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作文选篇 13页

  • 61.50 KB
  • 2021-05-13 发布

江苏高考作文选篇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江苏高考作文优秀选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评分标准 一、审题 今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中的“味”看似是材料表述的原点,但究其本质,其只是作为喻体存在。也就是说,村料的真正内涵,蕴藉于“味”之下,需要考生深入挖掘和揭示。‎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句间关系显示出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需要考生仔细推敲。‎ 首句“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是材料的引子,以“物各有性”领起,紧接着以水和盐两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鲜明特性形象地对“各有性”进行诠释。也就是说,第一句话承认了事物各有其特性,暗示事物之间具有差异性,世间万物总体而言具有多元性。‎ 第二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考生应该抓住“还是”二字中的情感与态度倾向。也就是说,同类事物的简单叠加不会带来质变,简单的重复只会导致单调。考生可以联系个体,也可以从群体、国家、文明与文化等角度展开联想,丰富这句话的内涵,为立意拓展空间。‎ 第三句“酸酣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材料的核心,也与上文形成对比。“调和”是关键词语,可引申为合作、交流、融合,是一种手段,而且对象是“五味”。与前面的“水加水”“盐加盐”对照着看,不难把握材料的态度。“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五味的结果。材料的启示正是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强调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调和”,如此方能碰撞出丰富多彩的“百味”,方能突破狭隘与单调。‎ 材料的最后一句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这一道理存在的普遍性和原则性,在审题立意和选材构思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 综合起来看,材料肯定的是人、事、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提倡包容甚至于相容的一种文化态度。当然,这里面也有个“度”的间题,就是不能不管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都一味地去欣赏和包容。‎ 今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命题跟以往有明显区别。以往写“语言”“车”,几乎可以说是话题作文,今年看似写“味”,实则写理。无论是物、人、事,还是时代和社会,都可以切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有一个小的切入点,要写出自我独特的思考和见解,挖掘出属于自我的选材和内容,将自己最为独到的生活体验和真知灼见表达出来。‎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平公正;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考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等维度全面评价,重点评判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2.判分等级 ‎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 ‎3.判分细则 ‎(一)议论类文章 一类卷(63~70分)‎ 务必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审题精准。“物各有性”是基础,“调和”是手段,“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结果。立意深刻、独到、新颖;有一个好的由头或切人口,能紧扣主要矛盾分层展开;或能化大为小,具体向题具体分析;或纵横捭阖,鞭辟入里,气势恢宏;用例经典;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二类卷(56~62分)‎ 审题准确,能抓住“调和”或“共存相生”等展开思考,立意有一定的见识;推理和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批判性;用例准确;言随意转,言能达意。‎ 三类卷(49-55分)‎ 停留在材料和提示的表层;有一定的分析和层次,但逻辑不够严密;表达顺畅,尚能达意。‎ 四类卷(42~48分)‎ 基本符合材料和提示的范围;泛泛而谈,面面俱到,简单演绎题意;素材堆砌,缺乏材料间的逻辑关联;论证方法单一,基本以举例为主,叙例比例过大;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匹配,不紧密,显得牵强。‎ 五类卷(28~41分)‎ 聚焦“味”展开写作,貌合神离,基本脱离材料,偏题,套作。‎ 六类卷(27分以下)‎ 自说自话,完全脱离材料,无观点,无论证说理;随便说说,字数不足;或另起炉灶。‎ ‎(二)记叙类文章 一类卷(63-70分)‎ 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从生活中的小场景巧妙切人,以小寓大,富有韵味;细节丰富,真挚感人;有文学的味道,有写作的智慧。‎ 二类卷(56-62分)‎ 用身边的事例演绎材料中的某一主题,有构思,有生活气息,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有一定的场景,有可读性;在生活性、细节性与情感性上有一个亮点。‎ 三类卷(49-55分)‎ 基本叙述了与材料相关的人和事,基本符合生活的真实,结构完整,表现手法比较丰富,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四类卷(42~48分)‎ 审题立意正确,但记叙文表现方式单一,多以叙述为主,记流水账;故事与主要矛盾有关,但关联度不高。五类卷(28~41分)‎ 故事与材料基本无关。‎ 六类卷(27分以下)‎ 故事与材料完全无关,写作素养差。‎ ‎4.几点说明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口 ‎②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特别提醒,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角度中的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即使同一立意,也要看文章写得如何。‎ ‎5.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O~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很高的“问题卷',最高不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切题,最高不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无标题,扣2分。‎ ‎⑦文章与材料的挂钩无法判明的,提交组长裁决。‎ ‎ 1春满园 ‎ 难以想象,在一个黑人尚未能完全融入以白人为主的社会里,你能看到一个白人载着一位黑人音乐家驰骋在乡间小路上,他们一起吃着炸鸡,谈笑风生,俨然一副色调、光线、比例都近于完美的画面。