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4.00 KB
  • 2021-05-13 发布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到今天,北京科技周已经走过24个年头了。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公众的科学素养却令人担忧。据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0%,远低于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 ‎ 我国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新中国成立伊始,“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就写入宪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针对科普立法的国家。‎ ‎ 为何学了这么多年数理化,却仍然谈不上具备科学素养呢?科学教有被严重异化,强制知识灌输以及功利化倾向正是如今的现实写照。‎ ‎ 例如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浙江省选考物理的学生大幅减少,很大原因就是物理学科难度较大,避开物理容易取得较高分数,在高考竞争中将处于有利地位。然而,物理是从事科学研究、创新的基础性课程,如果高中不系统学习物理,从个人来说,将可能影响大学的进一步学习研究;于国家而言,则可能影响到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 ‎ 科学教育包括从科学兴趣的激发、系统的科学知识累积、科学思维与方法的锻炼,到科学精神的养成,再到科学创新的实际应用。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而相比于知识学习,科学精神培养,才是科学教育最应该教给学生的内容。‎ ‎ 日复一日低水平的重复刷題,磨灭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力,就这样而灰飞湮灭,取而代之的是不经质疑的承认、接受与遵守。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SA测试中,我国未来想从事科学相关职业的学生比例占所有学生的16%左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4%,而美国该数据比例为38%。‎ ‎ 公众科学素养不高,根子还是出在科学教育的重点和方式上。培育科学素养,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兴趣与科学能力的培养。笔者体验过由国内多位青年科学家参与打造的“科学队长”小学科学课的活动,他们强调的是“科学家赋能科学教育”。由这些青年科学家、教投领着一群孩子,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出发,去探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和科学原理,完整体现了科学教育所需要体现的链条,整个过程充满了好奇与乐趣,让孩子们玩得都非常开心。‎ ‎ ‎ ‎ 让科学家们参与到科学教育中,这种做法让学生们在聆听科学家们讲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着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而这些正是科学素养中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科学不仅是关乎知识,而更是关乎质疑和探究,关乎逻辑和实证。‎ ‎(杨仑《科学素养高不高,科学教育是关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今天,北京科技周走过24个年头,北京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已经很高。‎ B.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针对科普立法的国家,可见中国一直非常重视科学教育。‎ C.高中学习物理,会影响个人在大学的学习研究,甚至影响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 D.培育科学素养,不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进行科学兴趣和科学能力的培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谈及高中学生不选物理、孩子重复刷题的现状,现实针对性强。‎ B.文章从公众科学素养程度入手,集中论述科学教育被严重异化的危害,富有层次感。‎ C.文章运用中国科协调查的科学数据来说明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程度,增添了论辩力。‎ D.文章聚焦“科学素养”问题,探究“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观点鲜明,态度坚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发展是把双刃剑,中国在科技取得极大进步的同时,公众科学素养却日渐低下。‎ B.学了多年数理化依然不具备科学素养,与当前科学教育被严重异化有一定的关系。‎ C.科学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链条,包括科学兴趣的激发、系统的科学知识学习等方面。‎ D.“科学家赋能科学教育”倡导科学家参与到科学教育中,这种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 国家要拔除贫根,需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技能培训、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多管齐下。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意识,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以此征服、改造并保护自然界,从而以较高的质量生存。其主要作用即在于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先帮助农民素质脱贫,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引导贫困农民家庭主动发展致富。‎ ‎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有具备了文化和知识,发展才能有希望,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是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图1、图2来源: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6年中国学生自主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学生自主发展报告》)‎ 材料三 ‎ 理论梳理和实际调查发现,资源匮乏是大学生贫困的基础性诱发力量。资源匮乏型贫困是指由于物质、机会、文化性资源缺乏或者遭到剥夺而导致贫困的现象。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物质、机会和文化,它们遵循由低及高、由直接到潜隐的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三角结构。‎ ‎ 大学生贫困的最直接表现是缺乏实用性物质和能够交换物质的资金,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基本生活和学习,而且还会导致诸如自卑、退缩等不良心理反应:部分贫困生通过课外兼职打工来改善生活条件,但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给专业学习和发展速成了障对,缺乏更好的成长机会是大学生教育致贫的重要推动因素,因为它将阻碍发展、延续贫困。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提出,贫困者的贫困状态与其所拥有的文化﹣“贫困文化”有关,他不仅关注贫困者的思想观念,还将其与生活方式(如慵懒、闭塞、保守等)联系起来。梁漱溟在谈及中西文化要义及哲学时提到,国人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文化,即不思进取、逆来顺受的文化。综合来看,贫困文化既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存态度,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潜隐的文化困境。当前贫困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的习惯抱怨社会、等待救助、被动迁就等意识,以及将贫困视作人生的耻辱,从而产生自卑、逃避现实等典型表现,都为其素质提升造成了诸多障碍。‎ ‎(选自薄存旭《论精准助学贫困大学生》)‎ 材料四 ‎ 不久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将使众多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更加通畅,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我国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将形成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 ‎ 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惠及51万名学生,资助面是过去的10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品学兼优的可以在二年级向学校提出申请,经过学校评审符合条件的,可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高校的国家助学金每年能资助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职的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占在校生总数的90%,主要用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目前,每人每年最高可贷600元。