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岳麓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南六市联考)据对1921~1925年中国7个省17处田场(农民家庭)的调查,全部生活资料约三分之一以上是购买的,全部农产品一半以上用于出售。此调查说明(  )‎ A.传统自然经济已被打破 B.中国越来越卷入世界市场 C.中国各地消费水平不同 D.农民土地经营权得以扩大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出农村消费自给的成分减少,农产品商品化加深,故选A项;材料中表述“全部农产品一半以上用于出售”而并不是说用于出口,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各地消费水平,而呈现的是整体水平,故C项错误;农民土地经营权得以扩大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诊断)图1、图2是1912年、1936年中国进口产品分类统计。其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A.工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B.重化工业发展日渐萎缩 C.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D.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 解析 材料反映进口产品中轻工产品比重下降,重工产品比重上升,而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达到旧中国的最高峰,故选A项;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达到旧中国的最高峰,重工业也得到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自然经济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能看出工业性质,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7·云南检测)下表为某一时期重庆地区重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导致这一时期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统计项目 ‎ ‎1937年 ‎ ‎1942年 ‎ 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比例 ‎ ‎18%‎ ‎58%‎ 7‎ 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比例 ‎ ‎4.4% ‎ ‎78%‎ 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比例 ‎ ‎7.3% ‎ ‎49%‎ A.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工业发展迅速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企业内迁以及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D.国民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 解析 1937年,日军炮轰南京,国民政府以及重要工业、大学迁到重庆,并且实行战时体制,故出现了重庆的工厂、资本、工人急剧增加的状况,故选C项。‎ 答案 C ‎4.(2018·河北邯郸模拟)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 东北 华北 上海 长江流域 华南 ‎1895年 ‎1.7‎ ‎5.2‎ ‎51.1‎ ‎2.1‎ ‎39.9‎ ‎1931年 ‎17.0‎ ‎17.1‎ ‎34.2‎ ‎13.7‎ ‎17.9‎ 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  )‎ A.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解析 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1931年中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增加了很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加紧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故选A项;表格没有反映其他国家的贸易情况,无法体现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表格没有涉及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波及到中国,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7·江西第二次联考)‎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设立了中、工、交、农四行办事总处;成立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的贸易调整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专卖政策与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突出了政府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制 C.是官僚资本确立垄断地位的标志 D.企图从经济上影响沦陷区的稳定 解析 金融特殊政策适应了全面抗战的爆发,对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阻碍作用,故A项错误;专卖政策和统购统销体现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高度干预,故B项正确;官僚资本主义确立的时间大约为20世纪20年代,故C项错误;国民政府采取措施稳定国统区统治,故D项错误。‎ 7‎ 答案 B ‎6.(2017·湖南十校联考)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发端于20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这一现象(  )‎ A.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B.体现了国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 C.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 D.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 解析 据题干国货运动发端于20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说明国人发动国货运动是基于民族利益,提倡国货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故选C项。‎ 答案 C ‎7.(2018·山东淄博模拟)下表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 年份 棉制品 棉花 面粉 交通器材 机械 ‎1913‎ ‎10.3‎ ‎0.5‎ ‎1.8‎ ‎0.8‎ ‎1.4‎ ‎1936‎ ‎1.5‎ ‎3.8‎ ‎0.5‎ ‎5.6‎ ‎6.4‎ 由表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轻工业发展迅速 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解析 观察表格,根据题目中“棉制品进口比例的下降”、“机械进口比列的上升”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正确。‎ 答案 C ‎8.(2018·山东菏泽模拟)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一勉强能够维持运转。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 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 C.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 解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始终在本国封建势力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而日本投降后,这一状况仍未得到根本上的改观,故选A项。‎ 答案 A ‎9.(2018·甘肃兰州模拟)下图是摄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照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当时中国服饰的典型特征是(  )‎ 7‎ A.坚持传统 B.崇洋媚外 C.中西合璧 D.洋为中用 解析 图片中男子有穿西装打领带的,不能说明坚持传统,故A项错误;图片中的女子穿着中国传统的服饰,不能说明崇洋媚外,故B项错误;男子有的穿西装打领带,有的穿长袍马褂,女子穿着中国传统的服饰,说明近代服饰的特点是中西合璧,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洋为中用,故D项错误。 ‎ 答案 C ‎10.(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  )‎ A.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 C.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解析 安定的环境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近代上海发展的原因而非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近代上海发展的原因而非说明上海的生活环境,故C项错误;近代上海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会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在了中国社会。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五四运动证明资本主义不可行 C.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是历史的必然 D.当时的北洋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解析 据题干“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在了中国社会”可见马克思主义能扎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其必然性,故选C项。‎ 答案 C ‎12.