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0 KB
  • 2021-05-13 发布

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 1.理解能力 ‎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2 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B. 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 C. 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 D. 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 ‎[ 答案 ] B ‎[ 说明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试题围绕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考查了呼吸作用和跨膜运输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联系。‎ 例3 拟谷盗是一类危害粮食的昆虫 ,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 ‎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 答案 ] ‎ ‎(1) ‎ ‎(2)竞争 ‎[ 说明 ] 本题第(1)问考查了考生用图表表述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即要求考生用柱形图表述不同实验条件下甲、乙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的变化。‎ 例4 在下列哪种条件下栽培番茄,对增产有利?‎ A.日温15℃、夜温26℃ B.昼夜恒温26℃ C.日温26℃、夜温15℃ D.昼夜恒温15℃‎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要求考生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入手,对“环境条件(如温度)与番茄产量的关系”这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进而做出判断。‎ ‎2.实验与探究能力 ‎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运用。‎ ‎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解释:‎ ‎(1)理解《考试说明》中规定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能等进行综合的运用(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可以生成砖红色这一实验原理的应用。‎ ‎(2)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按照要求设计生物学实验来验证生物学事实,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本项能力要求提到的“科学探究”主要指对结论未知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在这个前提下“做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例如,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人工膜,探究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及合适的消毒途径等。‎ ‎(4)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及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对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或完善。如要求考生指出试验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 例5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 答案 ] B ‎[ 说明 ]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一个实验,本题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判断不同实验材料对观察效果的影响,考查考生对该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6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3)结果预测与分析:‎ ‎[ 说明 ] ‎ 本题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方法、用具等,要求考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期与分析。本题答案需要用较多的文字进行表述,也考查了考生规范、准确地进行表述的能力。‎ 例7 现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铁架台、烧杯和人工膜袋各一个,1%的淀粉溶液、稀碘溶液和细棉线。‎ ‎(1)请用上述试剂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该膜,请用示意图表示(加图注).‎ ‎(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 说明 ] 高考生物科考试中考查探究能力的典型试题通常要求考生对结论未知的问题进行研究。本题要求考生利用指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装置,对给定的问题(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人工膜)进行探究。‎ 例8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答案 ] C ‎[ 说明 ] 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实验操作顺序非常重要。本体提供了四种测定酶活力的操作顺序,期中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要求考生根据所学酶特性的相关知识,判断出哪一操作顺序符合题目要求。‎ ‎3.获取信息能力 ‎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解释:‎ ‎(1)高考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中。这些图表可以是模式图、示意图、装置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给出的信息中,有些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解读题目,准确获得所需信息。有时还需要考生对数据进行加工或换算。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解答。例如,从某种微生物生长曲线获取这种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信息。‎ ‎(2)当前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并且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愈来愈深刻的影响。鼓励考生在学好教材中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关注、了解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培养考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待这一能力要求,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就是指对生命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方面的内容;第二,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是指全社会会关注的、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的问题,如禽流感;第三,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和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通常作为命题素材,试题考查的仍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这类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不会很大,不会增加考生的负担。‎ 例9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中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 答案 ] D ‎[ 说明 ] 本题要求考生从直方图提供的不同种群有机物总量的信息,确定出一条食物链,根据食物链推测种群变化的趋势。‎ 例10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 ‎[ 说明 ] 从题干中获得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第(2)题和第(3)题的关键。从“油料作物种子是在黑暗环境中培养的”这一信息,说明该作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没有受到光照,不会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就不可能是“C”。从培养的条件是“水(蒸馏水)”这一信息,说明不可能是通过吸收“N”来增加干重。因此,从逻辑上判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只能选择“O”。‎ 回答第(3)题时,考生从第(2)题获得的信息可知,在题目给定的条件下,萌发种子不可能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N”(表明植物所需要的矿质元素)来增加干重,由此推断,要想增加萌发种子的干重,提供的条件自然是“光照”和“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N)”。‎ 例11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 答案 ] C ‎[ 说明 ] 疯牛病是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朊粒是疯牛病的病原体,其相关知识在中学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考生需从题干中提取相关信息,如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核酸。再根据所学的蛋白质结构、病毒特点等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判断。‎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解释:‎ 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在新的情境中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与“理解能力”中提到的“知识的运用”‎ 相比,这一能力要求相对来说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以及知识运用的复杂性,侧重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解释和分析问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 例12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_____。‎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__________(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 ‎[ 说明 ]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试题(2)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学过的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在题目所给情境中,解决“若要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一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试题(3)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植物生理和遗传等相关知识,根据题目给定信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 例13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 说明 ] ‎ 遗传模式(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的确定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也是遗传理论指导遗传育种等生产实践的关键问题。