《绿皮书》便成功地刻画出了这样一幅黑白调和的画面,倘若只有黑或白,都会显得单调而无味。‎ ‎ 我们每个人本都是单一的,因为我们要与自己的个性与性情厮守一生,但我们的生活也正因为这无数个单一而不同的个体变得丰富多味。在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中,我们看到了人间百态,品味了生活的滋味,读懂了生命的百味纷呈需要酸甜苦辣成共存。“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的欧阳修,“举酒属客”‎ 的苏轼,都在与外人的思想碰撞中收获了春满园般非凡的况味。‎ ‎ 然而,也许有人会质疑:难道人生中的丰富味道只能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获得吗?我想,不尽然。我们同样应该向内探寻,从自身发掘能带给自己惊喜的百味。这首先取决于我们的履历与经验、思想的成长,精神的独立强大离不开我们的亲身体验。这些体验或好或坏,带给我们痛苦与甜蜜。屡次遭贬谪的刘禹锡,即使只剩下一桌、一床,过着让常人难以忍受的贫塞生活,但他抱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态度,坚持从园中的树木花草中寻找自然生机的味道,从史传经文中寻找精神世界的快乐,终写下了浑然天成的《陋室铭》。调和起命途中的喜怒哀乐,是让我们的生命得以更加纷呈绽放的秘决。‎ ‎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オ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我们跨过的一道道多滋多味的人生的坎,都指引着我们去追寻那高逸的灵魂,它能让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发现希望的意志,在顺境下不忘苦尽甘来的艰辛。更让我们在周遭环境中品读出多维度多层次的韵味。‎ 山映斜阳天接水”中我们看到了美与壮阔的调和,云破月来花弄影”中我们又看尽了大自然的俏皮与生命力的相生。我们的人生也应主动地去拥抱那些繁复的或美好或凋败的意外,让那“姹紫嫣红春满园”般的百味透进来。‎ ‎【点评】‎ 文章浸润着美,昂扬的思想、严谨的思路和优雅的语调合成了这美的篇章。以今年新上映的电影《绿皮书》为由头,恰到好处地引出论点,从“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论及“向内探寻,从自身发掘能带给自己惊喜的百味”,文章步步为营又信手拈来,从容且大气。‎ ‎【评分】一类卷上,67分。‎ ‎ 2、自我是水,外界如盐 为何雅典神庙上要刻着“认识你自己”?在这神性最闪耀的地方,这句话却闪着并不逊色的人性之光,只因:物各有性,人亦然。‎ 我以为,人之性,是为自我。一个有自我的人即认识了自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知道自己所爱所求,知道每一天为了什么而起床。他们生活有方向,做事有动力,受挫不自卑,这类人我谓之生活的智者。奈何,反观身边的同学,不少人并未有自我,他们并没有认识自己,不清楚自己的所求所爱,谈起每日苦读的目的,也不知个所以然;聊起未来,也是人云亦云甘于随波逐流。我不否认他们的努力刻苦,但每天的状态若只取决于分数,高考上大学只是因为这是社会认可的,未免显得可惜可悲。倘若他们能寻到自我,为所爱所求而奋斗,那每天不也是丰富有味的?‎ 尼采有言:“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尽管有无数肯载你渡河的马、桥和半神,但必须以你自己为代价,你将抵相和丧失你自己。”的确,生命姿态的最后星现还是你自己,如若没有自我,随波逐流,那最后星现的还是你自己吗?或是什么半人半马的怪物?‎ 强调自我的重要,并不是说我们生命的全部都自我。水加水还是水,只有自我的发展,只能提升生命的数量,却可能会限制生命质量的提升。我们还应当向外界汲取养分,如一杯至淡的水,加上不同的东西,便也能五味纷呈。爱因斯坦曾多么筜信物理的能量他本以为全身心地投人物理研究便能发现世界的真谛,奈何现实并非如此。受困于瓶颋的他,向数学寻求帮助,最终提出了质能方程。‎ 可在向外界汲取养分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这种向外的选择,其本质还是基于内在的自我。谨守自我的选择是有益于发展的,而盲目的选择却可能反遭其祸。伟大如牛顿,在生命晩期处于研究困境时,却投身于神学,最终不再有突破。倘若他能谨守自我对科学的信仰,向外选择如自然和哲学,从自然之科学和人文之科学中汲取养分,未必不能找到生命的第二棵苹果树。‎ 其实一个人的发展,自我与外界本就是平衡统的,但对于我们这辈青年人,学习能力旺盛,也容易被外界浸染,丧失自我。此时的我们更应先寻到自我,并谨守自我,出走半生后,归来仍少年。‎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我守自我,纳外界,一路上只顾风雨兼程,前方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和不期而遇的温暖。‎ ‎【点评】‎ 文章开头单刀直入,高屋建瓴,从“认识你自己”的高度谈“丰富有味”的可能性。紧接着笔锋一转,在“强调自我的重要”的同时,论述“向外界汲取养分”的重要性,随即再次宕开一笔,指出“向外的选择,其本质还是基于内在的自我”,实际上是在写个人与外界调和的原则。文章立足个性,通过两次“突转”,巧妙地使得论证回到原点,文章的论证相当聚焦,亦体现了思维的层进。但惜在“自我是水,外界如盐”‎ 的标题不能统摄全文,文中个别地方逻料欠严密。‎ ‎【评分】二类卷上,62分。‎ 写在前面】‎ ‎ 标杆,指道路两旁带有标志的立杆,常用于指示方向或有关限制的标记,杆底部装有尖铁脚的木杆。标杆作文就是由阅卷专家组从当年高考作文中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作文,给出比较详尽的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判分,一般好中差都有一定的比例,它是发给阅卷老师评分时做为参考的标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每一位阅卷老师经过培训,并试评一定数量的作文之后,并通过考核,才能进入正评环节,所以每年的高考标杆作文,对于高考作文复习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 3.如人饮水,百味自知 因为家人的缘故,我曾频繁地往来于医院。生死本身太过沉重,让医院无法讨人欢喜。我却无法否认它的公正。人出生时是赤裸无垢的,与世长辞时亦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生到死,犹如从一点顺着流年画了个圆,终又回到原点,众生平等,共存相生。‎ 我啃着个果子复又坐在医院的长椅上,发觉对面病房实在是有意思得紧。那是一间枯朽的病房,住着两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房门却被频繁地开闭,让新鲜的空气得以争相而入。左边那人面庞呈庄稼人所特有的黧黑,右边那人有一双养尊处优的手。可访客大多聚在左边那人处,许是朋友,大声谈天,嗓音如麦粒般粗糙,自带一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放旷,引得旁人几度侧目。右边那人被扰清闲却也不甚在意,他侧目倾听,床边堆叠的繁花鲜果便也一齐静默。‎ 我缓慢咀嚼嘴里的果肉,便如同咀嚼那房里的万般情绪。那同一屋檐下,酸甜苦辣成,却是五味俱全。有人一生尝尽苫楚,到头来病床前却仍有能围坐谈天的好友,那心一直被浸泡在苦酒里,终品到回甘。有人ー生顺遂,知成功之甜,却不知风雨之晦涩,直到垂垂老矣,才发现自己一响青春都献予虚幻,看着处的欢笑,方オ从涩里品出一两分酸来。‎ 且不论人各有各的人生,走这一遭便皆是五味俱尝,躺到这处却仍能见患者和医生起了口角,各自面红耳赤,辣味十足,更有甚者,拳脚相向。其实生死之上的事情,往往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命与运的纠葛,又有何人说得清呢?终究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最后终成一方木盒,一坯黄土,赚得泪珠两滴,成涩至极。‎ 我再来时,隔着几个回廊,已听到丧钟之鸣。病床上的生命刚刚逝去,脑电波消失,细胞停止再生。