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强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特别是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据初步估算,全国每年将有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职学子获得资助。‎ ‎(选自《国家贫困生资助计划•百度文库》)‎ ‎(1)下列对于材料一中“教育扶贫”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扶贫主要面向农村,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使他们能够以较高的质量生存。‎ B.教育扶贫着眼于农民的素质提升,通过营造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消极观念,引导贫困农民主动发展致富。‎ C.教育扶贫主要针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因为孩子是贫困地区的最弱者,让孩子们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D.教育扶贫是国家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几大方式之一,虽然不能给予贫困人群直接的经济援助,但是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旨在提升贫困人群的致富能力,相比其他扶贫措施,它直指贫困根源,牢牢地抓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 B.综合图1、图2可知,从2015年至2017年,“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所获得的学生资助金额均呈先降后升趋势。‎ C.作为大学生贫困基础性诱发力量的资源匮乏,主要包括物质匮乏、机会匮乏和文化匮乏三个方面其中,物质匮乏是最直接的表现。‎ D.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一旦建立,将使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众多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更加通畅。‎ ‎(3)“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摆脱贫困的重要指示。请结合四则材料谈谈为什么要把“治愚、扶智”放在首位,我们目前为此釆取了哪些措施?‎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镇人家 袁省梅 ‎ 古镇的街道短,窄,布局是独特的T字型,黑瓦灰墙的房屋看上去拥挤,却不显纷乱,倒是挺安静的。近年来,是越发的安静了。短短的老旧日的小巷子,斑驳的墙壁,坑洼的石板路,盛不下年轻的眼光和心思。镇上的青壮年坐船,或者火车汽车,去上海,去宁波、杭州,或者,更远的地方打工,头也不回地走了。石板巷就更安静了。‎ ‎ 周嫂子带着孙子小宝,叽叽咯咯的笑闹,从早上直到夜幕裹了古镇,给小巷子带来许多的热闹和欢笑,石板巷就泠泠叮叮地氤氲开一田一片的温暖和生机。‎ ‎ 刘叔家和周嫂子住邻居,门挨着门,却没有周嫂子家的热气腾腾,这是刘叔说的。刘叔说周嫂子跟孙子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刘叔的老伴早逝,儿子儿媳带着孩子在城里。刘叔看着周嫂子家的热闹,七拐八弯的皱纹里就多了许多的东西。刘叔叫儿子把孙子送回来,他照看。刘叔心说,孙子回来了,他家也像周嫂子家一样的热气腾腾。可是,几媳妇不愿意。儿媳妇说,孩子两岁多了,快上幼儿园了,到了乡下,染一身的坏习惯,还说满嘴的乡下话。刘叔知道,儿子己经把孩子的户口买到城里了,他们,也在城里买下了房子。孩子到了去幼儿园上学的年龄,交上一笔钱,就跟城里的孩子一样了。刘叔只是不明白,家里有啥不好的?况且,镇上的幼儿园也挺好。刘叔把古镇说得天好地好,孙子也没回来。‎ ‎ 刘叔就跟以前一样,落寞地蹲在门边,秃鹫般佝偻着背,看着周嫂子跟孙子一起玩闹。有时,也跟着笑两声。有时,周嫂子回去做饭,刘叔就给孩子讲故事,说儿歌,都是很久以前看过的说过的,一说,刘叔也没想到,竟然都在嘴边,能说好多。‎ ‎ 有一天,周嫂子去街上买菜,嫌带着孙子累,就把孙子托付给刘叔照看一会儿。刘叔好的好的答应着,飞快地从家里拿来了饼干和八宝粥,都是儿子给他买的,他给周嫂子的孙子小宝吃。吃完,喝完,也不知他从啷儿找出铁环和陀螺,在巷子教宝宝玩滚铁环、抽陀螺。宝宝跟着刘叔比跟着周嫂子还要开心。周嫂子回来,宝宝不跟她回去,小尾巴一样跟着刘叔,爷爷爷爷叫得欢。‎ ‎ ‎ ‎ 周嫂子不好意思,做了阳春面包了饺子,就端一碗给刘叔送去,烧了鱼虾,也要给刘叔送半碗。‎ ‎ 没几天,周嫂子和刘叔的事就在小镇上传开了,人们的话题自然集中在刘叔和周嫂子的身上,这个房挨房檐靠檐的小镇上到处在传播这条新闻。‎ ‎ 人们说,一个寡,一个孤,正合适。‎ ‎ 人们说,没准,这俩人早都在一起了。‎ ‎ 说什么的都有,而且是,越说越暧昧,越说越生动,细枝末节地演绎开了。‎ ‎ 刘叔是在好多天后才从人们的眼角嘴边寻思到了一些异样。他嘿嘿笑,不管不理那些闲话,看见宝宝了,还是一颠一颊地给宝宝拿饼干拿八宝粥,带宝宝叠纸飞机抽陀螺。宝宝哪知道世相?也还是像小尾巴一样跟着刘叔在石板路上这头跑到那头。‎ ‎ 周嫂子害怕闲话,却拗不过宝宝,只好不等刘叔开门,就带着宝宝去另一条巷子玩。若是听见刘叔在门口,她就关了门,不让宝宝出去。刘叔看出了端倪,就把给宝宝叠的纸飞机、扎的毽子放到周嫂子家门边,躲到门里,从门缝看周嫂子和宝宝,听他们在巷里的说笑,他也悄悄地跟着不出声地笑两声。这种不出声偷偷的笑,让人感觉到格外的心疼和无奈。‎ ‎ 周嫂子再看刘叔时,就看见了刘叔眼里的黯然和热切,她的心里突然生了许多说不清的不安。阳光抚在古镇上,抚出来一条条悠长的阴凉,和挥之不去的黑深的忧伤。斑驳的木门、墙壁,石板路上大的小的坑凹,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岁月的匆匆和脆弱。周嫂子被眼前的景象弄得心碎。‎ ‎ 周嫂子咬咬唇,回到家里,坐了好久,直到宝宝从刘叔家回来,她才起来去烧饭。周嫂子做了光面。她记得刘叔喜欢吃光面。她还烧了虾,蒸了鱼,都是刘叔爱吃的。‎ ‎ 梆梆梆。很大的敲门声。执拗,大胆,故意给人听似的。就是故意给邻居听见让都居知道的。周“此嫂子说,怕啥哟。隔着门,周嫂子高声大嗓门地喊刘叔,叫刘叔来端饭。刘叔欢喜地接过饭,不走,叫周嫂子等一下。他扭身回去了。刘叔从屋里出来时,把饭盒递给周嫂子,嘿嘿笑,宝宝醒了,叫过来,我用鱼骨给他做了个小枪呢。‎ ‎ 周嫂子接过饭盒,觉出了饭盒的沉,打开一看,她的眼睛一下就瞪大了,眼泪也倏地在眼里绕开为了。饭盒里装着包子。不用看,周嫂子也知道,是她最爱吃的三鲜馅包子 ‎ 雨扑簌簌地下了。‎ ‎ 雨,下在古镇的屋顶上,也下在青石板上。青石板路上旋即开出了一朵两朵……的水花,晶亮,透明,干净又好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着力描写周嫂子家里的温馨和快乐,突出其笑闹声为小镇抹上的靓丽色彩,也为下文还写刘叔内心热切的渴盼做好了铺垫。‎ B.作者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落寞地蹲在门边”等句子就形象地描写出刘叔为孙子未回来上学而失落和伤感。‎ C.小宝是作者巧妙设置的重要人物。通过对小宝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刘叔和周嫂子纯洁的人性和真挚的情感,也看到了小镇人们的愚昧和麻木。‎ D.作者善于在叙述中自然表露内心的思想感情。如“这种不出声偷偷的笑,让人感觉到格外的心疼和无奈就透射出作者对刘叔的同情和感动。‎ ‎(2)面对刘叔的真情,周嫂子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3)小说开头、结尾段都对古镇进行了环境描写,有何独到的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杨伯仁宇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进太子光英改今名。‎ ‎ 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宇。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改左拾遗。进士吕忠翰廷试已在第一,未唱名,海陵以忠翰程文示伯仁,问其优劣,伯仁对曰:“当在优等。”海陵曰:“此今试状元也。”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孟宗献发解第一,伯仁读其程文,称之“此人当成大名”。是岁,家被试、省试、廷试皆第一,号“孟四元”。‎ ‎ 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又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聘卒,宰相举伯仁代之,乃迁待讲兼礼部侍郎。‎ ‎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 自韩昉、张钧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大臣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节选自《金史•杨伯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B.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C.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D.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浦改今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丁忧”是中国古代的守孝制度,规定朝廷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不准为官。