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分散系学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分散系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物质的分类方法 b b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b c ‎3.胶体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a a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分散系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2.简单分类法的概述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不相同。‎ ‎3.基于分类标准,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无机化合物 ‎4.基于分类标准,识记三种分散系 - 17 -‎ ‎(1)分散系 ‎①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 ‎②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 蔗糖溶液等 Fe(OH)3‎ 胶体等 泥水等 ‎1.(2017·浙江11月选考,1)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 A.Na2O B.Ca(OH)2‎ C.HClO D.K2CO3‎ 答案 A 解析 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B是碱;C是酸;D是盐。只有A正确。‎ ‎2.(2017·浙江11月选考,4)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 - 17 -‎ A.牛奶 B.蔗糖溶液 C.泥浆水 D.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 C 解析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称为溶液,介于1~100 nm之间的称为胶体,大于100 nm的称为浊液。四个选项中,A、D属于胶体;B为溶液;C为悬浊液。‎ ‎3.(2017·浙江4月选考,1)下列属于盐的是(  )‎ A.NaCl B.KOH C.HNO3 D.CO2‎ 答案 A 解析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氯化钠是盐,KOH是碱,HNO3是酸,CO2是酸性氧化物,A正确。‎ ‎4.(2017·浙江4月选考,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氢氧化铁胶体 D.酒精溶液 答案 C 解析 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溶液均是溶液分散系,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 备考导向 (1)物质的分类主要围绕酸、碱、盐及氧化物的类别进行考查。(2)对胶体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于胶体的凝聚、电泳等知识不宜拓展。‎ 题组一 物质组成的判断 ‎1.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CO、C2H5OH、H2SO4、I2‎ B.CaO、H2、HCl、H2O C.SO3、H2S、Si、CO D.CO2、SiO2、CH3COOH、H2SO4‎ 答案 A 解析 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C.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D.单质混合在一起一般是纯净物 - 17 -‎ 答案 A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如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 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题组二 物质类别的判断 ‎3.(2017·台州市高三2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测试)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SiO2 B.CaO C.CO D.NaOH 答案 B 解析 Si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Ca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aO属于碱性氧化物,B正确;CO不能与酸反应,也不能与碱反应,CO是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NaOH是碱,不是氧化物,D错误。‎ ‎4.(2017·衢州市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l2O B.H2SO‎4 C.C2H5OH D.KNO3‎ 答案 A 解析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H2SO4、C2H5OH、KNO3的组成元素均为三种,只有Cl2O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2017·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考试)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碱的是(  )‎ A.MgO B.SO‎2 C.H2SO4 D.Ca(OH)2‎ 答案 D 解析 根据酸、碱、盐、氧化物的定义,MgO和SO2是氧化物,H2SO4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H+,属于酸,Ca(OH)2溶于水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OH-,属于碱,答案选D。‎ - 17 -‎ 题组三 分散系 胶体 ‎6.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 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大小与上述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答案 C 解析 根据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1~100 nm解答此题。‎ ‎7.胶体分散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可形成Fe(OH)3胶体 B.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C.硅酸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D.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 答案 A 解析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不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得到Fe(OH)3胶体,故A项错误。‎ ‎8.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 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小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 C 解析 由该物质的分子直径可知,该物质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钴酞菁”分子能透过滤纸,分子直径大于钠离子的直径。‎ 胶体知识“6”提醒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1~100 nm)。