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38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
理 科 综 合 2013.03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6 页。满分 24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
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Al 27 S 32 Cu 64
第Ⅰ卷(必做,共 87 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 20 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凃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
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催化设施,可以将汽车尾气中 CO 和 NO 转化为无害气体
B.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C.2012 年 3 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监测指标是 PM2.5
D.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使用清洁能源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B.2 L 0.05 mol·L-1 乙酸溶液中 H+数为 0.1NA(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SO2 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说明 SO2 是电解质
D.常温下在 pH=1 的溶液中 Na+、NH4+、[Al(OH)4]-、SO42-可以大量共存
9.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B.某微粒的结构示意简图为 ,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VIA 族
C.Be(OH)2 的碱性比 Mg(OH)2 的碱性强
D.原子半径:Na>Si>O
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反应类型不同
B.蔗糖、油脂、蛋白质都可以水解
C.乙烯和氯乙烯都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材料
D.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二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11.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制备氢氧化亚铁 B.验证非金属性 Cl >C >Si
C.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Al、Fe 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 H2 和对应的碱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C.将 SO2 通入 Ca(ClO)2 溶液可生成 CaSO3 沉
D.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 NO2
13.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图①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根据图②判断,物质 A 反应生成物质 C 的△H>0
C.曲线图③可表示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的
pH 变化
D.开关 K 置于 A 或 B 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第Ⅱ卷(必做 129 分+选做 24 分,共 153 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 18 道题。其中 21~30 题为必做部分,31~38 题为选做部分。
2.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
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 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 1 道物理题、1 道化学题和 1 道生物题作答。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 2B 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
号。
【必做部分】
28.(15 分)碳、氮和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
下:
2Al2O3(s)+2AlCl3(g)+6C(s)=6AlCl(g)+6CO(g) △H=a kJ·mol-1
3AlCl(g) =2Al(l)+AlCl3(g) △H=b kJ·mol-1
反应 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 a、b 的代数式表示);
(2)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
的活性炭和 NO,发生反应 C(s)+2NO(g) N2(g)+CO2(g) △H=Q kJ·mol-1。在 T1℃
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in)
浓度(mol/L)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68 0.50 0.50 0.60 0.60
N2 0 0.16 0.25 0.25 0.30 0.30
CO2 0 0.16 0.25 0.25 0.30 0.30
①0~10min 内,NO 的平均反应速率 v(NO)=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
数 K= ;
②30min 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
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 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③若 30min 后升高温度至 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NO、N2、CO2 的浓度之比为
3:1:1,则 Q 0(填“>”或“<”)。
④在恒容条件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选项
编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 2n mol NO(g)的同时消耗 n mol CO2(g)
b.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d.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2O 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该电池正极反应式 ;常温下,用该化学电源和惰性电极电解
300ml 硫酸铜溶液(过量),消耗 27mg Al,则电解后溶液的 pH= (不考虑
溶液体积的变化)。
29(13 分).(Ⅰ)铜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某研究性学习小
组用粗铜(含杂质 Fe)与过量氯气反应得固体 A,用稀盐酸溶解 A,然后加试剂调
节溶液的 pH 后得溶液 B,溶液 B 经系列操作可得氯化铜晶体,请回答:
(1)固体 A 用稀盐酸溶解的原因是 ;
(2)检验溶液 B 中是否存在 Fe3+的方法是 ;
(3)已知元素在高价态时常表现氧化性,若在酸性 CuSO4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Na2SO3 和 NaCl 溶 液 , 加 热 , 生 成 CuCl 沉 淀 , 则 生 成 CuCl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是 ;
(Ⅱ)(1) 常温下,某同学将稀盐酸与氨水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
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 如下表:
实验编号 氨水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盐酸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混合溶液
pH
① 0.1 0.1 pH=5
② C 0.2 pH=7
③ 0.2 0.1 pH>7
请回答:从第①组情况分析,该组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mol·L-1;从第②组情况表明,C 0.2 mol·L-1(选填“>”、“<”或“=”);
从第③组情况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 c(NH4+) c(NH3·H2O)(选填“>”、“<”或
“=”)。
(2)写出以下四组溶液 NH4+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 > (填
选项编号)。
A.0.1mol·L-1NH4Cl B.0.1mol·L-1NH4Cl 和 0.1mol·L-1NH3·H2O
C.0.1mol·L-1NH3·H2O D.0.1mol·L-1NH4Cl 和 0.1mol·L-1HCl
30(14 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以海带为原料获得少量碘水,并以四氯化碳