灵魂回归黑暗与永恒的寂影,距离那可怖的寂静一尺之遥。在生的乐章里,每个人都在哭诉着什么,表达着什么。生者各自沉浸在悲喜与含嗔之中,在七情六欲汇聚而成的喧嚣浪潮里载沉载浮,永不停歇地弈向新的黎明。在死与生的共存处,新与旧也交替变更。‎ 书中有说,七窍相通,人的感情亦是共存相生,黑白总不分明而爱憎永不纯粹。至此,七情六欲才如染缸一般杂糅做无边色泽,呈现出人性百味来。‎ 世间的日子正是这么暗淡与鲜亮交替轮回。而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酸甜苦辣成,总会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百味亦然。‎ ‎【点评】‎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考生对于人生深沉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而语言也有自已的个性与风格。文章从开头的“众生平等,共存相生”再到“人的感情亦是共存相生,黑白总不分明而爱憎永不纯粹”,最后是文末的“世间的日子正是这么暗淡与鲜亮交替轮回都与材料有一定程度的暗合。但是文章只是指出现象却并不表明态度,而对于何为调和、如何相生、百味纷呈的意义等均语焉不详。文章有感性的认知,却缺乏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故评为三类卷。‎ ‎ 一碗汤面,百味人生 书院巷西端有一家四季面馆。‎ 它是新村里的几个大爷合伙开的,其中也有我外公。我总是跟着外公到店里吃面。我扒着碗坐在店里,看着墙上的老照片,听听他们老一辈讲述的百味人生。‎ 苦,是他们初入社会处处碰壁的无助。‎ 四个少年离经叛道,英姿飒爽,来到了苏州,来到了书院巷,在这里相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初到陌生处,集资了一点钱,租下了这个店铺,开了这家四季面馆,也拥有了他们的第一个住处。在前无积蓄、后有催租的情形下,一天天地挣扎于困窘,他们想过放弃。但是那些住在附近的老苏州们,日日来吃面,是他们点燃了这份希望。‎ 辣,是生意风生水起时,奔走的炽热。‎ 一晃三十年,四季面馆依然在那,见证苏州古城的繁盛。人们生活变得富足,自然对食物的追求也有了更高标准。除了日日光临的老食客,在时近上学的孩子们,来苏州走访的游人们,也成了面店里络绎来往的一分子。那段日子里,他们四个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厨房与厅堂之间,日出而起,日落而休,一天天忙得面红耳赤。他们褪去了初来乍到时的稚嫩,多了份老练与稳重。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忙碌,他们才摆脱了租借生活,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四季面馆。‎ 凉,是步入老年后守着面馆的惬意。‎ 随着经济的发展,依旧留在苏州古城的人不多,大多数是老年人,路过的行人也是匆匆赶路,谁又会停下脚步来品一碗汤面呢?在我看来门庭冷落的场景真是悲伤,可那些大爷们依旧聊得畅快。一把蒲扇,一张藤椅,一杯清茶几位老人就坐在树荫下,听着蝉鸣,看着花落,促膝谈天,好不愜意!‎ 的确,像他们这些年过花甲的老人,经历了年轻时的困苦磨砺,再风火过了青年时的热情拼搏,人生几味都已体会过,步人老年的他们是时候该歇一歇,品品这份安逸与清闲。‎ 再次踏入店内,望向墙上一排排泛黄的老照片,细细体会他们的百味人生。外公微笑着给我端来一碗爆鱼红汤面,说这是他们过去最奢求的浇头了。一口细面裹挟着面汤顺人我的口中,在微微浮动的面汤里似乎看到了墙上老照片的倒影,真是合景呢。‎ 他们把自己的一生倾注于四季面馆中,一碗汤面,同时也反映着他们苦乐交加的百味人生。‎ ‎【点评】‎ 应该说这篇文章有内容、有构思、有情感、有表达,总体而言展示了考生不错的写作功底。然而让阅卷老师们颇感遗憾的是,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无疑有一些僵化了,对于材料的核心“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未能吃透,这就导致了“高能低分”的尴尬。材料中的“味”本质上是设喻,考生直言“苦”“辣”“凉”,显然对此还欠缺理解,而三者次第道来,虽然文末看似有“反映着他们苦乐交加的百味人生”这样的点题句,但是文章中看不出“交加”,属于“生拉硬拽”。就“味”写“味”,理解生硬,甚至只写“味道”,丝毫不提“调和”“相生”。‎ ‎【评分】 四类卷上,46分 写在前面】‎ 每年高考过后,最大的热点总是作文题,因为门槛低,人人都可以说上几句,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全民皆可参与的一道题。从考题刚刚揭晓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下水作文,说实话这当中不乏蹭热度的,尽管有些是所谓的作家、名师,也不尽是上等佳作,有的还有“偏题”之嫌,再到阅卷结束后的所谓“标杆作文”,这当中也是良莠不齐,甚而有些根本不是阅卷时官方发布的。但是这些不重要,因为我们是以教研为目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无论是正面的学习借鉴还是反面的吸取教训,对我们来说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判断、去选择,也正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山语文近期推送了一些文章,也是基于教研为目的,为我们广大读者提供一个阅读参考的平台,见多识广,或许您能从中有所收益,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斜杠青年”该如何读书 ‎ 我酷爱读书,但父母却常常在我窝在藤椅上兴致勃勃地品读《鼠疫》或者是《乌合之众》《时间简史》的时候,扔过来一句“赶紧读书去”,然后再“啪”地把一叠教辅资料堆在我的面前。苦恼之余,我百思不得其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文豪对书的赞美言犹在耳,为什么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人对读书的误会如此之深?‎ ‎ 作为一名高中生,被要求读教科书和教辅书原本无可厚非,一来我们确实从教科书中汲取了知识的养分,也提升了思维能力,但是所谓“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如果我们的涉猎有限,而阅读的范围不过是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跳到“三十八套”,很难说我们的眼界和能力真的随之而提升了。这种狭隘的读书观背后所隐藏的,不过是功利心異了,也因此当今高中生的“读书”生活难免单调枯燥,万无百味纷呈的可能了。‎ 撇开教科书不谈,书籍的种类繁多。科学书籍严谨细致,传播知识;文学读物浪漫温柔,承载情感。对高中生来说,多少都应该涉猎一些,尤其是在文理分科的当下。我所在的理科班,少有人读书,提起张爱玲身边的同学都会一头雾水,更别提陀思妥耶夫斯基了。对于理科生来说,这些书也许就像水一样,至淡无味,但是如果能与盐综合,生成盐水,说不能有思维上的质变。“斜杠青年”罗素就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数学家是他的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他阅读大量科学相关的书籍,同时又对文史类书籍终生嗜之不倦,这使得他顺利地写出了相当多的历史论文和专著,同时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得不说,阅读他的著作,我们会发现文字的背后藴藏着理性的光芒,而在他关于科学理论的表达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文学素养长期熏陶的痕迹,由此可见,他智慧地融合了读所得。‎ ‎ 在这个倡导“斜杠力”的社会里,我们读书就更加不可偏废了,要达到“从山中看到水,从水中看到山”‎ 的境界,还需要我们强化读书过程中的融合意识。陶渊明弃官隐居人人皆知,但是他在荷锄采菊的闲暇时光,都读了哪些书呢?他读了《山海经》,一本被世人认为是虚无缥缈的无用之书。