‎ B.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说明“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是早已有之的规定。‎ C.迁,本义是“向高处迁移”,引申为移动,也可指变动官职。汉时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而左迁则是贬职的意思。‎ D.幸,帝王偏爱、宠爱为“幸”,如“宠幸”;帝王去某地也叫幸”,如“巡幸”,文中“从幸上京”是说在上京受到皇上宠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伯仁文思敏捷。有一次晚上,海陵王召他来赋诗,他不到二鼓的时间就做了十首,海陵王十分欣赏,特地解衣相赐。‎ B.杨伯仁善于识文。他读吕忠翰和孟宗献的应试文章时大加赞赏,果然一个是状元,而另一个在随后的大试中连中第一。‎ C.杨伯仁为官刚正。他任大名少尹和滨州刺史时,惩治横行霸道的土豪劣绅,杖责遣奴出亡的主人,革除了当地的弊端。‎ D.杨伯仁深受皇上器重。他入朝任左谏议大夫时,因身兼数职比较辛苦,皇上特别为他打破成规,恩准他免入宫禁值班。‎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 ‎②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 ‎5.(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晓雨复登燕子矶①绝顶 清•王士禛 岷涛②万里望中收,振策危矶最上头。‎ 吴楚青苍分极浦③,江山平远入新秋。‎ 永嘉南渡④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 洒酒重悲天堑险⑤,浴凫飞燕满汀洲。‎ ‎【注】①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如展翅欲飞的燕子,此诗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②岷涛:指长江。③极浦:很远的水边。④永嘉南渡:司马睿于永嘉年间渡江来建业(南京)建立东晋王朝,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也纷纷渡江南下。⑤天堑险:指长江天险,据《南史•孔范传》载:隋军驻扎江北,陈后主与群臣商议设防,孔范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后隋军渡江灭陈。顺治二年(165年)5月8日,清兵已达长江北岸、马士英还说长江天险可依靠。l1日南京被攻破,南明灭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上燕子矶极目远眺,万里长江尽收眼底,照应题目,为全诗奠定昂扬基调。‎ B.颔联用词精当,意境雄厚壮阔,…“分”字描绘出长江的广阔,“入”字叙写出时序的变化。‎ C.本诗前半部分写登临所望之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写景叙事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D.面对天堑之险,诗人怀古吊今,“浴凫飞燕“画面收到了以景结情、余韵无穷的效果。‎ ‎(2)颈联“永嘉南渡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6.(6分)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在《春望》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借春花鸟鸣抒发国破家亡之痛的两句是:   ,   。‎ ‎②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祭江,表达人生无常、自然永恒的句子是:   ,   。‎ ‎③荀子的散文善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讲得形象生动,如《劝学》以生活中的“雕刻打磨”为喻来谈坚持的重要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有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______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______.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等,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______,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______的歌剧如《卡门》《图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安身立命 黔驴之技 无与伦比 经久不衰 B安身立命 技高一筹 精彩绝伦 经久不衰 C安家立业 技高一筹 无与伦比 经久不息 D安家立业 黔驴之技 精彩绝伦 经久不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或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 B.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 C.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D.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或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而文学的本质是故事,戏剧是文学不可撼动的灵魂。‎ B.而文学是故事的本质,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C.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戏剧是文学不可撼动的灵魂。‎ D.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8.(5分)下面是两位曾经相识的围棋爱好者偶遇时的对话,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甲:“愚兄,好久不见,久仰了!”‎ 乙:“许久未见,棋艺见长了吧?”‎ 甲:“惭愧,今天你若有空,咱们来一局,我定当躬身垂范!”‎ 乙:“实在抱歉,时间不允许,所以不能接受你的不情之请。”‎ 甲:“以后有机会再切磋,到时咱们倾其所有,不吝赐教。”‎ ‎9.(6分)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艺术品。下面是某位同学设计的文创产品开发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四、写作(60分)‎ ‎10.(60分)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018年5月13日,《界面新闻》报道,音乐人李志创作的一首歌曲《热河》,让南京市热河路的一面墙火了,外地游客尤其是李志的粉丝争相到此留言,随即墙上布满了各式涂鸦。据南京市某城管中队中队长徐熙然表示,墙上留言内容参差不齐,大部分是表白、恋爱类中性涂鸦,有三分之一左右是不雅的文字和图画。最近,这面”网红墙”上的涂鸦遑到清除,取而代之的是灰白单调的墙面。‎ ‎ ‎ ‎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年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到今天,北京科技周已经走过24个年头了。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公众的科学素养却令人担忧。据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0%,远低于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 ‎ 我国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新中国成立伊始,“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就写入宪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针对科普立法的国家。‎ ‎ 为何学了这么多年数理化,却仍然谈不上具备科学素养呢?科学教有被严重异化,强制知识灌输以及功利化倾向正是如今的现实写照。‎ ‎ 例如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浙江省选考物理的学生大幅减少,很大原因就是物理学科难度较大,避开物理容易取得较高分数,在高考竞争中将处于有利地位。然而,物理是从事科学研究、创新的基础性课程,如果高中不系统学习物理,从个人来说,将可能影响大学的进一步学习研究;于国家而言,则可能影响到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 ‎ 科学教育包括从科学兴趣的激发、系统的科学知识累积、科学思维与方法的锻炼,到科学精神的养成,再到科学创新的实际应用。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而相比于知识学习,科学精神培养,才是科学教育最应该教给学生的内容。‎ ‎ 日复一日低水平的重复刷題,磨灭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力,就这样而灰飞湮灭,取而代之的是不经质疑的承认、接受与遵守。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SA测试中,我国未来想从事科学相关职业的学生比例占所有学生的16%左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4%,而美国该数据比例为38%。‎ ‎ 公众科学素养不高,根子还是出在科学教育的重点和方式上。培育科学素养,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兴趣与科学能力的培养。