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1.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2分类讨论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二】分类讨论思想 ‎【考情分析】‎ 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简化研究对象,发展人的思维有着重要帮助,因此,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策略.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在人的思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他都被列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来考察。‎ 分类讨论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预测2011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察为:将有一道中档或中档偏上的题目,其求解思路直接依赖于分类讨论,特别关注以下方面:涉及指数、对数底的讨论,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等比数列求和,由求等。‎ ‎【知识交汇】‎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当问题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给出每一类的结果,最终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 ‎1.分类讨论思想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必须满足互斥、无漏、最简的原则。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讨论的;如绝对值|a|的定义分a>0、a=0、a<0三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概念型。再有:直线的斜率、指数对数函数、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等定义包含了分类;‎ ‎(2)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分q=1和q≠1两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性质型。再有,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图形的分类等;‎ ‎(3)由实际意义分类。如排列、组合、概率中较常见,但不明显、有些应用问题也需分类讨论;‎ ‎(4)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不同取值导致不同的结果的;如解不等式ax>2时分a>0、a=0和a<0三种情况讨论。这称为含参型。‎ ‎(5)较复杂或非常规的数学问题,需要采取分类讨论的解题策略来解决的。‎ 在学习中也要注意优化策略,有时利用转化策略,如反证法、补集法、变更多元法、数形结合法等简化甚至避开讨论。‎ ‎2.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在中学数学中有极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分类必须从同一标准出发,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包含各种情况,同时要有利于问题研究;‎ ‎3.分类原则:(1)对所讨论的全域分类要“即不重复,也不遗漏”(2)在同一次讨论中只能按所确定的一个标准进行(3)对多级讨论,应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4.分类方法:(1)概念和性质是分类的依据(2)按区域(定义域或值域)进行分类是基本方法(3)不定因素(条件或结论不唯一,数值大小的不确定,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是分类的突破口(4)二分发是分类讨论的利器(4)层次分明是分类讨论的基本要求;‎ ‎5.讨论的基本步骤:(1)明确讨论的对象:即对哪个参数进行讨论;(2)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要统一、分层不越级);(3)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4)归纳总结:将各类情况总结归纳;‎ ‎6.简化和避免分类讨论的优化策略:(1)直接回避。如运用反证法、求补法、消参法等方法有时可以避开烦琐讨论;(2)变更主元。如分离参数、变参置换,构造以讨论对象为变量的函数得便感形式解题时可避开讨论;(3)合理运算。如利用函数奇偶性、变量的对称轮换以及公式的合理选用等有时可以简化甚至避开讨论;(4)数形结合。利用函数图象、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和对称特点有时可以简化甚至避开讨论。