然而陶渊明依旧从中获得了人生感悟和启示从他的杂诗《读山海经》中就可以感受到。《山海经》还是那个《山海经》,可为什么我们就读不出那些人生感悟?因为陶渊明能将他所读之书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梁晓声说:“文明之所以精彩,往往得益于无用之物,譬如诗书,亦如音乐。”“斜杠青年”行走在这个丰富的大地上,应该以融合的眼光去读书,读万物品百味、创辉煌。‎ ‎【点评】‎ 文章从自我感受出发、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就读书这个话题展开论述,化大为小。文章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很大程度上跟贴近生活的论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外,这个论题的选择还使得文章新颖而独到,凡此种种,都是考生写作智慧的体现。与此同时就观点的表达和论证而言,文章态度鲜明,步步为营,分析有理有节,彰显了考生的思维品质 与特朗普先生谈贸易争端 特朗普先生:‎ ‎ 你贵为大国总统,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学生,我给你写信,似乎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不过在我看来,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这并不影响我们作为不同个体的对话。况且,你已经启动了贸易争端的程序,中美大战一触即发,在这时候让你听听中国人的看法,或许能够让你悬崖勒马,让世界重归安宁。‎ 总统先生,首先我要告诉你,中国人民对于贸易争端的态度: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我们不找事,不惹事,但是,我们也不怕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除了积累大量的物质财富,我们还积累了更多的底气、胆气和豪气。中国不是伊拉克,不是阿富汗,中国从来不信邪,更不怕邪。‎ ‎ 总统先生,其次我要告诉你,合作共贏,美美与共,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人推崇“己欲立而立入,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世之道,强调“以德服人”“柔以怀远”,主张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王道,反对唯我独尊、唯利是图的覇道。合作共贏、和平发展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正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总统先生,最后我要奉劝你,不要动辄“退群”,不要动辄祭起制裁的大棒。你们为什么近乎失态地打压中兴和华为?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地挑起贸易争端?无非是中国的发展戳到了你们的痛处,中国的进步态势让你们不寒而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但是,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成,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你应当学点哲学,懂点辩证法,生活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非此即彼,“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贸易争端,没有贏家。 ‎ ‎ 总统先生,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面对现实,你也该擦亮眼晴,择其益者而从之。毕竟,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近1/4,两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13,双边贸易额占世界1/5。中美的合作关系如果稳定健康,对全球都是福祉。对于你和你的政府来说,面对“不冲突,不对抗”的中国,合作共赢才是上策。谢谢总统先生,祝总统夏安!‎ ‎ 此致 敬礼! 中国学子 何为 ‎ 2019年6月7日 ‎【点评】文体新颖,语句优美。文章采用书信体,表明中国人民对于贸易争端的态度,正告美国总统,文体创新,亮人耳目。文中除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外,还有多处语言曾见诸报端,作者将这些精妙的言论直接括入自己的文章之中,不露痕迹,可谓高妙。‎ 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文章主体部分以“首先我要告诉你”“其次我要告诉你”“最好我要奉劝你”开启各段,表明层次;每段第一句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本段所要告知的内容。全文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专家作文: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 文 /倪万俐 ‎ 水加水还是水,无味;盐加盐还是盐,寡淡;若将盐加入水中,则是一杯有味的盐水。物如此,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 ‎ 普通话的地位日渐提高,方言的地位日渐下降。然,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亦有自己的方言,仅汉族就有不同地方方言,若只说普通话,虽通用又好听,但犹如每日只吃一道菜、每日只穿一件衣,未免单一。普通话与方言是同根相生、和谐共存的关系,应各美其美,然后才能美美与共。‎ ‎ 方言语词丰富了普通话的词库。至今,普通话仍源源不断地从方言中吸收词汇,使之表达更为生动。如果将东北话“忽悠”换作“欺骗”,相信人们也不会对“忽悠”兴致这么高了。再如:东北话“咋整”,淮安话“乌七抹黑”,这些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常用词。同样的意思,方言词往往能比普通话表达得更为传神。‎ 普通话更好地表达了方言。若是不用普通话借以标出、书写,怕是好多方言词汇将失传,若语言无法被记载,那当地文化也将无法被解读。“语言易变、文字守恒”,口耳相授的传播方式有限,唯有文字才是永恒。‎ 如今,普通话已成为全国通用语言,世界多国开设的孔子学院,把汉语普通话传递给更多的人,其美之处,不言而喻,但方言文化也应得以传承和保护。‎ 安徽的黄梅戏,北京的京剧,客家的山歌,天津的京东大鼓、快板,江苏的锡剧、昆曲、评弹,这些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艺术形式都是通过方言表现出来的,它承载着民间文化。影视剧中方言的呈现形式也丰富多彩,如电影《让子弹飞》抛出了四川话,《温故一九四二》中使用了河南话,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出现了十种以上的方言。说东北话的赵本山、宋丹丹,说唐山话的赵丽蓉,说陕西话的郭达等,他们的小品受到全国亿万观众的喜爱,也多有浓厚的方言色彩。《爱拼才会赢》、《万水千山总是情》、《千千阙歌》等方言歌曲一直流传甚广。‎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是说,各民族要弘扬自己优美的文化传统,也要互相学习和包容其它的文化,多元多彩,最终才能互相融合。‎ ‎ 普通话需要推广,方言也要保护和传承,两者应各美其美、和谐共存,如此方可美美与共。‎ ‎【点评】‎ 主旨突出,构思新巧。标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既交代了方言与普通话各自的价值,也阐明了两者之间是“同根相生,和谐共存”的关系,不可单一而存。