笔者体验过由国内多位青年科学家参与打造的“科学队长”小学科学课的活动,他们强调的是“科学家赋能科学教育”‎ ‎。由这些青年科学家、教投领着一群孩子,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出发,去探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和科学原理,完整体现了科学教育所需要体现的链条,整个过程充满了好奇与乐趣,让孩子们玩得都非常开心。‎ ‎ 让科学家们参与到科学教育中,这种做法让学生们在聆听科学家们讲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着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而这些正是科学素养中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科学不仅是关乎知识,而更是关乎质疑和探究,关乎逻辑和实证。‎ ‎(杨仑《科学素养高不高,科学教育是关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到今天,北京科技周走过24个年头,北京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已经很高。‎ B.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针对科普立法的国家,可见中国一直非常重视科学教育。‎ C.高中学习物理,会影响个人在大学的学习研究,甚至影响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 D.培育科学素养,不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进行科学兴趣和科学能力的培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谈及高中学生不选物理、孩子重复刷题的现状,现实针对性强。‎ B.文章从公众科学素养程度入手,集中论述科学教育被严重异化的危害,富有层次感。‎ C.文章运用中国科协调查的科学数据来说明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程度,增添了论辩力。‎ D.文章聚焦“科学素养”问题,探究“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观点鲜明,态度坚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科学发展是把双刃剑,中国在科技取得极大进步的同时,公众科学素养却日渐低下。‎ B.学了多年数理化依然不具备科学素养,与当前科学教育被严重异化有一定的关系。‎ C.科学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链条,包括科学兴趣的激发、系统的科学知识学习等方面。‎ D.“科学家赋能科学教育”倡导科学家参与到科学教育中,这种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A.“北京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已经很高”概括不准确,根据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应为“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0%,远低于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C.概括不准确,表达太绝对,原文第四段是“‎ 如果高中不系统学习物理,从个人来说,将可能影响大学的进一步学习研究;于国家而言,则可能影响到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D.概括不准确,原文第七段为“培育科学素养,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兴趣与科学能力的培养。”‎ ‎(2)B.“集中论述科学教育被严重异化的危害”概括错误,文章除了结合科学教育强制知识灌输以及功利化倾向的现状,论述科学教育被严重异化的危害外,还阐述了论述科学教育的重点及方式等。‎ ‎(3)A.“科学发展是把双刃剑”概括不准确、原文无据,原文第一段“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公众的科学素养却令人担忧”并非说明科技发展是把双刃剑,而是指从“科技发展”和“公民科学素养”两方面谈问题,从后文语境看,更强调后者。‎ 答案:‎ ‎(1)B ‎(2)B ‎(3)A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 国家要拔除贫根,需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技能培训、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多管齐下。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意识,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以此征服、改造并保护自然界,从而以较高的质量生存。其主要作用即在于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先帮助农民素质脱贫,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引导贫困农民家庭主动发展致富。‎ ‎ ‎ ‎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有具备了文化和知识,发展才能有希望,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是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图1、图2来源: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6年中国学生自主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学生自主发展报告》)‎ 材料三 ‎ 理论梳理和实际调查发现,资源匮乏是大学生贫困的基础性诱发力量。资源匮乏型贫困是指由于物质、机会、文化性资源缺乏或者遭到剥夺而导致贫困的现象。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物质、机会和文化,它们遵循由低及高、由直接到潜隐的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三角结构。‎ ‎ 大学生贫困的最直接表现是缺乏实用性物质和能够交换物质的资金,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基本生活和学习,而且还会导致诸如自卑、退缩等不良心理反应:部分贫困生通过课外兼职打工来改善生活条件,但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给专业学习和发展速成了障对,缺乏更好的成长机会是大学生教育致贫的重要推动因素,因为它将阻碍发展、延续贫困。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提出,贫困者的贫困状态与其所拥有的文化﹣“贫困文化”有关,他不仅关注贫困者的思想观念,还将其与生活方式(如慵懒、闭塞、保守等)联系起来。梁漱溟在谈及中西文化要义及哲学时提到,国人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文化,即不思进取、逆来顺受的文化。综合来看,贫困文化既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存态度,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潜隐的文化困境。当前贫困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的习惯抱怨社会、等待救助、被动迁就等意识,以及将贫困视作人生的耻辱,从而产生自卑、逃避现实等典型表现,都为其素质提升造成了诸多障碍。‎ ‎(选自薄存旭《论精准助学贫困大学生》)‎ 材料四 ‎ 不久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将使众多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更加通畅,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我国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将形成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 ‎ 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惠及51万名学生,资助面是过去的10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品学兼优的可以在二年级向学校提出申请,经过学校评审符合条件的,可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高校的国家助学金每年能资助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职的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占在校生总数的90%,主要用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目前,每人每年最高可贷600元。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强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特别是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据初步估算,全国每年将有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职学子获得资助。