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总动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4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阶段限时检测卷(四) 遗传与进化 ‎(参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5·安徽8校第三次联考)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4和0‎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的培养基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 ‎【解析】‎ ‎ 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进入细胞内部的是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部,故子代产生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都不具有放射性,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三代,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占全部噬菌体的比例为2/8=1/4,B正确;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生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C错误;噬菌体是DNA病毒,不具有逆转录过程,D错误。‎ ‎【答案】 B ‎2.(2015·河南开封一模)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图1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G+C数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图2表示某生物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据图1,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 B.两DNA分子若Tm值相同,则G+C数量一定相同 C.据图2,若b1链的(A+T+C)/b2链的(T+A+G)>1,则b2为RNA链 D.转录时的模板是基因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解析】 理解DNA的结构特点及转录和复制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据图1和Tm值与DNA分子中G+C的含量呈正相关;两DNA分子的碱基总量不相等时,其Tm 值相同,G+C的数量不一定相同;图2为基因的转录过程,其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若b1链的(A+T+C)/b2链的(T+A+G)>1,b2链中无碱基T,为RNA链。‎ ‎【答案】 B ‎3.(2014·福建高考)STR是DNA分子上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现已筛选出一系列不同位点的STR用作亲子鉴定,如7号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GATA”为单元,重复7~14次;X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ATAG”为单元,重复11~15次。某女性7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DNA的上述STR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筛选出用于亲子鉴定的STR应具有不易发生变异的特点 B.为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率,应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 C.有丝分裂时,图中(GATA)8和(GATA)14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D.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13的概率是 ‎【解析】 本题以DNA分子结构的知识为载体考查遗传变异、细胞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等知识。为保证亲子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求所选重复片段较少发生变异,而且应有足够多的重复片段(STR),因此,A、B项均正确;有丝分裂时,(GATA)8和(GATA)14均进行复制后向子细胞中分配,所以两个子细胞中都含(GATA)8和(GATA)14,C项错误;该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传给子代的概率均为1/2,所以D项正确。‎ ‎【答案】 C ‎4.(2015·南京模拟)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个 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 ‎【解析】 本题考查DNA的结构、复制的知识。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双链DNA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则胞嘧啶C占30%,即一个这样的DNA中,A=T=2 000个,G=C=3 000个,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需要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 B ‎5.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一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三的⑩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若图一的③中A占23%,U占25%,则相应的双链DNA片段中A占24%‎ C.图二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三的⑬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正常情况下图三中在动植物细胞中可能发生的是⑨⑩⑪⑫⑬过程 ‎【解析】 由图一可推知,该过程是转录,对应于图三中的⑩过程,转录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图一的③代表mRNA,在mRNA中,A占23%,U占25%,则A+U=48%,由此可推知,DNA分子中A+T=48%,又因A=T,所以A=T=24%,图二表示翻译过程,相当于图三的⑬过程,其中④为mRNA,⑤⑥⑦为多肽链,⑧‎ 是核糖体,该过程以mRNA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大量蛋白质;图三的⑨⑩⑬过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而⑪⑫过程只能发生在被RNA病毒感染的动物体细胞内,⑭过程迄今为止尚未在生物体中发现。‎ ‎【答案】 D ‎6.(2015·泉州质检)HIV感染人体后,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以边解旋边复制的方式合成DNA分子 B.过程③可合成出子代HIV的RNA C.过程④中遗传信息由mRNA先流向tRNA,再流向蛋白质 D.过程①在病毒内进行,过程②、③、④在人体内进行 ‎【解析】 由图可知,①、②、③、④‎ 分别表示逆转录、DNA复制、转录和翻译,RNA分子为单链结构,逆转录时没有解旋过程,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为边解旋边复制;通过tRNA将mRNA中的遗传信息翻译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HIV无细胞结构,过程①、②、③、④均发生在被感染的人体细胞内。‎ ‎【答案】 B ‎7.(2015·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解析】‎ ‎ 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性,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则通过假说—演绎法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 C ‎8.(2015·西城区期末)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Ⅳ-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 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系谱图的判断及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是血友病患者,则其基因型是XhY,根据Ⅲ-3的外祖父是血友病患者可以推知,其母亲Ⅱ-5的基因型是XHXh,则Ⅲ-3的基因型是1/2XHXh、1/2XHXH,则其女儿Ⅳ-1的基因型是XHXh;Ⅳ-2性染色体异常可能是Ⅲ-2在形成配子时XY没有分开,也可能是Ⅲ-3在形成配子时XH、Xh或XH、XH没有分开;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1/2=1/4;Ⅳ-1的基因型是XHXh,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HY)婚配,后代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 ‎【答案】 D ‎9.