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没有涉及荷兰贸易出现顺差的信息,故C项错误。
2.(2018·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1562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 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
1651年 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
1651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
1742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
B.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
C.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洲霸主
D.工业革命是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
解析:选B。上述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并非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
7
故B项正确;英国在与邻国的殖民战争中获胜,成为欧洲霸主,没有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故C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其开始工业革命之前,故D项错误。
3.“不应该得出结论,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其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这导致了对全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对材料中关于殖民扩张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否定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B.殖民扩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C.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
D.殖民扩张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
解析:选B。“不应该得出……十足的灾难”,并不是否认殖民扩张对殖民地造成的灾难,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因此排除D项。答案为B。
4.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纺织业中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其带来的是整个行业的兴盛而不是衰落,故A项错误;手工劳动被机器生产取代,这是纺织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匠的技能,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蒸汽机应用的问题,故D项错误。
5.(2018·临汾考前适考)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叶,“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教,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一现象表明( )
A.英国科技中心的转移
B.传统大学科学研究的落后
C.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
D.科学进步加速工业革命
解析:选C。材料意在表明工业革命前大部分科学进步来自大学科研机构,而工业革命后主要来自伯明翰这些工业城市的工厂,不是科技中心的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出工厂的需求更能推动科技进步,而不能推断出传统大学科学研究落后,
7
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后主要科技进步来自伯明翰这些工业城市的工厂,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故C项正确,D项错误。
6.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A.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解析:选A。依据材料“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可知,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市场中的原料产地,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不能断定整个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故B项错误;在美国内战期间,中国农耕经济开始解体,但是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棉花种植业扩大,但主要是出口,而不是发展中国的家庭棉纺织业,故D项错误。
7.1862年,徐寿和华蘅芳联手用一年时间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这台蒸汽机与当时世界上相当先进的“往复式蒸汽机”类似。曾国藩高兴地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据此可知( )
A.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技术的革新
B.洋务派熟练掌握了近代科技
C.曾国藩对西方科技作了理性分析
D.洋务企业急需采用机器生产
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1862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与当时世界上相当先进的‘往复式蒸汽机’类似”以及曾国藩对此技术的肯定,可以推断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技术的革新,故A项正确。B项中的“熟练掌握”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曾国藩对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的肯定并非说明他对西方科技的认识较为理性,C项错误;D项观点虽正确,但从材料中不能直接得出。
8.(2018·资阳模拟)《中华文明史》记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近代化改革也多从军事改革开始……但中国的近代化由军事所牵动也有相当的负面作用,当转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时……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不能不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影响。”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对外战争
B.统治者局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7
C.军事部门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
D.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
解析:选D。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而不是对外战争,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除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还学习西方创办民用工业和创办新式学堂,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工业化,而不是军事部门,故C项错误;由材料“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可知,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故D项正确。
9.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民国时期农工商部出台政策,提出利用一战的时机加快工业的发展。材料没有反映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具体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民国政府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加快发展,但无法推测它们的具体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国政府的政策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
10.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解析:选C。经济结构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A项错误;表格中反映了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的情况,这些不一定是列强的投资,不能说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轻工业的出口比例提高较快,而重化工业的出口比例也有所提高,说明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整体上提高了,故C项正确;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说明了1935年开始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一定的成效,故D项错误。
7
11.(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押题卷)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解析:选C。“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没有提到近代交通的作用,故A项错误;“到清末及民国”不仅包括辛亥革命,也有其他与近代化相关的事物,故B项错误;由“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可以看出以民众的生活为核心,与经济活动(农事节律)相关联,故C项正确;“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没有体现西方科技的作用,故D项错误。
12.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
解析:选D。材料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发达,故B项错误;“轮船”的使用不属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故C项错误;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轮船的快速,转变观念要求儿子不再考科举,而是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兰州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政治精英们似乎还在18世纪以前就已经找到了促进国家财富和实力不断增长的窍门。繁荣的海外贸易促进了英国经济,刺激了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为国家财政提供了资金,同时它还是通向殖民地的生命线。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制成品提供了出路,还为英国提供了许多原料来源,从宝贵的糖、烟草、白棉布到越来越重要的北美航海用品。而且皇家海军为了英国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在和平时期确保对本国商人的尊重,在战争时期保护他们的贸易并攫取更多的殖民地领土。这样,贸易、殖民地和海军就组成了一个“良性三角”,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保证了英国的长期优势。
——《“日不落帝国”与英国海上力量》
7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提出并建立了西方的“海军制胜论”,这一理论总结了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提出“海军在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夺取制海权则被宣称为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唯一目的,达到了这一目的就能最终战胜敌人和夺取世界霸权”。
——《海洋霸权:美国的全球海洋战略》
(1)根据材料一,阐明“良性三角”之间的关系。(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马汉提出“海权制胜论”的历史背景。(10分)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扼要总结历史上海洋战略的经验。(5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繁荣的海外贸易……为国家财政提供了资金……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制成品提供了出路,还为英国提供了许多原料来源……而且皇家海军为了英国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可知其“良性三角”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实力增长,壮大海军;强大的海军为对外贸易提供保护以及通过武力攫取更多殖民地,对海上霸权起决定性作用;殖民地为英国提供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2)材料二中“19世纪末”说明这一时期的美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增强;“这一理论总结了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说明其对西方列强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夺取制海权则被宣称为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唯一目的”说明其是为了满足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对外扩张的需求。(3)根据材料一、二中都提到海军的重要性,可知历史上海洋战略的经验为海军的强大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答案 (1)关系: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实力增长,壮大海军;强大的海军为对外贸易提供保护以及通过武力攫取更多殖民地,对海上霸权起决定性作用;殖民地为英国提供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
(2)背景:总结西方列强的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实力增强;满足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对外扩张的需求;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
(3)经验:控制海洋,可以控制世界,或海军的强大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等。
14. (2018·河南六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部分章节目录对比
人教版
岳麓版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7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根据上表所提供的两个版本的部分章节的目录,选取任一版本指出其体现的史观,并结合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说明。(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解析 人教版:第一小问史观,据材料中“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得出工业革命的飞跃,据材料中“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得出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分别体现了中外文明演进,由此可知是近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第二小问说明,据材料中“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分析出文明演进的特殊阶段性,说明本质即可。岳麓版:第一小问史观,据材料中“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是从中外联系的角度编排为一个单元,由此可知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并根据目录中7-9课标题具体论证西方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结合所学并根据目录中10-13课标题进行具体论证,从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以及交通与通讯的冲击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人教版:近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该版本较多地体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或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单元中的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第三单元中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则反映了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经济近代化的曲折过程。
岳麓版: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该版本教材将中国史和世界史整合到一起,体现了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以及交通与通讯的冲击,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请结合目录进行具体论证)
7
相关文档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2021-05-1318页
- 全国八省联考河北省2021年1月普通2021-05-1332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1月重庆市普通2021-05-1328页
- 高考:高中地理23个简答题答题规范2021-05-1324页
- 全国八省联考湖北省2021年普通高中2021-05-1330页
- 八省联考湖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2021-05-134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1月湖北省普通2021-05-1331页
- 八省联考河北省2021年1月普通高中2021-05-132页
- 高中英语选修六高考高频词及单元重2021-05-135页
- 高考英语必背短语与高中英语基础知2021-05-1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