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0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07课 李清照词两首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其词风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主要作品: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重点理解】
1.“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与“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百转。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哪里?试用自己的话回答。
3.《醉花阴》中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再者,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
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试分析此结句的妙处。
提示: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的?“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引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的个人“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七组叠字,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字,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使用叠字更显示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
【难点探究】
1.《醉花阴》中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李清照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愁?
提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2.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黄花: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
季节:佳节又重阳 点出愁的原因。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 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聊。
细节:愁永昼(时间长)、销金兽(空虚、无聊)、凉初透(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寒冷,彻夜难眠)
总结: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
3.概括《声声慢》在表情达意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提示:①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奇,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起的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③借景抒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学%
4.《声声慢》中作者是怎样用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的?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A.薄暮/薄雾浓云 重阳/接踵而至 缜密/玉枕纱厨
B.晶莹/暗香盈袖 妆奁/帘卷西风 悲戚/凄凄惨惨
C.还是/乍暖还寒 相识/博闻强识 堆积/疾风劲草
D.将来/最难将息 憔悴/渔翁樵夫 床笫/次第花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销魂 暗香盈袖 凄凄惨惨 山清水秀
B.憔悴 泾渭分明 以逸待劳 呕心沥血
C.脉搏 贻笑大方 旁证博引 关怀备至
D.坐落 时过境迁 老态龙钟 精简机构
3.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脑销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B.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这次第(光景,状况)
C.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莫道不销魂(醉酒后轻飘飘的感觉)
D.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独自怎生得黑(怎样、怎么)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莫道不销魂
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5.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是
A.瑞脑销金兽 B.东篱把酒黄昏后
C.帘卷西风 D.人比黄花瘦
6.下列词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________,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
B.小院闲窗春已深
C.江梅已过柳生绵
D.归鸿声断残云碧
8.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何须浅碧深红色,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鹧鸪天》)
(2)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4)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5)枕上诗书闲处好,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7)醉里插花花莫笑,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蝶恋花》)
(8)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10.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内容单纯,上片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下片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1.“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12.据元人伊世珍《琅嬛记》所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问为赵明诚五十首所难掩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何处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3.《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14.对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借动作表现情思。
B."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表明词人欲借酒消愁而不可得。
C."却是旧时相识"的"雁",给词人带来的是对丈夫的思念和漂泊沦落之感。
D."独自怎生得黑"既表明了词人的孤单寂寞,也隐喻了后半生的坎坷悲惨。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以及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16.《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
1.B
【解析】A项,分别读bó/báo,chóng/zhǒng, zhěn/zhěn;B项,分别读yíng/yíng,lián/lián,qī/qī;C项,分别读hái/huán,shí/zhì,jī/jí;D项,分别读jiāng/jiāng,qiáo/qiáo,zǐ/dì。zxkk
2.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C项,旁证博引→旁征博引。
3.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销魂”在这里形容悲伤愁苦的情状。
4.A
【解析】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挨一个地。
5.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句式。A、B、C三项均为倒装句。A项,正常语序是“(于)金兽销瑞脑”。B项,正常语序是“(于)黄昏后东篱把酒”。C项,正常语序是“西风卷帘”。
6.B
【解析】诗歌的停顿要根据音节和意义来划分。B项,“怎生”是一个词,因此应为“独自/怎生得/黑”。
9.D
【解析】D项,本句不是虚写,应为“实写”。“虚景”可以是未来之境、已逝之境或梦境;“实景”则为实实在在的景物,实实在在的感情,实实在在的人物。
10.C
【解析】C项,词中并没有描述人物的服饰、容貌。
11.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
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本题为炼字题,考生解答此题时要将改字放到句中、全诗中来谈,并结合意境、手法、情感来做分析。“又”字表明词人与丈夫分离已久,已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独守空房了,更写出了分离的痛苦。
12.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本题为炼句题,考生首先要还原这三句的画面:词人迎着寒风,看着满园枯萎凋零的菊花,顾花自怜,认为憔悴愁绝的自己比菊花更消瘦。然后从炼字和手法的角度来赏析,阐释时还需结合意境和情感。
15.D
【解析】D项,“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理解错误。
16.①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等叠词,富有创造精神;②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对这首词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娇美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妙在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B.“起来慵整纤纤手”,“纤纤”二字用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借以点出人物的年华和身份。
C.“露浓花瘦”一语,表明时间是在秋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同时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D.下阕用人物的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而又好奇、冒失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E.这首词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还表现了主人公不拘于礼教束缚的一面。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①,不惯起来听!