在tRNA的反密码子中,通常含有一个被称为次黄嘌呤的碱基,它可以与mRNA中相应密码子对应位置上的碱基A或C或U配对。据此分析,这种tRNA将可以(  )‎ A.导致蛋白质结构异常 B.导致翻译过程不能进行 C.导致基因突变 D.消除部分基因突变的影响 ‎【解析】 由题意知,次黄嘌呤可以与mRNA中相应密码子对应位置上的碱基A或C或U配对,不影响翻译过程的正常进行;tRNA中的碱基序列与基因突变无关;当基因突变引起mRNA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后,由于次黄嘌呤与mRNA中的碱基A或C或U都能配对,可能使翻译出的氨基酸种类不发生改变,即可以消除部分基因突变的影响。‎ ‎【答案】 D ‎10.(2015·山东济宁一模)‎ 小白鼠体细胞内的6号染色体上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反密码子变为UAG B.基因P和基因Q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C.若基因P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P在该动物神经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 ‎【解析】 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对应DNA模板链碱基为TAC,故基因P以b链为模板链,基因Q以a链为模板链,故B错。基因Q对应密码子为AUG、GUC、UCC。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对应密码子突变为AUC,则反密码子变为UAG,故A正确。若基因P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故C错。动物神经细胞不再分裂,基因不再复制,故最多有2个基因P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故D错。‎ ‎【答案】 A ‎11.(2015·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一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长度存在差异,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酶切后的DNA片段,并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根据电泳所得到的不同带谱,可将这些DNA片段定位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置上。现有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其中Ⅱ-1号个体患病。该家庭成员的基因经上述处理后得到的带谱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B.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和Ⅰ-2‎ C.Ⅱ-3与Ⅰ-1、Ⅰ-2的基因型均相同 D.Ⅱ-4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 ‎【解析】 由图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则Ⅰ-1、Ⅰ-2的基因型均为Aa。分析电泳带谱可知,Ⅱ-3的基因型也为Aa,与其双亲基因型相同;图中Ⅱ-4只有一种带谱,因此一定为纯合子。‎ ‎【答案】 D ‎12.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B.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C.③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D.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解析】 ‎ 秋水仙素处理的结果为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数目也加倍,而图①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不能表示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的基因组成;果蝇为二倍体生物,②可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21三体综合征患者多出1条21号染色体,③可以表示其基因组成;雄性蜜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④可以表示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答案】 A ‎13.大龄父亲容易生出患阿帕特综合征的小孩。引起阿帕特综合征的突变基因多存在于精子中,从而影响体内Z受体蛋白的结构。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是一种遗传病 B.患病基因多在有丝分裂时产生 C.患者Z受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或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 D.Z受体蛋白基因突变的概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 ‎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引起阿帕特综合征的突变基因多存在于精子中,而精子是减数分裂产生的,所以患病基因多在有丝分裂时产生的说法错误,故B错。由于基因突变,遗传信息发生改变,患者Z受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或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C正确。年龄不同,外界环境的各种诱变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不同,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也不同,故Z受体蛋白基因突变的概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 ‎【答案】 B ‎14.(2015·山东实验中学三模)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常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MS的处理可使种子基因重组的频率提高 B.EMS的处理可使DNA分子的热稳定性提高 C.获得的变异植株其细胞核DNA的嘌呤含量高于嘧啶 D.EMS的处理可使种子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解析】‎ ‎ 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人工使用EMS浸泡种子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DNA序列中的G—C转换成A—T,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错误;A—T对增多,使氢键数目减少,DNA分子的热稳定性降低,B错误;水稻的D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含量相等,C错误;使用EMS浸泡种子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即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项正确。‎ ‎【答案】 D ‎15.(2015·江苏海门一诊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B.基因型为DdTt的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可能产生4种配子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多时并不一定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解析】‎ ‎ 无外界影响生物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子,故只可产生1种配子,B错误,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 ‎【答案】 D ‎16.(2015·山西忻州二模)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很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解析】 扦插为无性繁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故A错;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中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因环境影响产生的不可遗传的变异,C、D错误。‎ ‎【答案】 B ‎17.(2015·衡阳八中月考)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可以发生隐性突变,而隐性突变会导致不同情况的出现:如突变不会引起个体死亡、突变会导致完全致死(突变体全部死亡)和不完全致死(突变体死亡一部分),下图表示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使F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  ♀XBXB × ♂XY(待测果蝇)‎ ‎       ↓‎ F1  XXB  × XBY单对交配 ‎       ↓‎ F2  XBXB XXB XBY XY ‎  ♀  ♀  ♂  ♂‎ A.若经诱变后没有发生突变,则F2果蝇均为红眼 B.若只发生隐性突变而不引起致死现象,则F2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为3∶1‎ C.