56个民族和谐共处的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既要各自的个性,也要同说汉民族共同语之共性,立意大气,构思新颖独到。‎ 文化底蕴,使命感强。普通话源于方言但高于方言,地方特色曲艺、歌曲、影视节目等,多以地方特色语言呈现,所以方言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作者从我们每日都在说的语言中切入,呼吁每一个用不同语言交流的人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地方方言文化,升华了中心。‎ 逻辑明细,详略得当。开篇将题目中所给的水与盐组合成盐水,引出普通话与方言之间亦是如此。先从语词角度论述方言丰富了普通话,再从留存角度论述普通话更好地记载传承了方言文化,最后关注当下实情,略写推广普通话但方言地位趋弱的现状,举例详细论证了方言文化的重要性,呼吁我们意识到两者应“各美其美,最后才能美美与共”。‎ ‎【作者简介】‎ ‎ 倪万俐,青年作家,教师。某语文系列教材主编,代表作《同行》《偶然》《美,就是回来做自己》;编辑出版童书十余种。有文章入选中考阅读理解及小学各阅读理解试题。2019年押中全国一卷二卷高考作文题,课内教学押中江苏卷和浙江卷高考作文主题。指导学生写作获省市级各类奖项 三山解读】‎ 物各有性,贵在调和共生——2019江苏卷作文“水与盐”三山解读 江苏 崔巍嵩 ‎ 2019年江苏卷的作文题一如既往地是命意性材料作文,且是一贯的江苏卷特有的配方,还是那个味,着力于感悟生活哲理,提升思维能力,立足于平稳平和,所以考生还是容易接受。我想这种关注日常生活的特点,聚焦语文本质,引导写作教学的出发点还是非常好的。‎ 材料共四句话,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句话即是第一层意思,“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首先提出“物各有性”的观点,然后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列举生活里“水(至淡)和盐(得味)”的特性,进一步具体解释“物各有性”,帮助考生打开思路。‎ 第二、三句话为第二层意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这一句,从单纯个体的叠加,物性并没有改变,还是一个不变的自我。这句话不是材料的重点,目的是引出第三句话,“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从“水和盐”的特性扩展到“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一下子境界全开,并重点突出了材料的核心内涵“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也是本次作文的命意所在,强调的是“物虽各有个性,但只有相互调和(包容),才能共存,才更有可能相生(相生一词本是“五行术语”,指事物之间相互滋生和助长的关系),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百味纷呈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的最高境界”,抓住了这句话也就准确把握了整个材料的立意重点和写作导向。‎ 第四句话是第三层意思,“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进一步引导考生,激活思维,前面的“水”和“盐”只是万物中普通物象的代表,还有更多的“物”,类似的“事”和“人”,材料这一句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一下子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起来,考生也就有更多话可说。‎ 可以说这则材料精准把握了中学作文备考现状,文理兼顾,不落俗套,同时贴近日常生活,回归写作本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重视思维、思考文化,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素材】‎ ‎1.重庆小面 重庆人的生活,一天大都是一碗小面开始的,这已经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碗面,麻辣鲜香尽在里面,讲诉着重庆人爬坡上坎的生活,表达着重庆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 重庆小面简单直接,又含蓄内敛。它的佐料普通常见,却又多样且量不同;一碗面多达十几种的佐料,每一种佐料的量度各有不同,花椒一勺,两泼油辣椒,一泼蒜泥水。味道直击鼻腔和味蕾,里却藏着你熟悉又到不出的感觉。面条精道,富有弹性,入口有嚼劲。它实诚如煮面人,如大多重庆人般。佐料之间相互融合,佐料与面条之间的渗透,形成它独有的魅力。‎ 对长期在外拼搏的重庆人来说,一碗地道的小面是一种感动,心中持留的乡思,那是一碗小面带来的重庆人心中抹不去的心灵痕迹。‎ ‎2.小面精神 文/易民 红油鲜亮的海椒、青翠白净的葱花、滚圆金黄的豌豆、醇香四溢的菜粒和香脆墨绿的菜叶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一碗小面了无不在挑逗你的视觉和味蕾。‎ 朴素的小面,劲道、瓷实、大众,还有一种君子风度在其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拥有着一种高境界的民族精神,它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面条其实是北方人的主食,重庆作为南方城市,把北方人擅长的面条,化腐朽为神奇地通过调味的融合,把它发挥到极致。一碗小面便折射出重庆人的有容乃大,更包涵了生活的真谛,实在绝不造作,踏踏实实的享受着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包容自己与别人的生活朴素道理。‎ ‎ 然而,这个生活中朴素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懂得,更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到。‎ 泼粪,鸣枪,放藏獒,高音跑对抗,“中国式广场舞”大战风云再起,到底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我认为都不是,而是人们的心胸变窄了。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 可是,这种人类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正在被越来越文明的现代人逐步破坏着。郑州男子买饮料拒付5元钱和摊主起争执,并多次凑到摊主老冯面前说“你砍我试试”,结果老冯持刀砍了男青年颈部。只因在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两车主产生纠纷,一方竟然将另一方的耳朵咬下了四分之一。这使得我想起了一个寓言故事: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包容。‎ 谨慎使你免于灾害,包容使你免于纠纷。寓言中动物的包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包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何况我们是万物的精灵呢?人与人之间交往时,难免会产生茅盾和分歧,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相互的宽容和理解。‎ ‎ 海南百川,有容乃大。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在社会中生活的人总要与人相处,和外界发生各种关系,只有五味调和,才能共存相生,因此建立和谐关系是很重要的。和谐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维护,而相互包容应该成为促进和谐、实现中国梦的润滑剂。