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1-05-14 发布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专题整合1含答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2019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专题整合1)含答案 专题整合(一)‎ ‎1.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与回收 ‎(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监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如酒泉、西昌、太原);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如文昌)‎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 时间 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监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 ‎(3)航天器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 ‎①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②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③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④地质条件好。‎ ‎⑤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址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4)从我国航天基地的分布来理解航天基地形成的条件 ‎2.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同一海拔):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如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②海拔(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3.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中几个数据间的关系。如右图:‎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 例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及“A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指出乙图中表示晨线和昏线线段的字母,并补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M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Q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画出P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 (1)弧PM为昏线,弧MN为晨线。(画图:逆时针方向自转。) (2)0 9‎ ‎(3)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4)抓住四个特殊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然后连线(如下图)。‎ 解析 (1)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此时为‎12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由此可判断出晨线、昏线;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2)M地在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Q地日落时刻为15时,可以推断出该地日出时刻为9时。(3)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据此即可描述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4)P点位于赤道,抓住四个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特点,连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