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训练8 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A卷)[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列宁旨在( )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
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
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
答案 A
解析 “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2.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 )
A.加快工业化进程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改变所有制结构
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答案 B
7
解析 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可以加快工业化发展,但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中“固定的粮食税”“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的措施均可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苏俄经济结构仍以公有制为主,故C项错误;题干措施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但不能说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
3.下表是苏联不同类型的商业在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它反映出( )
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
私营商业
国营商业
合作社商业
1922年
约73%
18%
9.5%
1926年
25%
57%
18%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明显效果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C.苏联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D.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21~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故D项正确。
4.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
A.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斯大林认为新政经济政策“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观点认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不应借鉴资本主义成分,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故A项正确。
5.(2018·宁德模拟)苏联学者指出:“斯大林主要是列宁学说……非本质立场的继承者。在对待列宁遗产方面他的非连续性显然占优势。”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性”主要表现在( )
A.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放弃了新经济政策
C.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D.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
答案 B
7
解析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执政时期的政策,斯大林上台后放弃了该政策,与题中“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性’”相符,故B项正确。
6.(2018·海门一模)在1932年的渥太华帝国会议上,英国与各自治领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双方给各自的产品进入对方的市场提供优惠,减免关税;对外则高筑关税壁垒。据此可知,英帝国特惠制的出台( )
A.使得英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B.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C.表明英国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D.加深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答案 D
解析 经济危机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英国的对外关税壁垒政策加深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故D项正确。
7.(2018·安阳一模)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 )
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
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
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
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可知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罗斯福新政伊始就已经预见到了其可能产生的世界影响,故B项正确。
8.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答案 B
7
解析 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推断是否完善,故A项错误;《紧急救济拨款法》反映出新政以工代赈,注重间接救济,《社会保障法》体现出新政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政府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实现了社会稳定,也没有体现出财政不堪重负,故C、D两项错误。
9.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B.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答案 B
解析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是凯恩斯提出的,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哈耶克反对生产资料的集中,要求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后开始受到重视,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哈耶克是反对公有制,崇尚私有制,要减少国家的干预,没有涉及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故C、D两项错误。
10.1965年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时期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一变化,说明苏联改革( )
A.加强了企业经营独立性
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纠正了赫鲁晓夫的错误
D.完全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国家减少对企业的干预,实质是加强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故A项正确。
11.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某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持续增长,货币持续贬值。下图是1960~1987年的美英法三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混合经济”的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
7
B.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高
C.“新经济”的出现带来8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D.减少政府干预导致80年代中期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通货膨胀率会有所下降,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
12.下面是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这种情况促使( )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日本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15.3%
11.2%
12.3%
16.3%
20.8%
通货膨胀
15.3%
43.9%
11.1%
19.1%
32.5%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调整
B.欧美社会保障规模进一步扩大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欧美各国进一步增加关税壁垒
答案 A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和通货膨胀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采取减少社会福利、减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方式进行调整,故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个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随着20世纪20~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从而对本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0年代的大萧条破坏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财政和商业网。随着国际合作中止,政府转向求助于它们自己的资源和成熟的经济民族主义。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政治家们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但在全球互相依赖的时代,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经济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果。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大事年表
年份
事件
1929年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多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1930年
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7
1931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
1932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 000人,技术人员10 000多人;共派遣2 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1933年
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
1934年
苏联加入国际联盟
1935年
苏联与法国建交,出现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据《苏联经济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经济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果”。(1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9分)
答案 (1)具体表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和附属国倾销商品、增加捐税以转嫁危机。
说明:世界各国各自为战,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激化了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德日法西斯上台,发动局部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条件:为工业化创造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保证;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时期
概况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
1883年颁布《工人医疗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伤残和养老保险法》,后合并为《帝国保险法》
1911年颁布《职员保险法》
1927年颁布《职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
1949年颁布《社会保障适应法》
1957年起修改和补充养老、事故、失业、医疗等法案,并颁布《农民老年援助法》《劳动促进法》等
1975年汇总为《社会法典》,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1985年起不断改革和调整。如:1988年颁布《健康改革法》、1989年颁布《养老金改革法》、1995年增加《社会护理保险法》……
7
——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国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解读。(12分)
答案 特点:①政府立法:如《工人医疗保险法》等法律的颁布;②不断改革和调整(日渐完善):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德国政府不断制定并修改相关法律文件;③覆盖面广:覆盖了工人、农民、老人等群体,并涉及养老、事故、失业、医疗等多个领域。
影响:缓和社会矛盾;加重财政负担。
规律:时代发展促进了制度改革和调整;制度改革和调整又影响了时代发展。
解析 解读类试题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解答:第一步,解读材料表层信息,表格中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日益完善,覆盖面越来越广;第二步,分析材料深层次信息,一般从原因、影响等角度展开;第三步,从规律、实质、启示等角度进行总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