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9.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能力提升 遗传物质基础及遗传基本规律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能力提升 遗传物质基础及遗传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通州调研)肺炎双球菌分为具有荚膜的S型菌株和不具有荚膜的R型菌株。艾弗里分别提取了S型菌株的蛋白质、DNA和荚膜多糖等成分,再分别与活R型菌株混合后倒平板。实验中最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使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 A.与DNA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是具有荚膜的 B.与蛋白质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都不具有荚膜 C.比较各种混合后所倒的平板,与DNA混合的那一组既有具有荚膜的菌落,又有不具有荚膜的菌落,其他组均为不具有荚膜的菌落 D.与多糖混合后所倒的平板没有出现具有荚膜的菌落 解析:艾弗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进行了物质的提取分离,然后分别对每种物质进行研究。在实验中,只有将提取的DNA与R型菌株混合后倒的平板出现了具有荚膜的菌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2.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外壳,由题意知,杂交病毒丙的核酸由乙病毒提供。因此,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子代病毒应为乙病毒。‎ 答案:D ‎3.右图是DNA结构模式图,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限制酶能将a处切断 B.DNA连接酶能将a处连接 C.解旋酶能切断b处 D.连接b处的酶为RNA聚合酶 解析:b处表示碱基对,其连接不需酶。且DNA合成不需要RNA聚合酶。‎ 答案:D ‎4.(2011·长沙一中月考)下图1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②与④‎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图1中的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四分体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末期分离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因此,本题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②与③。‎ 答案:C ‎5.下图是基因指导多肽合成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因为①中含有碱基U,所以其上有密码子 B.②和③过程均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 C.甲图表示转录过程,乙图表示翻译过程 D.L1是一个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 答案:B ‎6.如右图所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B.a链中(A+C)/(G+T)的比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a链中(G+T)/(A+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不同 解析: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b链是以a链为模板合成的,a链和b链合成一个子代DNA分子,a链中=b链中。‎ 答案:C ‎7.(2011·福州二模)大肠杆菌某生命活动中具有如右图示的碱基配对行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图中共有5种碱基 ③表示DNA转录过程 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⑤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⑥若X链中的碱基改变,则遗传信息一定改变 ⑦若Y链中的碱基改变,则氨基酸一定改变 A.③④⑤⑦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③⑤⑥‎ 解析:X链含有T,为DNA单链,Y链含有U,为RNA单链,则图 示代表DNA转录过程,共含有5种碱基。由于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不同,同样是A,在X链中代表脱氧核苷酸,在Y链中代表核糖核苷酸,图示中共有8种核苷酸;X链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碱基改变,遗传信息一定改变;Y链中的碱基改变,可能仍决定相同的氨基酸。‎ 答案:B ‎8.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如右图为两个核糖体沿同一mRNA分子移动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B.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右向左 C.合成多肽链的模板是mRNA D.两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相同 解析:图示表示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根据两个核糖体相连的多肽链的长度,可判断出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由于肽链的合成均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故两条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 答案:B ‎9.如右图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C ‎10.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解析:甲植株与乙植株的杂交属于测交类型,且甲又是杂合子,所以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甲、乙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Aabb自交的结果是:1/4AAbb、1/2Aabb、1/4aabb,比例为1∶2∶1;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D ‎11.噬菌体又称为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侵染所需的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共同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D.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母链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增殖除自身注入最初模板DNA分子外,其余所需原料、ATP、酶、场所等均是由细菌细胞提供的;连续复制n代,子代DNA数量为2n,含母链的DNA始终是2个,所占比例为2/2n,即1/2n-1。用32P、35S共同标记一组噬菌体,检测时不易区分放射性元素为何种,也就不能说明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答案:C ‎12.(2011·长葛模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 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 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3分)如下图所示,在a、b试管内加入的DNA都含有30对碱基。四支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请回答:‎ ‎ ‎ ‎(1)a、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相同的,但a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过程,d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过程。‎ ‎(2)b、c两试管内的产物都是____,但b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过程,c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过程;b试管的产物中最多含有____个碱基,有____个密码子。‎ ‎(3)d试管中加入的酶比a试管中加入的酶多了______。‎ ‎(4)若要在b试管中继续获得多肽,则至少还应加入____________。‎ 答案:(1)DNA复制 逆转录 (2)RNA 转录 RNA复制 30 10 (3)逆转录酶 (4)各种氨基酸、tRNA、有关的酶 ‎14.(13分)下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图(1)中的____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1)中的____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2),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图(1)中的____片段。‎ ‎(4)假设控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图(1)所示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甲图中的Ⅱ-2片段,Y染色体上无相应片段。(2)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应部分才能发生交叉互换,所以是Ⅰ片段(因为X和Y的Ⅰ片段是同源的)。(3)从图(2)中看出,患该病的全部为男性,则可以推出该病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Ⅱ-1片段上。(4)不一定,举例见答案。‎ 答案:(1)Ⅱ-2 (2)Ⅰ (3)Ⅱ-1‎ ‎(4)不一定。例如母本为XaXa,父本为XaYA,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 ‎15.(14分)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野生长翅果蝇幼虫在‎25 ℃‎条件下培养皆为长翅,‎35 ℃‎条件下处理6~24 h后培养得到残翅(已知野生果蝇皆为长翅)。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请你对出现残翅果蝇的原因提出你的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 ‎(1)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叙述验证过程及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情况:甲:基因通过控制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乙: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来直接影响性状。你假设中与性状有关的基因属于____基因。(“甲”或“乙”)‎ ‎(4)你认为基因、环境因素、性状三者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基因与生物的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1)假设1:温度升高,酶的活性改变,通过影响代谢从而影响性状,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或假设2:温度升高,导致相关基因突变,从而影响性状)‎ ‎(2)将该残翅果蝇在‎25 ℃‎条件下培养繁殖,其后代皆为长翅。(或将该残翅果蝇在‎25 ℃‎条件下培养繁殖,其后代有残翅)‎ ‎(3)酶的合成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甲(或乙)‎ ‎(4)性状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也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或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