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 中雌∶雄=1∶2‎ D.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不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解析】 若不发生突变,则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F2中雌雄果蝇全为红眼;若为隐性突变,则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F2中雌性都为红眼 ,雄性红眼、白眼各占一半,因此红眼∶白眼=3∶1,若突变导致完全致死,则F2中雄果蝇一半死亡,雌∶雄=2∶1;若不完全致死,则F2中雌雄的比例介于全部存活(1∶1)与突变体全部死亡(2∶1)之间。‎ ‎【答案】 C ‎18.(2015·广州二模)某种植物(二倍体)叶缘的锯齿状与非锯齿状受叶缘细胞中T蛋白含量的影响,T蛋白的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T和t)控制,基因T表达的产物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基因型为AaTt的植株自交,F1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不是随机的 B.叶缘细胞缺少T蛋白的植株,叶缘呈锯齿状 C.F1群体中,T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3‎ D.能确定基因型为aaTT的叶缘细胞和根尖细胞中T蛋白的含量相等 ‎【解析】 根据题干中信息确定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因此A_T_(锯齿状)、A_tt(锯齿状)、aatt(锯齿状)、aaT_(非锯齿状),基因型为AaTt的植株自交,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A_T_(锯齿状)∶A_tt(锯齿状)∶aatt(锯齿状)∶aaT_(非锯齿状)=9∶3∶1∶3,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T蛋白的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基因T表达的产物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因此叶缘细胞缺少T蛋白的植株,叶缘呈锯齿状;F1群体中,T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2;T蛋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从题干中信息不能确定基因型为aaTT的叶缘细胞和根尖细胞中T蛋白的含量是否相等。‎ ‎【答案】 B ‎19.(2015·天津十二所重点中学联考)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子代:N种基因型P种表现型(12∶3∶1)‎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解析】 ①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自由组合;②为受精作用,该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4种雌雄配子有42种结合方式,子代有32种基因型,根据P的表现型比值判断,有3种表现型,故该植株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1∶1。‎ ‎【答案】 D ‎20.如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个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卷叶(B)对直叶(b)为显性,红花(C)对白花(c)为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 C.由图判断图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 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4‎ ‎【解析】 由图可知,甲植株可以产生AbC、ABc、abC、aBc四种配子,乙植株产生的配子只有AbC和aBc两种(有两种致死);可采用测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的方法,区别甲、乙植株;图乙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不是等位基因,如A和B、b和a,因此推测可能发生了易位,但两种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BbCc;甲植株自交,后代高茎卷叶植株(A_B_)所占比例为3/4×3/4=9/16,乙植株自交,后代高茎卷叶植株(A_B_)的比例为2×1/2×1/2=1/2。‎ ‎【答案】 B 二、非选择(共4题,共60分)‎ ‎21.(14分)图甲表示有关生物遗传关系原理的概念图,图乙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仔细观察和分析图解,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数字序号①③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A表示____________过程。‎ ‎(2)图乙中rbcs基因表达的产物是SSU,Cab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HCP。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图中的Ⅱ和Ⅳ代表的物质或结构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物质Ⅵ具有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乙可知,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的细胞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翻译发生的细胞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甲中①表示储存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基因),③表示控制代谢的酶。‎ ‎(2)图乙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Ⅱ是由基因转录来的,为mRNA,Ⅳ是翻译的产物肽链。‎ ‎(3)Ⅵ催化DNA形成高分子物质,是RNA聚合酶。‎ ‎(4)图乙显示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的细胞部位有两处:细胞核和叶绿体基质。翻译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具体场所应为核糖体。‎ ‎【答案】 (1)基因、酶 翻译 ‎(2)mRNA和肽链 (3)RNA聚合酶 ‎(4)细胞核和叶绿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 ‎22.(16分)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P   白花 × 红花    白花 × 红花 ‎                 ‎ F1    粉红花        粉红花 ‎       ,⊗         ,⊗‎ F2  红花 粉红花 白花  红花 粉红花 白花 ‎    1 ∶ 2 ∶ 1   3 ∶ 6 ∶ 7‎ ‎      第1组       第2组 ‎(1)这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第2组F2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F2中的红花个体与粉红花个体随机杂交,后代开白花的个体占________。‎ ‎(4)从第2组F2中取一红花植株,请你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来鉴定该植株的基因型。(简要写出设计思路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推出,粉红花的基因组成为A_Bb。由第1组F2的性状分离比1∶2∶1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由第2组F2的性状分离比3∶6∶7(即9∶3∶3∶1的变形)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2)第1组F2的基因型为1/4AABB(白花)、1/2AABb(粉红花)、1/4AAbb(红花)。1/4AABB(白花)和1/4AAbb(红花)自交后代还是1/4AABB(白花)和1/4AAbb(红花),1/2AABb(粉红花)自交后代为1/8AABB(白花)、1/4AABb(粉红花)、1/8AAbb(红花)。综上所述,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3∶2∶3。(3)第2组F2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2‎ ‎/3AaBb。只有当红花个体基因型为Aabb,粉红花个体基因型为AaBb时,杂交后代才会出现开白花的个体,故后代中开白花的个体占2/3×2/3×1/4=1/9。(4)第2组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可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鉴定其基因型,但自交比测交更简便。‎ ‎【答案】 (1)AABB、aaBB (2)红花∶粉红花∶白花=3∶2∶3 (3)AAbb或Aabb 1/9 (4)让该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 ‎23.