‎ ‎(选自《国家贫困生资助计划•百度文库》)‎ ‎(1)下列对于材料一中“教育扶贫”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教育扶贫主要面向农村,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使他们能够以较高的质量生存。‎ B.教育扶贫着眼于农民的素质提升,通过营造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消极观念,引导贫困农民主动发展致富。‎ C.教育扶贫主要针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因为孩子是贫困地区的最弱者,让孩子们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D.教育扶贫是国家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几大方式之一,虽然不能给予贫困人群直接的经济援助,但是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旨在提升贫困人群的致富能力,相比其他扶贫措施,它直指贫困根源,牢牢地抓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 B.综合图1、图2可知,从2015年至2017年,“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所获得的学生资助金额均呈先降后升趋势。‎ C.作为大学生贫困基础性诱发力量的资源匮乏,主要包括物质匮乏、机会匮乏和文化匮乏三个方面其中,物质匮乏是最直接的表现。‎ D.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一旦建立,将使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众多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更加通畅。‎ ‎(3)“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摆脱贫困的重要指示。请结合四则材料谈谈为什么要把“治愚、扶智”放在首位,我们目前为此釆取了哪些措施?‎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的,找到答题关键区域,抓住与选项有关的语句,将选项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解答】(1)C.“教育扶贫主要针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孩子是贫困地区的最弱者”文中无据。‎ ‎(2)B.结合材料二图表可知“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所获得的学生资助金额呈先降后升趋势,“普通高中”始终上升。‎ ‎(3)为什么要把“治愚、扶智”放在首位可以结合“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有具备了文化和知识,发展才能有希望”“梁漱溟在谈及中西文化要义及哲学时提到,国人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文化,即不思进取、逆来顺受的文化”概括得出。我们目前为此釆取了哪些措施可以结合“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意识,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以此征服、改造并保护自然界,从而以较高的质量生存”“大学生贫困的最直接表现是缺乏实用性物质和能够交换物质的资金,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基本生活和学习,而且还会导致诸如自卑、退缩等不良心理反应”“我国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将形成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概括得出。‎ 答案:‎ ‎(1)C ‎(2)B ‎(3)材料一提到,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有具备了文化和知识,发展才能有希望;材料三也提到,贫困者的贫困状态与其所拥有的文化有关,国人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文化,所以,提升贫困人群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也即“治愚、扶智”是提升贫困人群素质的根本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为“治愚、扶智”采取了很多举措,从四则材料看,在农村开展“教育扶贫”,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金额”,在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构建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都是立足于帮助贫困人群获得更好的教育而采取的有效办法。‎ ‎【点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镇人家 袁省梅 ‎ 古镇的街道短,窄,布局是独特的T字型,黑瓦灰墙的房屋看上去拥挤,却不显纷乱,倒是挺安静的。近年来,是越发的安静了。短短的老旧日的小巷子,斑驳的墙壁,坑洼的石板路,盛不下年轻的眼光和心思。镇上的青壮年坐船,或者火车汽车,去上海,去宁波、杭州,或者,更远的地方打工,头也不回地走了。石板巷就更安静了。‎ ‎ 周嫂子带着孙子小宝,叽叽咯咯的笑闹,从早上直到夜幕裹了古镇,给小巷子带来许多的热闹和欢笑,石板巷就泠泠叮叮地氤氲开一田一片的温暖和生机。‎ ‎ ‎ ‎ 刘叔家和周嫂子住邻居,门挨着门,却没有周嫂子家的热气腾腾,这是刘叔说的。刘叔说周嫂子跟孙子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刘叔的老伴早逝,儿子儿媳带着孩子在城里。刘叔看着周嫂子家的热闹,七拐八弯的皱纹里就多了许多的东西。刘叔叫儿子把孙子送回来,他照看。刘叔心说,孙子回来了,他家也像周嫂子家一样的热气腾腾。可是,几媳妇不愿意。儿媳妇说,孩子两岁多了,快上幼儿园了,到了乡下,染一身的坏习惯,还说满嘴的乡下话。刘叔知道,儿子己经把孩子的户口买到城里了,他们,也在城里买下了房子。孩子到了去幼儿园上学的年龄,交上一笔钱,就跟城里的孩子一样了。刘叔只是不明白,家里有啥不好的?况且,镇上的幼儿园也挺好。刘叔把古镇说得天好地好,孙子也没回来。‎ ‎ 刘叔就跟以前一样,落寞地蹲在门边,秃鹫般佝偻着背,看着周嫂子跟孙子一起玩闹。有时,也跟着笑两声。有时,周嫂子回去做饭,刘叔就给孩子讲故事,说儿歌,都是很久以前看过的说过的,一说,刘叔也没想到,竟然都在嘴边,能说好多。‎ ‎ 有一天,周嫂子去街上买菜,嫌带着孙子累,就把孙子托付给刘叔照看一会儿。刘叔好的好的答应着,飞快地从家里拿来了饼干和八宝粥,都是儿子给他买的,他给周嫂子的孙子小宝吃。吃完,喝完,也不知他从啷儿找出铁环和陀螺,在巷子教宝宝玩滚铁环、抽陀螺。宝宝跟着刘叔比跟着周嫂子还要开心。周嫂子回来,宝宝不跟她回去,小尾巴一样跟着刘叔,爷爷爷爷叫得欢。‎ ‎ 周嫂子不好意思,做了阳春面包了饺子,就端一碗给刘叔送去,烧了鱼虾,也要给刘叔送半碗。‎ ‎ 没几天,周嫂子和刘叔的事就在小镇上传开了,人们的话题自然集中在刘叔和周嫂子的身上,这个房挨房檐靠檐的小镇上到处在传播这条新闻。‎ ‎ 人们说,一个寡,一个孤,正合适。‎ ‎ 人们说,没准,这俩人早都在一起了。‎ ‎ 说什么的都有,而且是,越说越暧昧,越说越生动,细枝末节地演绎开了。‎ ‎ 刘叔是在好多天后才从人们的眼角嘴边寻思到了一些异样。他嘿嘿笑,不管不理那些闲话,看见宝宝了,还是一颠一颊地给宝宝拿饼干拿八宝粥,带宝宝叠纸飞机抽陀螺。宝宝哪知道世相?也还是像小尾巴一样跟着刘叔在石板路上这头跑到那头。‎ ‎ 周嫂子害怕闲话,却拗不过宝宝,只好不等刘叔开门,就带着宝宝去另一条巷子玩。若是听见刘叔在门口,她就关了门,不让宝宝出去。刘叔看出了端倪,就把给宝宝叠的纸飞机、扎的毽子放到周嫂子家门边,躲到门里,从门缝看周嫂子和宝宝,听他们在巷里的说笑,他也悄悄地跟着不出声地笑两声。这种不出声偷偷的笑,让人感觉到格外的心疼和无奈。‎ ‎ 周嫂子再看刘叔时,就看见了刘叔眼里的黯然和热切,她的心里突然生了许多说不清的不安。阳光抚在古镇上,抚出来一条条悠长的阴凉,和挥之不去的黑深的忧伤。斑驳的木门、墙壁,石板路上大的小的坑凹,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岁月的匆匆和脆弱。周嫂子被眼前的景象弄得心碎。‎ ‎ ‎ ‎ 周嫂子咬咬唇,回到家里,坐了好久,直到宝宝从刘叔家回来,她才起来去烧饭。周嫂子做了光面。她记得刘叔喜欢吃光面。她还烧了虾,蒸了鱼,都是刘叔爱吃的。‎ ‎ 梆梆梆。很大的敲门声。执拗,大胆,故意给人听似的。就是故意给邻居听见让都居知道的。周“此嫂子说,怕啥哟。隔着门,周嫂子高声大嗓门地喊刘叔,叫刘叔来端饭。刘叔欢喜地接过饭,不走,叫周嫂子等一下。他扭身回去了。刘叔从屋里出来时,把饭盒递给周嫂子,嘿嘿笑,宝宝醒了,叫过来,我用鱼骨给他做了个小枪呢。‎ ‎ 周嫂子接过饭盒,觉出了饭盒的沉,打开一看,她的眼睛一下就瞪大了,眼泪也倏地在眼里绕开为了。饭盒里装着包子。不用看,周嫂子也知道,是她最爱吃的三鲜馅包子 ‎ 雨扑簌簌地下了。‎ ‎ 雨,下在古镇的屋顶上,也下在青石板上。青石板路上旋即开出了一朵两朵……的水花,晶亮,透明,干净又好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第二段着力描写周嫂子家里的温馨和快乐,突出其笑闹声为小镇抹上的靓丽色彩,也为下文还写刘叔内心热切的渴盼做好了铺垫。‎ B.作者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落寞地蹲在门边”等句子就形象地描写出刘叔为孙子未回来上学而失落和伤感。‎ C.小宝是作者巧妙设置的重要人物。通过对小宝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刘叔和周嫂子纯洁的人性和真挚的情感,也看到了小镇人们的愚昧和麻木。‎ D.作者善于在叙述中自然表露内心的思想感情。如“这种不出声偷偷的笑,让人感觉到格外的心疼和无奈就透射出作者对刘叔的同情和感动。