‎ ‎(2)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3)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5)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 17 -‎ ‎(6)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考点二 物质变化及化学反应类型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2)物质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物质仅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②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其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注意 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等都归为化学变化。‎ ‎2.化学反应的分类 - 17 -‎ ‎3.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1)某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间转化关系 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2)以“H2SSSO2SO3H2SO4Na2SO‎4”‎转化关系为例,写出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2H2S+O22S↓+2H2O;‎ ‎②S+O2SO2;‎ ‎③2SO2+O22SO3;‎ ‎④SO3+H2O===H2SO4;‎ ‎⑤H2SO4+2NaOH===Na2SO4+2H2O;‎ 或H2SO4+Na2CO3===Na2SO4+H2O+CO2↑。‎ - 17 -‎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电源放电、植物光合作用都能发生化学变化,并伴随能量的转化(√)‎ ‎(2016·浙江4月选考,‎11C)‎ ‎(2)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与液化是物理变化(×)‎ ‎(2015·浙江9月选考,21B)‎ ‎2.(2017·浙江11月选考,7)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FeCl3+Cu===CuCl2+2FeCl2‎ B.2HClO2HCl+O2↑‎ C.CO+CuOCO2+Cu D.2Mg+CO22MgO+C 答案 D 解析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D正确。‎ ‎3.(2015·浙江10月选考,4)HCl+NaOH===NaCl+H2O的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D 解析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HCl+NaOH===NaCl+H2O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均为化合物,反应物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有水生成,故属于复分解反应,选D。‎ ‎4.(2017·浙江4月选考,4)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NaHCO3Na2CO3+CO2↑+H2O B.Na2O+H2O===2NaOH C.2KI+Br2===2KBr+I2‎ D.MgO+2HCl===MgCl2+H2O 答案 C - 17 -‎ 解析 2NaHCO3Na2CO3+CO2↑+H2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发生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Na2O+H2O===2NaOH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发生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2KI+Br2===2KBr+I2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MgO+2HCl===MgCl2+H2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发生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5.(2017·浙江4月选考,9)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生石灰 答案 D 解析 食盐、蔗糖、酒精溶于水,放热不明显,A、B、C错误;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D正确。‎ ‎6.(2016·浙江4月选考,4)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KBr+Cl2===2KCl+Br2‎ B.CaCO3===CaO+CO2↑‎ C.SO3 + H2O===H2SO4‎ D.MgCl2+2NaOH===Mg(OH)2↓+2NaCl 答案 A 解析 只有A中反应含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备考导向 (1)对于物质变化的判断,应识记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反应。(2)化学反应的分类是学考中的必考题型,预计2018年高考中会涉及。(3)对于物质的转化应从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关系上辐射掌握。‎ 题组一 物质变化的判断 ‎1.生活中的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瓶内的水垢 B.鸡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后析出白色沉淀 C.通过煤的气化、液化获得清洁燃料 D.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答案 B 解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中用食醋除去暖瓶中的水垢,是利用乙酸与水垢中的CaCO3、Mg(OH)2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和醋酸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中鸡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析出蛋白质,是发生盐析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性造成的,属于物理变化;C中煤的气化、液化均属于化学变化;D中用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是使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反应。‎ - 17 -‎ ‎2.物质的变化千奇百怪,但概括起来就两大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气泡产生或沉淀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D 解析 离子化合物在熔化时有化学键断裂,但不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块状金属一般为银白色,但粉末状金属一般为灰黑色,块状金属变成粉末状金属,颜色发生变化但不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将导气管伸入到溶液液面以下,通过导气管吹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但不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叫燃烧,所以D项正确。‎ 题组二 化学反应的判断 ‎3.(2015·浙江9月选考,7)化学反应2Mg+CO22MgO+C的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B ‎4.