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7.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 李仕才 一、地球运动 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7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__________。‎ 答案 (1)1/2  (2)2018年1月5日16时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 ‎(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越南下龙湾约有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完成1~2题。‎ ‎1.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 B.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 C.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 D.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 ‎2.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  )‎ A.山东泰山 B.路南石林 C.挪威峡湾 D.东非大裂谷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石灰岩是浅海沉积形成的沉积岩,而锯齿状石灰岩柱则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正确。‎ 5‎ 第2题,下龙湾的形成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路南石林成因相似,B项正确。‎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下图为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C.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答案 A 解析 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气流上升,房间乙温度低,气流下沉,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技术,对耕地采用“上田弃亩(垄)”(图甲),“下田弃畎(沟)”(图乙),该耕作方式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地方性分异规律 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A 解析 “畎亩法”是利用土地在很小尺度上的差异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故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五、人口与城市 ‎(2017·东阳调研)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5‎ 概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答案 图一: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图二: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部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解析 从图一看,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合理,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从图二看,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规模小于郊区,增长幅度也低于郊区。这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促进郊区城市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上海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六、区域产业活动 ‎(2018·浙江选考十校联盟适应考)余杭塘栖的枇杷远近闻名。但过去,甘蔗是塘栖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种甘蔗时要把甘蔗一段段排列好,叫“排甘蔗”,收甘蔗时要先将土弄松,双手拔起甘蔗后再敲掉根部的泥土,这叫“倒甘蔗”。甘蔗太多,就在地里挖个窖存起来,则叫“窖甘蔗”。同一片土地一般不连续种甘蔗超过三年。现在,塘栖的枇杷越种越多,甘蔗却越种越少,目前整个塘栖的甘蔗田大约还有50亩。根据材料完成1~2题。‎ 塘栖甘蔗、枇杷单位面积种植收益比较表 每亩种植量 每亩产量 价格 甘蔗 ‎60捆 ‎400捆 约40元/捆 枇杷 ‎50棵 ‎30斤/棵 约10元/斤 ‎1.同一片土地,一般不连续种植甘蔗的主要原因及可采取的对策分别是(  )‎ 5‎ A.甘蔗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对策:有机农业 B.甘蔗种植过程中对土壤肥力消耗大;对策:轮作种植 C.甘蔗糖分高长期种植易致病虫害蔓延;对策:生态农业 D.连续生产易出现供过于求致价格下跌;对策:精确农业 ‎2.塘栖的甘蔗种植面积不断减小,而枇杷种植面积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种枇杷比种甘蔗的单位面积效益高 ②枇杷的市场需求比甘蔗更大 ③种枇杷的技术要求比种甘蔗低 ④种甘蔗消耗的劳动力更多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塘栖甘蔗种植是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历史中因地制宜形成的,也是人们生产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其存在的历史要远早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历史,故A错;病虫害并不是因糖分高而产生,任何作物都会有病虫害发生,C错;价格由当地的供需关系来决定,不会因不同年份的连续种植而导致价格下跌,D错;甘蔗种植过程中对土壤肥力消耗大,因此应实行轮作,以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B对。‎ 第2题,甘蔗的种植面积主要是由市场来调节的,即种植甘蔗的经济效益决定着甘蔗的种植面积,种植甘蔗比种植枇杷的劳动生产率低,相对效益低,故枇杷种植面积越来越多,甘蔗种植面积减少。‎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8·浙江台州适应性考试)下图示意1950年代和1990年代鲁尔区焦化厂布局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1950年代鲁尔区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包括(  )‎ ‎①众多交通线,水陆运输便利 ②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成本低 ③煤炭资源分布广,煤矿众多 ④有大规模钢铁厂,市场广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990年代,鲁尔区调整焦化厂布局的目的不包括(  )‎ A.集中处理废弃物 B.提高资源利用率 C.实现清洁生产 D.促进技术创新 答案 1.B 2.C 5‎ 解析 第1题,1950年代鲁尔区刚刚发展起来,该地鲁尔煤田的煤矿资源丰富,煤矿众多;当地对环境保护要求较低,该产业所需生产技术水平低,而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成本低,从而导致该地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因此②③正确,此时焦化厂属于资源指向型工业,接近煤炭是主要因素,交通便利对焦化厂的数量影响不大,①错误;读图分析可知,该时期钢铁企业的规模较小,因此市场并不是非常广阔,④错误。‎ 第2题,在1990年代,鲁尔区减少了焦化厂的数量,增大了其规模,这样有利于集中处理废弃物,扩大其生产规模,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但是不属于清洁生产,因此答案选C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