【注】①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3.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有什么妙处?词中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广东省佛山市2017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雨 中 花
高观国①
旆拂西风② ,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 ,名动万里呼韩⑤。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
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
毓,此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
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
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
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知素有、平戎手段,
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情寄”
“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6. 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3.(1)首句使用问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的折磨,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芭蕉的特点是:高大繁茂,焦心蜷缩,蕉叶舒展,脉脉含情。
【解析】词的开头是一个设问句,意在引起读者思考,思路自然转换为对芭蕉的描写,为下片写“伤心”“愁损北人”埋下伏笔。由上片描写的语句不难看出芭蕉的特点。
4.(示例一:)相同。虽然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者借以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还是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凄清悲凉,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不能自抑,倍感伤情。
(示例二:)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雨”的意象虽然包含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两首词中都用了“雨”这一意象,也都表达寂寞愁情,可从共同的感情基调的角度分析,也可从各自的侧重点的角度分析。
6.
①伤悼故国之情,作者设想友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看到故国荒凉破坏,故垒布满烟尘;
也抒写了自己的伤悼故国之情。
②对友人文才武略的盛赞之情,词中借用毛遂自荐的典故,暗示友人是有才之人,同时也直接评价友人文采斐然,且素有平戎之才;
③诗人对国家未来的自信豪迈之情,友人名动金国,说明南宋并不缺乏才俊,同时“立勋未晚”也洋溢着个人建立功业,国家必有未来的自信与豪迈;
④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借用典故,设想友人到达金国时,作者将从江南寄梅花以表思念,也希望友人能捎回书信以慰相思之情。
(每点 2分,观点 1分,分析 1分。任意 3点 6分)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2016山东高考试卷)
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解析】
试题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2015上海高考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8分)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 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 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 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3.B
14.B
15.
答案示例:划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
,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解析】
15.试题分析:赏析画线的句子,首先要分析画线的句子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然后联系作者的经历来考虑。词中画线句中的“尘垢”指的是尘土与污垢,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泛指尘世。“造物不言功”,写上苍从未求我们表彰什么,从未向我们索取什么。此句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本题属于鉴赏题,题目要求鉴赏画线句子手法。题目指向明确,要求鉴赏借景抒情的手法,学生可以沿着借景抒怀的思路进行思考,省去了对判断画线句子所用手法的判断,降低了难度。鉴赏时要能够做到知人论世,准确体会词人的情感。作者张孝祥是位有才华、有抱负、有器识的爱国诗人,可他偏偏生活在南宋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历史时代,而他个人虽是进士第一,仕途上却蹭蹬失意,被谗受贬。但是词人坚信暴风疾雨后,定然会“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这体现了词人博大宽广的情怀。
(2015浙江高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1) (2)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案】
21.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解析】
【模拟试题】
(广东省潮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消除此恨难”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借喻被金人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DE
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思想感情每点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学*
(湖南省湘潭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④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
C.“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
D.“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E.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15.《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6分)
14.BE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17届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小令前两句交代了孤舟碇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洞庭烟”“灯火青荧”,形象、色彩都犹如绘画。
B. “朔风吹老梅花片”补出了严冬的时令,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诗人望见“梅花片”,反映了朔风的劲烈。
C.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渲染了气氛。
D. 小令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
E. 这首小令多能从无字之处读得隐微之意,显示诗人遣字构像的佳妙。风、雪与诗情融为一片, 绘出一幅江天风雪行吟图。
15.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6分)
14.B C
解析 B项中诗人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实是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C项是比拟的修辞手法。
15. 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云南省2017年届高三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感皇恩
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①!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热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注】①许,赞赏、信任。②黄阁,宰相官署,借指宰相;紫枢,宋代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枢指枢密使。③筑坛,用了汉高祖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开府,开幕府,置僚属。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阙写景视觉与听觉结合,远近上下结合,从秋空到江渚到孤云到雁声,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
B.杜陵原为西汉宣帝陵寝,在长安附近,而长安又是汉唐旧都,词人用借代修辞手法来借指南宋都城。
C.上阙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阙先抒情后写景,或因景生情,或因情见景,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
D.结句“石帆山脚下,菱三亩”,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图景,表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E.此词通过用典,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引发读者联想,也较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深沉的感慨。
15.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所抒发的复杂情感。(6分)
14.(5分)BD
解析 B项“南宋都城”错。应为北宋都城。D项“表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错,实际上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与无奈。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河南省六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永遇乐•秋草
清•文廷式①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里,瑜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③,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麇,读jūn,獐子,鹿的一种。③南山射虎:《史记》载,李广出猎,看到草中石头,以为是老虎,便抽箭射之。李广是汉朝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14.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胡人每次从祁连山经过时,让人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满。
E.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勾勒出苍凉、萧疏的边塞景象,景中含情;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透露出作者凄凉的心境。
15.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顿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4.(5分)BE
解析 B项“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错,所列地名均处于边塞,是为了使人联想到战争及“汗马功名今贱”;E项“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错,是作者感慨时光易逝。)(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