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6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突破训练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突破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1~2题。‎ ‎ ‎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与全国 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 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 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C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为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故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不是最小,故B项错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故C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较大,故D项错误。 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2.D [解析] 四省中青海技术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故D项正确。‎ 图为北极航道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 3.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印度洋海盗猖獗 C.传统航道拥堵 D.北极沿岸多港口 ‎ ‎4.由中国走传统航道到鹿特丹要依次经过(  ) A.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 B.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C.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D.东南亚沿岸—西亚沿岸—南亚沿岸 5.北极航道是(  ) A.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 B.太平洋联系大西洋、印度洋的捷径 C.北非联系亚洲、大洋洲的捷径 D.大洋洲联系南美洲、北美洲的捷径 3.A 4.B 5.A [解析] 第3题,全球变暖,北极极冰融化,使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第4题,结合图示知,由中国走传统航道到鹿特丹要依次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第5题,结合图示知,北极航道是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 读中国部分农业主产区图,回答6~7题。‎ ‎ 6.图中四地(  ) A. ①地耕地以水田为主 B. ②地农产品大量出口 C. ③地农业生产规模大 D. ④地农作物一年一熟 7.四个农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 总体地势平坦  B. 光、热、水组合好 C.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D. 未开垦土地资源丰富 6.C 7.A [解析] 第6题,结合图示知①②③④分别位于河套—宁夏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结合所学知识知,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四个农业区都地处平原地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是总体地势平坦,便于耕作。‎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8~9题。‎ 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 8.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8.A [解析] 北京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根据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规律,山地东南侧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年降水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甲、乙、丙、丁,故A项正确。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9.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A [解析] 由题干可知,板栗喜光、喜暖,因此应布局在向阳坡,图中甲处在向阳坡,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适合板栗生长,故A项正确。乙、丙、丁处在背阴坡,光热不足,且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板栗生长,故B、C、D错误。‎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图2),完成10~‎ ‎11题。‎ 图2 10.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C [解析] 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量大,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铁路运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铁路修建成本高,加上线路固定,铁路运输方式并不灵活,故C项正确。 11.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11.B [解析] 在乌鲁木齐可以看到天山山脉,天山海拔高,山顶有常年积雪,山坡上植被丰富;咸海沿岸有卡拉库姆沙漠;锡尔河为内流河,自上而下水量减少;从阿拉木图往北,气温逐渐下降,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下降。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 ‎12.读中亚与我国新疆部分地区示意图(图Z87),完成下列问题。 图Z87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联系之路,而丝绸之路中亚段却又是艰辛之路。 (1)说明中亚段不利于古代商旅通行的自然原因。 我国与中亚诸国决定共同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2)简述新建中吉乌铁路对我国与中亚诸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中亚矿产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等农产品,但制造业相对落后。新疆喀什与珠江三角洲和中亚诸国合作,实施“东联西进”战略,提升经济合作层次。‎ ‎ (3)结合所学,尝试提出喀什“东联”和“西进”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 14.(1)夏季温差大(中午炎热、夜晚寒冷);冬季寒冷,多大风、沙尘、暴雪天气;气候干旱,水源(径流)少;植被稀少;沙漠或戈壁广布;穿越山地。 (2)缩短了新疆(南部)与中亚(南部)铁路运输的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我国与中亚相互间经济(交通)联系的便捷性(提高了运力);促进资源开发、商业贸易(吸引更多的地区参与经济合作,实现区域间资源、劳动力优势与资金、技术优势的互补)。 (3)“东联”: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劳动力素质,实行政策优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西进”:进口中亚原材料,发展加工业,出口工业产品。 [解析] 第(1)题,结合丝绸之路中亚段气候、地形、植被和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题,从两区域间的运输距离、资源开发和商贸联系等方面说明影响。第(3)题,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素质提高、政策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方面说明“东联”措施;从原料进口与加工、产品出口说明“西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