[2017·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 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Mg2++2OH-===Mg(OH)2↓‎ C.SO3+H2O===H2SO4‎ D.2Fe3++2I-===2Fe2++I2‎ 答案 D 解析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A、B、C选项中的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中铁和碘元素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D。‎ ‎5.对于下列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2FeCl2+Cl2===2FeCl3 化合反应 B.3CO+Fe2O32Fe+3CO2 置换反应 C.2KClO32KCl+3O2↑ 氧化还原反应 D.H2CO3CO2↑+H2O 分解反应 答案 B - 17 -‎ 解析 A项,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B项,该反应的反应物没有单质,只有生成物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项,该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1价,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故选B。‎ 题组三 物质转化的判断 ‎6.在盐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木炭粉和氧化铁(Fe2O3,铁锈的成分之一)10种物质间存在如图的相互关系。已知④和水反应后,可以再与⑤反应。请选择①~⑤中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 ;② ;③ ;④ ;⑤ 。‎ ‎(2)写出①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仿照“碱性氧化物+酸―→盐+水”,写出②和⑤反应中涉及的物质类别的转化:‎ ‎ 。‎ 答案 (1)①Fe ②HCl ③CO2 ④CaO ⑤Na2CO3‎ ‎(2)Fe+2HCl===FeCl2+H2↑‎ ‎(3)酸+盐―→新盐+新酸 解析 根据单质①能和酸②发生化学反应,推知①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为铁,而酸只有盐酸即②为HCl。Fe2O3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则氧化物④应为金属氧化物CaO,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则氧化物③为酸性氧化物,即CO2。⑤属于盐且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Ca(OH)2反应,则⑤应为Na2CO3。‎ ‎7. X、Y、Z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且X、Y、Z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他物质省略):‎ ‎(1)若X是一种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单质,写出Z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 ‎(2)若X是一种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为固体;Y是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加热后又能恢复原来颜色的化合物。写出Z和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2Fe3++Cu===2Fe2++Cu2+‎ ‎(2)Cu+2H2SO4(浓)CuSO4+SO2↑+2H2O - 17 -‎ 解析 (1)由题意知X是铁,Y能与Cl2反应,推测Y应该是FeCl2,Z是FeCl3,FeCl3与铜反应能生成FeCl2。‎ ‎(2)由“Y是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加热后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的化合物”可知Y是SO2,则固体单质X应为S,Z应是浓硫酸,浓硫酸与铜反应又能生成Y(SO2)。‎ 课时训练 ‎1.(2017·杭州市七县高三联考)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的钝化 B.光合作用 C.碘的升华 D.燃放烟花 答案 C ‎2.(2017·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ClO2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效含氯消毒剂,ClO2属于(  )‎ A.混合物 B.酸 C.碱 D.氧化物 答案 D 解析 Cl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D。‎ ‎3.(2017·绍兴市高三3月教学质量调测考试)下列属于碱的是(  )‎ A.SO2 B.H2SiO3‎ C.Na2CO3 D.NaOH 答案 D 解析 SO2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H2SiO3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H+,属于酸,故B错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氢氧化钠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D正确。‎ ‎4.(2017·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MgO B.SO2‎ C.H2SO4 D.CO 答案 B 解析 Mg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硫酸由3种元素组成,属于含氧酸,故C错误;CO与强酸、强碱均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 ‎5.(2017·浙江省高三“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下列属于盐的是(  )‎ A.NaHCO3 B.CaO - 17 -‎ C.NaOH D.H2SO4‎ 答案 A 解析 NaHCO3是一种酸式盐,属于盐,A正确;CaO属于金属氧化物,B错误;NaOH属于碱,C错误;H2SO4属于酸,D错误。‎ ‎6.(2017·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统练)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水玻璃、碱石灰、明矾 B.酸:稀硫酸、次氯酸、硫酸氢钠 C.酸性氧化物:SO2、CO2、SiO2‎ D.碱性氧化物:CaO、Na2O2、K2O 答案 C 解析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明矾是KAl(SO4)2·12H2O,属于纯净物,A项错误;硫酸氢钠属于盐,不是酸,B项错误;SO2、CO2、SiO2均能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项正确;Na2O2与碱反应除生成碳酸钠以外,还生成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项错误。‎ ‎7.(2017·浙江省高三“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H4Cl+NaOHNH3↑+NaCl+H2O B.CaCO3+2HCl===CaCl2+CO2↑+H2O C.C(石墨) C(金刚石)‎ D.MnO2+4HCl(浓)MnCl2+Cl2↑+2H2O 答案 D 解析 A、B、C项,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B、C项均错误; 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过程中Mn元素、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8.(2017·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2Na+2H2O===2NaOH+H2↑的反应类型是(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解析 2Na+2H2O===2NaOH+H2↑,该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的反应,属置换反应,故答案为A。