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评析及备考方略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探究命题规律 优化备考策略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评析及备考方略 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考试范围与要求做了较大修改:题型由原来的单一必考题变为“必考题”与“选考题”两种形式;能力层级由原来的“二类7点”分解为一般论述类文本(二类6点)、文学类文本(三类8点)、实用类文本(三类9点)。为了进一步明确考纲要求,探究命题走向,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应试能力,现将自己对其的初浅认识和粗略做法汇报如下,就教于各位同仁。‎ ‎ ‎ 第一部分 必考内容 一、考纲解读:‎ ‎ 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规定现代文必考内容为:“阅读一般类论述文章”,能力层级为二大项6小点:‎ 1. 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分析综合(C)‎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剖析:‎ ‎ 从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看,必考内容有如下特点:‎ ‎1、考查重点突出:‎ 主要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筛选和综合分析能力。 ‎ ‎2、语料特点鲜明:‎ ‎(1)范围广。选文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伦理学、美学和教育学等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 ‎(2)具有鲜明的生活色彩,洋溢着时代气息。‎ ‎(3)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如今年陕西、海宁卷选料涉及汉字字体演变和书法艺术,较好地将学生课本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题型呈多样化。以客观性单选题为主,少有多选题和主 观表达题。‎ ‎4、题量和分值稳定。一般设三道题,分值为9分。‎ ‎5、命题误点多变。表现大致有以下十点:‎ ① 以偏概全; ② 张冠李戴; ③ 无中生有;‎ ④ 因果混乱; ⑤ 主次倒置; ⑥ 混淆时间;‎ ‎⑦ 顾此失彼; ⑧ 范围失当; ⑨ 答非所问;‎ ‎⑩ 偷换概念。‎ 三、备考方略:‎ ‎1、速览原文,整体理解; ‎ ‎2、细读题干,明确意向;‎ ‎3、找准区域,圈定范围; ‎ ‎ 4、文题比对,区别异同;‎ ‎5、全面审视,确定答案。‎ 第二部分 选考内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一、考纲解读:‎ 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规定: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D)。‎ ‎(3)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 艺术;‎ ‎(4)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 ‎(5)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 探究(F)。‎ ‎(6)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 ‎(7)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8)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考情剖析:‎ 从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看,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有以下特点:‎ 1. 从考查内容看:设题角度主要集中在赏析人物、把 握情节、体味描写、赏析手法、鉴赏语言、探究拓展等六个方面。‎ 拓宽了考生的思维和阅读面,答案也呈现出多元化的人文特点。‎ 1. 从试题选料情况看:四种体裁的考查概率是不一样的。‎ 小说、散文考查几率较大,戏剧和诗歌基本排除。今年海宁卷考查的仍然是小说,还和前年一样选择了外国名家的作品。选文不刁钻也不生僻,且所选作品很能体现莫泊桑的一贯风格,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阅读面。‎ 2. 从考查形式看: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命题。共设 四道题:一道五选二的双向选择题(5分),两道简答题(12分),一道探究题(8分),共计25分。‎ 二、 备考方略: ‎ ‎(一)宏观角度:‎ 1. 观其大略,把握中心。‎ 通读全篇,抓住作品话题,初步把握其大致的中心或主题,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力求做到“披文”以“阅情”。‎ 2. 审题察意,按文索骥。‎ 按题意要求,迅速回到作品中,找到相应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答题。这一过程切记关注上下文语境,关照作品前后的联系,做到“瞻前顾后,上下钩连”,既要避免答题宽泛而欠准确,又要防止考虑不周,以偏概全。‎ 3. 体味语境,言外觅意。‎ 文学作品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最忌“浅、直、露”,‎ 因此解答那些简答、分析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语境,在形象思维,情意思维上予以强化。‎ ‎4. 涵咏觅词,遣句造义。‎ 考生主观题的解答难点大多表现在“语言的痛苦”上。学生 很多时候能够理解作品,但不能按照题意要求组织好语言答题。心中似懂,口不能言,笔不能写。因此平时要侧重语感训练,通过反复咀嚼体味,把形象的感知、情意上的感受上升为概念,化 而为词语,连缀成句子。‎ ‎(二)微观角度:‎ 1. 析——包括“三个方面”:‎ (1) 挖掘词句含义;‎ (2) 分析情感、态度变化;‎ (3) 概括内容要点。‎ 2. 赏——达到“两个要求”:‎ (1)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答——做到“三有”。‎ 文学类阅读题一般以简答、分析为主要考查形式,学生 组织答案时务必做到:答题有路子,心中有例子,说话有点子。给阅卷者以纲目清楚、分条缕析之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考纲解读:‎ 新课标高考大纲规定: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 分析综合(C)。