‎ ‎(2)面对刘叔的真情,周嫂子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3)小说开头、结尾段都对古镇进行了环境描写,有何独到的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考点】41:小说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归纳人物心理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人物的神态描写、动作变化、语言表现等,抓住关键字词,结合语境分析,从而得出人物心理特征。‎ ‎(3)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加事件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凸显主题等。‎ ‎【解答】(1)C.“看到了小镇人们的愚昧和麻木”概括错误,首先“小镇人们的愚昧和麻木”文中无据,小镇人们议论刘叔和周嫂子的事情,或许无聊,但是否愚昧、麻木,不能断定。另外,通过“不知道世相”的小宝,也看不到小镇人们的愚昧和麻木。‎ ‎(2)“周嫂子不好意思,做了阳春面包了饺子,就端一碗给刘叔送去,烧了鱼虾,也要给刘叔送半碗”是为了表达感谢。“刘叔看出了端倪,就把给宝宝叠的纸飞机、扎的毽子放到周嫂子家门边,躲到门里,从门缝看周嫂子和宝宝,听他们在巷里的说笑,他也悄悄地跟着不出声地笑两声。这种不出声偷偷的笑,让人感觉到格外的心疼和无奈”突出不敢面对刘叔的真情。“阳光抚在古镇上,抚出来一条条悠长的阴凉,和挥之不去的黑深的忧伤。斑驳的木门、墙壁,石板路上大的小的坑凹,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岁月的匆匆和脆弱。周嫂子被眼前的景象弄得心碎”突出的是勇敢地与刘叔来往。‎ ‎(3)“古镇的街道短,窄,布局是独特的T字型,黑瓦灰墙的房屋看上去拥挤,却不显纷乱,倒是挺安静的”这是小说开头环境的描写,突出古镇独特的外形,街道的特点以及房屋建筑的一种特色,这些具体的描绘,展现出的是古镇的安静与闭塞,为下文刘书禹州嫂子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以及小镇人们的纷纷议论,形成一种巧妙的铺垫,写的小说结构更为自然,严谨,凸显出小说结构的特色。“雨,下在古镇的屋顶上,也下在青石板上。青石板路上旋即开出了一朵两朵……的水花,晶亮,透明,干净又好看”这是小说结尾的描绘,属于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通过雨滴打在青石上溅出的水花,来展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自然画面,增强一种美好的生活意境,及其形象而巧妙地突出刘叔与周嫂子之间感情的真挚与美好,表达出一份诚挚的祝福,凸显出人世间温情而美好的情谊是值得人们由衷赞美的。这一结尾含蓄隽永,意境唯美,韵味悠长,极富感染力,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答案:‎ ‎(1)C ‎(2)①面对刘叔帮助照顾小宝,周嫂子过意不去,做面包饺子送给刘叔,表达感谢。②面对小镇人们的议论,周嫂子害怕闲话,故意躲开刘叔,不敢面对刘叔的真情。③面对刘叔的热情和黯然,周嫂子不安、心碎,最终下定决心,勇敢地与刘叔来往。‎ ‎(3)①小说开头交代古镇独特的外型、街道、房屋,突出古镇的安静与闭塞,为下文写刘叔与周嫂子的故事以及小镇人们的议论做好了铺垫。②小说结尾通过描写雨滴打在青石板上溅开水花,晶莹透明的画面,意在书写刘叔与周嫂子感情的真挚和美好,表达作者对刘叔与周嫂子的真诚的祝福,对人世界美好感情的由衷赞美。韵味悠长,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点评】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解题技巧:‎ ‎1.联想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区别。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在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在结尾:照应开头,营造余韵,升华主题等。‎ ‎2.联系词语选用:用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可营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效果。‎ ‎3.联系描写对象: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4.联系情节发展: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可展示事态风情、暗示人物命运和推动情节发展。‎ ‎5.联系作品主题:环境影响人物性格的形成,并决定人物的行为举止,它会体现出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杨伯仁宇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进太子光英改今名。‎ ‎ 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宇。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改左拾遗。进士吕忠翰廷试已在第一,未唱名,海陵以忠翰程文示伯仁,问其优劣,伯仁对曰:“当在优等。”海陵曰:“此今试状元也。”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孟宗献发解第一,伯仁读其程文,称之“此人当成大名”。是岁,家被试、省试、廷试皆第一,号“孟四元”。‎ ‎ ‎ ‎ 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又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聘卒,宰相举伯仁代之,乃迁待讲兼礼部侍郎。‎ ‎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韩昉、张钧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大臣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节选自《金史•杨伯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B.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C.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D.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浦改今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丁忧”是中国古代的守孝制度,规定朝廷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不准为官。‎ B.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说明“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是早已有之的规定。‎ C.迁,本义是“向高处迁移”,引申为移动,也可指变动官职。汉时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而左迁则是贬职的意思。‎ D.幸,帝王偏爱、宠爱为“幸”,如“宠幸”;帝王去某地也叫幸”,如“巡幸”,文中“从幸上京”是说在上京受到皇上宠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杨伯仁文思敏捷。有一次晚上,海陵王召他来赋诗,他不到二鼓的时间就做了十首,海陵王十分欣赏,特地解衣相赐。‎ B.杨伯仁善于识文。他读吕忠翰和孟宗献的应试文章时大加赞赏,果然一个是状元,而另一个在随后的大试中连中第一。‎ C.杨伯仁为官刚正。他任大名少尹和滨州刺史时,惩治横行霸道的土豪劣绅,杖责遣奴出亡的主人,革除了当地的弊端。‎ D.杨伯仁深受皇上器重。他入朝任左谏议大夫时,因身兼数职比较辛苦,皇上特别为他打破成规,恩准他免入宫禁值班。‎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 ‎②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解答】(1)“孝友”是“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意思,不能分开,排除D;‎ ‎“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不能分开,排除C;‎ ‎“避太子光英讳”是避太子光英的忌讳,“孝友”“进士第”“避……讳”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2)D.错误;“文中‘从幸上京’是说在上京受到皇上宠幸”错误;“从幸上京”的意思是“跟随皇上巡幸上京”;‎ ‎(3)C.错误;“杖责遣奴出亡的主人”有误,原文为“责其主而杖杀其奴”‎ ‎,可见对主人没有用“杖刑”,“遣奴出亡的主人”表述也不严谨,原文是“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的主人);‎ ‎(4)①以:因为;遂:于是;乃:才;嘉:赞许;其:他;慎密:谨慎周密;‎ 整句译为:杨伯仁因为自己(事先)知道吕忠翰排名第一,于是夜宿谏省机关,(直)等到宣布了名字才(从谏省)出来。海陵王非常赞许他做事的谨慎周密。‎ ‎②凡:凡是,所有的;补:补任;考:考察;文:写文章;‎ 整句译为:凡是进士,可以让(他们)(先)补充京城外官位的空缺,(然后)考察出那些善于写文章的人(再)召回朝廷任用;‎ 答案:‎ ‎(1)B;‎ ‎(2)D;‎ ‎(3)C;‎ ‎(4)①杨伯仁因为自己(事先)知道吕忠翰排名第一,于是夜宿谏省机关,(直)等到宣布了名字才(从谏省)出来。海陵王非常赞许他做事的谨慎周密;‎ ‎②凡是进士,可以让(他们)(先)补充京城外官位的空缺,(然后)考察出那些善于写文章的人(再)召回朝廷任用。‎ ‎  杨伯仁,字安道,是杨伯雄的弟弟。他本性孝顺友爱,读书能过目成诵。皇统九年(1149),杨伯仁考中进士,但他为了侍奉父母,并不要求安排职务。天德二年(1150),他奉旨接受翰林文字之职。杨伯仁本名伯英,为了避太子光英的忌讳,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  海陵王曾经有一天晚上召杨伯仁来赋诗,杨伯仁诗兴很高,不到二鼓的时间就做了十首,海陵wWw.SLKJ.oRg王十分欢喜,把外衣脱下来赏赐给他。