‎ 富有人文意蕴,考查思维品质——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解读 ‎2019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第二年,也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第三年。今年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题目传承多年命题传统,命制风格上与近几年基本保持一致,提供材料作文,让考生“不感到意外”;但在方向、内涵上体现新课标理念、新高考改革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强调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可以说,这道作文题开放性大,既兼顾人文意蕴,又有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体现出对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反馈,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的考查。‎ 一道高考作文题,其内涵往往伴随这一届考生的一生。今年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向考生传达的是一种“‎ 如何创造生活”的姿态。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是坚持自己,还是倾听他人,或两者兼有,这是大家必然面临的选择。而如何选择,也可以折射出人与人相处的态度。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会让考生受益终生。‎ ‎ 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作者对待读者的两种态度;第二部分把考生虚拟成了“作者”,把生活比喻成了“作品”,而对“读者”的意义的理解则给考生留下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就其作用而言,第一部分是引子、铺垫,第二部分才是材料的核心所在。而第二部分中对于“读者”这个概念比喻什么,如何定义,则是理解材料的关键所在。如果考生只依据第一部分的材料,谈作家创作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是第一层面,没有深入“生活”,关注人生。因为材料第一部分谈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引出第二部分,即重点是让考生思考个人和他者一一生活、社会、时代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作品,那么我们的读者又是谁呢?读者比喻什么呢?考生应对“读者”这一关键概念进行由隐到显、由实到虚的转化,要准确揭示“读者”的丰富寓意。‎ 材料中“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直接提问——“你如何对待”?连用四个“你”,直指每一个“我”的意味更为强烈。而“我”的各不相同为这个看似简单的间题留出了足够大的个性发挥余地、综合能力展示空间。‎ ‎ 考生在理解、写作中,除了联想、想象能力,对生活的理解、规划能力,质疑、创新的能力外,可能还需要热情的投入、正确价值观的加持:考生要细读材料,摸准问题的背景,即“我”在成长过程中如何积极处理与他人关系的社会现实问题;然后是“我的生活我创造”点燃展望“新生活”的激情;进而可以畅想“如何对待”或尊重“读者”(他人),或与“读者”(他人)对话、交流,或不为“读者”(他人)影响、左右,或既尊重“读者”(他人),又不为“读者”(他人)影响、左右,或引领“读者”(他人)等。不仅可以写“如何对待”,更可以深入地写“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有没有其他的对待方式”等。‎ 至于文体,题目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在题干中有“谈谈你的看法”,显然,这道题更适合进行议论文写作。‎ ‎‖2019年浙江省高考10篇标杆作文(上)‎ ‎【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标杆作文】‎ ‎ 1.心中期许 笔下风云 有人说:“人生如同不断誊改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而我们埋首于生活的几案,拾起笔却满心踯躅时,总有纷扰的杂音在背后响起,指点我们将于何处落笔。于是我们心中朦胧的理想蓝图便被涂鸦所淹没。‎ 总有人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顺着读者的呼声走;也总有人认为作家要坚持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当我们成为生活的执笔者,我想,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们以笔墨为权,行至今日已对父母不绝于耳的叮咛嘱咐感到麻木,可我们总还记得第一次妈妈摸着你的头,爸爸拍拍你的肩,目送你尚稚拙的身影去迎考时眼底饱含的热泪与期望。那是我们在一次次被路上的荆棘绊倒时,于苦痛的血泪中再次爬起的不竭动力。这一份真诚的祝愿,这一份热切的期许,将用温和柔软的风力托举你的双翼,是生活的“读者”馈赠于我的第一件礼物。‎ 但又有那流言中伤、冷嘲热讽,抑或是尖酸刻薄地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诚然这些打击使我们暂失“写作”的勇气,但在轰然交错杂的舆论风向中,我们更能看清自己,更能看清自己所坚守的理想信念不愿为之失去方向,风狂雨急之时,鸟云笼罩在茫茫苍穹,一片阴翳之中,我们才能意识到脚下的土地方是心之所向,这便是“读者”的第二份礼物。‎ 由是观之,“读者”的呼声并不能左右我们的笔端,而我恰要把他们予我的压力与动力化为笔下风云。‎ ‎“活过、爱过、写过”的司汤达还曾言:“我的梦想值得我为之奋斗,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昨天的冷淡抄袭。”‎ 我们书写我们的故事,必有我之思想、著我之色彩。难道没有旁人的导引,没有既定的道路,我就只好日复一日地抄下昨日的词句,陷入循环往复的生活漩涡之中吗?不,不是这样。各人之所以执笔各自的生活,是各人拥有其独特思想境界与情感体验,自然也有其不同的趣味追求与志向节操,而我们所应做的,便是把个人的独特性刻入生活的骨髓,完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口中“人不是齿轮”的自证。‎ 我不循规蹈矩,自然也不会停滞不前。辛波斯卡偏爱那“写诗的荒谬”,我亦珍视手中握笔的机会。读者的呼声或许打断了你的思路,行文的艰涩或许凝滞了你的笔尖,但生活的书页唰拉拉翻过,那空白是否让你惶恐?又是否让你有愧于那些生活的“读者”?‎ 读者的呼声与要求无论承载着压力或是动力,我们都应将其化为心中怀着的感激、存着的期许,以其写出自我色彩,崭露笔下风云。‎ 翻山越岭,他们就会听到你的事。‎ ‎【本文得分】57分(24+24+9) ‎ ‎ 2.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生活是一部“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而那些穿行于我们生活的人则是我们的读者。那么,应当怎样对待这些读者的“呼声'呢?我认为,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有许多孤介自守的人,自以为才智过人,对自己读者的“呼声”一概不听。比如自比太阳的尼采,抛却周围一切星辰,最终自取灭亡;又比如晚年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固执己见,最终再无发明。那么,全盘接受自己读者的“呼声”就是正确的选择吗?这样只会将自己退根(缩?)成提线木偶,没了读者的协助,寸步难行。只有筛选出那些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呼声”,舍弃又有些是否不分,(、)横加干涉的“呼声”,才能化读者之力为己用,创造更完美的“作品”。