(沸点 76.80C)为溶剂将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灼烧
水
操作①
固体残留物
海带灰
CCl 4
操作② 操作③
氯气 含碘单质
的水溶液 水溶液
碘的CCl 4溶液
含碘化钾
的水溶液海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 、 ;
( 2 ) 操 作 ② 中 用 到 氯 气 , 请 写 出 实 验 室 制 取 氯 气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
(3 )向含 碘单质的 水溶液中加 入 CCl4 振荡、 静置后, 观察到的现 象
是 ;
(4)操作③中,将含碘单质的水溶液与 CCl4 在分液漏斗中混合、振荡摇匀放在铁架
台的铁圈上,分液漏斗的下端尖嘴处紧贴在承接的烧杯内壁上静置后,下面的操作步骤
是 ;
(5)从含碘的有机溶剂中经过蒸馏可以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该实验需要的主
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锥形瓶外,还需要 ,实验中温度计水
银球所处位置为 ,锥形瓶中收集到物质的名称为 。
【选做部分】
31.(8 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煤是重要的能源,也是生产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试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
题:
(1)煤的转化技术包括煤的气化技术和液化技术。煤的液化技术又分为 和
(2)在煤燃烧前需对煤进行脱硫处理。煤的某种脱硫技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FeS 2
在微生物作用下
O2/H 20
在微生物作用下
O2/H +
Fe 2+ +SO 2-
4 Fe 3+
这种脱硫技术称为微生物脱硫技术。该技术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第二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 。
(3)工业煤干馏得到的产品有焦炭、 。
(4)工业上主要采用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如
图是氨氧化率与氨—空气混合气中氧氨比的关系。
其中直线表示反应的理论值;曲线表示生产实际情况。当氨氧化率达到 100%,理
论上γ{n(O2)/n(NH3)}= ,实际生产要将γ值维护在 1.7—2.2 之间, 原
因是 。
32.(8 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三代。第三代就是铜
铟镓硒 CIGS 等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薄膜 Si 系太阳
能电池。完成下列填空:
(1)亚铜离子(Cu+)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 ;
(2)硒为第 4 周期元素,相邻的元素有砷和溴,则 3 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
大到小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 表示),用原子结构 观点加以解
释 ;
(3)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
数),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生成加合物,如 BF3 能与 NH3 反应
生成 BF3·NH3。 BF3·NH3 中 B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B 与 N 之间形成
键;
(4)单晶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结构相似,若将金刚石晶体中一半的 C 原子换成
Si 原子且同种原子不成键,则得右图所示的金刚砂(SiC)结构;在 SiC 中,每个 C
原子周围最近的 C 原子数目为 。
33.(8 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F
CH 3COOH CH 3CCl
O
催化剂
X,浓硫酸
OO
OH
OOCCH 3
COOCH 3
A B
PCl 3
E
②HCl
,液体石蜡①Na 2CO 3
C D
已知:E 变成 F 相当于在 E 分子中去掉 1 个 X 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 的反应类型是 ;
(2)E 分子中有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3)X 催化氧化可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气体的物质,写出该气体分子的结构
式 ;
(4)写出 D→E 的化学方程式 ;
(5)含酯基且遇 FeCl3 溶液显紫色,与 C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有
种。
2013 年青岛市高三教学第一次统一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3
理科综合(化学)参考答案
7.B 8.A 9.D 10.D 11.C 12.B 13.C
28.(共 15 分)
(1)0.5a+b(2 分);
(2)①0.032mol·L-1·min-1 (1 分), 0.25 (2 分);
② ad(2 分,选对一个给 1 分,错选不给分);
③<(2 分); ④bc(2 分,选对一个给 1 分,错选不给分);
(3)Ag 2O+2e-+H2O=2Ag+2OH-(2 分); 2(2 分)
29.(共 13 分)
(Ⅰ)(1)防止铁盐、铜盐发生水解反应(2 分)
(2)取少量溶液 B,滴加几滴 KSCN 溶液(1 分),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无 Fe3+,若溶
液变红色,则存在 Fe3+(1 分);
(3) 2Cu2++SO3
2-+2Cl-+H2O 2CuCl↓+SO4
2-+2H+ (2 分)
(Ⅱ)(1) 1×10—5 mol·L-1 (2 分) ; > (1 分) >(2 分)
(2) B>D>A>C (2 分)
30.(共 14 分)
(1)溶解、过滤;(2 分)
(2)MnO2+4H++2Cl- Mn2++Cl2↑+2H2O(2 分)
(3)溶液分层,上层为水层接近无色(1 分),下层为 CCl4 层呈紫红色(1 分)
(4)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或将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的小口)(1 分),再转
动打开活 塞,使下层液体缓慢流下后(1 分),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 分)。
(5) 蒸馏烧瓶(答烧瓶或圆底烧瓶不得分)、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2 分,答对 1 种不
得分,答对 2 种得 1 分);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1 分) 四氯化碳(2 分)
31.【化学——化学与技术】(共 8 分)
(1)直接液化技术 间接液化技术(全对给 1 分)
(2) (2 分)
(2 分)
(3)焦炉煤气、粗氨水、煤焦油(全对给 1 分)
(4)1.25(1 分);
O2 太少不利于 NH3 的转化,Υ值为 2.2 时 NH3 氧化率已近 100%(1 分)
32.【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共 8 分)
(1)1s22s22p63s23p63d10(1 分)
(2)Br>As>Se ; (1 分) As、Se、Br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
引力依次增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1 分);Se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4s24p4,而
As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4s24p3,p 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状态,根据洪特规则特例可知,半
充满状态更稳定,所以 As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 Se 大(1 分)。
(3)sp3;(1 分) 配位键(答共价键不得分)(1 分);
(4) 12(2 分)。
33.【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共 8 分)
(1)取代反应(1 分); (2)6(2 分); (3) (1 分)
(4) (2 分)
(5)3 (2 分)
相关文档
- 三年高考2019高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2021-05-1313页
- 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2021-05-136页
- 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原文与翻译最全2021-05-1321页
-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2021-05-137页
- 2014年版高考物理二轮分类练习题目2021-05-137页
- 20152017山东高考地理试题及解析2021-05-1328页
- 高考真题专题训练参数方程答案15题2021-05-134页
- 2020版高考英语大二轮复习 第四部2021-05-1315页
-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九 2021-05-134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高2021-05-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