(16分)(2015·安徽宿州三模)图1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果蝇性染色体X和Y的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已知控制果蝇刚毛(B)和截毛(b)的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请分析回答:‎ ‎(1)基因B和b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控制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若只考虑这对基因,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 ‎(2)若某雄果蝇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有一显性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发病率为________;若此雄果蝇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同时存在另一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发病率为__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果蝇群体中偶尔会出现Ⅳ三体(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从变异类型分析,此变异属于____________。已知Ⅳ三体的个体均能正常生活,且可以繁殖后代,则三体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Ⅳ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________条(写出全部可能的数目)。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分析,此种三体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________种配子,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个体和三体的比例为________。‎ ‎(4)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大多数单体动物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 ‎①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无眼果蝇个体与纯合野生型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无眼 野生型 F1‎ ‎0‎ ‎85‎ F2‎ ‎79‎ ‎245‎ 据此判断,显性性状为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判断结果,可利用正常无眼果蝇与野生型(纯合)单体果蝇交配,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让正常无眼果蝇与野生型(纯合)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统计子代的________,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Ⅰ.若子代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Ⅱ.若子代全为________,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解析】 (1)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的不同;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由题可知,控制果蝇刚毛(B)和截毛(b)的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bYb。(2)若某雄果蝇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有一显性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则后代雄果蝇全部正常,雌果蝇全部发病;若此雄果蝇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同时存在另一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雄果蝇也全部发病。(3)染色体变异有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两种,Ⅳ号染色体多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Ⅳ三体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Ⅳ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1条、2条或4条,此三体雄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1条Ⅳ号染色体与含2条Ⅳ 号染色体的数目相等,所以它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个体和三体的比例为1∶1。(4)①由表中数据可知F1全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无眼为3∶1所以 野生型是显性性状。②要判断无眼基因是否在Ⅳ号染色体上,让正常无眼果蝇与野生型(纯合)Ⅳ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假设控制无眼的基因为b,如果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亲本为bb×BO(BO表示缺失一条染色体),子代中会出现bO∶Bb=1∶1,即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如果无眼基因不在Ⅳ号染色体上,则亲本为bb×BB,子代全为野生型。‎ ‎【答案】 (1)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不同 基因分离 XbYb (2)50% 100% (3)染色体数目变异 1、2、4 4 1∶1 (4)野生型 F1全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无眼为3∶1) 性状表现 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 野生型 ‎24.(14分)(2015·河北石家庄二模)某育种工作者在一次重复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 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请分析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对题干中“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的影响,该F1植株可能发生了________变异,幼苗发育成为基因型是________的植株。‎ ‎②该F1植株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③该F1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比例为________。‎ ‎(2)对上述解释的验证:‎ 为验证以上的解释,理论上需要通过________实验来测定F1的基因型,即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的豌豆对其进行异花授粉。预期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 ‎【解析】 (1)①正常情况下,Dd自交后代会出现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但实际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是因为低温导致F1植株的染色体发生了变异,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型变为DDdd。四倍体DDd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 dd=1∶4∶1。②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其中含显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5/6。③四倍体DDdd产生三种配子:1/6DD、4/6Dd、1/6dd,雌雄配子间的组合如下:‎ ‎♂‎ ‎♀ ‎ ‎1/6DD ‎4/6Dd ‎1/6dd ‎1/6DD ‎1/6×1/6DDDD ‎1/6×4/6DDDd ‎1/6×1/6DDdd ‎4/6Dd ‎4/6×1/6DDDd ‎4/6×4/6DDdd ‎4/6×1/6Dddd ‎1/6dd ‎1/6×1/6DDdd ‎1/6×4/6Dddd ‎1/6×1/6dddd 故DDdd产生的F2基因型有DDDD、DDDd、DDdd、Dddd、dddd,共5种,其比例为1/6×1/6∶1/6×4/6×2∶(1/6×1/6×2+4/6×4/6)∶4/6×1/6×2∶1/6×1/6=1∶8∶18∶8∶‎ ‎1。(2)进行测交实验时,是子一代豌豆(DD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矮茎豌豆只产生d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均为三倍体,基因型为DDd∶Ddd∶ddd=1∶4∶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5∶1。‎ ‎【答案】 (1)①染色体(数目) DDdd ②5/6 ③5 1∶8∶18∶8∶1 (2)测交 矮茎 高茎∶矮茎=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