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4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章]‎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2.上题中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还可直接(  )‎ A.分析旱灾损失 B.判断人口分布 C.监测滑坡灾害 D.确定环境污染类型 解析: 第1题,GPS主要是定位,排除B选项;GIS主要功能是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排除C选项;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排除D选项。该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RS技术,它能对冰雪融化进行实时监测。第2题,遥感技术只对存在的事物进行探测,不能分析、处理问题。‎ 答案: 1.A 2.C ‎(2011·北京西城模拟)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3~4题。‎ ‎3.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4.“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解析: 第3题,农民利用RS技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利用该系统把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为GPS,最后利用该系统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第4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因此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答案: 3.D 4.D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5~7题。‎ ‎5.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6.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9月份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增大 C.北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 D.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降低 ‎7.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有(  )‎ ‎①近海赤潮灾害 ②人口分布 ③海上石油污染 ④工业生产总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 第5题,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棉花与番茄、玉米反射率差异明显。第6题,从坐标图可知,棉花盛絮期为棉花遥感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棉花反射率在1~3波段降低,在4波段升高。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升高。第7题,遥感不能监测人口分布和工业生产总值。‎ 答案: 5.D 6.A 7.D ‎(2011·徐州质检)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朝阳产业之一,多媒体产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读上海市多媒体产业布局图,回答8~9题。‎ ‎8.图中企业密度等级是对专题地图进行叠加分析而生成,所用的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虚拟现实(VR)‎ 解析: GIS技术就是对不同的事物以专业图层的方式进行处理保存,并根据需要生成多图层的叠加。‎ 答案: C ‎9.关于上海多媒体产业集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市场影响自发形成 ②均围绕市、区政府驻地密集分布 ③交通区位优越 ④有良好的科学技术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多媒体产业是属于高科技含量、高度创新内涵和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其分布要求有较高的科技条件和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 答案: B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通过自己的卫星,它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对全球范围内的4500多家分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销售量全部盘点一次,为高效的配送系统提供保证。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任何一家卖场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使它可以维持极少的库存甚至零库存,但可以保证正常销售,节约了大量的储物空间和费用。据此完成10~11题。‎ ‎10.目前,沃尔玛在中国53个城市开设了102家商场。沃尔玛总部要查询其商场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WPS ‎11.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第10题,利用GIS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可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价。第11题,确定运输车队的位置应采用GPS,合理调配车辆需要GIS。‎ 答案: 10.B 11.C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系统建设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如医院利用该系统抢救某重危病人的过程。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据此完成12~13题。‎ ‎12.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化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13.“数字化城市”应用的技术有(  )‎ ‎①高速网络技术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④虚拟现实技术 ⑤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只是“数字化城市”的一部分,数字化城市不仅能方便人们的生活,还能创造财富。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凡是数字地球能用到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数字化城市。‎ 答案: 12.C 13.D 下图是某都市内某一区域的地铁使用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此区域最有可能是(  )‎ A.工业区 B.绿化区 C.高级住宅区 D.低级住宅区 答案: A ‎15.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铁人口流量进行动态分析,可以(  )‎ A.合理布局工业区 B.制订合理的营运措施 C.合理设置商业网点 D.合理设置城市居民区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材料二 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8分)(  )‎ A.全球定位系统(GP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遥感(RS) D.决策支持系统(DSS)‎ ‎(2)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4分)(  )‎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X射线 ‎(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第(1)题,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及环境监测。第(2)题,由图可读出反射率较高的波段在0.76微米到1.3微米之间,属红外线。第(3)题,遥感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状况,估产等。‎ 答案: (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C ‎(2)A ‎(3)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状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进行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合理即可)‎ ‎17.3S技术之间密切相联,它们都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下图,回答问题。(20分)‎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10分)‎ ‎(2)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4分)‎ ‎(3)目前我国建设的北斗导航系统和各种地理信息系统都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说“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6分)‎ 答案: (1)① ⑤ ④ ⑥ ②‎ ‎(2)GIS与GPS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GPS接收机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 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甲、乙、丙、丁任答一点)‎ ‎(3)促进土地资源的调查,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库;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国土规划、国土发展、国土管理等国土整治工作。‎ ‎[必修3综合检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下图,完成1~2题。