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4年版高考语文扩展语句二轮重点练习题目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 语言文字运用+扩展语句(考点专练)+名句默写+论述文阅读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2013·河北唐山一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的这种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历来为文人所称赏。‎ B.截至2012年9月底,匹克公司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大幅减少,而在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老股东大幅减持,更无异于釜底抽薪。‎ C.赵本山的小品作为一种讽喻艺术,天生就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一种代表下层民众情趣和社会正义感的艺术表达形式。‎ D.电视剧《兵王》的主角沈笑,曾经玩世不恭,经常违背上级的命令,头角峥嵘,但经过一番磨练之后,竟然成长为一代兵王。‎ 解析 A.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应为“淡泊恬然”。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应为“雪上加霜”。C.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D.头角峥嵘: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应为“惹是生非”。‎ 答案 C ‎2.(2013·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解析 A.表意不明,“两个”既可指目击者,也可指弹壳。B.介词多余,导致主语残缺,删去“对于”。D.成分残缺,“是……的时代”缺主语,可在“是”前加“这”。‎ 答案 C ‎3.(2013·东北三校一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生命燃烧的火焰是绿色的吗?我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最终不但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他自己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①这个人毕其一生,想要改变自然,在自然中留下一些个人的痕迹 ②‎ 有的时候我感到它是死者生命的延续,灵魂的表白 ③那燃烧是无声的,唯其无声,方显执著 ④而在他的墓上,绿草葳蕤地生长,如熊熊的火焰 ⑤有的时候我又觉得,它只是自然在平静地昭示的一个真理 ⑥一个人的躯体,不管化不化成灰,都要埋入地下,化成肥料 A.③②⑤①④⑥ B.②⑤④③⑥①‎ C.④②⑤①③⑥ D.⑥④③②⑤①‎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衔接点:⑥“埋入地下”;④“墓上”“火焰”;③“燃烧”;②“有的时候”;⑤“有的时候,“昭示的一个真理”引出后面的结论;①“这个人……留下……痕迹”与下文衔接。‎ 答案 D ‎4.(2013·贵州六校联盟第二次联考)请筛选并整合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为“潜规则”拟写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5分)‎ 潜规则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心照不宣、暗箱操作的规则,是潜藏在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是见不得阳光的东西。潜规则已经约定俗成,成为许多人普遍认同的规则。也就是说,潜规则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人群之中,已经通用化了。潜规则没有强制性,但实际上起作用,大家不得不遵循。如果你不按这些规则办事,也就别想办成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下定义”的主要信息有“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被定义概念的类属”。其信息组合公式如下:“被定义的概念”=“概念的本质特征的描述”+“类属”。根据题意,应首先选用主谓宾句式,进而确定句子的主干,即“潜规则是……的规则”;然后从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整合成定语部分并合理排序,整合成句。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潜规则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约定俗成的、被广泛认同的、实际上起作用的、人们不得不遵循的规则。‎ ‎5.(2013·山东济南一模)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如果你想得到聪慧,就将自己变成一尾鱼,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例句的基本句式为“如果你想得到……,就将自己变成……,到……去……”;仿句要注意比喻的要求;内容要积极向上,力求内涵丰富,意蕴深刻。‎ 答案 (示例)如果你想得到甜蜜,就将自己变成一只蜂,到花的园林中去采撷;如果你想拥有广阔,就将自己化作一只鹰,到天空的怀抱里去飞翔。‎ ‎6.(2013·广东广州二模)下面的图表是有关机构对某市不同年龄段亚健康人群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分别概括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种亚健康类型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6分)‎ ‎(1)躯体亚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理亚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适应亚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应首先分析图中三种亚健康类型随着年龄的增长所产生的变化,之后用规范的语言分别概括其变化规律。‎ 答案 (1)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平稳上升的趋势。(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 ‎(2)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缓慢下降趋势。(年龄越大,发生率越低)‎ ‎(3)中间年龄段(31~50岁)发生率略高,之前或之后的都相对较低。‎ 二、考点专练:扩展语句(18分)‎ ‎7.(2013·浙江十二校第二次联考)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越过60字)(6分)‎ 傍晚 雪 天地 美不胜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内容上,不仅要用到所给词语,还应力求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示例)傍晚,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向人间播撒着花儿,红梅欢笑漫天雪,顷刻,天地之间,清纯洁净,一片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8.(原创题)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不少于40字。(6分)‎ 道路 身影 足迹 ‎(1)描绘一种情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一种感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1)要侧重于描写,语言要生动、形象。(2)要侧重于议论,要能揭示出身影、足迹的深刻寓意。‎ 答案 (1)这是一条平直的道路,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匆匆前行,虽然他们的脚步很重,却不能留下深深的足迹。(2)他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人们:要想不枉此生,唯有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让前行的脚步留下负重的足迹,让消逝在历史中的背影在人们的头脑中永驻。‎ ‎9.(2013·河北石家庄第二次质检)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情景交融。70字左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结合诗题“边词”解读诗句的含意,准确表达出诗句描摹的情景中所蕴涵的情感,方可做到情景交融;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示例)荒寒的边地,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色彩却仍然未见;而此时的长安早已春意阑珊。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不由得引起守边将士对长安的深深怀念。‎ 三、名句默写(6分)‎ ‎10.(2013·东北三校二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解析 易错字:(1)畔;(2)倚,砯,崖,壑;(3)渺,沧,粟,须臾。‎ 答案 (1)沉舟侧畔千帆过 暂凭杯酒长精神 (2)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四、论述文阅读(12分,每小题4分)‎ ‎(2013·烟台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道:“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 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 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 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11.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  )‎ A.将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B.在清明节,人们拜祭自己的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 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 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 解析 不能体现“人文精神”,与题干不符。‎ 答案 A ‎12.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已消失的上巳节有关。‎ B.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因与寒食节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节日。‎ C.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由纪念介子推开始,推而广之要拜祭自己的祖先。‎ D.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 解析 A.原文是“清明节的习俗”与“上巳节有关”。C.原文是“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D.“插柳”是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之一,而不是起源之一。‎ 答案 B ‎1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极为简练的文字说出了清明的节气特点。‎ B.人们喜欢在清明节时到野外踏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古人常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到野外招魂续魄,后演变成踏青郊游,上巳节因此消失。‎ D.到现代社会,那些积淀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解析 “踏青”和“招魂续魄”是上巳节的两项活动内容。不能说“上巳节因此消失”。‎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