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提升练)第9课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
A组 对点练
对点提示:1~5抗日战争;6~8解放战争
1.(2014·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在国民党军队顽强抗击的同时,共产党军队在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奉命配合友军“对增援之敌,负责阻击,对退却之敌,相机歼灭”,在敌侧翼和后方钳制打击敌人。此情景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据题干“国民党军队顽强抗击”“共产党军队”“奉命配合友军”等信息,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两党军队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日军,故选C。
答案 C
2.(2014·广东深圳模拟)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这段话当指( )。
A.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战
B.淞沪会战分散日军兵力,粉碎其速亡中国的企图
C.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
D.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
解析 据材料信息蒋介石强调要打破日本的侵华战略计划,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淞沪会战的目标和影响,故选B项。
答案 B
3.(2014·江苏南京模拟)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解析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抓住战机,侧击日军,旗开得胜,戳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再根据题干中“25日一战”“此次大捷”推知是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4.(2014·陕西咸阳模拟)2012年4月3日,缅华各界代表相聚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举行纪念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70周年座谈会,以期铭记历史、传承博爱,并决定建立中国远征军纪念碑。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
①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 ②提高了中国军队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 ③完成了保卫缅甸的预期使命 ④为中国大陆战场的总反攻创造了条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一方面是配合盟军行动,保卫缅甸,但最终未实现;另一方面是保卫和打通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据此可知③明显错误,正确答案选C项。
答案 C
5.下面是历史漫画《日本的今昔》,漫画所反映的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1931年9月,日本全面侵华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
D.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解析 从图片中的《抗建通俗画刊》及其他文字信息可知,这属于抗战时期的漫画。日本全面侵华的时间是1937年7月,故A项错;B项在图片中无法体现;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答案 D
6.(2014·山东潍坊模拟)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的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 )。
A.促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
C.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D.促成新中国的成立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命运”“结束一党专政”“毛泽东”,可以推断此事件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发生的重庆谈判,通过国共两党的谈判,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故选C。A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重庆谈判未消除国内矛盾冲突,排除B;新中国成立是在解放战争后,排除D。
答案 C
7.
右图是1946年丁聪创作的漫画《民“主”曰:“逆我者亡”》,对漫画的正确解读是( )。
A.揭露国民党统治下所谓的“民主”
B.表达了人们对言论自由的渴望
C.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D.号召人们为民主自由而斗争
解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图片中的“民‘主’”是指国民党打着民主的旗号,却干着非民主的勾当,屠杀要求民主的人士,即“逆我者亡”。因此答案为A项。
答案 A
8.
(2014·河南郑州模拟)右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前的影片剧照。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
解析 根据材料中“胶东解放区”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个战役的区域,“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等可以判断出这场战役的大概时间,两个信息结合,这个战役是指淮海战役,本题选B项。
答案 B
B组 提升练
9.(2014·湖南雅礼中学模拟)2012年,在“七七事变”爆发75周年之际,阳泉市收藏家张贵银发现了一日军侵华力证——《支那事变战迹の刊》。此书于74年前由日本陆军新闻班监修,记录了“七七事变”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能够在此书中佐证日本侵略行径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九一八事变 ④潘家峪惨案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七七事变’后一年期间”,也就是1937年7月到1938年7月,符合此时间段的是①②,故选C。③发生在1931年,④发生在1941年,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A、B、D。
答案 C
10.(2014·石家庄二中模拟)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合作的协议,原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延安,历时3年,成为民国政府时期实行民主政治和廉正政治的典范。对边区政府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是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雏形
B.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自治性地方政府
C.改变了国共两个政权对立的状态,有利于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D.具有独立性,不直接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
解析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以“党外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第二次合作,陕甘宁边区政府接受国民党的直接领导,属于地方性自治政府,D项表述明显错误。
答案 D
11.(2014·浙江宁波模拟)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解析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的时间应为1949年1月,所以D项错误。
答案 D
12.(2014·河南周口模拟)2012年7月5日,南京召开抗战75周年座谈会,在座谈会期间,南京学术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
A.图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图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D.图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解析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故选C。《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A;《资政新篇》的颁布,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B;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排除D。
答案 C
13.(2014·河北冀州中学模拟)军装——军人的仪表,军队的标志,骄傲的服饰,威武的象征。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肩负使命,报效人民,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准备牺牲,献身祖国!
(1)看图一请回答,图中人物指挥了哪次重要的起义,这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2)看图二、图三,从图二到图三军装的变化反映了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国共关系的这次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二、三、四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哪几个重要时期?在这几个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军人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4)看图四请回答,身着1948年军装的解放军取得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的胜利。
解析 本题以军装为切入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第(1)问,根据南昌起义的内容作答;第(2)问,从民族矛盾的角度分析红军改编的背景和影响;第(3)问,联系教材知识归纳出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和革命任务;第(4)问,结合解放战争的史实列举出1948年以后的军事行动。
答案 (1)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了。
(2)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影响: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3)图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图三:抗日战争时期;图四: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任务: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4)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追歼残敌、剿匪。
14.(2014·山东枣庄模拟)“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战略。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第(1)问,据材料“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可以从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与个人自由人权、进行社会经济改革方面回答;第(2)问,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3)问,考查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回答;第(4)问,谈对中国梦的认识,可从中国梦的含义、前提、如何实现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3)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来的先进经验;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任答两点)