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训练一 宇宙中的地球
1.四个选项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四个选项中能正确代表它们相互关系的是(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①为太阳系,是所给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②为河外星系,属于总星系,与太阳系、银河系没有包含关系;③为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包含太阳系;④为总星系,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包含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故选B项。
(2018浙江11月选考,24~25)图1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完成第2~3题。
图1
图2
2.该时刻肉眼在( )
A.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
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
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
D.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
3.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 )
7
A.清晨 B.正午 C.黄昏 D.子夜
答案2.D 3.D
解析第2题,考查太阳系天体结构。根据太阳、地球、月球、火星四者的相对位置可知,肉眼在火星天空看不到月球亮面;月球处于太阳和火星之间,在月球上看不到火星嵌在日面;月球处于火星与地球之间,在火星上看不到地球遮住月球,但在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故选D项。第3题,考查天体的观测。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结合图形位置可知,月球位于正南方,最可能是子夜,故选D项。
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飞掠水星,并获取了大量有关水星的观测数据。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揭开了天文学界多个长期探索的谜题。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如果到达水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答案4.A 5.A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即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第5题,人造天体如果到达水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水星仍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近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右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据此完成第6~7题。
6.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中心区域
7.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
B.为人类提供光能
C.维持地表温度
7
D.图示现象无规律性
答案6.A 7.A
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大痣”为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上。第7题,太阳活动主要发生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其中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为人类提供光能、维持地表温度的是太阳辐射,而不是太阳活动;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第8~9题。
8.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
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9.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
A.耀斑频繁爆发
B.两极同时出现极光
C.全球降水增多
D.地球磁场增强
答案8.C 9.A
解析第8题,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为太阳活动周期。第9题,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耀斑频繁爆发,黑子和耀斑发生具有同步性。
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通信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11.干扰通信的物质直接来自太阳( )
7
A.日冕层的带电粒子流 B.色球层的耀斑爆发
C.色球层的日珥抛射物 D.光球层的太阳黑子
答案10.C 11.A
解析第10题,太阳活动会释放出带有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电磁波,从而会影响通信传输。读图分析,在丙位置时,火星、太阳与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的方位来看,火星位于太阳的正后方。而在这一位置,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故选C项。第11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生通信干扰是由于NASA在向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射电磁波信号(无线信号)时要从太阳外围的大气层穿过,太阳大气层中的日冕层处于最外面且厚度最大,同时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其物质已经处于电离状态并高速运动,形成高能带电粒子流,其将干扰经过的电磁波信号(无线信号),使火星接收器接收到不完整信号,甚至无法接收到信号。故选A项。
12.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
A.北京时间8时
B.北京时间11时
C.北京时间14时
D.北京时间17时
答案B
解析巴黎采用中时区区时,香港采用东八区区时,东京采用东九区区时,洛杉矶采用西八区区时,奥兰多采用西五区区时,然后计算出北京时间为选项中某时时,各城市的当地时间,比照相应的开放时间即可得出答案。北京时间11时,巴黎为5时,香港为11时,东京为12时,洛杉矶为19时,奥兰多为22时。除巴黎外,其余4个城市的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
13.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
7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科学考察经历了两个月,出发时P地昼长为11小时,时间是2月21日,到3月21日(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长是12小时,即一个月昼长增加了1个小时。由此推断,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符合北半球此时昼大于夜的特点)。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太阳系位置图。
图1
材料二 图2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位于“宜居带”内。
图2
(1)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 (填字母),它们都属于 行星。
(2)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3)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 )
A.有适宜的温度
B.有肥沃的土壤
C.表面比较平坦
D.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4)“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答案(1)A、B、D 类地
(2)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3)A
(4)D
7
解析第(1)题,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水星、金星、火星,对应字母是B、A、D,它们都属于类地行星。第(2)题,行星表面温度高低,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第(3)题,位于“宜居带”内,指与所在恒星系统的恒星距离适中,所以,“开普勒-22b”行星应具有适宜的温度,A项对。有肥沃的土壤、表面比较平坦、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不属于“宜居带”的特点,B、C、D三项错。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开普勒-22b”行星位于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是行星系统,A项错。不在太阳系内,B项错。“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银河系半径约10万光年,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D项对。不属于河外星系,C项错。
15.下图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 。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 ,M地昼长为 。
(5)Q地对跖点是 ,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
答案(1)(21°S,105°W)
(2)39° 47°
(3)从21°S向南北两侧递减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16小时
(5)(69°S,75°E) 绘图如下:
7
解析第(1)题,图1所示时刻,69°N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21°S,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1°S,105°W)。第(2)题,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正午太阳高度是39°,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最合适的夹角约为39°,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相同,应为47°。第(3)题,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21°S向南北两侧递减。第(4)题,该日,Q出现极夜现象,P没有出现极夜现象,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当Q地(105°W)是正午12时时,M地(135°E)的时间是4时,即日出时间是4时,昼长为16小时。第(5)题,Q地对跖点是关于地心的对称点,Q地坐标为(69°N,105°W),则其对跖点坐标为(69°S,75°E)。此日Q地对跖点出现极昼现象,全天太阳在地平线以上。正午12时时太阳高度是4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