(2018·山东菏泽模拟)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7‎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对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导意义 解析 据材料“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可知,三民主义不但指导中国的反侵略,也指导反封建,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江苏扬州期中)统制经济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要经济政策,它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始终。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了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了沿海工厂的内迁。作为我国抗战大后方的西南地区,经济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随着大批军公教人员和难民的涌入,政府财政支出迅速扩大,而收入则由于东南沿海的沦陷急剧锐减。 ‎ ‎——摘编自陈雷、戴建兵《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 ‎ 材料二 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实现有效的统制经济政策,加强了经济立法,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并于1942年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以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满足战争的需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正是通过统制经济控制了全国金融,通过发行权的统一集中了货币,保证了军费开支和各方面供应。并且在扶助工农业生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失控的统制政策却给国民政府带来致命的后果。由于统制政策必然导致国家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而日渐恶劣的环境,却又导致多年积累的国家资本被部分官僚所控,甚至直接转变为官僚资本。 ‎ ‎——摘编自方学英《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 统制经济政策的影响》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对经济进行统制的原因,并分析其推行过程中的特点。(7分) ‎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制经济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 ‎(3)当时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统制经济类同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他们为何有此种看法?你认为两者是否相同?为什么?(8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从抗战影响、经济恶化状况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从内容、举措等角度归纳。第(2)问,据材料信息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计划经济体制与统制经济的共性就可以得出,它们均采用政府对经济管控;第二小问,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国民政府是资产阶级经济体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经济基础,所以不同。‎ 答案 (1)原因:日本侵华,中国经济状况恶化(财政困难)。(3分) ‎ 7‎ 特点:从金融到逐步推广到国民经济各领域;由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推行。(4分) ‎ ‎(2)积极:有利于推动经济立法;有利于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5分) ‎ 消极:政治腐败加剧;官僚资本膨胀;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5分) ‎ ‎(3)原因:两者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的管控。(4分) ‎ 不同。 ‎ 理由:经济基础不同或经济性质不同。(4分)(只判断,不写理由,不得分)‎ ‎14.(2018·湖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 第一条 ‎1833年8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德国传教士马礼逊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 第二条 ‎1872年4月 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 第三条 ‎1895年8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报刊《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第四条 ‎1905年11月 ‎《民报》在东京创刊。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第五条 ‎1931年12月 ‎《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第六条 ‎1941年5月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两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12分,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解析 首先选取两条信息,拟定主题。选取的两条信息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可从时间阶段、办报主体等角度去选取,然后根据信息拟定主题。其次解读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报刊产生的背景、报刊的内容、报刊起到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解读。最后做出概括总结,升华主题。‎ 答案 示例一 选择第一、二条信息(1分)‎ 主题:在华外国人开启并推动中国近代报刊业的近代化(2分)‎ 鸦片战争前,在华传教士开启在中国办报先河,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主要内容是传播基督教教义,但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这与西方国家扩大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影响有关,同时也具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性的目的。早期报纸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在西学的传播上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4分)‎ 鸦片战争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成为外国人办报的重要方向,如《申报》。其主要内容除政论和新闻报道外,更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申报》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申报》等商业性报刊的创办,适应普通民众阅读需求,受到民众的欢迎。(4分)‎ 总之,鸦片战争前后在华西人兴起的办报热潮,传播了报刊知识,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先进的中国人仿效,开启国人自办报刊的历程。(1分)‎ 7‎ 示例二 选择第三、四条信息(1分)‎ 主题:甲午战后,政论性报刊成为各派政治主张宣传的重要手段。(2分)‎ 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报刊,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这一现象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需要相关。维新派借助报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4分)‎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刊物,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民报》成为其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革命派报刊的创办,大大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舆论准备。(4分)‎ 总之,为寻求富国强民之路,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办报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1分)‎ 示例三 选择第五、六条信息(1分)‎ 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的舆论工具。(2分)‎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色中华》创刊,刊登中央政府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讲话,对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积极宣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正式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该报的创刊,使党的政策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4分)‎ 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创刊,大量刊登党在抗战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日益壮大,急需大型日报加强对各地宣传和工作指导,该报应运而生。该报成为党在抗战时期教育人民群众、指导革命工作的武器。(4分)‎ 总之,中共革命报刊的创立,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1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