‎ ‎【思想方法】‎ 题型1:集合中分类讨论问题 例1.已知集合M={a2, a+1,-3}, N={a-3, ‎2a-1, a2+1}, 若M∩N={-3}, 则a的值( )‎ A.-1 B.‎0 C.1 D.2‎ 解析:A;M∩N={-3},‎ ‎ N={a-3,‎2a-1,a2+1},‎ 若a-3=-3, 则a=0,此时M={0,1,-3},N={-3,-1,1},则 M∩N={-3,1},故不适合。‎ 若‎2a-1=-3,则a=-1,此时M={1, 0,-3}, N={-4,-3, 2},‎ 若a2+1=-3,此方程无实数解。‎ 点评:该题结合集合的运算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分类的标准结合集合的性质:无序性、互异性、确定性。‎ 例2.(2010湖北理数)记实数,,……中的最大数为max,最小数为min。已知ABC的三边长位a,b,c(),定义它的亲倾斜度为 则“=1”是“ABC为等边三角形”的( )‎ A.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若△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即a=b=c,则则l=1;若△ABC为等腰三角形,如a=2,b=2,c=3时,则,此时l=1仍成立但△ABC不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正确。‎ 点评:把握含参数问题参数的分类标准最为关键,像三角形的分类带来的参数标准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2:函数、方程中分类讨论问题 例3.(2011天津文16)设函数.对任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解法1.显然,由于函数对是增函数,‎ 则当时,不恒成立,因此.‎ 当时,函数在 是减函数,‎ 因此当时,取得最大值,‎ 于是恒成立等价于的最大值,‎ 即,解得.于是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2.然,由于函数对是增函数,则当时,不成立,因此.‎ ‎,‎ 因为,,则,设函数,则当时为增函数,于是时,取得最小值.‎ 解得.于是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3.因为对任意,恒成立,所以对,不等式也成立,于是,即,解得.于是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含有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历来就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一点就是紧扣对称轴,依此来展开有条理性的分类讨论。‎ 例4.(2011四川理22)(四川理22)已知函数,.‎ ‎(Ⅰ)设函数F(x)=f(x)-h(x),求F(x)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Ⅱ)设,解关于x的方程;‎ ‎(Ⅲ)试比较与的大小.‎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的应用、不等式的证明、解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与整合、特殊与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及推理运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Ⅰ)由()知,,令,得.‎ 当时,;当时,.‎ 故当时,是减函数;时,是增函数.‎ 函数在处有得极小值.‎ ‎(Ⅱ)方法一:原方程可化为,‎ 即为,且 ‎①当时,,则,即,‎ ‎,此时,∵,‎ 此时方程仅有一解.‎ ‎②当时,,由,得,,‎ 若,则,方程有两解;‎ 若时,则,方程有一解;‎ 若或,原方程无解.‎ 方法二:原方程可化为,‎ 即,‎ ‎①当时,原方程有一解;‎ ‎②当时,原方程有二解;‎ ‎③当时,原方程有一解;‎ ‎④当或时,原方程无解.‎ ‎(Ⅲ)由已知得.‎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从而,当时,.‎ 又 ‎.‎ 即对任意时,有,又因为,所以.‎ 故.‎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3:解析几何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5.(2011山东理22)(山东理22) 已知动直线与椭圆C: 交于P、Q两不同点,且△OPQ的面积=,其中O为坐标原点.‎ ‎(Ⅰ)证明和均为定值;‎ ‎(Ⅱ)设线段PQ的中点为M,求的最大值;‎ ‎(Ⅲ)椭圆C上是否存在点D,E,G,使得?若存在,判断△DEG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I)解:(1)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P,Q两点关于x轴对称,所以 因为在椭圆上,因此 ①‎ 又因为所以 ②‎ 由①、②得此时 ‎ (2)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由题意知m,将其代入,得,‎ 其中即 …………(*)‎ 又 所以 因为点O到直线的距离为 所以 又整理得且符合(*)式,‎ 此时 综上所述,结论成立。