海陵王射乌鸦,杨伯仁献上《获乌诗》委婉劝谏。伯仁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重新任职,皇上赏赐给他金带袭衣,又赐给他白金,以便奉养母亲。杨伯仁改任左拾遗。进士吕忠翰在殿中考试时已经名列第一,却没有宣布他的名字。海陵王把吕忠翰在科举考试时做的文章拿给杨伯仁看,问他文章是好是坏,杨伯仁回答说:“应该属于优等。”海陵王说“:那么这人就是今日殿试的状元了。”‎ 杨伯仁因为自己事先知道吕忠翰排名第一,于是就夜间住在谏省机关,直等到宣布了他的名字才从谏省出来。海陵王非常赞许杨伯仁做事的谨慎周密。杨伯仁被转调为翰林修撰。‎ ‎  孟宗献在乡试中以第一名考取举人,杨伯仁读了他应试的文章,称赞他“这个人必会成就大名”。这一年,孟宗献在府试、省试、殿试中都得了第一名,号称“孟四元”,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他通晓文章。按照惯例,状元的官级是从七品,授职承务郎,而世宗由于孟宗献的与众不同,授予他从六品官级,任命他做奉直大夫。‎ ‎  杨伯仁改任了著作郎。遇到他母亲逝世,守孝期满脱去孝服后,他调迁为镇西节度副使,进入朝中任起居注,并兼做左拾遗,常上书谈论各方面时事。杨伯仁又改任大名郡少尹。大名郡里的土豪劣绅横行霸道,没人管制得了,百姓深受其害。杨伯仁把他们的党羽清除干净,使全郡境内安定下来。他审察馆陶县大辟的案子,获知了其中的冤情,馆陶人因此给他修建祠堂。大名郡的府尹是荆王完颜文,他由于贪赃枉法被削去封号,降职为德州防御使,身为同知的裴满子宁和杨伯仁、判官谢奴,都因为没有能够纠正荆王的过失而被解除官职。杨伯仁被降为南京留守判官,改为同知安化军节度使,到任三天的时候,被召为太子右谕德,兼侍御史,改任翰林待制后,再次兼职右谕德。‎ ‎  杨伯仁做了滨州刺史。郡中有这样的风气:派出做事的家奴逃跑,捉住后可以得到奖赏。杨伯仁到任以后,却斥责家奴的主人,杖杀逃跑的家奴。像这样做了几次,这种坏风气就被制止了。杨伯仁入朝任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依照以前的规矩,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皇上怜恤杨伯仁的辛苦,特别恩准他免入宫禁值班。杨伯仁改做吏部侍郎,仍然兼为直学士。郑子聃逝世,宰相举荐杨伯仁接替他的位置。于是,杨伯仁被提升为侍讲,并兼任礼部侍郎。‎ ‎  杨伯仁在翰林的时间很长,文章词采典雅华丽。皇上说:“自韩窗、张钧之后,有翟永固,近期就是张景仁、郑子聃,现在就只有杨伯仁罢了,其他人没见谁会做文章。吕忠翰起草《降海陵庶人诏》,几次修改加工,却始终不能完全符合朕的意思。状元尽管以诗词文赋冠盖天下,但至于作为使节相互往来,未必都会应对言辞。凡是进士,可以先让他们补充京城外官位的空缺,等考察出其中有善于写文章的人再召来任用。”不出数月,杨伯仁受命兼任左谏议大夫,没多久,又兼任太常卿。‎ ‎  大臣们推荐了几位能够修撰起居注的人,皇上让杨伯仁领导他们工作。杨伯仁身体多病,跟随皇上驾临上京,走到临潢的时候,由于当地气候寒冷得了感冒,于是返回中都。第二年,皇上回驾中都,派使臣慰问杨伯仁,赏赐他药剂。这年,杨伯仁逝世。‎ ‎【点评】断句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需要平时多朗诵文言文,形成较强的文言语感,完成这类题,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①找名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②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③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 ‎④据排偶。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⑤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5.(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晓雨复登燕子矶①绝顶 清•王士禛 岷涛②万里望中收,振策危矶最上头。‎ 吴楚青苍分极浦③,江山平远入新秋。‎ 永嘉南渡④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 洒酒重悲天堑险⑤,浴凫飞燕满汀洲。‎ ‎【注】①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如展翅欲飞的燕子,此诗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②岷涛:指长江。③极浦:很远的水边。④永嘉南渡:司马睿于永嘉年间渡江来建业(南京)建立东晋王朝,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也纷纷渡江南下。⑤天堑险:指长江天险,据《南史•孔范传》载:隋军驻扎江北,陈后主与群臣商议设防,孔范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后隋军渡江灭陈。顺治二年(165年)5月8日,清兵已达长江北岸、马士英还说长江天险可依靠。l1日南京被攻破,南明灭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首联写诗人登上燕子矶极目远眺,万里长江尽收眼底,照应题目,为全诗奠定昂扬基调。‎ B.颔联用词精当,意境雄厚壮阔,…“分”字描绘出长江的广阔,“入”字叙写出时序的变化。‎ C.本诗前半部分写登临所望之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写景叙事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D.面对天堑之险,诗人怀古吊今,“浴凫飞燕“画面收到了以景结情、余韵无穷的效果。‎ ‎(2)颈联“永嘉南渡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考点】57:怀古咏史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句意,抓住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解答】(1)A.“为全诗奠定昂扬基调”错,结合本诗内容可知,作者在江天的壮阔情境中叙写东晋灭亡的史实,用以抒写对南明灭亡的悼惜之情,可见本文的情感主基调应为“沉郁”“悲慨”之调。‎ ‎(2)从内上看:“永嘉南渡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永嘉年司马睿渡江来建业建立东晋王朝,可惜现在东晋及移民已从历史上消失了,只有长江水还伴着西风,在建业城旁独自流淌,作者把历史上“南渡人皆尽”的丰功伟绩与只剩下“西风水自流”的现实构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借用东晋王朝覆灭的典故,怀古吊今,表达作者物是人非的伤感;从结构上看:为下文“洒酒重悲天堑险”,面对天堑之险却仍然灭亡,抒发对南明王朝灭亡的悼惜之情做了铺垫。‎ 答案:(1)A。‎ ‎(2)①永嘉年司马睿渡江来建业建立东晋王朝,可惜现在东晋及移民已从历史上消失了,只有长江水还伴着西风,在建业城旁独自流淌。②作者通过“南渡人皆尽”与“西风水自流”的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③作者借用东晋王朝覆灭的史实(典故),表达内心无限感慨,也为下文抒发对南明王朝灭亡的悼惜之情做好了铺垫。‎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6.(6分)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在《春望》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借春花鸟鸣抒发国破家亡之痛的两句是: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②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祭江,表达人生无常、自然永恒的句子是: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③荀子的散文善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讲得形象生动,如《劝学》以生活中的“雕刻打磨”为喻来谈坚持的重要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解答】故答案为:‎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重点字:溅)‎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 ‎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重点字:锲)‎ ‎【点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辑录:‎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有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______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______.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等,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______,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______的歌剧如《卡门》《图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B ‎ A安身立命 黔驴之技 无与伦比 经久不衰 B安身立命 技高一筹 精彩绝伦 经久不衰 C安家立业 技高一筹 无与伦比 经久不息 D安家立业 黔驴之技 精彩绝伦 经久不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或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 B.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 C.