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考点47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47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李大钊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②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主共和不相容。‎ ‎③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③“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6‎ ‎(1)积极性: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微点拨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 ‎(1)十月革命前 ‎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2)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①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②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微点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综合理解 (1)一个转变: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转变。‎ (2)两大背景:新文化运动推动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3)三大步骤:开始传播、广泛传播、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试——(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2)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微点拨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6‎ 主题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与影响 ‎1.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 史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①道德上、②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论从史出 ①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取代封建纲常伦理道德。②科学精神、白话文平民文学取代愚昧思想、贵族文言文。‎ ‎2.救亡图存是近代思想解放不变的主题 史料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①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②致力于新思潮。——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论从史出 ①救亡图存是不变的核心主题。②新思潮包括民主与科学;自主、民主、民权、平等、新道德;宣扬马克思主义;用白话文表达等。‎ ‎1.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关键词 民主(德先生)‎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民主思想 科学(赛先生)‎ 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道德 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 旧道德 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臣民道德)‎ 新文学 平易、新鲜、通俗的国民文学(白话文)‎ 旧文学 雕琢、陈腐、艰涩的贵族文学(文言文)‎ ‎2.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3.20世纪初中国的四大进步思潮 ‎(1)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6‎ ‎(2)实业救国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资产阶级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 ‎(4)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儒家思想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命运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命运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 原因 ‎(1)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2)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3)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1)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 目的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不足之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 实质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1.论从史出——新文化运动与民主科学的辩证关系 ‎(2017·1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  )‎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 6‎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什么说得上研究”到“北京大学杂志一出,研究学术的人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有志于上进”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改变了学术研究风气,注重科学研究,D项与题意无关;而题目中并未提到文学革命及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排除A、C。故答案为B。‎ ‎2.史料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 ‎(2017·4月浙江选考)《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新青年》认为只有自己成器,才能有利于社会,要充分发展自己,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故选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3.(2017·慈溪选考测评)1918年,中国一位先进知识分子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这位知识分子可能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胡适 D.李大钊 答案 D 解析 1918年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4.(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命题交流)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两种观点在本质上(  )‎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康有为反动,陈独秀进步 答案 B 解析 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将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是为了减小变法的阻碍;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从思想上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5.(2016·余姚选考评估)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 6‎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转变 答案 B 解析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故选B项。A、C、D项均只反映了其中一个层次。‎ ‎6.(2017·奉化选考测评)1920年初,有学者说:“学生已经开始出版许许多多期刊,都是白话文的,而且都是用普通人能明白的语言讨论问题。”该学者指出的这一现象(  )‎ ‎①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全面转型 ②得益于文学革命的开展 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④体现了学生使用白话文启发民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中“1920年初”等可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用普通人能明白的语言讨论问题”体现了青年学生使用白话文启发民智,唤起民众的觉醒,②④正确。“中国文化的全面转型”单凭材料无法全面体现,①错误;③材料未涉及,错误。选择C项。‎ ‎7.(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命题交流)作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的《新青年》,曾刊出众多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章,其中包括(  )‎ ‎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文学改良刍议》 ③《孔子改制考》 ④《变法通议》‎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文章,《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文章,这两篇文章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排除③④,选择A项。‎ ‎8.(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学考押题)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贯穿其中的一个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救亡图存 D.实现社会主义 答案 C 解析 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反对专制统治,不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故B项错误;实现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故D项错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