试题要求考生在分析甲同学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两个独立的实验,确定果蝇灰体与黄体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模式。本题既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地掌握了分离规律、伴性遗传等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分为必修模块1、必修模块2和必修模块3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考生在上述两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必考及选考内容及要求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Ⅱ Ⅱ Ⅰ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多种多样的细胞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Ⅰ Ⅱ Ⅱ Ⅱ Ⅱ ‎1-3 细胞的代谢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细胞呼吸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1-4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Ⅱ Ⅰ Ⅱ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Ⅱ Ⅱ Ⅱ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Ⅱ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 Ⅱ Ⅱ Ⅱ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的概念 ‎(4)D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Ⅱ Ⅱ Ⅱ Ⅱ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伴性遗传 Ⅱ Ⅱ Ⅱ Ⅱ ‎2-4 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Ⅱ Ⅱ Ⅱ Ⅱ Ⅰ ‎2-5 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Ⅰ Ⅰ Ⅰ ‎2-6 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Ⅱ Ⅱ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Ⅱ Ⅱ Ⅱ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Ⅱ Ⅱ Ⅰ Ⅱ Ⅰ ‎3-3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Ⅱ Ⅱ Ⅱ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Ⅱ ‎3-4 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Ⅰ Ⅱ Ⅰ Ⅰ ‎3-5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Ⅰ Ⅱ Ⅱ Ⅱ ‎3-6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Ⅱ Ⅰ Ⅱ 实 验 要 求 ‎4-1 分子与细胞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4-2 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4-3 稳态与环境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模拟尿糖的检测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选考内容及要求 生物技术实践 实 验 要 求 ‎5-1 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成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 2.实验与探究能力 ‎5-2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6-1 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 ‎(3)基因工程的应用 ‎(4)蛋白质工程 Ⅰ Ⅱ Ⅱ Ⅰ ‎6-2 克隆技术 ‎(1)植物的组织培养 ‎(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Ⅱ Ⅱ Ⅱ ‎6-3 胚胎工程 ‎(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 ‎(3)胚胎工程的应用 Ⅰ Ⅰ Ⅱ ‎6-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Ⅰ Ⅰ Ⅰ ‎6-5 生态工程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Ⅱ Ⅰ 实 验 要 求 ‎7-1 基因工程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 三、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 例1 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的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和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涉及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生物的进化、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中种群和群落。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等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例2 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涉及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增殖、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中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考查了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有丝分裂、癌细胞的防治、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等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例3 下图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B.‎ A.‎ D.‎ C.‎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涉及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结构。考查了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力。‎ 例4 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 答案 ] B ‎[ 说明 ] 本题是以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的经典实验为素材设计的,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主要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例5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 ‎[ 答案 ] A ‎[ 说明 ] 本题以验证实验为载体,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分离规律的掌握情况,题目比较新颖。‎ ‎(二)非选择题 例 6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会 。‎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原因是 。‎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 ‎[ 答案 ]‎ ‎(1)B ‎ ‎(2)加快 ‎ ‎(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专一性 ‎[ 说明 ] 本题通过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来考查考生对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题干可知,本题是在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某酶转化底物的能力,结合图中的酶活力变化趋势,可推断不同温度情况下此酶活力是不同的。‎ 例 7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 答案 ]‎ ‎(1)有毛 黄肉 ‎ ‎(2)DDff、ddFf、ddFF ‎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 说明 ] 本题结合对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遗传规律和性状显隐性等遗传现象的理解与掌握。‎ 例 8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        。‎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 ‎(3)脂肪细胞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 ‎[ 答案 ]‎ ‎(1)胞吐   协助扩散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 ‎[ 说明 ] 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进行考查是本题的一个特点,题干提供的信息考生是未知的,又是解题所必需的。本题的第3问比较新颖。‎ ‎(三)选考题 例 9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____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____________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__________。‎ ‎[ 答案 ]‎ ‎(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碳源   无机盐    水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     无菌水 ‎(4)多    高 ‎(5)盐(或NaCl)    选择性培养基 ‎[ 说明 ] 本题涉及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中微生物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例 10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现有A和B两个肉牛品种,A品种牛的细胞组成可表示为A细胞核、A细胞质,B品种牛则为B细胞核、B细胞质。‎ ‎(1)如果要获得一头克隆牛,使其细胞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基本步骤是,从A品种牛体内取出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从培养细胞中取出__________注入B品种牛的_________卵母细胞,经过某处刺激和培养后,可形成胚胎,该胚胎被称为___________,将该胚胎移入代孕母牛的___________中,通过培育可达到目的。‎ ‎(2)一般来说,要想大量获得这种克隆牛比较难,原因之一是卵母细胞的数量___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_________激素处理B品种母牛。‎ ‎(3)克隆牛的产生说明_________具有全能性。克隆牛的性状主要表现_________品种牛的特征。由A、B两品种杂交得到的牛与克隆牛相比,杂交牛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______个亲本,细胞质来自___________性亲本,克隆牛和杂交牛的遗传物质组成___________(相同,不同)。‎ ‎[ 答案 ]‎ ‎(1)细胞核    去核     重组胚胎     子宫 (2)不足    促性腺 (3)动物体细胞核    A    两    雌    不同 ‎[ 说明 ] 本题涉及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原理及过程、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主要区别等知识。本题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