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D.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或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D ‎ A.而文学的本质是故事,戏剧是文学不可撼动的灵魂。‎ B.而文学是故事的本质,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C.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戏剧是文学不可撼动的灵魂。‎ D.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3)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1)第一处,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家立业:安置家庭,建立事业。放在此处不合语境。这里强调的是戏剧是靠故事二存在的,应用“安身立命”;‎ 第二处,技高一筹: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此处是说讲故事的能力要强,因此使用“技高一筹”。‎ 第三处,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此处没有比较之意,因此使不恰当;精彩绝伦:精彩美妙到了极点。这里强调的是这些名剧因故事讲得好而无比精彩美妙,应用“精彩绝伦”;‎ 第四处,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这里强调的是那些格局虽经历很长时间依然很出名,应用“经久不衰”。综上应选B项。‎ ‎(2)“不仅……或(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AD;“汲取……精神”或“提供……精神”搭配不当,缺宾语中心词“营养”;不合逻辑,“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是为中国戏曲“提供营养”,而不是为中国戏曲的“汲取营养”,排除BD,故选C项。‎ ‎(3)据语境,并遵循主语一致原则。所以后面先说“故事”,排除AB;这里是在强调“文学”,应是“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而非“戏剧是文学不可撼动的灵魂”,排除C,选D项。‎ 答案:‎ ‎(1)B ‎(2)C ‎(3)D ‎【点评】‎ 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8.(5分)下面是两位曾经相识的围棋爱好者偶遇时的对话,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甲:“愚兄,好久不见,久仰了!”‎ 乙:“许久未见,棋艺见长了吧?”‎ 甲:“惭愧,今天你若有空,咱们来一局,我定当躬身垂范!”‎ 乙:“实在抱歉,时间不允许,所以不能接受你的不情之请。”‎ 甲:“以后有机会再切磋,到时咱们倾其所有,不吝赐教。”‎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解答】“愚兄”是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尊称对方应为“贤兄”。“久仰”是对初次见面的人,不能用于认识的人,很久不见应改为“久违”。“躬身垂范”是亲自示范,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自己应当谦虚,应改为“虚心请教”。“不情之请”是不合情理的请求,是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语境是对方邀请自己,应改为“盛情邀请”。“不吝赐教”是请别人指教自己,不能用于自己,语境是两人切磋,应改为“互相学习”。‎ 故答案为:‎ ‎(1)“愚兄”改为“贤兄”;‎ ‎(2)“久仰”改为“久违”;‎ ‎(3)“躬身垂范”改为“虚心请教”;‎ ‎(4)“不情之请”改为“盛情邀情”;‎ ‎(5)“不吝赐教”改为“互相学习”。‎ ‎【点评】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 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 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 ‎9.(6分)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艺术品。下面是某位同学设计的文创产品开发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该题考查图文转换。做这类考题,应当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资料的主题或方向。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同时要注意图表细节,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该图是:文创产品开发的流程图。根据图片可知,该流程分为四个部分:制定目标、考虑因素、确定创意、开发产品。作答时要注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制定文创产品目标之后,首先组建文创团队,收集新鲜创意,然后再考虑是否保留了其自身的文化特色,是否符合大众生活实际,是否能跟得上现代潮流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文创产品立意,最后进行文创产品开发。‎ ‎【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四、写作(60分)‎ ‎10.(60分)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018年5月13日,《界面新闻》报道,音乐人李志创作的一首歌曲《热河》,让南京市热河路的一面墙火了,外地游客尤其是李志的粉丝争相到此留言,随即墙上布满了各式涂鸦。据南京市某城管中队中队长徐熙然表示,墙上留言内容参差不齐,大部分是表白、恋爱类中性涂鸦,有三分之一左右是不雅的文字和图画。最近,这面”网红墙”上的涂鸦遑到清除,取而代之的是灰白单调的墙面。‎ ‎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91:材料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道题目我说的是在江苏南京音乐人李志创作的一首歌曲《热河》让一面墙火了起来,很多外地的游客,特别是李志的粉丝争先到此留言,墙上有了各种各样的涂鸦,但是这种情况却是一种对偶像的表白,充满着一种低俗和不雅的图片以及文字,对于此,南京市城管将其进行艺术处理,取而代之的是灰白单调的墙面。面对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是文化墙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应该要积极乐观,低俗不雅的文字和图片会影响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将其进行删除则会让文化抹黑,不会增添城市的亮丽色彩,城市也需要一种文化内涵,哪怕是流浪歌手的艺术写照,但需要规范管理,这样才是文明,这样才是生活艺术。考生可以从这些具体角度进行分析,把握重点理解即可。‎ 参考立意:‎ ‎1、文化艺术需要不断的创造。‎ ‎2、艺术需要规范,不可因噎废除。‎ ‎3、弘扬积极正能量。‎ ‎【解答】‎ 不是所有的“涂鸦墙”都要被清理 ‎  追求市容的干净,这是许多城市努力在做的,特别是要申报卫生城市,因此,对于城市中的“涂鸦墙”,基本上是不容许存在的。诚然,“涂鸦墙”也是城市文化之一,但在“干净”的理念之下,基本上没有“涂鸦墙”的生存空间,其实,不是所有的“涂鸦墙”都要被清理。‎ ‎  任何人不得在墙面乱涂乱画,污染墙面。仅此一条,任何形式的“涂鸦墙”都无法生存。因此,清理“涂鸦墙”在城管看来,是义不容辞的事,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可事实上呢?难道“涂鸦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从南京市的“涂鸦墙”来看,这是“网红墙”,而且是因为音乐人李志的歌曲引起的,这无疑成为了一个“热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成为南京的一个新的“旅游点”。毕竟热河路上的“涂鸦墙”此前已经成了李志粉丝的情感载体,墙上的内容更像是集体的创造。墙面上,或留下倾诉衷肠的爱慕之语,或留下俏皮可爱的画作。这对城市来说,多了一个充满文化的地方,怎么就不允许存在呢?诚然,墙面上的内容参差不齐,有三分之一左右是不雅的文字和图画。但这是可控的,只要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清除不雅文字和图画即可,有必要将“涂鸦墙”消灭掉吗?‎ ‎  其实,曾经有过调查,支持保留“涂鸦墙”的网友已超过八成。这说明了网友都是赞成的保留的,但网友的意见无法左右当地城管的意见,似乎主动权在他们身上,他们可以不顾网友的感情,只要占着影响市容就可以将一堵充满文化味的“涂鸦墙”变成“雪白的墙”。自然,城市变干净了,管理起来也不用麻烦了。‎ ‎  一座城市能否容下“涂鸦墙”?一座城市固然需要公益广告上墙,但为何就不能够允许存在“涂鸦墙”呢?难道“涂鸦墙”都是影响市容的?寄托感情的“涂鸦墙”‎ ‎,充满文化味的“涂鸦墙”,让粉丝到此一游的“涂鸦墙”为何就不能存在呢?‎ ‎  管理城市需要理念,可以说,什么样的理念决定着什么样的城市。当“千城一面”成为当下的现状,当城市越来越抛弃个性化,到这座城市与到别的城市没有两样的情形下,“涂鸦墙”则往往呈现出城市的“个性”,呈现出城市的“内涵”。不是所有的“涂鸦墙”都要被清理,一座城市太干净了,没有乞丐,没有“涂鸦墙”,没有街头文化,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是会让人窒息的。‎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8 7:16:49;用户:qgjyuser10041;邮箱:qgjyuser10041.21957750;学号:2198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