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中图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中图版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8·兰州模拟)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1.A 2.D [第1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本质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第2题,图中显示,④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项正确。]‎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哪个箭头起到关键的作用(  )‎ A.③   B.④   C.⑦   D.⑩‎ - 6 - / 6‎ ‎4.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 A.水文 B.地貌 C.植被 D.气候 ‎3.A 4.D [第3题,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主要是受水源的影响,图中起关键作用的应为③。第4题,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都是指当地典型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2018·长沙模拟)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纵轴标注中,1 kcal=4.2 kJ)。完成5~6题。 ‎ ‎【导学号:29790070】‎ ‎5.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6.图中E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 6 - / 6‎ ‎5.C 6.D [第5题,A→B→C→D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少,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F→G→H自然带热量收入不变而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其更替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差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第6题,E自然带热量较高,干燥指数中等,应该为热带草原带,D正确。]‎ ‎(2018·河南六市一模)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甲山坡在海拔约2 200~2 800 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 A.气温高 B.坡度较小 C.气温低 D.靠近河流 ‎8.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 A.常绿林 B.高山草甸 C.针叶林 D.干旱灌木 ‎7.B 8.D [第7题,图中显示海拔2 200~2 800 米处,甲山坡坡度最小,同时聚落最多;另外,此海拔不是最高或最低,则气温也不是最低或最高;也不靠近河流。第8题,该山坡位于30°N,为亚热带气候,山麓分布常绿林,向上分布针叶林、高山草甸,符合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但河谷分布干旱灌木不符合此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右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9~11题。‎ ‎9.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10.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 6 - / 6‎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1.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9.D 10.B 11.D [第9题,D对: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A错: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B错: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C错: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第10题,B对: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A错: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C错: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D错: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第11题,D对: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是该地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A错:川剧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B错: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等省区。C错: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等省区。]‎ 二、非选择题 ‎12.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图甲为和田河部分流域图,图乙为1990~2010年和田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和田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________,该河从中游开始径流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和下渗。‎ - 6 - / 6‎ ‎(2)和田籽玉是原矿石被洪水冲入河道,并长期受到________(外力)作用,导致棱角尽失、形态浑圆,是玉中珍品。早期,人们捡拾籽玉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河流的_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地区。‎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和田河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和田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由于河流沿途引水灌溉、蒸发、下渗并且基本没有支流汇入,所以从中游开始径流量明显减小。第(2)题,和田河上游流经山区、径流流速快,流水侵蚀形成的籽玉被流水搬运到中游,由于地形落差减小,径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下降,籽玉沉积。第(3)题,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示,耕地、工矿用地增加,林草用地减少,说明引水量增加,导致生态环境变差,进而会对河流径流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答案] (1)冰雪融水 引水灌溉 蒸发 ‎(2)流水侵蚀 中游 ‎(3)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植被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13.(2018·德州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 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 图甲 图乙 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多,试分析其原因。‎ - 6 - / 6‎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解析] 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拔角度比较。第(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全,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可回答,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 ‎[答案] (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 ‎(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 - 6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