‎ ‎ (II)解法一:‎ ‎ (1)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由(I)知因此 ‎ (2)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由(I)知 所以 ‎ ‎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综合(1)(2)得|OM|·|PQ|的最大值为 解法二:‎ 因为 ‎ ‎ 所以 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因此 |OM|·|PQ|的最大值为 ‎ (III)椭圆C上不存在三点D, E,G,使得 证明:假设存在,‎ 由(I)得 因此D,E,G只能在这四点中选取三个不同点,‎ 而这三点的两两连线中必有一条过原点,与矛盾,所以椭圆C 上不存在满足条件的三点D,E,G。‎ 点评:处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待定直线方程需要考虑斜率不存在这种情况,分类讨论。‎ 例6.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圆C:x2+y2=1,动点M到圆C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λ(λ>0)。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 解析:如图,设直线MN切圆O于N,则动点M组成的集合是:P={M||MN|=λ|MQ|}(其中λ>0) ,‎ ‎∵圆半径|ON|=1,∴|MN|2=|MO|2-|ON|2=|MO|2-1,‎ 设点M的坐标为(x,y),则,‎ 整理得:,‎ 经检验,坐标适合这个方程的点都属于集合P,故这个方程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当λ=1时,方程化为 ,它表示一条直线,该直线与x轴垂直且交x轴于点;‎ 当λ≠1时,方程化为,它表示圆,该圆圆心的坐标为 ,半径为。‎ 点评:本题在求出轨迹方程之后,在判定为何曲线时,因参数引起了分类讨论:一些问题中的数学表达式中因含有会导致不同结论的参数,从而需对参数分情况讨论,求得问题的结果。‎ 题型4:不等式中分类讨论问题 例7.解不等式>0 (a为常数,a≠-)‎ 分析:含参数的不等式,参数a决定了‎2a+1的符号和两根-‎4a、‎6a的大小,故对参数a分四种情况a>0、a=0、-0时,a>-; -‎4a<‎6a时,a>0 。‎ 所以分以下四种情况讨论:‎ 当a>0时,(x+‎4a)(x-‎6a)>0,解得:x<-‎4a或x>‎6a;‎ 当a=0时,x>0,解得:x≠0;‎ 当-0,解得: x<‎6a或x>-‎4a;‎ 当a>-时,(x+‎4a)(x-‎6a)<0,解得: ‎6a0时,x<-‎4a或x>‎6a;当a=0时,x≠0;当--‎4a;当a>-时,‎6a0或a<0,因为这两种情形下,不等式解集形式是不同的;不等式的解是在两根之外,还是在两根之间。而确定这一点之后,又会遇到1与谁大谁小的问题,因而又需作一次分类讨论。故而解题时,需要作三级分类。‎ 题型5:数列中分类讨论问题 例9.(2011天津理20)已知数列与满足:, ,且.‎ ‎(Ⅰ)求的值;(Ⅱ)设,证明:是等比数列;(III)设证明:.‎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满分14分.‎ ‎(I)解:由 可得 又 ‎(II)证明:对任意 ‎ ①‎ ‎ ②‎ ‎ ③‎ ‎②—③,得 ④‎ 将④代入①,可得,即 又 因此是等比数列.‎ ‎(III)证明:由(II)可得,‎ 于是,对任意,有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即,‎ 此式当k=1时也成立.由④式得 从而 所以,对任意,‎ 对于n=1,不等式显然成立.‎ 所以,对任意 点评:数列证明中的数学归纳法是一个需要牢记的分类递进推理过程,证明格式相对严格、规范。‎ 例10.(2010四川理数)已知数列{an}满足a1=0,a2=2,且对任意m、n∈N*都有a‎2m-1+a2n-1=2am+n-1+2(m-n)2‎ ‎(Ⅰ)求a3,a5;(Ⅱ)设bn=a2n+1-a2n-1(n∈N*),证明:{bn}是等差数列;(Ⅲ)设cn=(an+1-an)qn-1(q≠0,n∈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Sn。‎ 解:(1)由题意,零m=2,n-1,可得a3=‎2a2-a1+2=6,再令m=3,n=1,可得a5=‎2a3-a1+8=20。‎ ‎(2)当n∈N *时,由已知(以n+2代替m)可得:a2n+3+a2n-1=‎2a2n+1+8。‎ 于是[a2(n+1)+1-a2(n+1)-1]-(a2n+1-a2n-1)=8,‎ 即 bn+1-bn=8。‎ 所以{bn}是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 ‎(3)由(1)(2)解答可知{bn}是首项为b1=a3-a1=6,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 则bn=8n-2,即a2n+=1-a2n-1=8n-2‎ 另由已知(令m=1)可得:an=-(n-1)2.‎ 那么an+1-an=-2n+1‎ ‎=-2n+1=2n 于是cn=2nqn-1.‎ 当q=1时,Sn=2+4+6+……+2n=n(n+1)‎ 当q≠1时,Sn=2·q0+4·q1+6·q2+……+2n·qn-1.