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交通与区际联系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交通与区际联系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太原二模)图Ⅰ中的铁路线是2014年底贯通的兰新高速铁路局部路段,为保障列车正常运营,该路嵌建有许多地上隧道,在隧道一侧留有通风和采光的窗口。图Ⅱ是该路段甲地隧道施工现场。据此完成1~3题。‎ 图Ⅰ      图Ⅱ ‎1.图示路段线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是(  )‎ A.生态      B.气候 C.地形 D.水文 ‎2.地上隧道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挡风沙 B.遮阳防雨 C.避寒保温 D.防御滑坡 ‎3.甲地隧道窗口应该避开(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7 / 7‎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铁路线与等高线基本平行,说明首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是地形。第2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沙漠和多个风口,地上隧道能阻挡风沙。第3题,甲地北侧为两个山峰之间的敞开区域,当北风经过时,受狭管效应影响而风力会加大,故隧道窗口应避开北侧。‎ 答案:1.C 2.A 3.D ‎(2016·新余二模)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下图所示,在杨关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方案Ⅰ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Ⅱ客运线经过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读图完成4~5题。‎ ‎(导学号 53490088)‎ ‎4.选择方案Ⅱ的理由主要是(  )‎ A.跨河桥梁较少 B.沿途站点较少 C.建设成本较低 D.线路长度较短 ‎5.与方案Ⅰ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增加 B.促进南宁××区向西北扩展 C.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下降 D.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 解析:第4题,图示方案Ⅱ与方案Ⅰ都穿过一次河流,故A项错误;方案Ⅱ线路长于方案Ⅰ,故D项错误;方案Ⅱ经过了南宁南站,而方案Ⅰ直达南宁站,故B项错误;则只能选择C项,可能是方案Ⅱ线路经过的××区较短而地价要低于方案Ⅰ,以及方案Ⅱ沿河分布而沿线地势较平坦,从而建设成本较低。第5题,方案Ⅱ经过南宁南站,使南宁南站附近交通更便捷,利于其商业发展。‎ 答案:4.C 5.D 7 / 7‎ ‎(2016·陕西澄县模拟)“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7.“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②⑥‎ ‎8.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解析:第6题,“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第7题,受水地区为渭河平原,其成因为内力断裂下陷,外力流水堆积。第8题,汉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注入长江干流,水量不受长江的影响,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渭河处于温带,冬季结冰,受黄土高原的影响含沙量大。‎ 答案:6.C 7.A 8.D 7 / 7‎ ‎(2016·全国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9~11题。(导学号 53490089)‎ ‎9.导致2015年××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10.××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今后,××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解析:第9题,本题考查产业升级和转移。由材料可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应该是由其产业转型升级所致,A项正确。第10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市产业升级,其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从××市转移出来的产业,从而为外来常住人口提供适宜的就业机会,故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第11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材料信息可知,××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故今后××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9.A 10.C 11.D 7 / 7‎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6·洛阳质检)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据《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2010年丹江口水库水质评价为中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是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主要威胁。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示意图,下表为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表。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比例/%‎ 林地 ‎79.35‎ 草地 ‎2.52‎ 耕地 ‎13.53‎ 城镇 ‎0.46‎ 裸地 ‎3.14‎ 水域 ‎1.00‎ ‎(1)比较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不同点。(6分)‎ ‎(2)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相比的利与弊。(6分)‎ ‎(3)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能会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并说明理由。(10分)‎ 解析:第(1)题,从水量、含沙量、冰期等方面比较汉江、渭河水文特征的差异。第(2)题,与东线相比,南水北调中线的“利”可从水量、地势差异两方面分析,“弊”可从工程量角度分析。第(3)题,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可能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的土地利用类型,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1)水量:汉江远大于渭河;含沙量:渭河多于汉江;冰期:渭河有,汉江无。‎ ‎(2)利:水量稳定;能够自流。弊:需要新开挖河道,工程量大。‎ 7 / 7‎ ‎(3)①耕地: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污染;②城镇: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③水域: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 ‎13.(2016·河南三月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中国不同温度带的公路(普通公路)各具特色,公路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图示意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分布。‎ ‎(1)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公路路基高达10米,远看宛若长城,路面下铺设块石和排水管,分析其原因。(6分)‎ ‎(2)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多为固定沙丘,地形对公路建设限制小,但公路走向形如折尺,分析其原因。(6分)‎ ‎(3)黄土高原地区的公路在塬、梁、峁之间盘旋起伏,说明该地区公路修建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6分)‎ ‎(4)青藏公路某段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在通风管的一端设计、安装了自动温控风门,当路基温度低于气温时,风门会自动关闭,路基温度高于气温时,风门自动打开。判断温控风门打开与关闭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的作用。(6分)‎ 解析:(1)观察地图和注记,结合东北北部地区的位置特点,进而联想到东北北部地区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区,高温季节冻土消融,破坏公路路基,然后运用所学知识作答。(2)由题干可知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多为固定沙丘,不用考虑被风沙掩埋问题,可借鉴高速公路上下起伏的作用来作答。(3)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从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角度回答即可。(4)路基铺设通风管是为了防止冻土融化,根据题意可知夏季气温高于路基温度,为防止热量进入路基,温控风门自动关闭;冬季反之。‎ 7 / 7‎ 答案:(1)东北北部地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分布较广,(2分)冻土融化会导致公路变形塌陷,(2分)抬高路基、铺设块石和排水管是为了阻断热量、水分的传导,并及时排水,防止冻土融化。(2分)‎ ‎(2)沙漠地区面积辽阔,景色单调,车辆及行人稀少,距离远,长途驾驶容易疲劳,(3分)折尺形公路可改变司机视线,防止疲劳,利于行车安全。(3分)‎ ‎(3)整修护坡工程,防止崩塌、滑坡、泥石流;(2分)设置排水管道,防止雨水进入路基;(2分)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对公路的破坏。(2分)‎ ‎(4)季节:温控风门夏季关闭,冬季打开。(2分)‎ 作用:使路基温度保持低温状态,防止冻土融化。(4分)‎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