‎ ‎9.(2017·嘉兴市高三模拟)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2HCl===FeCl2+H2↑‎ - 17 -‎ B.CH‎4‎C+2H2‎ C.Mg(OH)2+2HCl===MgCl2+2H2O D.CaCO3CaO+CO2↑‎ 答案 B 解析 Fe、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C、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C为复分解反应,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为分解反应,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10.(2017·杭州市七县高三质检)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l0-‎7m之间 B.是一种纯净物 C.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具有净水作用 答案 B ‎11.(2017·杭州长征中学高三月考)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B.胶体、溶液都能通过滤纸 C.向 1 mol·L-1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 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D.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 C ‎12.下列有关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 B.都能透过半透膜 C.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 D.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C 解析 氯化铁溶液中分散质粒度小于1 nm,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粒度介于1~100 nm之间,故A错误;氢氧化铁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氯化铁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都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故C正确;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故选C。‎ ‎13.(2017·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 A.H2SiO3 B.FeCl‎3 C.NaHCO3 D.Fe3O4‎ - 17 -‎ 答案 A 解析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二氧化硅不溶于水,硅酸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故A正确;根据反应2FeCl2+Cl2 ===2FeCl3 ,故B错误;根据反应Na2CO3 + CO2+H2O=== 2NaHCO3,故C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3Fe+2O2Fe3O4,故D错误。故选A。‎ ‎14.(2017·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三选考模拟)以下不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的物质是(  )‎ A.I2 B.SO3‎ C.CO D.CH3COOH 答案 C 解析 I2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I、NaIO,均为盐,故A不符合题意;SO3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与NaOH不反应,故C符合题意;CH3COOH与氢氧化钠能发生中和反应,二者反应生成盐类物质醋酸钠和水,故D不符合题意。‎ ‎15.(2017·嘉兴市高一上期末)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A.硅 B.硫 C.铜 D.铁 答案 B 解析 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实现物质间直接转化,故A错误;SSO2H2SO3Na2SO3,能实现物质间直接转化,故B正确;金属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实现物质间直接转化,故C错误;金属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实现物质间直接转化,故D错误;故选B。‎ ‎16.(2017·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统练)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CaCl2溶液CaCO3CaO B.FeS2SO2H2SO4‎ C.N2NH3NH4Cl(aq)‎ D.MgCO3MgCl2(aq)Mg 答案 C 解析 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酸性:HCl>碳酸,CO2与氯化钙不反应,A项错误;SO2‎ - 17 -‎ 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会生成硫酸,B项错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铵,C项正确;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氢气和氯气,不会生成金属镁,D项错误。‎ ‎17.A、B、C三只烧杯中,依次分别盛有NaOH溶液、KSCN溶液、煮沸的蒸馏水,各滴入FeCl3溶液,试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写出三只烧杯中形成分散系的名称:A ,B ,C 。‎ ‎(2)写出C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 。‎ ‎(3)若不用化学试剂鉴别,写出鉴别B、C分散系的两种简单方法:‎ ‎① ,‎ ‎② 。‎ 答案 (1)悬浊液 溶液 胶体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①观察颜色,血红色的为B,红褐色的为C ②用一束光照射两液体,有光亮通路的液体为C,另一液体为B 解析 (1)NaOH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含Fe(OH)3沉淀的悬浊液;KSCN溶液中加FeCl3溶液发生络合反应生成Fe(SCN)3溶液;沸水中加入FeCl3溶液,FeCl3水解生成Fe(OH)3胶体。‎ ‎(3)B为溶液,C为胶体,不用试剂鉴别,可用观察法,B为血红色溶液,C为红褐色液体,也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定胶体。‎ ‎18.物质A~E均含同种元素,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为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它们可发生如下图所表示的反应(除A~E外的其他物质已略去):‎ ‎(1)写出相应物质的类别:‎ 物质 B C D 类别 ‎(2)在以上反应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3)写出反应③和⑦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 (1)盐 碱 碱性氧化物 - 17 -‎ ‎(2)①②⑦ ③④⑤‎ ‎(3)CuO+2H+===Cu2++H2O、Fe+Cu2+===Cu+Fe2+‎ 解析 C为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故C为Cu(OH)2,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则D为CuO;依据图中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推知E为CuSO4,A为Cu,B为CuCl2。‎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