‎ 两边同乘以q,可得 ‎ qSn=2·q1+4·q2+6·q3+……+2n·qn.‎ 上述两式相减得 ‎ (1-q)Sn=2(1+q+q2+……+qn-1)-2nqn=2·-2nqn=2·,所以Sn=2·‎ 综上所述,Sn=。‎ 点评: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只适合于,特别公比中含参数时,需要分类讨论。‎ 题型6:三角函数与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 例11.‎ 解析:‎ ‎,‎ ‎,‎ ‎ ;‎ ‎ ;‎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相矛盾。‎ ‎,‎ ‎ ‎ ‎,‎ 因此,只要根据已知条件,求出cosA,sinB即可得cosC的值。但是由sinA求cosA时,是一解还是两解?这一点需经过讨论才能确定,故解本题时要分类讨论。对角A进行分类。‎ 例12.若函数f(x)=a+bcosx+csinx的图象经过点(0,1)和时,|f(x)|≤2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f(x)经过点(0,1)和 ‎∴f(x)=a+(1-a)cosx+(1-a)sinx=a+(1-a)(sinx+cosx)‎ ‎,,。‎ ‎(1)a<1时,1-a>0,‎ 要使-2≤f(x)≤2,恒成立,只要,即。‎ ‎;‎ ‎(2)a=1时,‎ ‎(3)a>1时,1-a<0,,‎ 要使-2≤f(x)≤2恒成立,只要,解得 ‎,综上所术,a的取值范围为。‎ 点评:含参数的三角函数问题,也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题型7:实际问题中分类讨论问题 例13.某城市用水收费方法是:水费=基本费+超额费+排污费,若每月水量不超过最低限量am3时,只付基本费8元和每户每定额排污费c元;若用水量超过am3时,除了付给同上的基本费和排污费外,超过部分每方米付b元的超额费.已知每户每月的排污费不超过4元,该市一家庭今年第一季度的用水量和支付费用如下表所示:‎ 月份 用水量(m3)‎ 水费(元)‎ ‎1‎ ‎8‎ ‎9‎ ‎2‎ ‎15‎ ‎19‎ ‎3‎ ‎13‎ ‎15‎ 解析:设每月用水量为xm3,支付费用为y元, 则 ‎ 由题意知0<c≤4,8+c≤12,故第2、3月份用水量15 am3,13 am3大于最低用水限量am3,将 分别代入 中,‎ 得  ① ‎ 再分析1月份用水量是否超过最低限量am3 。‎ 不妨设8>a,将中,‎ 得9=8+2(8–a)+c,得‎2a=c+15 ②,显然①、②矛盾,‎ ‎∴1月份用水量不超过最低限量。‎ ‎ 又∵y=8+c ,∴9=8+c,c=1,∴a=10,b=2,c=1。‎ 点评:本题为实际应用问题,在解题过程中,隐含着分类讨论:a>8,a=8,a<8,根据条件,逐一讨论,使问题得以解决.‎ ‎【思维总结】‎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可以将整体化为局部,将复杂问题化为单一问题,以便于“各个击破”。但由于分类讨论一般过程较为冗长,叙述较为烦琐,且极易在完备上造成失误,因此它并非一定是解决问题的上策或良策,我们提倡在熟悉和掌握分类思想的同时,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处理好“分”与“合”,“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充分挖掘求解问题中潜在的特殊性与简单性,尽可能地简化或避免分类讨论。下面结合一些实例,谈谈简化分类讨论的常用策略。消去参数、整体换元、反客为主、补集分析、整体变形、借助图解。 ‎ ‎1.对于分类讨论题不要急于直接进行分类讨论,首先应认真审查题目的特点,考虑是否可以你用合适的公式、法则,能否进行某中变形,可否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即能否消除或掩盖“讨论基因”,若能,则可以避免进行繁杂的分类讨论;若不能,可否先作某些等价变换,使讨论推迟得来,这种延迟讨论有时也是一种简化和一种进步。当然,有些问题,你通过了一番试验,仍无法作到完全回避讨论或延迟讨论,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直接讨论型”问题,这是我们就应遵循分类讨论的原则去攻克它。‎ ‎2.实际应用题(排列组合)中分类讨论往往带有隐蔽性,理解题意,抓住限制条件,准确把握分类对象和标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发现多种分类途径,则应加强比较,从中选择最为合理的分类途径。‎ ‎3.分类的原则是不重复不遗漏,即将讨论的对象分为若干类时,其并集为全集,两两的交集为空集。‎ ‎4.分类对象,即使问题变换不定的变动因素;分类的标准,即使变换不定的问题转化为相对稳定问题的分类界值,分类对象和分类标准的确定,应通过识别问题情景来完成。‎ ‎5.应该注意的是,在运用时,不要盲目或机械地进行分类讨论,有的题目虽然含有分类因素,但不要急于分类讨论,要首先对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题目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则可以简化分类讨论的步骤或避免不必要的分类讨论,使解题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