‎ 人生伊始, 父母的耳提面命,恩师的遵遵教会,朋友的低声劝慰,仇人的恶语相向,旁观者的无知之论,有如此多的读者“呼声”,酸甜苦辣,可谓应有尽有,若不加以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一生岂不成了他人信笔涂鸦之书?因此,要像孙悟空那样炼就“火眼金睛”,从一堆妖魔鬼怪中找寻那真正的盟友。古时,诗人贾岛酷爱推敲诗句,对读者“呼声”来者不拒却也细细辨别,方铸诗名。所以,对那些有善意也有恶意的呼声,不要畏拒,打开心门去接受它们,用心眼去区分它们,让他们化作养分供自己成长。‎ 所谓“偏听则信,兼听则明”,指得是孤介自守有害于己,而兼听他人之言有益于己。言论是最自由的小鸟。口一张,成飞向四方。而那些抓捕小鸟的人却需要区别那些小鸟,抓住害鸟、坏鸟,留下益鸟。对于读者们的'呼声也应当如此。留下有益于己的,舍弃不益于己的。孔子有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那些“呼声”真正直击自己的痛点,就去加强、改正,使自己的盔甲更加坚固,若没有,也于己无害。‎ 作为新世纪的新青年,面对形形色色充满无边诱惑的世界,怎样保持本心创作自己辉眼辉煌的人生之书呢?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以对那些读者。‎ 世界美好,心眼断之,肉眼视之,手足践之。‎ ‎【本文得分】54分(24+22+8 )‎ ‎ 3.独立的个体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机会, 不能返回、不能后悔。每一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一条全新的生命,是空白的,没有受到过污染的。在之后要如何在这张白纸上添加色彩,决定权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一本书、一部作品,假如我是创造生活的作家,那我定会按照我自已想做的来做,不会被外界的任何声音所干扰。而这些来自他人对自身的评价也可以说是“读者”对我们这部“作品”的看法。‎ 坚定自己,相信自己。来自于外界形形色色的声音有很多,有好的、坏的,各种各样的评价,或许你会感觉到很委屈、困惑:为什么我自己的生活要被他人所讨论、评价?是的,每个人都独立个体,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活出自己最真实的色彩。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在这些人际往来中,得到别人的评价是避不可免的。从中挑选中觉得认同的,去改变、完善自己,对于那些不认同或不舒服的言论,不去理会就可以了。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不随大众的潮流,跟风别人。‎ 完善自己,去得到别人的认同。艺术家梵高在年轻时不受到他人的重视,除了他的弟弟之外没有一个人在意他。他亲手割了自己的耳朵,这在外人看来是一件十分疯狂的事情,他所作的画作也无人问津。但是在最后,他死后,所有的画作被公布之于世,大家看到了他画中表达的浓厚的感情色彩,运用大笔触、大面积的铺色来刻画自己的内心,众人都感受到了来自他画作中的震撼。梵高的画作在当时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流传至今。所以说,做好自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发展自己,贡献祖国。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 ‎ 我们在完善、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肩负起新一代的少年任务,为国家作出奉献,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让有限的生命,散发出无限的价值。‎ 为自己所奋斗、努力、拼搏。做好自己,不受他人、外界的干扰,保持自己的初心,创造好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本文得分】53分(22+23+8)‎ ‎ 4.择而听之 只听取读者的意见,你的作品会失去属于自己的味道;一味的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会使读者无法理解。所以对待“读者”,我将选择的去倾听他们的声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想满足每一个读者的呼声,显然是不可能的。当你满足了一个人时,其他人便会提出更多的要求,那么我的文章便不能称之为“文章”,这仅仅只是一个拼起来的布料。我也不能称之为作家,而是成为了一个裁缝匠。身为作家,有自己的见解与理解是很众要的,否则只会淹没在浩瀚的文章浪潮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每个不同的路便组成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家园。”这一时代的精神文化和文艺作品都需显现出我们独有的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誓言在耳边回绕。如果我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自己的生活会成就一本我自己的作品,如果我只听取读者的呼声,那么这部作品中还能找到属我自己的印记吗?如果所有作家都只听取读者的呼声,那么在这个社会也只需要有裁缝匠便足矣了,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去无所谓的满足他人的意见,那么你也会在一部作品上看到的也是一排针角和缝合线。‎ 一意孤行, 不会听取任何意见的人在这个时代也是无法生存的,光有特色也不行,若没有了共通之处,也会失去立足的根基。‎ 作为作家有自己独道的见解很正常,但也要学会适当的,有选择性地去倾听读者的意见。可以去听取对自己有益呼声,而不是那些刻意挑刺,恶意嘲讽的声音。有些读者一些刻意的,甚至是无理取闹的声音,这些大可以置之不理,因为这对自己的写作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完全不听取读者的意见时,也会使自己陷入封闭的空间,犹如在没有出口的迷宫中徘徊,使自己的写作水平难以有所突破。过于坚持,那是固执;有时不愿改变,那是守旧,一意孤行,可能成就满足了自己,但无人理解,最终会被掩埋于这个社会之下。‎ 生活由我创造,我创造生活。我有我自己独特的看法,也会选择的去倾听读者的声音。自己的独特想法,使我与他人不同,有自己的闪光而不泯然于众人;拥有保留选择他人读者的意见,使我能够带着作品在这立足。‎ 对待声音,择而听之为之上策。‎ ‎【本文得分】51分(23+22+7)‎ ‎ 5.心如明镜,书写华章 作家写作,究竟应多听读者的呼声,还是坚持就是个人的想法?这个矛盾似乎存在了千年,在而放到人生上看,就是个人想法与他人的建议之间的矛盾。而我认为,这两者看似冲突,但面对生活这部复杂的作品,我们只有将两者相互调和达到平衡,才能写出华美的“文章”。‎ 如果只坚持个人的意见,却从不听从他人的看法,往往会走上极端的道路,而这种“一言堂”最终就会像封建王朝的暴君一样被起义的农民赶上穷途末路。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当了自己“作品”的暴君,那生活就会教训你。唐太宗也曾说过要“以人为镜”,正是有魏征这样的臣子的劝谏和唐太宗的虚心纳谏,才能在历史上开创繁华的大唐盛世。‎ 我们作为生活的“作家”,多听取别人的意件,也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开拓视野。曾经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们勇敢的大包干被邓小平同志采纳,才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热情,解决粮食困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则更需要吸收他人创造的优秀成果。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毕竟是有限的,但是学习采纳他人的意见建议,就可以集多人的智慧于一身,事半功倍。