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第5.5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5.5周 今天复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名师点睛】‎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②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减少;③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2)表现:①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耕”与“织”的分离。‎ ‎(3)影响: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经济形式 特征 产生和发展 地位 自然经济 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 古代形成,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 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列强在中国的企业,带有掠夺性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战争后日益增多 近代长期占优势,垄断了重工业部门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依靠国家政权,形成对经济的垄断 洋务运动时期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膨胀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近代中国人投资的企业,是在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后日益衰落 是近代新经济因素,瓦解了自然经济,有利于社会进步,但发展艰难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 含义: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洋务派为挽救清朝封建统治而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科技而创办近代企业。‎ - 6 -‎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4. 性质:‎ ‎(1)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2)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5. 内容 类别 旗号 活动 军事工业 ‎“自强”‎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 ‎“求富”‎ 兴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筹划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培养人才 兴办京师同文馆,培养军事、翻译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6. 影响: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试题演练】‎ ‎1.从下表(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 进口数量(担)‎ 进口价值(两)‎ 出口数量(担)‎ 出口价值(两)‎ ‎1876~1881(平均)‎ ‎154,148‎ ‎596,571‎ ‎1,007,572‎ ‎2,662,237‎ ‎1882~1891(平均)‎ ‎155,029‎ ‎748,712‎ ‎1,000,667‎ ‎2,617,646‎ ‎1892~1901(平均)‎ ‎1,706,981‎ ‎8,312,830‎ ‎722,566‎ ‎2,403,042‎ ‎1902~1911(平均)‎ ‎4,658,185‎ ‎22,538,554‎ ‎307,256‎ ‎1,200,921‎ A.传统手工业呈现破产之趋势 B.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 C.逐步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 D.日益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 - 6 -‎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学?‎ 考点二、民族工业的兴起 ‎ ‎【名师点睛】‎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1.特点:‎ ‎(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 (2)地区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 (3)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这也导致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地位:‎ ‎(1)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 (2)始终未能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3.作用:‎ ‎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 6 -‎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试题演练】‎ ‎1.下列两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的所占比例。当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B.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扶植民间轻工业发展 ‎ D.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 ‎【答案】D ‎【解析】‎ 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我要练习 ‎1、(2015年浙江卷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B - 6 -‎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的历史必然性 ‎【名师点睛】从命题角度看本题在立足能力考查的同时,重在培养、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和空间,大跨度的考查“历史变迁”,作为考生一定要知道本题的重心并不在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而是侧重于对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对于“历史变迁”类的试题往往要从“变迁后”的史实做文章,当然,也得具备一些基本的历史阶段特征的知识,例如,传统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是专制与民主的矛盾,而是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6)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答案】C ‎【考点定位】中国民主革命•戊戌变法•定国是诏 ‎【名师点睛】本题以《明定国是诏》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说明类”的选择题的解答技巧是把握“现象——本质”的逻辑关系,关键是弄清逻辑关系。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圣贤义理之学”是根本,“博采西学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实质上说明维新派为了推行变法采用了妥协的手段。“说明”类的选择题在新课标高考中比例比较高,老师一定指导学生多做训练。‎ - 6 -‎ ‎3、(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东西方的列强竞相侵略中国,在巨大的变故面前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断的探索救国之路,由军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思想文化,由探索的主体,由资产阶级而至无产阶级,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 明清之际,中国衰落,西学东渐之势渐强,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成为主流。但后来的一系列中外战争的失败使后继的先进的中国人再次觉醒,进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最终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来完成任务,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反抗与探索 ‎【名师点睛】本题是本试卷考查知识最多的题目,它几乎涵盖到了整部中国近代史,考查的能力水平高。解决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归纳出中心观点,然后再依据这个观点进行阐述。其次要选准论据,这个论据要准确而典型,影响大。材料短短的几句文字高度概括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旷古未有的变局”的原因及影响,学生围绕着这个观点进行整合答案即可。‎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