‎ ‎1.A、B两个区域共同之处是(  )‎ ‎①热带气候分布面积广大 ②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③B区域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④A区域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A、B两个区域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经济 B.地形 C.气候 D.植被 解析: A区域为拉丁美洲,B区域为非洲。结合初中地理知识不难判断两区域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案: 1.C 2.B ‎(2011·莱芜模拟)下表是四川省某县1961~2011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3~4题。‎ 时间 项目  ‎ ‎1961年 ‎2011年 耕地面积(km2)‎ ‎400‎ ‎521‎ 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36.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369‎ ‎1087‎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2)‎ ‎61‎ ‎10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41.5‎ ‎60.1‎ ‎3.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4.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解析: 第3题,由计算可知,人均水土流失面积在逐年增加。第4题,人口增加,为解决粮食问题,就要增加耕地,为增加耕地人们可能会砍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减小。‎ 答案: 3.C 4.A 读下图,完成5~7题。‎ ‎5.图中所示地貌类型主要是(  )‎ A.河谷 B.U型谷 C.峡谷 D.高山 ‎6.图中所示的人工建筑工程,主要是用来(  )‎ A.实施小流域开发 B.蓄水—灌溉—防洪等 C.拦沙—泄水—防治泥石流 D.固坡—护山—防治山体滑坡 ‎7.图示区域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沿海 解析: ‎ 第5题,图中有山有谷,由于缺乏数据,不能断定山为高山。山谷深而窄,属于峡谷。第6题,图中的坝下有空隙,上有空缺,是为了透水而设,故不选A、B。坝设在谷底,对于固坡没有帮助,故不选D。第7题,综上分析,该区域应是泥石流多发地带,再结合地貌状况,即可确定为西南地区。‎ 答案: 5.C 6.C 7.C ‎(2011·江西联考)在近日举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中部地区发展论坛上,江西省发改委主任介绍说,为了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江西省正在全力推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工程建设。下图表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读图完成8~10题。‎ ‎8.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湖泊密布,渔业资源丰富 B.地势平坦开阔,耕地资源丰富 C.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居住生活 D.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较多 ‎9.与长三角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地、劳动力价格低 B.交通便利 C.技术和资金雄厚 D.对外开放程度高 ‎10.有利于推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有(  )‎ ‎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②继续加大围湖造田的力度,增加耕地面积 ③打造布局合理、资源节约、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 ④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第8题,吸引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9题,与长三角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优势明显。第10题,围湖造田使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推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工程建设。‎ 答案: 8.D 9.A 10.D ‎(2011·北京西城区检测)‎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1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13.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 A.更多使用燃烧植物获得的绿色能源 B.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 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D.大规模的发展重化工等高能耗企业 解析: 图中④环节是指燃烧化石燃料后向大气排放各种物质的过程,而化石燃料都是含碳燃料,所以控制该环节能减少碳排放;图中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⑤是指水圈与大气圈之间关联性,发展火电站会加大碳排放,促使气温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则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就可用较少的化石燃料获取较大的产值,即可达到减排目的;我国当前由于技术等原因能耗较高,所以今后减排的重点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答案: 11.D 12.C 13.C 下面两图是台风袭击缅甸前后卫星拍摄的图像。读图,回答14~15题。‎ ‎14.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电视 ‎15.缅甸政府对此次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电视 解析: 第14题,本题提供的两幅图片均为遥感影像图,故选A。第15题,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答案: 14.A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1·莱芜调研)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20分)‎ 材料 阶段Ⅱ成果:①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②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2分)‎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8分)‎ 比较要素 该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 水稻土 工业特征 重工业为主 农业发展最有利的自然条件 水热充足 ‎(3)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8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东北地区。第(2)题,比较东北平原和长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区别。第(3)题,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第(4)题,一个是加大科技投入,另一个是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此处还要从改善自然环境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东北 ‎(2)见表格。‎ 比较要素 该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 黑土 工业特征 轻重工业并重,综合性强 农业发展最有利的自然条件 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3)商品谷物农业 ‎(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改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更新。(4点即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材料二 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产业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是(2分)(  )‎ A.煤炭工业全部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2)有关山西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一直呈上升趋势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3)山西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2分)(  )‎ A.小浪底 B.万家寨 C.三门峡 D.龙羊峡 ‎(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2分)(  )‎ A.露天开采 B.过度开展土地复垦 C.小煤窑过度采煤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问题。(2分)‎ ‎(6)你认为山西省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6分)‎ ‎(7)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解析: 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几种主导工业的发展方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 答案: (1)B (2)B (3)B (4)D ‎(5)产业结构单一 生态环境 ‎(6)①‎ 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7)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