‎ 但育目听从他人建议也是不可取的,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世界有不同的认知,如果盲从他人可能会误入歧途,在“作品”上写下难以抹去的污渍。每个人也有不同的追求,如果完全被别人左右,就可能像小马过河的故事中的小马一样裹足不前,也有可能稍受打击而轻言放弃,这还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坚持自己的想法,除了信念的实现以外,也包括创新和个人风格的开创,就像拥有个人风格的歌手更易出名一样,第三个将女人比作花的则是蠢材。徐悲鸿将素描技法融入水墨画,开始时被人批判不伦不类,但他帽栩如生的骏马名扬天下,让多嘴之人哑口无言,这正是坚持自我的结果。‎ 固执己见不可取,盲从他人应警惕,生活这本复杂的“作品”从来都不易书写,要想成为金牌“作家”‎ ‎,我们要心中有杆称,平衡两者。‎ ‎【本文得分】48分(22+20+6)‎ ‎ 6.心系“读者”,不为“读者”所左右 俗话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无法重复且无法复制的“作品”,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作品”,不应为他人左右。毕竟自己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但是我们可以心系“读者”——他人,不为“读者”所左右。‎ 心系“读者”,即心系他人,心系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团体当中,我们应该与他人和平共处,‎ 不能十分极端,特立独行,与他人对着干,这样的作法是不对的。而当你心系“读者”时,“读者”便会感 受到你对他们的好与真诚,那么,他们也会反过来帮助你,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但是我们不能只拘泥于一 个很小的集体当中,面应放到个更大的格局当中去,应当有心系家园的情怀,为国争光。如在国际比赛获得 短道速滑金牌的武大靖,他就是心系“读者”,为身边人、国家着想,知道自己的任务艰巨,但还是不放弃,‎ 通过自身的拼搏,给身边人、国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心系“读者”的人是一个善于接受他人意见的人,但也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作为一个创造生活的“作家”应该在创造生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以期得到更好令人更加满意的“作品”而在创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方法有很多,如读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听取他人意见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不过不能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如马云,一次机遇让他开阔来视界,将互联网带回了中国,在他的业务初期,他十分认真地听取了消费者的建议。不断更新以期消费者的满意。但他也坚持自己的想法,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将他的淘宝一步步引领向更好的路途上。正是他自己的主见与善于倾听的耳朵,让他有了如今的成就,但他不止步于此,还投身于教育事业。‎ 我们应积极地向他们学习,心系“读者”,不为“读者”所左右。‎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应垂头丧气,更应坚持自我,只要是心系“读者”的,纵使这个时代不认可,那也会有另一个时代来认可。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他在发表这本书时,不被其他的学者所看好,但是现在这本书的的确对我们十分有用,得到论我们得认可。‎ 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应明确自己的目标,心系“读者',心系家园,不为“读者”所左右,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本文得分】46分(21+20+5)‎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读 2019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选读01‎ ‎【真题呈现】‎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 谁解其中味 ‎ 曾记得这样一句话:“电影拍好了,配上音乐,音乐就像是剧情中的盐。”这有了音乐,悲伤也就有了故乡;有了音乐,阳光也就照了进来;有了音乐,人们也就不再迷茫。‎ ‎ 音乐是个好东西,与人共存亡,是在夜深人静陪伴我们的好朋友。是的,人们需要这温暖。‎ ‎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可称得上是经典,这旺盛的生命力不仅鼓舞着德国民众,更是世界各地人们心中的绝响。‎ 青花瓷 吴英仔 - 东方丽人 ‎ 而周杰伦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青花瓷》同样尽人皆知。‎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这便是歌词传达的主要意思,似为“素玉胚,青花瓷,盈水浅,舞正酣”。‎ ‎ 素胚描青花,浓墨勾古风,这一缕复古韵味凝结了风华绝代的美。原来,这婉转静美的中国风便是音乐中独有的中国味道。‎ ‎ 歌手霍尊曾说,唱歌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唱的同时也是在领略其中所藴含的文化魅力。艺术这个东西不能迁就,而要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什么叫古风音乐?就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音乐。这个魂没有变,只是它以更鲜活,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原来,这就是霍尊领悟的中国味道。‎ 而我,也循着这特有的中国风,去找寻属于自己的中国味道。‎ 忽然,一阵清香钻入我的鼻孔,我顺着这特有的清香,走啊走,走进了一家装饰古朴的小茶馆。碰巧看到制茶的师傅,正将一片片浸染了晨露的茶叶采下,采摘下完整的叶片,在其还新鲜的时候,细细地,用小火和中火慢慢炒制。师傅气定神闲,不骄不躁,平心静气等候着这味道的沉淀。真是说不清是茶使师傅变得这般超然脱俗,还是师傅使茶变得愈发宠辱不惊。‎ ‎ 这些默默无闻的匠人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细细研磨成了茶的清香,任由茶香洗涤自己的心灵,从而更加坚持传承古法的信念。‎ 末了,师傅端上一小杯绿茶。清盈淳厚,闻之有余香,小口一啜,便让这世间百味在舌尖上跳跃翻转。闻着缕缕茶香使人神清气爽,只一次,这茶,便撞入了我的胸膛。‎ 茶文化,源远流长,曾有诗云,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是的,在古代,茶曾闻名于天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茶馆,茶社,喝茶的人数不胜数。‎ 随着这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少盛极一时的文化在历史重重的叹息中一点点被湮没。可是却总是有人用自己的全部,一层又一层地抹去那沉积已久的尘土。‎ ‎ 想必,这其中的情怀,便是我所找寻的中国味道了吧。‎ 滚水冲入,茶叶翻转漂浮,如惊鸿再现的绝世女子,袅袅婷婷,却始终保持着最原始的姿态。‎ ‎ 从来佳茗似佳人。是啊,仿佛品茶的那一刻,全世间已停止了喧器,只剩下佳人傲然独立的风华。‎ ‎ 原来,这清淡中氤氲着的,升华在水汽中的古色古香,便是许多人正在寻找的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