‎ (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 分析文本的文本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D)。‎ ‎(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 探究(F)。‎ ‎(7)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 和时代精神;‎ ‎(8)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9)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情剖析:‎ 从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看,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有如下特点:‎ ‎ 1.突出人物传记文本。‎ 如海宁卷今年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袁隆平传》,仍然延续了前三年名人传记的命题传统,。‎ ‎ 2. 突出考查了四种能力。‎ ‎ ①整体感知能力; ②理解词句能力;‎ ‎③实践与实践体验能力 ④探究拓展能力。‎ ‎ 3.题型基本稳定。‎ 共设四道题:其中一道五选二为双向选择题(5分),两 道简答题(12分),一道探究题(8分)。‎ 其中包括陈述事例题;理解语句题;形象分析题;手法鉴赏题;评判探究题等。从以上考情看,近几年人物传记有升温趋势。新课标各省高考对人物传记的考查也比较频繁,故需要我们在复习中加以重视。‎ 三.备考方略:‎ ‎ 1.知人论世,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文本。‎ ‎ 实用类文本一般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深入解读文 本,必然关涉到社会历史的相关背景。这就要求学生结合人物的生平事件,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去理解文本,是谓“知人论世”。所以,留心现实生活,把握社会背景,是解读实用类文本 的一把钥匙。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社会,是考生必备的应考素质。‎ ‎2.了解文体特征,从结构要素方面把握文本基本内容。‎ 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相比,都有一种固定的格式和程式化的语言。这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结构要素。如人物传记就要从典型事实、人物特征、作者评价三个方面去把握。所以,把握实用类文本结构要素的基本内容是阅读理解实用文的主要任务,也是鉴赏评价与探究的基础。‎ ‎3.阐释文本意蕴,发掘文本特色。‎ ‎ 阐释文本的意蕴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从文本内容出发,不可 另起炉灶;二是广泛结合社会生活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三是确有自我见解,对文本特色的发掘要注意横向比较,发现差异,品析高下。‎ ‎4.探究既要基于文本,又要超越文本。‎ 所谓探究,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 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解读方式。其价值在于探究过程获得的体验,而不在于结果本身。‎ 探究答题的文字表述一般分为以下四部分:‎ ‎(1)铺设情境,提出问题; (2)选准角度,明确思路;‎ ‎(3)引述事实,有理有据; (4)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总之,现代文阅读是新课标语文高考的“重头戏”,从总体上讲,我们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 储备必要的文体知识,把握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及 表达技巧,做到胸有成竹,有备无患。‎ 复习中要注意“全而专”。“全”是指各种文体都要训练;“专”‎ 则指要重点训练论述文、散文、小说、人物传记等文本的阅读。当然其他各种类型的文本也应进行梳理。‎ ‎(二)明析各种考点,把归纳、评价、探究作为重点突破 口,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和实践体验能力。‎ ‎(三)提高理性认知能力。‎ ‎ “社科论文”是作者对某一专题深入研究之后写出自己独 特见解的研究性文章,专业性、理论性较强。读这样的文本,既要看到文本在阐述见解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更要看到作者对支撑观点成立的事理依据所做的阐述。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它们的一大特点是立足于事实,事情的叙写在文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多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等,这都是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的考点。都需要引导学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理性的认识去读懂文本。‎ ‎(四)强化贴近文本、依文就意的意识。‎ 无论是分析综合,还是鉴赏评价,抑或是个性化探究,它 都强调贴近于文本,思维于文本,终归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发挥,是不适宜的。而整体感知,说白了就是不要将文本的组成“要件”随意拆解,“只见一斑而不见全豹”,而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综合全文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 ‎(五)注意“传统”与“新锐”两个方向,规范答题思路。‎ ‎ 在新的题型面前,必须注意传统特点。尽管新课标高考大纲 在阅读文本的分类上作了新的划分,但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散文小说的阅读和实用文阅读,有着共同的能力要求,如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等。‎ ‎ 另外,引导学生作答时,不能作漫无边际的解答。在备考中,‎ 应该精选一些带有方向性的模拟题,尤其要注意其参考答案,从中提取一些规范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